波谱分析技术在淀粉研究中的应用
波谱分析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波谱分析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和应用已有了飞跃性的进步,特别是在医学领域,人们越来越关注怎样利用最新的科技和方法来提高医疗技术,从而更好地解决人类健康方面的问题。
波谱分析技术的应用是生物医学领域内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本文着重就波谱分析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能更好地展现这一领域目前的发展情况和前景。
波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将能量分析并显示出来的技术。
所谓波谱就是将不同波长的电子能量分别显示出来,由于它可以分析出复杂物质的化学成分,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化学、生物、物理、石油、药物等方面。
在生物医学领域内,波谱分析技术已经经过实践证实可以精准地探测和定量化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合物和成分,从而对生物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支持。
首先,波谱分析技术在药物研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研究人员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波谱分析技术来研究药物的药效成分、副作用和药代动力学等方面,从而确认药物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并验证其药效。
此外,波谱分析技术还可以被用于检测药物的制备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杂质,从而保证制备出来的药物质量和纯度的稳定性,以提高疗效。
其次,波谱分析技术还可以被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在医学方面,一些特定波段的电磁辐射谱可以被用来检测人体内一些化学成分的浓度,例如,血液中的葡萄糖、酸碱度、蛋白质等。
由于某些疾病的发生与这些化学物质的变化有关,因此,波谱分析技术就可以被利用来诊断这些疾病及其预防。
同样,波谱分析技术也可以被用于疾病的治疗。
例如,根据哪些化学物质的浓度上升或下降的变化,波谱分析技术可以用来检测储备库或者药物吸收剂量,以达到治疗效果。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波谱分析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对肿瘤和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中,因为通过波谱分析技术可以识别肿瘤取样的代谢信息,从而有效地检测和检验复杂化学物质,确定不同治疗方式的有效性。
最后,波谱分析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还有极大的潜力。
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种新型技术也应运而生,其中,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在化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项技术可以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对物质进行精准的结构分析和定量分析,因此在药物研制、化学物质生产等各个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是什么?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是指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对样品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对物质进行结构分析和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
核磁共振原理是指当物质的原子核处于一定的磁场中时,其会发生共振吸收和发射放射的现象,其本质是通过一个外部磁场将样品原子核的自旋取向改变,而后通过其他方式观测样品产生的放射波谱。
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就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对物质进行结构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在药物研制中的应用在新药研发过程中,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要。
药物的结构与性质紧密相关,因此药物研发过程中需要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分析和证明。
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正是可以为此提供重要支持的技术之一。
例如,在新药的研发过程中,人们需要对各种药物中的所有成分进行分析。
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人们可以确定化学物质的结构,从而找到它们的相对拓扑结构,并解析所有极性、环基团等相关信息。
同时,在药物研发的过程中,核磁共振波谱技术也可以为制备和分离纯化过程的优化提供指导,从而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提高药物纯度和产量。
三、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在化学制造中的应用化学制造过程中有一些关键的环节,例如制备和分离纯化过程等,这些环节需要进行精确的化学分析。
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可以用于化学制造中分析物质结构,并帮助人们了解化合物的拓扑结构以及分子构成,从而提供精准的质量控制措施和生产指导。
例如,在生产所需的化学物质时,人们需要对所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所需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这时,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就可以对样品进行准确的分析,确保生产所需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与理想的化学结构相符合。
作物淀粉晶体结构的波谱分析

作物学报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2, 38(4): 691−698/zwxb/ 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E-mail: xbzw@DOI: 10.3724/SP.J.1006.2012.00691作物淀粉晶体结构的波谱分析满建民1蔡金文1徐斌2张奉民2刘巧泉1,*韦存虚1,*1扬州大学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江苏扬州 225009; 2扬州大学测试中心, 江苏扬州 225009摘要: 作物淀粉有A-型、B-型和C-型晶体, 本文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和固体核磁共振波谱仪(13C CP/MAS NMR)研究了不同植物来源淀粉的波谱特征和相对结晶度。
结果表明, 水稻、马铃薯和豌豆淀粉分别表现典型的A-型、B-型和C-型晶体XRD波谱, 荸荠淀粉则表现C A-型XRD波谱, 葛根淀粉为C B-型XRD波谱。
以Jade 5.0分析软件峰拟合法和曲线作图法计算出来的淀粉XRD相对结晶度差别较大, 且无相关性, 以曲线作图法计算出来的相对结晶度可信度较高。
不同来源淀粉的13C CP/MAS NMR波谱相似, 有C1、C4、C2, 3, 5和C6区域, 区别主要在C1区域, 在该区域A-型糯玉米和普通玉米淀粉有3个结晶峰, B-型马铃薯淀粉有2个结晶峰, C A-型转基因高直链水稻(TRS)淀粉有3个不明显的结晶峰, 而C B-型酸解TRS淀粉有2个结晶峰, 无定形淀粉没有结晶峰。
利用PeakFit 4.12峰拟合分析软件能够计算淀粉13C CP/MAS NMR波谱的相对结晶度和双螺旋含量, 其中双螺旋含量比结晶度高, 结晶度又比依据XRD波谱计算出来的结晶度高。
上述研究结果为应用XRD和13C CP/MAS NMR波谱技术分析作物淀粉晶体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淀粉; 晶体结构; 粉末X-射线衍射仪; 固体核磁共振波谱仪; 结晶度; 双螺旋含量Spectrum Analysis of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Crop StarchesMAN Jian-Min1, CAI Jin-Wen1, XU Bin2, ZHANG Feng-Min2, LIU Qiao-Quan1,*, and WEI Cun-Xu1,*1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Functional Genomic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s and Physiology of the Jiangsu Pro- vince,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9, China;2 Testing Center,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9, ChinaAbstract: Crop starches have A-type, B-type, and C-type crystallinity, and C-type crystallinity is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A-type and B-type crystallinity. In this paper,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ve crystallinity of starches from different pla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 and 13C cross-polarization magic-angle spinn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3C CP/MAS NM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ice, potato and pea starches showed typical A-type, B-type, and C-type XRD spectra respectively. Water chestnut starch showed a C A-type XRD spectrum, which was a C-type closer to A-type. Kudzu starch showed a C B-type XRD spectrum, which was a C-type closer to B-type. The relative crystallinity of starch from XRD was ob-tained using the Jade 5.0 software and the curve mapping method. The results of two method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had no correlation. The crystallinity with the curve mapping method was more reliable. The spectra of 13C CP/MAS NMR from different crop starches showed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and had four regions of C1, C4, C2, 3, 5 and C6, while the difference of the spectra among different starches was from C1 region. In C1 region, A-type starches of waxy and normal maize showed three peaks, B-type starch of potato showed two peaks, the transgenic resistant starch rice line (TRS) starch, which was a C A-type crys-tallinity, showed three inconspicuous peaks, the acid-modified TRS starch with C B-type crystalline showed two peaks and the amorphous starch had no peaks. The 13C CP/MAS NMR spectra were peak fitted by using the PeakFit 4.12 software. The relative crystallinity and the percentage of double helix content in starches were calculated. The double helix content was higher than the relative crystallinity. The crystallinity obtained from 13C CP/MAS NMR was higher than that from XRD. These results would be very useful for the application of XRD and 13C CP/MAS NMR to the analysis of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crop starches. Keywords: Starch; Crystalline structure;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Solid stat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Crystallinity; Double helix content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71342)和江苏省作物学优势学科项目资助。
近红外光谱技术对马铃薯掺假淀粉的检测

食品安全与检测近红外光谱技术掺假淀粉的检测任顺成,曹悦,常云彩(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天然色素制备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1)摘要:为有效辨别淀粉掺假,采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一种快速定量检测方法,以掺有不同比例玉米淀粉的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利用近红外光谱仪在波长570-1098nm处扫描,将得到的谱图信息筛选提取后以不同方式进行处理,通过比较得到检测马铃薯淀粉掺假的最佳模型。
由此证实,近红外光谱法检测最佳模型建立方法选择无散射处理法,数理方一阶导数处理,导数处理光谱间隔点4nm,—次平滑光谱间隔点4nm,不做二次平滑处理,回归分析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其中定标标准偏差和交叉检验标准偏差分别为5-4958、7.7785,定标相关系数、交叉检验相关系数分别为0.9511、0.9017,外部模型检验相关系数>为0.9129,表明该定标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和稳定性。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淀粉掺伪状况严重,利用近红外光谱短波扫描技术可以对掺假马铃薯淀粉进行有效的定量检测,这一研究为检测淀粉掺假提供了更便捷的在线检测方式。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马淀粉;掺Detection of adulterated starch in potato by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REN ShunBheng$CAO Yue$CHANG Yuimai(Hee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Natural Pigmen Preraration,Hee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egzhou450001,Heean,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dentify starch adulteration,a rapid quantitative detection method was established by near infrared spxWomX/.Potato starch with dibe/nt proportions of com starch was used as raw matemal,and scanned at wavelength570〜1098nm by near infrared spectrometer-The spectraf information was screened and extracted,then processed in diSemnt ways,and the best model for detecting potato starch adulteration was obtained by comparison.It showed that the best model establishment method of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was the non-scaLering method was selected,the first derivative processing method was used,the derivative treatment spectral in/mel point was4nm,the prisa/smoothing spectral inte/af point was4nm,and there was no seconda/smoothing treatment.Partial least squaaemeihod wasused on aegae s oon anaysos.Thetaobaaioon siandaad deeoaioon and tao s-iesisiandaad deviation were5-4958and7-7785respectively,the calibrati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c/ss-test correlation coeXicient were0.9511and0.9017respectively,and the extemal model test correlation co-Xficient>2was0-9129-The calibration model has good prediction ability and stability.At present, Wamh adu/eration is serious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markxs-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short wave stannongiethnoeogytan beused iodeietiadueieYaied poiaiosiaYth,and p oeodesamoetoneenoenion-eonedeietioon meihod foedeietiongsiaeth adueieeaioon.Key words: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potato starch;adulteration中图分类号:TS2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578(2021)05-0156-04淀粉作为生命活动中主要的能量来源,在人们常饮食中占据着很大比例,且独特的理化特性,在食品、化化工中的应)其中有良好的度及黏度、膨胀力大、糊化温度低等,成为国内外工市场上应的品种[1])但目前的市场存在着很大的掺假造假问题,甚至在食等工业原料,严重威胁的健康安全,收稿日期:2019-04-03:河南(182300410079)作者简介:任顺成(1963—),,,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营养与功能食品此外,还有将低质淀粉掺入优质淀粉中,以次充好,如在马铃薯淀粉中混入低质玉米淀粉,尽管不会对食品安全产生影响,但在应用中会影响其性能发挥,使食品口感、外观等大打折扣,造成损失[1])因此,建立快速鉴别掺假检测方法显得尤为迫切。
近红外波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近红外波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近红外波谱技术(NIR)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分析方法,能够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获取样品的成分信息和质量指标。
近年来,在食品检测领域,近红外波谱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近红外波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近红外波谱技术概述近红外波谱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分析方法,是基于被测物料吸收、反射、透射近红外光的特性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成分定性定量的方法。
近红外光波长范围一般为780~2500nm,其中1400~2500nm区段称为近红外II区,最适合食品成分分析。
NIR 技术主要分为透射式和反射式两种,除了纯水和金属等物料外,几乎所有物料都能被近红外光照射。
近年来,近红外波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分析中。
一些先进的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已经成为了食品分析的‘黄金标准’,但是这些方法的测试时间较长,需要复杂的前处理操作,而且较为耗资,对于大规模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来说并不实用。
而利用近红外波谱技术,仅需将样品置于近红外光源下,等待数秒钟即可获得即时反应结果。
这显著增加了对于食品检测速度的要求。
二、NIR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一)污染物检测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污染物的检测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热点问题。
利用近红外波谱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的污染物如甲醛、苯酚等物质。
这些物质的检测方法传统的方法大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但是这种方法的操作流程复杂、检测周期较长、成本较高。
而采用近红外波谱技术进行检测,通过将污染物添加到被检测的食品物料中,可以在不破坏食品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污染物的含量,从而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
(二)营养成分检测食品的营养成分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高的关注,人们的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也与日俱增。
利用近红外波谱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如糖、蛋白质、脂肪等。
在之前,人们采用传统的分析方法(如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这些营养成分的含量,而近红外波谱技术的出现使得对于食品的快速检测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淀粉含水量预测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淀粉含水量预测近年来,淀粉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成分,在食品工业和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淀粉的含水量是影响其质量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准确预测淀粉含水量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非常重要。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分析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质量检测和过程控制领域。
该技术通过测量样品在近红外光波段的吸收和散射情况,可以得到与样品成分相关的光谱信息。
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快速、准确、无污染和无损伤的特点,因此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淀粉含水量预测方法。
在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淀粉含水量预测中,首先需要收集一定数量的淀粉样品,并测量其含水量。
然后,将这些样品的光谱数据与其对应的含水量进行建模和分析。
通过建立样品光谱与含水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可以利用这个模型预测未知样品的淀粉含水量。
在构建淀粉含水量预测模型时,选择适当的算法和特征提取方法对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算法包括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
特征提取方法则可以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等统计技术来实现。
通过实验验证,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淀粉含水量预测方法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比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和无损伤的优势。
同时,该方法可以实现在线监测,提高生产效率。
总之,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淀粉含水量预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它不仅可以准确预测淀粉含水量,还可以帮助食品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该方法在食品行业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FTIR研究CMC、MCC对小麦淀粉抗回生规律及机理

FT-IR 研究CMC、MCC 对小麦淀粉的抗回生规律石振兴1,熊犍1,2,叶君3(1.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2.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3.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摘要:利用DSC 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研究羧甲基纤维素(CMC )和微晶纤维素(MCC )对小麦淀粉(WS )回生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CMC 和MCC 添加到WS 中后,FT-IR 中3423 cm -1峰向低波数方向位移,表明分子间氢键增强;WS/CMC 体系中的1647 cm -1移动至1641 cm -1;WS/MCC 中1647 cm -1未发生位移,MCC 的特征峰1433 cm -1消失;表明CMC 和MCC 与WS 不是简单混合,其分子间发生相互作用,使体系具有抗回生作用;并用红外回生度(IRAD 1047 = H1047/H1020,IRAD 995 =H 995/H1020)峰强度比定量表征了回生程度变化,表明添加4.0% CMC 对WS 抗回生比6.0%高,而添加6.0% MCC 比4.0%的抗回生高;CMC 对WS 回生的抑制作用优于MCC ;讨论了WS/CMC 及WS/MCC 混合体系糊化后冷藏14 d 后抗回生的机理;红外回生度(IRAD 1047、IRAD 995)和经典的DSC 回生度(DSCAD=∆Hr/∆H )比较:FT-IR 所得到的红外回生度与DSC 回生度变化规律一致;FT-IR 对化学键周围的环境更加敏感;能够快速、容易得到更多和详细的相关结构与性能信息。
关键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羧甲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小麦淀粉;回生 文章篇号:1673-9078(2014)3-33-37Effects of CMC and MCC on Resisting Retrogradation Regularity andMechanism of Wheat Starch by FT-IRSHI Zhen-xing 1, XIONG Jian 1,2, YE Jun 3(1.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and Food Sciences,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lymer Materials Engineering,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5, China) (3.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ulp and Paper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China)Abstract: Effects of carboxymethylcellulose (CMC) and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MCC) on the retrogradation of wheat starch (WS) were investigated by DSC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band of FT-IR at 3423 cm -1 shifted to low wavenumber, indicating that the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 was enhanced. The band shifted from 1647 cm -1 to 1641 cm -1 for WS/CMC and the band at 1647 cm -1 were not changed for WS/MCC. However, the characteristic peak of MCC at 1433 cm -1 disappeared.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CMC or MCC was not simply mixed with WS, and the mixture systems resisted retrogradation by the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 IR retrogradation degree (IRAD 1047 = H1047/H1020, IRAD 995 =H 995/H1020) of the peak intensity ratios were used to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e the retrogradation degree changes, which was showed that 4.0% CMC resisted WS retrogradation better than 6.0%, and 6.0% MCC better than 4.0%. CMC was superior to MCC on retrogradation inhibition. Anti-retrogradation mechanism of WS/CMC and WS/MCC mixture pastes after cold storing for 14 d was also discussed. IR retrogradation degree (IRAD 1047 and IRAD 995) determined by FT-IR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DSC results (DSCAD=∆Hr/∆H). FT-IR method has been found to be sensitive to chemical bond environments, which can get more and detailed information related to structures or properties quickly and easily.Key words: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carboxymethylcellulose (CMC);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MCC); wheat starch; retrogradation收稿日期:2013-10-3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1043011;31270617);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资助(KF201301)作者简介:石振兴(1984-),女,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农产品深加工及天然高分子结构与性能通讯作者:叶君(1963-),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植物资源化学淀粉回生严重影响其终产品的品质和货架期。
波谱分析技术在淀粉研究中的应用

后淀粉化学结构的变化 。 从而可以 利用 FTIR研究 不同酶对淀粉水解的途径和部位 。Schindler等 [ 12] 用 FTIR研究 α-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这 2种酶的反应 活力和不同的反应途径 。 通过对 FTIR图 谱研究表 明 , 这 2种酶的反 应途径不同 , 但同时进 行 。 Farhat 等[ 13] 研究了马铃薯和小麦等淀粉酸水解的 FTIR图 谱 , 由图谱可以 看出 , 马铃 薯和玉米原淀 粉的 FTIR 图谱与经过酸水解的 FTIR图谱的相似性 高于其他
研究了淀粉在 二甲基亚 砜 (DMSO)中 分解的 机制 。 通过 NMR图谱分析得出淀粉在无水 DMSO中比在
有一定水分的 DMSO中更易分解 , 特别是在高温下 。 这就显示了淀粉不同的分解途径 。 说明了在分解过 程中不仅仅是结晶减少还有其他重要的过程 。 DMSO中含有的水分对淀粉分解机制有很大的影响 。 2.4 NMR在化学变性淀粉研究中的应用
化过程中结晶结构的变化 。结果表明 , 直链淀粉含量 越低 , 淀粉颗粒的结晶结构 在糊化过程中损 失得越 多。 1.3 FTIR在变性淀粉研究中的应用
在 FTIR中 , 不同的波数对应不同的化学键 。 当
所测物质的化学键发生变化时 FTIR也就发 生相应 的变化 。利用 FTIR可以研究 淀粉化学变性 过程和 变性后化学键的变化 。 用时也可利用 FTIR来推测 淀粉经过了哪类变性 。IsmaelERivero等 [ 6] 用 FTIR
淀粉结构和性质研究的传统方法包括 X-射线衍 射 (x-raydiffraction, XRD)、扫描 电子显 微镜 (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 SEM)、差示扫描量热法 (differentialscanningcalorimetry, DSC)等 , 随着淀粉科学 研究的深入 , 傅里叶红外变 换光谱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FTIR)、核 磁 共 振 (nuclearmagneticresonance, NMR)、紫外 -可见光谱 (ultraviolet-visiblespectrum, UV/Vis)这些 波谱分 析技术在 淀粉的颗 粒结 构 、老化 、糊化 、变 性分析 等方面 的应用 日益 广泛 。 FTIR主要用于分析淀粉经过处理后结晶区 、无定形 区以及化学键的变化 ;NMR主要用于研究淀粉经过 处理后结晶类型和双螺旋结构的变化及变性后取代 度 (DS)的测定和糊化程度的测定 ;UV/Vis可用于分 析淀粉经过处理后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 2010V o l 136N o 11(T o ta l 265)波谱分析技术在淀粉研究中的应用3赵凯,高惠梅,丁文明(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76)摘 要 近年来随着对淀粉研究的深入,波谱分析技术在淀粉研究中的使用日益广泛。
文中综述了近年来红外傅里叶光谱、核磁共振和紫外可见光谱这些波谱分析技术在淀粉研究中的应用。
着重阐述了其在淀粉颗粒结构、糊化过程、水解程度及变性过程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为淀粉及其衍生物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提供相关的信息。
关键词 波谱分析,红外傅里叶光谱,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光谱,淀粉第一作者:博士,副教授。
3黑龙江省教育厅科技项目(11411093);哈尔滨市科技局青年基金项目(2004AF QXJ036)收稿日期:2009-08-25 淀粉结构和性质研究的传统方法包括X 2射线衍射(x 2ray diffracti on,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 2ning electr on m icr oscope,SE M )、差示扫描量热法(dif 2ferential scanning cal ori m etry,DSC )等,随着淀粉科学研究的深入,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ourier transf or minfrared,FTI R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 o 2nance,NMR )、紫外2可见光谱(ultravi olet 2visible s pec 2tru m ,UV /V is )这些波谱分析技术在淀粉的颗粒结构、老化、糊化、变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
FTI R 主要用于分析淀粉经过处理后结晶区、无定形区以及化学键的变化;NMR 主要用于研究淀粉经过处理后结晶类型和双螺旋结构的变化及变性后取代度(DS )的测定和糊化程度的测定;UV /V is 可用于分析淀粉经过处理后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
1 FTI R 分析技术在淀粉研究中的应用111 FT I R 的原理传统的光谱分析获得图谱的方法是扫描物质的波长或与之对应的频率。
它有2个缺点,一是扫描全谱的过程要花费相当长时间;二是为获得单一波长有些信号会无偿的丢失。
采用光谱的时间域信息(图谱的横坐标用时间表示)能克服以上的缺点。
而时间域信息和频率域信息(图谱的横坐标用与频率相关的数据表示)之间存在着傅里叶变换的关系。
将时间域信号经傅里叶变换后就是常见的频率域光谱。
112 FT I R 在淀粉结晶结构分析的应用1995年,van Soest 等[1]得出,淀粉在1047c m-1的红外吸收是淀粉结晶区的结构特征,代表了短程分子内的有序结构;而在1022c m -1的红外吸收则是淀粉非结晶区的结构特征,两者的比值可用来表示淀粉颗粒在短程范围内的结晶程度。
利用FTI R 可以研究温度、湿度、储藏时间、水分含量等对淀粉结晶结构的影响。
S m its 等[2]研究了储藏时间和水分含量对淀粉结晶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储藏时间和相对湿度的增加淀粉的结晶区域增加而无定形区域减少。
Stephan 等[3]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 2FTI R )研究了在淀粉膜中淀粉结晶度的变化。
研究显示,在1047/1032吸收峰的比例增加,表明淀粉膜中淀粉的结晶度增加。
L iu 等[4]研究了在淀粉和水两项体系中,淀粉形成凝胶过程中结晶结构的变化。
在65℃以下红外吸收没有大的变化。
表明淀粉的结晶结构和无定形结构没有变化,并且淀粉和水分子之间没有相互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增加在结晶处聚合的1-4糖苷键中的氢键和氢氧根中的氢键都会被破坏。
同样在1020c m -1处出现一个新峰。
在1020c m -1处的峰是C —O —H 键,它和无定形区、结晶区的变化有关。
1020c m -1和1640c m -1的变化说明了淀粉的凝胶首先是一个水解过程。
在71℃这2个峰强度进一步减弱,说明了淀粉之间的氢键和氢氧根的破裂加剧。
这两个键的破裂导致了淀粉的水解。
李钟芳等[5]用FTI R 研究了不同种类的大米淀粉在糊化过程中结晶结构的变化。
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越低,淀粉颗粒的结晶结构在糊化过程中损失得越多。
113 FT I R 在变性淀粉研究中的应用在FTI R 中,不同的波数对应不同的化学键。
当所测物质的化学键发生变化时FTI R 也就发生相应的变化。
利用FTI R 可以研究淀粉化学变性过程和变性后化学键的变化。
用时也可利用FTI R 来推测淀粉经过了哪类变性。
Is mael E R iver o 等[6]用FTI R2010年第36卷第1期(总第265期)123 研究了淀粉经过辛烯基琥珀酸酐变性(OS A )后的变化。
变性淀粉光谱出现了2个新峰,其中在1571c m -1处的不对称峰是—COO 基团,而在1724c m -1处的峰是羰基的拉伸。
说明这2个峰是OS A 变性淀粉的特征。
Pomp ilia Is pas -Szabo 等[7]利用FTI R 研究短程高交联直链淀粉分子的结构,在FTI R 图谱中1047、1022和1000c m -1处的峰是由交联所致。
Zhang 等[8]用该技术研究淀粉2丙烯酰胺共聚物接枝反应机理和形态学变化。
Dupuya 等[9]研究了4种类型淀粉(原淀粉、冷水膨胀淀粉、羟丙基化淀粉、乙酰化淀粉)的FTI R 图谱和主成分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PCA 2FTI R )。
4种淀粉的主要结构相同,故其FTI R 图谱相似,不易区分,而这4种淀粉在PCA 2FT 2I R 图中的位置不同,可将其各自分开。
FTI R 还可以研究淀粉经过物理变性后,淀粉形态和结构上的变化。
Joseph 等[10]用FTI R 研究γ射线对淀粉的影响。
在一定剂量射线辐射下,淀粉粒的表面结晶结构没有被破坏。
Rubens 等[11]用红外研究6种不同类型淀粉凝胶的压力感应。
淀粉在超高压下900-1300c m -1处的红外吸收强度迅速增加而且峰位置发生变化。
B 型淀粉的抗压能力大于A 、C 型,淀粉粒的水合作用发生在凝胶结晶之前。
114 FT I R 在淀粉酶解过程研究中的应用利用FTI R 可以研究淀粉酶水解的过程和酶解后淀粉化学结构的变化。
从而可以利用FTI R 研究不同酶对淀粉水解的途径和部位。
Schindler 等[12]用FTI R 研究α2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这2种酶的反应活力和不同的反应途径。
通过对FTI R 图谱研究表明,这2种酶的反应途径不同,但同时进行。
Farhat 等[13]研究了马铃薯和小麦等淀粉酸水解的FTI R 图谱,由图谱可以看出,马铃薯和玉米原淀粉的FTI R 图谱与经过酸水解的FTI R 图谱的相似性高于其他淀粉。
这就说明了马铃薯和玉米淀粉粒表面边缘有序程度较其他淀粉高。
Gordon 等[14]用FTI R 研究酶对不溶性玉米淀粉粒的催化。
研究结果表明,当玉米淀粉粒中无定形区域的直链淀粉比结晶区水解速度快时,玉米淀粉粒对酶的抵抗力增强。
2 NMR 技术在淀粉研究中的应用211 N M R 的基本原理原子核带电,运动产生磁力矩,由于磁力矩与外加磁场作用,产生2I +1个能级(其中的I 为核自旋量子数),称为核磁能级,能级间的差值一定,都是△E =t ×h ×H 0,当外加电磁波E =△E 时,就产生核的跃迁,称为NMR 。
NMR 实际上也是一种吸收光谱,其来源于原子核能级间的跃迁。
NMR 按其测定对象可分为碳谱和氢谱等。
因为NMR 信号是发射出的电磁射线的物理现象,与核的密度成一定的比例。
因此,可以利用NMR 信号来反映样品的化学结构、分子或原子的扩散系数、反应速率、化学变化以及其他性质。
212 N M R 在淀粉颗粒结构研究中的应用NMR 用于淀粉颗粒结构研究的主要原理是淀粉颗粒的结晶区、无定形区和结晶类型在NMR 图谱上的化学位移和弛豫时间不同。
核磁技术还可用于分析淀粉的分子结构。
Fl orence Janvier 等[15]用NMR 观察了干燥和含水状态下高交联直链淀粉(CHAS )的NMR 图谱。
在C 1处的NMR 图谱能够显示淀粉的结晶结构以及双螺旋结构的信息,因此分析CHAS 的NMR 图谱得出干燥和水合的CHAS 都含有非结晶区域和V 型单螺旋结构。
NMR 可以检测到纳米级的结构,因此用NMR 可以更准确的测定淀粉双螺旋结构的含量。
Bogracheva 等[16]研究了在不同水分含量情况下,淀粉结晶区和无定形区的比值。
研究结果,显示当淀粉的无定形区域在玻璃态时才会产生NMR 图谱,并且温度和水分含量影响无定形区域在NMR 图谱的位置及峰的面积和宽度。
因此在用无定形区的NMR 图谱计算结晶区和无定形区的比值时,这2个因素很重要。
213 N M R 在淀粉水解过程中的应用NMR 技术可以研究淀粉在水解过程中结晶度、双螺旋结构和晶型的变化。
W ang 等[17]研究了原淀粉和酸水解淀粉的NMR 图谱,通过分析图谱可以得出,无定形区比结晶区更容易水解;在C 型淀粉粒水解过程中B 型结晶的含量比A 型结晶下降的快。
Yu 等[18]用CP /MAS 13C NMR 研究C 型淀粉在水解中的结构特性。
研究表明,淀粉粒的无定形区域首先被水解,而且只要水解时间足够充分,无定形区域会被完全水解。
Saiyavit Varavinit 等[19]用NMR 研究酸水解木薯淀粉颗粒有序性的变化。
由NMR 测得在酸水解中相应的双螺旋结构增加是由于无定形区的破坏。
在酸水解的开始阶段相应的结晶度增加是因为直链淀粉的退化结晶和自由的支链双螺旋结构的结晶,水解的第2个阶段双螺旋结构和结晶度都没有太大的差别说明在酸水解第1个阶段残余的双螺旋结构没有水解也没有形成结晶。
Anthony Dona 等[20]用NMR124 2010V o l 136N o 11(T o ta l 265)研究了淀粉在二甲基亚砜(DMS O )中分解的机制。
通过NMR 图谱分析得出淀粉在无水DMS O 中比在有一定水分的DMS O 中更易分解,特别是在高温下。
这就显示了淀粉不同的分解途径。
说明了在分解过程中不仅仅是结晶减少还有其他重要的过程。
DM 2S O 中含有的水分对淀粉分解机制有很大的影响。
214 N M R 在化学变性淀粉研究中的应用NMR 可以测定变性淀粉的DS,同时提供了变性淀粉的结构信息。
NMR 测定变性淀粉的DS 主要是基于不同化学取代基团在NMR 的特征波峰。
MattiEl omaa [21]采用酸水解法和1H NMR 方法测定了乙酰化淀粉的DS 。
1H NMR 对DS 的定量测定是通过计算乙酰基团上甲基质子的信号和α2D 2葡萄糖聚合体上质子的信号(除去葡萄糖上面羟基的质子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