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波谱分析的应用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

仪器分析:测定复杂结构的化合物 样品用量少
• 四谱同时用或联用技术 • 四谱比较: • 灵敏度:MS>UV>IR>1HNMR>13CNMR
MS: 微克级
UV: ppb级
IR:毫克级(可微克级,FTIR)
1HNMR:0.5mg }可回收
13CNMR: 0.5mg
四谱的信息量比较:
1HNMR及13CNMR
loge2
max1
max2
/nm
不论纵坐标选用什么单位,同一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对应 的波长(λmax)不变。
四、朗伯-比耳定律(Lambert—Beer定律)
样品的吸光度A与浓度之间的关系为:
A= lc=lgI0/I=lgT-1 式中T—透射率(或透射比);
I0——入射光强度, I——透过光强度; c——被测液浓度, l——被测液厚度,亦称样品槽厚度。 ——吸光系数 ε——摩尔吸光系数(L/mol·cm) E1%1cm ——百分吸光系数,亦称比吸光系数
液浓度为1g/100ml(1%),液层厚度为1cm时,溶液的吸光 度。
3.两种表示方法的换算关系
设吸光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 g/mol ,则
1mol/L=M g/1000ml=M/10·1g/100ml
∴ ε=M/10·E1%1cm
通过紫外光谱测定获得吸收度或透光率,使用 Beer-Lambert定律便可计算ε值。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
• 概论
色谱分析:GC,HPLC,TLC 与裂解---色谱成分分析
波谱分析:UV,IR,NMR,MS(有机)----结构分析
• 色谱分析:具有高效分离能力可以把复杂有机混合物分离 成单一的纯组分
• 波谱分析:纯样品进行结构分析,特点是:微量化、测 量快、结果准确、重复性好。除MS之外,可回收样品
有机波谱分析要点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有机波谱分析要点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有机波谱分析概述有机波谱分析是有机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手段,它能够帮助我们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成分。
常见的有机波谱分析方法包括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核磁共振(NMR)和质谱(MS)等。
二、红外光谱(IR)(一)原理分子中的化学键会在特定的波长处吸收红外光,从而产生红外光谱。
不同的化学键具有不同的振动频率,因此可以通过红外光谱来确定分子中存在的官能团。
(二)要点1、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例如,羰基(C=O)在 1700 cm⁻¹左右有强吸收峰,羟基(OH)在 3200 3600 cm⁻¹有宽吸收峰。
2、指纹区:虽然难以准确归属,但对于区分不同的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三)例题例 1:某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在 1720 cm⁻¹处有强吸收峰,可能含有什么官能团?答案:羰基(C=O)。
例 2:一个化合物在 3300 cm⁻¹左右有强而宽的吸收峰,在 1050 1100 cm⁻¹有吸收峰,推测其可能的结构。
答案:可能含有羟基(OH)和醚键(COC)。
三、紫外可见光谱(UVVis)(一)原理分子中的电子在吸收特定波长的紫外或可见光后,会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从而产生吸收光谱。
(二)要点1、生色团和助色团:生色团如 C=C、C=O 等能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助色团如 OH、NH₂等会增强吸收。
2、吸收波长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共轭体系越长,吸收波长越长。
(三)例题例 1:比较苯和甲苯的紫外吸收波长。
答案:甲苯由于甲基的助色作用,吸收波长比苯长。
例 2:某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 250 nm 左右,可能含有什么结构?答案:可能含有苯环或简单的共轭双键。
四、核磁共振(NMR)(一)原理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原子核会发生能级分裂,当吸收特定频率的射频辐射时,会发生共振跃迁,产生核磁共振信号。
(二)要点1、化学位移:不同环境的氢原子或碳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位移,可以用于判断其所处的化学环境。
建构主义理论在有机波谱分析教学中的运用

y i n g —l i n g,M U Xi a o—me i
( C o l l e g e o f C h e m i s t r y a n d 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i r n g , Z h o n g k a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 G u a n g d o n g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2 2 5 ,C h i n a )
息 的科学 ,也是 研究 分析方法的科学 。纵 观分析 化学 的发展历 史不难得 出 :“ 人类有 科技就有化学 ,化 学从分析化学 开始 ”。 进入 2 1世纪 分析 化学 的定 义 、基 础 、原 理、方法 、仪 器及 技 术都发生 了根本 性的变化 ,分 析化学突 破了 以经典 分析化 学为
第4 2卷第 4期
2 0 1 4年 2
V o 1 . 4 2 No . 4
F e b. 2 01 4
Gu a n g z ho u Ch e mi c a l I n du s t r y
建 构 主 义 理 论 在 有 机 波 谱 分 析 教 学 中 的 运 用
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

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可用于确定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基团。
其中,核磁共振波谱(NMR)和红外光谱(IR)是两种常用的波谱技术。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两种波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和解读方法。
核磁共振波谱(NMR)是一种基于核自旋的波谱分析方法。
它通过测量核自旋与外加磁场相互作用导致的能量变化来获得信息。
核磁共振波谱图通常由若干个特征峰组成,每个峰对应于一种不同类型的核。
峰的位置称为化学位移,可以通过参考物质(如四氯化硅)来标定。
峰的形状和强度可以提供有关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的信息。
核磁共振波谱提供了关于有机分子的碳氢骨架以及官能团、取代基等信息,因此在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领域有广泛应用。
红外光谱(IR)是一种基于分子振动的波谱分析方法。
它通过测量物质吸收红外辐射的能量来获得信息。
由于不同分子具有不同的振动模式和结构,它们吸收红外辐射的方式也不同。
红外光谱图通常由一系列特征峰组成,峰的位置称为波数,可以用来标识不同的官能团和化学键。
峰的强度和形状可以提供关于分子的结构和取向的信息。
红外光谱在有机化学、聚合物化学和无机化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进行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时,需要先对样品进行样品制备。
核磁共振波谱通常需要溶解样品,然后将溶液转移到核磁共振管中进行测量。
红外光谱则可以对固体、液体和气体样品进行测量,通常需要将样品制备成固体片或涂在透明载体上。
波谱仪器通常会提供相应的样品制备方法和参数设置。
在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和红外光谱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于核磁共振波谱,要正确解读峰的化学位移。
化学位移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官能团、电子效应、取代基等。
因此,需要结合文献和经验来确定不同类型核的化学位移范围。
其次,对于红外光谱,要正确解读峰的波数。
不同的官能团和化学键都有特定的波数范围,可以用来确定它们的存在。
最后,对于波谱图的解读,需要综合考虑各种信息,如位置、形状、强度和相对强度等。
有机波谱知识点总结

有机波谱知识点总结波谱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手段,通过测定分子在电磁波中的吸收、散射或发射,可以了解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有机波谱是指在有机化合物中应用的波谱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
本文将针对有机波谱的各种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波谱的基本原理、各种波谱的特点和应用、波谱分析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内容。
一、红外光谱1.基本原理红外光谱是利用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和散射的规律来研究物质结构和性质的一种分析方法。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是在物质中分子或原子的振动和转动会产生特定的频率的红外光吸收,这样可以用红外光谱来检验物质的结构和成分。
2.特点和应用红外光谱对于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红外光谱具有分辨率高、灵敏度强、操作简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聚合物材料、药物分析、食品检测等领域。
3.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时,需要注意样品的处理、仪器的校准和数据的解释等问题。
此外,还需要对不同功能团的吸收峰进行了解,进行光谱图谱的解读。
二、紫外-可见光谱1.基本原理紫外-可见光谱是利用物质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收的规律来研究物质结构和特性的一种分析方法。
紫外-可见光谱的基本原理是分子在吸收紫外-可见光时,电子跃迁至较高的能级,产生吸收峰,可以由此推测分子的结构和键合的性质。
2.特点和应用紫外-可见光谱对于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共轭结构和电子转移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紫外-可见光谱具有快速、敏感、定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药物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
3.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进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时,需要注意样品的准备、仪器的校准和光谱图谱的解释。
此外,还需要了解分子在吸收紫外-可见光时的机理和特性,进行光谱图谱的解读。
三、质谱1.基本原理质谱是利用物质在电子轰击下的离子化和质子转移等规律来研究物质结构和成分的一种分析方法。
质谱的基本原理是将物质离子化后,通过质子转移和碎裂等反应产生一系列离子,再根据其质荷比来推测物质的结构和成分。
有机波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有机波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在当今的药物研究与开发领域,药物分析是确保药物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环节。
而有机波谱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分析手段,已经在药物分析中得到了广泛且深入的应用。
有机波谱技术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波谱(NMR)和质谱(MS)等。
这些技术各自具有独特的原理和特点,能够从不同角度为药物分析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药物分析中常用于定量分析。
其原理是基于药物分子对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
通过测量药物溶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并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可以准确测定药物的浓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许多具有紫外吸收的药物,如维生素类、抗生素类等。
例如,在测定维生素 C 的含量时,利用其在 245nm 处的特征吸收峰,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出结果。
红外光谱则对于药物的结构鉴定和官能团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分子中的各种官能团,如羟基、羰基、氨基等,会在红外光谱中产生特定的吸收峰。
通过与标准图谱进行比对,可以确定药物的化学结构,判断药物是否存在结构变异或杂质。
对于一些结构相似的药物,红外光谱能够提供细微的差异信息,有助于区分和鉴别。
比如,在对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和布洛芬的分析中,红外光谱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它们官能团的不同,从而实现准确鉴别。
核磁共振波谱是有机波谱中最为强大的结构解析工具之一。
它能够提供药物分子中原子的化学环境、连接方式等详细信息。
氢谱(1H NMR)和碳谱(13C NMR)是常用的两种核磁共振波谱。
通过对化学位移、耦合常数等参数的分析,可以推断出药物分子的骨架结构、取代基的位置和类型等。
在新药研发过程中,NMR 波谱对于确定药物的结构、研究药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质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它可以测定药物的分子量、确定分子组成和结构。
通过对药物分子的电离和碎裂,产生一系列的离子碎片,根据这些碎片的质荷比和相对丰度,可以推断出药物的结构信息。
有机波谱分析

有机波谱分析:《有机波谱分析》是2008年7月1日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洁、宋启泽。
该书论述了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质谱的原理、仪器结构、实验方法和技术、谱图解析以这四种谱在有机定性、定量中的应用。
内容简介:由于《有机波谱分析》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较广泛的使用价值,所以它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教材用书或参考书,也可供科研及生产部门有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
前言:有机化学领域内,无论研究何种有机化合物,在分析或合成时都会遇到结构测定的问题。
如果无需复杂的经典化学方法,就能得到结构信息,可大大地满足有机化学日益发展中对有机分析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
近三四十年来,各种波谱测量技术的出现及其迅速发展,使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法得到了普遍应用。
现在这四种谱已成为鉴定有机化合物以及测定其结构的常用手段,这就使有机分析能力、分析速度、样品需要量等重要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目前,这四种谱在化学工业、石油化工、橡胶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用途。
同时对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这门学科已成为有机化学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本书是编著者根据多年从事有机波谱分析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体会,在为本校化学、化工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编写的“波谱分析”讲义的基础上补充、修改而成。
本书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质谱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有关的实验方法和技术、谱图解析以及一些新技术,最后介绍了综合运用这四种谱进行有机物结构推断的应用。
书中对于一些基本原理进行了严密推导,深入阐述其物理意义,因此有较强的理论性。
各章列举了大量实用图例,使介绍的理论与有机物结构密切关联。
本书还介绍了一些有机波谱分析在火炸药方面的应用实例,力求更适合有关专业的学生和科技人员使用。
因编著者1992年在兵器工业出版社已出版《核磁共振原理及应用》一书,所以在本书中核磁共振内容适当减少,读者如有需要了解有关核磁共振的更为详细深入的介绍,请参阅《核磁共振原理及应用》一书。
第八章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1H核的I=1/2,当它围绕自旋轴转动时就产生了磁场,
因质子带正电荷,根据右手定则可确定磁场方向。
氢核在外磁场中的两种取向示意图 ΔE与外磁场感应强度(B0)成正比,如下图及关系式 所示:
图 8-6 质子在外加磁场中两个能级与外磁场的关系
h E B 0 h 2
B 0 (8-4) 2
式中:γ称为磁旋比,是核的特征常数,对1H而言, 其值为2.675×108A·m2·J-1·s-1;h为Plank常量;ν无线电 波的频率。
因为只有吸收频率为ν的电磁波才能产生核磁共振, 故式(8-4)为产生核磁共振的条件。 ⑵核磁共振仪和核磁共振谱
被测样品溶解在CCl4、CDCl3、D2O等不含质子的溶 剂中,样品管在气流的吹拂下悬浮在磁铁之间并不停的旋 转,使样品均匀受到磁场作用。
化学键类型
伸 缩 振 动
-N-H sp C-H sp2 C-H sp3 C-H sp2 C-O sp3 C-O
化学键类型
特征频率/cm-1(化合物类型) 1680~1620(烯烃) 1750~1710(醛、酮) 1725~1700(羧酸) 1850~1800,1790~1740(酸酐) 1815~1770(酰卤) 1750~1730(酯) 1700~1680(酰胺) 1690~1640(亚胺、肟) 1550~1535,1370~1345(硝基化合物) 2200~2100(不对称炔烃) 2280~2240(腈)
低场
高场
外加磁场 B0
因而,质子核磁共振的条件应为:
B实 B 0(1 ) 2 2
(8-6)
对质子化学位移产生主要影响的屏蔽效应有两种: ①核外成键电子的电子云密度对所研究的质子产生的 屏蔽作用,即局部屏蔽效应。 ②分子中其它质子或基团的核外电子对所研究的质子 产生的屏蔽作用,即远程屏蔽效应(磁各向异性效应)。 综上所述,不同化学环境的质子,受到不同程度的屏 蔽效应,因而在核磁共振谱的不同位置出现吸收峰,这种 峰位置上的差异称为化学位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波谱分析新应用摘要:有机化学领域内,无论研究何种有机化合物,在分析或合成时都会遇到结构测定的问题。
近三四十年来,各种波谱测量技术的出现及其迅速发展,使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法得到了普遍应用。
现在这四种谱已成为鉴定有机化合物以及测定其结构的常用手段。
前言利用各种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如长的无线电波或短的X射线来测定有机物质结构的学科,也就是将这些物理方法取得的有关物质内部的某些信息与化学结构联系起来,从而得到有关分子内部的许多细致的情况,如化学键的长短、原子在分子中的取向等;也可用来观察反应进行的情况,推断或验证反应机理和在混合物体系中测定某一个或几个组分的含量等。
波谱解析必须与化学行为结合起来考虑,并且最终以化学反应来证实,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20世纪60年代以来,波谱学发展很快。
有机合成和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研究,都离不开波谱学这个有力工具。
目前已经普遍应用的有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法和核磁共振谱等。
四谱的发展,使有机分析能力、分析速度、样品需要量等重要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目前,这四种谱在化学工业、石油化工、橡胶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用途。
同时对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近几年,随着波谱技术的发展,经过各机构和个人的努力专研,波谱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
1.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
每一个环境污染的实例,可以说都是大自然对人类敲响的一声警钟。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为了维护人类自身和子孙后代的健康,必须积极防治环境污染,而有机波谱在此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和发展。
水体污染、大气污染、放射性污染等,危害日益严重,化学家们在这些方面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有所突破,水体中的大多数有机污染物在紫外区域有较强的吸收,因此可利用紫外吸光度检测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浓度。
通过平滑、导数、标准正态变量变换等光谱预处理后,采用主元回归、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等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并由该模型依据待测样本的紫外光谱数据计算出有机污染物浓度[1]。
湖泊沉积物中的有机磷可采用钼酸铵比色方法与液相31P-核磁共振技术(31P-NMR),研究不同浓度NaOH及NaOH与EDTA不同配比(NaOH-EDTA)对沉积物有机磷的提取及31P-NMR组成分析的影响[2]。
废气的排放比较严重,因此,王会峰等基于朗伯-比尔定律提出了一种递推迭代反演解算算法,利用该算法在紫外光谱法下可以在线监测烟气有害成分可以得到各气体的精确浓度,能够一次同时解算出多种有害气体浓度且精度达±2%,算法简单满足实时性需求,抗干扰能力强,适合工程实际应用[3]。
由于农药的使用,废弃电池没有合理回收等原因,土壤也收到明显污染,采用正己烷-丙酮-磷酸混合溶剂为提取剂,在萃取温度100℃、压力10.3 MPa条件下,用快速溶剂萃取仪提取土壤样品,石墨碳黑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PTV大体积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法同时检测六六六、滴滴涕(DDTs)和10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氟氨氰菊酯、氰戊菊酯、氟氰戊菊酯、溴氰菊酯)共18种农药残留[4]。
根据各方法的检测结果,人们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解决环境污染方面的难题,从而有效保护环境。
2.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医学方面也遭遇到许多瓶颈,糖尿病,癌症,艾滋病等,人们迫切希望解决这些难题。
而有机波谱在这些方面均有广泛应用,其重要性日趋明显。
阿司匹林在生活中较为常见,但对其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利用拉曼和紫外光谱法研究阿司匹林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5],为深入了解此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信息和有益的参考。
红外光谱法合偏最小二乘法、一阶导数、二阶导数、神经网络等法进行各种药物的无损分析,并与传统方法UV 法、HPLC法等进行比较,相关系数好,准确度高。
该法除应用于定性分析外,基于其自身诸多优点,也能作为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前景[6]。
多肽是癌症诊断信息的重要来源。
多肽抗体免疫富集一质谱法检测肝癌患者血清多肽标志物[7],于临床样本中低浓度标志物的检测研究,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核磁共振氢谱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研究鼻咽癌患者血清中代谢物的代谢组变化[8]。
可为鼻咽癌的诊断提供分子水平上的代谢依据。
应用核磁共振氢谱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的代谢组变化,这种基于核磁共振氢谱和主成分分析的代谢组学方法可以为乙肝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分子水平上的代谢依据[9]。
核磁共振波谱在药物发现中也有很大的应用,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小分子的高通量筛选、药物构效关系研究以及毒理学和新药安全评价等方面[10]。
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1H M RS) 技术, 研究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 PD) 患者脑部代谢变化。
进一步探索帕金森痴呆( PDD) 患者发生痴呆的病因。
有助于PDD 的病因诊断及风险预测[11]。
对药物,病毒的作用机理的研究,让人们对此有更加清醒的认识,知道作用机理,就为解决难题提供了可能,人们对待癌症、艾滋等可怕的病毒时,也将更加冷静。
3.食品工业的应用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我们生活中的重中之重,近几年,发现的食品问题越来越多,三聚氰胺、地沟油、毒胶囊......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恐慌,蒋丽琴等通过多种方法,气相色谱一质谱连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作为辅助手段,对大蒜中有效成分进行了检测,使大蒜中有效成分的检测方法更为完善[12]。
余丽娟等建立了一种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测定方法,以酸水解法提取食品中脂肪酸,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反式脂肪酸含量进行了快速测定,回收率达到89.26%一106.51%,相对标准偏差2.29%,结果重复性好,准确可靠[13]。
黄芳等建立了液相色谱一质谱测定婴幼儿配方食品中L一肉碱的亲水相互作用方法,可应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及其它保健品中L一肉碱的检测[14]。
餐饮业废弃油脂是我国目前食品安全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
沈雄等介绍了餐饮业废弃油脂的分类及概念,分析了餐饮业废弃油脂的特征成分,概述了目前餐饮业废弃油脂的鉴别和检测方法,并提出了将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电子鼻、光纤波导传感等检测方法作为今后餐饮业废弃油脂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与开发方向[15]。
周相娟等建立了酱油中两种氯丙醇类化合物检测的气相色谱一质谱分析方法,对酱油中氯丙醇类化合物进行了测定,适合于样品中多种痕量氯丙醇类化舍物的同时测定[16]。
食品安全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有机波谱的发展对食品检测方面应用较广,相信随着技术的提高,那些假、毒、害将无所遁形。
4.其他方面的应用利用有机波谱的方法可以快速鉴别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真假与产地,如利用紫外光谱不同溶剂在微波条件下对4 种不同产地丹参进行快速提取,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相同溶剂的提取物进行对比研究, 发现其紫外光谱存在差异, 可用于不同产地丹参的鉴别[17]。
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掺假蜂蜜进行快速鉴别,对掺入的蔗糖、葡萄糖的蜂蜜的特征吸收峰进行了多峰位的比较,判定是否为掺假蜂蜜[18],该方法样品用量少、操作简便、无需前处理、分析速度快,可作为市场筛查掺假蜂蜜的快速检测方法。
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法分析了几种加氢异构化的基础油烃类结构组成,结果表明,异构化程度高的基础油氧化安定性较好,对抗氧剂的感受性也较好[19]。
采用质谱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了亚组分的烃类组成和平均分子结构。
对润滑油馏分溶剂处理产物中烃类的组成规律加深了研究[20]。
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表面性能进行测试和计算,对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表面性能进行了研究[21]。
谢利运用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联用法对生活中常见的袋装方便面印刷包装材料中7种挥发性有机物(异丙醇、乙酸乙酯、苯、乙酸丁酯、乙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进行了检测分析[22]。
有机波谱对各方面应用很广,为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
结语准确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对从分子水平去认识物质世界,推动近代有机化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利用有机波谱,可以对有机物的结构进行分析,对物质结构更加清楚,从而对反应的机理更加明确,在有机合成方面有很大贡献。
通过实例,可以看出,有机波谱在各方面均有广泛应用,并且由此衍生出许多新技术,如与其它技术联用,更好地为解决科研和生产中问题提供可能,其发展和应用空间还将更大。
参考文献1.吴元清等.水体有机污染物浓度检测中的紫外光谱分析方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1):233-2372.何桂霞.湖泊沉积物中的有机磷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0(3):151-1543.王会峰等.递推迭代的紫外光谱烟气有害成分在线监测[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32(1):171-1744.李俊等.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拟除虫菊酯类等18种农药残留[M].岩矿测试,2011,30(5):590-5955.康倩倩等.拉曼和紫外光谱法研究阿司匹林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23(3):699-7026.裘兰兰等.红外光谱法在药物定量分析中的应用[M].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8)7.原剑.多肽抗体免疫富集一质谱法检测肝癌患者血清多肽标志物[M].分析化学,2011,39(8):1129-11338.符方方等.基于核磁共振波谱的鼻咽癌患者血清代谢组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1, 27( 3):313-3169.杨永霞等.基于核磁共振波谱的乙肝患者血清代谢组研究.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0,31(3):288-29110.周秋菊等.核磁共振波谱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J].波谱学杂志,2010,27(1)11.孙峰等.帕金森病痴呆氢质子核磁共振波谱的研究[J]。
临床荟萃,2010,25(5):401-40412.蒋丽琴等.大蒜中有效成分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M].食品工程,2011(3)13.余丽娟等.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食品中反式脂肪酸[M].山东化工,2011,40(3)14.黄芳等.液相色谱一质谱法快速测定婴幼儿配方食品中L一肉碱的亲水相互作用[M].分析实验室,2011,30(10)15沈雄.餐饮业废弃油脂鉴别检测方法研究进展[M].中国油脂,2011,36(11)16.周相娟等.气相色谱一质谱法测定酱油中氯丙醇类化合物[M].中国调味品,2011,36(5)17.刘省存等.不同产地丹参的紫外光谱鉴别研究[J].光谱实验室,2011,28(2):573-57518.赵延华等.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快速鉴别掺假蜂蜜[M].理化检验,2012,48(2)19.薛卫国.加氢异构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研究.2010大连润滑油技术经济论坛论文专辑.201020.管翠诗.润滑油馏分溶剂处理产物中烃类组成规律.2010大连润滑油技术经济论坛论文专辑,201021.张昱等.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表面性能[J].现代化工,2011,31(4):49-5222.谢利.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方便面印刷包装材料中挥发性有机物[M].分析化学,201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