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2期末试题和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必修二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章节专练解析版)

2020-2021学年必修二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章节专练解析版)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章节复习专项训练)一、选择题1.如图,在棱长为1正方体ABCD 中,点E ,F 分别为边BC ,AD 的中点,将ABF ∆沿BF 所在的直线进行翻折,将CDE ∆沿DE 所在直线进行翻折,在翻折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A 、C 两点都不可能重合B .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F 与直线CE 所成的角为60︒C .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F 与直线CE 所成的角为90︒D .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B 与直线CD 所成的角为90︒【答案】D【详解】解:过A 点作AM⊥BF 于M ,过C 作CN⊥DE 于N 点在翻折过程中,AF 是以F 为顶点,AM 为底面半径的圆锥的母线,同理,AB ,EC ,DC 也可以看成圆锥的母线;在A 中,A 点轨迹为圆周,C 点轨迹为圆周,显然没有公共点,故A 正确;在B 中,能否使得直线AF 与直线CE 所成的角为60°,又AF ,EC 分别可看成是圆锥的母线,只需看以F 为顶点,AM 为底面半径的圆锥的轴截面的顶角是否大于等于60°即可,故B 正确;在C 中,能否使得直线AF 与直线CE 所成的角为90°,只需看以F 为顶点,AM 为底面半径的圆锥的轴截面的顶角是否大于等于90°即可,故C 正确;在D 中,能否使得直线AB 与直线CD 所成的角为90︒,只需看以B 为顶点,AM 为底面半径的圆锥的轴截面的顶角是否大于等于90°即可,故D 不成立;故选D .2.如图所示,多面体ABCDEF 中,已知平面ABCD 是边长为3的正方形,//EF AB ,32EF =,EF 到平面ABCD 的距离为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V 为( )A .92B .5C .6D .152【答案】D【详解】解法一:如图,连接EB ,EC ,AC ,则213263E ABCD V -=⨯⨯=.2AB EF =,//EF AB2EAB BEF S S ∆∆∴=.12F EBC C EFB C ABE V V V ---=∴= 11132222E ABC E ABCD V V --==⨯=. E ABCDF EBC V V V --∴=+315622=+=. 解法二:如图,设G ,H 分别为AB ,DC 的中点,连接EG ,EH ,GH ,则//EG FB ,//EH FC ,//GH BC ,得三棱柱EGH FBC -,由题意得123E AGHD AGHD V S -=⨯ 1332332=⨯⨯⨯=, 133933332222GH FBC B EGH E BGH E GBCH E AGHD V V V V V -----===⨯==⨯=⨯, 915322E AGHD EGH FBC V V V --=+=+=∴. 解法三:如图,延长EF 至点M ,使3EM AB ==,连接BM ,CM ,AF ,DF ,则多面体BCM ADE -为斜三棱柱,其直截面面积3S =,则9BCM ADE V S AB -=⋅=.又平面BCM 与平面ADE 平行,F 为EM 的中点,F ADE F BCM V V --∴=,2F BCM F ABCD BCM ADE V V V ---∴+=, 即12933233F BCM V -=-⨯⨯⨯=, 32F BCM V -∴=,152BCM ADE F BCM V V V --=-=∴. 故选:D 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若a ,b 是两条直线,且a ⊥b ,那么a 平行于经过b 的任何平面B .若直线a 和平面α满足a ⊥α,那么a 与α内的任何直线平行C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D .若直线a ,b 和平面α满足a ⊥b ,a ⊥α,b 不在平面α内,则b ⊥α【答案】D【详解】解:如果a ,b 是两条直线,且//a b ,那么a 平行于经过b 但不经过a 的任何平面,故A 错误; 如果直线a 和平面α满足//a α,那么a 与α内的任何直线平行或异面,故B 错误;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也可能异面,故C 错误; D 选项:过直线a 作平面β,设⋂=c αβ,又//a α//a c ∴又//a b//b c ∴又b α⊂/且c α⊂//b α∴.因此D 正确.故选:D .4.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M 为棱BB 1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D 1O⊥平面A 1BC 1B .MO⊥平面A 1BC 1C .二面角M -AC -B 等于90°D .异面直线BC 1与AC 所成的角等于60°【答案】C【详解】对于A ,连接11B D ,交11AC 于E ,则四边形1DOBE 为平行四边形 故1D O BE1D O ⊄平面11,A BC BE ⊂平面111,A BC DO ∴平面11A BC ,故正确对于B ,连接1B D ,因为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M 为棱1BB 的中点,1MO B D ∴,易证1B D ⊥平面11A BC ,则MO ⊥平面11A BC ,故正确;对于C ,因为,BO AC MO AC ⊥⊥,则MOB ∠为二面角M AC B --的平面角,显然不等于90︒,故错误对于D ,1111,AC AC AC B ∴∠为异面直线1BC 与AC 所成的角,11AC B ∆为等边三角形,1160AC B ∴∠=︒,故正确故选C5.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E 、F 分别是棱1AA 和1BB 的中点,过EF 的平面EFGH 分别交BC 和AD 于点G 、H ,则GH 与AB 的位置关系是A .平行B .相交C .异面D .平行或异面【答案】A【详解】 在长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11//AA BB ,E 、F 分别为1AA 、1BB 的中点,//AE BF ∴,∴四边形ABFE 为平行四边形,//EF AB ∴, EF ⊄平面ABCD ,AB 平面ABCD ,//EF ∴平面ABCD ,EF ⊂平面EFGH ,平面EFGH平面ABCD GH =,//EF GH ∴, 又//EF AB ,//GH AB ∴,故选A.6.如图所示,点S 在平面ABC 外,SB⊥AC ,SB=AC=2,E 、F 分别是SC 和AB 的中点,则EF 的长是A .1 BC .2D .12【答案】B【详解】取BC 的中点D ,连接ED 与FD⊥E 、F 分别是SC 和AB 的中点,点D 为BC 的中点⊥ED⊥SB ,FD⊥AC,而SB⊥AC ,SB=AC=2则三角形ED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ED=FD=1即故选B.7.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PA 垂直于圆O 所在的平面,C 是圆O 上一点(不同于A ,B 两点),且PA AC =,则二面角P BC A --的大小为A .60°B .30°C .45°D .15°【答案】C【详解】 解:由条件得,PA BC AC BC ⊥⊥.又PAAC A =,PA ⊂平面PAC ,AC ⊂平面PAC ,所以BC ⊥平面PAC .又因为PC ⊂平面PAC , 所以BC PC ⊥.所以PCA ∠为二面角P BC A --的平面角.在Rt PAC ∆中,由PA AC =得45PCA ︒∠=. 故选:C .8.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若AD BC BD AD ⊥⊥,,则有A .平面ABC ⊥平面ADCB .平面ABC ⊥平面ADBC .平面ABC ⊥平面DBCD .平面ADC ⊥平面DBC【答案】D【详解】 由题意,知AD BC BD AD ⊥⊥,,又由BC BD B =,可得AD ⊥平面DBC ,又由AD ⊂平面ADC ,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ADC ⊥平面DBC9.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若90BAC ∠=︒,1AB AC AA ==,则异面直线1BA 与1AC 所成的角等于 A .30°B .45°C .60°D .90°【答案】C【详解】本试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问题,考查空间想象与计算能力.延长B 1A 1到E ,使A 1E =A 1B 1,连结AE ,EC 1,则AE ⊥A 1B ,⊥EAC 1或其补角即为所求,由已知条件可得⊥AEC 1为正三角形,⊥⊥EC 1B 为60,故选C .10.已知两个平面相互垂直,下列命题⊥一个平面内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一个平面内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一个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过一个平面内任意一点作交线的垂线,则此垂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其中正确命题个数是( )A .1B .2C .3D .4 【答案】A【详解】由题意,对于⊥,当两个平面垂直时,一个平面内的不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不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故⊥错误;对于⊥,设平面α∩平面β=m ,n⊥α,l⊥β,⊥平面α⊥平面β, ⊥当l⊥m 时,必有l⊥α,而n⊥α, ⊥l⊥n ,而在平面β内与l 平行的直线有无数条,这些直线均与n 垂直,故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即⊥正确;对于⊥,当两个平面垂直时,一个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不不一定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故⊥错误;对于⊥,当两个平面垂直时,过一个平面内任意一点作交线的垂线,若该直线不在第一个平面内,则此直线不一定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故⊥错误;故选A .11.在空间中,给出下列说法:⊥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是平行平面;⊥若平面α内有不共线的三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则//αβ;⊥过平面α的一条斜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平面α垂直.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 【答案】B【详解】⊥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可能平行、相交或异面,不正确;易知⊥正确;⊥若平面α内有不共线的三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则α与β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不正确;易知⊥正确.故选B.12.下列结论正确的选项为( )A .梯形可以确定一个平面;B .若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C .若l 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l⊥αD .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重合.【答案】A【详解】因梯形的上下底边平行,根据公理3的推论可知A 正确.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所成的角相等,这两条直线相交、平行或异面,故B 错.当直线和平面相交时,该直线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内,故C 错.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公共点且它们共线,这两个平面可以相交,故D 错.综上,选A .13.已知圆柱的轴截面为正方形,且圆柱的体积为54π,则该圆柱的侧面积为A .27πB .36πC .54πD .81π 【答案】B【详解】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因为圆柱的轴截面为正方形,所以该圆柱的高为2r .因为该圆柱的体积为54π,23π2π54πr h r ==,解得3r =,所以该圆柱的侧面积为2π236r r ⨯=π.14.用与球心距离为1的平面去截球,所得截面圆的面积为π,则球的表面积为A .8π3B .32π3C .8πD 【答案】C【详解】设球的半径为R ,则截面圆的半径为,⊥截面圆的面积为S =π2=(R 2-1)π=π,⊥R 2=2,⊥球的表面积S =4πR 2=8π.故选C. 15.已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那么这个圆柱的体积是A .2πB .1πC .22πD .21π【答案】A【详解】由题意可知,圆柱的高为2,底面周长为2,故半径为1π,所以底面积为1π,所以体积为2π,故选A . 16.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对其中的线段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来相交的仍相交B .原来垂直的仍垂直C .原来平行的仍平行D .原来共点的仍共点【答案】B【详解】解:根据斜二测画法作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的规则,与x 轴平行的线段长度不变,与y 轴平行的线段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且倾斜45︒,故原来垂直线段不一定垂直了;故选:B .17.如图所示为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它是底角为45︒,腰和上底长均为1的等腰梯形,则原平面图形为 ( )A .下底长为1B .下底长为1+C .下底长为1D .下底长为1+【答案】C【详解】45A B C '''∠=,1A B ''= 2cos451B C A B A D ''''''∴=+=∴原平面图形下底长为1由直观图还原平面图形如下图所示:可知原平面图形为下底长为1故选:C18.半径为R 的半圆卷成一个圆锥,则它的体积是( )A 3RB 3RC 3RD 3R 【答案】C【详解】设底面半径为r ,则2r R ππ=,所以2R r =.所以圆锥的高2h R ==.所以体积22311332R V r h R ππ⎛⎫=⨯== ⎪⎝⎭.故选:C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圆锥的轴截面是等边三角形B .用一个平面去截棱锥,一定会得到一个棱锥和一个棱台C .将一个等腰梯形绕着它的较长的底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所围成的几何体是由一个圆台和两个圆锥组合而成D .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的几何体叫棱柱【答案】D【详解】圆锥的轴截面是两腰等于母线长的等腰三角形,A 错误;只有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才能得到一个棱锥和一个棱台,B 错误;等腰梯形绕着它的较长的底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的几何体,是由一个圆柱和两个圆锥组合而成,故C 错误;由棱柱的定义得,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的几何体叫棱柱,故D 正确.20.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折起一角落()EAF △得到EA F '△,记二面角A EF D '--的大小为π04θθ⎛⎫<< ⎪⎝⎭,直线A E ',A F '与平面BCD 所成角分别为α,β,则( ).A .αβθ+>B .αβθ+<C .π2αβ+>D .2αβθ+> 【答案】A【详解】如图,过A '作A H '⊥平面BCD ,垂足为H ,过A '作A G EF '⊥,垂足为G ,设,,A G d A H h A EG γ'''==∠=,因为A H '⊥平面BCD ,EF ⊂平面BCD ,故A H EF '⊥,而A G A H A '''⋂=,故EF ⊥平面A GH ',而GH ⊂平面A GH ',所以EF GH ⊥,故A GH θ'∠=,又A EH α'∠=,A FH β'∠=.在直角三角形A GE '中,sin d A E γ'=,同理cos d A F γ'=, 故sin sin sin sin sin h h d dαγθγγ===,同理sin sin cos βθγ=, 故222sin sin sin αβθ+=,故2cos 2cos 21sin 22αβθ--=, 整理得到2cos 2cos 2cos 22αβθ+=, 故()()2cos cos cos 22αβαβαβαβθ+--⎡⎤++-⎣⎦+=, 整理得到()()2cos cos cos αβαβθ+-=即()()cos cos cos cos αβθθαβ+=-, 若αβθ+≤,由04πθ<< 可得()cos cos αβθ+≥即()cos 1cos αβθ+≥, 但αβαβθ-<+≤,故cos cos αβθ->,即()cos 1cos θαβ<-,矛盾, 故αβθ+>.故A 正确,B 错误. 由222sin sin sin αβθ+=可得sin sin ,sin sin αθβθ<<,而,,αβθ均为锐角,故,αθβθ<<,22παβθ+<<,故CD 错误.故选:D.二、填空题 21.如图,已知六棱锥P ﹣ABCDEF 的底面是正六边形,P A ⊥平面ABC ,P A =A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PB ⊥AD ;⊥平面P AB ⊥平面PBC ;⊥直线BC ⊥平面P AE ;⊥sin⊥PDA =.【答案】⊥【详解】⊥P A ⊥平面ABC ,如果PB ⊥AD ,可得AD ⊥AB ,但是AD 与AB 成60°,⊥⊥不成立,过A 作AG ⊥PB 于G ,如果平面P AB ⊥平面PBC ,可得AG ⊥BC ,⊥P A ⊥BC ,⊥BC ⊥平面P AB ,⊥BC ⊥AB ,矛盾,所以⊥不正确;BC 与AE 是相交直线,所以BC 一定不与平面P AE 平行,所以⊥不正确;在R t⊥P AD 中,由于AD =2AB =2P A ,⊥sin⊥PDA =,所以⊥正确;故答案为: ⊥22.如图,已知边长为4的菱形ABCD 中,,60AC BD O ABC ⋂=∠=︒.将菱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起得到三棱锥D ABC -,二面角D AC B --的大小为60°,则直线BC 与平面DAB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______.【详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60ABC ∠=︒,,,AC OD AC OB OB OD ∴⊥⊥==,DOB ∴∠为二面角D AC B --的平面角,60DOB ∠=︒∴,OBD ∴△是等边三角形.取OB 的中点H ,连接DH ,则,3DH OB DH ⊥=.,,AC OD AC OB OD OB O ⊥⊥⋂=,AC ∴⊥平面,OBD AC DH ∴⊥,又,AC OB O AC ⋂=⊂平面ABC ,OB ⊂平面ABC ,DH ∴⊥平面ABC ,2114333D ABC ABC V S DH -∴=⋅=⨯=△4,AD AB BD OB ====ABD ∴∆的边BD 上的高h =1122ABD S BD h ∴=⋅=⨯=△设点C 到平面ABD 的距离为d ,则13C ABD ABD V S d -=⋅=△.D ABC C ABD V V --=,d ∴=∴=⊥直线BC 与平面DAB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d BC = 23.球的一个内接圆锥满足:球心到该圆锥底面的距离是球半径的一半,则该圆锥的体积和此球体积的比值为_______. 【答案】932或332【解析】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球的半径为R .由立体几何知识可得,连接圆锥的顶点和底面的圆心,必垂直于底面,且球心在连线所成的直线上.分两种情况分析:(1)球心在连线成构成的线段内因为球心到该圆锥底面的距离是球半径的一半,所以,故圆锥的体积为.该圆锥的体积和此球体积的比值为(2)球心在连线成构成的线段以外因为球心到该圆锥底面的距离是球半径的一半,所以,故圆锥的体积为.该圆锥的体积和此球体积的比值为24.如图,四棱台''''ABCD A B C D -的底面为菱形,P 、Q 分别为''''B C C D ,的中点.若'AA ⊥平面BPQD ,则此棱台上下底面边长的比值为___________.【答案】2 3【详解】连接AC,A′C′,则AC⊥A′C′,即A,C,A′,C′四点共面,设平面ACA′C′与PQ和QB分别均于M,N点,连接MN,如图所示:若AA′⊥平面BPQD,则AA′⊥MN,则AA'NM为平行四边形,即A'M=AN,即31''42A C=AC,''23A BAB∴=,即棱台上下底面边长的比值为23.故答案为23.三、解答题25.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已知底面ABCD是菱形,点P是侧棱C1C的中点.(1)求证:AC 1⊥平面PBD ;(2)求证:BD ⊥A 1P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详解】(1)连接AC 交BD 于O 点,连接OP ,因为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对角线AC 交BD 于点O ,所以O 点是AC 的中点,所以AO =OC .又因为点P 是侧棱C 1C 的中点,所以CP =PC 1,在⊥ACC 1中,11C P AO OC PC==,所以AC 1⊥OP , 又因为OP ⊥面PBD ,AC 1⊥面PBD ,所以AC 1⊥平面PBD .(2)连接A 1C 1.因为ABCD –A 1B 1C 1D 1为直四棱柱,所以侧棱C 1C 垂直于底面ABCD ,又BD ⊥平面ABCD ,所以CC 1⊥BD ,因为底面ABCD 是菱形,所以AC ⊥BD ,又AC ∩CC 1=C ,AC ⊥面AC 1,CC 1⊥面AC 1,所以BD ⊥面AC 1,又因为P ⊥CC 1,CC 1⊥面ACC 1A 1,所以P ⊥面ACC 1A 1,因为A 1⊥面ACC 1A 1,所以A 1P ⊥面AC 1,所以BD ⊥A 1P .26.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BC BB =,12BAC BCA ABC ∠=∠=∠,点E 是1A B 与1AB 的交点,D 为AC 的中点.(1)求证:1BC 平面1A BD ;(2)求证:1AB ⊥平面1A BC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分析:(1)连结ED ,E 为1A B 与1AB 的交点,E 为1AB 中点,D 为AC 中点,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1//ED B C ,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结果;(2)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 BC ⊥,由菱形的性质可得11AB A B ⊥,1BB ⊥平面ABC ,可得1BC BB ⊥,可证明1BC AB ⊥,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结果.详解:(1)连结ED ,⊥直棱柱111ABC A B C -中,E 为1A B 与1AB 的交点,⊥E 为1AB 中点,D 为AC 中点,⊥1//ED B C又⊥ED ⊂平面1A BD ,1B C ⊄平面1A BD⊥1//B C 平面1A BD .(2)由12BAC BCA ABC ∠=∠=∠知,AB BC AB BC =⊥ ⊥1BB BC =,⊥四边形11ABB A 是菱形,⊥11AB A B ⊥. ⊥1BB ⊥平面ABC ,BC ⊂平面ABC⊥1BC BB ⊥⊥1AB BB B ⋂=,1,AB BB ⊂平面11ABB A ,⊥BC ⊥平面11ABB A⊥1AB ⊂平面11ABB A ,⊥1BC AB ⊥⊥1BC A B B ⋂=,1,BC A B ⊂平面1A BC ,⊥1AB ⊥平面1A BC27.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平面PBC ⊥平面ABCD ,⊥BCD 4π=,BC ⊥PD ,PE ⊥BC .(1)求证:PC =PD ;(2)若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为43,求点B 到平面PCD 的距离.【答案】(1)证明见解析 (2)3. 【详解】 (1)证明:由题意,BC ⊥PD ,BC ⊥PE ,⊥BC ⊥平面PDE ,⊥DE ⊥平面PDE ,⊥BC ⊥DE .⊥⊥BCD 4π=,⊥DEC 2π=,⊥ED =EC ,⊥Rt⊥PED ⊥Rt⊥PEC ,⊥PC =PD .(2)解:由题意,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则ED =EC =⊥平面PBC ⊥平面ABCD ,PE ⊥BC ,平面PBC ∩平面ABCD =BC ,⊥PE ⊥平面ABCD ,即PE 是四棱锥P ﹣ABCD 的高.⊥V P ﹣ABCD 13=⨯2PE 43=,解得PE = ⊥PC =PD =2.设点B 到平面PCD 的距离为h ,⊥V B ﹣PCD =V P ﹣BCD 12=V P ﹣ABCD 23=, ⊥1132⨯⨯2×2×sin60°×h 23=,⊥h 3=.⊥点B 到平面PCD 的距离是3. 28.如图,在以A 、B 、C 、D 、E 、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CD 是等腰梯形,//AB CD ,面ABFE 是矩形,平面ABFE ⊥平面ABCD ,BC CD AE a ===,60DAB ∠=.(1)求证:平面⊥BDF 平面ADE ;(2)若三棱锥B DCF -a 的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1.【详解】(1)因为四边形ABFE 是矩形,故EA AB ⊥,又平面ABFE ⊥平面ABCD ,平面ABFE 平面ABCD AB =,AE ⊂平面ABFE , 所以AE ⊥平面ABCD ,又BD ⊂面ABCD ,所以AE BD ⊥,在等腰梯形ABCD 中,60DAB ∠=,120ADC BCD ︒∴∠=∠=,因BC CD =,故30BDC ∠=,1203090ADB ∠=-=,即AD BD ⊥, 又AE AD A =,故BD ⊥平面ADE ,BD ⊂平面BDF ,所以平面⊥BDF 平面ADE ;(2)BCD 的面积为2213sin12024BCD S a ==, //AE FB ,AE ⊥平面ABCD ,所以,BF ⊥平面ABCD ,2313D BCF F BCD V V a --∴==⋅==,故1a =.。

高一数学必修2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高一数学必修2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高一数学必修2期末试题及答案doc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若函数f(x) = x^2 - 4x + 3,则f(2)的值为:A. -1B. 1C. 3D. 5答案:B2. 已知集合A = {1, 2, 3},B = {2, 3, 4},则A∩B的元素个数为:A. 1B. 2C. 3D. 4答案:B3. 若a > 0,b > 0,则a + b的最小值是:A. 0B. 1C. 2D. 无法确定答案:D4. 函数y = 2^x的图象在点(1, 2)处的切线斜率为:A. 0B. 1C. 2D. 4答案:D5. 已知等差数列{a_n}的首项a_1 = 3,公差d = 2,则a_5的值为:A. 7B. 9C. 11D. 13答案:C6. 已知函数y = x^3 - 3x + 1,则y' =:A. 3x^2 - 3B. x^2 - 3C. 3x^2 + 3D. x^2 + 3答案:A7. 已知圆C的方程为(x - 2)^2 + (y - 3)^2 = 9,则圆心C的坐标为:A. (2, 3)B. (-2, 3)C. (2, -3)D. (-2, -3)答案:A8. 若直线y = 2x + 3与抛物线y = x^2 - 4x + 5相交,则交点的个数为:A. 1B. 2C. 3D. 0答案:B9. 已知向量a = (2, 3),b = (-1, 2),则a·b的值为:A. 1B. 2C. 3D. 4答案:C10. 已知函数f(x) = x^3 - 6x^2 + 11x - 6,求f'(x):A. 3x^2 - 12x + 11B. x^2 - 4x + 11C. 3x^2 - 12x + 5D. 3x^2 - 6x + 11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已知等比数列{a_n}的首项a_1 = 2,公比q = 3,则a_3的值为______。

答案:182. 已知函数y = x^2 - 6x + 8,求函数的对称轴方程为______。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含解析)
19.已知复数z满足 , 的虚部为2,
(1)求复数z;
(2)若复数z在复平面内所对应的点位于第一象限,且复数m满足 ,求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0.某中学为了解大数据提供的个性化作业质量情况,随机访问50名学生,根据这50名学生对个性化作业的评分,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其中样本数据分组区间 、 、…、 、 .
【详解】
∵向量 ,
∴ ,又 ,
∴ ,
∴ .
故选:B.
6.D
【分析】
设出正六棱柱底面边长为 ,可知正六棱柱的高为 ,再通过正六棱锥与正六棱柱的侧面积之比为 可得正六棱锥的高,这样就可以得到答案.
【详解】
设正六棱柱底面边长为 ,由题意可知正六棱柱的高为 ,则可知正六棱柱的侧面积为 .
设正六棱锥的高为 ,可知正六棱锥侧面的一个三角形的边为 上的高为 ,
9.BD
【分析】
根据图表,对各项逐个分析判断即可得解.
【详解】
对A,在前四年有下降的过程,故A错误;
对B,六年的在校生总数为24037,平均值为4006以上,故B正确;
对C, ,未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适龄青少年有468万人以上,故C错误;
对D, ,故D正确.
故选:BD
10.ABC
【分析】
对于A, ,可判断错误;对于B找出反例 不满足题意,判定错误;对于C若 ,则其不正确;对于D, ,则其虚部为0,故正确.故可得答案.
A.近六年,高中阶段在校生规模与毛入学率均持续增长
B.近六年,高中阶段在校生规模的平均值超过4000万人
C.2019年,未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适龄青少年不足420万
D.2020年,普通高中的在校生超过2470万人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易错题】高中必修二数学下期末试题(含答案)

【易错题】高中必修二数学下期末试题(含答案)
2
故选 D.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视图求几何体的表面积,由三视图正确复原几何体是解题的关键,考查空间想 象能力.
6.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 AB 2a, AC 2a b , AC AB b ,b AC AB BC .
由题意知 b
2, a b
a b cos120
1
2
1 2
棱 CC1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 AB1 和 BM 所成的角为( )
A.
B.
C.
D.
2
3
11.已知 f x 是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当 x 0 时, f x 3 2x ,则不等式
f x 0 的解集为( )
A.
,
3 2
0,
3 2
B.
,
3 2
3 2
,
C.
3 2
,
3 2
【详解】
因为 b 在 a 上的投影(正射影的数量)为 2 ,
所以| b | cos a, b 2 ,

|
b
|
cos
2 a,
b
,而
1
cos
a,
b
0

所以| b | 2 ,
因为
a
2b
2
(a
2b)2
2
a
4a b
2
4b
|
a
|2
4
|
a
||
b|
cos
a, b
4
| b|2
=16 4 4 (2) 4 | b |2 48 4 | b |2
16.在四面体 ABCD中, AB=AD 2, BAD 60,BCD 90,二面角 A BD C 的大小为150 ,则四面体 ABCD 外接球的半径为__________.

【压轴题】高中必修二数学下期末试题(含答案)

【压轴题】高中必修二数学下期末试题(含答案)

【压轴题】⾼中必修⼆数学下期末试题(含答案)【压轴题】⾼中必修⼆数学下期末试题(含答案)⼀、选择题1.△ABC 的内⾓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已知5a =,2c =,2cos 3A =,则b= A .2B .3C .2D .32.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1353a a a ++=,则5S = A .5B .7C .9D .113.已知集合{}{}2|320,,|05,A x x x x R B x x x N =-+=∈=<<∈,则满⾜条件A CB ??的集合C 的个数为()A .1B .2C .3D .44.已知集合{}22(,)1A x y x y =+=,{}(,)B x y y x ==,则A B I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3B .2C .1D .05.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A .20B .10C .30D .606.设正项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为,若,则的最⼩值为 A .1 B .C .D .7.已知1sin 34πα??-= ,则cos 23πα??+= ()A .58-B .58C .78-D .788.已知函数21(1)()2(1)a x x f x x x x x ?++>?=?-+≤在R 上单调递增,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0,1B .(]0,1C .[]1,1-D .(]1,1-9.函数()lg ||f x x x =的图象可能是()A .B .C .D .10.已知0.6log 0.5a =,ln0.5b =,0.50.6c =,则() A .a c b >> B .a b c >>C .c a b >>D .c b a >>11.设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3243S S S =+,12a =,则5a = A .12-B .10-C .10D .1212.如图,在△ABC 中, 13AN NC =u u u v u u u v ,P 是BN 上的⼀点,若29AP m AB AC ??→??→??→=+,则实数m 的值为( )A .B .C .19D .⼆、填空题13.在ABC △中,若223a b bc -= ,sin 23sin C B = ,则A 等于__________. 14.已知函数()3sin(2)cos(2)(||)2 f x x x π=---<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则()f x 在区[6π-,5]12π上的最⼤值为__. 15.已知ABC V ,135B o∠=,22,4AB BC ==,求AB AC ?=u u u r u u u r______.16.函数()12x f x =-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 17.如图,在矩形中,为边的中点,1AB =,2BC =,分别以A 、D 为圆⼼,1为半径作圆弧EB 、EC (在线段AD 上).由两圆弧EB 、EC 及边所围成的平⾯图形绕直线旋转⼀周,则所形成的⼏何体的体积为 .18.若圆x 2+y 2=4和圆x 2+y 2+4x -4y +4=0关于直线l 对称,则直线l 的⽅程为____________.19.若()1,x ∈+∞,则131y x x =+-的最⼩值是_____. 20.在△ABC 中,85a b ==,,⾯积为12,则cos 2C =______.三、解答题21.设ABC ?的内⾓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4cos ,25B b ==. (1)当π6A =时,求a 的值;(2)当ABC ?的⾯积为3时,求a+c 的值. 22.已知x ,y ,()0,z ∈+∞,3x y z ++=.(1)求111x y z++的最⼩值(2)证明:2223x y z ≤++.23.已知数列{}n a 是等⽐数列,24a =,32a +是2a 和4a 的等差中项.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设22log 1n n b a =-,求数列{}n n a b 的前n 项和n T . 24.已知数列{}n a 满⾜11a =,()121n n na n a +=+,设nn a b n=.(1)求123b b b ,,;(2)判断数列{}n b 是否为等⽐数列,并说明理由;(3)求{}n a 的通项公式.25.以原点为圆⼼,半径为r 的圆O 222:()0O x y r r +=>与直线380x --=相切. (1)直线l 过点(6)-且l 截圆O 所得弦长为43l l 的⽅程;(2)设圆O 与x 轴的正半轴的交点为M ,过点M 作两条斜率分别为12,k k 12,k k 的直线交圆O 于,A B 两点,且123k k ?=-,证明:直线AB 恒过⼀个定点,并求出该定点坐标.26.如图,平⾏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BC ,DC 的中点,G 为BF 与DE 的交点,若AB a =u u u v v ,AD b =u u u v v ,试以a v ,b v 为基底表⽰DE u u u v 、BF u u uv 、CG u u u v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分析】【详解】由余弦定理得,解得(舍去),故选D.【考点】余弦定理【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内容单⼀,根据余弦定理整理出关于b 的⼀元⼆次⽅程,再通过解⽅程求b.运算失误是基础题失分的主要原因,请考⽣切记!2.A解析:A【解析】1353333,1a a a a a ++===,5153355()25522S a a a a =+=?==,选A. 3.D解析:D 【解析】【分析】【详解】求解⼀元⼆次⽅程,得{}()(){}2|320,|120,A x x x x x x x x =-+=∈=--=∈R R {}1,2=,易知{}{}|05,1,2,3,4B x x x =<<∈=N .因为A C B ??,所以根据⼦集的定义,集合C 必须含有元素1,2,且可能含有元素3,4,原题即求集合{}3,4的⼦集个数,即有224=个,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集的概念,不等式,解⼀元⼆次⽅程.本题在求集合个数时,也可采⽤列举法.列出集合C 的所有可能情况,再数个数即可.来年要注意集合的交集运算,考查频度极⾼.4.B解析:B 【解析】试题分析:集合中的元素为点集,由题意,可知集合A 表⽰以()0,0为圆⼼,1为半径的单位圆上所有点组成的集合,集合B 表⽰直线y x =上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圆221x y +=与直线y x =相交于两点,22? ??,22??-- ? ???,则A B I 中有2个元素.故选B.【名师点睛】求集合的基本运算时,要认清集合元素的属性(是点集、数集或其他情形)和化简集合,这是正确求解集合运算的两个先决条件.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中的互异性对解题影响较⼤,特别是含有字母的集合,在求出字母的值后,要注意检验集合中的元素是否满⾜互异性.5.B解析:B 【解析】【分析】根据三视图还原⼏何体,根据棱锥体积公式可求得结果. 【详解】由三视图可得⼏何体直观图如下图所⽰:可知三棱锥⾼:4h =;底⾯⾯积:1155322S == ∴三棱锥体积:1115410332V Sh ==??=本题正确选项:B 【点睛】本题考查棱锥体积的求解,关键是能够通过三视图还原⼏何体,从⽽准确求解出三棱锥的⾼和底⾯⾯积. 6.D解析:D 【解析】【分析】先利⽤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得出,再利⽤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得出,再将代数式和相乘,展开后利⽤基本不等式可求出的最⼩值.【详解】由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可得,所以,,由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可得,,所以,,当且仅当,即当时,等号成⽴,因此,的最⼩值为,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以及等差数列下标性质的应⽤,考查利⽤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解题时要充分利⽤定值条件,并对所求代数式进⾏配凑,考查计算能⼒,属于中等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详解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详解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期末检测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0.0分)1.如图,在正方体EFGH−E1F1G1H1中,下列四对截面中,彼此平行的一对截面是()A. 平面E1FG1与平面EGH1B. 平面FHG1与平面F1H1GC. 平面F1H1H与平面FHE1D. 平面E1HG1与平面EH1G2.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给出如下命题:①若α⊥β,α∩β=m,n⊂a,n⊥m,则n⊥β;②若α⊥γ,β⊥γ,则α//β;③若α⊥β,m⊥β,m⊄α.则m//α;④若α⊥β,m//α,则m⊥β.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A. 1B. 2C. 3D. 43.如果直线l,m与平面α,β,γ之间满足:l=β∩γ,l//α,m⊂α和m⊥γ,那么()A. α⊥γ且l⊥mB. α⊥γ,且m//βC. m//β且l⊥mD. α//β且α⊥γ4.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事实上,很多代数问题都可以转化为几何问题加以解决,如:√(x−a)2+(y −b)2可以转化为平面上点M(x,y)与点N(a,b)的距离.结合上述观点,可得f(x)=√x2+4x+20+√x2+2x+10的最小值为()A. 2√5B. 5√2C. 4D. 85.已知直线l1:ax+(a+2)y+2=0与l2:x+ay+1=0平行,则实数a的值为()A. −1或2B. 0或2C. 2D. −16.已知两直线的方程分别为l1:x+ay+b=0,l2:x+cy+d=0,它们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 b>0,d<0,a<cB. b>0,d<0,a>c1C. b <0,d >0,a >cD. b <0,d >0,a <c7. 对于两条平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定义如下:若两直线中至少有一条与圆相切,则称该位置关系为“平行相切”;若两直线都与圆相离,则称该位置关系为“平行相离”;否则称为“平行相交”.已知直线l 1:ax +3y +6=0,l 2:2x +(a +1)y +6=0,圆C:x 2+y 2+2x =b 2−1(b >0)的位置关系是“平行相交”,则b 的取值范围为 ( )A. (√2,3√22)B. (0,√2)C. (0,3√22)D. (√2,3√22)∪(3√22,+∞) 8. 直线y =kx +3与圆(x −3)2+(y −2)2=4相交于M ,N 两点,若|MN|=2√3,则k 的值是( )A. −34B. 0C. 0或−34D. 3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9. 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BC =2,AA 1=1,则BC 1与平面BB 1D 1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0. 过两圆x 2+y 2−2y −4=0与x 2+y 2−4x +2y =0的交点,且圆心在直线l :2x +4y −1=0上的圆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11. 与直线x +y −2=0和曲线x 2+y 2−12x −12y +54=0都相切的半径最小的圆的标准方程是_____________.12. 如图所示,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 1B 1的中点是P ,过点A 1作与截面PBC 1平行的截面,则截面的面积为 .13. 已知点M 是点P(4,5)关于直线y =3x −3的对称点,则过点M 且平行于直线y =3x −3的直线的方程是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84.0分)14. 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O 为AB 的中点,CA =CB ,AB =AA 1,∠BAA 1=60∘.(1)证明:AB⊥平面A1OC;(2)若AB=CB=2,OA1⊥OC,求三棱锥A1−ABC的体积.15.已知直线m:(a−1)x+(2a+3)y−a+6=0,n:x−2y+3=0.(1)当a=0时,直线l过m与n的交点,且它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反,求直线l的方程;(2)若坐标原点O到直线m的距离为√5,判断m与n的位置关系.16.求过点P(4,−1)且与直线3x−4y+6=0垂直的直线方程.3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为坐标原点,点A(0,3),设圆C的半径为1,圆心C(a,b)在直线l:y=2x−4上.(1)若圆心C也在直线y=−x+5上,求圆C的方程;(2)在上述的条件下,过点A作圆C的切线,求切线的方程;(3)若圆C上存在点M,使|MA|=|MO|,求圆心C的横坐标a的取值范围.18.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为BC,AC的中点,AB=BC.求证:(1)A1B1//平面DEC1;(2)BE⊥C1E.19.已知ΔABC的顶点B(3,4),AB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方程为x+y−3=0,E为BC的中点,且AE所在的直线方程为x+3y−7=0.(Ⅰ)求顶点A的坐标;(Ⅱ)求过E点且在x轴、y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l的方程.20.已知直线l:x−ay+1=0与圆C:x2+y2−4x−2y+1=0交于A,B两点,|AB|=2√3.(1)求a的值;(2)求与直线l平行的圆C的切线方程.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线面平行的判定,面面平行的判定,属于中档题.根据几何体中的线段特征确定平行关系,再确定线面的平行关系,E1G1//面EGH1,E1F//面EGH1,即可得出确定的平行平面.【解答】解:如图:在正方体EFGH−E1F1G1H1中,连接EG,E1F,E1G1,H1E,H1G,∵EG//E1G1,EG⊂面EGH1,E1G1⊄面EGH1,∴E1G1//面EGH1,∵E1F//H1G,H1G⊂面EGH1,E1F⊄面EGH1,∴E1F//面EGH1,∵E1G1∩E1F=E1,E1G1,E1F⊂面E1FG1,∴面EGH1//面E1FG1,故选A.2.【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命题的真假判断为载体,考查了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及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熟练掌握空间线面关系的几何特征及判定方法是解答的关键.根据空间线面平行和垂直的几何特征及判定方法,逐一分析四个命题的真假,最后综合讨论5结果,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故①正确;由α⊥γ,β⊥γ,得到α//β或相交,故②错误;由α⊥β,且m⊥β,得到m与α可能平行,也可能m在平面面α内,又m⊄α,则m//α,故③正确;若α⊥β,m//α,则m与β可能平行,可能相交,也可能线在面内,故④错误;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2.故选B.3.【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空间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画出图形,帮助分析,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属于基础题.m⊂α和m⊥γ⇒α⊥γ,l=β∩γ,l⊂γ.然后推出l⊥m,得到结果.【解答】解:∵m⊂α且m⊥γ,∴α⊥γ,∵l=β∩γ,∴l⊂γ.又∵m⊥γ,∴l⊥m,即α⊥γ且l⊥m,故选A.4.【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利用函数的几何意义求函数的最值,考查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运用,属于中档题.由题意得到f(x)的几何意义为点M(x,0)到两定点A(−2,4)与B(−1,3)的距离,即要求f(x)的最小值,可转化为求|MA|+|MB|的最小值,利用对称思想可知|MA|+|MB|=|MA′|+|MB|≥|A′B|即可求解.【解答】解:∵f(x)=√x2+4x+20+√x2+2x+10=√(x+2)2+(0−4)2+√(x+1)2+(0−3)2,∴f(x)的几何意义为点M(x,0)到两定点A(−2,4)与B(−1,3)的距离之和.设点A(−2,4)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则A′的坐标为(−2,−4).要求f(x)的最小值,可转化为求|MA|+|MB|的最小值,利用对称思想可知|MA|+|MB|=|MA′|+|MB|≥|A′B|=√(−1+2)2+(3+4)2=5√2,即f(x)=√x2+4x+20+√x2+2x+10的最小值为5√2.故选B.5.【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两条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由a·a−(a+2)=0,即a2−a−2=0,解得a.经过验证即可得出.【解答】解:由题意知a⋅a−(a+2)=0,即a2−a−2=0,解得a=2或−1.经过验证可得:a=2时两条直线重合,舍去.∴a=−1.故选D.6.【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直线的一般式向斜截式转化,属于基础题.将直线转化成斜截式,根据图象得两直线斜率、截距的不等关系,解不等式即可得解.【解答】解:l1 :y=−1a x−ba,l2 : y=−1cx−dc,由图象知:①−1a >−1c>0,②−ba<0,③−dc>0,,故选C.77.【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应用,属于中档题.结合新定义,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根据相离相切的条件求出b 的范围,进而求出平行相交时b 的范围.【解答】解:圆C 的标准方程为(x +1)2+y 2=b 2,由两直线平行得a(a +1)−6=0,解得a =2或a =−3.又当a =2时,直线l 1,l 2重合,应舍去,∴两平行线的方程分别为x −y −2=0和x −y +3=0.由直线x −y −2=0与圆(x +1)2+y 2=b 2相切,得b =√2=3√22; 由直线x −y +3=0与圆相切,得b =√2=√2.当两直线与圆都相离时,b <√2.∴“平行相交”时,b 满足{b >√2,b ≠3√22, ∴b 的取值范围是(√2,3√22)∪(3√22,+∞). 故选D . 8.【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弦长公式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可得弦心距d =√k 2+1,再由弦长,半径,弦心距之间关系列出关于k 的等式,由此解得k 的值.【解答】解:圆心(3,2)到直线y =kx +3的距离d =√k 2+1,则|MN|=2 √4−(3k+1)2k 2+1=2√3,解得k =0或k =−34. 故选C .9.【答案】√105.【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线面垂直的判定,属于中档题.根据正方形条件得到线线垂直,再由线面垂直得到线线垂直,进而证明线面垂直找到点C1在面BB1D1D上的射影O,即线面角∠OBC1,进一步利用锐角三角形求解.【解答】解: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连接A1C1、B1D1,交于O点,连接OB,由已知四边形A1B1C1D1是正方形,∴A1C1⊥B1D1,又∵BB1⊥平面A1B1C1D1,OC1⊂平面A1B1C1D1,∴OC1⊥BB1,而BB1∩B1D1=B1,∴OC1⊥平面BB1D1D.∴OB是BC1在平面BB1D1D内的射影.∴∠C1BO是BC1与平面BB1D1D所成的角.在正方形A1B1C1D1中,OC1=12A1C1=12√22+22=√2.在矩形BB1C1C中,BC1=√BC2+CC12=√4+1=√5.9∴sin∠C1BO=OC1BC1=√2√5=√105.故答案为√105.10.【答案】x2+y2−3x+y−1=0【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求圆的一般方程,圆系方程及其应用,属于中档题.可设新圆方程为x2+y2−4x+2y+λ(x2+y2−2y−4)=0(λ≠−1),通过整理,不难表示出新圆的圆心坐标,接下来根据新圆的圆心在直线l上,将所得圆心坐标代入,解方程即可得解.【解答】解: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4x+2y+λ(x2+y2−2y−4)=0(λ≠−1).整理得x2+y2+−41+λx+2−2λ1+λy−4λ1+λ=0,所以圆心坐标为(21+λ,λ−11+λ),因为圆心在直线2x+4y=1上,故41+λ+4(λ−1)1+λ=1,解得λ=13.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3x+y−1=0.故答案为x2+y2−3x+y−1=0.11.【答案】(x−2)2+(y−2)2=2【解析】【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的应用,求圆的标准方程,难度一般.先求出圆心C1(6,6)到直线x+y−2=0的距离为d=√2=5√2.再求过点C1且垂直于x+ y−2=0的直线y=x,所求的最小圆的圆心C2在直线y=x上,圆心C2到直线x+y−2=0的距离为5√2−3√22=√2,则圆C2的半径长为√2.设C2的坐标为(x0,x0),则00√2=√2,解得x0=2(x0=0舍去),所以圆心坐标为(2,2),即可求出所求.【解答】解:曲线化为(x−6)2+(y−6)2=18,=5√2.其圆心C1(6,6)到直线x+y−2=0的距离为d=|6+6−2|√2过点C1且垂直于x+y−2=0的直线为y−6=x−6,即y=x,所以所求的最小圆的圆心C2在直线y=x上,如图所示,=√2,圆心C2到直线x+y−2=0的距离为5√2−3√22则圆C2的半径长为√2.设C2的坐标为(x0,x0),=√2,解得x0=2(x0=0舍去),则00√2所以圆心坐标为(2,2),所以所求圆的标准方程为(x−2)2+(y−2)2=2.故答案为(x−2)2+(y−2)2=2.12.【答案】2√6【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截面面积的求法,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属于中档题.取AB、C1D1的中点M、N,连结A1M、MC、CN、NA1.由已知得四边形A1MCN是平行四边形,连接MN,作A1H⊥MN于H,由题意能求出截面的面积.【解答】解:分别取AB,C1D1的中点M,N,连接A1M,MC,CN,NA1,11∵A1N//PC1//MC,且A1N=PC1=MC,∴四边形A1MCN是平行四边形.又∵A1N//PC1,A1N⊄平面PBC1,PC1⊂平面PBC1,∴A1N//平面PBC1,同理可证A1M//平面PBC1,∵A1N∩A1M=A1,且A1N,A1M⊂平面A1MCN,∴平面A1MCN//平面PBC1,因此,过点A1与截面PBC1平行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A1MCN,连接MN,作A1H⊥MN于点H,∵A1M=A1N=√5,MN=2√2,∴△A1MN为等腰三角形.∴A1H=√3,∴S△A1MN =12×2√2×√3=√6.故S▱A1MCN =2S△A1MN=2√6.故答案为2√6.13.【答案】3x−y+1=0【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求法,考查了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是基础题.设出M的坐标,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以及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求解.【解答】解:因为点M是点P(4,5)关于直线y=3x−3的对称点,所以两点到直线y=3x−3的距离相等,所以过点M且平行于直线y=3x−3的直线与y=3x−3之间的距离等于点P到直线y=3x−3的距离.点P(4,5)到直线3x−y−3=0距离为√12+32=√10.设过点M且与直线y=3x−3平行的直线的方程为3x−y+c=0,13所以由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有√12+32=√10,即|c +3|=4,解得c =1或c =−7, 即所求直线的方程为3x −y −7=0或3x −y +1=0.由于点P(4,5)在直线3x −y −7=0上,故过M 点且平行于直线y =3x −3的直线方程是3x −y +1=0.14.【答案】(1)证明:∵CA =CB ,O 为AB 的中点,∴OC ⊥AB .∵AB =AA 1,∠BAA 1=60∘,∴△AA 1B 为等边三角形,∴OA 1⊥AB ,又OC ∩OA 1=O ,∴AB ⊥平面A 1OC .(2)解:∵AB =CB =2,∴△ABC 为边长是2的等边三角形,则S △ABC =12×2×√3=√3.∵OA 1⊥AB ,OA 1⊥OC ,AB ∩OC =O ,∴OA 1⊥平面ABC ,即OA 1是三棱锥A 1−ABC 的高,又OA 1=√3,∴三棱锥A 1−ABC 的体积V =13×√3×√3=1.【解析】本题考查线面垂直的证明,考查三棱锥的体积的求法,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1)推导出CO ⊥AB ,A 1O ⊥AB ,由此能证明AB ⊥平面A 1OC .(2)推导出A 1O ⊥平面ABC ,由此能求出三棱锥A 1−ABC 的体积.15.【答案】解:(1)当a =0时,直线m:x −3y −6=0,由{x −3y −6=0x −2y +3=0,解得{x =−21y =−9, 即m 与n 的交点为(−21,−9).当直线l 过原点时,直线l 的方程为3x −7y =0; 当直线l 不过原点时,设l 的方程为x b +y −b =1,将(−21,−9)代入得b =−12,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x −y +12=0.故满足条件的直线l 的方程为3x −7y =0或x −y +12=0.(2)设原点O 到直线m 的距离为d ,则d =√(a−1)2+(2a+3)2=√5,解得a =−14或a =−73,当a =−14时,直线m 的方程为x −2y −5=0,此时m//n;当a =−73时,直线m 的方程为2x +y −5=0,此时m ⊥n.【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的截距式方程,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属于中档题.(1)当a =0时,由题意可求出x 与y ,可求出m 与n 的交点,当直线l 过原点时,直线l 的方程为3x −7y =0,当直线l 不过原点时,设l 的方程为x b +y −b =1,将(−21,−9)代入即可求解.(2)求出原点O 到直线m 的距离d ,求出a ,当a =−14时,证明m//n ,当a =−73时,证明m ⊥n. 16.【答案】解:∵所求直线与直线3x −4y +6=0垂直,∴设其为4x +3y +m =0.∵该直线过点P(4,−1),∴4×4+3×(−1)+m =0,解得m =−13.故所求直线方程为4x +3y −13=0.【解析】考查对于直线方程的求解问题,利用垂直性质求解,属于基础.17.【答案】解:(1)由{y =2x −4y =−x +5 得圆心C 为(3,2),∵圆C 的半径为1,∴圆C 的方程为:(x −3)2+(y −2)2=1;(2)由题意知切线的斜率一定存在,设所求圆C 的切线方程为y =kx +3,即kx −y +3=0,∴√k 2+1=1,∴|3k +1|=√k 2+1,∴2k(4k +3)=0,∴k =0或者k =−34,∴所求圆C 的切线方程为:y =3或者y =−34x +3,即y =3或者3x +4y −12=0;(3)设M 为(x,y),由√x 2+(y −3)2=√x 2+y 215整理得直线m :y =32, ∴点M 应该既在圆C 上又在直线m 上,即:圆C 和直线m 有公共点,∴|2a −4−32|≤1,∴94≤a ≤134,终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为:[94,134].【解析】此题考查了圆的切线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涉及的知识有:两直线的交点坐标,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圆的标准方程,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试题.(1)联立直线l 与直线y =−x +5,求出方程组的解得到圆心C 坐标,可得圆C 的方程;(2)根据A 坐标设出切线的方程,由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列出关于k 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k 的值,确定出切线方程即可;(3)设M(x,y),由|MA|=|MO|,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出关系式,整理后得到点M 的轨迹为直线y =32,由M 在圆C 上,得到圆C 与直线相交,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出不等式,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即可得到a 的范围.18.【答案】证明:(1)∵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E 分别为BC ,AC 的中点,∴DE//AB ,AB//A 1B 1,∴DE//A 1B 1,∵DE ⊂平面DEC 1,A 1B 1⊄平面DEC 1,∴A 1B 1//平面DEC 1.解:(2)∵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E 是AC 的中点,AB =BC .∴BE ⊥AA 1,BE ⊥AC ,又AA 1∩AC =A ,∴BE ⊥平面ACC 1A 1,∵C 1E ⊂平面ACC 1A 1,∴BE ⊥C 1E .【解析】(1)推导出DE//AB ,AB//A 1B 1,从而DE//A 1B 1,由此能证明A 1B 1//平面DEC 1.(2)推导出BE ⊥AA 1,BE ⊥AC ,从而BE ⊥平面ACC 1A 1,由此能证明BE ⊥C 1E .本题考查线面平行、线线垂直的证明,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数形结合思想,是中档题.19.【答案】解:(1)AB 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方程为x +y −3=0,∴k AB =−1−1=1. ∴直线AB 方程为:y −4=x −3,化为:x −y +1=0,联立{x −y +1=0x +3y −7=0,解得x =1,y =2.∴A(1,2).(2)设E(a,b),则C(2a −3,2b −4).联立{(2a −3)+(2b −4)−3=0a +3b −7=0,解得a =4,b =1.∴E(4,1). 由直线l 与x 轴、y 轴截距相等,①当直线l 经过原点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把E 的坐标代入可得:1=4k ,解得k =14.∴直线l 的方程为:y =14x.②当直线l 不经过原点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y =m .把E 的坐标代入可得:m =5.∴直线l 的方程为:x +y =5.综上直线l 的方程为:x −4y =0或x +y −5=0.【解析】本题考查了直线的方程、直线的交点、相互垂直的直线斜率之间的关系、中点坐标公式、分类讨论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1)AB 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方程为x +y −3=0,可得k AB =1.把直线AB 方程与AE 的方程联立解得A 的坐标.(2)设E(a,b),则C(2a −3,2b −4).联立{(2a −3)+(2b −4)−3=0a +3b −7=0,解得E 坐标.由直线l 与x 轴、y 轴截距相等,对截距分类讨论即可得出.20.【答案】解:(1)∵圆C :(x −2)2+(y −1)2=4,∴圆心为(2,1),半径r =2,∴圆心到直线x −ay +1=0的距离为:d =√12+a 2=√r 2−(√3)2=√4−3=1, 解得a =43,(2)由(1)知直线l :3x −4y +3=0,因为切线与直线l 平行,所以设所求的切线方程为3x −4y +D =0.因为直线与圆相切,所以圆心到切线的距离d =√32+(−4)2=|2+D |5=2.所以D =8或D =−12.所以所求切线方程为3x −4y +8=0或3x −4y −12=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属于基础题.(1)首先确定圆心和半径,然后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以列出等式,由此求出a的值.(2)由(1)知直线l:3x−4y+3=0,依题意,设所求切线方程为3x−4y+D=0,则圆心到=2.求解即可得结果切线的距离d=|2+D|517。

高中数学必修二 北京市丰台区 — 学年度 高一下学期期末练习数学试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  北京市丰台区 — 学年度 高一下学期期末练习数学试题(含答案)
12.某中学共有教师300名,其中男教师有180名.现要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教师中抽取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应抽取的男教师人数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先求解出分层抽样的抽样比,然后根据每一层入样的个体数等于该层个体数乘以抽样比,由此可计算出结果 .
【详解】因为分层抽样的抽样比为 ,
9.如图所示,在复平面内,复数 , 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则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 并结合复数的几何意义得到 的表示.
【详解】因为 , 与 对应, 与 对应,
所以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的几何意义的简单运用,难度较易.复数 和复平面内的点 一一对应,同时复数 和平面向量 也一一对应.
丰台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高一数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答题卡上的学校、年级、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区”贴好条形码.
2.本次考试所有答题均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以正确填涂方式将各小题对应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非选择题必须使用标准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球与正方体位置关系,分析出球 半径,由此球的体积可求.
【详解】因为球内切于正方体,所以球的半径等于正方体棱长的 ,
所以球的半径为 ,所以球的体积为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根据正方体与球的相切关系求球的体积,难度较易.当球内切于正方体时,球的半径为正方体棱长的 ;当球外接于正方体时,球的半径为正方体棱长的 .

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期末模拟卷02(解析版)

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期末模拟卷02(解析版)

期末模拟卷2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0.0分)1.复数为虚数单位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答案】D【详细解析】【详细分析】本题考查复数的几何意义,直接由复数求出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的坐标得答案.【参考解答】解:复数为虚数单位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的坐标为:,位于第四象限.故选D.2.从分别写有1,2,3,4,5的5张卡片中随机抽取1张,放回后再随机抽取1张,则抽得的第一张卡片上的数大于第二张卡片上的数的概率为A. B. C. D.【答案】D【详细解析】【详细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概率的求法,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列举法的合理运用,属于基础题.先求出基本事件总数,再用列举法求出抽得的第一张卡片上的数大于第二张卡片上的数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由此能求出抽得的第一张卡片上的数大于第二张卡片上的数的概率.【参考解答】解:从分别写有1,2,3,4,5的5张卡片中随机抽取1张,放回后再随机抽取1张,基本事件总数,抽得的第一张卡片上的数大于第二张卡片上的数包含的基本事件有:,, ,,,,,,,,共有个基本事件,抽得的第一张卡片上的数大于第二张卡片上的数的概率,故选:D.3.已知一个三棱柱的高为3,如图是其底面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的水平放置的直观图,其中,则此三棱柱的体积为A. 2B. 4C. 6D. 12【答案】C【详细解析】【详细分析】本题考察直观图与原图的关系,以及棱柱的体积公式,属于基础题.依据直观图可知原图的底面三角形的底边长为2,高为2,可求出柱体的底面面积,再依据棱柱体积公式可求出答案.【参考解答】解:设三棱柱的底面三角形为,由直观图可知,,且,,故.故答案选C.4.已知非零向量,,若,且,则与的夹角为A. B. C. D.【答案】B【详细解析】【详细分析】本题考查了向量的数量积,考查了向量垂直的关系,考查了向量夹角的求解本题的关键是由垂直求出数量积为0.由向量垂直可得,结合数量积的定义表达式可求出,又,从而可求出夹角的余弦值,进而可求夹角的大小.【参考解答】解:因为,所以,因为,所以,.故选:B.5.设为平面,a,b为两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则B. 若,,则C. 若,,则D. 若,,则【答案】B【详细解析】【详细分析】本题考查命题的真假的判断,是基础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利用空间线线、线面、面面间的关系对每一个选项逐一详细分析判断得解.【参考解答】解:若,,则a与b相交、平行或异面,故A错误;若,,则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故B正确;若,,则或,故C错误;若,,则,或,或b与相交,故D错误.故选:B.6.已知圆锥的顶点为P,母线PA,PB所成角的余弦值为,PA与圆锥底面所成角为,若的面积为,则该圆锥的体积为A. B. C. D.【答案】C【详细解析】【详细分析】本题考查线面角的概念、三角形面积公式、圆锥的体积公式,考查转化与化归思想,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运算求解能力.设底面半径为,根据线面角的大小可得母线长为2r,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得到r 的值,最后代入圆锥的体积公式,即可得答案.【参考解答】解:如图所示,设底面半径为,与圆锥底面所成角为,,,母线PA,PB所成角的余弦值为,,,,故选:C.7.已知数据的方差为4,若,则新数据的方差为A. 16B. 13C.D.【答案】A【详细解析】【详细分析】本题考查利用方差的性质求解方差的问题,属于基础题.根据方差的性质直接计算可得结果.【参考解答】解:由方差的性质知:新数据的方差为:.故选:A.8.在中,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若,且,则A. 3B. 4C. 5D. 6【答案】D【详细解析】【详细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属于中档题.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应用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进行化简,即可得到答案.【参考解答】解:,,,,又.代入可得故答案选D.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9.有甲乙两种报纸供市民订阅,记事件E为“只订甲报纸”,事件F为“至少订一种报纸”,事件G为“至多订一种报纸”,事件H为“不订甲报纸”,事件I为“一种报纸也不订”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E与G是互斥事件B. F与I是互斥事件,且是对立事件C. F与G不是互斥事件D. G与I是互斥事件【答案】BC【详细解析】【详细分析】本题考查了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念,属于基础题.根据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判断即可.【参考解答】解:对于A选项,E、G事件有可能同时发生,不是互斥事件;对于B选项,F与I不可能同时发生,且发生的概率之和为1,是互斥事件,且是对立事件;对于C选项,F与G可以同时发生,不是互斥事件;对于D选项,G与I也可以同时发生,不是互斥事件.故选:BC.10.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高三上学期的5次联考的数学成绩,现只知其从第1次到第5次分数所在区间段分布的条形图从左至右依次为第1至第5次,则从图中可以读出一定正确的信息是A. 甲同学的成绩的平均数大于乙同学的成绩的平均数B. 甲同学的成绩的中位数在115到120之间C. 甲同学的成绩的极差小于乙同学的成绩的极差D. 甲同学的成绩的中位数小于乙同学的成绩的中位数【答案】DB【详细解析】【详细分析】本题考查了频数分布直方图与应用问题,是基础题.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数据,对选项中的命题进行详细分析,判断正误即可.【参考解答】解:对于A,甲同学的成绩的平均数,乙同学的成绩的平均数,所以甲同学的成绩的平均数小于乙同学的成绩的平均数,故A错误;由题图甲知,B正确;对于C,由题图知,甲同学的成绩的极差介于之间,乙同学的成绩的极差介于之间,所以甲同学的成绩的极差也可能大于乙同学的成绩的极差,故C错误;对于D,甲同学的成绩的中位数在之间,乙同学的成绩的中位数在之间,所以甲同学的成绩的中位数小于乙同学的成绩的中位数,故D正确.故选:BD.1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已知是非零向量,,若,则B. 向量,满足,,与的夹角为,则在上的投影向量为C. 点P在所在的平面内,满足,则点P是的外心D. 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一个矩形【答案】DBA【详细解析】【详细分析】本题考查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向量的坐标运算,向量垂直的转化,属中档题.利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结合向量的线性运算,对每个选项进行逐一详细分析,即可容易判断选择.【参考解答】解:对A:因为,又,可得,故,故A选项正确;对B:因为,,与的夹角为,所以.故在上的投影向量为,故B选项正确;对C:点P在所在的平面内,满足,则点P为三角形ABC的重心,故C选项错误;对D:不妨设,则,故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又,所以,故四边形ABCD是矩形故D选项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有ABD.故选ABD.12.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底面ABCD,,截面BDE与直线PC平行,与PA交于点E,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E为PA的中点B. 平面PACC. PB与CD所成的角为D. 三棱锥与四棱锥的体积之比等于.【答案】ABD【详细解析】【详细分析】本题考查立体几何的综合应用,熟练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审清题意,考验详细分析能力,属中档题.采用排除法,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以及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结合线线角的求法,锥体体积公式的计算,可得结果.【参考解答】解:对于A,连接AC交BD于点M,连接EM,如图所示,面BDE,面APC,且面面,,又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为AC的中点,为PA的中点,故A正确.对于B,面ABCD,面ABCD,,又,,面PAC面PAC,故B正确.对于C,,为PB与CD所成的角,面ABCD,面ABCD,,在中,,,故C错误.对于D,由等体积法可得,又,,故D正确.故选:ABD.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13.若复数z满足方程,则.【答案】【详细解析】【详细分析】本题考查复数的计算,属基础题.根据题意可得,然后根据复数的乘法可得结果.【参考解答】解:由,则,所以,所以,故答案为:1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M,N分别为AD,AB上的点,且,MN交于点若,则的值为.【答案】【详细解析】【详细分析】本题考查平面向量共线定理的推论,涉及向量的线性运算,属基础题.用向量表示,结合三点共线,即可求得参数值.【参考解答】解:根据题意,,因为三点共线,所以,解得.故答案为.15.某次知识竞赛规则如下:在主办方预设的5个问题中,选手若能连续正确回答出两个问题,即停止答题,晋级下一轮.假设某选手正确回答每个问题的概率都是,且每个问题的回答结果相互独立,则该选手恰好回答了4个问题就晋级下一轮的概率等于.【答案】【详细解析】【详细分析】本题考查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属于基础题.根据题意,若该选手恰好回答了4个问题就晋级下一轮,必有第二个问题回答错误,第三、四个问题回答正确,第一个问题可对可错.【参考解答】解:根据题意,记“该选手恰好回答了4个问题就晋级下一轮”为事件A,若该选手恰好回答了4个问题就晋级下一轮,必有第二个问题回答错误,第三、四个问题回答正确,第一个问题可对可错;由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可得,故答案为.16.如图,在正方体中,点O为线段BD的中点,设点P在线段上,直线OP与平面所成的角为,则的最小值,最大值.【答案】1【详细解析】【详细分析】此题考查正方体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线面角的求法,考查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数学必修2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参考公式:
圆台的表面积公式:
(分别为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为母线长)
柱体、椎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为底面积,为柱体高)
为底面积,为椎体高)
分别为上、下底面面积,为台体高)
一、选择题
1. 下列几何体中是棱柱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 如图所示,正方体的棱长为1,点A 是其一棱的中点,则点A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是
A 、
B 、
C 、
D 、
3. 如图所示,长方体中,°,则与所成的角是
A 、60°
B 、90°
()22''S r r r l rl π=+++'r r 、l =(V Sh S 柱体h 1
=(3V Sh S 椎体
h ()
1
='3
V S S h +台体(',S S
h 11,,122⎛⎫
⎪⎝⎭11,1,2⎛
⎫ ⎪⎝
⎭11,1,22⎛⎫
⎪⎝⎭
11,,12⎛⎫
⎪⎝⎭
1111ABCD A B C D -130BAB ∠=1C D 1B B
C 、30°
D 、45°
4. 下列直线中,与直线的相交的是 A 、
B 、
C 、
D 、
5. 在空间四边形的各边上的依次取点,若所在直线相交于点,则 A 、点必在直线上 B 、点必在直线上
C 、点必在平面外
D 、点必在平面内
6. 已知直线,给出以下四个命题: ①若平面平面,则直线平面; ②若直线平面,则平面平面;
③若直线不平行于平面,则平面不平行于平面。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A 、②
B 、③
C 、①②
D 、①③
7. 已知直线与直线垂直,则实数的值等于
A 、
B 、
C 、
D 、
8. 如图所示,已知平面,则图中互相垂直的 平面有
A 、3对
B 、2对
C 、1对
D 、0对
9. 已知是圆的弦的中点,则弦 所在的直线的方程是 A 、 B 、
C 、 3
D 、
10x y +-=226x y +=0x y +=3y x =--1y x =-ABCD AB BC CD DA 、、、E F G H 、、、EH FG 、P P AC P BD P DBC P ABC a α⊂//αβ//a β//a β//αβa βαβ()110a a x y -+-=210x ay ++=a 1
2
3
210,230,2
AB ⊥,BCD BC CD ⊥()2,1P -()2
2125x y -+=AB AB 30x y --=10x y +-=230x y +-=250x y --=
10. 已知直线都是正数)与圆相切,则以为
三边长的三角形 A 、是锐角三角形 B 、是直角三角形
C 、是钝角三角形
D 、不存在
二、填空题
11. 直线与直线的交点坐标是 。

12. 是互不等的实数,则经过两点和的直线的倾斜角是 。

13. 如图所示,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若将它还原为正方体,则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

14.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

15. 平面几何中我们有“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试将该命题中的
直线(部分或全部)换成平面,写出一个在空间成立的命题: 。

16. 如图,在直角梯形中,
°,将此梯

以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表面积 是 。

17. 若关于的方程表示圆,则实数的 取值范围是 。

18. 下列条件中,能判断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条件可以是 。

(写出所有正确
条件的序号) ①内有无穷多条直线都与平行;
②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与平行;
③直线,直线,且;
④。

0(,,ax by c a b c ++=221x y +=,,a b c 2y x =3x y +=,,a b c (),A a c (),B b c AB CD 221:20O x y y +-=222:40O x y y +-=ABCD //,,2,3,60AB CD AB AD CD AB ABC ⊥==∠=AD ,x y 22240x y x y m +--+=m αβαβa α⊂b β⊂//,//a b βα,,//a b a b αβ⊥⊥
三、解答题
19. 已知某几何体的俯视图是如图所示的矩形,正视图是一个底边长为8,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侧视图是一个底边为6,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求该几何体的体积。

20. 如图,四棱锥中,底面为平行四边形,是上一点,试探求点的位置,使平面,并证明。

答:点的位置是 。

S ABCD ABCD E SA E //SC EBD E
21.已知直线平行于直线,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15,求直线的方程。

22.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坐标系解决下列问题:已知隧道的截面是半径为4m 的半圆,车辆只能在道路中心线一侧行驶,一辆宽为2.7m ,高为3m 的货车能不能驶入这个隧道?
23. 如图,已知正方体中,与相交于
l 4370x y +-=l l 1111ABCD A B C D -1AD 1A D
点。

(1)判断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O 1AD 11A B CD 1AB 11A B CD
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