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产品常见掺假使假收件和鉴别方法资料
最新常见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造假、掺假现象及鉴别方法

四、中药鉴定
1. 抓住主要鉴别特征,特别是独有特征。 2. 关注市场信息。
基原鉴定 以弄清药材的源,确定其品种是否正 确。 鉴定内容包括学名,种属及种类。 (原广东使用的韭菜子是葱子。) 性状鉴定 传统的经验鉴定法。 显微鉴定 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的组织,细胞, 内 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定。 理化鉴定 利用中药材所含化学成分的某些物理 或 化学反应来鉴定中药材的真伪和含量。 色谱鉴定
内容
当前常见的中药材与和中药饮片造 假、掺假现象 如何鉴别和防范
一、中药材是特殊商品
既是药品、也是农副产品 市场不稳定性、多变性 受政治、经济、自然和人为等各种因素影响 受药品法约束
二、中药市场应该关注
1.名贵药材(掺假制假) 2.资源紧缺(野生品种) 3.当年失收(大小年、自然灾害) 4.库存不足 5.人为炒作 6.疫情出现 7.青黄不接
五、常见的制假、掺假手
法
1. 以假充真:倒模冬虫夏草、参薯、地瓜充山药。虎刺充巴戟。菊三
七 充白术。鬼臼充龙胆。千穗菊充菟丝子》》》
2. 掺杂加重量:
冬虫夏草→加蛋清、细泥土、水泥粉、吸水剂、铁粉、铅等。 菊花→加淀粉、细沙。 红花→加细沙、染色。 西红花→加花辨细丝染色。 猪苓→浸泡白矾水。 海龙、海马→腹中加料〔细沙、蛋黄〕 党参→加硫酸镁 乌梢蛇→腹中夹杂。蕲蛇夹层夹杂蛇。 青天葵→掺泥沙揉搓成团 猫爪草→掺泥粒。 柏子仁→掺沙粒、米粒。 川芎→掺胶质切片。 金银花→加细沙、盐水。 海金沙→加淀粉、细沙。 蒲黄→加细沙
品名 虫体
子座
气味 显微
冬虫夏草
亚香棒虫草
深黄色,环纹明显3条 灰黄色,环纹不明显, 一组,足4对明显突出 中部足4对不太突出,
自虫体头部正顶端长 出 自虫体头部上面或侧边 长出,有时有分枝
中药的掺假与识别

中药的掺假与识别一、中药的掺假与识别鸡内金1、掺假。
主要是掺有鸭内金和淀粉、面粉做的伪品。
2、识别。
鸡内金较轻,个体较小,质酥脆,色黄,沙烫后起凸明显;鸭内金较生,个体较大,且厚,质坚硬,色绿,沙烫后不易起凸。
淀粉或面粉煮熟后印制成的假品,常混入于真鸡内金中骗销,其个体大小一个样或两三个样,色似鸡内金,质坚硬且重,遇水变表易烂。
冬虫夏草1、一般掺假为中间插有木棍或铁丝。
有的掺入少量形体和色泽均与真品相似的地蚕(土冬虫草)。
2、识别。
用手将虫草折断处拉开,即可发现其伪装;非直品粉性小,有纤维,皮厚。
全蝎1、掺假。
鉴于加工特点,其掺假一是潮湿二是盐过多,三是全蝎腹内有金属物或水泥等鸭填充物。
2、识别。
潮湿和盐分直观可见,腹内金属物等可观其腹部是否有凹凸不平,手捏硬而辩开检查,亦可用磁铁吸附检查。
海金沙1、红泥粉末。
2、品质轻而较滑,火烧闪闪发光而且微有火瀑声。
掺假品质重手捏微涩,火烧很少发光或不发光,无火爆声,入水搅拌呈泥浆水样。
二、中药传统鉴别法中药传统鉴别法为一是眼看,二是鼻闻。
眼看:观察中药材或饮片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及断面情况来进行鉴别。
前人在鉴别时常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概括,如人参的外形特征是芦长碗密枣核宁,锦皮细纹珍珠须,海马的鉴别特征为马头蛇尾瓦楞身,蕲蛇的鉴别特征是蛇死皆闭目,唯蕲蛇目开如生等等。
从形状看,如麦冬呈纺锤形,辛夷花形似毛笔头,粉萆解形似猪大肠。
还可以大小粗细辨其质量,如川楝子、枸杞子大者为佳,白花蛇、川贝以小为良,当归、党参条长粗壮者为优。
从颜色来看,益母草饮片是灰绿色或黄绿色,红花、茜草宜红,紫草色紫,黄连、石斛宜黄,山药、茯苓宜白,生地、玄参以黑为佳。
从根头特征看,银柴胡根头部有珍珠盘,党参则有狮子头盘。
从药材断面辨认,杜仲折断面有丝,丝淡质次,无丝为伪品,党参、防风断面有菊花心,苍术、白术断面有朱砂点,天麻与白及断面是角质样半透明。
辨识种子类中药材,菟丝子表面光滑质坚硬,莱菔子表面光滑、干脆等。
常见中药材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

中药材在我国药具制剂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到
掺假企图和盈利动机的腐蚀,中药药材掺假行为时有发生,它不仅影
响了患者健康,也影响了中药药材的市场形象,同时也会直接导致中
药药材价格的暴涨。
鉴定中药材掺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外观鉴定。
根据物质的形状、色泽、气味、尺寸进行比较,从外
观内容上鉴别真伪,以外观的变化为客观的依据,经过研究发现,市
面上有大量的不同品种的中药材,许多品名相同的药物不具备完全相
同的外观特征,仅依靠这种方法并不能充分确定药物的真伪。
二、熔点鉴定。
根据药物的不同熔点,也可以区分药物的真伪,因为
不同药物具有明显不同的熔点,当掺假时,会改变药物原有的熔点,
从而改变其性质。
所以测定其溶解性、气味和熔点特性,也是一种法宝。
三、核磁共振结构鉴定。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测定不同中药材的
分子结构,可以从分子结构上区分药物的真伪,它可以反映药物结构,具有检测方法快速、灵敏度高、杯系刽约准、无损伤刚性等特点,可
以很好的进行中药材掺假的检测。
四、离子浓度测定法。
中药中含有多种有关成分,不同中药材其成分
构成、离子浓度也不完全一致,根据离子浓度的不同,也可以有效的
区分中药材的真伪,避免掺假的发生。
综上所述,以上鉴定的方法,都是比较可靠的检验标准,在实验室落
实检测的同时,还需要细心的挑选,避免掺假中药材的购买,更要随时关注市场行情,定期向供应商提出检测要求,确保购买到正宗中药材,保障患者身体健康。
几种常见中药的掺假掺伪鉴别方法

正 品 的冬 虫夏 草虫 体像 蚕 , 土黄 色 , 断 可见 “ ” 折 r 形 , ( 实体 ) 草 子 单生 , 端 稍膨 大 , 面有 细 纵棱 。而 顶 表
伪 品有唇 形科 多种 植 物 根茎 , 如草 石 蚕 、 瓜 儿苗 、 地 地
滑石 粉掺伪 , 般是 直接撒 入花 中 , 混在 水 中再 喷于 一 或
鸭 内金 、 内金 直接混 入鸡 内金 中。 鹅 鸡 内 金 性 状 呈 不 规 则 囊 形 片 状 或 卷 片 , 约 厚
2 mm, 面黄 色 、 表 黄绿色 或黄 褐色 , 薄而 半透 明 , 明显 有 多数 纵横 条棱状 皱 纹 , 浪状具 光泽 , 波 质轻 脆 , 易碎 , 断
面胶 质状 , 有光 泽 。砂烫后 易起 凸 , 内金 性状 呈类 圆 鸭
到 白色 的结 晶颗粒 。还可 以根 据 白矾 的理化性质 进行
鉴别 , 如加 氯化 钡水 液 、 氧化 钠水液 等都 可 以产 生沉 氢
淀现 象 。掺盐 的款冬 花 则 在 性状 方 面表 现 为 , 色较 深
暗, 味咸 , 质重 柔 润 , 易 吸 潮 , 时 可 见 白色 结 晶颗 极 有 粒, 理化方 面可 用硝 酸一 酸银 溶 液作 沉淀 反应 等 。如 硝
・
11 ‘ 58
光 明 中医 2 1 0 0年 8月第 2 5卷 第 8期
CG M A g s2 1. o 2 . J MC uut 0 0 V t 5 8
几种 常见 中药 的掺假 掺伪 鉴 别 方 法
陈翠 美 屈岭 山东济 宁市 中 医院 ( 宁 2 2 0 ) 济 7 1 0 关键词: 中药饮片; 掺假掺伪; 中药鉴别学
色呈 黑绿 色 或 紫 黑 色 , 有 皱 纹 。砂 烫 后 不 易 起 凸。 稍 造假 者多 采用硫 磺 熏 白 , 或用 漂 白剂 漂 白, 再用 黄色染
常用中草药材的真伪鉴别方法

1、常见伪品:中药材的劣品、地方习惯称 呼造成的同名异物及混淆品。
2、掺伪(杂)品:由于价格、重量等造成 的掺伪(杂)品。
3、伪制品:人为非法加工的某种中药材的 仿制品。(地地道道的伪品)
1
常规鉴别要点
1、看外观,注意观察药材的外表特征,如表皮、 颜色、形状、粗细、断面等。 2、手摸。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轻重,疏松还是 致密,光滑还是粘腻,细致还是粗糙,以此鉴别药 材的好坏。 3、口尝和鼻闻。药材的气味与其所含的成分有关, 鼻闻是比较重要的鉴别方法。 4、特殊鉴别方法:水试和火试。有些药材放在水 中,或用火烧灼一下会产生特殊的现象。 5、特征性理化鉴别、特征性显微鉴别(典型品种 天麻、川乌与草乌)。
20、银柴胡:正品水浸液无泡沫反应;而伪品山银 柴胡水浸液有较强的泡沫反应。
21、板蓝根:板蓝根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或爵床 科植物马蓝的根。二者的鉴别点在于:菘蓝根的 水煎液可显蓝色荧光;马蓝根的水煎液则无蓝色 荧光反应。
22、远志:取粉末0.5g,加热水10ml,用强力振摇 1分钟,即生成持续性泡沫,并在10分钟内不消 失,以此检查皂甙。
3、秦皮:少许浸入水中,因其含有荧光物质七叶 树甙和七叶树素,浸出液在日光下可见蓝色荧光。
4、香加皮:水或乙醇浸出液,在紫外光下显紫色 荧光,加稀盐酸荧光不变(与含杠柳总甙有关),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黄绿色荧光(4-甲氧基水 杨酸反应)。而五加皮无此反应。
3
5、苏木:投入热水中,浸液呈鲜艳的桃红色透明 液体,加酸(或醋)液体变为黄色,加碱(或石灰 水)液体又变红色。
13、乳香:加水研磨后成白色乳状液者为真品。
14、没药:与水研磨形成黄棕色乳状液者为真品。 5
15、青黛:取0.5g加水10ml,振摇后放置片刻,水 层不得显深蓝色,以此检查是否含有水溶性色素。
中药鉴定学——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

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一、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一)基本概念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2.中药材:是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简称为“药材”,按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
据统计,迄今为止中药种类的总数量已近13000种。
3.中药饮片: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疗需要的加工品称之为饮片,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传统特色之一。
4.中成药:是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的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包括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等多种剂型。
5.正品:凡是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中药来源的品种均为正品。
6.优质品:完全符合或超过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和质量各项指标的中药商品为优质品。
7.代用品:因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与正品相似而被代用的中药商品称为代用品。
8.伪品:凡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9.劣品:虽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所规定的中药来源品种,但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的中药均为劣品。
10.混淆品:因中药品种的混乱、名称相同或形状相似等原因引起混淆现象的中药商品,称为混淆品。
(二)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中药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材及其饮片在临床上应用,绝大多数是以复方和中成药的形式入药,其中中成药所需的原料药占全部中药饮片的70%以上。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加工炮制后使其成为可直接配方或制剂的药品,为了适应中药临床治病、防病及制药的需要,中药饮片有生品和制品之分,每种中药材的饮片规格少则一、二种,多则四、五种,由此可见,中药饮片品种繁多。
如半夏,有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竹沥半夏、半夏曲等。
对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就是保证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两条原则是中药研究、生产和临床应用的准绳。
中药材真伪鉴别培训(一)

中药材真伪鉴别(一)先让大家随机自己抽取1-7号中药材样品袋,并仔细观察里面都有什么药材,写在自己的笔记上,不允许互相交流,然后让大家依次互相检查是否正确识别药材。
(测试大家的观察细致力、对中药材的识别能力。
)然后开始培训。
一、伪品的三种来源:1、常见伪品:中药材的劣品。
2、掺伪(杂)品:由于价格、重量等造成的掺伪(杂)品。
3、伪制品:认为非法加工的某种中药材的仿制品。
(地地道道的伪品)二、常规常用鉴别的要点:1、看外观。
注意观察药材的外表特征,如表皮、颜色、形状、粗细、断面等。
2、手摸。
感受药材的软硬、轻重,输送还是致密,光滑还是粘腻,细致还是粗糙。
3、口尝鼻闻。
药材的气味与其所含成分有关。
4、特殊鉴别方法:水试和火试。
有些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灼烧一下,会产生特殊的现象。
三、鉴别方法及经验:(以下在讲每一条之前,问一下是否知道如何快速鉴别伪品。
)1、红花,用水浸泡后,水变成金黄色,花不褪色。
掺伪(杂)品:常见的是掺入一些极细的泥沙、糖粉或淀粉,用手握之松开后,手上会留有少量花粉及一层灰黄色细粉样物,捻之有粗糙感。
还有就是用菊花的舌状花瓣染成红色进行冒充,仔细观察会发现舌状花瓣,用水浸泡后,水变为红色。
红花掺假加重:用清油混合重金属粉、色素到红花中,以增加重量。
鉴别方法是:闻气味、手摸、水试。
正品红花有清香气味,无其它怪味。
掺假加重的红花清香气味被掩盖或减弱,伴随有油臭腐败味。
如掺油量大,密封时间长,则腐败味更浓。
正品红花手感柔软,手不会被染色,伪品手握较油润,如被润湿,手上会留下红色斑点,并粘有类似泥沙的颗粒(重金属粉)。
水试伪品红花时,水面会见到油渍或油沫。
2、乳香,加水研磨后,成白色乳状液者为真品。
3、没药,加水研磨,形成黄棕色乳状液者为真品。
4、青黛,加水浸泡振摇后,放置片刻,水层不得显深蓝色。
用大家一开始抽取的样品,试做第三条的1-4项试验。
结束。
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鉴别及快速检验方法

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鉴别及快速检验方法引言中药饮片是一种常见的传统中药剂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市场需求。
然而,由于中药饮片的特殊性质,常常面临着掺伪掺杂的问题。
为了保障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开发出可靠、准确、快速的鉴别与检验方法。
本文将介绍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快速检验方法。
1. 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问题1.1 掺伪问题中药饮片的掺伪问题主要指在制作过程中,生产商可能会故意或无意地添加其他植物材料或化学物质,以增加产量或改变药材的外观和质地。
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中药饮片的质量和疗效。
1.2 掺杂问题中药饮片的掺杂问题主要指在采集、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可能会混入其他植物材料或杂质。
这种掺杂可能是由于人为的疏忽,也可能是因为药材生长环境复杂多变。
2. 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的鉴别方法2.1 外观鉴别法外观鉴别法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通过观察中药饮片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等,来判断是否存在掺伪和掺杂问题。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准确性有限,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2.2 显微鉴别法显微鉴别法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饮片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来进行鉴别的方法。
不同药材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特征,通过比对样品与标准药材的差异,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掺伪和掺杂问题。
这种方法准确性较高,但需要专业知识和显微镜设备。
2.3 化学成分分析法化学成分分析法是通过检测中药饮片中的化学成分来进行鉴别的方法。
常用的分析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质谱法等。
通过比对样品与标准药材的化学成分差异,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掺伪和掺杂问题。
这种方法准确性较高,但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
3. 快速检验方法3.1 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通过检测中药饮片的红外光谱图像来进行快速检验的方法。
不同药材具有不同的红外光谱特征,通过比对样品与标准药材的光谱图像,可以快速判断是否存在掺伪和掺杂问题。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快速高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产品中常见的掺杂使假手段与鉴别方法学习目标:1.掌握中药饮片常见的掺伪使假手段;中药掺杂使假的危害;中成药及保健食品中常见的非法添加类型。
2.熟悉常用中药饮片的掺伪使假手段与鉴别要点。
3.了解造成中药掺杂使假的几个原因;中成药及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危害;对非法添加的应对措施。
一.中药饮片常见的掺伪使假手段1.重量掺伪:体质疏松药材,通常掺入硫酸盐、氯化钠、糖等增加饮片重量。
通草等用硫酸盐或糖等浸泡增重海金沙掺杂细沙或红砖细粉;2.修饰掺伪:通过美化药材饮片外观,掩盖药材本身不良外观,甚至以次充好。
熟地、制首乌用黑胶泥附着于表面3.劣品制伪:具有挥发性的药材用油浸或油蒸的方法加重和以劣充好、以假乱真的目的。
已虫蛀或无香味的檀香用油浸或油蒸;颠枣仁用油炒后冒充酸枣仁;4.非药用部分掺伪:用同一药材非药用部位冒充药用部位,或未除去非药用部位。
山茱萸掺果柄核;金银花掺有过多的叶和嫩枝桑叶也含有过多的嫩枝;5. 形似掺伪:用外形相似或同科属的药材掺杂使假。
参薯充山药;小浙贝或皖贝等冒充川贝;6. 成分掺伪:将某些成分提出来,涂到伪品上,避开定性检验,或掺入其他成分增加重量。
小檗汁浸入黄皮树充黄柏;水蛭、穿山甲、土鳖虫、全蝎等掺盐;7.染色掺伪:将一些外形相似,但色泽不同的植物切片染色假冒正品饮片,用其他物质经过加工伪造药材。
用白芍的根茎部分染色加工成川乌、草乌。
8.纯加工品掺伪:选择适当的材料加黏合剂模压成型,冒充正品饮片。
用土豆片模压染色制成白附片;用淀粉压模制成冬虫夏草;二、中药掺杂使假的危害1. 疗效降低:药量不够、药物不对(荆芥子代车前子)2. 容易产生毒副作用:杂质本身有毒副作用、掺入的有毒的其他植物。
元胡中掺水半夏、麝香中掺入鸡蛋黄、动物血、动物脏器可能给患者带来肠道传染疾病。
3. 影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三、造成中药掺杂使假的几个原因1.药材价格高低不等是主动掺入的一个原因2.药材栽培过程中种子混杂或栽培用地轮作是造成混乱的又一原因3.收购把关不严是造成掺伪混乱的重要原因4.包装材料互用也是造成掺伪的一个原因5.运输混乱是造成药材混杂的一大因素6.产地加工或切片也是造成掺伪混杂的主要原因7.中药人员业务差是造成中药掺伪混乱的最根本的因素第二节常见的掺伪使假手段与鉴别要点一、染色分为染色造假、染色掺杂、染色以次充好3种情况。
1.染色造假:将一些外形相似,但色泽不同的植物切片染色假冒正品饮片。
用染料铁红将其他植物的根染色后冒充丹参用染料铁黑将红薯染色后冒充制何首乌用猩红将其他矿物粉末染色后冒充水飞朱砂用白芍的根茎部分染色加工成川乌、草乌。
92.染色掺杂:在正品中掺入染色后的其他杂质。
红花中掺入用金橙Ⅱ染成红色的建筑材料蒲黄、黄连中掺入用金胺O染成黄色的碳酸钙粉末人工牛黄中掺入用金胺O、金橙Ⅱ等几种染料混合染色的碳酸钙、硅酸盐粉末。
3.以次充好:将质量较差的饮片染色以改善外观,提高售价。
提取有效成分后的黄柏丝染色后改善外观冒充新黄柏其他产地的丹参色泽不鲜艳用色素染色后冒充山东丹参货陈质次的延胡索,用金胺O染色后出售(一)中药染色掺假的危害1.减少了实际用药量或用错药,影响疗效。
2.有的染色掺假物本身就是药品,其药理作用与被掺中药的药理作用完全不同,产生毒副作用。
3.染色掺假的色素(苏丹红、金胺O、金丝雀黄,金橙Ⅱ、808猩红)多数是非食用色素,对人体有害,为可疑致癌物,而且对肾脏有毒性。
(二)几种常用中药的染色简易鉴别方法蒲黄为香蒲可植物长苞香蒲、狭叶香蒲或同属多种植物的花粉。
用于染色的化工染料为金胺O正品蒲黄体轻,黄色,色泽均匀,细腻或较粗糙,用手捻之有滑腻感。
染色的品种体重,色泽不自然,特别鲜艳,手感发涩。
枸杞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果实。
一看:染过色的颜色特别鲜红,光亮,未染色的颜色略发暗,略带土色(暗红色);二摸:用手摸染色的有粘黏感,天然枸杞相对干燥。
制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炮制加工品用于制何首乌染色的化工原料为铁黑。
正品制何首乌为不规则皱缩状块片,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质坚硬,断面棕褐色或黑色。
染色品表面呈黑色,断面颜色明显浅于表面,不呈角质样。
沉香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及沉香含有树脂的心材。
鉴别时进行火试正品燃烧时有油渗出,发浓烟,香气浓烈。
掺化工原料的被烧后味道浓郁刺激,香味短促,香气杂陈,昏浊不适。
藏红花(西红花)藏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
掺杂品鉴别方法水试:取样品少许, 浸入水中, 正品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 水被染成金黄色。
若现红色, 即掺有合成染料或其他色素;正品柱头呈喇叭状, 有短缝,伪品浸在水中不成喇叭状。
用某些植物切丝染色而成或用化学纸浆做成番红花状冒充藏红花, 它们均呈红色。
正品伪品染色2.重量掺伪掺入滑石粉、石膏粉、水泥、泥沙、无机盐等杂质,以增加药材的重量,而且不易查出。
(一)不同类型药材的掺杂特点花类、果实、种子等外形细小的品种易掺入其他颜色、外形相近的杂质。
金银花、红花、菊花用水润湿后加入与其颜色相似的黄色、红色或白色豆粉、泥沙等;根茎类药材、全草类、果实类用硫酸盐、食盐、糖浸泡后干燥以达到加重目的。
掺白矾的鉴定方法是将以上药材置于阳光下, 与视线零角度平视, 可见药材表面有结晶体反光; 口尝有酸涩感即可判定。
粉性强的块根类药材掺入滑石粉白芷、天花粉、白芍、山药以上几个品种都是含淀粉比较多,经切片后表面都会挂粉现象,加入滑石粉是常见渗杂现象,鉴别是否加了滑石粉,只要把手放入中药饮片中取出双手一搓感到有滑腻感,把手对明亮光一照,滑石粉颗粒会有反光点。
动物类药材,用泥沙、凝结状胶类等物质充入动物药材腹内,或不除去动物药材内脏,以达到加重目的。
如冬虫夏草中钉入铁钉、铁丝;紫河车掺蛋白质淀粉。
(二)几种常见重量掺伪中药的鉴别方法海金沙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掺伪品(铁矿石、黄土、沙土、红砖细粉等)鉴别要点正品掺伪品性状细小、均匀的颗粒多则聚成粉末状,棕黄色或淡棕黄色。
呈棕黄色或棕红色粉末。
质地质轻,手捻有光滑感,置手中易由指缝滑落。
质重,手捻有砂粒感,置手中不易由指缝滑落水试撒于盛有水的烧杯中,其浮于水面而不沉淀不使水染色。
撒于水面上,部分浮于水面,部分沉于杯底将水染成黄色。
火试取少许撒于燃烧的火柴上,即发出爆鸣声及明亮的火焰,冒黑烟且无灰渣残留。
撒于燃烧的火柴上,无爆鸣声和明亮的火焰(若掺入大量泥沙,可致火焰熄灭),有灰渣残留。
小茴香小茴香成批药材中掺入灰分、秕谷等杂物。
鉴别方法: 秕谷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小茴香; 秕谷的纵脉线间距宽于小茴香; 小茴香一般较饱满, 而秕谷则细看是空壳, 其轻重区别也较为明显。
朱砂为三方晶系辰砂的矿石( HgS), 其中呈细小颗粒或粉末状, 色红明亮, 有光泽, 触之不染手, 称为朱宝砂。
掺伪品:在朱宝砂中掺加红土, 朱红色、橙红或黯红色, 光泽不明显, 手指可被染成橙红色。
冰片天然冰片外观呈透明或半透明片状结晶,大小不一。
能升华,呈类白色或淡灰褐色,手捻易成白色粉末并挥散,气清香特异,味清凉。
机制冰片则洁白如雪,状如梅花,表面有冰状裂纹,质松脆,用手捻后易成白色粉末。
闻之有特殊的清香气味,口尝味清凉,嚼之则慢慢溶化。
燃烧时天然冰片无黑烟,机制冰片燃烧后微有黑烟。
天然冰片掺杂加重材料是白砂糖、砂粒较为常见。
手捻不易捻碎,有渣粒。
闻之气味略清香。
加了白砂糖后味清凉而回甜,不能全部溶化。
有砂粒等残留,牙碜。
瓜蒌瓜蒌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成熟果实。
正品瓜蒌饮片: 为不规则的丝或块状。
外表面橙红色或橙黄色,皱缩或较光滑; 内表面黄白色,有红黄色丝络,具焦糖气,味微酸、甜。
鉴别要点: 中空质松,体轻。
掺伪品: 灌注滑石粉、玉米面等,阴干,压扁,切丝或块。
内面黄棕色或棕褐色粘糊状物充满其中,较厚实,与多数种子粘结。
体重。
水试: 取样品放入烧杯中,加水,略搅,水液立显混浊,并有白色、黄白色粉末状物下沉,在烧杯底沉淀。
青黛青黛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
掺杂成分多为石灰。
正品青黛掺杂性状深蓝色粉末,质轻易飞扬灰蓝色,略带灰白色,质较重,嚼之有沙石感火试: 取本品少量用火灼烧紫红色烟雾发生,熔烬后灰呈灰黑色或棕褐色的粉末。
时间短,熔烬后灰呈黄土色。
水试: 取本品少量撒与盛水的烧杯中能浮于水面,振摇后放置片刻,水层不得显深蓝色,有极少量石灰下沉,沉下的石灰,应为粉末状。
掺伪品下沉的石灰如颗粒状而量多。
僵蚕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4~ 5 龄的幼虫感染( 或人工接种) 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
多见用石灰过度包裹蚕体。
正品可见蚕的身体特征, 如体节明显和8对足;过多包裹石灰则看不到体节, 同时断面可看到厚厚的石灰层。
地龙地龙体内的泥未除去;取正品地龙,用注射器将泥浆注入地龙体内,晒干而成。
与正品的鉴别要点: 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有的呈结结状的扁条形,断面粉性,中心可见泥沙; 用水略浸后除去外皮,可得泥芯。
全蝎正常的全蝎应外观干爽, 蝎体后腹部干瘪, 折断时中空, 气微腥, 味咸。
其掺假一是盐分过多, 二是潮湿, 三是全蝎腹内掺杂①掺入过多盐份:其炮制方法为加食盐煮至全身僵硬, 捞出阴干,一般带有少许盐分。
正品全蝎外面不应有盐霜出现。
掺入过多盐分,全虫外面析出大量的盐霜甚至盐粒, 以手摩擦有沙粒感,具有明显的咸味和酸涩味。
②湿度大的全蝎, 蝎体潮湿柔软滑手, 较干爽的全蝎重。
③全蝎最常见的掺假做法是在全蝎被杀死前大量喂食或在死后往其腹中灌注矿石粉、水泥粉、石膏粉、淀粉等。
鉴别:外表体大肚肥,将全蝎的腹部折断, 掺假全蝎腹内可见大量颗粒或异物。
海马海马的外形鉴别较简单,商品中常见掺伪品主要是在体形较大的海马的腹部掺人玻璃胶、水泥块、铁屑、铅块、沙子等质重的物品, 将其放在手中掂一掂,正品质量较轻、掺假者特别重,明显不同于正常海马, 剖开腹部仔细探查即可区分。
乌梢蛇乌梢蛇腹内填加其他小蛇或内脏不除去,或向体内填充其他物质。
鉴别的方法是:①掺假的蛇体明显超重;②外观蛇体背部饱满膨隆;③将蛇体折断, 可见背部蛇皮下有灰白色粘附物, 以手捻之类似粉笔灰;④将粘附物滴上一滴碘试剂, 即刻变为蓝紫色, 证明是面粉。
蝉蜕掺伪蝉蜕多在皮壳内和表面灌注或粘附泥土、矿物质粉、黄土等杂质来增重。
有时掺入泥沙蝉蜕比蝉蜕原本重量大一倍,只要打开腹部一看便清楚。
正品掺杂性状全体中空, 稍弯曲, 半透明,有光泽, 质轻, 易碎。
皮壳腹内充满黄泥土, 蝉蜕腹部光亮, 坚实不透明, 手捏不碎, 质重。
水试样品放入烧杯中,加水,搅拌,稍放置,无明显沉淀。
烧杯底部有一层沉淀物,沉淀物为细粉样或细颗粒状,质重,棕黄色或棕褐色。
土鳖虫为节肢动物地鳖的雌虫的干燥体, 其质松脆, 易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