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复习: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复习: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2)他领导的这次运动与康有为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 性质各是什么?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3)这两场运动都没有使中国获得独立和富强,从 当时的国情来看,他们探索失败说明了什么?( 2分)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和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 中国是走不通的。
7、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 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 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 中国人每向前迈一步,都异常艰辛,但确是一种不断提高 的过程。 ──摘自《深圳商报》2000年1月2日《世纪之交的回望与 断想》 回答:(1)文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 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举出这些事件力图达到的主要目标。
前期:反对“尊孔复古”逆流
提倡民主, 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1、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2、1918年底,李大钊在北京创办《每周 评论》,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
1、洋务运动的目的 2、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4、同盟会的纲领 5、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内容 6、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 7、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主阵地 8、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9、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10、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
2、初二同学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探究“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请你一起参加。 ( 1) 搜集、整理资料:将同学们搜集整理的资料整理归类:(将字母填上)
8课 戊戌变法
1、戊戌变法的领导阶级、主张、代表人物及人物图片 2、公车上书的时间、背景、领导人、要求、
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教案.docx

蕿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莄复习目标: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羂1、知识与能力:蚁(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羀(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肆(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羅(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螁2、过程与方法:肇(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螇(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螄(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袁3、情感态度价值观:蒇(1)学习前人敢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芅( 2)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薂(3)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羁重点与难点:袈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羇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芁授课过程:肁导课:1840 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后,列强纷至沓来,中华民族陷入苦难和屈辱的深渊。
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了,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六专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艿知识梳理:蒅教师出示幻灯片“复习目标”,学生朗读目标。
莄屏幕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复习内容,即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归纳总结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归纳总结一、促进近代化的因素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国家的科技、思想文化、生产、生活方式开始影响中国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3、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4、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运动的推动与促进 二、近代化事件的共同影响1、推动近代化2、促进思想解放3、推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4、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思想文化等5、推动社会进步 三、阻碍近代化(没有实现近代化,没使中国富强)的因素1、西方列强的侵略;2、封建制度腐朽落后;3、战争不断,政局动荡,缺少稳定发展的环境;4、生产力落后,科技水平低;教育落后,缺乏现代知识,缺乏人才;5、传统思想的束缚;6、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四、近代化探索的感悟1、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2、中国人民具有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具有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这段探索的结果是失败,说明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五、六、2、请完成下表:西方国家的近代化历程思想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政治制度确立经济启蒙思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美国独立战争工业革命1、请完成下表: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思想政治经济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戊戌变法洋务运动七、知识概括⑴、近代化探索的几次运动:在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下,中国追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由浅入深的政治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是它只是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只是经济领域的变革;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把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由经济领域的变革发展到政治领域的变革,开始追求西方的民主制度;新文化运动又把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由政治领域的层面推广到思想领域,出现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知识概括⑵、经济近代化:近代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迈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
专题复习_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知识概括
⑷、教育、科技近代化: 在近代化的影响下,清朝 开明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洋务运动时期, 已经开始创办新式学堂( )。( )时期,创 办了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 后来,清政府颁布《 》建立了包括初等、中等、 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 )年废除了 科举制度。
1、请完成下表:
经济 政治 思想
洋 务 运 动
戊 戌 变 法
辛 亥 革 命
新 文 化 运 动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促进近代化的因素
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国家的科技、思想文 化、生产、生活方式开始影响中国 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 发展 3、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4、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 运动等运动的推动与促进
试题精选
类型一:考查近代化某一重大事件(04河南考题)
类 别 项 目 名 称 京师同文馆 安庆内军械所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创办时间 1862年 1861年 1878年 1890年 创办人 奕訢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 中国第一个近代兵工厂 中国第一个近代煤矿 第一个近代钢铁企业
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科学家把科技 兴国作为自己责任。詹天佑、侯德榜的成就是中国人 不甘落后、在科学上追赶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见证。
知识概括
⑸、社会生活:在向西方学习的时代大 背景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也发生 了变化。铁路、火车、轮船、电话、照 相、报纸等的传入,剪辫、易服、禁止 缠足、改称呼、变礼仪等,中国人的生 活方式也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转变。
第二单元_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

三年以来
三十年以来
上溯到一千 八百四十年
三年以来
1946—1949年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三十年以来 1919—194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上溯到一千 1840—1949年 中国近代史时期 八百四十年
纪念碑的四面镶嵌着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
主题分别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
五四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 形象、概括地表现了百余年间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
前期:提倡民主,
提倡科学, 提倡新道德
反对独裁专制
反对迷信盲从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李大钊创办 《每周评论》
1、“八荣八耻”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历史事件中也曾 提出过类似思想主张的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创办黄埔军校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______
2、陈独秀曾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 先生可以救治中国 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 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这两位先生”就是
____
3、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______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______
新文化运动内容:
山东抗日:山东抗日中心(沂蒙山) 鲁南铁道游击队、胶东地雷战 铁道游击队以(微山湖)为依托 山东解放战争:(孟良崮战役) 使华东地区的战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近代山东第一个对外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辛亥革命在山东的第一枪( ) 近代山东第一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签订中英( 中英双方拟定( 订租威海卫专条 ),强租威海卫 ),威海卫回归祖国 中英交收威海卫专约
八上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复习

辛 亥评 价 革 命
(失败之处)
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
败因: 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帝国主义的干涉、反动势力的破坏
背景: 第 9 课 新 文 化 运 动 后期
辛亥革命后,传入的西方新思想和袁世凯 推行的旧的专制独裁思想发生激烈冲突
开始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主要阵地: 《新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前期 口号: 民主和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基本内容——
外有西
方列强 的侵略
评价洋务运动
洋务派 主观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宣 告洋务运动破产
洋务运动 实际结局
破产原因
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改变封建制度, 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洋务运动 积极作用
第一,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 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第二,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第三,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 开辟了道路。
中国人民探索史
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变法序幕:公车上书(强学会《中外纪闻》)
甲午中日 战争
戊戌 变法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内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失败标志: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失败根本原因: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启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中国是行不通的。
•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 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 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学案)材料启迪: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从材料中,你能发现中国近代化探索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吗?第一阶段(器物改革):第二阶段(制度改革):、第三阶段(文化改革):第一阶段(器物改革):洋务运动(洋务派领导)(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1.洋务运动的目的: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2.主要代表人物:中央代表:地方代表:、、、3.理论依据:4.主要口号:“”和“”5.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A.安庆内军械所(第一个)B.江南制造总局(规模最大)C.福州船政局(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A.(李鸿章在上海创办)B、、(张之洞创办)(3)筹划海防:相继建立“南洋舰队、北洋舰队....、福建舰队”三支海军(4)创办新式学堂:A.兴办新式学堂的原因是: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B.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C.宗旨: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D.作用: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
6.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7.洋务运动的性质:。
8.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9.如何评价洋务运动?消极作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积极作用:①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②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了技术力量;③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知识连接:1.与李鸿章有关的事件:、;2.与左宗棠有关的事件:、;3.与张之洞有关的事件:、;自主达标训练一1.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A.B.曾国藩C.左宗棠D.李鸿章3.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中,最能体现洋务派初衷的是()A.创办军事工业B.创办民用工业C.筹划海防D.培养人才4.中国近代化探索开始于()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5.史料记载:1876年,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首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他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学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单元复习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掌握洋务运动;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兴起标志及发展情况等基本内容。
2、通过复习能够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复习重、难点:重点:1、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2、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的内容。
3、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4、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1、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2、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复习线索:近代中国不同阶级、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
(三)内容整合:一、洋务运动------________阶级的探索活动(19世纪60—90年代)1、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
(2)派产生2、主张和目的:“师夷长技”,维护。
口号:前期“_________”,后期“__________”3、代表人物:中央:为代表地方:、、、。
4、时间:从19世纪到。
5、主要内容前期:创办工业。
主要代表、、__________________。
后期:创办____工业。
主要代表、、。
中期:筹建。
主要代表:、、兴办。
第一所新式学堂建立的时间和名称:6、结果:破产,破产的标志:破产的根本原因:运动没有触动制度。
7、评价:(1)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 ________ 的自救运动。
(2)局限性: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积极性: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 _,使中国出现第一批。
②为中国_______积累了___________,培养了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 ________ 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__ 开辟了道路。
二、戊戌变法------________阶级______派的探索活动(1895年—1898年)1、公车上书(1)背景:1895年春,《》的签订(2)经过:、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 1.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又 辛 中 2.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是 亥 山 3.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一 革 次 命 (因此,是一次成功的革命;) 失 既 败 是 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了, 的 一 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的统治; 袁 革 次 世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没有改变; 命 成 凯 。 功 3.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的 (因此,又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兴起:
时间: 19世纪60到90年代 代表: 中央--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洋 务 运 动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内容: ②创办民用工业 ③筹划海防 ④创办新式学堂 自强(前期):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口号: 求富(后期):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消极作用: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资
戊戌变法 维新派 资产阶级
产阶级都不能挽救中国的命运;
发展资 本主义
光绪帝
探索之三:辛亥革命
兴中会
根据教材,完成表格中的内容:(孙中山创建革命组织) 中国同盟会
革命组织
时间
地点
创建人
革命纲领
性质
驱除鞑虏 兴中会 1894年 檀香山 孙中山
中国第一个资产 阶级革命团体
驱除鞑虏 建立民国
、 恢复中华
、
、
平均地权
;
4.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民报》 ,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
领阐发为“ 民族
民权 ”、“
”。
民生 ”、“
”三大主义,
三民主义 它们被称为“
5.
三民主义 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武昌起义视频
武昌起义(武昌首义)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民用工业名称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创办人 李鸿章 张之洞 张之洞
创办地点 上 海
内容之三 : 筹办近代海军 思 考: 时
“洋务派”创办的哪一支海军部队在“甲午中日 间: 19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
①南洋海军
战争”中全军覆没?
三支海军部队:
“北洋舰队”
②北洋舰队
③福建海军
北洋海军
康 有 为
产 生 矛 盾 发 展 “ 资 本 主 义 谭 ” 嗣
同
袁世凯
没 掌 光 慈 有 禧 握 绪 实 太 大 帝 后 权 权
顽固派
“戊戌政变”
1.囚禁光绪帝; 2.逮捕维新人士; 3.废除变法;
梁 启 超
维 护 “ 封 建 统 治 ”
荣 禄
李 鸿 章
维新派
“
被囚禁 绪 “戊戌变法”失败了。这次变法历史 103天( 6.11—9.21),
A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地方代表人物: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1.创办军事工业 2.创办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3.筹建近代海军 4.兴办新式学堂
内容之一: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洋务派”希望通过发展军事来实现“强
时 间: 洋务运动前期: (19世纪60年代) 国梦”,因此,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正
(核心) 民生
A.“自强”“求富” 平均地权 C. 马克思主义
B.“民主”“科学” 改革土地制度 D.三民主义
B D
主题知识记忆:
1.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 檀香山 成立革命团
体
兴中会
;
2.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 日本东京成立,选举 孙中山 为总理; 3.中国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是:
戊 戌 变 法
序幕
发展
高潮
失败
公车上书
《万国公报》
“戊戌变法”
“戊戌政变”
组织:强学会
时
起
间: 1895年
《马关条约》的签订 因:
公 车 上 书 ”
变 北京 地 点: 法 领导人: 康有为、梁启超 维 成为“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光绪 皇帝 联名上书 新 主要内容: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运 (目的) 结 果: 失败 动
3.促进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强 涂 饰 〄 虚 有 其 表 。 ”
都 是 纸 糊 的 老 虎 不 过 勉
辈 子 的 事 〄 练 兵 也 〄 海 军 也 〄
章 伤 感 地 反 省 〄 说 我 办 了 一
甲 午 战 败 以 前 后 〄 李 鸿
“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
……
:“
提炼出“洋务运动”的兴起、内容、口号、目的、作用等知识点
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 “洋”原意外国,“洋务”即指一切涉及外国的事务。 务: 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
被称为“洋务派”。 时 间: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 主要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 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 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主观目的 洋务运动 : 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以 口 号: “自强”与“求富” 制夷”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主观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消极作用: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
作用:(评价)
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1.引进科学技术(最主要作用)
积极作用: 了技术力量。
② 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 2. 积累生产经验 ③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 化开辟了道路。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
作用: 积极作用:
批近代企业; ②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③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
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探索之二:戊戌变法
快 哉 快 哉 〃 死 得 其 所 〄 无 力 回 天 〄 有 心 杀 贼 〄
“民族”
推翻清朝统治 “三民主义”的作用: 驱除鞑虏,
“
典型题选送: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同盟会
B.兴中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B
)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同盟会 B.兴中会 C.华兴会 ) D.光复会
A
)
3.右图中的内容是( A.兴中会的纲领
楚望台 军械库
地点: 湖北武昌 孙中山是 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的活 主要经过:
动不包括(
1.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2.占领武昌城
D
)
南京
B.成立中国同盟会 武昌
3.攻占汉口和汉阳
A.建立了兴中会
4.各省独立,脱离清政府
C.提出三民主义 5.南京开会,成立中华民国
D.指挥了武昌起义 小小提示:
口
是“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初衷。
号: “自强”
主要军事工业:
军事工业名称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创办人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地
位
第一个兵工厂 国内最大的军工企业 远东第一大造船厂
内容之二: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时
Hale Waihona Puke 间:洋务运动后期: (19世纪70——90年代)
口
号:
“求富”
主要民用工业:
B
史称“洋务运动”。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理论依据
习题精选: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1.“海防”派代表
2.签订《马关条约》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 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 奕 中央代表人物: 有西方的民主制度……”。首先实践了“西方的新型工业”的梦想 收复新疆 的事件是( )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
路的过程。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中 国 “ 近 代 化 ” 的 探 索 器物改革 制度改革 思想文化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
探索之一:洋务运动
三个名词解释: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 中央代表: 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 洋 务 派: 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和利用外国 地方代表: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洋
恢复中华
创立合众政府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 中国第一个全国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意义:
中国同盟会 1905年 日本 孙中山
性的资产阶级
东京 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总理) 革命政党
中 国 同 盟 会
机关刊物: 《民报》
三 恢复中华, 革命纲领: 废除君主专制 民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 主 建立民主共和国 建立民国, “民权” 义 指导思想 改革土地制度 平均地权。 ” “民生”
意 义: 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
“
梁 启 超 继 续 宣 传 变 法 。
公 车 上 书 ” 失 败 后 康 有 为 、
康 有 为
梁 启 超
1.创办报刊:《万国公报》 维 新 派 ” 2.成立组织: “强学会” 的 政 治 团 体 3.报刊改名:《中外纪闻》 形 成 “强学会”的机关报
“ ,
维新派
溥仪资料:
年号:“宣统” 第二: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习题选送:
退位时间:1912年2月12日
很多同学都看过《秦始皇》.《康熙大帝》.《雍正王朝》 清朝末代皇帝 等历史剧,那么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事件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