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经典练习题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②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③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
(1)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2)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回声)。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5.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振动的物体发出声音,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例题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
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答案】音叉振动幅度小;不能;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解析】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音叉振动幅度小;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变式1】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答案】A【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例题2】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铃声是由物体 产生的:课堂上同学们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 传入耳朵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经典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2.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X围的声音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听见声音一定有物体在振动B.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发出声音C.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物体振动一定发出声音,但我们不一定听得见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6.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X围的声音7.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8.根据所学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判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有物体的振动和传播的物质,就一定能得到声音B.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的物体C.在声的传播中,声源的位置并没有移动,只是通过介质向外传播波动D.声音是在生物的听觉X围内所能感觉到的一种振动9.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在真空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B.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C.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D.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物体停止了振动,我们也能听到很弱的声音C.骨传导方式可以让一部分失去听觉的人听到声音D.耳朵才是接受声音的,牙齿不能传导声音11.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B.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C.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X围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能靠一切物质传播,且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一般比液体快B.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但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一定相同C.凡是人听不到的声音都是频率很低的声音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13.(2011•金平区)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机上人员要X口做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在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X口,使咽喉管X开或闭嘴同时堵住双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防止()A.听小骨损坏B.听觉神经损坏C.鼓膜被震破D.14.如果我们看见物体振动,却听不到声音,下列分析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物体振幅太小B.物体振动太快C.物体离人太远D.空气不能传播声音15.当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站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那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C.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骨传导的D.饼干太干了16.大音乐家贝多芬晚年耳朵听不到声音,他将木棒的一端咬在口中,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倾听钢琴的演奏并谱写出了传世之作,这是因为()A.这样就可以使耳朵恢复正常B.钢琴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向耳朵,引起听觉C.贝多芬利用骨传导的方式听到声音D.贝多芬即使这样,也根本听不到声音17.下列属于骨传导的是()A.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B.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手轻轻敲打桌子的声音C.将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牙齿上听音叉的声音D.以上说法都正确18.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琴声,主要是能过()A.空气B.水C.木棒和骨D.19.初次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在播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好象不是自己的声音,其原因是()A.收录机质量不太好,录制的声音失真B.歌声经录制后转化为电信号,放磁带时是电信号转化为声音C.平时人们听见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骼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他与经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差别D.录放磁带时,转速不一致20.人发声的频率X围大约为()A.20HZ~1100HZ B.85HZ~20000HZ C.85HZ~1100HZ D.二.填空题(共4小题)21.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 产生的,平时我们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 传入我们耳朵里面的;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齿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的琴声,他靠的是_________ .22.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_________ Hz,人耳_________ (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________ 次.23.声波的频率X围很宽,由10﹣4Hz到l012Hz,但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20Hz到_________ Hz之间的声音,低于或高于此频率X围的声音入耳都听不到.请你设想一下,如果人的听力可以听到20Hz以下的声音,我们的听觉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写出一个与此有关的合理的场景:_________ .24.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 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组织传给_________ ,_________ 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们就听到了声音.三.解答题(共6小题)25.(2005•某某)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_________ 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_________ .26.叫一位同学蒙住眼睛坐在房间中央,请他安静地坐着不动,也不要把头转动.然后,你拿两枚硬币敲响起来,你所站的位置要总是在他的正前方或者正后方.现在请他说出敲响硬币的地方,他的回答会令你吃惊.例如,声音本发生在房间的这一角,他却会指着完全相反的一角!请你和同学讨论这种现象,想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27.根据声音传播速度和效果的知识,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对应的原因:(1)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远处敌人的人踏地声和车辆的轰鸣声,其原因是_________ 的缘故(2)夜晚,把手表放在枕头下睡觉,隔着枕头能清楚地听到手表的“嘀嗒”声,若把枕头拿掉,反而听不到这种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_ 的缘故.28.(2012•某某)如图所示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听觉频率的X围信息,试归纳出上述信息的共性特征,井简述其合理性.29.看图说理:(1)观察如图所示,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如果按照如图所示去设计声音传播的实验,图中敲桌面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还是通过桌子传入人耳,或者两者都有?针对这些疑问,怎样改进实验,使它更完善?30.经过本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人要听清声音,除了听觉系统要正常外,还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一定要有正在 _________ 的物体,即发声体.发声体和人耳之间必须有传声的 _________ .发声体振动的 _________ 一定在人的听觉X 围内.声音到达人耳处的响度至少要达到 _________ dB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 . 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 .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习题(带答案)

2.1声⾳的产⽣与传播同步习题(带答案)2.1声⾳的产⽣与传播同步习题(含解析)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1、下列关于声⾳产⽣的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物体发声是靠敲打实现的B.⼀切声源都在振动C.物体振动停⽌后,声⾳⽴即消失D.只有固体才能发声2、钓鱼时不能⼤声喧哗,因为鱼听到⼈的说话声就会被吓跑,这说明()A.只有⽔能传播声⾳B.只有空⽓能传播声⾳C.⽔和空⽓都不能传播声⾳D.空⽓和⽔都能传播声⾳3、当你⾃⼰在嚼饼⼲时,会感到声⾳很⼤,但是在你旁边的⼈惑觉不到多么⼤的声⾳,这主要是因为()A.⾃⼰嚼饼⼲的位置离⽿朵近B.旁边的⼈离你太远了C.你⾃⼰嚼饼⼲的声⾳是通过头部的⾻骼传导到听神经的D.饼⼲太⼲了4、如图所⽰,在探究“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球,发现⼩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A.使⾳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叉的微⼩振动放⼤,便于观察C.把声⾳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5、如图所⽰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6、如图所⽰,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连通于抽⽓机的玻璃罩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抽⽓机把玻璃罩内的空⽓逐渐抽出,将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如果把空⽓⼜逐渐地通⼊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后习题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如图所示,这说明了( )A.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2.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3.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
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 A.振动 B.静止不动C.一直向右运动D.一直向左运动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B.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D.喇叭发音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纸盆在振动5.(2018·山东济宁中考)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知识,对每种看法作出评论。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评论:。
(2)“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评论:。
6.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还可以观察到紧挨音叉的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是由产生的。
7.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 s以上,现有一根长为8.5 m的铁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去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敲击声由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需要 s,你会听到次敲打的声音。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 200 m/s)8.观察下表,试写出两个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结论。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结论:(1) 。
(2) 。
探究创新★9.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1)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象。
(2)请你根据所作图象找出温度为-5 ℃时声速为 m/s。
参考答案1.A 解析: 音叉发声时乒乓球被弹起,说明音叉在振动;音叉振动不容易观察,通过乒乓球的运动反映音叉在振动,这是一种实验方法——转换法。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含答案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
我们在教室上课时听到老师的声音是靠传播的。
游泳者潜在水下也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能在中传播。
2、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__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大。
将耳朵贴在钢水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敲一下钢水管的另一段,你会听到次敲打的声音,其中通过水传来的是第次声音。
3、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4、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m/s;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约1.5s 后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m。
这种方法(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5、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声速的大小与介质无关,与温度有关
6、如下图甲所示,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花四溅;如下图乙所示,正在发声的鼓面上的碎纸片会跳起。
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发声的物体都在。
图2
7、如图2所示的实验中,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闹钟的铃声越来越小,直到听不见,这说明________。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参考答案
1、振动;介质;空气;水
2、固体;3;2
3、真空
4、340;255;不能
5、C
6、振动
7、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
传播。
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有答案)

2020-2021年八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7题;共21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只跟发声体发声时的振幅有关B. 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C. 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2.如图,在探究什么因素决定声音的响度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这是为了()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将音叉的震动转换为小球的振动C. 使音叉振动频率增大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3.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A. 用抽气机把玻璃罩中空气抽出一些后,闹铃的铃声明显减小B. 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C. 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4.下列关于声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比水中传播快B. 正常人耳能听到振动频率范围约为20赫兹到20000赫兹C. 声波是靠介质传播的,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但保持原有的频率不变5.如图是央视“是真的吗”某期节目画面:在塑料桶底钻一个圆孔,用厚塑料膜蒙住桶口,圆孔正对几米远处叠放的纸杯,拍打塑料膜,在听到拍打声的同时,会看到纸杯纷纷落下。
关于此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B. 纸杯被击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 用较大的力拍打塑料膜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D. 节目所发出的拍打声一定不是噪音6.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0.1m/s,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等他,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道:“我来也。
”此时发生的情况是()A. 和正常时一样B.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也来我”C. 小李什么也听不到D.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我来也”7.手机接收到来电信号时,指示灯发光并发出声音(或振动);拨打别人的手机,如对方接收不到信号,会听到“您拨打的用户暂时无法接通”的提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选择题1.如图1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图1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2.关于声音和振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C.振动停止,声音能继续传播D.振动停止,声音传播也停止3.如图2所示,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山西威风锣鼓队正在表演。
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图2A.手不能传播声音B.手吸收了声波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风吹树叶沙沙响,声源是树叶B.吹出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C.流水的哗哗声,声源是水D.敲鼓时发出的鼓声,声源是敲鼓的鼓槌5.下列说明液体能传声的事例是()A.我们听见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C.我们听见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D.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6.如图3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链接例2实验点拨()(图3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D.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7.登上月球的两名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说话的声音,其原因是) A.说话声音很小B.月球上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小C.在月球上物体不能振动D.真空不能传声8.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无关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10.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一个陨石凹坑,形状如圆形平底锅,如图4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练习题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个因素会影响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A. 声源种类B. 响度大小C. 音调高低D. 空气温度高低2.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3.将手机放在已抽空了空气的真空罩中,若用另外一个手机给真空罩内的手机打电话,你认为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正确的表述的是()A. 能看得见真空罩内手机的来电显示,并能听的到手机的铃声B. 能看得见真空罩内手机的来电显示,但听不到手机的铃声C. 看不见真空罩内手机的来电显示,并能听的到手机的铃声D. 看不见真空罩内手机的来电显示,但听不到手机的铃声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 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D.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5.将要吃鱼饵上钩的鱼,当有人说话时,会突然间逃掉,可能原因是()A. 被岸上的人说话声吓跑B. 突然间看到了坐在岸边的人C. 有同伴告诉它有危险D. 鱼不喜欢吃鱼钩上的鱼饵6.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A. 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B. 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C. 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D. 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7.我国已进行“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景海鹏、刘旺、刘洋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太空中噪声太大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8.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D. 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9.渔民通过播放鱼类喜欢的音乐,将鱼群诱入渔网,如图所示.鱼儿能听到音乐声说明()A. 固体能够传声B. 液体能够传声C. 气体能够传声D.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声10.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传播B. 好朋友的声音与陌生人的声音是由音调来分辨的C. 声音的响度越大,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越大D. 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11.小华在学习了“声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 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B.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D. 声具有能量12.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A. 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C. 太空中噪声太大D. 声音不能在地面上传播13.下列介质不能传播声音的是()A. 真空B. 水C. 钢铁D. 空气二、填空题14.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________.15.赛龙舟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____传入人耳16.声音传播的速度与________ 和________ 有关.17.在狭窄的空间燃放鞭炮比在野外燃放鞭炮时的响度明显大,这是因为在狭小空间声波经过多次________造成的.18.赛龙舟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 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 ________传入人耳.19.隔空充电真能实现吗?没错,一家名叫uBeam的公司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无线充电模式,可以利用超声波将电力隔空输送到4.6m外的地方.超声波是由发声体________产生的;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将其传播到4.6m的地方,需要________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20.月球的周围是真空,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交谈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________,又说明 ________不能传播声音.21.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A音叉时,与B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________,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09•杭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2.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听见声音一定有物体在振动B.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发出声音C.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物体振动一定发出声音,但我们不一定听得见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6.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7.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8.根据所学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判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有物体的振动和传播的物质,就一定能得到声音B.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的物体C.在声的传播中,声源的位置并没有移动,只是通过介质向外传播波动D.声音是在生物的听觉范围内所能感觉到的一种振动9.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在真空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B.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C.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D.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物体停止了振动,我们也能听到很弱的声音C.骨传导方式可以让一部分失去听觉的人听到声音D.耳朵才是接受声音的,牙齿不能传导声音11.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B.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C.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能靠一切物质传播,且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一般比液体快B.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但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一定相同C.凡是人听不到的声音都是频率很低的声音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13.(2011•金平区)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机上人员要张口做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在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使咽喉管张开或闭嘴同时堵住双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防止()A.听小骨损坏B.听觉神经损坏C.鼓膜被震破D.以上都不对14.如果我们看见物体振动,却听不到声音,下列分析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物体振幅太小B.物体振动太快C.物体离人太远D.空气不能传播声音15.当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站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那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C.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骨传导的D.饼干太干了16.大音乐家贝多芬晚年耳朵听不到声音,他将木棒的一端咬在口中,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倾听钢琴的演奏并谱写出了传世之作,这是因为()A.这样就可以使耳朵恢复正常B.钢琴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向耳朵,引起听觉C.贝多芬利用骨传导的方式听到声音D.贝多芬即使这样,也根本听不到声音17.下列属于骨传导的是()A.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B.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手轻轻敲打桌子的声音C.将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牙齿上听音叉的声音D.以上说法都正确18.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琴声,主要是能过()A.空气B.水C.木棒和骨D.以上都不是19.初次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在播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好象不是自己的声音,其原因是()A.收录机质量不太好,录制的声音失真B.歌声经录制后转化为电信号,放磁带时是电信号转化为声音C.平时人们听见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骼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他与经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差别D.录放磁带时,转速不一致20.人发声的频率范围大约为()A.20HZ~1100HZ B.85HZ~20000HZ C.85HZ~1100HZ D.20HZ~20000HZ二.填空题(共4小题)21.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产生的,平时我们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传入我们耳朵里面的;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齿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的琴声,他靠的是_________.22.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_________Hz,人耳_________(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________次.23.声波的频率范围很宽,由10﹣4Hz到l012Hz,但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20Hz到_________Hz之间的声音,低于或高于此频率范围的声音入耳都听不到.请你设想一下,如果人的听力可以听到20Hz以下的声音,我们的听觉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写出一个与此有关的合理的场景:_________.24.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__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们就听到了声音.三.解答题(共6小题)25.(2005•芜湖)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_________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_________.26.叫一位同学蒙住眼睛坐在房间中央,请他安静地坐着不动,也不要把头转动.然后,你拿两枚硬币敲响起来,你所站的位置要总是在他的正前方或者正后方.现在请他说出敲响硬币的地方,他的回答会令你吃惊.例如,声音本发生在房间的这一角,他却会指着完全相反的一角!请你和同学讨论这种现象,想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27.根据声音传播速度和效果的知识,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对应的原因:(1)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远处敌人的人踏地声和车辆的轰鸣声,其原因是_________的缘故(2)夜晚,把手表放在枕头下睡觉,隔着枕头能清楚地听到手表的“嘀嗒”声,若把枕头拿掉,反而听不到这种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_的缘故.28.(2012•淮安)如图所示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听觉频率的范围信息,试归纳出上述信息的共性特征,井简述其合理性.29.看图说理:(1)观察如图所示,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2)如果按照如图所示去设计声音传播的实验,图中敲桌面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还是通过桌子传入人耳,或者两者都有?针对这些疑问,怎样改进实验,使它更完善?30.经过本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人要听清声音,除了听觉系统要正常外,还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一定要有正在_________的物体,即发声体.发声体和人耳之间必须有传声的_________.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一定在人的听觉范围内.声音到达人耳处的响度至少要达到_________dB.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09•杭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的传播速度稍慢,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听到声音不仅声源要发声,还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才能听到声音,故A不符合题意;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固体传声最快,其次是液体和气体,故B正确、D不正确;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无法直接口语交谈,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及传播条件和速度进行分析解答.2.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速;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分析:A、根据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进行分析;B、根据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C、根据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进行分析;D、人耳听到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解答:解:A、因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故A选项正确;B、因为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因此B选项错误;C、因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声,因此C选项错误;D、因为人耳听到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因此D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关于声音的一些特点,都属于记忆性知识,牢记相关知识是选出正确选项的前提.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听见声音一定有物体在振动B.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发出声音C.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物体振动一定发出声音,但我们不一定听得见考点:声音的产生;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专题:应用题。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会发出声音.(2)正常人要听到振动物体发出的声音,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振动物体发出的声波频率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振动物体和人耳之间有声音传播需要的介质.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人听到声音一定是由物体在振动.故A的说法正确,不合题意.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会发出声音.故B的说法正确,不合题意.C、物体振动,人耳不一定听到声音:①当物体振动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如低于20赫兹或高于20000赫兹,人耳就听不到声音,此时的声波被称为次声波或超声波.②当物体在真空中振动时,由于人耳与物体之间没有声音传播需要的介质,所以即使物体振动也不会听到声音.故C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根据对C的分析,可知D的说法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1)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物体振动,人耳不一定听到声音,不要将两者混淆.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