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精选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带解析)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带解析)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 _____1、以下关于声音产生的现象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发声是靠敲打实现的B、一切声源都在振动C、物体振动停止后,声音立即消失D、只有固体才能发声2、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的说话声就会被吓跑,这说明〔〕A、只有水能传播声音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C、水和空气都不能传播声音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3、当你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在你旁边的人惑觉不到多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C、你自己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到听神经的D、饼干太干了4、如下图,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5、如下图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6、如下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题练习练习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题练习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
此事实说明:()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 声音通过固体传播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D.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
2.人耳要能区别回声,则回声到达人耳要比原声晚()A.0.1s B.0.1s以上C.0.1s以内D.以上说法都正确. 3.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声音在水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C.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变化4.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A.钢轨B.湖水C.真空D.空气5.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D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当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在月球的表面主要有岩石和尘埃。
有人说飞来的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会像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响,这是因为:()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的撞击时不振动;B流星撞击岩石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月球表面附近没有空气,缺少传播声音的介质;D这样的说法是不合理的,应该能听到巨大的声响,因为固体也能传声.7.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
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
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A.半导体B.磁性物质C.真空带D.绝缘物质8.下列的实验和实例: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其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D.①②④.9.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铁制的管道,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A.传声; B.传热; C.导电; D.通风.10.邮局的长途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制造的,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A.能较好地反射声音; B.能较好地吸收声音;C.不能传播声音; D.能够发出声音.二、填空题11.歌声是由演唱者声带_______产生,并通过_______传到听众耳中的。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含答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1.下列事例能说明“水可以传播声音”的是()A.在溪边,听到溪水流动的声音B.在雨天,听到雨滴打在伞上的声音C.在树下,听到树上鸟儿鸣叫的声音D.在水中,听到岸边人们说话的声音2.用手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琴声,则发出琴声的声源是()A.手指B.空气C.弦柱D.琴弦3.在武侠小说或电影里,经常会看到一位双目失明的大侠,还能判断出前来攻击他的敌人的方位,这是因为()A.他的眼睛原来没有失明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C.这是一种巧合D.由于双耳效应,他可准确判断声音传来的方向4.若太空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绕月球飞行的宇航员不能听到撞击的爆炸声,是因为()A.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但没有产生振动B.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但振动很微弱,声音太小听不到C.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有振动产生,但声波无法传到空中D.以上原因都不是5.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了()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6.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A.钢管B.水C.酒精D.空气7.用录音机把自己朗读或唱歌的声音录下来,再播放.同学们听没有什么意外,自己听总感到别扭,觉得不像自己的声音,主要原因是()A.录音机的录音效果差,声音录制后失真B.录音机录音时使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C.录音机录音时使声音的音色发生了变化D.自己听自己的声音,和听录音机声音,两种声音传播的途径不同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8.声音不仅能在气体中传播,而且也能在______ 、______ 中传播.9.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根据下表可知: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气体中的______ (选填“快”或“慢”);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受______ 的影响;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公园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圈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______ 造成的音响效果.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m▪s-1)介质温度速度介质温度速度空气0℃331酒精20℃1210空气15℃340水20℃1480空气20℃344海水20℃152010.蛇是一种可怕的动物,经常将头帖在地面上,对外界声音的刺激非常灵敏,但蛇没有耳朵,它利用骨传导方式来“倾听”敌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______ (固体、液体、气体)传播.11.当锣被敲响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______ ,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 产生的.12.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l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 Hz,人类______ 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13.在探究真空能否传声的时候,用另一部手机拨打放在玻璃瓶内的手机,我们看到玻璃瓶内的手机灯亮,铃也响.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发现______ ,实验中无法达到绝对真空,但可以通过铃声的变化趋势,推测出______ 的结论,物理学中这种“实验+推理”研究方法称为______ 法.14.声音是由发声体______ 产生的,振动停止,则发声就______ .15.鱼会被水下的划桨声吓跑,表明______ 能传声;“土电话”表明______ 能传声.16.安静而又漆黑的夜晚,小明家拴在门前的大黄狗狂叫着,小明很奇怪,第二天才听说,当黄狗叫时,同学小冬正在距小明家约500m的玉米地边下“电猫”捉老鼠,这说明狗的听觉______ 比人低,狗能听到的最低声音是______ Hz.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17.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A: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不同.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激起水花.C:泡沫塑料小球在发声的扬声器中跳动.D: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1)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两个实验现象是______ 、______ .(2)其他两个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______ 说明______ .______ 说明______ .18.小亮同学在探究出声音产生的原因之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小亮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亮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瓶内的空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_____ (填“大”、“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_____ 是正确的.(2)根据手机铃声的变化,可以出的结论是:______ .(3)上面的结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再通过______ 得出的.(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有下列步骤:A.猜想假设;B.得出结论;C.分析归纳;D.实验研究;E.提出问题.你认为小明他们的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 (填字母).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19.(1)如图所示,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会有什么变化?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有什么特点?(2)宇航员在太空舱外上讲话能直接交流吗?若不能,是为什么?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20.小芳的爷爷睡觉时常常会打呼噜;请你告诉小芳呼噜声是怎样产生的?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含答案)【答案】1. D2. D3. D4. C5. A6. A7. D8. 液体;固体9. 快;温度;反射10. 固体11. 振动;振动12. 350;能13. 铃声慢慢变小;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推理14. 振动;停止15. 液体;固体16. 频率;1517. B;C;A;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D;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也越大18. 小;①;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推理;EADCB19. 解:(1)逐渐抽出罩内空气,罩内介质减少,所以听到铃声会越来越小,直至消失,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2)由于太空舱外没有空气,是真空,所以在太空舱外讲话不能直接交流,可采用电子通讯设备等.答:(1)声音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2)不能;因为太空舱外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采用电子通讯设备等.20. 答:人嘴巴里的小舌头或口腔上的软腭在呼吸的气流冲击下振动发现呼噜声.【解析】1.解:A、在溪边,听到溪水流动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B、在雨天,听到雨滴打在伞上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在树下,听到树上鸟儿鸣叫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D、在水中,听到岸边人们说话的声音,是通过水传播的.故选D.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学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2.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用手拨琴弦,琴弦就会振动,我们便能听到悦耳的琴声,所以发出琴声的声源是琴弦.故选D.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此题考查的是物体振动发声现象,是一道声现象的基础题,也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3.解: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大侠双目失明,还能判断出攻击者的方位,主要是因为声音传到武侠者的两只耳朵的时刻和强弱以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他用耳朵判断声源方位的重要基础,也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故D正确.故选D.双耳效应就是: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也不相同,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强弱也会发生变化,我们的双耳就能根据这些不同来确定声音发出的方位.本题考查学生对双耳效应概念的理解和生活中盲人的双耳效应的了解.4.解:若太空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绕月球飞行的宇航员不能听到撞击的爆炸声,因为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故选: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5.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故选A.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产生原因的了解,以及物理学法中的转换法的应用.6.解: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传声最慢.因此,在选项所列举的介质中,声音在钢管中传播最快.故选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快慢不一样,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本题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快慢,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7.解:听到录音机录下自己的声音,是通过气体传播的;自己听自己的声音,主要是通过骨传导的.骨传导的效果比空气传导的效果好些,所以听起来会感到不像自己的声音.故选D.我们听到自己讲话的声音,主要是由颅骨把声带的振动传到内耳后,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形成听觉的;而听自己的录音是在空气中传播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骨传导原理的了解和掌握,理解不同介质在传播声音上的效果是不同的.8.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而且也能在液体、气体中传播.故答案为:液体;固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进行分析解答,属于基础题.9.解:(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故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气体中的快;(2)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故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受温度的影响(3)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公园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圈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造成的音响效果.故答案为:快;温度;反射.(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2)声音在不同温度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知道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3)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这样就会形成回声.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回声,在学习声音的知识,应该让学生们从基础知识和实际生活入手.10.解:蛇没有耳朵,它只能通过骨头,作为固体来传播声音,听到外界的信息,这就是“骨传导”,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答案为:固体.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而且传播速度比液体、气体还要快一些,传播效果也要好一些.本题考查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具体应用,是一道基础题.11.解:当锣被敲响时,锣面振动发出声音,用手按住锣面,锣面的振动停止,发声也会停止,于是锣声消失了.故答案为:振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的理解和掌握.12.解:(1)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f==350Hz;(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5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故答案为:350;能.(1)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根据翅膀10s内振动了3500次,可以求出频率;(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解答此题的关键是:(1)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2)记住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13.解: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的铃声会慢慢变小,这是因为实验中无法达到绝对真空,但可以通过铃声的变化趋势,推测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物理学中这种“实验+推理”研究方法称为实验推理法.故答案为:铃声慢慢变小;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推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在探究真空能否传声时,要排除其它介质对传声的干扰;传播声音的介质--空气越来越少,则声音就会越来越小.本题考查探究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其它因素对实验的干扰.14.解:物体振动是产生声音的条件,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故答案为:振动;停止.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则发声停止.深入领会声音产生的条件,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5.解:一切固态、液态、气态物质都能传播声音,鱼会被水下的划桨声吓跑,表明液体能传声;“土电话”表明固体能传声.故答案为:液体;固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此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必须有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属于基础题,难度较小.16.解: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其中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Hz 的声波是超声波,人耳不能感知超声波和次声波,狗能听到的最低声音是15Hz,狗的听觉频率比人低.故答案为:频率;15.人耳的听觉范围是有限的,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在20Hz到20000Hz之间,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听不到超声波;次声波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本题考查学生对超声和次声定义的掌握情况,要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17.解:A:击鼓时,用较大力敲击,发声较大,纸屑被弹起的较高;用较小力敲击,发声较小,纸屑被弹起的较低;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的振动;C、当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扬声器时,泡沫塑料球跳动,所以发声的扬声器在振动,该实验是为了验证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笛子中的空气柱发生振动,而且笛子柱的长度在不断变化,振动频率不断变化,造成音调的改变.所以笛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答案为:(1)B、C;(2)A;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D;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也越大.(1)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的特征等知识进行解答.18.解:(1)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瓶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因此猜想①是正确的;(2)由手机的铃声变化可知,当空气越少时,声音越小,当成为真空时,声音将不能传播,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由于抽气机不可能将玻璃瓶内的空气全部抽走,所以实验结论是通过推理得出的;(4)结合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可知此实验的探究过程是:EADCB.故答案为:(1)小;①;(2)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推理;(4)EADCB.(1)(2)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由于没有绝对的真空,所以需要进行推理;(4)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此题是一道验证声音的产生、传播的科学探究题,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9.(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如果没有传播的介质,可采用电子通讯设备.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传播的条件,因为太空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太空舱外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20.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分析振动的位置与原因即可做出解答.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答案开放,容易解答.。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2.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
此现象表明声音()A。
可以通过固体传播B。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
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3.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A。
把声音反射回去了B。
吸收了声波C。
改变了鼓面的振动频率,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D。
使鼓面停止了振动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所有生物都靠声带振动发声C。
振动停止,发音停止D。
敲击课桌发声,是由于课桌振动发声5.我们播放音响欣赏美妙的音乐,在此过程中()A。
只有音箱在振动B。
只有音箱周围的空气在振动C。
音箱和它周围的空气都在振动D。
音箱和它周围的空气都没振动6.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
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B。
回答路人的询问会产生声波,而招手则不会产生声波C。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D。
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7.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
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
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
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D。
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中所说的三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A。
风声最快B。
雨声最快C。
读书声最快D。
一样快9.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从快到慢的排列顺序是()A。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习题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空? 分,共? 分)1、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地震后,中国救援队第一时间到达灾区抗震救灾,被困在建筑屋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铁管能够向外( ) A 、传热 B 、传声 C 、通风 D 、导电2、闲暇时,很多人都喜欢通过吹口哨来消遣.口哨声主要是由 ( ) A .声带振动产生的 B .气流振动产生的 C .鼻腔振动产生的 D .胸腔振动产生的3、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D.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4、图所示的情景中能够推理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5、信息1 :据说,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为了“聆听”语写的乐曲,用硬捧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就这样语写了不少传世之作.信息2 :有经验的土著居民在打猎时,经常伏身贴地,他能听到一般人站立时不易觉察的动静,并且能及早发现猎物.请综合1 、2 所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声音传播的特点 (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固体能将声音放大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空气中更快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有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它发出的声音B.月球上的宇航员可直接用语言交谈C.不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D.以上说法都不对7、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A.岸――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C.岸――空气――鱼D.岸――水――鱼8、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9、以下几个实验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 )A. 放在玻璃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一部分,铃声明显减弱B. 把正在发生的收音机密封于塑料袋中,然后放在水里,人们仍然能够听到收音机的声音C. 拉小提琴时的琴弦的松紧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 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弹开 10、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膜,鼓膜就不发声了,其原因是:(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一、选择题1. 声音是通过以下哪一种方式产生的?A. 光的传播B. 电磁波的传播C. 物质的振动D. 热的传导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介质?A. 空气B. 水C. 固体D. 以上都可以3. 下列哪一种物质是声音传播的最佳介质?A. 空气B. 水C. 铁D. 真空4.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每秒多少米?A. 340米B. 1500米C. 3000米D. 无法确定5. 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A. 温度B. 学历水平C. 密度D. 弹性模量二、判断题1.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 )2. 音叉在空气中振动时能够产生声音。
( )3. 音量的大小取决于声音的频率。
( )4. 在相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频率越高。
( )5.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与在空气中相同。
( )三、简答题1. 解释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也会被带动振动,形成一系列的压缩和稀疏。
这种周期性的介质振动通过连续的压缩和稀疏形成声波,即声音。
2. 声音如何在空气中传播?答:声音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传播。
当物体振动产生声波时,它会引起空气中的分子振动。
这些振动的分子会与周围的分子相互碰撞,将声波逐渐传递出去。
这样,声音就可以通过空气中的一系列分子振动传播到听者的耳朵。
3. 为什么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较快?答: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较快是因为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
水分子的质量较大,导致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较高,传播速度也相对较快。
四、计算题1.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某物体发出的声音经过1秒后到达观察者的耳朵,观察者距离物体多远?答:观察者距离物体340米。
2.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米/秒,某船下沉后的声音经过2秒才到达水面。
水的深度是多少?答:水的深度为1500米。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习题 (含答案)

页眉内容
【解析】 【详解】 A. 声音和光都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A 错误;B. 连 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故 B 正确;C.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故 C 正确;D. 物理学中,用 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故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故 D 正确。故选 A. 【点睛】 (1)声音靠介质传播,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光能在真空中传播;(2)根据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 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3)热传递使物 体内能发生改变的实质是:同一种形式的能量(内能)发生了转移;(4)物理学中,用 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页脚内容3
页眉内容
①因为月球的表面是真空,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故不能用超声波测定速度; ② 月球上的物体也受到月球的吸引力,即月球上物体的重力;故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 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③ 因为月球上也有阳光,故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④ 月球上 的物体也受到月球的吸引力,即月球上物体的重力;故可以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⑤ 月 球上没有磁场,指南针不能使用;故选 C. 【点睛】 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地球的周围具有磁场, 我们成为地磁场;月球上没有磁场,月球上的物体也受到月球的吸引力,即月球上物体 的重力. 8.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 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握住音叉则声音停止.()
二、实验题 10.实验桌上有一把钢尺,利用它能哪些物理实验?请写出其中一个实验名称和简单实 验说明(除用该钢尺测量物体长度实验之外) 【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尺伸出桌面时,用手拨动尺子,尺子振动 发声。 【解析】 【详解】 利用题中所给的物品,结合所学知识,能够进行的实验有好多:例如:尺伸出桌面时, 用手拨动尺子,尺子振动发声;将钢尺拿起然后松手,钢尺竖直下落,说明钢尺受到重 力;将钢尺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等。 11.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 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 的是_____,理由为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 _____。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

1-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1. 1827年在日内瓦湖上进行世界上第一次测定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的试验,两只船相距14千米,在一只船上实验员向水中放一只钟,等他敲钟时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在另一只船上,实验员向水中放一只听音器,他看到火药发光后10秒,听到了水下的钟声,如果不考虑光经过这段距离所需要的时间,那么由此测出水中的声速为_____________米/秒。
2.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___________而产生的。
3.小明设计了一种宇航员在月球或太空中交谈的方案,他说可以用一根棒把他们的头盔连接在一起(或者把他们的头盔碰在一起),这种方案用到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甲的裁判看到发令枪的烟开始计时,乙的裁判听到发令枪的枪声才开始计时,结果测得甲、乙两名同学百米赛跑的时间一样,实际上__________同学的百米速度快。
5.声音在下面哪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最快()A.铁B.水C.空气D.真空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说话发声是靠空气的振动产生的B.水中的游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液体可以传声C.固体比气体传声的速度慢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7.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D.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介质的不同而不同8.下面说法钟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D.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9.在敲响寺庙里的大钟后,有同学发现,已经停止了对大众的撞击,大钟仍然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A.大钟有回声B.因为大钟在继续振动C.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大钟停止振动,但空气仍然在振动10.(计算题)某航海测控船上的仪器向海底发出一个声波,等8秒后听到了海底的回声,求此处海水的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精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人是靠__________发声的。
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传__________播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
2、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__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大。
3、同学们已经知道,声音是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但在敲击音叉时,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却看不见音叉的振动。
请同学们想办法证明音叉发声时也在振动。
4、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设计了图1-1-1所示的几个实验。
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5、下列属于气体振动而发出声音的是()
A.丁东的鼓声
B.哗哗的流水声
C.隆隆的炮声
D.悦耳的歌声
6、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B.传播声音的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
C.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D.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7、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__________次声音,其中第一次声音是从__________传过去的,最后一次声音是从__________传过去的。
8、某人站在山崖前大喊一声,2 s后听到回声,此人距离山崖多远?(设当时气温为15 ℃)
9、在房间里谈话比在旷野里谈话听起来响亮,这是因为()
A.房间里的空气不流动,不利于声音的传播
B.旷野的空气比较稀薄
C.在房间里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电影院放映厅的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为了()
A.防止声音发生振动
B.减弱回声
C.增强回声
D.为了装饰剧场
11、天坛公园里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有()
①声音的反射②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③声音在墙壁内的传播④利用回声增强原声的现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12、《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叙述:行军夜宿,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1-1-2,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被_________,这个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在月球表面做这个实验,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1912年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的大海轮因为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悲剧。
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利用声音的传播规律制成的探测装置,将这种装置安在船上,能及时发现冰山或暗礁的存在。
请简要说明这种装置的工作原理。
15、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起的大钟上固定一枝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虽然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16、在鼓面上撒一些小纸屑,敲一下鼓面,在听到鼓声的同时,会观察到小纸屑_______,这一现象可以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刻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玻璃罩内的闹钟正在发声,用抽气机将其中的空气慢慢抽出,声音逐渐变小最后消失,说明______不能传声;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听不到彼此的对话声,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______,于是只能通过______交谈。
18.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点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