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科学并不神秘 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

合集下载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1科学并不神秘教案(1)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1科学并不神秘教案(1)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1 科学并不神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十一章“科学并不神秘”,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科学的本质”,了解科学的基本特征和科学方法;第二章“科学探究”,学习观察、提问、假设、实验等科学探究方法;第三章“科学的力量”,探讨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的基本特征和科学方法,认识到科学并不神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2. 学会运用观察、提问、假设、实验等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3. 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科学的基本特征、科学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试管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科学发现的照片,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出问题:“科学是什么?科学有什么用?”2. 讲解:讲解科学的基本特征和科学方法,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本质。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如观察植物细胞。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并展示实验结果。

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提醒学生复习和预习。

六、板书设计1. 科学并不神秘科学的基本特征科学方法2. 科学探究观察提问假设实验3. 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2. 答案: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探究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竞赛、科学社团等活动,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能力。

1.1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1.1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浙教版七上科学§1.1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课题 1.1科学并不神秘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七上教材分析本节课浙教版初中科学的起始节,它承担着开启学习一个学科的“绪论”的功能。

课程设置知识目标不多,也不难,但对能力和情感要求比较多。

本节课旨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领悟科学并不神秘,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答案的学科,使学生初步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学习目标科学观念:了解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科;了解科学的发现可以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开始;理解科学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了解科学是发展的;科学思维: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科学探究: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活动,初步感受科学就在身边,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初步感悟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初步形成对科学的向往。

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

难点培养学习的兴趣,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活动:取两只蜡烛,如图一高一低放置蜡烛,点燃蜡烛:1)先在两支蜡烛上方罩一个较小的玻璃罩;一段时间后,观察先熄灭的蜡烛是。

2)若换较大的玻璃罩,则先熄灭的是。

过渡:同样的蜡烛,同是钟罩,为什么蜡烛熄灭的情况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学习《科学》才能解开其中之谜。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一门学科。

导入新课讲授新视频欣赏:1、织布鸟2、昆虫的蜕皮讨论交流:我们身边有许多奇特的现象,你能举出身边的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吗?一、科学就在我们身边1、科学的研究对象:科学以自然界各种现象为研究对象,发现它们产生、发展和规律。

2、学习科学的目的:学习科学,研究各种客观事实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并对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及其变化做出解释和预测。

3、自然现象主要有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命现象三大类。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1.1《科学并不神秘》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1.1《科学并不神秘》教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
重点
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答案的学科,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难点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指着科学书的图片问:什么是科学?
讲述:这节课我们一起开启科学之旅吧!
1.将稍微有点凹陷的乒乓球放入一只杯子中。
2.将热水倒入杯中,热水中的乒乓球会_______。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讲述:长期的探索,人们已经找到了自然界许多问题的答案了,但是还有许多问题是不能合理地解释的。科学是无止境的!人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会出现新的问题,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动科学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学生活动后回答:温度升高,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凹陷的乒乓球恢复成球形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
1.科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2.科学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使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3.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方便、舒适
4.科学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问: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讲述: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必须尽可能减少科技发明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学生回答学生判断学生 Nhomakorabea答引导学生得出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学生回答:1.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
2.科学研究离不开仔细观察(记录),认真思考,积极实验。
牛顿看到苹果往下掉,提出了为什么苹果不往上掉的问题,牛顿经过大量的实验、观察、记录,最后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

0468_浙江版(2013)七年级上同步科学教案:1.1 科学并不神秘_0

0468_浙江版(2013)七年级上同步科学教案:1.1 科学并不神秘_0

1.1科学并不神秘【教材分析】教材安排本节内容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对各种疑问找出答案的学问;启发学生在《科学》的学习过程中应留心观察,逐渐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沿着“对自然事物的感受”、“对自然现象的好奇”、“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这一线索,鼓励学生观察、思考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导他们自觉地提出质疑,激发探究的兴趣,初步形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科学并不神秘,只要从问题开始,就可以进人科学的世界。

【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

2、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着手——留心观察。

3、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培养和形成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4、揭开科学神秘的面纱,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已经走到我们的身边,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5、初步接触感悟、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重点: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答案的学问;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难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本节重点: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进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3、科学技术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也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一)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导入问题1:同学们,当你拿到《科学》书、看着封面的时候,你的脑子里产生了哪些问题?有哪些疑问?同桌讨论后回答:(1)什么是科学?我们学的《科学》都学些什么内容?(2)如何才能学好《科学》》?(3)我们为什么要学《科学》?(4)学习《科学》很困难吗?(5)……引入:同学们真棒。

首先是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其次是同学们的脑子里有许多疑问,有很强的求知欲。

今天,我们就先一起来探讨—科学是什么?问题2:同学们,寒暑假经常出去旅游吗?都到过哪些旅景区,那儿的自然景观都有些什么特点?同桌同学交换意见后回答:(1)桂林,桂林的自然景观很美,真所谓“桂林山水甲天下”……(2)去过北京,故宫的建筑物很有特色,长城很雄伟……(3)去过大连,大连的生态非常好,气候宜人……(4)去过张家界,森林公园保护得很好,空气特清新……(5)去过杭州,杭州的西湖很美,瑶林仙镜使人流连忘返阅读图片:在我们的周围,也存在着许多有趣的自然现象。

1.1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1.1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物质性质和变化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物质性质和变化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知识拓展:
介绍与物质性质和变化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物质性质和变化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物质性质和变化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 物质A:硫酸
- 物质B:氢氧化钠
- 物质C:碳酸钠
解答:
- 物质A:硫酸是酸性物质,其溶液的pH值小于7。
- 物质B:氢氧化钠是碱性物质,其溶液的pH值大于7。
- 物质C:碳酸钠是一种盐,其溶液的pH值接近中性。
例题4: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物质的性质:
- 物质D:能够在空气中燃烧的铁粉
- 物质E: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碳酸钙
5.总结与反思(5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
- 学生通过反思,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
1.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准确性
2.学生对科学方法和科学概念的理解掌握程度
3.学生对总结和反思的认真程度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 科学探究素养: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科学并不神秘 教案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科学并不神秘 教案
三、我们如何学好科学
评价任务
作业布置
作业本A:P2-3,拓展与提高选做
板书设计
1.1科学并不神秘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1、奇妙的大自然现象
2、科学研究什么
3、科学研究从疑问开始
4、科学发展进步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二、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科学技术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3、科技使用不当,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二次备课(手写)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
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产生的?
如何寻找疾病产生的原因并找到根治的方法?
……人类有太多的问题需要回答。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1、奇妙的大自然现象
2、科学研究什么
为什么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3、科学研究从疑问开始
你能例举出因好奇而发明或发现科学原理的科学家事例吗?
三、我们如何学好科学
教反思
(手写)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各种自然现象,让学生对科学产成一定的兴趣。这节的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观察去得出实验答案。
2.从自然现象到最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并且在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幻灯片黏贴处)
对应教学问题设计
课型:新授课课题:1.1科学并不神秘总1课时
主备者:使用者:
二次备课时间:日期星期:上课时间:日期星期:2
课时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读图和介绍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
2.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1科学并不神秘教案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1科学并不神秘教案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1 科学并不神秘教案一、教学内容1. 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特点2.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3. 科学与生活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知道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特点,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科学的本质、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显微镜、烧杯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科学发现的照片,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1)科学的对象和特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科学的对象和特点。

(2)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结合教材,讲解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科学与生活的关系:展示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实用价值。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特点2.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与评价3. 科学与生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科学的对象和特点。

(2)列举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并用实例说明。

(3)谈谈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科学的对象:自然、社会、思维。

特点:客观性、规律性、可验证性。

(2)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与评价。

1.1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1.1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讲授:在课堂上,教师将运用讲授法,向学生清晰地阐述科学的定义、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精神,确保学生对基本概念有准确的理解。
-案例研究:通过分析具体的科学案例,让学生了解科学方法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项目导向学习:设计探究项目,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实际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例题四:科学探究中的问题提出
题目:小王在进行实验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相同条件下,植物在含有糖分的土壤中生长得更快。请根据这个现象,提出一个科学探究问题。
答案:探究糖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5.例题五:科学探究中的交流与合作
题目:小李和小张在进行一个科学探究项目时,遇到了一个难题。他们无法确定实验结果是否可靠。请根据他们的情况,提出一个解决方案。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科学探究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科学探究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1.1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科学探究”,具体为1.1节“科学并不神秘”。本节内容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明白科学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科学的定义、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答案的学问;
(2)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3)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4)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树立学好《科学》的良好习惯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答案的学问;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难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法运用:】
合作交流,从课堂讨论实验中探究新知。

【学法指导】交流指导
【教学资源】
器材准备:乒乓球、漏斗、水杯、清水、烧杯、纸、铅笔、吹风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