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指导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语文作文复习:审题立意课件(共32张PPT).ppt

2025届高考语文作文复习:审题立意课件(共32张PPT).ppt

类型二:关注位置
(1)在材料中:议论句、因果句、抒情句、寓意句、哲理句、老者长辈名人

所说的话
(2)在要求中:以……为主题,对……的看法
作文
实战演练
立意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
“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滑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4年高考题)
审题步骤: 1.单则材料,用关键词句法。 2.材料中的关键句是紫色字体的句子(议论句、结尾句)。 3.得出立意:个人、国家、甚至人类,想要走得远,都要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4.拟题:肩负 人类使命,抵达未知之境
作文 立意
实战演练
一只乌龟,西部山区的小池塘里平淡无奇地生活了10年后,突然觉得它的
一生不应该这样度过,世界很大,它应该出去走走。开始它想游向大海,感
受大海的辽阔,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200年时间,只好忍痛
放弃了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降低难度,游向长江,感受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
作文
作文复习
——审题立意
作文
立意
一、单则材料:
1.关键词句法(重点)
目 录
2.由果溯因法(重点) 3.寓意揭示法
二、多则材料:
1.异中求同
2.同中求异
3.寻关系法
作文
单则材料
立意
方法 一:关键词、句法
1.抓关键词:
材料作文中多次出现的高频词,多次重复的词,肯定是重点,是 要重点关注的,它往往就是关键词。

2024年度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技巧ppt课件

2024年度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技巧ppt课件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技 巧ppt课件
REPORTING
2024/3/24
1
2024/3/24
• 高考作文审题概述 • 立意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 审题立意的具体步骤与方法 • 不同类型作文的审题立意策略 • 经典案例分析与启示 • 学生实战演练与点评
2
目录
PART 01
高考作文审题概述
REPORTING
展示学生现场作文,让学生互相了解 各自的写作风格和思路。
通过对比不同学生的作文,引导学生 发现自身写作的优缺点。
2024/3/24
针对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 具体的点评和分析。
27
学生互评作文及建议
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从不同角度 审视他人的作文。
鼓励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 通过互评,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合作
教训
在审题时,要避免立意过于简单或空 泛,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更深 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2024/3/24
案例二
《回到原点》
问题
偏离了题目的要求,没有体现出“回 到原点”的真正含义和价值。
教训
在立意时,要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和 内涵,不要偏离主题或曲解题意。
22
从案例中提炼审题立意技巧
技巧一:深入挖掘题目内涵
深刻性
题目往往蕴含深刻的思想 和哲理,需要考生深入挖 掘。
时代性
题目通常与现实生活、社 会热点密切相关,体现时 代精神。
5
审题的常见误区及避免方法
避免方法
常见误区:忽略题目关键词 、误解题目意图、只关注表
面信息。
01
02
03
仔细阅读题目,圈出关键词 。
深入分析题目内涵,明确写 作方向。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课件

2024深圳一模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一条河流曲折向前,不只是为了抵达 大海,也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这句意 蕴丰富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我经历挫折, 为了自己, 也为了别人 长河终入海, 曲径泽四方
审题过程:
*第一句话关键词是曲折向前,意象是河流;第二句 话关键词是为了抵达,意象是大海;第三句话关键 词是为了流经,意象是土地。 *句子关系:总分结构(…,不只是…也是…) *两句分句的联系:都是目的 第一个目的:为了自己 河流入海 广阔舞台 第二个目的:为了别人 滋润土地
换位思考收礼物:钱难有情,礼却无价
2023甲卷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
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人们 技术 时间 掌控 仆人
直接把关键词替换成主人
求同: 1.技术都是发展的、进步的(这是人类积极的追求) 2.时间都是有限的、不可逆(这是自然客观的现实) 存异: 1. 科技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 时间的有限又限制了我们随意选择 3. 有的人理性地把技术当工具(提高效率掌控时间) 4. 有的人盲目的把技术当玩具(沉迷技术浪费时间) 5. 还有人过度理性追求节约时间(错过生活风景)
2025届高考语文 作文审题立意专题
作文?精准切题! 快速?得出立意!
高考作文:
底线保障>>> 不能不会写 底线中的底线 >>>不能跑题
审题
从命题人给的材料中挖掘有效信息
一句话 一段话 结合阅读题 结合课文
分析每个 字(审题)
出题人 角度 (立意)
决定了 写什么 怎么写
审题技巧: 1、拆分句子,分析关键词 2、找出关键信息之间的关系 3、联系现实生活,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把 题目换一种说法表达出来,进行延申

高考语文作文之审题立意(共32张PPT)可修改全文

高考语文作文之审题立意(共32张PPT)可修改全文

2.关键句法
题眼。蕴含材料的主旨,是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议论性的句子,或反复出现的句子,或对话,或“但是”后的分句。 台后一帘深色幕布,台上一架钢琴,柔和的灯光洒在黑白键上,人们屏息等待。
女钢琴家悄然出现,衣着简朴。演奏家上台,谁不身着华美的演出服,光彩夺 目?人们就此问她,她的回答是:“人,要隐于音乐背后。” 女钢琴家的话耐人寻味。有人感佩不已,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感到了缺憾,有 人联想到人生的诸多方面……
6.由物及人法
现实生活的某些思想观点、 行为往往通过一些数据、比 喻、寓言、漫画等形式反映 出来,就需要我们善于联系 实际,挖掘其中含义。通过 横向联想法进行类比立意, 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 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 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 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前三只猫:生活态度是 安于现状、安逸享乐,尸位素餐——寓意: 生活条件好了,人们有“鱼”吃了,也不要放弃自己“捉鼠”的本 分、职责。
(3)从整体联系的角度
①善行与善报。材料中漆船工的小小善举赢得了船主的感激与回报,漆船工和船主的 行为都值得肯定和赞扬。在现实生活中,那些见危不救和恩将仇报的事例时有发生, 这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而只有保护善行和感恩善行,行善的人才会越来越多,社会 才会更加和谐美满。
②修补人生的小洞。小到一件物品,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会有这样 那样的“小洞”,我们要及时将“洞”补上。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5.词语置换法
如果材料使用了比喻,且是比喻中的借喻,就需要搞清楚这个比喻 的本体是什么,然后用本体去置换喻体。词语具有多义性,用单一 词语置换;含有代词,有代词所代事物去置换。
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技巧详解PPT课件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技巧详解PPT课件

-
3
审题的几个方面
1、审文体
是记叙文体还是议论文体?抑或夹叙 夹议类散文?或者其它?
2、审范围
时间限制、人物限制、事件限制、 空间限制、主体限制;功能、构造、使 用方法的限制,等等
3、审内容 从哪些方面写什么内容
-
4
审题的几个方面
4、审关系
根据概念之间或偏正、或并列、或因果、或递进、或包 容等关系,以便确立文章的重点和内容的逻辑关系。
9、审中心 赞扬什么 歌颂什么 反映什
么 鞭挞什么 论证什么 批驳什么……
10、审字数 不能少于规定的字数
-
6
规定题目的审题方法
1、识别标志性词语 《韩寒现象的思考》、《依依惜别的深情》、 《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
2、宽题窄想 以小见大 《关怀》 谁 关怀 谁(的什么事)
3、进行推理联想
《一次难忘的活动》 为什么难忘
亲。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立意:
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地
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
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体才能有所
作为。
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立的能力,
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
15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6、寻互补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
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
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
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

2025年新高考II卷作文审题立意及写作指导 课件(共34张PPT)

2025年新高考II卷作文审题立意及写作指导 课件(共34张PPT)

【审题立意】
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中不断挑战未知、探索未知之境的,超越自我,个体才能不断成 长,人类整体文明和科技才能不断进步。基于此,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去立意:
1.探索未知之境的勇气与好奇心 “嫦娥四号”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这一壮举背后是科学家们对未知的 强烈好奇心和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同样,在个人的成长道路上,我们也时常面临未知 的领域和挑战。这些未知可能是一个新的技能、一个陌生的环境,或者是一个前所未有 的机会。正如航天人敢于涉足月球背面一样,我们也应该培养起面对未知时的勇气和好 奇心,敢于踏出舒适区,去尝试、去体验、去学习。 2.要敢于挑战自我与实现潜能开发 “天问一号”飞向深空的壮丽征程,象征着人类不断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决心。在 个人的层面上,挑战自我同样重要。通过不断地设定更高的目标,努力克服困难,我们 才能发现自己的潜能所在,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这种挑战自我的精神,不仅能够帮 助我们在学业和职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个人素养。
【审题立意】
罗列现象的“嫦娥四号”和“天问一号”只是引子,并不需要根据材料大谈航天 科学,而应该“因事析理”,“太空之旅”只是一个比喻。这是属于隐喻式的材料 作文,“太空之旅”实际上隐喻人类的认知探索之旅。个体的生命进程和人类的发 展过程,都是从已知到未知从知之少到知之多的探索之旅。这类题目要引申发挥、 连类而及地写,不可就事论事,只写“嫦娥四号”“天问一号”探索未知之境。把现 象作为载体,关注到“正如”一词,回归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明确中心论题在于 “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这个题目可以从太空之旅写到科学探索 之旅、生活历练之旅、认知发展之旅,生命成长之旅等等。
——牛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事例素材】

《高考作文教学之审题立意》 课件 (44张)

《高考作文教学之审题立意》 课件 (44张)

四、化虚为实,寻找对应
【2016·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 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 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 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 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示例
(1)行囊:旅行者出行时的行李袋,对 应人生:人生旅途中个人需要的储备库; 备好行囊:行李中准备好了旅行中的各 种东西;对应人生:人生储备库当中需 要准备的诸如诚信、正直、责任、执着 等品格精神。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旅途中 应该准备经典的行囊,与名著相伴,充实自 我的人生 。
பைடு நூலகம்
(4)未来岁月不可期的东西多矣,准备行 囊要未雨绸缪。
(5)诚信(乐观、自信)是人生旅途中重 要的行囊。
文化行囊
彭丽媛说:“传统文化是我最好的精 神食粮。”生于斯,长于斯,浑金璞玉, 天然美质。文化盛宴,浸了你的魂,摄了 你的魄,卒成丰富的内在。

(2)弊
立意:
(1)“虚拟”世界利弊共存,对于“虚拟”世界潜 在的疏离“现实”世界的弊端,应当保持警惕。
(2)“虚拟”世界为当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 便利,应当善待“虚拟”技术,改善人类的生活。
(3)“虚拟”世界并非万应灵丹,与它保持适度 距离,方便能更好的享受“现实”世界的美好。
虚拟“拟”不了现实
【湖南卷】: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 走兽们喜爱的休息场所。飞禽、走兽们谈论着 自己去各地旅行的经历。大树也想去旅行,于 是请飞禽、走兽 们帮忙。飞禽瞧不起大树没有 翅膀,拒绝了。大树于是想请走兽帮忙。走兽 说,你没有腿,也拒绝了。于是,大树决定自 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里包含 着 种子。果实被走兽们吃了后,大树的种子传播 到了世界各地。 根据此材料写一篇作文

2024版届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课件58张

2024版届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课件58张

高考作文将更加倡导创新精神,鼓励考生勇 于探索、敢于创新,展现个性才华。
02 审题技巧与策略
准确理解题意
仔细阅读题目,抓住 关键词和限定词,明 确写作任务和要求。
注意题目中的提示语 和暗示,挖掘潜在信 息,为立意提供依据。
分析题目中的材料, 理解其含义和背景, 把握命题意图。
深入挖掘内涵
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题目背 后的深层含义和社会价值。
更加注重思辨能力
更加关注社会现实
未来的高考作文将更加注重考察考生的思辨 能力,要求考生具备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作文将更加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引导考 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社会责任感。
更加重视文化素养
更加倡导创新精神
未来的高考作文将更加重视考察考生的文化 素养,要求考生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和深厚的 文化底蕴。
关注时代背景和社会热点,思 考题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意 义。
拓展思维,多角度、多层次地 分析问题,形成独特的见解和 立意。
确定立意方向
根据题目要求和自身实际,选择 合适的立意角度和写作方向。
确定立意的中心和重点,明确表 达的观点和态度。
注意立意的深刻性、新颖性和时 代性,体现个性和创新精神。
03 立意方法与实例 分析
考察综合素质
选拔优秀人才
高考作文作为选拔性考试的一部分, 对于选拔具有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 人文素养等优秀品质的人才具有重要 作用。
高考作文不仅考察考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还考察其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文化素养等多方面的素质。
历年高考作文题材回顾
社会热点类
如环保、科技、教育等社会热点 问题,要求考生关注社会现实,
运用修辞手法
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 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
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
“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
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

一、对比型(对举型)
再看看2006年高考浙江卷: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
“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1、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 (康德) 2、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3、天子乃祈来年于 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4、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一次, 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旅游学专家) 5、应该学会超前休息, 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一、对比型(对举型)
【分析】 上述两则材料在表达上都是由正反两方面组成的,在内容上
反映的都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审题时要注意问题 两方面的焦点与矛盾。材料一就“国民阅读情况”进行了调 查,一方是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一方是国民网上阅读率上 升。双方矛盾的焦点就是材料中的一句话:“识字的人为什 么不读书?”认真解读这其中的原因就能寻找到审题的突破 口和最佳角度。 材料二选择的两则材料,都是在拷问人性:面对捐助者的病 危与困顿,178名被捐助的贫困学生集体隐身,“知恩不 报”,他们有的只是对媒体的埋怨,对慷慨捐助者却没有片 言只语;而希望小学的小学生却能“受恩图报”。两相比较, 不知是要“救救孩子”,还是要“孩子”救救“我们”。 “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命题者通过 稚嫩的童音来传达两则对比性材料的显性主旨,也许比九天 惊雷还要震撼人心:做人要不要讲良心,要不要讲人格,要 不要帮助别人……这则材料在审题上不存在任何悬念。
个有思辨性的作文题。若只抓住“生无所息”,围绕“勤奋惜时”立意;
或者只强调“生有所息”来谈生活要求休闲娱乐的意义,这样审题立意都 是片面的。
二、寓言型或(哲理)故事型
1、材料特征 (1)所给材料是一则经过加提炼的寓言或是具有一定情节的哲理故事。 (2)命意重点在于阐明道理,最易写成议论文或夹叙夹议的文章。 2、审题要点 (1) 全面解读寓言(故事)材料,把握材料的基本情节。如材料中的人
18.3%,2005年为27.8%。
2007年高考作文材料: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多万,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
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
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这件是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
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
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
你的思想观点。
【分析】
话题“生有所息/生无所息”,富含哲理,所表达的其实是对人生的态度 和思考,需要考生调动阅读积累,结合人生实际,感悟思辨。“生无所息” 和“生有所息”并不是两个对立的命题,前者是从生活层次上来谈的,强 调的是人的精神和意志;后者是从生命层次上来谈的,强调的是人的生理 需求。两者在审题上无高下之分。文章的深度,关键是看学生如何认识这 个问题。命题者增加了“智性”因素,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价值观,是一
物的言行、矛盾冲突,问题的根源、事件的起因及后果,材料中富含 哲理的议论句、抒情句等。 (2)归纳寓言或故事蕴含的哲理(主旨),提炼关键词语(短语),确定写 作中心话题或写作角度。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往往与现实中某种现象或 问题是对应的,把握了寓言的内涵就找准了现实中的某个问题和现象。
其基本审题过程:原材料→(提炼、整合、归纳)→话题式材料→(审题、 立意)→写作。
经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 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 四年级的女生捐了10元,问她为什么把春节压岁钱全部捐出来,她说: “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 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作文新题型指导
作文审题立意 举型) 二、寓言型或(哲理)故事型 三、现象(事例)列举型 四、问题型 五、独词型 六、解词(释意)型 七、诗词和名言警句型 八、漫画型
一、对比型(对举型)
1、材料特征 (1)提供的材料在内容上一般是相对(反)的,在层次
渡语和过渡词,如“然而”“但是”“相反”“与此同时” 等标志性词语。 (3)文章构思时,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最好不平均用 力,应该有所侧重,这样文章才能写得具体而深刻。
一、对比型(对举型)
3、经典例析
2006年高考作文材料 :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
二、寓言型或(哲理)故事型
3、经典例析
2006年高考江西卷作文题目:

与许多动物一样,雨燕的幼年也是在安乐窝里度过的,
上明显分为两部分。 (2)话题一般为关系型的,着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 2、审题要点 (1)材料内容是由相对(反)的两部分组成的,审题时要坚
持全面的观点,既要注意两部分之间的区别,又要注意二 者之间的联系。
(2)坚持重点论,审题时要权衡内容的两部分,把握命 题者的感情指向性。要特别注意两种观点或看法之间的过
(3)研读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一步确定写作的角度。一般情况下, 材料中的问句、感叹句、比喻句、议论性语句及人物对话都是关键信 息承载的对象,时常包含着命题者的意图。
(4)别放过寓言或故事中的细节描写,这其中也暗含着写作的角度, 可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
(5)细细研读题目写作要求,避开写作的“雷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