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遥感调查

合集下载

遥感技术在水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水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水资源保护中的应用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生态破坏等。

为了有效地保护水资源,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和管理。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大面积、快速获取信息的手段,在水资源保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或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电磁波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体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在水资源保护中,常用的遥感传感器包括光学传感器(如多光谱扫描仪、高光谱成像仪)和微波传感器(如合成孔径雷达)。

光学传感器可以获取水体的光谱信息,通过分析不同波段的反射率来判断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微波传感器则能够穿透云层和大气,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监测,并且对水体的表面粗糙度和含水量等信息较为敏感。

二、遥感技术在水资源保护中的应用领域(一)水资源调查与监测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大面积地获取地表水体的分布、面积和形状等信息,为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通过多时相的遥感影像对比,可以监测水体的动态变化,如湖泊的萎缩、河流的改道等。

例如,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可以对大型湖泊和水库的水位变化进行监测。

通过分析水体在影像中的面积变化,并结合实地测量的水位数据,可以建立水位与影像特征之间的关系模型,从而实现对水位的遥感监测。

(二)水污染监测水污染是水资源保护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水体的光谱特征来判断水质状况。

对于富营养化的水体,由于藻类等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会导致水体在特定波段的反射率发生变化。

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中这些波段的反射率值,可以估算水体中的叶绿素浓度,从而判断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此外,对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遥感技术也可以通过监测水体颜色、温度和透明度等参数的变化,发现污染的源头和扩散范围。

水文遥感监测技术及其在水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水文遥感监测技术及其在水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水文遥感监测技术及其在水资源研究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水资源的分布和使用也出现了很大的不均衡,这对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水文遥感监测技术应运而生,成为研究水资源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水文遥感监测技术及其在水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一、水文遥感监测技术水文遥感是指运用卫星、航空器和其他遥感平台获取水文信息的一种技术。

水文遥感可以实现对水文参数如河流流量、地下水位以及水体温度等的遥感监测,也可进行湖泊及水库水量变化和水质的监测。

水文遥感技术的应用取决于遥感平台所装载的传感器类型和技术。

1. 卫星遥感:卫星遥感系统对于水文遥感技术的应用在全球尺度上非常有用。

这类遥感系统可以提供大范围的水文信息,包括温度、湿度、水被覆盖程度等。

另外,卫星遥感也可以监测植被和水文关系,在大规模的反演数值模型中也非常有用。

2. 飞机遥感:飞机遥感系统可以从近距离拍摄土壤和植被,也可以监测湖泊和水库水位、流量、水温等。

这些技术可帮助专业人员更好地监测地表水文有关的信息。

它们还可以检测河流、湖泊淤泥或岸边植被的变化,以及湿地附近植被的健康状态等。

3. 地基遥感:地基遥感根据运用各种传感器安装在地面定点观测站,如雨量计、墒情计、水位计以及流量计等可以实时监测雨量流量以及水位、土壤墒情等,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实时的水文信息作为决策依据。

二、水文遥感监测技术在水资源研究中的应用1. 水文模拟:水文遥感可以在大规模的水文模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遥感数据反演,可以获取湖泊、河流的宽度、深度、流量,以及地下水位等水文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作为水文模拟的重要输入参数。

2.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水文遥感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信息尤其在国土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应用最为广泛。

3. 水资源调查:水文遥感已经成为水资源调查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一些地势复杂、交通不便、或人力资源匮乏的地区,水文遥感通过光学、红外等遥感手段判断水体、测量水位、测算水量等资料,可以大大减轻人力物力的负担,为水资源管理的决策制定提供重要的空间参考数据。

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实际运用

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实际运用

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实际运用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其中水文水资源领域是遥感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实际运用越来越广泛,为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水灾风险评估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水文水资源调查是指对地表水、地下水、湖泊、河流、水库等水文水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工作,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快速调查和监测。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以对地表水体进行准确的识别和监测,实现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和评估。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表水的变化情况,包括水域面积、水位变化、水体质量等信息,为水文水资源调查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

遥感技术在水文模拟和预测中的应用。

水文模拟和预测是指利用数学模型和实测数据对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的工作,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水文信息,为水文模拟和预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表水体的高精度信息,包括水域面积、水位变化、水体质量等数据,为水文模拟和预测提供了丰富的观测数据。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表植被和土地利用信息,为水文模拟和预测提供了地表覆盖信息,提高了水文模型的模拟精度和预测准确性。

遥感技术在水灾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水灾风险评估是指对洪涝、干旱、台风等水灾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和预警的工作,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水文信息和气象信息,为水灾风险评估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水灾风险的遥感监测和评估,包括洪涝风险、干旱风险、台风风险等信息,为水灾风险的预测和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受灾区域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实现对灾情的快速评估和救灾决策,提高了水灾风险评估的能力和效率。

卫星遥感在地表水资源调查中作用解析

卫星遥感在地表水资源调查中作用解析

卫星遥感在地表水资源调查中作用解析地表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合理利用和保护地表水资源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卫星遥感在地表水资源调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水量监测、水体动态变化监测等方面进行解析,并探讨未来卫星遥感在地表水资源调查中的发展前景。

一、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地表水资源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卫星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表水体背景光谱信息,对水体中的溶解有机物、悬浮物、藻类等进行监测和判别,实现对水体水质的快速、全面、定量化监测。

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监测水体的叶绿素-a和悬浮物浓度等参数,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和透明度,进而判断水体的水质状况。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多时段的水质动态监测,为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的水质信息,指导水环境保护工作。

二、水量监测水量监测是地表水资源调查的关键内容,也是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表水资源调查中的重要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地表水体的水高信息,估算水体的蓄水量和径流。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和高光谱卫星等遥感数据,结合水文模型和地统计学方法,实现对不同尺度水域的水量监测,提供准确的水资源量和分布信息。

此外,通过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地表水体的流速、流向、洪涝等水文要素,为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三、水体动态变化监测地表水资源的动态变化对于水资源的调查和管理至关重要。

卫星遥感技术通过多源、多时相的遥感数据,可以实现对地表水体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监测和分析。

例如,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AR)和光学遥感数据,可以监测水体的面积、形态、蓄水量等参数的空间分布和时序变化,为水资源调查和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此外,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位的变化,识别水体斑块和漏失点,实现对地表水体的动态变化监测。

未来发展前景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表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地下水资源勘查的遥感技术研究

地下水资源勘查的遥感技术研究

地下水资源勘查的遥感技术研究在当今社会,水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地下水资源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业发展以及农业灌溉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地下水资源勘查方法往往存在着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以及勘查结果不够准确等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的出现为地下水资源的勘查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突破。

遥感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非接触式的手段获取远距离目标的信息。

它依靠各种传感器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号,并对这些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获取有关目标物体的各种特征和信息。

在地下水资源勘查中,遥感技术主要通过对地表特征、土壤湿度、植被覆盖等方面的监测和分析,来推断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状况。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遥感技术在地下水资源勘查中的工作原理。

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谱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

不同的电磁波波段对地下水资源的反映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可以反映地表植被的生长状况和土地利用类型,而热红外波段则能够反映地表温度的分布,从而间接反映土壤湿度和地下水的活动情况。

微波波段则具有穿透云层和植被的能力,在一些恶劣天气条件下仍能获取有效的数据。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影像数据,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分析,就可以提取出与地下水资源相关的信息。

比如,通过对植被指数的分析,可以了解植被的生长状况,而植被的生长往往与地下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密切相关。

如果某一地区的植被生长茂盛,通常意味着该地区地下水资源较为充足。

另外,通过对地表温度的反演,可以了解土壤的热惯量,进而推断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土壤湿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土壤的水分含量,来间接推测地下水资源的状况。

在实际应用中,遥感技术具有诸多优势。

其一,它能够实现大面积的同步观测,大大提高了勘查效率。

传统的勘查方法往往需要在地面上进行逐个点的测量,费时费力。

而遥感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为地下水资源的快速评估提供了可能。

如何进行水资源调查与管理

如何进行水资源调查与管理

如何进行水资源调查与管理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对于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进行水资源调查与管理成为当务之急。

一、水资源调查的必要性水资源调查是了解地区水资源的分布、质量和利用状况的重要手段。

只有了解了水资源的现状,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同时,水资源调查也是判断水资源潜力和可能用途的基础。

二、水资源调查的方法与技术1. 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地表进行高精度的观测和测量,得到大范围的水资源信息,包括水体分布、水质状况等。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的数据,并进行多时相比较,对水资源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估。

2. 地下水探测技术: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来源之一,利用地下水探测技术可以获取地下水的分布、含量和流动状况等信息。

常用的地下水探测方法包括地电法、地磁法和地震法等。

3. 水文观测技术:水文观测是对水文要素进行系统观测和研究的技术手段。

通过水位观测、流量观测、降雨观测等手段,可以获取水文要素的准确数据,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三、水资源管理的原则与方法1. 系统性原则:水资源管理应该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将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和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综合性原则:水资源管理应该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研究水资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3. 精细化管理:水资源管理应该注重细化到具体的水资源利用单位,通过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和标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效果。

四、水资源管理的措施与案例分析1. 水资源配额制度:一些地区将水资源划分为配额,并对水资源的使用进行限制和管理,通过经济手段或法律手段来引导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例如,新加坡通过水配额制度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水资源保护区划:一些地区通过划定水资源保护区,对水源地和水生态环境进行保护,避免水污染和水资源过度开发。

遥感技术在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等问题对水资源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而如何保障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它已经成为水资源调查和管理的有力工具。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水资源调查,以及它在该领域的应用和价值。

一、遥感技术的分类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飞机、无人机等对地球表面的观测和监测进行研究的技术。

根据不同的观测数据类型,遥感技术可以分为遥感影像、激光雷达、雷达等几种类型。

其中遥感影像技术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

二、遥感技术在水资源调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对水体面积、水量、水质、流量等进行监测和分析。

具体应用如下:1、水体面积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不同波段的遥感影像来检测水体的面积。

众所周知,水体和陆地在不同的波段下会有不同的反射率和辐射特性。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多光谱遥感影像检测水体在红外和近红外波段下的反射率,实现对水体面积监测的目的。

这可以用来评估水资源的数量,以及发现潜在的水资源。

2、水量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水文遥感技术来检测地表水的分布和运动情况,例如湖泊、河流、湿地等。

通过水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水体的流量和水量,以便有效掌握区域的水资源状况。

3、水质监测通过遥感影像技术,可以进行高分辨率的水质监测。

遥感影像可以标识出特定化合物和物质的光谱特征。

例如,亚硝酸盐可以通过绿波段的反射率进行准确检测。

这可以帮助监测和预测水体的污染情况。

4、流量监测通过遥感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可以推断出水流的状态和流量。

这种技术对于监测分布的水流和客观评估水脉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使用这种技术可以快速生成水文地形图和地图条带,而不需要实地测量。

三、结论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它已经成为了水资源调查和管理中的关键工具。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有关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信息,实现水资源的量化、分布和管理。

遥感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而且可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如何使用遥感影像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和管理

如何使用遥感影像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和管理

如何使用遥感影像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和管理地下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水源之一,但由于地下水资源分布广泛且难以直接观测,因此如何高效地调查和管理地下水资源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遥感影像作为一种高分辨率、广覆盖的数据源,为地下水资源调查和管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和管理。

一、地下水资源调查地下水资源调查是了解地下水现状和潜力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地下水资源调查依赖于钻井和水文观测,耗时耗力且成本较高。

而遥感影像可以提供大范围的地表信息,并间接反映地下水分布和变化。

以下是几种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的方法:1. 植被指数与地下水关系分析植被指数是通过遥感影像中的植被反射特征计算得出的指标,可以反映土壤湿度和植被生长状况。

通过分析植被指数与地下水位的关系,可以推断地下水位的高低和变化情况。

例如,当植被指数较高时,表明植被处于较好的生长状态,很可能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反之,植被指数较低可能意味着地下水资源匮乏。

2. 地表形变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导致地表的形变,如地面沉降或隆起。

利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技术,可以使用遥感影像测量地表形变情况,并据此推断地下水位变化。

该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捕捉地下水位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

3. 热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技术利用地表温度反演地下水流动或渗漏的情况。

地下水渗漏会导致地表温度变化,通过遥感影像的热红外波段可以捕捉到这种温度变化。

结合地下水流动模型,可以得出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和强度。

二、地下水资源管理地下水资源的高效管理对于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地下水资源管理可以提供空间上的大范围信息和全面的水文指标,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

以下是几种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方法:1. 涵养评估和优化布局地下水的涵养是维持地下水循环平衡的重要环节。

通过遥感影像提供的地表信息,可以评估不同地区的涵养能力,并优化涵养布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水的溶解与矿化、有机化
水可溶解很多物质,即使很难溶解的某些金属在水 的长期作用下,也可溶解。 ①无机物溶于水,使水矿化 - 有益矿化与有害矿化 有益:矿泉水(形成含有某种元素的矿化水),对人 体有益。 有害:水中溶解了砷有毒,当水中氟过高时,可引起 氟中毒,使人体的钙降低,而导致氟斑牙或骨硬化或稀疏 变形。
水环境及污染遥感调查
一、水环境与污染
各种遥感图像上反映最明显的是水体、水系、 土壤含水量以及植被、农作物等与水有关的空间信 息。因此遥感用于研究水文、水资源和水环境,是 遥感技术应用中效果最显著的领域之一。
水环境调查的内容包括水域变化(包括淡水及 海水水域)、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的泥沙污染、 废水污染,水体油污染及热污染等,用户需要针对 不同的专题调查内容,选择合适的遥感图像进行调 查,在资源环境遥感的各个领域中,水环境遥感远 比陆地资源遥感复杂。
d、新水源补给污染水,未污染水补给污染水,使水得到稀 释,使局部污染水自净。 如:很脏的水库,经过几场大雨,又干净了。 天津市:用滦河水冲刷污染严重的海河水。 这些过程都可使水自净,但都要时间,都要条件,当条件 和时间都不满足时,或者说,污染快于自净时,污染加速、 加重,需要人工干预。 当污染超过自净能力时,污染加剧,产生一个恶性循环。 当污染不超过自净能力时,能够恢复。
1、相关分析
16
TM3亮度水深相关图(北湖 TM3亮度水深相关图(北湖 ) ) (曲线、方程、观测点、相关系数) (曲线、方程、观测点、相关系数)
1.000
水 深
54
0.900 0.800
52 (米) 0.700
0.600 0.500 0.400 0.300
55 53
y = -0.0073x + 1.2822 R=0.9428
51
50 49 61
0.200
60 79
0.100
56
0.00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亮度值(TM3)
TM3亮度水深相关图(南湖) (曲线、方程、观测点、相关系数)
2、水深反演
控制点点号 图象值 (TM3) 实测值 (米) 反演值 (米) 绝对误差 (米) 相对误差(%) 6 67 9 129 10 13 14 15 16 17 18 19 131 89 80 66 17 188 92 84 0.860 0.900 1.430 1.400 1.400 1.870 0.540 1.130 1.200 0.954 0.039 0.939 -0.176 1.254 -0.078 1.322 0.026 1.426 -0.076 1.794 -0.028 0.512 0.102 1.232 0.092 1.292 0.021 1.391 10.075 1.333 -11.615 7.666 9.026 -5.185 -4.064 1.857 -5.571 -12.308 4.333 1.390 1.419 0.094 10.930 0.029 2.086
TM4
TM1
TM741
TM432
3、水体的动态监测
不同季节或不同时期进行遥感调查可监测水体随时间或季节 变化。 采用多时相遥感图像,就可有效地对水体进行动态监测。 如河流的变迁,通过判读与牛轭湖相联系的古河道,进一步分 析河流演变的过程。为预测崩岸、淤积等地质灾害,监测和规 划防洪工程,规划港口、航道和治河工种程,规划河流水资源 和管理工种程服务。 如湖泊的发展趋势(面积扩大、减少),对湖泊或水库调 蓄洪、水资源管理、渔业和水生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 对洪水可实时监测,提供洪涝灾害面积、作物绝收面积, 为国务院和省有关部门组织抗灾自救,及时地提供灾情信息。
2、水体界线的确定
波段和片种的选择:
TM4、MSS7等近红外的遥感影像上,水全吸收,清澈的水 体呈黑色,水陆边界清晰,有利于水边线的确定。
彩红外图像上,水体呈兰绿色,和周围地物有着明显的界
线。 雷达图像:水在微波1mm~30cm内的发射率较低,约为 0.4%。平坦的水面,后向散射很弱,因此侧视雷达影像上,水体 呈黑色。故用雷达影像来确定洪水淹没的范围也是有效的手段。
0.106 0.135
35.333 45.000
79
138 61 124 51 97 52 74 53 90 54 67 55 88 56 183 60 -0.054 0.640 0.793 0.625 0.742 0.574 0.377 0.275
0.065
0.077 -0.046 0.002 0.025 -0.157 0.010 -0.124 -0.035
4、水温的探测
水体的热容量大,在热红外波段有明显特征。根据热 红外传感器的温度定标,可在热红外影像上反演出水体的 温度。
TM6
5、水深的探测
蓝光波段对平静、清澈的水体有较大的透射能力,并 且水底反射波也较强。这时蓝光波段影像上的灰度可反映水 深。如云南腾冲地区的侍郎坝水库,利用0.4~0.5μ m遥感 影像的灰度值与少量实测水深资料建立灰度 - 水深关系模 型,作出了该水库的等深线图。 水深的探测受泥沙、污染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较 大,故应用时应综合考虑,根据不同条件,建立分析模型。
盐湖水深遥感方法与模型(以西藏扎布耶盐湖为例)
扎布耶盐湖 2000年水深等值线分布图
盐湖水际线提取
2000年扎布耶盐湖TM7水北湖 1 波段
水深与各波段的相关分析:
2.000 水 1.800 深 1.600 (米) 1.400 1.200 1.000 0.800 0.600 0.400 0.200 0.000 0 20 40 60 80 北 湖 100 120 140 160 180 亮度值(TM3) 200 17 20 15 21 19 18 y = -0.0075x + 1.9215 R=0.9564 9 10 24 14 6 25 13
如城市垃圾,常常堆放在城市周围,而我国处理能力低,在 大气降水中,被雨水冲刷,将有机、无机物等有害物质冲入江、 河、水库或渗入地下,造成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
c、工业废水排入地表水和渗流入地下水 是当前相当严重的问题,工业生产需要水,同时又 造成大量废水排泄到河里,流到地下,造成地表水及地下水 的污染,如石油化工厂、日用化工厂、造纸厂、钢铁厂、冶 炼、贵金属的厂矿,大量有害废水、废物排入江河湖中。 d、生活废水排入地表水和渗流入地下水 日常生活用水,如洗衣水(含重金属铅)、冲洗汽 车用水、冲刷粪便用水等排入江、河、湖或地下水中,造成 水体污染。
4、水的污染与自净
水溶解物质的同时,相应地也带来了污染。 ① 水的污染
a、大气降水将空气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带入水中,进入地表水、地下水
在我国许多工业城镇,工厂的废气排入太空,污染了城市大 气,当降雨时,大气中悬浮的硫酸根、硝酸根等离子又溶于雨水 返回地面,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其害无穷。
b、固体废物(垃圾)被水溶解,冲刷入地表水和地下水
20
21 24 25
52
61 94 103
1.510
1.330 1.200 1.300
1.532
0.134 1.464 0.016 1.216 -0.151 1.149
水深反演值(北湖)
控制点点号
图象值 (TM3)
实测值 (米)
反演值 (米)
绝对误差 (米)
相对误差(%)
49 120 50 116 0.300 0.210 0.300 0.620 0.740 0.600 0.950 0.630 0.070 0.435 0.300 0.406
总之,水体的主要判读标志为色调,另外, 还可结合形态、纹理等特征进行判读。
1、水的空间分布形式 地表水 - 江、河、湖、水库、塘、渠等(海洋有一 定的深度,不划为地表水) 地下水 - 浅层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
大气水 - 降雨
生物水 - 生物体内的水:植物、动物
2、水的补给、径流、排泄
水是运动的,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形成水的循环运移。 补给 - 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水、地下水(主要来源) 地表水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补给地表水(如泉水) 径流-地表水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江、河、湖、渠等通道 流动。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或外界压力下以渗流、直流方式在 地下流动,如含水砂层,孔隙度大,渗流;岩溶以直流方式流 动,与地表水流动一样。 排泄-地表水(江、河、湖等),可排泄入海、入地下; 地下水在地下流动,遇到一定条件,如岩层、断裂等,可溢出 地表或被人工取出。如洪积扇表面看不到水,但其有一个溢出 带。
一般来说,对可见光的影像而言,当水体混 浊、浅水沙底及水面结冰,或是光线恰好反射 至镜头时,水体影像会呈现浅灰色或白色的亮 色调;而当水体较深或水体为泥底时,其影像 色调较深;对彩红外影像而言,由于水体对近 红外波强烈的吸收作用,水体影像的色调相应 地呈现为黑色,与周围地物可形成明显界线, 易于识别;另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若水体受 到某种性质及某种程度的污染,这种水体变异 信息也会在遥感影像上通过水体影像色调的变 化体现出来。
这是因为,一般来讲水体的影像处于低灰阶区, 整体像元亮度值偏低,而且整个水体像元的亮度值变 化的动态范围较窄,在遥感影像上水体几乎为黑、灰 色调,水体内部肉眼可辨的信息量较小,这些都会给 水环境调查带来不少困难。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水 体的色调会发生变化,例如水体的色调会因水体的深 浅程度、水体的混浊程度、光照条件及遥感通道的影 响而变化很大。
② 水的自净 在一定条件下,水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a、水中悬浮物可以沉淀
悬浮物有胶溶的,有水中浮的,水中的悬浮物在一定 条件下可沉淀,当水流速减慢时,流动的水静止一段时间后 沉淀。
b、水中溶解物可以离析出来 水中的矿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如当地下水表露时,压 力、温度变化,可离析出来。如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在一定 温度环境下,可离析出碳酸钙。 c、在生物作用下,水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水中生物(植物、动物)可吸收溶于水中的矿物和有 机物。如池塘中溶解了大量的有机物,使水很肥,植物就可 吸收有机物,随着植物的死掉,沉入水底,使水得到净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