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符号与消费者行为

谈谈符号与消费者行为
谈谈符号与消费者行为

谈谈符号与消费者行为

年级: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评分:

摘要

文章将符号消费行为界定为现代消费者在购买或选择商品时,不再以商品的使用价值为目的,而是以商品的符号价值为目的。符号消费行为中,商品的符号价值是通过符号功能来实现。消费者通过商品符号所承栽的情感功能、交流功能、美学功能、指代功能等一系列功能。将商品的符号价值转移到交流客体上,同时也将自身的主体价值进一步赋给商品。符号消费行为将人赖以生存的内心空间、自然空间、社会空间统一起来,人从中获得自我情感的表达,也获得社会关系中的位置。符号消费行为本质上是由消费者个体价值表达与交流的需要而引发的,然而社会空间中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会促使符号消费行为的裂变和聚合。

关键词:符号消费,符号消费行为,消费社会,符号价值,符号功能。

Abstract

The symbol consumption behavior is defined as the modern consumers in the purchase or selection of merchandise, not to the use value of goods for the purpose, but rather to the symbolic value of goods for the purpose of. Symbolic consumption, symbolic value of goods is realized through the symbolic function. Consumer goods through the emotional function symbols, planted the communication function, aesthetic function refers to the function, such as a series of functions. Transfer the symbolic value of goods to exchange the object, but also their main value further assigned commodities. Symbol consumption will people live inner space, natural space, social space together, people express themselves in social relations, also won the position of. The essence of symbol consumption behavior is composed of individual consumer value ex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 needs caused, 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in social space will make the symbolic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fission and polymerization.

Keyword:symbol consumption,symbol consumption behavior,consumer society,symbol, symbol function.

目录

一、符号理论概述 (5)

(一)商品的符号价值理论 (5)

(二)符号消费的概念 (5)

(三)中国学者的讨论 (5)

二、符号消费行为 (5)

三、总结与结论 (6)

消费活动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活动之一。现代社会。消费活动不仅是消费者个体的需要,而且推动着其它人类活动的发展,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甚至推动着社会关系的生产。消费活动一方面是维持人们个体的生存。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原动力,另一方面也让人们从生产中解放出来,实现人的主体意识,让人真正地具有人的价值。以往生产力不发达的时候,生产活动是人类的主要活动。消费活动仅仅是为了维持生产而存在的。人的价值也是通过生产来实现的,个体在生产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越大越有价值。社会关系也主要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现在由于社会大生产的形成和发展。生产活动以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方式进行,个体在生产活动中往往只承担很小一部分生产活动。这时个体的消费品几乎都依靠交换而来,消费活动的领域自然就比以往扩大了。个体从生产活动中只有机械的劳作。既不能获得愉悦.也不能获得成就感。个体无法在生产活动中体现其个人价值,在组织和社会面前其个人价值非常微小。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只能从消费活动中去寻求其个体价值,通过有差别的消费活动来凸显自我价值,符号消费就是在人对其主体价值的追求过程中产生的,其实质就是有差别的消费活动。

一、符号理论概述

(一)商品的符号价值理论

商品的符号价值思想可以追溯到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提出的“炫耀性消费”。他把炫耀性消费定义为: 通过浪费性的消费让人了解消费者的财富、权力和身份,从而使消费者获得荣誉以及自我满足的消费行为①。这种“炫耀性消费”超越了商品固有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商品符号意义的重要体现。商品的符号价值理论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波德里亚提出。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随着以物质极大丰盛为特征的消费社会的崛起,商品的符号价值具有两个层次: 商品的独特性符号和商品的社会象征性,其中商品的独特性符号即通过设计、造型、品牌与形象等而显示与其他商品的不同和独特性; 商品的社会象征性指商品成为标识某种社会身份和地位、生活方式、生活品味和社会认同的符号。

(二)符号消费的概念

波德里亚认为,现代消费不再以物品的使用价值为目的,而是以追求有差异性的符号价值为目的,这种消费就是符号消费。值得注意的是,波德里亚将符号消费与象征消费严格区分开来。波德里亚的符号消费主要是对符号能指的消费。他对消费社会的批判其逻辑起点也基于此。他认为人们正迷失于对符号能指的追求,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丧失了人的主体性,而象征消费正是拯救消费社会的手段。但是从符号学来讲,符号是由能指与所指构成的,研究符号必然要研究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因而,象征消费是对物品符号所指的消费,即意义的消费,应该被归属于符号消费中。戚海峰在《符号营销》中,提出了“符号化消费”的概念,即“消费者选择产品不再以产品的功能、质量作为唯一标准。而更加看重能否通过消费这件产品来满足自身心理上的某种诉求,这种诉求既可以根据自身的价值判断来确定,也可以跟随社会上流行的某种时尚。此时的消费与传统的消费模式已有本质区别。此时消费的主要对象并不在于商品本身,而在于寄托在商品身上的意义。消费者通过占有和消费此类商品从中体会到某种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这种消费被称为符号化消费”。实际上,戚海峰所提出的符号消费概念正是波德里亚所推崇的象征消费,是对符号所指即其意义的消费。我们认为符号消费概念中有两个本质,即商品的差别价值和意义价值。差别价值主要由商品符号的能指体现,意义价值主要由商品符号的所指体现。可见,商品的符号价值正包含了这两种价值——差别价值与意义价值。因而,我们将符号消费定义为“消费者在选择与购买商品之时,所追求的并非是商品的物理属性,而是其符号价值,符号价值包含差别价值与意义价值”。

(三)中国学者的讨论

迄今,商品的符号价值已经成为中国学者们普遍接受的概念,但关于符号价值的定位,以及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一些争论。有学者认为符号价值是独立于商品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外的第三种价值; 有的学者认为符号价值即可以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具有交换价值属性。关于广告对符号消费及阶层区隔的塑造意义有如下观点: 第一,广告作为商业活动不可或缺的媒介能够刺激消费,这是市场营销学的出发点; 第二,广告对于塑造大众信仰、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三,广告的符号化是建构消费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它通过创造出虚假需求,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行为; 第四,广告的符号化,直接导致了消费异化,进而对消费文化和意识形态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国内现有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现有的经济学和营销学的研究主要是评价广告对扩大内需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而社会学的研究则主要是探讨消费品对社会分层的影响,目前缺乏将广告、社会地位、符号消费行为综合在一起进行研究; 第二,现有的研究主要通过文献档案,或引入部分广告个案,进行广告语的文本分析,缺少详细的调查数据支持。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拟在研究思路上有所拓展,同时在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

二、符号消费行为

符号消费行为是一种具体现象,它包括消费者从选择商品、购买商品到使用商品的一系列过程。其行为使得商品符号价值进一步实现。符号消费行为中,商品的符号价值是通过符号功能来实现的。消费者通过商品符号所承载的情感功能、交流功能、美学功能、指代功能等一系列功能,将商品的符号价值转移到交流客体上,同时也将自身的主体价值进一步赋给商品。

消费者通过商品来表达和传递一种情感,这时消费者的行为是一种符号消费行为。因为商品只是情感的物质载体,商品成为一种符号将情感的主体与客体联系在一起。此时,商品的物质外在成为符号的能指,情感意义成为符号的所指。例如。我们在中秋节吃月饼,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寄托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寄托了团圆的愿望。月饼在此时就成了一种情感符号,符号的能指是月饼。所指则是“团圆”。人们通过吃月饼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愿望。从而这一消费活动成为对这一情感符号的消费。再如,当一个害羞的男孩喜欢一个女孩之时。他可以送上一束玫瑰花来表达他对女孩的爱。玫瑰花可以说是一个纯粹的情感符号,能指是玫瑰,所指是“爱”,人们通过送玫瑰从而实现了爱的表达。

消费者在选择和购买商品时,对商品的审美需要其实质也是符号消费。商品的美学意象是通过符号来表现的。不同的造型、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艺、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图案,造就了不同的符号美。比如,人们在选择花瓶时,通常是将美观放在第一位的,这时,人们不是追求花瓶的功能,而是追求一种美的符号,享受花瓶的美丽,这也是典型的符号消费,“花瓶”是能指,“美”是所指,人们通过能指一“花瓶”寻找到所指一“美丽”。从而实现了符号消费,也实现了符号的意指活动。人们购买花瓶是为了找寻所指一“美丽”。这一需求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人对什么样的花瓶才是美丽的花瓶,见解是不一样的。符号能指的不同,也就进一步区分了不同的消费人群。比如有些人觉得S型的花瓶才是美丽的瓶。有些人觉得圆形的花瓶才是美丽的花瓶。还有些人觉得不规则型的花瓶才是美丽的花瓶,其实人们消费的是“美丽”,但是却是由不同的符号能指来完成的。

符号有一项基本的功能即是“指代功能”.即运用符号来指涉一项事物、事件甚至精神。例如交通信号就具有典型的指代功能。“红灯停绿灯行”成了人们都要遵守的公约符号。再如现在经常见于报端的“某某门”,这个“门”就成了具有轰动效应的、引发公众兴趣和广泛关注的新闻事件的符号,人们用这个符号来指涉事件,比如“水门事件”、“解说门”、“艳照门”等等。符号也可以指涉精神和品格,这时符号就成为一种象征。如某人自比莲花,其实“莲花”就成为“出淤泥而不染”这种品格的符号和象征。同样,商品符号也是具有很强的“指代功能”的,人们在符号消费时,往往期望通过商品来指代自己的想法或者展示自己的品性。比

如在中国,送礼品大都选择红色包装的。因为红色是“吉祥如意、喜庆安康”的符号象征。

从以上我们对符号消费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商品作为一种符号,它既表达了消费者的主体需要,又成为消费者与其它主体交流的媒介。消费者通过符号消费,不但寻找自身的价值,同时也将自我价值赋予商品。还通过商品将价值转移给他者,与他者建立起一种关系。这种价值通过商品这一符号的情感功能、交流功能、美学功能、指代功能等来实现。

三、总结与结论

消费者在选择或购买商品时.不再以商品的使用价值为目的,而是追求商品的差异价值和意义价值。那么这种消费行为就是符号消费行为。符号消费行为通过符号功能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交流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等需要。符号消费行为将人赖以生存的内心空间、自然空间、社会空间统一起来,人从中获得自我情感的表达,也获得社会关系中的位置。符号消费行为本质上是人个体追求自我的主体价值引发的。但是个体与社会关系的不平衡以及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的不平衡这两大不平衡导致了符号消费行为更加追求差异化和聚类化。

参考文献

1、高亚春.符号与象征:波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戚海峰.符号营销.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皮埃尔.吉罗.符号学概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4、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蔡百受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64 年,第65 页。

5、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第54、150 页。

语言符号任意性与非任意性研究两问

语言符号任意性与非任意性研究两问 李二占1,张文鹏2 (1 盐城师范学院外语系,江苏盐城 224000;2 电子科技大学外语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 摘 要:术语内涵的不同解释是语言任意性和非任意性之争的缘由之一,因此,必须对它们进行本源性的、语篇分析式的清理和阐释。分析表明,任意性最根本的意思是我们无法从物理、生理等自然方面找出施指与所指结合成语言符号的理由。同时,任意性也体现在语言符号和外界实体、语音和语义、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等两两相对的构件之间。和任意性对举的是非任意性,包括象似性和理据性。理据是语言系统自组织过程中促动某一语言现象产生、发展或消亡的动因。象似性则主要涉及语法形式和语义结构之间的可论证性。从我们给出的关于任意性和非任意性构成的层级体系示意图来看,任意性是受非任意性制约的任意性,而非任意性是以任意性为生存条件的非任意性,二者互补共存、相辅相成,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共同成为语言组织中的两大功能性原则。 关键词:语言符号;任意性;非任意性;象似性;理据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729(2005)02-0058-04 一、引 言 从索绪尔重申任意性是语言符号头等重要的原则开始[1],这一问题得到大量讨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赞同任意性的学者进行了支持性的后续研究,例如,萨丕尔认为语言研究是 讨论所谓语言这个任意性符号系统的功能和形式 [2];霍凯特说任意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3];乔姆斯基把语言结构任意性推到了极点,认为语言这一自治的表征系统 来自心智的结构 ,而象似性则是动物语言的特性[4] 。其二,主张非任意性的学者日益增多,有鲍林杰(1981)、海曼(1985)、齐翁(1979,1990,1995)、西蒙尼(1995)、安德森(1998)等人;雷可夫和约翰逊甚至说语言的可论证性多于任意性[5]。该派别当然也包括持任意性和非任意性为辩证统一观点的学者,如我国的朱永生(1999)、王艾录(2002)和王寅(2003)等。其三,任意性和非任意性话题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系统本身。例如,符号学认为象似记号是重要的符号类别之一,哲学研究更是追寻语言切分世界的任意或非任意关系,它们的介入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然而,所用术语的不同,研究目的差异,认识上的偏颇以及非学术话语的参与使得本来就有争议的研究话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这种看似百家争鸣的局面并不真正有利于问题的澄清,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本源性的再思考,从而为未来的研究指出可行方向。二、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非任意性 术语内涵的差异是导致谬误流传的一个主要原因。王艾录和司富珍指出,像 施指 和 所指 这样的术语常为别的术语所替代,同时人们又往往根据自己的研究取向、范围、对象、方式而加以不同的阐发[6]。这种阐发的目的似乎是要建立自己的体系,但渗透其间的非纯粹学术话语成分遂使得很多讨论都得首先清理概念[7]。 收稿日期:2005-01-20 作者简介:李二占(1972-),男,陕西榆林人,盐城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电子科技大学外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普通语言学和语用学。第7卷第2期 2005年4月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UPT (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 7,No 2April,2005

浅谈图形创意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图形创意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在信息时代中,不论是什么行业还是领域都能够发现标志的身影。标志主要是象征性的符号,能够代表不同领域的文化内涵,比如企业、文化、产业等形象化符号。能够通过符号,消费者根据视觉上的认知与理解能够熟悉符号背后的意义和内涵。因此符号的形象都对背后的而对象产生至关作用,能够为与大众进行联系作为基础。 以往在设计标志的过程中,主要通常分为三种: 图形标志、字体标志和综合性标志。不论是从哪种形式中能够形成优质的标志。要想创作优质的标志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优质的标志需要拥有独特的创意,任何一个产品或者企业都为了能够博得大众视线,使大众能够在多样化的商品能够记住自身,就需要在设计标志的时候采用独特的创新方式,因此能够刺激大众的眼球,给大众一种全新、方便、容易记录的图形。只有将创意新颖的标志能够使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产生极大的兴趣,使消费者能够通过认知标志的方式对产品进行购买。因此才能够使企业或者产品得到大众的认知。比如大型快餐类食品肯德基,其主要的标志就是一个笑容和蔼可亲的外国老爷爷,通过这样的标志能够使消费者当购买的时候能够快速的回忆出肯德基的Logo,进而能够帮助肯德基逐渐深入大众的心中。其次在设计标志的过程中要不断注重对于标志的简约化,能够使大众在购买或者认知的时候能

够快速的占据消费者的大脑,使消费者能够简单明了的对标识进行记录。在现代的社会中,由于社会快节奏的发展,根本没有时间针对于标志进行长时间的认知与解读,就会使大众在认知的时候没有更加深化的记忆,过于复杂的标志不仅不能够帮助人们能够顺利的进行记忆,反倒使大众能够不理解标志所涵盖的真正意义。因此在设计标志的过程中,就会需要利用简单、便捷的方式对其进行设计,比如对于宝马车的标志,由于颜色不同,设计图案较为简单,因此能够使大众能够记住。 2. 1 图形创意概述 所谓的图形是指能够通过写、绘、刻等方式进行产生图画和符号的说明方式就为图形。图形能够根据不同的手段进行复制与宣传,其中图形是平面中最重要的组成因素之一,在现在图形发展迅速的社会中,图形在视觉的传播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于图形的认知能够得知,为了能够完成一个优秀的图形和符号,就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产生优秀的创意,突如其来的思维理念能够帮助图形设计更加合理。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出,不论是广告还是宣传,都能够通过独特的创意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使观众能够通过新颖的设计理念和模式能够进行记忆。一旦设计的过程中,没有独特新颖的设计特点,就会导致图形没有生命力,因此在图形创意的时候需要融入众多的表现形式与方法,进而能够

浅谈符号的任意性

浅谈符号的任意性 符号的任意性单从字面理解,我们会有以下几个疑问,什么是符号?符号与任意性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应该怎样正确理解符号的任意性呢?笔者从这几个问题出发,根据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简单的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什么是符号?这是一个抽象且具体的概念,说其抽象,是因为它无实物可言,没有确定的形态,不是一个可拿着出来的东西,它只存在于大脑之中,我们离不开,也逃不掉。说其具体,是因为只有把它划定在一定的范畴之下,才可以说得清楚。为了更好地了解什么是符号,我们常用具体的形象来阐释抽象的符号。譬如,在书中索绪尔举了这样一个例子:首先,画出一个图形,有枝干,有叶子,并深埋在土中,在图的旁边标示arbor“树”这个单词,而后说明这样一个“有枝干,有叶子,并深埋在土中”的实物可以被称作“树”这个词。显然,此过程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用来形容“有枝干,有叶子,并深埋在土中”这个概念;一部分是发出“树”这个单词的声音作以表象。索绪尔把其概括为概念和音响形象,指出二者是通过联想的纽带连接在一起的。简单地说,就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同时,强调音响形象不是物质的声音,不是纯粹物理的东西,而是这声音的心理印迹,声音只是其表象。由此可以说,概念和音响形象是心理实体的两面,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具体的,可说明的东西。概念和音响形象的联系统称为符号。也就是说,符号是由概念与音响形象组成的。这个观点是在语言具体范畴下提出的,语言符号由所指和能指构成。我们可以分别用所指和能指替代概念和音响形象这两个过程。换句话说,所指指代“有枝干,有叶子,并深埋在土中”这个“树”的概念,能指指代发出“树”这个声音的音响形象。 符号与任意性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说明何为“必然”。《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必然”的解释有二:一是事理上的确定不移;一是哲学上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规律。这可以理解为只要符合二者其中之一就能够用“必然”诠释,作为表象,是一个必要非充分的条件。上文已经提到符号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所指;一是能指。符号的任意性就是在说明所指与能指之间的关系问题。可以设想一下,人类第一次看到一个实物,这个实物的形态或者特征就会映射到人类的大脑中,人类认识并确定了眼前所见到的这个实物的形态或者特征,也就是所指,而后,用一种声音把其记录下来做指代,也就是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是20世纪初瑞士的语言学家索绪尔作为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提出的。语言符号的这两个性质和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密切相关。 符号的任意性就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语言符号的最大侍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外国人学汉语碰到一个新词,无法从读音推知意义,也无法从意义推知读音。这说明音与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形成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同语言可以用不同的音来表示相同的事物(如汉语的“shu”和英语的“book”),也可以用相同的、类似的音来表示不同的事物(如汉语的“哀”和英语的“I”)。这些都是符号任意性的表现。可是符号的任意性只是就创制符号时的情形说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的人来说就有强制性。如果不经过重新约定而擅自变更,就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拒绝。战争期间夜间通行的口令是司令部规定以后颁发的。口令的制定是任意的,但既经颁发,大家都得遵守,不能更改。口令可以一天一换,语言的符号却是社会全体成员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不能随便乱改,否则就会乱套。而且符号本来就是约定的,只要大家接受,无所谓好坏,因而也没有变更的必要。所以虽说符号有任意性的特点,但每个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落入一套现成的语言符号的网子里,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要求更改的权利。 符号的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符号的任意性是就单个符号的音与义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的,符号的线条性使符号能够一个挨着一个进行组合,构成不同的结构。符号与符号的组合和单个符号中音义的结合有很大的区别,它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条件的,即可以论证和解释的。符号和符号的组合条件就是语言里的各种结构规则。比方“香菜”“香肠”“香瓜”“香油”等,都由两个最小的符号组合而成。“香”“菜”“肠”“瓜”“油”这些都是音义任意结合的符号,但它们之所以能组成“香菜”“香肠”“香瓜”“香油”却不是任意的,而是有道理可说的,可以从它们的组成中了解结合的条件。例如“香瓜”和“瓜香”就不一样,我们能够说出这种不一样的道理。这样,以任意性为基础的符号处于有条件、有规则的联系之中,使语言具备有条理、可理解的性质。所以,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系统分析的基础。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符 号 在 人 类 传 播 中 的 作 用 广电131班邵玲娟 一、符号的定义 1.本书定义: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日本·永井成男的符号定义:只要在事物X和事物Y之间存在着某种指代和表述关系,“X 能够指代或表述Y",那么事物X便是事物Y的符号,Y便是X指代的事物或表述的意义。 索绪尔能指(意符,声音或图像) 所指(意指,概念或意义) 举例:国歌是由歌词和乐曲组成的,歌词和乐曲构成了国歌的 能指,而他们所代表的国家历史和民族精神,则构成了国歌的 所指,即概念意义。 关系理解特伦斯·霍克斯(现代符号学创始人之一,另一个是皮尔士) 符号—形式—媒介关联物(红色) 对象—指称—对象关联物(吉祥) 解释—意义—解释关联物(暖色调,传统,喜庆) 符号=符号具+符号义外在的实体或意义 玫瑰花=花+激情“爱情”的含义 符号不是人类社会的独有现象。从广义上来说,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符号现象是普遍的,以动物界来说,密封的“8”字舞就是一种传达食物所在方位的动作图形符号;兽类动物利用粪便、尿液及其他分泌物来做记号、划地盘等现象,也是一种符号行为。不过,动物的符号行为是基于先天的、本能的机制进行的。因此,动物界的符号连同其“意义”以及对符号的反应,都还不能超过条件原理反射的范畴。 语言是人类传播的基本符号体系。人类掌握的第一套完整的听觉符号体系是声音语言,创造

的第一套完整的视觉符号体系是文字,我们把它并称为语言符号体系。动作、表情、体态、音声、图形、图片、影像等,都是信息的载体,都可以起到符号的作用。 信号与象征符 1.符号三分法(美国符号学创始人查尔斯·皮尔士) 图像符号:用肖似的方式来表征对象(肖像画、数学表格、化学分子式)。 指索符号:符号形体能够指示或索引符号对象的存在(动物园的指路标牌、 高层建筑屋顶上的指示灯)。 象征符号:人类创造的某个别事物的替代品。 信号 (1)定义:表示消息的物理量,是运载消息的工具,是消息的载体。 (2)分类:包括光信号、声信号、电信号(人们通过对光、声、电 信号的接收,才知道对方想要表达的消息) 光信号:古代人利用点燃烽火台而产生的滚滚狼烟,向远方军队传递 敌人入侵的消息。 声信号:当我们说话时,声波传递到他人的耳朵,使他人了解我们想 要表达的意思。 电信号:遨游太空的各种无线电波,电话网中的电流,现代计算机、 手机的信号。 象征符:是一种由其解释着产生的符号,作为它与之同义的某个别 的符号的替代品。不仅从形式上讲是一种替代物,而且从 内涵上讲是由于具有“意义”而获得一种解释。 信号与象征符的区分 信号:物理性质,对象事物的代替物 代替物是对象事物的信号 冒烟是着火的信号 乌云压顶是大雨来临的信号 象征符:人类语义性质,对象事物之表象的载体 (团圆的载体:中秋节、月亮、月饼) 信号的特点 (1)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性,从这个意义 上来说,一切自然符号都是信号(发烧是得了某种疾病的信号 青年人长出胡须是发育成熟的信号)。 (2)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固定对应关系(萤 火虫的发光是一种求偶行为,交通信号灯中的红灯停、绿灯行) 象征符的性质 (1)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 (2)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通过象征符来传达象征意义的 事物:人佩戴的饰物、月饼、鞭炮。 (3)通过传统、通过学习继承。 (4)自由创造:现代传播媒介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为更多的人参与象 征符的创造和传播提供了条件和手段,象征符的创造和更新体 现了社会的进步与活力。 (5)语言是一种典型的象征符体系。语言与它所表征的对象之间没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传播:既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特点: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人类传播发展的过程 口语传播时代, 口语的产生无疑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知道今天,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最灵活的传播手段.但是有局限性.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第二座重大里程碑. 其发明的重要意义:1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它能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储存不再单纯的依赖人脑的有限记忆2文字能够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点,打破了声音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 3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4文字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印刷,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 电子传播时代,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1837年美国人赛繆尔`莫尔斯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电报机].[1858年,横跨大西洋海底电缆宣告竣工] 1电子媒介为人类传播带来的变革并不仅仅是空间距离和速度上的突破 2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响信息系统.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了新的飞跃. 3电子技术的发展还推动了计算机的诞生,电脑开始执行人脑的部分功能.其分为有线无线两种,无线系统的出现以意大利人马可尼1895年的无线电通信实验获得成功为标志.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人类开始进入卫星传播的时代.]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额一种基本要素.[意符+意指] 符号不是人类社会的独有现象.自然界和社会的符号现象是普遍的.声音语言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完整的听觉符号体系,文字是人类创造的第一套完整的视觉符号体系, 信号与象征符, 信号特点:1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性2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固定对应关系. 与信号相比,象征符有不同性质:1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2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3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4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其与指代物之间关系有随意性,[自由性,武断性] 符号的基本功能 1表述和理解功能2传达功能3思考功能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所谓意义: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符号意义的分类1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前者符号的字面意义,属于意义的核心部分,后者是符号的引申意义,属于意义的外围部分.2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3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前者是将符号与现实世界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之际的意义,后者表示两个符号的含义之异同的意义 语言符号有暧昧性,体现在1本身意义模糊2多义性 传播过程中的意义1传播者的意义2受传者的意义3情境意义: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假按揭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因素的总称.. 象征性社会互动 象征行为: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 特点:使象征符的第一层意义向第二层意义发生转化, 象征性社会互动: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人类传播过程与系统结构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1传播者2受传者3讯息4媒介5反馈[体现社会传播双向性互动性额重要机制] 主要传播模式: 在传播学史上,第一位提出传播过程模式的是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5W模式]who-say what-in which way-to whom-with what effect,.这种直线模式在阐述社会传播过程中有缺陷,1容易把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关系和作用固定化,2直线模式缺乏反馈单要素环节,不能体现人类传播的互动性质. 之后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1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感念,传播双方都作为传播行为的主体,, 2该模式的重点不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个环节,而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参加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阶段都一次扮演译码者,解释者,编码者,的角色,并相互交替角色]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传播双方都看做主体,虽然正确,但是仍然有缺陷:1它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的关系中,与社会传播现实情况不符,2这个模式能够体现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却不能适用于大众传播的过程..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克服了前者单向直线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渠道,使传播过程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 还拓展了噪音的概念:噪音不仅对讯息而且对传达和反馈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都会发生影响,这一点加深了我们对噪音所起作用的认识, 严格的说,这个模式没有超出从过程本身或从过程内部来说明过程的范畴. 传播过程的特点1动态性2序列性3结构性 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 人内传播: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是一切社会传播的基础构成环节要素:1感觉,2知觉3表象4概念5判断6推理 [p77]人际传播: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的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 是最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 人际传播动机和目的:1获得信息,2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识4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人际传播特点:1直接2意义丰富3随意性大4保密性强5反馈迅速6速度可控制性7非制度化 局限性 1发出的星系往往只在瞬间起作用 2覆盖面小,复制性息的能力不强 3适应面不及大众传播媒体广 集合行为: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2)

12语12 12371039 徐小晴普通语言学期中作业 对符号任意性的总结和辨析 摘要:长期以来,国内外的语言学家对索绪尔提出的符号任意性持有不同的观点,主要观点是从象似性的角度对任意性提出质疑与挑战。本文主要在简介索绪尔任意性及其他语言学家的观点的基础上,认同索绪尔的任意性观点是正确的。 关键词:符号;任意性;象似性 一、索绪尔对任意性的论述 索绪尔提出符号的二分理论,即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它们的关系由社会约定俗成。例如,法语中的s-?-r 与它所指的对象“sister”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不同的语言又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指代同一个人或物,如法语用b-o-f指代“ox”,而英语却用o-k-s 指代该种动物。 索绪尔在对任意性下定义的时候,指的是语言单个符号所含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他所说的任意性除了不包括虽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在整个语言符号系统中地位并不重要、且为数不多的象声词和感叹词外,也不包括复合词和派生词。这就意味着,索绪尔是从单个符号的角度而不是从符号组合或符号结构的角度来论述任意性的。 索绪尔的任意性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符号任意性是符号学和语言学的普遍现象,是符号学和语言学的第一原则。 ②任意性并不是任意选择,而是说由社会集团约定俗成的。 ③语言符号的完全任意性,使语言能成为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 ④即使某些符号具有理据性,但就整个符号系统来讲,仍然是任意性的。 二、国内外学者的不同观点 1.自从皮尔斯提出象似符号、标志符号和规约符号这一符号的分类之后,人们更关注符号的理据性,发现不仅许多符号和自然有着象似关系,而且语言结构的各个层面都与自然及人类的认知能力存在惊人的相似。Haiman对这一象似现象做了系统的分类,Givon, Halliday等均对象似性做了深入研究。这些观点对我国部分学者产生明显影响。 索绪尔曾明确承认:符号的特征之一是非完全任意性,能指与所指之间存在一定的自然联系的残余。他以天平这个符号与其所象征的司法公正之间的关系为例。我们不能用马车来取代天平,因为马车和公正之间不存在任何必然联系。 2.国外强调语言具有象似性的语言学家都从语言的形式层和意义层之间的关系来看待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具体而言,是从词法(合成词和派生词)及句法(一是小句内部语义结构的象似性;二是小句与小句之间语义结构的象似性)两个层面与意义的关系来讨论,得出的结论基本都是语言符号具有高度的象似性,从而对任意性原则是否具有普遍性持怀疑的态度。更有甚者主张把象似性看作是语言符号的本质。 但是索绪尔的任意性观点是从单个语言符号而非语言组合或语言结构的角度论述的。他关注的是单个语言符号中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此外,索绪尔明确提出符号任意性并不包括象声词和拟声词,因为它们并不是语言符号的有机组成部分且数量很少,也不包括合成词(如apple-tree)和派生词(如friendship)。 3.大量符号的来源是可考证的、可追溯的,具有象似性和理据性。但无论音

浅议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

浅议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 2012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马真真 摘要: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就像是一张纸的正反面,任何一面都不能离开另一面而独立存在,而语言符号的这两面并不是指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也就是说,符号的两个部分都是心理的,这就否定了前人把语词符号的性质归结为一种分类命名集的观点,即否定了先前的学者把符号问题和语言问题等同于命名问题的认识,索绪尔从概念和音响形象这两种心理的东西中提炼出两个更为抽象、更具有系统特性的成分—“所指”和“能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索绪尔认为,符号的任意性广义上是包括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两点的,但是语言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能指和所指一旦相结合起来指称事物,对使用它的成员就具有了强制性,任意性和强制性既是矛盾的又是相联系的,我们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 关键词: 能指所指任意性强制性 正文: “所指”和“能指”这两个词在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用得非常普遍,我们在读《教程》中遇到“所指”和“能指”二词时要明确索绪尔指的是抽象化、心理化了的概念和音响形象,而不是单

纯的事物和名称。关于能指和所指的关系问题,古希腊即有“按规定”和“按本质”的争论(只不过当时争论的是“词与物”的关系问题,其实问题的本质和焦点都是一样的)。 1、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结合的任意性 (1)、从不同语言对同一事物的命名上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同一个事物,不同的语言用不同的名称去指称就是最好的例证,比如,“书”,英语中称之为book,汉语中称之为shū,日语中称之为ほん,我们看不出“书”的本质即“装订成册的著作”与哪个声音形象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是与book有联系,与shū有联系,还是与ほん有联系,还是与其他某种语言里的名称有联系?我们完全看不出。这足以证明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本质的,而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社会共同约定俗成的,索绪尔又把这种任意性称之为不可论证性。但有人反驳,“索绪尔说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那‘飞机’一词不就可以解释为‘飞行的机器’吗,难道这还是任意的吗?”我们应该明确一点,索绪尔指的符号的任意性广义上是包括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两点的,所谓的绝对任意性是指一个单纯符号的所指/能指关系是具有不可论证性的,而相对任意性是指一个合成符号的所指/能指关系是可以通过它的次级单位的组合、聚合关系能够相对地论证的,上述以“飞机”为例对索绪尔观点的反驳并没有看到索绪尔论述合成符号时所阐述的可论证性即理据性的观点,而只是把索绪尔的任意性狭义地理解为绝对任意性而已。

从网络语言看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2011年第4期 36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从网络语言看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谭敏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外语系,广西桂林541006) 【摘要】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贯穿索绪尔语言符号思想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他的符号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创建结构主义的理论支柱。本文从新兴的网络语言入手,分析说明语言符号的绝对任意性与相对任意性是并存的,但绝对任意性第一位,相对任意性第二位。 【关键词】网络语言;索绪尔;语言符号;绝对任意性;相对任意性【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24(2011)04-0036-04 Analysis on Saussure ’s Arbitrariness of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yber Language TAN Mi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Lijiang College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6,Guangxi,China )Abstract:A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in Saussure ’s theory of linguistic sign,arbitrariness is the basic viewpoint of the semiotics theory as well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structuralism.This paper,starting from analyzing the cyber language,discusses the integration of absolute arbitrariness and relative arbitrariness of linguistic sign.Meanwhile,it points out that the former is applicable to the birth of linguistic sign,the latter to the grammatical level. Key Words:Cyber language;Saussure;Linguistic sign;Absolute arbitrariness;Relative arbitrariness 结构主义的先驱,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符号的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第一个头等重要的特性,它支配着整个语言的语言学。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学说是索绪尔创建结构主义的理论支柱,是理解索绪尔思想理论体系的关键。因此,多少年来,对任意性学说的研究经久不衰,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但也经常引起研究者们的不同见解乃至激烈的争论,其中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即可论证性)的关系问题上。本文从新兴的网络语言入手,依据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分析说明绝对任意性与相对任意性是并存的,但绝对任意性第一位,相对任意性第二位,即从语言的产生层面看,音与义的关系完全是偶然的,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而合成词或派生词——语言运用层面的体现,是相对可论证的。 一、网络语言及其基本分类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一种满足网民交际需要而形 成的特殊群体用语——网络语言应运而生。这种以虚拟的网络社区(如网络论坛、BBS 网络留言版、虚拟聊天室等)为依托的语言从形式上看,简洁、新奇、生动活泼、介于书面语和口语之间;从内容上看,即时、随意、信息量大,非常符合现代人追求效率、个性的要求。因此,作为对传统语言的补充,网络语言很快地被网民们所认可,它大致可分为以下七类。 1、缩略语 网民们将英语或汉语拼音变形而为缩略语,这种语言起初只是网民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而采取的一种应急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较为固定的网上用语了。这种缩略语不同于规范的英文或拼音缩略,甚至与之大相径庭,它所遵循的原则只是便捷,目的就是把一种复杂或不便表达的东西用一个或几个简单的字母表示出来。 (1)英语缩略语:btw (by the way ,顺便说一句),b4(before ,以前),IC (I see ,我明白了),lol (laugh out loud , ——————————————————————【收稿日期】2011-09-30 【作者简介】谭敏,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外语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 第9卷第4期2011年12月Vol.9No.4 Dec.2011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INGBO RADIO &TV UNIVERSITY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第3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1.简述符号的定义。 答: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符号可以分为信号和象征符两类,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基本功能包括表述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思考功能。 2.象征符具有哪些特性? 答:象征符是对象事物之表象的载体,具有人类语义性质。和信号相比,象征符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不是人类创造的符号就不是象征符而是信号,如乌云压顶是大雨来临的信号,而不是象征符。 (2)象征符能够表达抽象事物。与信号不同,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 (3)象征符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象征符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符号体系,这种体系并不是通过生物机制遗传而来,而是要经过后天的学习才能掌握。 (4)象征符与对象事物之间的关系具有随意性。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这就是说象征符在与其指代的对象事物之间不需要有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具有随意性。象征符具有自由性和随意性,还在于一种对象事物可以用多种象征符表示,而一种象征符也可以表达多种事物。此外,象征符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同一象征符在不同社会或不同时代有不同解释;即便在同一社会里,随着时代的变迁也会发生意义的变化。 3.非语言符号有哪些类型? 答:传播学将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非语言符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如声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文字的字体、工整或潦草等等,都是声音语言或文字的伴生物,也称为副语言。副语言不仅仅对语言起着辅助作用,它们本身也具有自己的意义。 (2)体态符号(gesture)。例如动作、手势、表情、视线、姿势等等。由于它们也能像语言那样传递信息,有人也称之为“体态语言”。一般来说,体态符号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与语言并用,他们在形成语境(传播情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3)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这些符号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能动性。各种非语言的象征符体系,如仪式和习惯、服装和饮食、美术和建筑等等,都包括在其中。 4.符号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表述和理解功能 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目的是交流意义,换句话说即交流精神内容。但是,精神内容本身是无形的,传播者只有借助于某种可感知的物质形式,借助于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传播对象也只有凭借这些符号才能理解意义。 (2)传达功能 传达功能是指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如果不转换为具有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是不可能在时间和空间中得到传播和保存的。 (3)思考功能,即引发思维活动的功能 人在思考之际,其思考的对象和关于对象事物的知识都是以形象、表象或概念等符号形式存在于人脑之中的,因此,思考本身也就是一个操作符号、在各种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的过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 性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是20世纪初瑞士的语言学家索绪尔作为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提出的。语言符号的这两个性质和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密切相关。 符号的任意性就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语言符号的最大侍 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外国人学汉语碰到一个新词,无法从读音推知意义,也无法从意义推知读音。这说明音与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形成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同语言可以用不同的音来表示相同的事物(如汉语的“shu”和英语的“book”),也可以用相同的、类似的音来表示不同的事物(如汉语的“哀”和英语的“I”)。这些都是符号任意性的表现。可是符号的任意性只是就创制符号时的情形说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的人来说就有强制性。如果不经过重新约定而擅自变更,就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拒绝。战争期间夜间通行的口令是司令部规定以后颁发的。口令的制定是任意的,但既经颁发,大家都得遵守,不能更改。口令可以一天一换,语言的符号却是社会全体成员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不能随便乱改,否则就会乱套。而且符号本来就是约定的,只要大家接受,无所谓好坏,因而也没有变更的必要。所以虽说符号有任意性的特点,但每个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落入一套现成的语言符号的网子里,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要求更改的权利。 符号的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符号的任意性是就单个符号的音与义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的,符号的线条性使符号能够一个挨着一个进行组合,构成不同的结构。符号与符号的组合和单个符号中音义的结合有很大的区别,它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条件的,即可以论证和解释的。符号和符号的组合条件就是语言里的各种结构规则。比方“香菜”“香肠”“香瓜”“香油”等,都由两个最小的符号组合而成。“香”“菜”“肠”“瓜”“油”这些都是音义任意结合的符号,但它们之所以能组成“香菜”“香肠”“香瓜”“香油”却不是任意的,而是有道理可说的,可以从它们的组成中了解结合的条件。例如“香瓜”和“瓜香”就不一样,我们能够说出这种不一样的道理。这样,以任意性为基 础的符号处于有条件、有规则的联系之中,使语言具备有条理、可理解的性质。所以,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系统分析的基础。

浅谈图形设计中的符号作用概要

浅谈图形设计中的符号作用 即使在日常生活里我们总能几感遭到设计中符号的实践作用。这是由于在平面设计中我们正在普遍运用的许多手法背后,都躲藏着符号学原理的影子,在图形设计中也存在着这种现象 .图形自身是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形象,是视觉传达过程中较直接、教精确的传达媒体,它在沟通人们与文化、信息方面起到了不可无视的作用。在图形设计中,符号的运用,影响着图形设计的表形性思想的表诉。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平面图形设计的信息传达愈加科学精确,表现手法愈加丰厚多彩。赛车场地中,设计者将转弯处的墙壁涂成黑黄相间条纹的图案,借以提示车手集中留意力,警觉发作不测。这是由于每当人们看到黑黄相间的条纹时,都会不盲目的产生畏惧感和警觉性,这种觉得或不只仅来自于图案颜色自身具有的视觉特性,可能也与黑黄色条纹使人们产生对虎或是蜜蜂等可能给人带来风险的动物的联想有关,人们对这样的图形的畏惧与警觉是人们共同生活经历中对老虎或蜜蜂的畏惧与警觉的持续;相同的绿色,却常会使人们产生心旷神怡的愉悦感,似乎置身于茂密的丛林与清爽的空气之中,而生命在自然的环境下也得以安康的生长。因而,绿色,被更多的运用于医药,环保等关于生命范畴的设计课题中。事实上,我以为图形设计与符号是有着实质的联络。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著名思想家庄子在其著作《庄子外篇》中就已提指出:“言者所以在意,自得而忘言”。这句话的意义了解即:在言语和事物之间存在着表征物与被表征物的关系,言语是事物的表征物,事物是言语的被表征物,言语的任务是事物信息的被传达,言语的角色是传达信息的媒体。符号正是应用一定的媒体来代表或者指示某一事物的东西。由于人类特有的社会劳动和言语,使人的认识活动到达了高度开展的程度,人的思想是一个由认识表象开端,再将表象记载到大脑中构成概念,然后将这些来源于实践生活经历的概念普遍化加以固定,从而是外部世界乃至本身思想世界的各种对象和过程均在大脑中产生各自对应的映像。这些影响是由直接的外在关系中别离出来,独立于思想中坚持并运作的。这些印象以狭义言语为根底,又表现为可视图形,肢体动作,音乐等广义言语。而图形的设计是一个特殊的思想过程。人类的认识过程,其实是一个将世界符号化的过程,思想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选择、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因而能够说,人是用符号来思想的,符号是思想的主体。特别在平面图形设计,是以信息传达为目的的,在二维的空间中对字体的位置、比例、互相关系的设计,无疑,这也是一个思想的过程,但同时,它又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思想过程。这是一个开端于设计者,持续到受众观者心理活动的思想过程,而这种持续正是依赖于作为思想主体的符号。就像本文开端时提到的例子,设计者将风险动物老虎或蜜蜂符号化为黄黑相间的条纹,并依赖于它将风险与警觉的信息传到达车手的认识中。所以,我们无妨说图形设计就是符号。 图形设计从实质上讲就是以应用平面媒体等来传达信息为目的的,这决议了它一定是广义言语的一局部。因而,图形设计自身就是符号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它又是以符号的方式,符号的原理为根据与手腕的。由此能够见,对符号运用的合理与精确,关于到达信息传达的目的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找到一个

浅谈对语言的任意性的认识

浅谈我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认识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语言符号的形式对于语言符号的意义而言,完全是任意的,人为规定的,没有逻辑联系,不可论证,不可解释。语言符号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这种任意性联系,其根源就在于语言是社会性的,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现象,由一定的社会决定的。 首先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世界上之所以有多达5500种语言,就是因为人类创造语言时在选择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方面的不一致,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由于语言具有社会属性,不是自然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不可解释的。 当然,说语言的音义结合具有任意性是就语言的主要方面说的,语言中有少部分词语的音义联系是可以解释的,不具有任意性,比如布谷鸟,汉语叫做“布谷”,英语是cuckoo,法语是coucou,匈牙利语是kakuk,古希腊语是kokkuk,这里关于布谷鸟的语音形式,五种语言都十分相似,是根据自然界的布谷鸟鸣叫的声音仿拟的结果,这些词的音义结合就具有一种可以解释的逻辑联系。章太炎在《国故论衡·言语缘起》一文中说,汉语的汉语的马、牛、鹊、雀、雁、鹅、

鸠等,都是模拟自然事物的声音构成的。不过,这种模拟词语的存在并不能说明语言的音义联系不具有任意性特点,因为纵观人类的语言,一方面,这种性质的模拟词语只占语言词汇系统中很少一部分,不具有系统性,客观世界中有声音可以模拟的事物毕竟是少数,另一方面,即使具有声音的事物,人类记录这些现象时,其词语并不都采用模拟的方式,有些语言采用模拟方式,有些语言不采用模拟方式。例如

(完整版)消费者行为分析

河南工程学院实习报告关键属性行为分析实验报告 学院 学生姓名 专业 实习单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关键属性行为分析实验报告 ——以vivo、苹果为主要品牌代表对比实习教学是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在学习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同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智能手机随着科技发展逐渐成为大众化消费品,并且在智能手机行业创新有较强劲的动力,几乎每年每个品牌都有几款产品更新换代,人们对手机的需求也多样化、复杂化。对功能,外观也有不同的喜好和追求。这时,对智能手机消费者购买行为行为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这次关键属性行为分析实验对于我们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来说极为重要,也很不简单。我们在我校知名消费者行为学老师田超杰博士的指导下完成了这次实习收获很多,相信会对我们专业理论知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对我们为了就业和工作都有很大的指导性作用。 我们小组分析的对象是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PC和移动端网民,以线上手机消费者为主。 一、实验目的与形式 本次实验针对手机品牌,就男性和女性市场,旨在了解下述问题: 同一性别的消费者购买手机品牌时决定性的产品属性是什么?不同性别的人群在购买某品牌时决定的产品属性是什么? 通过《行为分析实习》教学,学生能够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对顾客行为的深层次认识;掌握对行为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进行各种以体验与加深行为分析理论的理解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获得进行实际行为分析的技能。 本次采取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以集中实习为主的形式。 二、实习过程与结果 实习第一天田老师给我们回顾了消费者行为学相关分析理论以及SPSS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方法。然后给我们讲解了实习主要目的、内容、要求。最后我们进行了分组结成班子,进行独立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及时的得到老师的指导和改进。 下面我将着重对实习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