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符号与消费者行为

合集下载

品牌符号与消费主义

品牌符号与消费主义
——其余 历史积淀的文化独占效应
品牌符号与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更大的危害不仅是把消费行为演变成生存行为方 式,而且把消费主义本身铸造成现代商业社会的主流文 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意识形态,它迅速地渗透于社会生 活的各个领域。不仅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且 正在迅速改变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和风俗习 惯,成为人们的道德评判、道德选择和伦理界定的思想 基础;成为衡量社会人群优劣、进步与否、生活质量高 低的重要标志。
所谓360度品牌,就是对品牌及其产业的知识积累和对不同 的人、不同的产业的整合能力。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消费 者与产品的关系。一个品牌的抽象面,应该包括: (1)消费者如何接近品牌; (2)消费者的使用经验; (3)消费者的友谊和感受; (4)消费者的想法和态度; (5)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求。
所谓360度,就是: (1)每个与消费者的接触点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每一个接触点都能准确地传达信息; (3)经验更加容易获取、信息更加丰富 。
消费越来越打破长期以来的阶层区隔,奢侈品消费普遍化、民主化, 由此,社会进入了一个大众消费的时代。同时,资产阶级利用各 种现代传播媒体极力倡导消费,一种不以使用价值为目的,追求 炫耀、奢侈、时尚的消费思潮应运而生。它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 受和消遣,并以此作为生活目标和人生价值,甚至形成当下流行 的一种生活方式,这就是消费主义的诞生。
品牌符号与消费主义
现代符号学的创始人有两位,一位是美国的著名哲学家 和逻辑学家皮尔斯(C.S.Peirce),另一位是瑞士的著 名语言学家索绪尔(F.de.Saussur)。在他们之后,符 号学才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最早的符号理论是由 19 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 当代符号学奠基人皮尔斯提出来的。他把符号学定义 为:符号、客体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比如“狗”这个 词会在你的头脑中与某种动物连在一起。词语“狗” 并不是动物,但它会让你联想到某种动物,所以“联 想”作为一种“阐释素”把词语“狗”与所指的一种

浅析物的符号与符号消费的伦理意蕴的论文

浅析物的符号与符号消费的伦理意蕴的论文

浅析物的符号与符号消费的伦理意蕴的论文浅析物的符号与符号消费的伦理意蕴的论文后现代社会已经从生产社会进入到消费社会,消费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消费不再仅仅是一个经济的、实用的过程,而是一个涉及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的表达过程。

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指出,“财富的数量和需求的满足,皆不足以定义消费的概念:它们是一种事先的必要条件。

消费并不是一种物质性的实践,也不是‘丰产’的现象学,它的定义,不在于我们所消化的食物、不在于我们身上穿的衣服、不在于我们使用的汽车、也不在于影像和信息的口腔或视觉实质,而是在于,把所有以上这些(元素)组织为有表达意义功能的实质;它是一个虚拟的全体,其中所有的物品和信息,由这时开始,构成了一个多少逻辑一致的论述。

如果消费这个字眼要有意义,那么它便是一种符号的系统操控活动。

”鲍德里亚言称消费是“符号性活动”,符号消费成为后现代社会的一个新特征。

那么,消费的本质是如何发生蜕变的呢?一个首要的前提就是物必须成为符号。

物具备了除使用价值之外的符号价值,也因此而承载着无限的社会意义。

物的演绎与生命轨迹,使得今天的消费呈现出更加复杂的本质。

一、物的世界与精神世界《现代汉语大辞典》对物的含义作了三种解释:① 东西;②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③ 内容、实质。

《说文解字》云:“万物也。

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於牵牛。

故从牛,勿声。

”由此可见,在汉语中,“物”大体是指所有事物的总称,有时也包括人在内。

而在本文中笔者采用狭义上的“物”,即不内含人在内的所有事物,尤其是指由人所创造的产品、东西。

“物”分为自然物与人造物,山川河流、花鸟鱼虫等属于前者,石磨斧头、房屋车辆等属于后者。

无论是在蒙昧的原始社会,还是在技术不发达的传统社会,人所创造的原始的、粗陋的、功能简单的工具或物品,都构成了不同于人的世界的“物的世界”。

从某种程度上说,假如人不生存其中的话,物的世界就是一个无声响的、无生命的、无意义的寂静世界。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认为,消费并不是单纯满足实际需求的行为,而是一种通过
购买和消费商品来展示自己身份、社会地位和价值观的表现方式。

在大学生消费行为中,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符号消费理论强调了消费是一种与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有关的行为。

大学生处于身份
建构的关键阶段,通过购买特定的商品和品牌来展示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他们会选择
那些被视为高档、时尚和有价值的商品,以此来标识自己的身份认同。

一些大学生会购买
名牌服装、奢侈品或者时尚配饰,来展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品味。

这种购买行为不仅仅是
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更是为了通过消费来塑造自己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认同。

符号消费理论还影响了大学生对商品的选择和购买决策。

根据鲍德里亚的理论,商品
除了具有其实用价值之外,更重要的是具有象征意义。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会选择那些
具有象征意义的商品,以展示自己的社会价值观和审美追求。

一些大学生会购买环保产品,以表达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持;或者购买公益类商品,以展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和关爱精神。

他们一方面通过消费来满足自身需求,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消费来传递自己
的价值观和社会意义。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符号消费,大学生
可以展示自己的身份认同、社会地位和价值观,但同时也需要注意消费行为带来的经济和
心理压力。

在面对各种消费选择和市场诱导时,大学生需要理性思考和审慎消费,找到符
合自己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的消费方式。

大学毕业论文 基于符号学视角的群体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研究

大学毕业论文 基于符号学视角的群体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研究

基于符号学视角的群体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研究摘要: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对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作用巨大,并且可以为旅游企业的运作提供指导。

本文从符号学的视角出发对群体旅游消费者的行为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试图说明群体旅游者决策及购买行为的过程。

关键词:符号学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群体旅游者旅游消费是指人们在旅行游览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发展和享受的需要而进行的各种物质产品和劳物的消费的总和, 是对多种形式的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性消费。

旅游消费者行为是个体在收集有关旅游产品的信息进行决策和在购买、消费、评估, 处理旅游产品时的行为表现。

[1]而旅游者消费模式就是对旅游消费者行为进行的多角度、多维度的剖析,旅游者消费模式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

消费者行为模式的内容主要包括:外部信息的刺激,如企业的营销方面等;购买者对信息的处理:购买者的特征影响(文化、社会、个人、心理);购买者的决策过程(问题认识、信息收集、评估、决策、行为);购买者的反应:产品、品牌、经销商的选择,购买时机与数量。

笔者认为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主要是指旅游消费者的决策模式和购买模式。

研究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对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作用巨大,它可以为旅游企业的运作提供指导。

对旅游者最一般的分类是将其分为个体旅游者和群体旅游者,在本文中笔者将会从符号学的视角出发对群体旅游消费者的行为模式进行研究。

一符号学概述符号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使用符号的各种规律,或从使用符号的方式入手研究社会的文化、文学艺术或其他方面的一门学科,也是建立在将人类文化定义为符号表意及释义活动集合前提之下的人文学科的总的方法论。

[2]符号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是与日俱增的。

人类对符号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公元前四百多年前的古希腊的医生就将病症看做符号。

此外,中国古代的学者也讨论到符号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是一场关于符号的大辩论。

浅谈消费社会中的符号消费microsoftword文档(2)

浅谈消费社会中的符号消费microsoftword文档(2)

浅谈消费社会中的符号消费[摘要]:消费社会的生产主要是满足人类无限增长的消费需求,这种消费的需求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存需求,而是一种符号消费,符号消费指向的不是消费物自身,而是物所承载的符号价值,即其体现的消费者的身份、地位和品味。

人们通过消费各种作为符号的物品,而获得各自的身份认同。

本文通过对符号消费的论述,反思现在的消费文化。

[关键词]:消费社会、符号消费、身份认同、消费文化“许多年以前,一个人如果难受,不知如何是好, 他也许会去教堂, 也许会闹革命,诸如此类。

今天,你如果难受,不知所措,怎么解脱呢?去消费!”(米勒,1985) 在今天,消费不仅具有物质形态意义上的使用价值, 而且越来越成为人们“自我表达”的主要形式和“身份认同”的主要来源。

在社会学家看来, 消费不再仅仅是一个经济的、实用的过程,而是一个涉及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的表达过程。

有时消费者购买的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可使用的实用商品, 而且透出这样的信息: 暗示消费者本人想成为某种人或对某种生活方式的向往。

人们通过消费实践、透过消费模式中的符号使用, 构建他们对自我的社会群体认同。

这意味着人们的生活、认同感以及自我观念逐渐已不再是以工作为核心, 消费扮演了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这被认为是进入“后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

鲍德里亚和詹明信等人认为,在后现代社会,消费不再是工具性活动, 而是符号性活动; 消费本身已成为“对符号进行操纵的系统性的行动”。

一、符号消费的内涵从经济学上讲, 消费品的最根本用途是它的使用价值, 消费行为大都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

但在今天, 消费不仅具有物质形态意义上的使用价值, 而且越来越成为人们“自我表达”的主要形式和“身份认同”的主要来源。

当代一句流行的广告词:“我买了, 从而我就是什么(I shop, therefore I am) ”点破了其中的奥秘。

“我”消费什么、怎么消费, 实际上体现和贯彻了“我”对自己的看法、定位和评价以及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的接受。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引言现代社会中,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年轻人中间,消费更是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部分,其消费行为也备受关注。

而在消费理论中,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尤为重要。

符号消费理论强调人们在消费过程中获取的不仅仅是商品本身的价值,更是通过商品传递出的符号和象征所带来的满足感受。

本文将会深入分析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探讨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

一、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概述鲍德里亚是20世纪法国社会学家,其符号消费理论是其社会学理论中的重要部分之一。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不再是简单地为了满足物质需求,更多的是在进行一种象征性的行为,通过商品本身所代表的符号和象征来满足人们从内心深处的需求。

鲍德里亚认为,人们在消费时会受到社会文化和媒体的影响,他们购买的商品不仅仅是为了使用,更多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身份、地位和社会角色。

在鲍德里亚看来,消费不再是简单的经济活动,而是一种社会和心理的活动。

二、大学生符号消费的特点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作为消费群体的一部分,在消费行为上表现出一些特定的符号消费特点。

1. 追求潮流和时尚大学生正处在个人认识和社会认同的阶段,他们对于新事物和潮流十分敏感,因此在消费行为中更倾向于选择符合时尚潮流的商品。

他们追求时尚的服饰、电子产品和娱乐方式,通过这些潮流商品来满足自己对于时尚和潮流的认同需求。

2. 社交和自我展示大学生消费更多地呈现出社交和自我展示的特点。

通过炫耀和展示自己的消费品,他们希望获得同伴和他人的认可和赞赏。

购买名牌服饰、奢侈品、高档手机等,不仅仅是为了使用,更多的是为了在社交圈中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品位。

3. 情感和心理满足与一般的消费群体相比,大学生在进行消费时更注重情感和心理的满足。

他们更倾向于购买能够带来快乐和满足感受的商品,而非单纯地满足物质需求。

现代性语境下的符号消费透视一简析消费的符号化与符号的消费

现代性语境下的符号消费透视一简析消费的符号化与符号的消费

现代性语境下的符号消费透视一简析消费的符号化与符号的消费【关键词】性;消费;符号化;符号消费【论文摘要】现代性语境下的符号消费已成为现今消费文化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如今人们已经不再是仅仅消费“物”的实用价值,也在消费附着于这些“物”之上的“符号和意义”。

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不可避免的被卷入了国际市场,西方的消费观念和方式也无不渗透到当今我国消费市场,而同时由于大众传媒解构了传统消费文化和心理,鼓吹和强化新的消费模式等原因,符号消费问题更加凸显出来。

一、消费的符号化现代社会将人置身于一个消费世界.社会内在的商品交换法则则是人们生活在这一世界的“黄金法则”。

传统意义上的消费是指我们对物化的商品的消费。

如今人们已经不再是仅仅消费“物”的实用价值,也在消费附着于这些“物”之上的“符号和意义”。

因此消费不仅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社会活动,消费的变迁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现代社会的文化变迁的表现。

消费的表现性意味着消费不仅是物理或是物质层面上的消费.而且是象征层面上的消费,即“象征消费”。

象征消费指的是具有符号象征性的消费。

关于符号的象征性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凡勃伦在1899年出版的《有闲阶级论》中对“炫耀性消费”的论述。

他认为,所谓炫耀性消费,指的是富裕的上层阶级通过对物品的超出实用和生存所必须的浪费性、奢侈性和铺张性浪费,向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钱实力和社会地位,以及这种地位所带来的荣耀、声望和名誉。

这种炫耀性消费就是一种典型的“象征消费”。

凡勃伦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地位是由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所决定的,消费是一种表现性实践,通过对物质和文化消费品的选择所体现出来的品味和生活风格,构成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得以区分的符号和象征。

齐美尔认为,时尚是阶级分野的产物,上层阶级出于阶级分野意识与标新立异欲望总是企图拥有一种明显的风格.如社交形式、衣着服饰、美学判断的标志与其他群体分开。

而中间阶级的成员出于拉平化的本能尽可能地去模仿这些风格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口。

人们对社会身份符号的消费行为研究

人们对社会身份符号的消费行为研究

人们对社会身份符号的消费行为研究现代社会,人们的消费行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活所需,更有一部分是通过消费来表达自己的社会身份。

社会身份符号作为一种重要的消费品,深深影响着人们的购买决策和消费行为。

本文将对人们对社会身份符号的消费行为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原因和影响。

首先,人们购买社会身份符号的行为是因为社会认同的需求。

社会身份符号往往代表着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人们通过购买和展示这些符号,以示与特定社会群体的联系和认同。

例如,名牌商品往往被视为高端品牌,其价格昂贵,但却能够令人感到与自己所期望的社会群体相联系,增强自尊心和归属感。

因此,消费者愿意为这些身份符号支付昂贵的价格,来满足自己对社会认同的需求。

其次,人们购买社会身份符号的行为也受到社交因素的影响。

社会身份符号的购买和使用往往伴随着社交活动以及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品味。

例如,参加一场重要的社交活动时,人们会选择适合场合的服装和配饰,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品味,从而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赞赏。

社交因素对人们的购买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人们会根据社交需求来选择购买符合自身社会地位的品牌或产品。

此外,人们购买社会身份符号的行为也受到广告和媒体的影响。

广告和媒体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它们通过精心设计的广告宣传和明星代言人来塑造品牌形象和社会地位的形象。

这些广告和媒体的影响,使得消费者对于某些品牌和产品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购买欲望。

通过购买这些社会身份符号的产品,消费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广告所展示的高品质生活和社会地位,从而满足自己对社会认同的需求。

最后,人们购买社会身份符号的行为还受到个人价值观的影响。

每个人对于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的价值观不同,因此,在购买社会身份符号时,个体的价值观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对于某些人来说,他们更注重自我实现和独立思考,不太愿意通过购买昂贵的身份符号来满足自己的社会地位需要。

相反,他们更愿意通过自身能力和才华来展示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他人的认同和赞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符号与消费者行为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评分:摘要文章将符号消费行为界定为现代消费者在购买或选择商品时,不再以商品的使用价值为目的,而是以商品的符号价值为目的。

符号消费行为中,商品的符号价值是通过符号功能来实现。

消费者通过商品符号所承栽的情感功能、交流功能、美学功能、指代功能等一系列功能。

将商品的符号价值转移到交流客体上,同时也将自身的主体价值进一步赋给商品。

符号消费行为将人赖以生存的内心空间、自然空间、社会空间统一起来,人从中获得自我情感的表达,也获得社会关系中的位置。

符号消费行为本质上是由消费者个体价值表达与交流的需要而引发的,然而社会空间中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会促使符号消费行为的裂变和聚合。

关键词:符号消费,符号消费行为,消费社会,符号价值,符号功能。

AbstractThe symbol consumption behavior is defined as the modern consumers in the purchase or selection of merchandise, not to the use value of goods for the purpose, but rather to the symbolic value of goods for the purpose of. Symbolic consumption, symbolic value of goods is realized through the symbolic function. Consumer goods through the emotional function symbols, planted the communication function, aesthetic function refers to the function, such as a series of functions. Transfer the symbolic value of goods to exchange the object, but also their main value further assigned commodities. Symbol consumption will people live inner space, natural space, social space together, people express themselves in social relations, also won the position of. The essence of symbol consumption behavior is composed of individual consumer value ex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 needs caused, 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in social space will make the symbolic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fission and polymerization.Keyword:symbol consumption,symbol consumption behavior,consumer society,symbol, symbol function.目录一、符号理论概述 (5)(一)商品的符号价值理论 (5)(二)符号消费的概念 (5)(三)中国学者的讨论 (5)二、符号消费行为 (5)三、总结与结论 (6)消费活动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活动之一。

现代社会。

消费活动不仅是消费者个体的需要,而且推动着其它人类活动的发展,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甚至推动着社会关系的生产。

消费活动一方面是维持人们个体的生存。

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原动力,另一方面也让人们从生产中解放出来,实现人的主体意识,让人真正地具有人的价值。

以往生产力不发达的时候,生产活动是人类的主要活动。

消费活动仅仅是为了维持生产而存在的。

人的价值也是通过生产来实现的,个体在生产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越大越有价值。

社会关系也主要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

现在由于社会大生产的形成和发展。

生产活动以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方式进行,个体在生产活动中往往只承担很小一部分生产活动。

这时个体的消费品几乎都依靠交换而来,消费活动的领域自然就比以往扩大了。

个体从生产活动中只有机械的劳作。

既不能获得愉悦.也不能获得成就感。

个体无法在生产活动中体现其个人价值,在组织和社会面前其个人价值非常微小。

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只能从消费活动中去寻求其个体价值,通过有差别的消费活动来凸显自我价值,符号消费就是在人对其主体价值的追求过程中产生的,其实质就是有差别的消费活动。

一、符号理论概述(一)商品的符号价值理论商品的符号价值思想可以追溯到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提出的“炫耀性消费”。

他把炫耀性消费定义为: 通过浪费性的消费让人了解消费者的财富、权力和身份,从而使消费者获得荣誉以及自我满足的消费行为①。

这种“炫耀性消费”超越了商品固有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商品符号意义的重要体现。

商品的符号价值理论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波德里亚提出。

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随着以物质极大丰盛为特征的消费社会的崛起,商品的符号价值具有两个层次: 商品的独特性符号和商品的社会象征性,其中商品的独特性符号即通过设计、造型、品牌与形象等而显示与其他商品的不同和独特性; 商品的社会象征性指商品成为标识某种社会身份和地位、生活方式、生活品味和社会认同的符号。

(二)符号消费的概念波德里亚认为,现代消费不再以物品的使用价值为目的,而是以追求有差异性的符号价值为目的,这种消费就是符号消费。

值得注意的是,波德里亚将符号消费与象征消费严格区分开来。

波德里亚的符号消费主要是对符号能指的消费。

他对消费社会的批判其逻辑起点也基于此。

他认为人们正迷失于对符号能指的追求,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丧失了人的主体性,而象征消费正是拯救消费社会的手段。

但是从符号学来讲,符号是由能指与所指构成的,研究符号必然要研究符号的能指与所指。

因而,象征消费是对物品符号所指的消费,即意义的消费,应该被归属于符号消费中。

戚海峰在《符号营销》中,提出了“符号化消费”的概念,即“消费者选择产品不再以产品的功能、质量作为唯一标准。

而更加看重能否通过消费这件产品来满足自身心理上的某种诉求,这种诉求既可以根据自身的价值判断来确定,也可以跟随社会上流行的某种时尚。

此时的消费与传统的消费模式已有本质区别。

此时消费的主要对象并不在于商品本身,而在于寄托在商品身上的意义。

消费者通过占有和消费此类商品从中体会到某种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这种消费被称为符号化消费”。

实际上,戚海峰所提出的符号消费概念正是波德里亚所推崇的象征消费,是对符号所指即其意义的消费。

我们认为符号消费概念中有两个本质,即商品的差别价值和意义价值。

差别价值主要由商品符号的能指体现,意义价值主要由商品符号的所指体现。

可见,商品的符号价值正包含了这两种价值——差别价值与意义价值。

因而,我们将符号消费定义为“消费者在选择与购买商品之时,所追求的并非是商品的物理属性,而是其符号价值,符号价值包含差别价值与意义价值”。

(三)中国学者的讨论迄今,商品的符号价值已经成为中国学者们普遍接受的概念,但关于符号价值的定位,以及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一些争论。

有学者认为符号价值是独立于商品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外的第三种价值; 有的学者认为符号价值即可以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具有交换价值属性。

关于广告对符号消费及阶层区隔的塑造意义有如下观点: 第一,广告作为商业活动不可或缺的媒介能够刺激消费,这是市场营销学的出发点; 第二,广告对于塑造大众信仰、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三,广告的符号化是建构消费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它通过创造出虚假需求,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行为; 第四,广告的符号化,直接导致了消费异化,进而对消费文化和意识形态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国内现有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现有的经济学和营销学的研究主要是评价广告对扩大内需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而社会学的研究则主要是探讨消费品对社会分层的影响,目前缺乏将广告、社会地位、符号消费行为综合在一起进行研究; 第二,现有的研究主要通过文献档案,或引入部分广告个案,进行广告语的文本分析,缺少详细的调查数据支持。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拟在研究思路上有所拓展,同时在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

二、符号消费行为符号消费行为是一种具体现象,它包括消费者从选择商品、购买商品到使用商品的一系列过程。

其行为使得商品符号价值进一步实现。

符号消费行为中,商品的符号价值是通过符号功能来实现的。

消费者通过商品符号所承载的情感功能、交流功能、美学功能、指代功能等一系列功能,将商品的符号价值转移到交流客体上,同时也将自身的主体价值进一步赋给商品。

消费者通过商品来表达和传递一种情感,这时消费者的行为是一种符号消费行为。

因为商品只是情感的物质载体,商品成为一种符号将情感的主体与客体联系在一起。

此时,商品的物质外在成为符号的能指,情感意义成为符号的所指。

例如。

我们在中秋节吃月饼,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寄托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寄托了团圆的愿望。

月饼在此时就成了一种情感符号,符号的能指是月饼。

所指则是“团圆”。

人们通过吃月饼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愿望。

从而这一消费活动成为对这一情感符号的消费。

再如,当一个害羞的男孩喜欢一个女孩之时。

他可以送上一束玫瑰花来表达他对女孩的爱。

玫瑰花可以说是一个纯粹的情感符号,能指是玫瑰,所指是“爱”,人们通过送玫瑰从而实现了爱的表达。

消费者在选择和购买商品时,对商品的审美需要其实质也是符号消费。

商品的美学意象是通过符号来表现的。

不同的造型、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艺、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图案,造就了不同的符号美。

比如,人们在选择花瓶时,通常是将美观放在第一位的,这时,人们不是追求花瓶的功能,而是追求一种美的符号,享受花瓶的美丽,这也是典型的符号消费,“花瓶”是能指,“美”是所指,人们通过能指一“花瓶”寻找到所指一“美丽”。

从而实现了符号消费,也实现了符号的意指活动。

人们购买花瓶是为了找寻所指一“美丽”。

这一需求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人对什么样的花瓶才是美丽的花瓶,见解是不一样的。

符号能指的不同,也就进一步区分了不同的消费人群。

比如有些人觉得S型的花瓶才是美丽的瓶。

有些人觉得圆形的花瓶才是美丽的花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