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三《唐诗五首》(山居秋暝、从军行、登高、石头城、锦瑟)
高二语文同步备课课件:4.14《唐诗五首 山居瞑》(粤教必修3)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 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 颔联、颈联、尾联(末联)。
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 对偶句。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 下句称对句。 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 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每句中 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 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竹喧归涣女,颈联:在“空山”的背景上,点缀了人物 莲动下渔舟。活知动道的是两“幅浣优女美”的归画来面;。看听到到““莲竹动喧””,声知, 随意春芳歇,道是渔舟出去。 一写听觉,一写视觉。 王孙自可留。尾己联对:山面中对秋景色物的发喜出爱感和慨安,于巧隐妙居表生达活了的自心
情,深化了主题。表现出诗人的高洁情怀 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绝句
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 主, 简称五绝、七绝,偶有六言绝句。韵律 与律诗相 同,只是不一定对仗。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山居秋暝 王维
首联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颔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对仗) 颈联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对仗) 尾联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思想内容
空山新雨后,首晚联的:大紧背扣景题,意给,人描以绘深出远秋、天幽雨静后、山清村新傍之 天气晚来秋。感。 明月松间照,颔联:明月、松林、清泉、山石几种意象
组成色调明洁的图画,具体渲染了山景的
清泉石上流。清幽 。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鉴赏诗中的美点:
意境之美: 清新 宁静 深远
画面之美: 色调明洁 清幽
语文粤教版必修3--第14课 唐诗诗五首

10
高中新课标同步攻略〃语文(必修3)
具体研读
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用笔不
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
上句写女子,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诗人先
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 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纷披下,
元十五年(727)进士,授汜水尉。开元二十二年(734)又中 博学宏词科,官秘书省校书郎,天宝元年(742)迁江宁丞, 后贬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故后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 安史之乱起,在流离途中,为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与李白、 王维、高适等人交游酬唱,诗名轰动一时。擅长绝句,有‚七 绝圣手‛、‚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其边塞军旅、宫怨、闺 情及送别之作深厚婉丽、风神摇曳,为后人所赞誉。 《从军行》为乐府旧题,内容叙述军旅战争之事。王昌龄 的《从军行》共有七首,这里所选的是第四首。
诗 中 有 画 , 画 中 有 诗
8
高中新课标同步攻略〃语文(必修3)
具体研读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 人为何说是“空山”呢?
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 ,‚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 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 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
写景
颔联 落木、长江
颈联 万里、做客、百年、多病、独 抒情 尾联 艰难、潦倒、繁霜鬓、停酒杯
秋—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哀病愁苦的自我形象
24
高中新课标同步攻略〃语文(必修3)
具体研读
高中语文必修3-唐诗五首

诗词是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此 为第四首,全诗写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 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 的豪迈情怀。
背 景 资 料
【走进唐诗-基本阅读】
从军行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 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 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 1.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 2.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 3.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 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走进唐诗-基本阅读】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 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 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走进唐诗-基本阅读】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首联:时间、地点、天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颔联:静景。明月、松、清泉、石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颈联:动景。浣女归家,渔舟顺流而下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尾联:诗人的愿望
泉水、青松、翠竹、青莲, 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 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 烘托。
【走进唐诗-基本阅读】
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1)题材广阔:
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 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 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 交往等各个方面。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 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
语文粤教版必修3学案:第14课唐诗五首 Word版含解析

第14课唐诗五首阳春三月,春风和畅是美;炎炎夏日,浓浓绿荫是美;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是美;隆冬时分,皑皑白雪是美。
清晨,美是一缕明媚的阳光;黄昏,美是一抹斜斜的夕阳;傍晚,美是一勾弯弯的新月;深夜,美是一曲蛙鸣虫唱。
如果凝神细视,风花雪月、山川风物均可入画;如果凝神谛听,斗转星移、一草一木均可入诗。
自然是人类的朋友,走进自然,倾听自然的声音,有如天籁;置身自然,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蔚蓝的海水,肥沃的土壤,青山绿水……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慷慨馈赠。
走近自然,我们感受到了祥和之美,人类应该保护自然,让自然绽放独特的光彩。
走进唐诗,你可以体味到这一切的美。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1.诗意地生活,就应该如王维一般,享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悠然自得;诗意地生活,就应该如王昌龄一样,感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慷慨果敢;诗意地生活,就应该如杜甫一般登高望远,感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阔波澜……生活在水泥钢筋筑就的林立的高楼之间,我们切不可忘却回归精神家园的道路,吟咏传统的经典名句,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的哲理和诗意。
[写作运用]适用于“读书”“精神生活”“诗意地生活”等话题。
2.想做一只鸟,却没有高空任你飞;想做一条鱼,却没有阔海任你跃。
你有兼济天下的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现实却将你锁进了冰冷的铁笼。
你无奈,于是你站在现实的对面流泪,为你挚爱的国家和人民;站在现实的背后幻想,幻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即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就这样站在现实中,你用笔写下你的傲然脊骨,挥洒着民族的浩然正气。
这些都化为一颗耀眼的明星,缀在天空中,供我们瞻仰。
当人们跟随着李白的狂歌尽洒飘飘欲仙时,是你将人们拉回苦痛的人间。
你,一个平凡的见证者,记录下战争的罪恶。
目睹国破山河,城春草木,为什么你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你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广东省佛山市第四中学语文(粤教版)必修三:14《唐诗五首》ppt

空松山间新照雨,山后清居,泉秋天石暝气上晚流来。秋。首颔联联::时静间景。、、地松点、、清天泉气、石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颈联:动景。浣女归家,渔舟顺流而下 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尾联:诗人的愿望
这首山水名篇,于
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 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域 的追求。
泉水、青松、翠竹、
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 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 理想境域的环境烘托。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 •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 •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作业:
1、《山居秋暝》和《参军行<其四>》 分别表达了作者的不同心情,试着以 作者的心情朗读这两组诗,然后把这 两种不同的心情写下来;
2、试着感受这两首诗的风格,并形成 文字;
3、结合注释,背诵《石头城》和《锦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
焚书坑 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本来不读书。
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表现手法?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 的特点,但它们也有不同之处。
我们学习的《山居秋暝》是五 言律诗,《登高》和《锦瑟》 是七言律诗,《参军行<之四 >》和《石头城》是七言绝句。
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 陈子昂 王维、孟浩然
岑参、高适、王昌龄 李白、杜甫
元稹、白居易 韩愈、孟郊、贾岛、李贺
李商隐、杜牧
山水田园诗 边塞诗 咏史怀古诗 托物言志诗 借景抒情诗 即事抒怀诗 羁旅行役诗 赠友送别诗 谈禅说理诗 悼亡游仙诗 讽喻谒进诗 题画遣兴诗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14《唐诗五首》(学生版)

14、唐诗五首第一课时学习《山居秋暝》【学习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歌和体味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2、领悟诗歌主旨,感受诗人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
【学习重难点】品味诗中所描写的山村景色,体会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情趣【课前资料卡】1、了解“山水田园诗”代王(王维)孟(孟浩然)。
2、作者简介王维——诗佛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开元九年(721) 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晚年闲居蓝田辋川。
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著有《王右丞集》。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3.温故“意象”※【课前预习】结合注释读懂诗歌,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翻译诗歌内容。
学习过程:※任务一: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意象和人物:景物特点:作者心情:※小组讨论,用几句话来描述每一个画面。
※任务三:颔联和颈联的四幅画面中哪些为静,对于这首诗你还能找到其他的艺术手法吗?二、成果展示三、知识小结四、课堂检测第二课时学习《从军行》之四【学习目标】1、学习《从军行》情景交融的艺术技巧。
2、领悟诗歌主旨,理解《从军行》将士勇于报国的精神。
(重难点)【学习重难点】1、理解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的艺术技巧。
2、品味诗人笔下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课前资料卡】1、了解“边塞诗”(1)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①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②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③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④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⑤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等等。
而具体每首诗表达的也可能是矛盾而交织错杂的感情。
著名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
(2)《从军行》是汉代乐府《平调曲》名,内容多写军队的战斗生活,此处以旧题写新意。
2.作者简介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学案:第14课唐诗五首含解析

第14课唐诗五首阳春三月,春风和畅是美;炎炎夏日,浓浓绿荫是美;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是美;隆冬时分,皑皑白雪是美。
清晨,美是一缕明媚的阳光;黄昏,美是一抹斜斜的夕阳;傍晚,美是一勾弯弯的新月;深夜,美是一曲蛙鸣虫唱。
如果凝神细视,风花雪月、山川风物均可入画;如果凝神谛听,斗转星移、一草一木均可入诗。
自然是人类的朋友,走进自然,倾听自然的声音,有如天籁;置身自然,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蔚蓝的海水,肥沃的土壤,青山绿水……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慷慨馈赠。
走近自然,我们感受到了祥和之美,人类应该保护自然,让自然绽放独特的光彩。
走进唐诗,你可以体味到这一切的美。
美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字体赏美文唐诗里的中国吴可欣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才重回我们的衣柜,中国结又重系我们的裙衫,唐时的歌曲包上了摇滚的外壳,又一遍遍回响在我们耳畔……爱中国,可以有一千一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浪漫的理由来爱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爱唐诗,更爱中国。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
唐朝的月明。
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
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
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
唐朝的酒烈。
引得诗人纷纷举杯消愁,千金换酒,但求一醉。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人之一生,能向花间醉几回?临风把酒酹江,醉里挑灯看剑。
醉卧中人间荣辱皆忘,世态炎凉尽空。
今朝的酒正浓,且来烈酒一壶,放浪我豪情万丈。
唐朝的离别苦。
灞桥的水涓涓地流,流不断历历柳的影子。
木兰轻舟,已理棹催发,离愁做成昨夜的一场秋雨,添得江水流不尽。
折尽柳条留不住的,是伊人的脚步;挽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岁月的裙袂。
必修三古诗词翻译一、唐诗五首

必修三古诗词翻译一、唐诗五首必修三古诗词翻译一、唐诗五首 1.山居秋暝原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渲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空寂的终南山刚下了一场雨后,秋天的黄昏时候降临了。
明亮的月光在松树间照耀,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流淌。
竹林里传来喧闹声是洗衣的女子回来了,水上的荷叶摇动是打鱼的渔民下船了。
任凭春天的芳香花草消逝,我自己还是可以居留在这里。
2.从军行(其四)原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暗淡,一座孤单的城镇遥望着玉门关。
历经百战黄沙磨穿了铁铠甲,不攻破楼兰始终坚决不回乡。
3.登高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4.石头城【唐】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韵译山围绕旧国都一一全还在,潮水打着空城寂寞又折回。
秦淮河的东边从前的月亮,夜深时还过那城上短墙来。
译文1:选自《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
刘禹锡,中唐诗人。
这首诗借描写石头城的萧条景象,寄托国运衰微的感慨。
石头城,古城名。
本是古金陵城,三国时孙权重筑用此名。
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2:石头城:在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
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
3:故国:即旧都。
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4:周遭:环绕。
5: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6: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7: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在思想内容上,中国古典诗歌最突 )在思想内容上, 出的特征是( 出的特征是 抒情言志 )。 。 (7)唐代出现了近体诗,属于 格律诗 ) )唐代出现了近体诗,属于( 它在字数、句数、 )、平仄、 ,它在字数、句数、( 对偶 )、平仄、 (押韵 )等方面有严格要求。 等方面有严格要求。 等方面有严格要求
阅读课本P133《诗词格律》一文, 阅读课本P133《诗词格律》一文,了 P133 解近体诗的相关要求; 解近体诗的相关要求; 小结: 小结:
(1)字数:七言和五言; 字数:七言和五言; 句数:律诗和绝句; (2)句数:律诗和绝句; 对仗:律诗的中间两联必须对, (3)对仗:律诗的中间两联必须对,绝 句可对可不对; 句可对可不对; 押韵:偶句,平声,一韵到底; (4)押韵:偶句,平声,一韵到底; 平仄:一句之中,平仄交错, (5)平仄:一句之中,平仄交错,一联 上下句, 平仄相反, 两联间, 平仄相粘。 上下句 , 平仄相反 , 两联间 , 平仄相粘 。
鉴赏:
一读诗调——整体感悟 , 通过朗读把握诗 整体感悟, 一读诗调 整体感悟 歌的感情基调 二读诗情——窥斑见豹 , 抓住反映诗人思 窥斑见豹, 二读诗情 窥斑见豹 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词句 三读诗境——披文入情 , 分析诗歌的意象 披文入情, 三读诗境 披文入情 物象+描写词语→景物特点→气氛) (物象+描写词语→景物特点→气氛) 四读诗意——(1)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生 知人论世, 四读诗意 ( 思想、 平、思想、时代和写作背景 ——(2)身临其境,想象 身临其境, ( 五读诗趣——景物描写的角度 ﹑ 炼字炼句 景物描写的角度﹑ 五读诗趣 景物描写的角度 情景关系﹑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 情景关系 ﹑ 修辞手法 ﹑ 表现手法 ﹑ 立意 构思等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浴蚕,古时用盐水选蚕种, (注:浴蚕,古时用盐水选蚕种,一般在农历二
月进行。) 月进行。)
一二句描写了山村怎样的特点?三 一二句描写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四句中哪个字最精炼传神, 四句中哪个字最精炼传神,请结合诗的 内容加以赏析。 内容加以赏析。 幽深宁静。 无人观赏, 幽深宁静 。 “ 闲 ” , 无人观赏 , 侧 面衬托村姑雨中浴蚕繁忙的景象。 面衬托村姑雨中浴蚕繁忙的景象。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三读诗境—— 三读诗境——
景物 —— 描写词语 —— 景物特点 ——描写角度 描写角度
山 雨 天气 月 泉 竹 浣女 莲 渔舟 ——时间 时间﹑ —— 空 —— 空旷寂静 ——时间﹑地点 ——天气 —— 新 —— 清新 ——天气 ——季节 季节、 —— 晚、秋 —— 凉爽 ——季节、时间 ——视觉 视觉、 —— 明 —— 明净 ——视觉、仰看 ——清、石上流 —— ——清 悦耳 ——听觉、俯看 ——听觉、 听觉 ——听觉 —— 喧 —— 闹 ——听觉 ——勤劳开朗 ——人事生活 人事生活, —— 归 ——勤劳开朗 ——人事生活,动态 ——色彩翠绿 ——视觉 —— 动 ——色彩翠绿 ——视觉 ——生动温馨 ——人事生活 人事生活, —— 下 ——生动温馨 ——人事生活,动态
请根据以上所学的诗歌分析步骤, 请根据以上所学的诗歌分析步骤, 分组分析《从军行》 登高》 分组分析《从军行》﹑《登高》 ﹑ 石头城》 锦瑟》四首诗。 《石头城》 ﹑ 《锦瑟》四首诗。
课文详解
《 山 居 秋 暝 》 》 行 军 》 》 从 高 城 》 《 登 头 瑟 《 石 锦 《 《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一读诗调——平和、舒缓→闲适、恬静。 一读诗调——平和、舒缓→闲适、恬静。 ——平和 二读诗情——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随意春芳歇 二读诗情——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肯定。化用语典, 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肯定。化用语典, 反其意而用之, 王孙” 反其意而用之,“王孙”可认为是作者的 自况。 自况。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韦庄(836 910) 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 910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 ”“无情 无情” 柳”“无情”?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 厚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厚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 什么? 什么?
唐诗五首
中 国 古 典 诗 歌 常 识 诗 词 格 律 知 识 鉴 赏 示 例 课 文 详 解 拓 展 阅 读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小测填空: 小测填空:
)和以 (1)《诗经》 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 )( 诗经》 和以《离骚》 辞 , 被尊为我国古典现实主义和古典浪 漫主义的典范。 漫主义的典范。 缘事而发” ( 2) 乐府诗继承了 《 诗经 》“缘事而发” ) 乐府诗继承了《 诗经》 缘事而发 的现实主义传统,涌现了( 的现实主义传统,涌现了 《 木兰诗》 )、 木兰诗》 、 ( 孔雀东南飞》 等名篇佳作。 ) 《孔雀东南飞》 等名篇佳作。 达到成熟, (3)汉末 文人五言诗 )达到成熟,我们 )汉末( 达到成熟 学过古诗十九首中的( 迢迢牵牛星》 、 学过古诗十九首中的 《迢迢牵牛星》)、 《 曹操的( 短歌行》 )、 曹操的 短歌行》 ( 陶渊明 )的《归园田 、 的 居》、谢灵运、谢朓的山水诗等。 谢灵运、谢朓的山水诗等。
从军行七首(其一) 从军行七首(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注: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 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 这是一首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 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 诗。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 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 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作 铺垫。那么,诗人选用了哪些意象, 铺垫。那么,诗人选用了哪些意象,层层深入 地刻画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的? 地刻画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的?
五读诗趣——(1)景物描写:苏轼说“味摩诘之 五读诗趣——( 景物描写:苏轼说“ —— 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书蓝田烟雨图》 首联点明了季节、时间、 ( 《 书蓝田烟雨图 》 ) 首联点明了季节 、 时间 、 地点、 天气,为画面定好了基本色调和轮廓。 地点 、 天气 , 为画面定好了基本色调和轮廓 。 颔 联和颈联描写景物,动静相衬,视听相兼, 联和颈联描写景物 , 动静相衬 , 视听相兼 , 俯仰 结合,具备了画的各项要素,具有画的特点。 结合,具备了画的各项要素,具有画的特点。 炼字炼句:雨后碧空无尘,松针如洗, (2)炼字炼句:雨后碧空无尘,松针如洗,皎洁 的月光铺洒在松林上, 的月光铺洒在松林上 , 一 “ 照 ” 字启示人们去体 会那珠水晶莹的景象。一场秋雨之后, 会那珠水晶莹的景象 。 一场秋雨之后 , 山泉水势 必增, 诗人又特别用一“ 必增 , 诗人又特别用一 “ 流 ” 字 , 让人们去体味 那水石相激的铮铮淙淙之声。月色泉声, 那水石相激的铮铮淙淙之声 。 月色泉声 , 视听交 可触可感。 织,可触可感。
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 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 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 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 以欣欣向荣之感, 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 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 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 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唐王朝全面走向衰 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 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 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 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 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 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 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戍楼百尺,黄昏独坐,海风劲吹,一片秋意。关山之上,一轮明月, 戍楼百尺,黄昏独坐,海风劲吹,一片秋意。关山之上,一轮明月, 聆听羌笛。烽火城西,地处偏远,令人孤寂;正值秋季黄昏, 聆听羌笛。烽火城西,地处偏远,令人孤寂;正值秋季黄昏,凉气 侵人,令人思归。呜咽的羌笛,像亲人的呼唤,又似是游子的叹息。 侵人,令人思归。呜咽的羌笛,像亲人的呼唤,又似是游子的叹息。 一系列精织的意象,共同刻画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征人形象, 一系列精织的意象,共同刻画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征人形象, 令人感慨不已。 令人感慨不已。
(4)唐代近体诗兴起,李白、杜甫两大 )唐代近体诗兴起,李白、 诗人雄视千古; 诗人雄视千古;以( 王维 )、(孟浩然 )为代 、 为代 表的田园山水诗派和以( 表的田园山水诗派和以 高适)、(岑参)为代 、 为代 表的边塞诗派相映成辉; 表的边塞诗派相映成辉 ; 以白居易为代 表的( 反映现实, 为歌生民病” 表的 新乐府 )反映现实,“为歌生民病”。 反映现实 (5)宋代词坛,有以 苏轼)、(辛弃疾 )为 )宋代词坛,有以( 、 为 代表的豪放词派和以( 代表的豪放词派和以 柳永 )、(李清照 )为 、 为 代表的婉约词派, 元代关汉卿、 马致远、 代表的婉约词派 , 元代关汉卿 、 马致远 、 王实甫等惨淡经营, 使元曲雅俗共赏, 王实甫等惨淡经营 , 使元曲雅俗共赏 , 造就了古典诗歌的最后一个高峰。 造就了古典诗歌的最后一个高峰。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荑花尽杏花飞。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荑花尽杏花飞。 姑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姑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 诗的一二句通过“_______”“ _______” 、 诗的一二句通过“ “________”渲染了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 渲染了春光逝去, 渲染了春光逝去 ________的气氛。 的气氛。 的气氛 2、 “怜”即“________”的意思,诗人 的意思, 、 的意思 的是什么?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怜”的是什么?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春残、鸟稀、花尽花飞,衰败凄凉 春残、鸟稀、花尽花飞 衰败凄凉 衰败凄凉; 春残 2.可爱 幽竹 不随波逐流的人格追求。) 可爱,幽竹 不随波逐流的人格追求。 可爱 幽竹,不随波逐流的人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