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3-6,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2008

第一章移动通信实验系统概述1.1 移动通信实验系统简介移动通信实验箱是结合移动通信课程,验证移动通信中涉及的主要技术。
实验通过终端技术和网络技术介绍当前移动通信中的典型技术,并区别于以前的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终端技术实验包括以下几部分的实验:信源编解码实验部分、信道编解码部分、调制解调部分。
这些实验都由实验箱上的相关模块在学生平台的配合下完成。
网络技术实验包括系统实验部分、900MHzGSM手机系统实验部分。
每个实验的简单介绍参见本章1.3节。
1.2 移动通信实验系统框架结构本实验系统的框架结构是根据GSM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制订的。
图1.2-1是GSM移动通信系统的框架结构图。
包括移动终端MS、基站子系统BS(包括BTS和BSC)、交换中心MSC/VLR、HLR/AUC数据库等部分。
作为对实际移动通信系统的模拟,本移动通信实验系统也相应的要实现以上部分的功能。
图1.2-1 GSM移动通信系统的框架结构图1.2-2为本实验系统的总体结构,每一模块的功能都可以对应到实际系统中某一块的功能,下面进行具体的介绍。
图1.2-2 本实验系统的总体结构以上各模块的作用:●实验箱:移动通信实验机箱主要模拟了通信终端的处理技术,无线基站的处理技术。
并通过无线信道连接,模拟电话信号的无线接入。
当移动实验箱配以PC系统和软件,通过局域网和电话交换机模拟了移动交换网,实现移动台开机登陆和关机实验、移动性管理、移动台呼叫处理的实验,较为形象的说明了移动通信的主要特征。
移动实验箱还配有标准GSM/GPRS通信模块,通过软件控制实现和实际网络中的任意用户进行话音和数据通信。
实验箱上还能完成信源编解码、信道编解码交织及扰码、调制解调等实验。
实验箱具体电路组成见1.3节。
●学生平台:学生平台是一台微型计算机,它通过串口同实验箱相连,通过局域网同其他学生平台和教师平台相连。
学生平台是学生控制实验箱进行相应实验的平台。
每次实验,学生进入学生平台的相应实验界面,学生平台程序会向实验箱下发相应的控制指令,配置相应的参数,从而使实验箱做好相应实验的准备。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CDMA部分.docx

CDMA系统一.概述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称作码分多址。
在CDMA通信系统中,不同用户传输信息所用的信号不是靠频率不同或时隙不同来区分的,而是用各不相同的编码序列来区分的。
或说是靠信号的不同形来区分的。
从频域或时域观察,多个CDMA信号是互相重叠的。
码分多址是以扩频技术为妹础,所谓扩频是把信息的频谱扩展到宽带中进行传输的技术。
CDMA信号的产生包括调制和扩频两个步骤,可以先用待传送的信息比特刈•载波进行调制,再用伪随机系列(PN)扩展信号的频谱,也可以先用伪随机系列为待传送的信息比特相乘, 把信息的频谱扩展后,再对载波进行调制。
这两种方式是等效的。
适用于CDMA系统的扩频技术是直接序列扩频(DS),这巾CDMA系统称作直接序列扩频CDMA 系统(DS-CDMA)o在直接序列扩频CDMA系统中,所有用户(或称信道)工作在相同的中心频率上,用户信息信号与高速率的伪随机码序列(PN序列或称码字)相乘得到宽带信号。
不同的川户使用不同PN序列。
这些PN序列相互正交,利用PN序列来区分不同的用户,如图0—1所示。
得到的宽带信号再去调制载波信号的某个参量。
▲玛字图0—1 DS—CDMA示意图接收端要从收到的扩频信号中恢复出它携带的信息,必须经过解扩和解调两个步骤。
解扩就是接收端以与发送端相同的PN序列与接收到的扩频信号相乘,恢复出原频带信号;解扩后的信号再经过常规的解调,即可恢复出其中传送的信息。
二.DS-CDMA移动通信原理图0-2为DS-CDMA移动通信系统原理框图。
系统中采用包含N个正交的PN序列CI, C2,…,6作为地址码,分别与信码dl,d2,…,dn相乘或模2加实现扩频调制。
信码速率fb (单位:b/s,比特/秒)、丿謹月Tb=l/fb;地址码速率fp (单位:c/s,子码/秒或码片/秒)、翩Tp=l/fp, 地址码序列每周期包含p个子码元,序列周期T = pT p.通常设置(0-1)(0-2)式中,K为正整数。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资料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王明志主编信息学院前言移动通信是上一世纪末三大新兴通信技术(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之一。
它使人类实现了随时随地快速可靠地进行各种信息的交换。
移动通信集各种通信最新技术之大成,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通信方式。
针对不断发展的新技术,高等院校通信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在不断更新,实验手段也在不断发展。
我们针对移动通信实验课与移动通信技术、设备现状,设计了相关实验,编写了这套教材。
本教材是根据多年从事移动通信教学和工程实验,并在考了国内外有关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移动通信网络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网络,涉及当今通信领域的方方面面。
为了让高等院校通信专业的学生对移动通信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移动通信课程”的开设适应了这一形势的要求。
另一方面,在让学生对移动通信系统有一个较全面了解的同时,对其中关键技术的学习或深入地掌握是必要的。
对于这一部分知识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通过理论课堂的学习获得,另一方面可以通信实验的环境进行加强。
ZH7005B 多体制移动通信实验平台为学生们了解当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
在多体制移动通信实验平台中,设计了一个通用的信道硬件平台,它能支持多种模式的移动通信网络。
对目前常见的移动通信技术的关键部分“空中接口技术”,学生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1. 最小频移键控(MSK )2.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MSK )3. π/4 差分四相相移键控(π/4DQPSK )4. CDMA/DS 码分多址通信技术5. CDMA/DS-IS95 码分多址通信技术6. 跳频通信技术目录实验一QPSK 传输系统实验实验二OQPSK 传输系统实验实验三/4DQPSK 传输系统实验实验四MSK 传输系统实验实验五GMSK 传输系统实验实验六16QAM 传输系统实验实验七64QAM 传输系统实验实验八CDMA 传输系统实验附录HDB3 测试码序列的改进在ZH5001 通信原理实验系统中,设计了一个通用的信道硬件平台,在该实验平台上除了完成以前几章的实验外,还能完成以下实验:1. 振幅调制传输系统实验AM2. 单边带调制SSB3. 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DSB4. 频率调制FM5. 四相相移键控QPSK6. 四相交错相移键控OQPSK7. 最小频移键控MSK8.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MSK9. π/4 差分四相相移键控π/4DQPSK10. 16QAM 传输系统16QAM11. 64QAM 传输系统64QAM以上实验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SP 技术+PFGA 技术实现,其具有较完善的测试接口:通过这些测试接口,可以对每一种调制解调方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分解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王明志主编信息学院前言移动通信是上一世纪末三大新兴通信技术(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之一。
它使人类实现了随时随地快速可靠地进行各种信息的交换。
移动通信集各种通信最新技术之大成,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通信方式。
针对不断发展的新技术,高等院校通信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在不断更新,实验手段也在不断发展。
我们针对移动通信实验课与移动通信技术、设备现状,设计了相关实验,编写了这套教材。
本教材是根据多年从事移动通信教学和工程实验,并在考了国内外有关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移动通信网络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网络,涉及当今通信领域的方方面面。
为了让高等院校通信专业的学生对移动通信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移动通信课程”的开设适应了这一形势的要求。
另一方面,在让学生对移动通信系统有一个较全面了解的同时,对其中关键技术的学习或深入地掌握是必要的。
对于这一部分知识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通过理论课堂的学习获得,另一方面可以通信实验的环境进行加强。
ZH7005B多体制移动通信实验平台为学生们了解当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
在多体制移动通信实验平台中,设计了一个通用的信道硬件平台,它能支持多种模式的移动通信网络。
对目前常见的移动通信技术的关键部分“空中接口技术”,学生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1.最小频移键控(MSK)2.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MSK)3.π/4差分四相相移键控(π/4DQPSK)4.CDMA/DS码分多址通信技术5.CDMA/DS-IS95码分多址通信技术6.跳频通信技术目录实验一QPSK传输系统实验实验二OQPSK传输系统实验实验三传输系统实验实验四MSK传输系统实验实验五GMSK传输系统实验实验六16QAM传输系统实验实验七64QAM传输系统实验实验八CDMA传输系统实验附录HDB3测试码序列的改进在ZH5001通信原理实验系统中,设计了一个通用的信道硬件平台,在该实验平台上除了完成以前几章的实验外,还能完成以下实验:1.振幅调制传输系统实验AM2.单边带调制SSB3.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DSB4.频率调制FM5.四相相移键控QPSK6.四相交错相移键控OQPSK7.最小频移键控MSK8.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MSK9.π/4差分四相相移键控π/4DQPSK10.16QAM传输系统16QAM11.64QAM传输系统64QAM以上实验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PFGA技术实现,其具有较完善的测试接口:通过这些测试接口,可以对每一种调制解调方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实验名称:移动通信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
2. 熟悉GSM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各种信令及其格式。
3. 利用实验平台,验证GSM数字通信系统中的一些基本功能,包括呼叫建立、清除和短信发送等。
实验原理:移动通信是指在无线电通信网络中,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通过无线电信道进行通信的一种方式。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将要发送的信息通过数字信号转换器转换成二进制数字序列,将之编码压缩后以射频信号的形式通过无线电信道传输给接收端,接收端进行解码反演后还原信息。
GSM数字通信系统为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技术,即将时间分成一段段时隙,不同用户在不同的时隙内完成其数据传输,这样就能使多个用户通过同一信道进行通信。
实验器材:1. 移动通信实验平台(包括手机终端、基站、通信网络等)。
2. 示波器、信号源、信号分析仪等通信测试仪器。
实验步骤:实验一:呼叫建立1. 打开手机终端,输入要拨打的电话号码,按下打电话键。
2. 接通后,在手机终端上观察呼叫建立过程中各个信令的显示及时序。
3. 在基站端,用信号源产生合适的射频信号,与手机终端建立呼叫通道,并用信号分析仪进行信号测试。
实验二:呼叫清除1. 在呼叫建立状态下,按下挂机键,结束通话。
2. 在手机终端上观察呼叫清除过程中各个信令的显示及时序。
3. 在基站端,观察呼叫清除过程中各个信令的显示及时序。
实验三:短信发送1. 打开手机终端,输入要发送的短信内容,按下发送键。
2. 在手机终端上观察短信发送过程中各个信令的显示及时序。
3. 在基站端,观察短信发送过程中各个信令的显示及时序。
实验四:TDMA时隙1. 在呼叫建立状态下,观察手机终端在时隙中的数据传输情况。
2. 使用示波器观察基站端产生的TDMA时隙信号,并进行相关分析。
注意事项:1. 操作时应仔细查看手机终端自带的操作手册,确保正确使用。
通信行业-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 精品

GPRS模块又称GPRS MODEM,是一种可以进行语音、短消息、数据及传真传送功能的GSM/GPRS无线通信模块,同GSM/GPRS手机相比,它除了没有人机界面LCD显示、键盘外,其它的无线通信功能都是一样的。GPRS无线通信模块提供一个RS232接口,可直接由计算机的串口发送AT指令来控制该模块,此时计算机作为DTE(数字终端设备),GPRS模块作为DCE(数字电路设备)。在DTE和DCE之间用一套AT命令实现各种功能。GPRS的各种功能都有赖于DTE向DCE发送AT指令来实现,所以AT指令可视为DTE和DCE间的软件接口。
2回显设置
模块有回显功能,即在AT指令应答区会显示刚才输入的AT指令。
打开回显功功能
发送:ATE0
返回:OK
在本次的实验中主要是实验GPRS模块的语音功能。
6、AT指令
在计算机上利用GPRS MODEM调试工具V1.0来输入AT指令对GPRS模块进行控制,开机后首先要对模块进行一些测试/查询或设置。
1修改模块波特率指令
PC机和模块进行串行通讯的前提是二者串口的波特率必须一致。在不知道模块波特率的情况下,逐次修改调试工具中的波特率来修改PC机串口波特率,在AT指令发送区输入AT并发送,直到AT指令应答区有OK应答为止。如果想修改模块的波特率,在AT指令发送区输入AT+IPR=****(此处****表示要修改成的波特率的值),点击”手动发送AT指令”按钮发送修改波特率的AT指令。返回OK应答表示模块的波特率已经修改。修改完成后要更改调试工具的波特率(即PC机的波特率)与模块的波特率一致才能够继续通讯。
4、掌握GSM/GPRS无线通信模块的使用。
二、实验条件
1、GSM/GPRS通信模块
移动通信实验系统说明书

目录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基础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伪随机序列产生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 m序列产生及特性分析实验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二GOLD序列产生及特性分析实验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WALSH序列产生及特性分析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实验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语音模数转换和压缩编码实验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二线性分组码实验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 GSM卷积码实验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四GSM交织技术实验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扩频通信基础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直接序列扩频(DS)编解码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二跳频(FH)通信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DS/CDMA码分多址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4章数字调制和解调实验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 BPSK调制解调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二QPSK调制解调实验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OQPSK调制解调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四 MSK调制解调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五 GMSK调制解调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移动通信实习指导书

移动通信实习指导书一、实习目的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实习全面了解移动通信设备的组成,巩固和扩大所学知识,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良好基础;2.熟悉移动通信系列设备的构成、性能、作用及运行情况;3.通过现场现场实习实训,了解移动通信设备的基本组成,掌握移动通信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技能;4.了解移动通信设备和通信网的组成管理与发展趋势。
三、实习的主要内容和实习指导1、移动通信核心侧设备①认识华为WCDMA 3G移动核心侧设备MSoftX3000、UMG8900、HLR9820、SGSN9810、GGSN9811等设备的外观及结构,了解其型号、参数、性能指标和运行情况;②认识移动核心侧设备的基本组成,认识WCDMA核心网网元设备及各个单板的认识,加深理解移动核心侧设备在整个通信网中的地位;③学习交换机的基本操作过程和常规维护管理;④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诸如MSOFTX3000数据配置、HLR数据配置和UMG8900数据配置等等多项实训子项目。
⑤先听指导老师讲述硬件结构和操作方法,然后在操作终端上进行脱机操作,符合基本要求后,再轮换进行联机操作,观察和分析操作结果。
⑥实习前和实习期间,重点参考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课件2、移动通信无线侧设备①认认识华为WCDMA 3G移动通信无线侧设备DBS3900、BSC6810等系列设备的外观及结构,了解相关设备的型号、参数、性能指标和运行情况;②认识华为DBS3900、BSC6810等设备内各单板的位置和作用,加深理解移动无线侧设备在整个通信网中的地位;③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诸如BSC6810全局设备配置调试、BSC6810接口调试和DBS3900基站维护操作等实训子项目。
④先听指导老师讲述硬件结构和操作方法,然后在操作终端上进行脱机操作,符合基本要求后,再轮换进行联机操作,观察和分析操作结果。
⑤实习前和实习期间,重点参考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课件三、实习方式集中式:本实习以长沙理工大学现代通信实验室为生产实习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复合地址码扩频调制及PN码解扩一、实验目的1、掌握发端复合地址码扩频调制及收端PN码解扩的基本原理。
2、掌握扩频调制及解扩的实现过程。
二、实验条件1、示波器2、移动通信实验箱三、实验原理发端BS1导频信道扩频基带信号PIL=PN1(t) (5-1)同步信道扩频基带信号SYss=SYfr⊕W8⊕PN1 (5-2)用户1由信道地址码W i单独扩频的扩频基带信号D1w=D l xs⊕W i (5-3)用户1由信道地址码W i及基站地址码PN1复合扩频的扩频基带信号D l ss=D l w⊕PN1=D l xs⊕W i⊕PN1 (5-4)则BS1总的扩频基带信号Dss=PIL+SYss+D l ss+…经BPSK调制后输出BPSK1=Dss·cosωIF t=PIL·cosωIF t+SYss·cosωIF t+D1ss·cosωIF t+… (5-5)接收端收到的中频信号f IF-RX也可用式(3-11-5)表示,则由模拟乘法器M5构成的PN码解扩器输出f IF-des=f IF-RX·PN1(t)=(PIL·cosωIF t+SYss·cosωIF t+D l ss·cosωIF t+…)·PN1(t)将式(5-1)、式(5-2)及式(5-4)代入上式,并用到⊕与乘法器等效的关系,得f IF-des=PN1(t)·PN1(t)·cosωIF t ;导频信道+SYfr·W8·PN1(t)·PN1(t)·cosωIF t ;同步信道+D l xs·Wi·PN1(t)·PN1(t)·cosωIF t;用户1业务信道+…将PN1(t)·PN1(t)=+1·+1/-1·-1=1代入上式得f IF-des=cosωIF t ;导频信道+SYfr·W8·cosωIF t ;同步信道+D l xs·W i·cosωIF t;用户1业务信道(5-6)四、实验内容与要求(一)扩频调制测量步骤1、实验箱设置:插上BS1、BS2及MS天线。
D l设置为全1。
2、示波器设置:外触发,下降沿触发,外触发信号接自BS1的帧同步FS;二个测量通道都为直流耦合,2V/DIV。
3、示波器一个通道测量发端BS1用户1基带信号D l xs,另一个通道顺次测量W i、D l w、PN1及D l ss,将时序对齐记录在表5-1,验证是否满足式(5-3)及式(5-4)复合地址码扩频调制的关系式。
4、示波器二个通道同时测量PN1及PIL,观测二者是否相同(二)PN码解扩(去扰)测量步骤1、发端BS1关断同步信道SYch,以免同步信道信号形响下一步的信号观测。
2、示波器二个通道同时测量发端BS1的Dlw(发端用户1基带信码Dlxs仅被Wi扩频的扩频基带信号)及收端MS的Drw(收端仅剩下Walsh码扩频的扩频基带信号),比较二者是否相同(不考虑Drw中的毛刺及导频信道输出的直流分量,参见式(3-11-8)),接收的D1复合地址码扩频信号是否已经PN码解扩(去扰)。
3、在MS的“PN码捕获及解扩”模块中按下“开环”键,断开PN码捕获环路,使PN码失步,PN码同步指示灯灭,接收信号未能正常地PN码解扩及载波解调,再观测比较Drw是否与Dlw相同。
4、释放收端MS“开环”键,观测收端MS能否实现PN码同步(PN码同步指示灯常亮)。
然后发端BS1打开同步信道SYch,使收端MS又实现PN码同步(PN码同步指示灯常亮)及帧同步(帧同步指示灯常亮),收发二端LED显示信码Dr与Dl 相同。
实验四、多基站、多信道、多用户同步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实验目的1、掌握多基站、多信道、多用户同步CDMA移动通信实验系统原理。
2、掌握IS95及cdma2000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条件1、示波器2、移动通信实验箱三、实验原理同步CDMA移动通信系统各基站的基站地址码使用同一M序列,只是时间偏置或者说序列相位不同。
各基站的基站地址码必须严格按这个相位产生,即按此规定同步。
实际同步CDMA移动通信系统,例如IS95及cdma2000,PN码的同步是各基站各自用GPS接收全球定位系统的时钟,由这同一时钟实现同步。
本实验系统二个基站PN码的同步比较简单,它们由同一片CPLD(CPLD3)按规定的相位产生,自然就同步了。
四、实验内容与要求1、设置实验箱及示波器(1)在“通信系统制式”模块上,设置系统为“同步CDMA”方式。
在“D1信道编码设置”模块上,设置“D1无人为误码”及“无交织/去交织”。
在信码“D2、D3、D4数据格式”模块上设置它们为“开关设置”。
在MS的“PN捕获及解扩”模块上设置“PN码同步方式”为“检测同步信道”正常工作方式。
(2)设置BS1的二个用户业务信道地址码为互不相同的14个业务信道之一,即W i≠W j,且W i 、W j≠W0、W8。
同样,设置BS2的二个用户业务信道地址码满足:W K≠W L ,且W K、W L W0、W8。
而二个基站用户业务信道之间没有约束,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但为了后面某些步骤操作方便,本实验要求设置得相同,即W i=W K及W j=W L。
各基站用户的信码D1~D4可以任意设置,但为了后面实验观察方便,建议设置得各不相同,例如D1=D10…D16=0000001,D2=0000011,D3=0000111,D4=0001111。
(3)BS1“输出幅度”调到最大,BS2的调到0。
(4)MS接收地址码设置:接收基站地址码为BS1,接收信道地址码为Wr=Wi,即接收BS1用户1业务信道的信码D1。
(5)示波器设置为:外触发,上升沿触发,外触发信号接自BS1的帧同步FS;两个测量通道都设置为:直流耦合,2V/DIV。
2、示波器CH1观测BS1的PN码同步信号PNS,CH2观测BS1的PN码即0时间偏置的5阶M序列PN1,记录在表6-1中。
然后CH2观测BS2的PN码,即滞后PN1为4个码片周期的同一5阶M序列PN2,亦记录在表6-1中。
3、打开BS1信道PIL、SYch、D1ss及D2ss,用示波器测量各个信道扩频基带信号PIL、SYss、D1ss及D2ss的幅度,比较是否相等。
然后按表4-2测量并记录各信道扩频基带信号线性叠加后的总信号Dss,验证是否为各信道信号的线性叠加(经过线性叠加电路后,各个信道扩频基带信号的幅度衰减了一半,由输入4Vp-p(CMOS 电平0~4V)衰减为2Vp-p双极性(+/-二种极性),以防叠加后总信号幅度太大而超过叠加电路运放线性动态范围),叠加后信号是否为多电平、双极性。
4、同时打开发端BS1的PIL、SYss、D1ss、D2ss及发端BS2的PIL、SYss、D3ss、D4ss,二个基站发射信号“输出幅度”都调到最大。
按步骤7.重新调整好PN码捕获电路的比较门限电圧Ec。
然后按表3-14-3进行测量并作记录。
观测、了解多基站、多信道、多用户同步CDMA系统运行的全过程。
在收端各模块都已同步,接收到发端信码后,可拨动发端对应用户的信码设置拨码开关,改变其LED显示的信码,观察收端LED显示的接收信码是否发生相应改变,收发两端的信码总是保持一致。
注:由于二个基站各自都打开4个信道,基站之间的多址干扰比较大,可能会影响收端PN码同步。
因此,当收端MS在接收某基站信号时,可能要将该基站发射信号幅度调到最大,同时将另一基站的调小些。
实验五、多机组网DS-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实验目的1、了解多机组网DS-CDMA移动通信系统工作原理。
2、掌握DS-CDMA移动通信系统空中接口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二、实验条件1、多台实验箱2、天线三、实验原理本实验箱上的基站BS及移动台MS本来是独立的电路,为了在同一台实验箱上构成完整的DS-CDMA系统,方便做实验,而放在同一台实验箱内(单机组网)。
实际上,实验箱也可单独作为基站或移动台工作,用多台实验箱组成多基站、多信道、多用户的DS-CDMA移动通信系统(多机组网)。
常用的多机组网方案是,用一台实验箱作为二个基站,用一~四台实验箱作为一~四个移动台,作为基站的实验箱仅在BS1及BS2模块挿上天线,作为移动台的实验箱仅在MS模块挿上天线,将所有天线全部拉出,即构成多机组网DS-CDMA移动通信系统,在该系统上可重复前面的实验内容。
四、实验内容与要求1、将作为基站的一台实验箱(以下简称“基站实验箱”)及作为移动台的一~四台实验箱(以下简称“移动台实验箱”)放在同一实验桌上,距离尽可能近,并使用同一220V交流电源板(保证在220V交流电源接地不良时,所有实验箱仍共地良好)。
2、“基站实验箱”仅在BS1及BS2模块挿上天线,“移动台实验箱”仅在MS模块挿上天线,将所有天线全部拉出(注:仅实验二十需将天线拉出,其它所有实验天线一律不要拉出)。
打开实验箱电源。
3、调准“移动台实验箱”接收机本振频率。
(1)“基站实验箱”仅打开BS1导频信道PIL。
“移动台实验箱”MS的PN码同步设置为“不检测同步信道”工作方式,调整好捕获相关器输出Ri的比较门限电压Ec,使能正常实现PN码同步,PN码去扰后的导频信道恢复出中频载波。
(2)示波器测量“移动台实验箱”MS的“载波提取”模块内,由晶体压控振荡器VCXO2等构成的载波提取PLL的环路控制电压uc。
示波器测量通道设置:DC、1V/DIV;时基设置:10ms/DIV。
(3)调整“移动台实验箱”本振频率:用无感绝缘起子调整“本振信号”模块调整孔内本振信号的半可变电容,使uc的差拍电圧频率降低,最后成为Vcc/2=5V/2=2.5V 的直流电圧。
(4)在“移动台实验箱”上按“开环”键使PN码同步电路失步,导频信道不能正常去扰,未恢复出中频载波,载波提取PLL无输入中频信号而失锁,uc成为起伏噪声电压;释放“开环”键,PLL锁定,uc又成为2.5V直流。
这表明步骤3.(1)~(3)的调整结果是正确的,本振频率已调准,载波提取电路已能正常工作;否则重复步骤3.(1)~(3)。
实验六、同步CDMA 系统PN 码同步一、实验目的1、熟悉同步CDMA 系统PN 码同步原理。
2、设计、开发PN 码同步有关电路。
二、实验条件1、移动通信实验箱2、示波器三、实验原理CDMA 系统收端PN 码同步子系统在实验六中有较详细介绍,不再重述。
下面只介绍待设计、开发的数字逻辑电路部分有关内容。
PN 码同步子系统的数字逻辑电路包括扣脉冲门、÷N 分频器、PN 码发生器及其后的T P /2延时电路三个部分,全部在MS 模块的CPLD4中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