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水不见了》教案.doc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科学《水不见了》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水不见了》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水不见了》教案一、教学内容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水不见了》主要围绕《我们身边的科学》这一章节展开,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蒸发现象,探索水消失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水消失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身边现象的欲望。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蒸发现象,探索水消失的原因。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水消失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杯、毛巾、棉花、PPT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水杯、一块毛巾。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出示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这个杯子里的水了吗?如果我把杯子倒过来,水会怎样呢?”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水消失的过程。

2. 实验一:教师将杯子倒过来,让水自然流出,提问:“水去哪里了?它为什么会不见呢?”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水消失的原因。

3. 实验二:教师用棉花堵住杯口,再次倒过来,让水不再流出,提问:“这次水为什么没有消失呢?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呢?”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水消失的原因。

4. 小组合作: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用自己的水杯进行实验,观察和讨论水消失的过程,然后分享自己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水蒸发→ 水蒸气七、作业设计1.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个关于水蒸发的小实验,观察和记录水消失的过程。

2. 完成一张关于水蒸发的手工制作,可以是水杯、水滴等形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们对水的蒸发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实验和小组讨论,大多数幼儿能够理解水消失的原因。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水蒸发现象的观察不够细致,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还有哪些物质会发生蒸发现象?它们蒸发后去了哪里?可以进行更多的科学实验,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

中班科学活动《水不见了》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水不见了》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水不见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第三节《水的奥秘》。

详细内容包括带领幼儿观察和探索水在不同环境下的消失现象,了解水的三态变化,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知和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能够描述水从液态到气态的简单变化过程,了解水的三态特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以及简单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其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使幼儿理解水会因不同条件而消失,实际上是形态改变而非真正消失。

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理解水从液态到气态的变化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投影仪、水、热水壶、透明杯、冰块、干毛巾、风扇、实验操作台。

学具:每组一份观察记录表、画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一杯水,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水是什么样子的吗?”邀请幼儿观察冰块和热水,引导幼儿思考:“水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发生什么变化?”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实物展示,讲解水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发生的态变化。

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水蒸气、液态水和冰的概念。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热水冷却和冰块融化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水滴在干毛巾上的消失过程,讨论水变为水蒸气的原因。

4. 小结与讨论(10分钟)组织幼儿分享观察结果,讨论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板书中心画一个大大水滴,周围分别写上“液态”、“气态”、“固态”字样。

在每个状态旁边配以相应的简笔画,如液态水是流动的水滴,气态是云朵和太阳,固态是冰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水的三态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2. 答案示例:画中展示一个水杯,旁边加热后出现水蒸气,上方画云朵表示水蒸气上升后凝结成云,云下方画雨滴表示水蒸气凝结后降落为雨。

《水不见了》中班科学教案

《水不见了》中班科学教案

《水不见了》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水不见了》一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认识水的循环过程,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三态变化,即液态、固态和气态,并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 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并描述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水、冰块、吹风机、热水壶、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的透明杯子,让幼儿观察。

随后,教师用吹风机对着杯子吹,让幼儿观察水的变化,引导幼儿思考:“水为什么会变少呢?它去哪里了?”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即液态、固态和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同时,结合实验操作,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冰块融化、热水蒸发等过程,记录在记录本上,并用画笔描绘出水的三态变化。

5. 情景再现(5分钟)教师通过动画演示,让幼儿观看水循环的过程,加深对水循环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不见了》2. 板书内容: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气态水的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流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天内家中用水的过程,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了直观的认识,但部分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够仔细,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如湖泊、河流、雨水等,让幼儿在实践中加深对水循环的认识。

中班科学活动《水不见了》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水不见了》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水不见了》教案中班科学活动《水不见了》教案(精选6篇)中班科学活动《水不见了》教案篇1活动目标:1. 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2. 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可以吸水的。

3. 发展观察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1. 知识经验的准备。

(1) 教师应充分了解生活中有那些东西可以吸水。

(2) 幼儿已认识一些常见的操作材料。

2. 物质材料的准备。

(1) 八宝粥瓶子人手一个(里面装有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杯子人手一个。

(2) 每组一盆水,海绵,布,棉花,沙,石头,水果网,泡沫,积木,毛线等材料若干.图表一张。

活动过程:1. 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1) 将一杯水倒入八宝粥瓶子里,请幼儿猜猜水能否倒回杯子,并以实验证明.(2) 出示另一个瓶子(里面装有毛巾),猜猜看结果是否一样,并验证.(3) 集体讨论水到那里去了?2. 引导幼儿自己变魔术,寻找原因.(1) 鼓励幼儿像教师一样变魔术.(2) 打开瓶盖,发现水是被毛巾吸掉了.(3) 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可以吸水.3.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一至两种,再次实验.4. 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吸水的,并以结果记录在图表上.5. 教师总结,结束活动.让我们在外面去找找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吸水的.活动延伸:回家后,继续研究可以吸水的材料.活动反思: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

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

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的知识经验。

中班科学活动《水不见了》教案篇2设计意图: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并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水不见了》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水不见了》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水不见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水不见了》。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了解水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变化,培养幼儿观察生活、探索科学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知道水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变化,如蒸发、凝固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变化。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水的状态变化,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玻璃杯、冰块、热水、毛巾、吹风机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水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幼儿对水的探索兴趣。

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一杯水,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不见?”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2)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如将水倒入玻璃杯中,用吹风机吹干,让幼儿观察水蒸发的现象。

3. 随堂练习:(1)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水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变化,如将冰块放入热水中,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

(2)幼儿用画笔和彩泥记录实验过程,填写实验记录表。

(1)组织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不见了》2. 板书内容:(1)水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变化(2)实验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水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幼儿需观察生活中的水现象,如水龙头滴水、植物吸收水分等,记录在作业本上,与家人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够仔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界中的水现象,如雨后的水滴、河流等,让幼儿在实际环境中感受水的存在和变化。

中班科学教案《水不见了》

中班科学教案《水不见了》

中班科学教案《水不见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水不见了”。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探索水的三态变化,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变化,初步认识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气态)。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交流、合作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难点:让幼儿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水壶、冰块、透明塑料瓶、吹风机、毛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热水壶,让幼儿猜测里面装的是什么,引导幼儿关注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向幼儿解释水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变化,如加热会变成水蒸气,冷却会结冰。

(2)通过实验演示,让幼儿观察水加热、冷却、冰块融化等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2)引导幼儿用彩纸、画笔等学具制作观察记录表,以便记录实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10分钟)(2)讨论:为什么水会发生变化?水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5. 作业设计(5分钟)(1)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水龙头、杯子、冰箱等,记录下水的三态变化现象。

(2)作业答案:略。

六、板书设计1. 水不见了2. 内容:(1)水的变化现象:液态、固态、气态(2)实验结果:加热→水蒸气;冷却→冰;冰块融化→水七、作业设计1. 观察记录表:记录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2.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水龙头、杯子、冰箱等,找出水的三态变化现象。

(2)用自己的话描述水的三态变化。

3. 作业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中班科学活动《水不见了》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水不见了》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水不见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活动选自幼儿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水不见了》。

通过活动让幼儿探索和理解水的蒸发现象,以及水的三态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蒸发过程,知道水可以变成水蒸气消失在空气中。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水的蒸发过程及水的三态变化。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透明容器、水、酒精、沙子、石子、温度计)、多媒体课件、板书材料。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透明容器,里面装有水。

邀请幼儿观察,然后提出问题:“大家知道水会不见吗?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看看水是如何不见的。

”2. 实验演示与观察(10分钟)教师进行实验,将酒精灯加热透明容器中的水,让幼儿观察水的变化,并引导幼儿记录实验过程。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水的三态变化,让幼儿了解水蒸气的概念。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幼儿画出实验过程中水的三态变化。

5. 讨论与分享(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绘画作品,引导幼儿表达对水的三态变化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不见了2. 内容:水的蒸发过程水的三态变化:液态→气态→固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一天中水的使用情况,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水的蒸发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观察和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增加更多关于水的三态变化的实验,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水的性质。

同时,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演示与观察过程中,幼儿对水的蒸发现象的理解。

2. 例题讲解中,幼儿对水的三态变化概念的掌握。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水不见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水不见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水不见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水不见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以及水的循环过程,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水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记录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提高幼儿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冰块、吹风机、热水壶、杯子、图片(水、冰、水蒸气)。

2. 学具:画纸、彩笔、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冰块,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冰块的特点。

(2)教师将冰块放入杯子,用吹风机加热,让幼儿观察冰块融化成水的过程。

(3)教师将热水壶放在讲台上,让幼儿观察水蒸气的产生。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结合实践情景,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

(2)教师通过图片,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水的三态。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讨论: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水的三态变化的例子?(2)幼儿分组讨论,记录下来,并派代表进行分享。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水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不见了2. 内容:(1)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水的变化:冰→水→水蒸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水的变化。

2. 答案:幼儿需观察生活中的水的三态变化,如:冰融化、水沸腾等,并用画笔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幼儿的疑问及时解答。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社区等环境中,寻找水的三态变化的例子,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水不见了》教案一、活动目标: 1、初步区分吸水与不吸水的布,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感知布的吸水现象。

2、激发探索兴趣,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并尝试记录。

二、活动准备:每位幼儿一个八宝粥的空瓶子盖子上开一个小口、一个针筒、每组一盆水、一盘颜料、一块纱布、图表一张、油布(实物)麻布(实物)雨伞布(实物)棉布(实物)。

三、活动过程:(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今天要给你们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想) 1、出示两个八宝粥瓶子,(一个里面是空的,另一个里面装着一条纱布。

)一个针筒,一盆水。

将针筒抽满水射进两个空瓶子,将空瓶子翻个跟斗,结果一个瓶子能倒出水来,一个瓶子不能倒出水来。

2、请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3、教师揭晓秘密:原来有一个瓶子里有一条纱布,纱布会吸水。

二)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感知布的吸水过程。

1、教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条纱布和一盘有颜料的水,请幼儿像提着布的一角,轻轻地碰到水面,观察布的变化。

2、幼儿操作。

3、请幼儿在实验后把发现的秘密告诉小朋友。

三)为幼儿提供各种材质的布,请幼儿再次实验,验证哪些布会吸水,哪些布不吸水。

每位幼儿选择两到三种材料进行实验。

水变不见了用(√)表示,水没有变不见用×表示。

四)交流实验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展示在展示台上。

1、师根据图表验证哪些布会吸水,哪些不会吸水?五)请幼儿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容易吸水,可以帮我们来变魔术。

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师总结: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棉花做成棉签,打针的时候用等等。

今天我们可以回家找一找、试一试家里的什么东西会吸水?上面东西不会吸水?也可以把你的发现带到幼儿园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探讨。

2019-03-22一、活动目标: 1、初步区分吸水与不吸水的布,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感知布的吸水现象。

2、激发探索兴趣,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并尝试记录。

二、活动准备:每位幼儿一个八宝粥的空瓶子盖子上开一个小口、一个针筒、每组一盆水、一盘颜料、一块纱布、图表一张、油布(实物)麻布(实物)雨伞布(实物)棉布(实物)。

三、活动过程:(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今天要给你们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想) 1、出示两个八宝粥瓶子,(一个里面是空的,另一个里面装着一条纱布。

)一个针筒,一盆水。

将针筒抽满水射进两个空瓶子,将空瓶子翻个跟斗,结果一个瓶子能倒出水来,一个瓶子不能倒出水来。

2、请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3、教师揭晓秘密:原来有一个瓶子里有一条纱布,纱布会吸水。

二)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感知布的吸水过程。

1、教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条纱布和一盘有颜料的水,请幼儿像提着布的一角,轻轻地碰到水面,观察布的变化。

2、幼儿操作。

3、请幼儿在实验后把发现的秘密告诉小朋友。

三)为幼儿提供各种材质的布,请幼儿再次实验,验证哪些布会吸水,哪些布不吸水。

每位幼儿选择两到三种材料进行实验。

水变不见了用(√)表示,水没有变不见用×表示。

四)交流实验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展示在展示台上。

1、师根据图表验证哪些布会吸水,哪些不会吸水?五)请幼儿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容易吸水,可以帮我们来变魔术。

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师总结: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棉花做成棉签,打针的时候用等等。

今天我们可以回家找一找、试一试家里的什么东西会吸水?上面东西不会吸水?也可以把你的发现带到幼儿园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探讨。

2019-03-22一、活动目标: 1、初步区分吸水与不吸水的布,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感知布的吸水现象。

2、激发探索兴趣,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并尝试记录。

二、活动准备:每位幼儿一个八宝粥的空瓶子盖子上开一个小口、一个针筒、每组一盆水、一盘颜料、一块纱布、图表一张、油布(实物)麻布(实物)雨伞布(实物)棉布(实物)。

三、活动过程:(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今天要给你们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想) 1、出示两个八宝粥瓶子,(一个里面是空的,另一个里面装着一条纱布。

)一个针筒,一盆水。

将针筒抽满水射进两个空瓶子,将空瓶子翻个跟斗,结果一个瓶子能倒出水来,一个瓶子不能倒出水来。

2、请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3、教师揭晓秘密:原来有一个瓶子里有一条纱布,纱布会吸水。

二)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感知布的吸水过程。

1、教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条纱布和一盘有颜料的水,请幼儿像提着布的一角,轻轻地碰到水面,观察布的变化。

2、幼儿操作。

3、请幼儿在实验后把发现的秘密告诉小朋友。

三)为幼儿提供各种材质的布,请幼儿再次实验,验证哪些布会吸水,哪些布不吸水。

每位幼儿选择两到三种材料进行实验。

水变不见了用(√)表示,水没有变不见用×表示。

四)交流实验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展示在展示台上。

1、师根据图表验证哪些布会吸水,哪些不会吸水?五)请幼儿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容易吸水,可以帮我们来变魔术。

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师总结: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棉花做成棉签,打针的时候用等等。

今天我们可以回家找一找、试一试家里的什么东西会吸水?上面东西不会吸水?也可以把你的发现带到幼儿园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探讨。

2019-03-22一、活动目标: 1、初步区分吸水与不吸水的布,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感知布的吸水现象。

2、激发探索兴趣,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并尝试记录。

二、活动准备:每位幼儿一个八宝粥的空瓶子盖子上开一个小口、一个针筒、每组一盆水、一盘颜料、一块纱布、图表一张、油布(实物)麻布(实物)雨伞布(实物)棉布(实物)。

三、活动过程:(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今天要给你们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想) 1、出示两个八宝粥瓶子,(一个里面是空的,另一个里面装着一条纱布。

)一个针筒,一盆水。

将针筒抽满水射进两个空瓶子,将空瓶子翻个跟斗,结果一个瓶子能倒出水来,一个瓶子不能倒出水来。

2、请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3、教师揭晓秘密:原来有一个瓶子里有一条纱布,纱布会吸水。

二)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感知布的吸水过程。

1、教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条纱布和一盘有颜料的水,请幼儿像提着布的一角,轻轻地碰到水面,观察布的变化。

2、幼儿操作。

3、请幼儿在实验后把发现的秘密告诉小朋友。

三)为幼儿提供各种材质的布,请幼儿再次实验,验证哪些布会吸水,哪些布不吸水。

每位幼儿选择两到三种材料进行实验。

水变不见了用(√)表示,水没有变不见用×表示。

四)交流实验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展示在展示台上。

1、师根据图表验证哪些布会吸水,哪些不会吸水?五)请幼儿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容易吸水,可以帮我们来变魔术。

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师总结: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棉花做成棉签,打针的时候用等等。

今天我们可以回家找一找、试一试家里的什么东西会吸水?上面东西不会吸水?也可以把你的发现带到幼儿园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探讨。

2019-03-22一、活动目标: 1、初步区分吸水与不吸水的布,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感知布的吸水现象。

2、激发探索兴趣,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并尝试记录。

二、活动准备:每位幼儿一个八宝粥的空瓶子盖子上开一个小口、一个针筒、每组一盆水、一盘颜料、一块纱布、图表一张、油布(实物)麻布(实物)雨伞布(实物)棉布(实物)。

三、活动过程:(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今天要给你们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想) 1、出示两个八宝粥瓶子,(一个里面是空的,另一个里面装着一条纱布。

)一个针筒,一盆水。

将针筒抽满水射进两个空瓶子,将空瓶子翻个跟斗,结果一个瓶子能倒出水来,一个瓶子不能倒出水来。

2、请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3、教师揭晓秘密:原来有一个瓶子里有一条纱布,纱布会吸水。

二)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感知布的吸水过程。

1、教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条纱布和一盘有颜料的水,请幼儿像提着布的一角,轻轻地碰到水面,观察布的变化。

2、幼儿操作。

3、请幼儿在实验后把发现的秘密告诉小朋友。

三)为幼儿提供各种材质的布,请幼儿再次实验,验证哪些布会吸水,哪些布不吸水。

每位幼儿选择两到三种材料进行实验。

水变不见了用(√)表示,水没有变不见用×表示。

四)交流实验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展示在展示台上。

1、师根据图表验证哪些布会吸水,哪些不会吸水?五)请幼儿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容易吸水,可以帮我们来变魔术。

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师总结: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棉花做成棉签,打针的时候用等等。

今天我们可以回家找一找、试一试家里的什么东西会吸水?上面东西不会吸水?也可以把你的发现带到幼儿园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探讨。

2019-03-22一、活动目标: 1、初步区分吸水与不吸水的布,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感知布的吸水现象。

2、激发探索兴趣,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并尝试记录。

二、活动准备:每位幼儿一个八宝粥的空瓶子盖子上开一个小口、一个针筒、每组一盆水、一盘颜料、一块纱布、图表一张、油布(实物)麻布(实物)雨伞布(实物)棉布(实物)。

三、活动过程:(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今天要给你们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想) 1、出示两个八宝粥瓶子,(一个里面是空的,另一个里面装着一条纱布。

)一个针筒,一盆水。

将针筒抽满水射进两个空瓶子,将空瓶子翻个跟斗,结果一个瓶子能倒出水来,一个瓶子不能倒出水来。

2、请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3、教师揭晓秘密:原来有一个瓶子里有一条纱布,纱布会吸水。

二)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感知布的吸水过程。

1、教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条纱布和一盘有颜料的水,请幼儿像提着布的一角,轻轻地碰到水面,观察布的变化。

2、幼儿操作。

3、请幼儿在实验后把发现的秘密告诉小朋友。

三)为幼儿提供各种材质的布,请幼儿再次实验,验证哪些布会吸水,哪些布不吸水。

每位幼儿选择两到三种材料进行实验。

水变不见了用(√)表示,水没有变不见用×表示。

四)交流实验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展示在展示台上。

1、师根据图表验证哪些布会吸水,哪些不会吸水?五)请幼儿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容易吸水,可以帮我们来变魔术。

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师总结: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棉花做成棉签,打针的时候用等等。

今天我们可以回家找一找、试一试家里的什么东西会吸水?上面东西不会吸水?也可以把你的发现带到幼儿园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