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肥效田间试验总结
水稻“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报告

Z i x u n t a i前言: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方法、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
通过田间试验,掌握优化施肥数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试验地点设置在创业农场水稻高新科技示范园区,土壤类型:草甸白浆土;质地:粘土;有机质:4.7g/kg ;PH :6.0;碱解氮:214.6ppm ;有效磷18.7mg/kg ;速效钾223.4mg/kg 。
前茬作物为水稻。
1.2供试肥料及品种氮肥选用尿素(N46%),磷肥为过磷酸钙(P 2O 512%),钾肥为硫酸钾(K 2O 50%)。
试验品种:龙粳31。
1.3试验设计试验设计采用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统一推荐的“3414”试验方案,即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
试验设14个处理,随机排列,不设重复,试验小区面积20m 2,小区之间单排单灌。
试验因素及水平编码见表1。
1.4试验方法1.4.1肥料施用方法基肥量:氮肥30%、磷肥100%、钾肥50%;分蘖肥量:氮肥45%、穗肥量25%、钾肥50%。
1.4.2试验实施与田间管理本试验将于2014年4月10日播种,5月14日插秧。
育苗方式采用常规生产方式进行。
育苗及本田要严格按照“三化一管理”的技术要求进行栽培管理,播种量、施肥用量及时期、防虫灭草等均按当地生产现状进行。
每盘播芽种137.5g 。
施肥纯量为12.39公斤/亩,其中尿素6.21公斤/亩,过磷酸钙3.68公斤/亩,50%硫酸钾2.50公斤/亩。
2结果与分析2.1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和性状的影响氮肥用量少,植株矮小,穗短,产量低,但是千粒重高。
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株高明显增高,穗长变长,产量增加,但千粒重变小。
水稻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在水稻育种、栽培技术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室于2020年开展了水稻实验研究,旨在探讨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
二、实验目的1. 筛选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2. 研究不同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3. 探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及效果。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水稻品种包括常规稻和杂交稻,栽培技术包括不同施肥量、播种期、株距等,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2. 实验方法:(1)品种筛选:在实验基地种植不同水稻品种,观察其生长状况、产量和品质,筛选出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
(2)栽培技术研究:采用不同施肥量、播种期、株距等栽培技术,对比分析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3)病虫害防治: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分别采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对比分析防治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品种筛选结果:经过观察和比较,筛选出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为杂交稻“超级杂交稻1号”和常规稻“早熟中稻”。
2. 栽培技术研究结果:(1)施肥量:通过对比不同施肥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发现中等施肥量(氮肥:磷肥:钾肥=1:0.5:0.8)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产量最高。
(2)播种期:对比不同播种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发现早播(3月15日)的水稻产量最高。
(3)株距:对比不同株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发现株距为30cm×20cm的水稻产量最高。
3. 病虫害防治结果:(1)化学防治:采用农药喷雾防治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好,但易产生农药残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2)生物防治:采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好,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影响。
五、结论与讨论1. 结论:(1)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为杂交稻“超级杂交稻1号”和常规稻“早熟中稻”。
水稻化肥利用率试验总结

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摸清水稻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进一步调整、完善水稻施肥指标体系,调整施肥配方,科学指导施肥。
一、试验目的通过田间试验,摸清水稻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进一步调整、完善水稻施肥指标体系,调整施肥配方,科学指导施肥。
二、试验时间和地点1、试验时间试验起止时间为2020年4月10日至10月30日。
2、试验地点长春市九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示范园区。
该田块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周围无建筑物、树林等遮荫物。
三、材料与方法1、供试土壤类型、肥力状况(详见表1)2、供试作物供试作物为水稻,品种为吉宏6,前茬作物为水稻。
3、试验设计与方法采用对比无重复试验设计,设4个处理,各处理随机排列,每个处理10m ×10m 小池(池梗用塑料布包好,防止池与池窜水)。
磷钾肥全部做底肥深施18cm 以上;氮肥1/4左右做底肥,2/4左右插秧后1-2周追施(分蘖肥),1/4左右在7月上中旬追施(穗粒肥)。
处理1:无氮区(PK )处理2:无磷区(NK )处理3:无钾区(NP )处理4:氮磷钾区(NPK )4、田间管理措施4月5日-10日浸种,4月10日-11日催芽,4月12日播种,5月10日施底肥,5月11日翻地,5月18日耙地,5月21日封闭除草,5月23日移栽,6月7日封闭除草,6月10日追分蘖肥,7月8日用康宽+叶面肥防治二化螟,7月13日追穗粒肥,7月28日喷扬彩+国光络康水溶性肥料防治稻瘟病,10月17日收获,无自然灾害。
四、试验调查结果1、水稻物候期调查:详见附表3。
2、水稻生育性状调查:详见附表4。
3、水稻秋季产量性状调查:详见附表5五、试验结果分析及结论从试验点调查结果看,处理4与处理1、2、3相比,物候期没有明显差别。
生育性状:6月28日调查结果显示,株高分别增加18cm 、4.4cm 、2.2cm ;每穴株数分别多16.6个、3个、3.6个;叶色处理1明显淡,其它处理没有明显差别;茎粗分别增加0.07cm 、0.02cm 、0.03cm ;7月23日调查结果显示,株高分别增加15.3cm 、4.1cm 、1.4cm ;每穴株数分别多12个、4.4个、4.8个;叶色处理1明显淡,其它处理没有明显差别;茎粗分别增加0.07cm 、0.02cm 、0.03cm 。
水稻旱直播3414田间肥效试验报告

YAN G J i a n - y u n ( N a n l i a n g F a r m o f N i n g x i a , Y i n c h u a n 7 5 0 0 1 5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F e r t i l i z e r e f f i c i e n c y t e s t o f 3 4 1 4 we r e ma d e t o ma s t e r t h e o p t i mi z e d f e r t i l i z e r s a t e v e r y s t a g e ,f i n d o u t t h e
关于田间试验的工作总结

关于田间试验的工作总结
田间试验的工作总结。
田间试验是农业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在田间进行实验,可以更
真实地模拟农业生产环境,验证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等在实际生产中的效果。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田间试验工作,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现在我来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在田间试验中验证了一种新型水稻品种的耐病性和产量表现。
通过
在不同地区的田间试验,我们发现这个新品种在抗病性和产量方面表现优异,为解决水稻病害和提高产量提供了新的选择。
其次,我们对一种新型农药在田间的防治效果进行了验证。
通过在不同作物的
田间试验,我们发现这种新农药在防治病虫害方面效果明显,且对环境友好,对农业生产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一些关于土壤改良和施肥技术的田间试验。
通过对比试验,我们发现了一些新的土壤改良方法和施肥技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作物生长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总的来说,田间试验是农业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这些试验,我
们可以更真实地了解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等在实际生产中的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我们将继续开展田间试验工作,不断探索新的农业生产技术,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稻施用有机肥试验总结

水稻施用有机肥料试验总结
一、试验目的
为了验证**公司生产的有机肥料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为减肥增效,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供依据,特开展此试验。
二、试验设计
1、试验地选择及地点
试验地地势平坦,地力均匀,前茬水稻。
试验地落在**乡**村稻田。
2、试验材料
作物及品种:水稻;绥粳18。
供试肥料:有机肥(有机质≥45%,N+P2O5+K2O≥5%),底肥为水稻专用肥,追肥为尿素(N46%)。
有机肥全部做底肥施用。
3、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共设2个处理,每个处理面积2亩。
处理:水稻专用肥减少10%(36kg)+20公斤有机肥。
对照:当地常规施肥,每亩施用水稻专用肥40kg。
三、试验田间调查
从水稻秧苗素质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处理与对照比:秧苗高1.4cm,第一叶鞘长0.4cm,根数多2cm,叶龄多0.3片,秧龄多6天,茎基宽0.1mm。
从水稻生育期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处理2水稻生育期较常规处理的水稻生育期提前2-3天。
四、田间测产及室内考种
注:水稻2.6元/kg
从测产考种表看出,增施有机肥的水稻亩产555kg,较常规种植的水稻亩增产17kg,增率3.15%,亩增收44.2元。
五、试验结论
试验调查结果显示,水稻增施**公司生产的有机肥料,既提高了产量,又增加了效益。
但这只是第一年的试验结果,建议明年继续试验。
水稻“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报告

h g e tye d o 3 .7k /6 7m r m a r tc e u to 9.3 g 6 m wih hihe ty e d o 511 kg; i h s i l f5 89 g 6 :fo qu d a i q a in: 1 k / 67 t l s i l f5 .9 g
第2 5卷
第 3期
广
西
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
报
21 0 0年 7 月
Jl,0 0 uy 2 1
Vo .5. . 1 2 No3
J u n l f a g i rc l r o r a n x iut e o Gu Ag u
水 稻 “ 4 4 肥 料 效 应 田间试 验 报 告 3 1"
覃贵 飞 康 厚春 居仁 忠
A e d x r m e e o to i e “ 4 4 f r ii e fe t i f l e pe i ntr p r n r c 3 1 ” e tl r e c z
Q nG ifi t l i u-e e a ( o n rl e w rigs t no o g a o ny G a g i 4 4 0 C ia Si a df t i r okn t i f n ’nC u t , u n x 5 5 0 , hn ) l e iz ao R
Ab t a t s r c s:By me ns o h r s ls o e tlz r e f c x e i n , un to l q a in a f t e e u t f f riie fe t e p rme t a f c ina e u to wa g i e s an d fo r m t ma h he t mo e a t e e t , K f riiai n d l nd h b s N P。 e tlz to wa c mi g r m t i mo e . Th b s s o n fo hs d1 e et
水稻“3414”肥效田间试验报告

1 . 试 验 过 程 4
20 0 9年 5月 3日育秧 , 6月 7日移栽 , 栽插 2 . 28万7/m2  ̄h
( 株行 距 2 mx 2c , 0c 2 m)6月 1 7日施分 蘖肥 , 7月 1 2日施穗
肥 , 中氮肥 基肥 占 7 %、 其 0 分蘖 肥 占 2 %、 5 穗肥 占 5 ; 肥 % 磷
5 5 75k / 2K 4 .- 0. ghm2 2.-6 . gl . un 50 6 0k / 。
关 键词 单季稻 ;3 1 ” “4 4 肥效试 验 ; 推荐 施肥量 ; 最佳施 用量 中阔分类 号 ¥ 1 文献 标识码 A 51 文章 编号 10 — 7 9 2 1 0 — 0 0 0 0 7 5 3 (0 0)6 0 5 — 2
1 6 .、47 92元/m2分别较 处理 1增加 35 1 、 9 . 5135 1 8 . l , l 7 . 3172 5 元,m , 产比 分别 位居 第 2 3位 。 h 2投 、 综合 各 因素 , 处理 l 、4 3l 为最 佳 施肥 组合 。 由此得 出 , 山区单 季稻 生产 体 系 中 , 三 在 施足 氮肥 的情况 下 , 持 磷 、 肥 中等 水平 , 可 以达 到高 保 钾 就
组排 列 , 体设 计方 案 见 表 1小 区面 积 为 2 . (. I ̄ 具 。 00 mz25 n 0 8 ) 各小 区间设埂 , .r , 0a 埂面 覆盖 地 膜 , 防止 串排 串灌 , 以 四
周设保 护行 。 每个 试验小 区除施 肥水 平不 同外 , 其他 栽培措 施基本相 同。
2o 0 9年 , 山区承担 了农业 部“ 三 测土配方 施肥 项 目” 为 , 指 导农民 科学 施肥 , 高肥料 利 用 率 , 提 增加 经 济效 益 , 照 按 农业 部“ 土配 方施 肥项 目的技 术 规范 ” “ 测 和 安徽 省 ‘4 4’ 31 肥 效 田间试验 总体方 案 ” 要求 , 芜湖 市三 山区 农业综 合服 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肥效田间试验总结1试验目的通过田间试验,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农作物需肥参数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为建立水稻平衡施肥专家系统和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2材料与方法2.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选在米泉市长山子镇土窑子村,占地面积1.17(667m2),多年连作水稻,供试土壤类型青泥水稻土,质地中壤,肥力中等。
有机质含量43.3g/kg,全氮2.05g/kg,磷解氮68mg/kg,速效磷14.1mg/kg,速效钾100mg/kg,PH值8.0。
2.2试验材料供试作物水稻,品种秋田39。
供试肥料为尿素(含N46%)、三料磷肥(含P2O546%)和硫酸钾(含K2033%)。
2.3试验设计与方法试验设氮、磷、钾3个因素,各因素有4个水平,14个处理,随机排列,小区面积为28m2(宽4m×长7m)。
试验田田间管理与大田一致。
四水平(0水平为空白,2水平为当地估计最佳施肥量,1水平为2水平的一半,3水平为2水平的1.5倍),其中N、P、K的2水平分别为16.1kg/667m2、11.5kg/667m2、2.5kg/667m2。
2.4试验实施2006年4月8日播种,方式为中棚旱育秧,4月27日整地、开渠、打埂子、放水进行耙地,5月10日用地膜处理埂子防止各小区串水。
5月11日施肥(试验中的N肥尿素1/3作基肥,2/3作追肥,三料磷肥和钾肥硫酸钾全部作基肥)然后人工耙地,5月14日人工插秧,行距和株距为30cm×12cm,全生育期追肥4次,人工除草3次,晒田一次。
3结果分析3.1不同处理生育期调查通过缓秧情况调查,发现处理5、7、9(氮肥二水平组合)生长最好;插秧后14天调查发现处理5、7、9分蘖速度最快,处理3、4、6、8、10、11、13次之,处理1、2(无肥区和缺氮区)、12、14最慢。
3.2不同处理产量构成从表1可看出,各处理间水稻产量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5、7、11、14、6、9、4、10、8、3、13、12、1、2,氮、钾最佳施肥量范围内产量最高。
3.3获得的相关参数3.3.1地力贡献率:地力产量=533.4kg/740.5kg=72%3.3.2相对产量N为69.8%、P为97.3%、K为88.8%,该试验地氮肥相对产量属于缺范围,肥效氮>钾>磷。
3.3.3肥料利用率:氮肥利用率%=(施肥区水稻吸收氮量-缺氮区水稻吸收氮量)÷(氮肥施用量×氮肥养分含量)=33.4%磷肥利用率%=(施肥区水稻吸收磷量-缺磷区水稻吸收磷量)÷(磷肥施用量×磷肥养分含量)=1.3%钾肥利用率%=(施肥区水稻吸收钾量-缺钾区水稻吸收钾量)÷(钾肥施用量×钾肥养分含量)=111.3%3.3.4试验数据经回归分析得出水稻施肥效应方程:Y=531.2+23.IN-7.38P+21.35K-0.48NP+0.06NK-20.83PK-0.27N20.96P2+4.6K2,R=0.9817,说明方程与试验数据相关性较好,可以利用此方程计算施肥量。
回归方程检验F值极显著。
最佳施肥量:N20.648kg/667m2、P2O517.217kg/667m2、K202.83kg/667m2,最佳施肥量产量772kg/667m2。
该试验田属中肥力水平,土壤氮肥较缺、磷肥和钾肥处中等水平。
4结论4.1在米泉市水稻生产中,氮肥是控制产量的首要因子,今后施肥中应适当减少磷肥比例。
4.2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中氮肥用量一般为15kg/667m2,磷肥6.9kg/667m2,钾肥1.65kg/667m2。
4.3肥力低的土壤中氮肥用量一般为13.8~16.1kg/667m2,磷肥9.2kg/667m2,钾肥2.48kg/667m2。
4.4氮肥用量一般不应大于16.1kg/667m2,配合使用1.5~2kg钾肥对激活土壤钾素作用明显。
2007年五华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水稻“3414”田间肥效试验总结我县是2007年测土配方施肥新建项目县,按照项目的要求,今年我县在河东镇东溪村、太和村、宝瑞村、水寨镇罗湖村、安流青江村、横陂老楼村、江南村、叶湖村、转水镇枫林村、华城镇城东村等10个地方进行了10个“3414”田间肥效试验和中区校正试验。
目的是进一步摸清我县不同区域,不同土属、不同地力之间水稻作物对N、P、K三要素的施肥效应,以便校正配方,制定适合我县各类水稻土的理想施肥配方,推进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深入开展。
现将我县07年开展的“3414”田间肥效试验综合总结如下:一、试验概况1、供试田块的选择:我们按照试验要求选择平坦、整齐、肥力均匀,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肥力水平的田块作为试验田块;肥力状况包括高、中、低三种类型,其中河东镇东溪村和水寨镇罗湖村属高肥力田块,河东镇太和村和横陂镇叶湖村属低肥力田块,其他属中等肥力田块。
2、施肥方案设计:我们严格按照省土肥总站制定的试验方案组织实施,在调查群众习惯施肥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地力状况和500公斤水稻的理论需肥量,设计出我县最佳施肥量(即2施肥水平),亩施纯养分N 11、P2O5 5.5、K2O 11公斤。
据此“二水平”计算出其它各处理施肥的实物量。
各处理施用基肥、追肥的时间和数量详见表五。
3、试区田间设置:按照省实施要求认真做好各处理的田间设计,即每个小区面积20平方米,每个中区面积0.2亩(其中空白区0.1亩)。
同时按要求筑好小田埂,并用薄膜包裹防渗漏,以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4、栽培管理措施:统一播植规格(6×7寸),统一拉线插植,插植苗数控制在2—3苗左右,统一时间进行施肥料。
同时,在中耕除草、除虫防病、排水露晒田等田间管理方面,尽量采用相同的措施。
让各处理在试验条件和环境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以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5、取样、考种、收割情况:严格按照水稻“3414”试验方案进行取样、收割、和室内考种。
各试验区实割产量和考种分析数据综合汇总表。
二、试验分析(一)增产方面1、无肥区(小区1、中区5)本试验平均亩产353.2公斤。
其中低肥力试验田平均亩产283.4公斤, 中等肥力试验田平均亩产358公斤,低肥力试验田平均亩产283.4公斤与今年早造上述五镇无肥区平均亩产425.6公斤较接近。
试验表明:我市中等地力水稻土的基础较好,地力产量较高的特点。
缺素区(小区2、4、8)小区2为缺N区,属无N、中P、中K 施肥配方。
平均亩产372.9公斤,同比无肥区平均亩增产19.7公斤,基本仍是地力产量,本试验表明:N、P、K三大元素中,N素对水稻的施肥效应最明显。
小区4为缺P区,属中N、无P、中K施肥配方。
平均亩产484.8公斤,试验表明:即使不施P肥也有较高的产量,磷元素的施肥效应不明显。
小区8缺钾区,属中N 、中P、无K施肥配方。
本试验平均亩产483公斤,本试验表明:无K区对产量影响较大,K元素的施肥效应略大于P元素。
从上述N、P、K三大元素试验结果分析,水稻作物的施肥效应呈N>K、K>P的模式。
3、低N区(小区3、12、13)其中小区3为低N、中P、中K ,小区12为低N、低P、中K,小区13为低N、中P、低K施肥配方。
在本试验条件下,1低N区均获得较高的产量,平均亩产达459.8公斤。
与中N区产量差异并不是很大,试验表明:地力基础较好的水稻土,节N潜力大。
4、高N区(小区11)小区11为高N、中P、中K施肥配方,属过N施肥。
纵观各试区高肥区的水稻生育过程,有过N现象,平均亩520.6公斤,反低于中N区。
分析以过N引起病虫发生较重,禾苗贪青。
5、中N、中P、中K区(小区6)小区6属“二水平”施肥配方,N、P、K养分含量依据我县地力状况,群众习惯施肥和水稻栽培的理论需肥量确定。
在本试验条件下,小区亩产平均534.6公斤。
田间观察和考种分析,该小区禾苗稳生稳长,有较理想的丰产禾架,收割时青枝腊秆熟色好,产量排序靠前,效益排序居首。
(二)经济效益分析:1、氮肥的投入与产出效益比纯氮用量为5.7公斤的处理区(N1水平),对比施氮空白的平均亩增产80.87公斤,从0-5.7公斤之间平均每公斤肥料产出稻谷为14.19公斤,每公斤纯N价格为5.65元,14.19公斤稻谷价值28.38元,每公斤N收益为22.73元。
纯氮用量为11.4公斤的处理区(N2水平),对比氮空白区的平均亩增产153.22公斤,从5.7-11.4公斤之间平均每公斤肥料产出稻谷为12.69公斤,每公斤纯N价格为5.65 元,12.69公斤稻谷价值25.39元,每公斤N收益为12.7元。
而纯氮用量达17.1公斤(N3水平)时,产量反比纯氮用量11.4公斤的处理区降低。
主要原因是过氮造成禾苗贪青,结实率低,同时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造成减产。
2、磷肥的投入与产出效益比纯P2O5用量为2.75公斤的处理区(P1水平),对比施磷空白区的平均亩增产38.82公斤,从0-2.75公斤之间平均每公斤肥料产出稻谷为14.11公斤,每公斤纯P2O5价格为6.67元,14.11公斤稻谷价值28.22元,每公斤P2O5收益为21.55元。
纯P2O5用量为5.5公斤的处理区(P2水平),对比施磷空白区的平均亩增产49.67公斤,从2.75-5.5公斤之间平均每公斤肥料产出稻谷为3.95公斤;每公斤纯P2O5价格为6.67元,3.95公斤稻谷价值7.9元,每公斤P2O5收益为1.23元。
纯P2O5用量为8.25公斤的处理区(P3水平),对比施磷空白区的平均亩增产54.17公斤,每公斤肥料产出稻谷为1.64公斤;每公斤纯P2O5价格为6.67元,1.64公斤稻谷价值3.28元,每公斤P2O5收益为-3.39元。
2、钾肥的投入与产出效益比纯K2O用量为5.5公斤的处理区(K1水平),对比施钾空白区的平均亩增产33.66公斤,从0-5.6公斤之间每公斤肥料产出稻谷为6.12公斤;每公斤纯K2O价格为7元,6.12公斤稻谷价值12.24元,每公斤K2O收益为5.24元。
纯K2O用量为11公斤的处理区(K2水平),对比施钾空白区的平均亩增产51.53公斤,从5.6-11公斤之间平均每公斤肥料产出稻谷为3.25公斤;每公斤纯K2O价格为7元,3.25公斤稻谷价值6.5元,每公斤K2O收益为-0.5元。
纯K2O用量为16.5公斤的处理区(K3水平),对比施钾空白区的平均亩增产59.38公斤,从11-16.5公斤之间平均每公斤肥料产出稻谷为1.43公斤,每公斤纯K2O价格为7元,1.43公斤稻谷价值2.86元,每公斤K2O收益为-4.14元。
从上述数据可以确定我县水稻田N的最佳施用量应为10.5-12.5公斤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