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说课稿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材48页水分子相关数据
【交流讨论】
结合文字与图片,你能得到一些什么信息?
书上哪些数据反映了这个信息?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以
【嗨板!同书学】们,我是水分子,我的质量和及观体阅粒积读子都材的很真料小,实,感存知在一微,
二个、水微分观子粒的子质的量性约质是(3×以1分0-2子6k为g,例在)每一让滴学生水将中微我观们的水粒分子 1子是、大看分约不子有见的1我质.的6量7。×和如1体0果2积1个用都。1很0我亿小这人么来小数,一当滴然具理水你体解里们化 微的人, 观分类使 世子其 界用,更 。肉容每眼易
人每分钟100个,日夜不停,你猜一下,大约需要数多少
年才能数完?
教学过程
第四阶段:教师演示实验2
取两个小烧杯A、B。往烧杯A中加入20mL水以及5—6滴酚酞 溶液;往烧杯B中加入5mL浓氨水。再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 两个小烧杯,观察现象。
【观察记录】
实验前先观察酚酞溶液、浓氨水以及加了浓氨水的酚酞溶
教法和学法
1、学情分析
中学生的智力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 思维为辅。
分子、原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陌生的。 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过分子和原子。
我所教学的两个班级优秀:合格:后进的比例大约为 1:2:1,但是,分子、原子对于他们来说究竟是什么样的粒 子,他们对此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
液的颜色、气味等等。
引导学生从分子的角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烧杯A、B有什么变度化去。考虑问题,学生经
【思考问题】
1、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2、为什么A烧杯溶液变红?
过思考能自己分析总结 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 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情景导入 新课教学 总结交流
教学过程
课前
知识点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教师演示实验1:品红的扩散
知识点2: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学生观看图片、阅读书上的材料
知识点3: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教师演示实验2:氨使酚酞溶液变红
知识点4: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课后
知识点5:分子之间有间隔 学生演示实验: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 知识运用:我会答 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说课课题: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官坪中学 张跃跻
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混 合物及纯净物等宏观概念的基础上,由宏观世界转 向微观世界的开端。从本节课开始,学生将接触到 分子,原子等微观概念,这为以后认识化学变化的 实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等内容打下 基础,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本课题的 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课也是由理论 转变为实际的桥梁,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也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材分析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2、会运用这些性质解释日常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2Biblioteka Baidu通过宏观和微观知识的转换增强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构成物质微粒的探究欲,建立“世界是物质 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2、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认识微粒的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理解微粒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它解释生活中 的问题。
3、重点、难点解决方法:利用演示实验以及生活中的常见现 象,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促进学生微观思维的发展。
教法和学法
2、学法
(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己看书获取最基本的理论知识。 (2)探究学习法:学生能从实验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学会从实验现象的描述到实验本质的解释这一过程,从而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交流 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 正建立清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
教法和学法
2、教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向活动,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 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引 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2)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采用实验探究 的方法展示分子的性质,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分子、原子的微观世 界,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 学习意识。 (3)讨论法:在课堂中给足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让他们在讨 论中交流思想,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让他们知道化学与 生活紧密相联,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4)练习法:学生能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用所学知识去解释, 从而达到知识系统化的目的。同时通过练习及课后思考培养学生 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
将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板书在黑板左上方, 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学习。
学习目标:
1、物质由哪些微观粒子构成? 2、这些微观粒子有什么性质?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
王安石《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提出问题】
为什么王安石能够“遥知不是雪”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
【解释说明】
验现象,更容易引
扩【品散板红到是书整由杯】看水不中见。的这微个小实粒验子就构证成明,了这分些子起而效粒的学达果子存生到。不在的已断。共定运鸣的动,教,进学从而
一、物质由哪些微观粒子构成?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教学过程
第三阶段:学生看图、阅读材料
学生观看苯分子图像和世界上最小的汉字——中国
进入新课学习
极性和主动性,让 学生感受到在生活
【板书课题】
中化学是无处不在 的。
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教学过程
第二阶段:教师演示实验1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让学生仔细观察。
【实验现象】
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红了,说明品红会在静置的水中扩散。
【提出问题】
为什么品红会扩散到整杯水中去呢? 通过观察常见的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