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重点小学数学题型归类

合集下载

重点小学数学应用题分类题型

重点小学数学应用题分类题型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1? 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 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_________________?????(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 ____________________??????????????列成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 答:需要______元。

2? 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

原来做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米)?(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套)??列成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套)? 答:现在可以做______套。

3? 和差问题?【含义】? 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型解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型解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型解析2023年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典型题型解析一、数的认识1.数的读法:学生需要掌握0-20的正确读法,并能够通过听写等方式认读。

2.数的大小比较:初步比较0-20之间数字的大小,理解“>”、“<”、“=”的含义。

3.数的顺序:掌握0-20的顺序,能够通过正数和倒数的数法进行数数的练习。

二、数的比较1.比较大小:通过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学会使用“>”、“<”、“=”的符号。

2.数字大小与数位的关系:通过数位的比较,理解数字大小与数位的关系。

三、数的加减法1.加法:掌握0-20之间的加法运算,理解加法的含义。

2.减法:掌握0-20之间的减法运算,理解减法的含义。

3.应用题:能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数的应用1.数的计算:通过简单的计算题,检验学生对数的加减法掌握情况。

2.简单的倍数概念:通过简单的倍数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倍数的概念。

五、图形识别1.基本图形识别:能够正确识别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基本图形。

2.图形的特征:能够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判断和区分。

六、图形拼接1.基本图形拼接:能够将两个基本图形拼接成另一个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拼图游戏:通过拼图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图形的拼接和组合。

七、钟表认识1.时间的读法:正确读出钟表上的时间,包括时针和分针的指向,以及时间的顺序。

2.时间单位的认识:了解什么是小时、分钟和秒,并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八、位置与方向1.描述位置:能够使用简单的位置词汇描述物体的位置,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2.方向的认识:了解东、南、西、北等方向,并能够使用这些方向词汇描述物体的方向。

九、统计与概率1.数据统计: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并能够使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2.概率概念:初步了解概率的概念,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小学数学考试有哪些常见题型?

小学数学考试有哪些常见题型?

小学数学考试有哪些常见题型?小学数学考试是检验学生数学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其命题常见围绕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维能力展开。

本文将从教育专家的角度,对小学数学考试中比较普遍的题型进行解析,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一、基础知识类题型1.算术运算主要考察学生对四则运算、分数、小数、百分数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最常见题型:口算题:考查学生对基本算式的快速计算能力。

笔算题:考查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步骤和方法的掌握。

估算题:考查学生对数字大小及运算结果的估计能力。

应用题:考查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对策略:夯实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数学基础概念和运算方法。

多加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学习计算技巧,提高对数字大小的敏感度。

理解计算题的题意,并能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

2.几何图形主要考察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性质和计算能力。

最常见题型:图形识别:考查学生对常见图形的识别能力,例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

图形计算:考查学生对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等的计算能力。

图形组合与分解:考查学生对图形的组合和分解能力,以及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

应对策略:理解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并能应用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和识别。

掌握图形的计算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动手操作,加深对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3.统计与概率主要考察学生对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能力,以及对概率事件的理解能力。

常见题型:数据收集与分析:考查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图表绘制的能力。

概率计算:考查学生对简单概率事件的计算能力,例如抛硬币、掷骰子等。

应对策略:掌握数据统计的基本方法,认识各种图表类型。

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掌握简单概率事件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验和游戏,增强对概率的直观理解。

二、相关技能类题型1.解题步骤与方法主要考察学生对数学解题步骤和方法的掌握,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常见题型:列式计算:考查学生根据题目条件列出正确的算式,并进行运算。

小学数学重点知识及题型

小学数学重点知识及题型

小学数学重点知识第一部分:数的意义1、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自然数是零。

2、分数:分数的意义强调“平均分”。

分数有双重意义,既能表示数量,又能表示分率。

3、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判断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一个最简分数,分母里只含有2或5质因数的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4、百分数:百分数它只能表示分率,而不能表示数量,因此,在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上计算单位。

成数:“几成”就是“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如六成=60%,三成五=35%折扣:“几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或十分之几)。

5、多位数的读作、写作、改写、省略: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6、比较大小(1)比较整数大小:比较整数的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2)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3)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数,分母小的分数大。

分数的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先通分,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7、整数和小数的数位表:整数部分小数点. 小数部分…亿级万级个级位数…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8、除法、分数、小数、比的基本性质。

基本性质应用除法被除数和除数同乘或同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

计算小数除法和一些简便计算分数分子和分母都同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约分和通分小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最新小学数学常考题型及易错题分析

最新小学数学常考题型及易错题分析

小学数学常考题型及易错题分析,抓住了比看书都有效!常考题1、和差问题已知两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

例:已知两数和是10,差是2,求这两个数。

【口诀】和加上差,越加越大;除以2,便是大的;和减去差,越减越小;除以2,便是小的。

按口诀,则大数=(10+2)/2=6,小数=(10-2)/2=42、差比问题例:甲数比乙数大12且甲:乙=7:4,求两数。

【口诀】我的比你多,倍数是因果。

分子实际差,分母倍数差。

商是一倍的,乘以各自的倍数,两数便可求得。

先求一倍的量,12/(7-4)=4,所以甲数为:4X7=28,乙数为:4X4=16。

3、年龄问题例1:小军今年8 岁,爸爸今年34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军的3倍?【口诀】岁差不会变,同时相加减。

岁数一改变,倍数也改变。

抓住这三点,一切都简单。

分析:岁差不会变,今年的岁数差点34-8=26,到几年后仍然不会变。

已知差及倍数,转化为差比问题。

26/(3-1)=13,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13X3=39岁,小军的年龄是13X1=13岁,所以应该是5年后。

例2:姐姐今年13岁,弟弟今年9岁,当姐弟俩岁数的和是40岁时,两人各应该是多少岁?分析:岁差不会变,今年的岁数差13-9=4几年后也不会改变。

几年后岁数和是40,岁数差是4,转化为和差问题。

则几年后,姐姐的岁数:(40+4)/2=22,弟弟的岁数:(40-4)/2=18,所以答案是9年后。

4、和比问题已知整体,求部分。

例:甲乙丙三数和为27,甲:乙:丙=2:3:4,求甲乙丙三数。

【口诀】家要众人合,分家有原则。

分母比数和,分子自己的。

和乘以比例,就是该得的。

分母比数和,即分母为:2+3+4=9;分子自己的,则甲乙丙三数占和的比例分别为2/9,3/9,4/9。

和乘以比例,则甲为27X2/9=6,乙为27X3/9=9,丙为27X4/9=125、鸡兔同笼问题例:鸡免同笼,有头36 ,有脚120,求鸡兔数。

【口诀】假设全是鸡,假设全是兔。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1.归一问题归一问题是指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的数量(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使用以下数量关系公式: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式是先求出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如,如果买5支铅笔需要元钱,那么买一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首先,我们需要求出单支铅笔的价格,即 ÷5=(元)。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公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计算出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即 ×16=(元)。

最后列成综合算式÷5×16=×16=(元),得出需要元。

2.归总问题归总问题是指在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按照其他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

所谓“总数量”可以是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使用以下数量关系公式: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式是先求出总数量,再按照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如,如果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米,改良裁剪方式后,每套衣服用布米。

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此刻可以做多少套?首先,我们需要求出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即 ×791=(米)。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公式总量÷1份数量=份数,计算出此刻可以做多少套衣服,即 ÷=904(套)。

最后列成综合算式×791÷=904(套),得出此刻可以做904套。

3.和差问题和差问题是指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使用以下数量关系公式: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解题思路和方式是对于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对于复杂的题目需要变通后再使用公式。

三年级数学必考题型

三年级数学必考题型

三年级数学必考题型
1. 算术题: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要求学生进行精确的计算和运算。

2. 逻辑思维题:通过给出的条件和关系,要求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和判断。

3. 几何题:包括图形的识别、图形的属性、图形的分类等,要求学生对图形有基本的理解和认识。

4. 预估问题:给出一组数据或情境,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测或预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5. 应用题: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要求学生进行相关计算和推理。

6. 比较与排序题:通过给出一组数值,要求学生进行大小比较和排序。

7. 数的读写和表达:要求学生掌握数字的读写规则,能够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数字。

8. 尺度问题:通过给出量度单位和尺度关系,要求学生进行换算和计算。

9. 分数和小数问题:要求学生对分数和小数进行认知和运算,包括四则运算、比较大小等。

10. 数据统计题:要求学生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得出相关的结论。

小学数学最新题型归纳总结

小学数学最新题型归纳总结

小学数学最新题型归纳总结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小学数学题型也在不断地更新与演变。

为了帮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最新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并为每一种题型提供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小学数学考试中非常常见的题型之一。

它的特点是给出若干个选项,考生需要从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选择题类型及解题技巧:1. 选择题类型一:单选题单选题是最基本的选择题类型。

在解答单选题时,考生需要仔细阅读题目,并理解问题的要求。

在比较选项时,可以进行排除法,即将明显错误的选项先排除掉,然后再进行比较,找到正确答案。

2. 选择题类型二:多选题多选题相对于单选题来说,难度要稍微大一些。

在解答多选题时,考生需要仔细分析选项,并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

一般来说,正确答案往往和问题的关键信息相对应,考生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来判断选项的正确性。

二、填空题填空题也是小学数学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

它的特点是要求考生根据问题的要求填写正确的答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填空题类型及解题技巧:1. 填空题类型一:简单填空题简单填空题通常是要求考生填写一个数字或者一个字母。

在解答这类题型时,考生需要仔细阅读问题,并根据问题中给出的提示信息进行填写。

2. 填空题类型二:计算填空题计算填空题要求考生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并填写最终的结果。

在解答这类题型时,考生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题目的要求逐步进行计算,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三、解答题解答题是小学数学考试中相对较难的题型。

它要求考生不仅要得出答案,还要进行合理的论证和解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答题类型及解题技巧:1. 解答题类型一:计算题计算题要求考生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并给出最终的结果。

在解答这类题型时,考生需要有良好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要注意计算过程的书写规范。

2. 解答题类型二:应用题应用题通常是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解答应用题时,考生需要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要求,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给出合理的解答以及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植树问题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 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 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二、置换问题:题中有二个未知数,常常把其中一个未知数暂时当作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假设性的运算。

其结果往往与条件不符合,再加以适当的调整,从而求出结果。

例:一个集邮爱好者买了10分和20分的邮票共100张,总值18元8角。

这个集邮爱好者买这两种邮票各多少张?分析:先假定买来的100张邮票全部是20分一张的,那么总值应是20×100=2000(分),比原来的总值多2000-1880=120(分)。

而这个多的120分,是把10分一张的看作是20分一张的,每张多算20-10=10(分),如此可以求出10分一张的有多少张。

列式:(2000-1880)÷(20-10)=120÷10 =12(张)→10分一张的张数100-12=88(张)→20分一张的张数或是先求出20分一张的张数,再求出10分一张的张数,方法同上,注意总值比原来的总值少。

三、盈亏问题(盈不足问题):题目中往往有两种分配方案,每种分配方案的结果会出现多(盈)或少(亏)的情况,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盈亏问题(也叫做盈不足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时,应该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求出由于每份数的变化所引起的余数的变化,从中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被分配物品的数量。

其计算方法是:当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时:每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当两次都有余数时:总份数=(较大余数-较小数)÷两次每份数的差当两次都不足时:总份数=(较大不足数-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例1、解放军某部的一个班,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如果每人栽5棵树苗,还剩下14棵树苗;如果每人栽7棵,就差4棵树苗。

求这个班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棵树苗分析:由条件可知,这道题属第一种情况。

列式:(14+4)÷(7-5)=18÷2 =9(人)5×9+14 =45+14 =59(棵)或:7×9-4 =63-4 =59(棵)答:这个班有9人,一共有树苗59棵。

例2、学校把一些彩色铅笔分给美术组的同学,如果每人分给五枝,则剩下45枝,如果每人分给7枝,则剩下3枝。

求美术组有多少同学?彩色铅笔共有几枝?(45—3)÷(7-5)=21(人)21×5+45=150(枝)答:略。

四、年龄问题:年龄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两人的年龄差不变,而倍数差却发生变化。

常用的计算公式是:成倍时小的年龄=大小年龄之差÷(倍数-1)几年前的年龄=小的现年-成倍数时小的年龄几年后的年龄=成倍时小的年龄-小的现在年龄例父亲今年54岁,儿子今年12岁。

几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54-12)÷(4-1)=42÷3 =14(岁)→儿子几年后的年龄14-12=2(年)→2年后答:2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

例2、父亲今年的年龄是54岁,儿子今年有12岁。

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54-12)÷(7-1)=42÷6=7(岁)→儿子几年前的年龄12-7=5(年)→5年前答:5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7倍。

例3、王刚父母今年的年龄和是148岁,父亲年龄的3倍与母亲年龄的差比年龄和多4岁。

王刚父母亲今年的年龄各是多少岁?(148×2+4)÷(3+1)=300÷4 =75(岁)→父亲的年龄148-75=73(岁)→母亲的年龄答:王刚的父亲今年75岁,母亲今年73岁。

或:(148+2)÷2 =150÷2 =75(岁)75-2=73(岁)五、鸡兔同笼问题:已知鸡兔的总只数和总足数,求鸡兔各有多少只的一类应用题,叫做鸡兔问题,也叫“龟鹤问题”、“置换问题”。

一般先假设都是鸡(或兔),然后以兔(或鸡)置换鸡(或兔)。

常用的基本公式有:(总足数-鸡足数×总只数)÷每只鸡兔足数的差=兔数(兔足数×总只数-总足数)÷每只鸡兔足数的差=鸡数例:鸡兔同笼共有24只。

有64条腿。

求笼中的鸡和兔各有多少只?(64-2×24)÷(4-2)=(64-48)÷(4-2)=16 ÷2 =8(只)→兔的只数24-8=16(只)→鸡的只数答:笼中的兔有8只,鸡有16只。

六、牛吃草问题(船漏水问题):若干头牛在一片有限范围内的草地上吃草。

牛一边吃草,草地上一边长草。

当增加(或减少)牛的数量时,这片草地上的草经过多少时间就刚好吃完呢?例1、一片草地,可供15头牛吃10天,而供25头牛吃,可吃5天。

如果青草每天生长速度一样,那么这片草地若供10头牛吃,可以吃几天?分析:一般把1头牛每天的吃草量看作每份数,那么15头牛吃10天,其中就有草地上原有的草,加上这片草地10天长出草,以下类推……其中可以发现25头牛5天的吃草量比15头牛10天的吃草量要少。

原因是因为其一,用的时间少;其二,对应的长出来的草也少。

这个差就是这片草地5天长出来的草。

每天长出来的草可供5头牛吃一天。

如此当供10牛吃时,拿出5头牛专门吃每天长出来的草,余下的牛吃草地上原有的草。

(15×10-25×5)÷(10-5)=(150-125)÷(10-5)=25÷5 =5(头)→可供5头牛吃一天。

150-10×5 =150-50 =100(头)→草地上原有的草可供100头牛吃一天100÷(10-5)=100÷5 =20(天)答:若供10头牛吃,可以吃20天。

例2、一口井匀速往上涌水,用4部抽水机100分钟可以抽干;若用6部同样的抽水机则50分钟可以抽干。

现在用7部同样的抽水机,多少分钟可以抽干这口井里的水?(100×4-50×6)÷(100-50)=(400-300)÷(100-50)=100÷50 =2400-100×2 =400-200=200200÷(7-2)=200÷5 =40(分)答:用7部同样的抽水机,40分钟可以抽干这口井里的水。

七、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八、追及问题小学数学知识归纳总结1.加减乘除2.整除3.分数4.质数、公倍数、公约数5.一些图形的性质6.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7.单位换算8.简单的应用题:相遇问题数学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必备亮点在教师资格考试中,作为最能体现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试讲”,一直以来都是考官考查的重点环节,也是面试得分的关键环节。

如何能高分拿下面试,第一步要实现的就是让“试讲”在细节处凸显亮点。

如何设计有亮点的数学课堂?通过本文,你将找到答案!一场优质的“试讲”,是集全面性、严谨性、趣味性、巧妙性为一体的“微课堂”,而我们所说的亮点正是巧妙地将全面、准确、趣味四者整合在一起的技巧。

一、全面性首先,知识讲解的全面性。

需要分别备考小、初、高各学段的考生们在备考时对各学段的知识全面回顾,掌握知识的分布脉络、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内容。

比如初中数学的“勾股定理”,需讲解定理的由来、内容、证明,重点讲解面积法的证明推理。

其次,教学环节不缺不漏。

每一堂课都应该包含四大部分:导入铺垫、讲授新知识、巩固应用新知和后顾小结加作业,而每一部分具体分为几个环节或用什么方式方法来实现则是因人而异。

例如讲授新知识部分,可以分为初步提出概念和深化讲解概念重点两个环节。

最后,关注每一个不同层次的学生。

每个班里,学生的学习情况都参差不齐。

老师在讲授知识时,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同学们的参与,关注到全体学生。

比如在提出问题时,有学生能回答,有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加以引导最终帮助不懂的学生理解知识。

二、严谨性数学教学内容的严谨性,体现在内容的科学性、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合理预估学生接受能力。

考生在讲解数学知识中相关的概念、法则、定律、算法、因果关系等内容要做到准确性。

还得保证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需要将文字语言、图画语言、符号语言相结合保证对数字的概念、算式的意义等知识讲解清晰易懂。

就好比高中数学二面角的概念: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而非“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一个分数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数的倒数,不能漏掉“不为零”。

三、趣味性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在教学时应多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从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这两大板块下功夫,设计趣味性的数学课堂。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在选取教学方法时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有讲解法、谈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小组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法、任务驱动法等。

一般来说,建议一节课中选取3~4种方法相结合的开展教学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议选取讲解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法、游戏法等方法。

在初高中的教学中,建议选取讲解法、练习法、小组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方法。

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

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分为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这四大部分。

①导入新课应注重针对性、启发性、简洁性、直观性、趣味性,可以选直接导入、温故知新导入、生活实例导入、设置疑问导入、实验导入、游戏导入等方法。

比如小学、初中的内容与生活相关性较大,像各类数、三角形、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等,可多采取生活实例、设置疑问、实验、游戏等方法。

高中知识偏理论化,比如函数、算法、圆锥曲线等,可多采取直接、温故知新、设置疑问等方法;②新课教学则应该注重讲解知识时思路清晰且节奏恰当、突出重点及突破难点、合理设置多样化的互动、对学生的表现多样评价,以上的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