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条阈值的测定
机能实验:刺激肌肉收缩实验

机能实验:刺激肌肉收缩实验摘要:该实验以学会用刺激器引发骨骼肌收缩的方法及细胞外电位刺激法诱发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方法,了解神经冲动的强度与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观察记录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不应期为目的,结果可观察到神经干传导的波形图,因此由动作电位波形图可以得出其传导速度; 肌肉神经中刺激频率与强直收缩关系波形图,刺激强度引起可以得出:使用不同的刺激方式,骨骼肌的收缩方式可分为单收缩和复合收缩,随着刺激频率不断提高,复合收缩分为完全强直收缩和不完全强直收缩。
引言;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导的膜神经冲动,称为动作电位。
能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称为其阈值。
电刺激不断增加,肌肉收缩反应也逐步增强,超过阈值刺激叫阈上刺激。
当刺激强度增大到某一值时,肌肉收缩反应不再增大,把引起肌肉最大收缩的最小刺激的刺激称为最大刺激。
当骨骼肌受到频率较高的连续刺激时,可出现一这种总和过程为基础的强直收缩,总和发生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则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如发生在前一次的收缩期则为完全强直收缩。
数据处理:神经干速度传导:潜伏期:0.55 时程2.35 正向波幅6.13 负向波幅-3.69 峰峰值9.82 电极间距离2.0 时间差1.30 传导速度15.38讨论:表中开始一段无任何波动表示电极静息时,细胞存在内负外正的电位差,即静息电位。
蟾蜍坐骨神经干刺激时由丛多神经纤维组成。
不同神经纤维其兴奋性不尽相同,当给予不同刺激,刺激强度不同可引起一个至多个纤维兴奋,记录电极会把多个动作电位同时记录下来,形成动作电位波形图,称为动作电位。
表一记录的电位为复合动作电位。
当刺激器发出脉冲刺激时,负电极处发生去极化,去极化达阈电位可引发动作电位,使负电极发生内正外负的倒极化,使已兴奋的电极电位处于邻近未兴奋处而出现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
1比2先兴奋,距离已知,可得出传导速度。
表二:出:刺激强度不断加大时,刚能引起神经干中兴奋性较高的神经纤维产生兴奋,表现为受这些神经纤维支配的肌纤维发生收缩,此时的刺激强度即为引起这些神经纤维兴奋的阈强度。
【基础医学】01 肌肉的兴奋与收缩

(一)单收缩
整块肌肉或单个肌细胞接受一 次短促的刺激时,被刺激的细胞产 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进行一次 收缩,称为单收缩。
《人体生理学》
(二)强直收缩
若连续给予骨骼肌一连串的短促刺激, 如果刺激间隔长于单收缩的持续时间, 即产生一连串的单收缩。 若增加刺激的频率,使每次刺激的间隔 短于单收缩所持续的时间,肌肉的收缩 将出现融合现象,称为强直收缩。 强直收缩有两种一种称为不完全强直收 缩,另一种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我们都老得太快 却聪明得太迟 把钱省下来,等待退休后再去享受 结果退休后,因为年纪大,身体差,行 动不方便,哪里也去不成。钱存下来等 养老,结果孩子长大了,要出国留学, 要创业做生意,要花钱娶老婆,自己的 退休金都被拗走了。
《人体生理学》
人生太短,聪明太晚(2)
当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善待自己时,就立刻去做,老年 人有时候是无法做中年人或是青少年人可以做的事, 年纪和健康就是一大因素。小孩子从小就告诉他,养 你到高中,大学以后就要自立更生,要留学,创业, 娶老婆,自己想办法,自己要留多一点钱,不要为了 小孩子而活我们都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我的学长 去年丧妻。这突如其来的事故,实在叫人难以接受, 但是死亡的到来不总是如此。学长说他太太最希望他 能送鲜花给他,但是他觉得太浪费,总推说等到下次 再买,结果却是在她死后,用鲜花布置她的灵堂。这 不是太蠢愚了吗?! 等到......、等到.....,似乎我们所有的生命,都用在等 待。
ACh 经间隙扩 散
ACh 与终板膜上 ACh 受体结合
终板膜上化学门控通道开放,对 Na+,K+ (尤其是 Na+ )的通透性增加
Na+内流(主),K+外流
医学机能实验讲稿-阈刺激、阈上刺激和最大刺激骨骼肌的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生理学》实验讲稿实验一阈刺激、阈上刺激和最大刺激骨骼肌的单收缩和强直收缩Threshold,Suprathreshold and Maximal StimulusSingle Twitch and Tetanus of Skeletal Muscle前言1.应穿工作服。
2.保持环境的安静,以免动物受惊吓激怒而咬人3.捉拿动物后切记将盖盖好,以免动物逃跑,咬伤人或其它物品(如电源线)4.未经老师同意不许使用电脑,不许随意开启电脑,更不许添加或删除程序。
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5.每个实验小组,排一名代表到509室领取实验物品,当面清点.如有误,及时更正。
实验结束清洗干净实验物品后到领取物处还取实验物品。
6.班长或学习委员安排值日生,经老师验收签字后方可离去。
7.垃圾口分别在走廊东西头北墙(铁盖)处。
8.实验报告应在下次实验前由学习委员收齐后交给实验老师。
实验一阈刺激、阈上刺激和最大刺激骨骼肌的单收缩和强直收缩Threshold,Suprathreshold and Maximal StimulusSingle Twitch and Tetanus of Skeletal Muscle目的要求掌握阈刺激、阈上刺激和最大刺激的概念观察刺激频率和肌肉收缩反应之间的关系了解强直收缩的形成过程基本原理对于多细胞的组织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刺激与反应之间表现并非“全或无”的关系。
当单个方波电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或腓肠肌时,如果刺激强度太小,则不能引起肌肉收缩,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才能引起肌肉发生最微弱的收缩,这时引起的肌肉收缩称阈收缩。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也相应增大,这种刺激强度超过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
再继续增大刺激强度,肌肉的收缩幅度不再增大。
单收缩全过程可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当给肌肉连续的脉冲刺激时,如果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内,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产次收缩的舒张过程中,收缩过程呈现锯齿状,此收缩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骨骼肌收缩实验一.实验目的1.肌肉标本收缩现象的描记及单收缩的分析,获得该肌肉收缩的阈值。
2.了解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3.学习掌握刺激器和张力换能器的使用。
4.加强对神经和肌肉了解,熟练解剖。
、二.实验原理1.肌肉标本收缩现象的描记利用刺激器可诱发蛙的离体神经肌肉标本发生兴奋收缩现象,可利用适当的参数和图形,客观、详细、准确地描述收缩的生理过程与现象。
骨骼肌受到一次短促的阈上刺激时,先是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出现一次机械收缩,称为单收缩。
收缩的全过程可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在一次单收缩中,肌峰电位的时程(相当于绝对不应期)仅1~2毫秒,而收缩过程可达几十甚至上百毫秒(蛙的腓肠肌可达100毫秒以上)。
2.张力换能器换能器是一种能将机械能、化学能、光能等非电量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的器件或装置,并线性相关。
利用物理性质和物理效应制成的物理换能器种类繁多,原理各异。
张力换能器是一种能把非电量的生理参数如力、位移等转换为电阻变化的间接型传感器,属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通常由弹性元件、电阻应变片和其他附件组成。
弹性元件采用金属弹性悬梁,可根据机械力的大小选用不同厚度的弹性金属。
弹性悬梁的厚度不同,张力换能器的量程亦不同。
两组应变片r1、r4及r2、r3分别贴于梁的两面。
两组应变片中间接一只调零电位器,并用5~6v直流电源供电,组成差动式的惠斯登桥式电路(非平衡式电桥)输出电压值与应变片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即力的变化转换成电桥输出电压的变化。
此电信号经过记录仪器的放大处理,就能描记出肌肉收缩变化的过程。
实验时,根据测量方向将换能器用“双凹夹”固定在合适的支架上。
但由于双凹夹在支架上移位不方便,很难在小范围内做出精细的移位;移位不当,可能引起标本的损伤和换能器的损坏。
故现多采用“一维微调固定器”,由上下位置调节钮控制,可在小范围内(上下)精细的移位。
这不仅方便了实验操作,也有利于前负荷的控制。
测量的方向,即力与位移的方向,要与张力换能器弹性悬梁的前端上下移动的方向保持一致。
骨骼肌收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骼肌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原理。
3.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刺激条件下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4. 分析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骨骼肌是人体最主要的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骨骼肌的收缩是由神经信号引起的,当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时,与肌肉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肌肉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引起肌肉收缩。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青蛙腓肠肌、生理盐水、剪刀、镊子、玻璃分针、探针、肌槽、张力转换器、锌铜弓、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生物显微镜、信号采集系统、刺激器。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取青蛙腓肠肌,用生理盐水清洗,去除脂肪和结缔组织。
2. 制备标本:将腓肠肌放置于肌槽中,用玻璃分针固定。
3. 连接仪器:将肌槽与张力转换器连接,张力转换器与信号采集系统连接。
4. 设置实验参数:根据实验需求,设置刺激强度、刺激频率等参数。
5. 进行实验:打开刺激器,给予腓肠肌不同强度的刺激,观察肌肉收缩情况。
6. 记录数据:记录不同刺激条件下肌肉收缩的幅度、频率等数据。
7. 分析结果:分析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当刺激强度逐渐增加时,肌肉收缩幅度也随之增大。
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肌肉收缩达到最大幅度。
2. 在保持刺激强度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频率逐渐增大。
当刺激频率达到一定程度时,肌肉收缩呈现强直收缩。
3. 当刺激强度低于阈值时,肌肉不发生收缩,表现为阈下刺激。
4. 当刺激强度等于阈值时,肌肉开始收缩,表现为阈刺激。
5. 当刺激强度高于阈值时,肌肉收缩幅度达到最大,表现为最大刺激强度。
六、实验结论1. 骨骼肌的收缩是由神经信号引起的,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有显著影响。
2. 刺激强度越大,肌肉收缩幅度越大;刺激频率越高,肌肉收缩频率越快。
3. 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肌肉收缩呈现最大幅度;当刺激频率达到一定程度时,肌肉收缩呈现强直收缩。
离体逼尿肌条机械牵拉刺激实验

离体逼尿肌条机械牵拉刺激实验
全切膀胱,立即放入4℃ Kerb营养液中,取膀胱体部组织,纵行切成10mm 3mm 3mm肌条。
取一根肌条,两端以丝线结扎,一端通过器官槽底部的小钩与微调螺旋相连,另一端与拉力传感器感应头相连。
器官槽内充满37℃恒温的Kerb液,液体中通以95%氧气和5%的二氧化碳混合气体。
设置记录软件参数,具体参数为:张力模式,扫描速度10s/div,灵敏度0.75g,时间常数直流。
采集频率400Hz,滤波频率30Hz。
进行一下实验。
1.检测机械牵拉致逼尿肌出现收缩时的最小张力先使肌条处于完全放松的无张力状态,调节微调螺栓旋,,逐渐缓慢牵拉肌条直至其出现收缩,记录使逼尿肌出现收缩时的最小张力,此张力的大小反映逼尿肌对可兴奋刺激的阈值。
2.检测一定前负荷下逼尿肌收缩频率调节微螺旋,牵拉肌条至张力为1.25g时固定肌条长度,检测逼尿肌的收缩频率,频率越高反映逼尿肌的兴奋性越高。
乳酸阈值最大摄氧量

乳酸阈值和最大摄氧量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都与身体对氧的利用能力有关。
乳酸阈值是指在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通过无氧代谢产生乳酸的速度超过了身体通过有氧代谢清除乳酸的速度,导致乳酸在肌肉中积累的临界点。
在乳酸阈值时,身体主要通过无氧代谢产生能量,因此乳酸的积累速度会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乳酸阈值通常是通过测量心率和血乳酸水平来确定的。
最大摄氧量则是指身体在极限条件下能够摄取和利用的氧量。
在最大摄氧量,身体主要通过有氧代谢产生能量,利用氧来氧化糖和脂肪酸。
此时,身体对氧的需求已经达到了最大限度,无法再通过增加摄氧量来提高能量产生。
摄氧量通常是通过测量心率和摄氧量来确定的。
乳酸阈值和最大摄氧量都与身体的代谢和能量产生有关,但它们反映的是身体对氧利用的不同。
乳酸阈值反映了无氧代谢在运动中的作用,而最大摄氧量反映了身体对氧的利用极限。
在实际的运动训练中,了解这两个概念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训练计划和提高运动表现。
实验二 肌肉的阈收缩、阈上收缩与最大收缩

肌肉的阈收缩、阈上收缩与最大收缩【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阈收缩、阈上收缩和最大收缩的概念,了解刺激强度与反应大小的一般关系,并获得一份完整的曲线结果。
【实验原理】活的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能接受刺激发生兴奋反应。
但刺激要引起组织兴奋,其强度、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都必须达到阈值。
一般来说,兴奋性高的组织其阈值低,相反,兴奋性低的组织则阈值高,因此,阈值常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客观指标。
不同种类组织的兴奋性高低不同,同一组织的不同单位其兴奋性高低也不同。
例如腓肠肌是由许多肌纤维组成的,各条肌纤维的兴奋性高低并不相同。
实验中,采用单一方波电刺激直接(或通过神经间接)刺激腓肠肌时,如刺激强度太弱,则不能引起肌肉收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引起肌肉发生最微弱的收缩。
这种刚能引起最小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阈强度(或称强度阈值、简称阈值)。
刚达到阈强度的刺激称阈刺激。
这时引起的肌肉收缩称阈收缩。
以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也相应的逐步增大,这时刺激的强度超过阈值故称为阈上刺激。
当刺激强度增大至某一数值时,肌肉出现最大收缩反应。
此时如再继续增加刺激强度,肌肉收缩却不再增大。
这种能使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最适强度。
具有这种强度的刺激称为最大刺激。
最大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称最大收缩。
可见在一定范围内,骨骼肌收缩的大小决定于刺激的强度,这是刺激与组织反应之间的一个普遍规律。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
【实验材料】1.仪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或二道生理记录仪、张力换能器、电刺激器。
2.器械蛙手术器械一套、肌动器、支架、双凹夹等。
3.药品任氏液。
【实验方法】1.仪器装置准备好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或二道生理记录仪及张力换能器的记录装置。
根据实验情况调节适当的显示速度或走纸速度,以利于观察。
2.手术操作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并置于任氏液中泡浸10~15min。
将标本的股骨残端固定于肌动器的螺旋孔内,将跟键与张力换能器悬臂的着力点用丝线连接,通过调节丝线紧张度,使腓肠肌处于自然拉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