阈值的测定
感觉阈限的测量-最小变化法

• 被试报告后,主试以“有”“无”或“+”“-”
记录被试的反应,每个系列都需要被试作“有”
到“无”、或“无”到“有”这两种报告,亦即, 递增时直到第一次报告“有”之后,这一系列才 停止;递减时直到第一次报告“无”之后,这一 系列才停止,然后再进行下一个系列。
• 若被试者在这二类判断中有“说不准”的情况,
• (3)在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距离为不肯定间 距。 • (4)不肯定间距的中点是主观相等点。在 理论上主观相等点(或主观等点)应与标 准刺激相等,但实际上两者有一定的差距, 这个差距称为常误。 • (5)取不肯定间距的一半或者取上差别阈 和下差别阈之和的一半为差别阈限。
③差别阈限的确定:
• A、在递减系列中最后一次“+”到非“=” 之间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上限(Lu) • 第一次非“-”到“-”之间的中点为差别 阈限的下限(Ll) • B、在递增系列中的最后一次“-”到非“-” 之间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下限(Ll) • 第一次非“+”到“+”之间的中点为差 别阈限的上限(Lu)
(3)差别阈限的确定
• 确定差别阈限时先要求得一系列的数据,这些数 据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在递减系列中最后一次“+”到非“+‖ 之 间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上限 ;第一次非“-‖到 “-‖ 之间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下限 ; • (2)在递增系列中最后依次“-‖到非“-‖ 之间 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下限;第一次非“+”到 “+”之间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上限。
(2)因变量(反应变量)
• 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的反应变量要求被 试以口头报告方式表示,一般用三类反应, 将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加以比较,当比较 刺激大于标准刺激时,主试记录“+”; 当比较刺激等于标准刺激时,主试记录“=‖; 当比较刺激小于标准刺激时,主试记录“-‖。 当被试在比较时表示怀疑,可记作“?” 。
感官实验1--酒精气味及刺激感阈值测定

酒精气味及酒精刺激阈值测定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练习分辨样品的味道,通过对差别大小的判别测试感官灵敏度。
2.学会两点检验和人的敏感性检验的操作方法、原理、结果的统计及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1.通过闻不同浓度的同种样品,来评价品评人员嗅觉的灵敏度。
人的嗅觉比较复杂,亦很敏感。
同样的气味,因个人的嗅觉反应不同,故感受喜爱与厌恶的程度也不同。
同时嗅觉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温度、湿度、气压等对嗅觉的敏感度都有一定的影响。
人的嗅觉适应性特别强,即对一种气味较长时间的刺激很容易顺应。
2. 通过人的味觉比较两种样品是否存在差别,也可评价品评人员的味觉敏感性。
味觉神经在舌面上的分布不均匀。
舌的两侧边缘是普通酸味的敏感区,舌根对于苦味较为敏感,舌尖对于甜味和咸味较敏感,但这些都不是绝对的,在感官评价食品的品质时,应通过舌的全面品尝方可决定。
味觉与温度有关,在进行滋味检验时,最好使食品处在20~45℃之间。
在进行感官评价时,中间必须休息,每检验一种食品之后,必须用温水漱口。
三、实验材料与人员1.实验材料酒精气味阈值实验中有相同的13支试管,其上分别随机标有ZA,TC,AD,FE,ZG,TI,JJ,ZL,AN,WO,ZQ,ST,AU.按照此顺序,在13支试管中分别有浓度(10^(-4)ml/ml)为0.00(纯净水),0.40,0.70,1.00,1.30,1.70,2.10,2.50,3.00,3.50,4.00,4.50,5.00的酒精。
并用纱布塞紧试管口,将它们按照浓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放到试管架上。
酒精刺激阈值测定实验中空白为纯净水,测试样是用相同的小烧杯盛浓度(10^(-1)ml/ml)分别为0.10,0.20,0.60,1.00,1.40,1.90,2.40,2.90,3.5,4.00的酒精。
并准备棉签及纸杯。
2.实验人员总人数:23人平均年龄:21岁性别:女生15个,男生8个。
地区:来自浙江省及上海的有21人,即占所有实验人员的91.3%来自外省(甘肃和安徽)的有2人,即占所有实验人员的8.7% BMI分布:过轻(<18.5)6人,即占所有实验人员的26.1%正常(18.5-24.99)16人,即占所有实验人员的69.6%过重(25-28)1人,即即占所有实验人员的4.3%四、实验步骤1.将已准备好的测试回答表发给所有实验人员,并告知他们写好自己的基础信息,阅读回答表上的提示语。
香气阈值测定方法

香气阈值测定方法
香气阈值是指能够被人感知的香味的最低浓度。
香气阈值测定方法是通过一系列实验,确定人们对于特定物质香气感知的最低浓度。
以下是常见的一些香气阈值测定方法:
1.空气逐级稀释法:这是一种最常见的方法,通过逐步稀释香料
物质,让测试者在每个阶段嗅闻,直到他们能够感知到香气。
这个过程通常在实验室中进行,使用空气或中性气体逐渐稀释
液态或气态香料物质。
2.三角判定法:在这个实验中,测试者需要区分出一个样品中是
否包含香味物质。
其中两个杯子里是纯净的溶剂,另一个杯子
里添加了待测物质。
测试者通过嗅闻判断哪个杯子有香味。
这
个实验通常通过统计学方法来确定香气阈值。
3.序列比较法:在这个实验中,测试者需要按照香气的强度进行
排序,从中找出香气的存在顺序。
这个方法也通过统计学手段
来确定阈值。
4.固定比例法:这个方法要求测试者嗅闻两种香料,其中一种的
浓度逐渐增加,直到测试者能够察觉到香味。
通过计算两种香
料的浓度比例,得出香气阈值。
5.单一刺激法:这种方法要求测试者在嗅闻香料后,确定其是否
能够感知到香味。
如果感知到,测试者需要确定香味的强度。
通过一系列实验,可以得出香气阈值。
这些方法可能在具体实验室或应用中有所变化,取决于所研究的
香料物质和研究的目的。
在进行香气阈值测定时,需要确保实验条件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震动感觉阈值测定的原理

震动感觉阈值测定的原理
人类的感觉系统对于外界不同类型的刺激有着不同的感知阈值,这是感觉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震动感觉阈值测定就是其中之一。
震动感觉阈值指的是人类对于机械振动刺激的最小感知强度,也称为震动阈值。
测定震动感觉阈值的原理主要基于门槛的概念。
当机械振动强度较小时,人体的感知系统无法感知到其存在,这时候就认为震动阈值尚未达到。
而当机械振动强度逐渐增强,直至能够被人体感知系统察觉时,此时就认为震动阈值已经达到。
震动感觉阈值的测定需要通过仪器设备进行,如加速度计、振动传感器等。
测试者需要将仪器放置在身体的特定部位,比如手指、脚等处,然后通过逐渐调整仪器输出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以确定震动感觉的最小强度。
最终得出的震动感觉阈值通常是以特定的单位(如g、m/s²等)来表达。
阈值的测定

阈值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阈值,包括绝对阈值和差别阈值。
是用于评价
感官评价员感觉灵敏度的很重要的指标,是进行感官评价员筛选和培训的重要方法。
本试验的目的是让评价员熟悉绝对阈值检测方法,同时测定评价员酸味感觉绝对阈值下限。
二、实验原理:鉴评员从左到右依次品尝浓度从低到高八个杯
子中的样品,每一个都要品尝然后指出刚好能够感受到味道的那个
三、实验材料:柠檬酸、苦丁茶、纯净水、2个大杯、一次性纸
杯。
四、实验步骤:
1.被检样品的制备
把柠檬酸与苦丁茶分别成倍稀释至于八个纸杯中,将浓度从低到高从左至右摆放,分别编上序号。
2.样品的品评
鉴评员从左至右依次品尝杯子中的样品,细心品尝,口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吐出,找出刚好能够品尝出味道(绝对阈值)的那个杯子。
由于此实验没有保密性,各个鉴评员并不会相互影响,所以只需要品尝过后指出能够尝出味道的杯子序号即可,由记录员做记录,一起统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阈值的测定
姓名:时间:样品种类:
(说明:找出酸与苦的绝对阈值,并在相应杯子序号下画对号)
杯子的序号12345678酸的阈值测定
苦的阈值测定。
传统心理物理法测定阈限的基本要求

传统心理物理法测定阈限的基本要求
一、大小级数和算术累加量的确定
传统心理物理法用来测定视觉阈值的基础是要严格地确定大小级数和算术累加量。
即
使相同的物体,当只改变它的大小、形状或颜色等其他条件时,也可能引起它的绝对阈值
的大小的改变。
因此,在确定大小级数和算术累加量时,不仅要考虑惯性因素,还要考虑像视觉负载
等其他因素。
相应地,要求在每个级数中和在算有累加量方面,风格因素应尽可能接近,
以便更精确地测定阈值。
二、条件反射技术培训
阈值测试过程中,要求受试者具备一定的条件反射才能。
如果受试者不具备条件反射,传统心理物理法测定阈值的结果会受到影响。
因此,在测定阈值之前必须对受试者进行视
觉反射培训,以确保获得有效的结果。
三、给出信号和提示
为了测定阈值,由于实验过程中受试者必须准确地识别和判断当量刺激,因此实验给
出的信号和提示必须清晰明了。
例如,当以相同的频率让受试者看两组不同的刺激时,受
试者必须清楚地知道看的是哪组,以及刺激的大小差异究竟有多少。
四、统计学。
在测量视觉阈值时,需要考虑多次尝试的结果。
因此,有必要利用统计学的方法估算
阈值,并且从结果上找出与受试者有关的因素,比如年龄、性别、昼夜更替等,以便更准
确地测定视觉阈值。
嗅觉鉴定方法

嗅觉鉴定方法嗅觉是人类最原始的感官之一,通过嗅觉我们可以辨别出各种气味,从而感知出环境的变化以及食物的新鲜程度等信息。
嗅觉鉴定方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和观察,来确定一个人的嗅觉能力是否正常以及其对不同气味的辨别能力如何。
嗅觉鉴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嗅觉阈值测定:这是确定一个人嗅觉灵敏度的基本方法。
通过使用一系列浓度递减的气味溶液,要求测试者分辨出其中的气味。
一般来说,浓度递减至一定程度时,人的嗅觉会出现分辨不出的情况,此时的浓度就是嗅觉阈值。
嗅觉阈值测定主要有三种方法:阈值浓度测定法、辨别阈值测定法和最小可辨别浓度测定法。
其中,阈值浓度测定法是通过先设定一个浓度,然后逐渐增加或减少来确定测试者的阈值。
辨别阈值测定法则是设定两种气味的浓度,要求测试者辨别出两者的差异。
最小可辨别浓度测定法是让测试者辨别出两种气味浓度的最小差异。
二、气味识别测试:这是测试一个人对不同气味的辨别能力。
一般情况下,会准备一系列常见气味的溶液,并要求测试者辨别出其中的气味。
测试者需要分辨出的气味种类越多,说明其嗅觉辨别能力越强。
三、气味记忆测试:这是测试一个人对气味记忆能力的方法。
在这个测试中,会为测试者展示某种气味一段时间,然后要求测试者在一系列气味中辨别出之前展示的气味。
测试者的记忆能力越好,能够正确辨别出的气味越多。
四、嗅觉定位测试:这是测试一个人对嗅觉定位能力的方法。
一般会提供一个味道浓度递减的溶液,测试者需要判断出这个味道是从哪个方向传来的。
这个测试能够测试测试者对味道的源头方向判断能力。
五、气味辨别强度测试:这是测试一个人对不同气味辨别强度的方法。
一般会提供一系列浓度递增或递减的气味溶液,测试者需要判断其中的强度是否有差异。
除了以上几种基本的嗅觉鉴定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用于嗅觉鉴定。
例如,通过使用电子嗅觉仪器来测定气味的浓度和成分,可以更精确地评估测试者的嗅觉能力。
此外,还可以进行嗅觉刺激反应测试,通过观察测试者对某种气味刺激产生的生理反应来评估其嗅觉功能。
阈值的测定(精)

(2)基本味道溶液配制标准
表2 基本味道溶液配制标准
成分 稀释液 储备液 (ml) 1 2 3 4 5 6 7 8 9 250 225 200 175 稀释至 150 125 100 75 50 1000ml 0.150 0.125 0.100 0.075 0.050 0.0030 0.0025 0.0020 0.0015 0.0010 0.90 0.75 0.60 0.45 0.30 4.8 4.0 3.2 2.4 1.6 水 (ml) 酸 柠檬酸 0.250 0.225 0.200 0.175 试验溶液浓度(g/L) 苦 硫酸奎宁 0.0050 0.0045 0.0040 0.0035 咸 氯化钠 1.50 1.35 1.20 1.05 甜 蔗糖 8.0 7.2 6.4 5.6
阈值的测定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一、实验目的
1.测定对各种基本味觉刺激的感受性。 2.学习测量味觉绝对阈限的方法。 3.作为筛选品评员的一个依据。
二、实验原理
阈值测定方法: 最小变化法(极限法): 将刺激强度按大小顺序一点点增加,直到 被试者有感觉为止。这时刺激物刺激量的 大小就是“出现阈限”。反之,从较大的 刺激量开始,按顺序逐渐减小刺激物的刺 激强度,直到被试感觉消失为止。此时的 刺激量为“消失阈限”。 感觉的绝对阈限是出现阈限和消失阈限的 算术平均值。
2、配制溶液、品评 (1)参照上表2,每组选定其中的两种味道, 利用标准储备液配制从低到高浓度的溶液,并 对各溶液进行编号,避免对评品员的心理干扰。
(2)按从低到高的浓度进行排序依次品尝。
品评员以纯净水作为对照,细心品尝,口中停 留一段时间吐出,每次品尝后漱口,记录。无 味用“—”表示,味道感知(刺激阈)用“+”。 测定数中常以50%的出现次数为度,有50%的 次数引起了感觉,即表现为刺激阈。注意不要 将样品咽下,测定出“出现阈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阈值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测定对各种基本味觉刺激的感受性。
2.学习测量味觉绝对阈限的方法。
3.作为筛选品评员的一个依据。
二、实验原理:
阈值测定方法:
最小变化法(极限法):将刺激强度按大小顺序一点点增加,直到被试者有感觉为止。
这时刺激物刺激量的大小就是“出现阈限”,反之,从较大的刺激量开始,按顺序逐渐减小刺激物的刺激强度,直到被试感觉消失为止。
此时的刺激量为“消失阈限”。
感觉的绝对阈限是出现阈限和消失阈限的算术平均值。
三、实验材料
1.材料:蔗糖、酒石酸、咖啡因、无水氯化钠等分析纯物质。
2.仪器:烧杯、分析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
1.样品准备
(1)标准储备液配制
表2 基本味道溶液配制标准
2、溶液配制
(1)参照上表2,每组选定其中的两种,配制从低到高的溶液浓度,并对各溶液进行编号,避免对评品员的心理干扰。
(2)按从低到高的浓度进行排序依次品尝。
品评员以纯净水作为对照,细心品尝,口中停留一段时间吐出,每次品尝后漱口,记录。
无味用“—”表示,味道感知(刺激阈)用“+”。
测定数中常以50%的出现次数为度,有50%的次数引起了感觉,即表现为刺激阈。
注意不要将样品咽下,测定出“出现阈限”。
(3)按从高到低的浓度进行排序按(2)中的品尝方法,测定出“消失阈值”。
五品评表
表3 不同味道反应记录总表(如甜味,其它相同)
表4 不同味道反应记录总表(如甜味,其它相同)
注:阈值以“—”到出现“+”所对应的两者浓度的平均值来确定。
六、数据处理
R
X
X i
∑=
X —平均刺激阈值(g/L )
i X —第i 个人的刺激阈(g/L )
R —品评员人数
七、注意事项
1、先用纯水刺激
2、选用分析纯溶液,避免干扰样品必须编码,避免对评品员的心理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