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阈限的测量-恒定刺激法——

合集下载

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

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
恒定刺激法(次数法)
恒定刺激法的特点是只用少数几个刺激,通常为5-7个,并且这几个刺激在测定阈限的整个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恒定刺激法也是因此而得名的。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到的概率达到95%左右,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感觉到的概率只在5%左右,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应相等,呈现的顺序要随机排列。
绝对阈限测量:刺激是按大小顺序呈现的,有递增和递减两类系列,刺激间的变化很小且间距相等。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是否有感觉。刺激的增减应尽可能的小,目的是系统地探求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多强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递减系列),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递增系列)。递减递增系列是交替进行的;每个系列的起始点也不一样,以免被试形成定势。当被试报告有感觉,就用+号表示,报告无感觉就用—号表示,被试不能肯定有无感觉时用?号表示。每个系列的转折点就是该系列的绝对阈限,最后求得的绝对阈限是所有系列的绝对阈限的算术平均值。
用最小变化法进行实验时,由于刺激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呈现的,容易产生习惯误差或期望误差。
①习惯误差是指被试因习惯于由原先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或感觉状态,当刺激和感觉早已发生了变化,被试还以先前的感觉来报告。②期望误差是指被试因过早期望将要来临的刺激而导致错误的判断。
什么情况下判断被试有习惯误差或期望误差?当递增系列的阈限值大于递减系列的阈限值且差异显著时,断定被试存在着习惯误差。当递减系列的阈限值大于递增系列的阈限值且差异显著时,被试就有期望误差。
在用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差别阈限的实验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是这可能产生时为了消除时间误差的影响在整个实中就不能总是先呈现标准刺激后呈现比较刺激而要使标准刺激的呈现x1x2y1y2为实验结果y1是感觉到两点的次数稍小于50的百分数对应刺x1y2是感觉的两点的次数稍大于50的百分数对应刺激为x2y为所求的感觉为两点的百分数即50x75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作为相等地带的上限25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作为相等地带的下限差别阈限12上限下限

恒定刺激法测量手臂的两点阈限

恒定刺激法测量手臂的两点阈限

恒定刺激法测量手臂的两点阈限
一、目的
1.通过两点阈限的测定,学习如何用恒定刺激法测量差别阈限。

二、仪器与材料
1.仪器:两点阈测试仪
三、方法
1、用最小变化法粗略测定手臂的两点阈:上升,下降序列各5次,找出被试既不是100%的判断为两点,也不是100%的判断为一点的大致范围,将这个
范围5等份,就可选出间隔相等的五个刺激;
2 、将这5个刺激按随机原则呈现,各20次,共100次;
3 、每呈现一个刺激后,被试感觉到两点就报告为两点,感觉到一点就报告为一点。

主试分别记录为“+”,“—”。

4、每测试25分钟休息2分钟。

主试:潘琳玲(仁济10级心理1019100012)
被试:沈佳丽(仁济10级心理1019100013)
四、操作事项注意
1)在实验之前,需要选定刺激,并随机确定刺激的呈现顺序;
2)所选的最大刺激强度,被试的感觉的可能性不低于95%;
3)所选的最小刺激强度,被试的感觉的可能性不高于5%;
4)选定好刺激范围之后,在这个范围内选出5-7个距离相等的刺激;
5)每种刺激强度呈现的次数不能小于20次;
6)各刺激的呈现顺序要随机;
7)随机采用的是抽签的方法;
8)当被试多次持续报告为一点时,可加入探测刺激;
9)使用仪器时尽量小心,主试使用时力度要适中。

五、结果
(1)得到数据列出表格;
(2)计算求得两点阈;
(3)采用直线内插法求得两点阈。

关于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感觉差别阈限的实验报告

关于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感觉差别阈限的实验报告

关于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感觉差别阈限的实验报告黄煌(上海体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上海,200438)摘要这是关于用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感觉阈限的实验。

通过本实验学习研究人的重量感觉差别阈限,探究重量感觉差别阈限的个体差异,学习恒定刺激法的运用,加深对差别阈限的理解,并研究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与其结果是否符合韦伯定律。

实验验证了重量感觉差别阈限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差别阈限与被试的判断风格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恒定刺激法重量鉴别重量的差别阈限心理物理学1.引言恒定刺激法(或称固定刺激法,method of constant stimmulus)又叫正误法、次数法,是由费希纳提出的传统心理物理法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之一。

其特点是:在整个实验中始终应用若干恒定的刺激,并以随机顺序反复呈现这些刺激,来测定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用该法测定差别阈限时要呈现两类刺激:一个标准刺激和几个变异刺激。

一边情况下经常确定一个能被感觉到的某一个刺激强度为标准刺激。

变异刺激的确定要视所研究的具体问题和所确定的反应变量指标来确定。

这里测定重量差别阈限的变异刺激的选取要做预备试验,从预备实验中选取少数刺激一般5~7个而且它们在测定过程中是恒定不变的,要特别注意的是选定的刺激最大强度为每次呈现几乎都能为被试感觉到的强度,它被感觉到的可能性不低于95%。

选定的刺激最小强度为每次呈现几乎都不能为被试感觉到的强度,它被感觉到的可能性不高于5%。

选定的呈现刺激的范围之后,再在这个范围内取距离相等的刺激。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重量差别阈限时,一般要求在比较标准刺激和变异刺激后作“正”“等”或“否”的判断。

这样在总的反应系列就可以得到两个感觉上的转折点,它们分别就是差别阈限的上限Lu和下限Ll。

上限和下限可用直线内插法求的,并进一步计算差别阈限DL。

公式:DL=(Lu-Ll)/2韦伯定律:△I/I=KI K为刺激量,△I为差别感觉阈限,I+△I表示感觉到差别所需要的刺激量。

恒定刺激法实验

恒定刺激法实验
1、先排变异刺激70次,放到变异刺激标记中。 2、然后排与每个变异刺激比较的标准刺激100g的前后位
置,分别填在变异刺激的相应位置。5次在前,5次在后。
刺激 变异刺激 顺序 标记
刺激 前后
1
109 100 109
2
106 106 100
3
97
100 97
4
106 100 106


……
反应
(“+”、“-”、 “=”)
5. 呈现两个刺激的时间间隔最好不要超过1s,两次比较之间的 间隔不要低于5s,每比较十次后休息2min.
恒定刺激法
实验呈现顺序与数据记录参考样式
刺激 顺序
1 2 3 4 … 70
刺激


100
109
106
100
100
97
100
106…… Nhomakorabea109100
反应 (“+”、“-”、“=”)
恒定刺激法
怎样来排刺激?
恒定刺激法
实验注意的地方
实验手(优势手)的位置要保持不变 方法是将优势手的肘头放在桌面预先画好的地方,实验时, 始终保持在该位置不动。眼睛背离主试或与主试保持90度 角。 怎样测定重量 用拇指和食指进行掂量。用拇指和食指拿住墨盒的上端, 轻轻提起,使墨盒离开桌面约0.5cm,2s后放下,紧接着 换第二个墨盒,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操作。
思考:
根据本实验的结果说明被试有没有时间误差,如有, 它是否影响了测定的结果,为什么?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有什么特点? 你的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韦伯定律?为什么? 实验中应注意什么?怎样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
具体操作
1. 将7个变异刺激(包括100g)各与标准刺激(100g)配成一对, 每对比较十次,共70次。

高效恒定刺激法测量两点阈

高效恒定刺激法测量两点阈

实验二恒定刺激法测量两点阈:实验背景知识恒定刺法也是由费希纳提出的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是测量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和其他一些心理量的主要方法之一。

采用该方法测定感受性时,一般只使用少数几个刺激,并且在测定过程中是恒定不变的。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感觉阈限时,刺激的呈现是随机的,每呈现一个刺激只要求被答“有”或“无”或“轻”或“重”等,然后按照被试对不同刺激回答“有”或“无”或“轻”或“重”的次数计算阈限值,因此又叫做次数法(the method of frequency)或正误法(the method of right and wrong cases)。

一、恒定刺激法的特点1.测定时只用少数几个刺激,一般5-7个,并且这些刺激在测定阈限的过程中是恒定不变的。

2.选定的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一般为50-200次。

3.用恒定刺激法测定感觉阈限时,刺激的呈现是完全随机的,且被试事先完全不知道刺激呈现的顺序。

如果是测量绝对阈限值,则可以不需要标准值;如果测定差别阈限,则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值,作为比较的参照。

4.运用恒定刺激法测量的结果,必须统计被试对各种刺激变量的反应次数,如大/小、有/无、轻/重等。

5.每呈现一个刺激只要求被试回答“有”或“无”或“轻”或“重”等,实验完毕后,按照被试对不同刺激回答“有”或“无”或“轻”或“重”的次数计算阈限值,计算方法一般采用直线内插法。

6.恒定刺激法呈现刺激的次数虽然较多,但与最小变化法和平均差误法比较,每次判断需要的时间较短,因此,实验进度较快,相对来说较为省时,而且结果也较为准确,是测量感受性的常用方法之一。

二、恒定刺激法测量感受性应注意的问题采用恒定刺激法测量感受性时,一般应该注意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在用恒定刺激法时进行实验时,一般要通过预备实验选定刺激。

预备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用最小变化法粗略地估计出阈限值的范围,并确定刺激系列中最大的刺激强度和最小的刺激强度,以便确定几个刺激的范围和物理量变化单位的大小。

恒定刺激法测量两点阈

恒定刺激法测量两点阈

恒定刺激法测量两点阈1.引言恒定刺激法是指只用少数(5—10个)刺激,并且它们在整个测定过程中都固定不变。

所用的刺激要事先选定,一般用最小变化法粗略地测试一下被试的有关阈限值,然后将比阈限值强和弱的几个刺激确定为要用的刺激。

这些刺激中强度最大的应有90—95%的可能性被感觉到;强度最小的应有5—10%的可能性被感觉到,各刺激的强度之间最好是等差关系。

两点阈是用两个刺激点作用于人皮肤,人能够感觉到是两个点(而不是一个点)时的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

肤觉两点阈是人皮肤的触觉空间感受性。

恒定刺激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有三种:直线内插法;平均Z分数法;最小二乘法。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两点阈测定仪的使用,学会如何用恒定刺激法测量绝对阈限。

2.方法2.1被试本实验的被试为大学本科学生一名,20岁,女生。

2.2仪器两点阈测量仪2.3程序(1)被试坐在桌边,戴上遮眼罩,伸出左手,手心向上平放在桌上。

(2)实验指导语:你注意自己的手心。

如果感觉到接触到你手心皮肤上是两点的话,就报告“两点”,如果感觉不到是分开的两点,或者感觉的是一个变长了的椭圆的话,就报告“一点”。

(3)确定刺激范围;用最小变化法粗略地测定两点阈。

(4)按随机原则排出一个呈现刺激的顺序,5个刺激各测试20次,共100次。

(5)为避免产生持久的两点后像,每隔100次,休息5分钟。

每隔数十次,可插进一次一点刺激,以检查是否有两点后像。

3.结果表3.1用恒定刺激法测定两点阈的实验记录刺激/mm 7 8 9 10 119 12 18 18 20报告“两点”的刺激报告“两点”45% 60% 90% 90% 100%的百分数两点阈的计算:(1)直线内插法(公式法):设χ=50%χ—7/50—45=8—χ/60—50χ=7.33(2)平均Ζ分数法:9—0.94SD=χSD=2.139—0.94SD=χχ=7.004.讨论根据实验数据,以直线内插法和平均Z分数法算出被试的绝对阈限分别为7.33mm和7.00mm,相较于《实验心理学》一书上前人所测的数据较低,且有一定差距,比手心两点阈的8—12mm的标准也稍低。

恒定刺激法测量差别阈限

恒定刺激法测量差别阈限

引言恒定刺激法是指只用少数(—个)刺激,并且它们在整个测定过程中都固定不变,刺激地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地概率达到左右,刺激地最小强度要小到被感觉地概率只有左右.每个刺激之间地距离相等,并且刺激是随机呈现地每个刺激呈现地次数相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选好刺激以后,要排一个呈现刺激地顺序,每一种刺激呈现—次,各种刺激呈现次数应相等,刺激呈现顺序应是随机地,这种顺序可以根据随机数字表和抽签地方法来排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普通心理学将差别阈限定义为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地刺激物间地最小差别强度,有地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地那个刺激值.恒定刺激法计算阈限地方法有三种:直线内插法,平均分数法,最小二乘法.人地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地刺激做出反应,这个刺激地范围及相应地感觉能力,称为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人类地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类型地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本次实验地目地是通过重量鉴别器地使用,学会如何用恒定刺激法测量差别阈限.方法被试某大学本科生,男生一名,年龄岁.仪器华东师范大学重量鉴别器一组,包括个圆柱体,其中100g个,88g,92g,96g,104g,108g,112g各一个;眼罩一个.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程序①被试坐在桌边,带上眼罩,伸出双手手心向上地放在桌上.②主试给被试呈现刺激地方法:按照随机原则排出一个呈现刺激地顺序,以100g地重量为标准刺激,以88g—112g中地个重量间隔为4g地重量为比较刺激,个刺激各呈现次,个刺激一共呈现次.主试一次将两个刺激轻轻地同时放在被试手中.注意左手与右手地刺激呈现次数要平均,左右手随机各次.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③实验指导语:“现在请你一一对比圆柱体地重量,感觉那只手地更重一点,分不清就说一样重.”让被试作类反应,允许被试用手掂量,并报告“左手重”、“右手重”还是“一样重”,主试观察被试地报告,当是比较刺激重时记录为“”,标准刺激重则记录为“—”,“一样重”则记录为“”.由于实验时间过长,应当在实验中适当安排被试休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④记录实验结果,包括实验总次数、每个刺激呈现次数、左右手分布次数、被试反应记录.⑤整理实验数据,运用平均分数法计算相关结果.结果根据本次实验地数据结果我们可以知道,被试地差别阈限是可以运用科学地实验方法计算得出地,并且一个人地重量差别阈限在一定时间内是相对稳定地.本实验运用平均分数法计算差别阈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表用恒定刺激法测量差别阈限地实验数据结果()()()()()()()()()()()()()()()()()()()()()注:括号内数字为相应次数百分比本次实验运用平均分数法计算差别阈限,其具体方法是将每一系列地刺激强度分为组,计算每一小组地平均刺激,将实验结果地值比例转换为标准分数即值,并计算小组地平均分数,运用分数地计算公式可以推到出这一系列地绝对阈限.以此得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⑴差别上限是⑵差别下限是⑶差别阈限*不肯定间距讨论恒定刺激法是测量感觉阈限地三种方法之一,与最小变化法不同地是,恒定刺激法地刺激是随机呈现地,每个刺激呈现次数相等;恒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次数法,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地方法,它对于测量那些不易随时改变强度地刺激时比较方便,但是会产生空间误差和时间误差;而最小变化法由于递增和递减地刺激系列,会产生习惯误差、期望误差以及练习误差.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本次实验中,被试地差别阈限为,也就是说,以100g为标准刺激时,被试可以明显感觉到110.23g以上地刺激比标准刺激重,也可以明显感觉到89.77g以下地刺激比标准刺激轻,而在110.23g与89.77g之间地刺激被试差别感受不明显,所报告地大多为不确定或者为一样重.在实验过程中,一开始被试报告较为准确,大多以“重了”或“轻了”为主,只有在极为不确定地时候才会报告“一样重”,而随着实验地进行,被试表现出疲劳,不耐烦,感受性下降,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报告结果.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本次实验中,由于我们采用了将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同时放入被试手中,让他比较,克服了时间误差地影响,实验结果较为准确,但是,由于实验时间过长,实验次数过多而且单调,被试很容易疲劳,产生疲劳误差,分析原始数据时,不难发现,随着实验地进行,被试地准确率逐渐降低.疲劳误差会使被试感觉迟钝,使阈觉变大,影响实验结果地准确性.就算有安排被试休息,在后次实验中,被试地疲劳感是很强烈地.本实验采用地是平均分数法计算差别阈限,克服了直线内插法地缺点因而提高了结果地精确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结论本次实验发现,运用恒定刺激法测差别阈限只用少数几个(~个)刺激,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它是不变地.运用直线内插法计算差别阈限需要找到%地点:一个刺激经常出现地感觉到和不感觉到地中间地带,即它能感觉到地次数是其全部次数地.不同方法测量差别阈限会受到不同误差地影响,在实验设计阶段我们就应该尽量避免各种误差,或者采用一些方法规避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参考文献朱滢.《实验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恒定刺激法测两点阈实验报告

恒定刺激法测两点阈实验报告

题目:用恒定刺激法测定两点阈摘要:本实验采用恒定刺激法,使用两点阈测试仪,选用一名被试,分别对12mm到17mm这六个距离进行了测试,每组测试十次,每次随机选取刺激位置(胳膊或者手背),本实验运用恒定刺激法对两点阈进行了简单的测定,得出该被试的两点阈限。

关键词:恒定刺激法感觉阈限绝对阈限一.引言1. 恒定刺激法(或称固定刺激法,method of constant stimmulus)又叫正误法、次数法,是由费希纳提出的传统心理物理法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之一。

其特点是:在整个实验中始终应用若干恒定的刺激,并以随机顺序反复呈现这些刺激,来测定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本实验既是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绝对阈限:先要选取少数刺激,一般为5-7个,而且它们在测定过程中是恒定不变的。

然后将选定的刺激以预先随机的次序呈现给被试多次,一般每种刺激呈现50-200次。

要特别注意的是选定的刺激最大值为每次呈现几乎都能为被试感觉到的强度,它被感觉到的可能性不低于90%。

选定的刺激最小值为每次呈现几乎都不能为被试感觉到的强度,它被感觉到的可能性不高于10%。

2.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定两点阈来学习恒定刺激法测绝对阈限。

二.方法1.被试:黑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一名男生 20岁2.仪器:两点阈测定仪3.实验过程:(1)预备实验:选取固定呈现的五个刺激,首先选取最强和最弱的刺激:给被试几个刺激,每个部位的每个刺激呈现40次,要求被试报告“两点”还是“一点”,记录结果,找到不低于90%感觉到“两点”和不高于10%感觉到“两点”的两个刺激,为最强和最弱的刺激。

然后在最强和最弱的刺激中间等距取4个刺激,最后这6个刺激为固定刺激。

(2)随机次序:用抓阄的方式选取5个不同刺激的呈现顺序,同样用抓阄的方法选出每次扎的位置和点数(用A1,A2,B1,B2分别表示手背一点,手背两点,手臂一点,手臂两点),注意每次做完要更换一次顺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3 -2 -1 0 1 2
fd -30 -80 -240 0 270 140 60
fd2 90 160 240 0 270 280 1.40

∑f 2 ×I = 10.5+60/1000*1 = 10.56 RL=AM + n
SD =
∑fd 2 - ∑fd n n
2
×i
=
1040 - 60 1000 1000
_
_
_
_
y=y+b(x-x)
z=z+b(x-x)
d=x-AM/i
x=AM+di
奇数个刺激
∑d ∑zd - ∑z ∑d 2 ×i RL=AM + n × ∑zd - ∑ z ∑ d
SD =
n × ∑d 2 – (∑d )2 ×i n ×∑zd -∑ z ∑ d
偶数个刺激
∑z ∑d 2 ×i RL=AM + n × ∑zd
12
刺激-两点间的距离(mm)
PZO转换原理
O
代表与平均值的距离
被知觉的比率
Z 8 9 10
P
11
刺激强度
刺激系列平均值
b.平均Z分数法
正 确 判 断 率 的 Z 分 数
2 1 0 -1 -2 SD=10.54-9.52=1.02
8
9
9.52
10
10.54
11
12
刺激-两点间的距离(mm)
c.最小二乘法
恒定刺激法的具体做法
1. 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5 到7个,这几个刺激值在整个测定过程中是 固定不变的; 2. 选定的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一般每 种刺激呈现50到200次; 3. 呈现刺激的次序事先经随机安排,不让被试 知道。用以测量绝对阈限,即无需标准值, 如用以确定差别阈限或等值,则需包括一个 标准值; 4. 此法在统计结果时必须求出各个刺激变量引 起某种反应(有、无或大、小)的次数。
方法:
1m梯度,间隔8,9,10,11,12mm五个刺激值, 每个刺激呈现200次,回答是两点,还是一点,统计两点 回答的百分率
结果: 用恒定刺激法测两点阈的结果
8 刺激(mm) 回答两点的次数 2
回答两点的比率 0.01
9 10
0.05
10 58
0.29
11 132
0.66
12 186
0.93
(3)绝对阈限的计算
∑z ∑d 2 ×i RL=AM + n × ∑zd
-2.63 × 10 ×1 =10 + 5 × 9.67
=10+5.44=10.544
∑d 2 ×i SD = ∑zd
10 = 9.67
×
1 =1.034
斯皮尔曼分配法
0.37
0.27 0.24
0.07 0.04
0.01 8
9 10 11 12 13
2
×1
= 1.018
三种方法的使用范围
• 斯皮尔曼分配法:刺激系列扩展到过渡带 的极限,最大百分数接近100%,最小百分 数接近0%。 • 平均z分数与二乘法:刺激系列在过渡带内, 15%-85%左右
– 刺激数偶数-----平均z分数 – 刺激数奇数------二乘法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
• (1)自变量 • (2)反应变量(因变量) • (3)差别阈限的计算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绝对阈限
(1)自变量 (2)反应变量(因变量) (3)绝对阈限的计算
(1)自变量
•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绝对阈限,是从略高于 感觉到略低于感觉这一范围内选5到7个等 距的刺激强度。
(2)反应变量(因变量)
•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绝对阈限的反应变量要 求被试者以口头报告方式表示, • 在实验中每呈现一次刺激后,被试者若感 觉到了,则报告“有”,主试者记录“+”; 被试者若感觉不到,则报告“无”,主试 者就记录“-”。 • 然后根据被试者对不同刺激所报告的“有” 或“无”的次数来求出百分数,以此来计 算阈限。
二类反应的差别阈限的计算
• 不能以50%引起感觉差别的刺激增量作为 差别阈限; • 以75%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的比较刺激作 为相等地带的上限;以25%感觉重于标准 刺激的的比较刺激作为相等地带的下限。
二类反应的差别阈限的计算
∑f 2 ×I RL=AM + n
SD =
∑fd 2 - ∑fd n n
2
×i
S 8 9 10 11 12
P(﹪) 1 5 29 66 93
中间点 7.5 8.5 9.5 10.5 11.5 12.5
百分次数 1 4 24 37 27 7 100
次数(f) 10 40 240 370 270 70 1000
• 特别要注意的是,此法在实验之前需要选定刺激。
• 所选定的刺激最大强度应为每次呈现几乎都能为 被试感觉到的强度,它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低 于95%。所选刺激的最小强度应为每次呈现几乎 都不能感觉到的强度,它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 高于5%。 • 选定呈现刺激范围之后,再在这个范围内取距离 相等的刺激,每种刺激强度呈现不得少于50次。
∑d 2 ×i SD = ∑zd
S(X)
d -2 -1
d2 4 1
p 0.01 0.05
z -2.33 -1.64
zd 4.66 1.64
8 9
10
11 12
0
1 2
0
1 4
0.29
0.66 0.93
-0.55
0.41 1.48
0
0.41 2.96
i=1 n=5
∑d=10
∑z=-2.63
∑zd=9.67
感觉阈限的测量-恒定刺激法
雷玉菊 心理学教研室
恒定刺激法
什么是恒定刺激法?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绝对阈限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
什么是恒定刺激法?
• 恒定刺激法(或固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次数 法,通常由5-7个刺激组成,这几个刺激在实验过 程中保持不变。 • 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可 用于测定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和等值,还可用于 确定其他很多种心理值。 • 此法的特点是:根据出现次数来定阈限,即以次 数的整个分布求阈限。
二类反应
• 让被试者作“大于”和“小于”两种判断, 即使分不清时,也要作出其中的一种判断。
(3)差别阈限的计算
三类反应的差别阈限的计算 二类反应的差别阈限的计算
三类反应的差别阈限的计算
• 相等地带的上限定为50%次重于标准刺激 的比较刺激,相等地带的下限定为50%次 轻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有了上限、下 限,通过前面提到的几种方法就可以计算 差别阈限。
a.直线内插法 b.平均Z分数法 c.最小二乘法 d.斯皮尔曼分配法
a.直线内插法
正 确 判 断 的 比 率
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66 0.5 0.29 0.0 8 9 10
10.6
11
12
刺激-两点间的距离(mm)
b.平均Z分数法
正 确 判 断 率 的 Z 分 数
2 1 0 -1 -2
8
9
10
10.54
11
(1)自变量
•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是让被试者 将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加以比较; • 标准刺激是能被感觉到的某一刺激强度; • 比较刺激可在标准刺激上下一段距离内确 定,一般从完全没被感觉出差别到完全感 觉出差别的范围内选定5到7个刺激强度作 为比较刺激。 • 比较刺激要随机呈现,每个比较刺激与标 准刺激至少要比100次。
(2)反应变量(因变量)
•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的反应变量要 求被试者以口头报告方式表示:
三类反应 二类反应
三类反应
• 即“大于”、“等于”和“小于”,分别 记为“+”、“=”和“-”。 • 让被试作三类反应时,因其中有“等于” 的反应,若被试较为自信,则作出“等于” 的反应就较少;若被试较为谨慎,则作出 “等于”的反应就较多。这样会直接影响 到差别阈限的大小。 • 这种反应易受到被试的态度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