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相关概念解析

合集下载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4、信号检察论
击中﹥虚报,击中率高 表明判别力愈高;漏报 低正确否定﹥错报,表 明判断标准高; 信号检察论通过将被试 的判别力,即感觉分辨 力和被试的反应偏差的 测定,把被试者的主观 态度、动机因素排除, 使测定不受测量反应的 倾向性影响
反应 刺激 有信号
有信号
无信号
击中
漏报
无信号
错报
正确否 定
第三节 视觉(略)
一、视觉的物理刺激 可见光波:波长380-760毫微米
二、视觉的生理机制
1、眼睛的构造:巩膜、角膜、虹膜(瞳孔)、视网膜 (锥体细胞与棒体细胞、中央窝、盲点) 2、锥体细胞(明视觉感受颜色、细节),棒体细胞 (暗视觉感受器)。感光物质-视紫红质的分解和合成会 释放的能量,激起神经冲动,引起相应的视觉 3、视觉传导机制:光-感光细胞-光化反应-神经细胞冲 动-神经电能-视神经-视觉中枢 4、特征觉察器:某一神经细胞只接受一定区域的感光 细胞传递的信息,视觉皮层上存在着对某种特性的刺激 进行反应的高级神经元——特征觉察器
感觉
第一节 感觉概述
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比如声 音、颜色、气味这都是物体的个别属性。 人对个别属性的反映总是和它过去的经验联系 在一起的。除去新生儿或特殊情况,一般不存 在单纯的感觉,感觉信息一传到大脑,知觉随即 产生。 一切高级心理现象皆以感觉为基础。
二、感觉信息的神经加工
3、调整法
让被试自己调整刺激强度从低于阈限值开 始逐渐增大刺激强度,直至刺激刚能感觉 为止;或从高于阈限值开始降低刺激值, 直至不能觉察为止。以多次平均值为绝对 阈限
4、信号检察论
前三种经典心理物理学方法会受到动机、期待因素影响阈 限测定,如有的被试判断标准严格,只有确实感觉到刺激 才会报告,而有的被试会将没有感觉到刺激报告为感觉到 了,这就将难以将测得的阈限与反应倾向性分开 信号检察论把所要检察的刺激叫信号(S),把可能与信号 混淆的刺激叫噪音(N)。其基本原理为:当被试接受一 个在噪音背景上的微弱信号,并要判断有无信号时,可能 有四种结果:对噪音与信号(SN)同时出现时回答有(击 中)或无(漏报);对噪音单独出现(N)回答有(错报) 或无(正确否定)。实验中事先告诉被试SN与N各自出现 的概率以及判断奖惩办法,被试对随机刺激进行判断,根 据结果(击中与漏报率)分析其辨别力与判断标准。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复习知识归纳:第三章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复习知识归纳:第三章

心理学复习知识归纳:第三章三、感觉1、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当前的,直接的,个别的,客观的)2、感受性与感受阈限:1)、感受性定义: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能力大小)2)、感受性的种类:a、绝对感受性:对某一刺激物刚刚产生感觉的能力。

b、差别感受性:对不同刺激刚刚产生差异感觉的能力。

3)、感受性差异: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同一个人对不同刺激的感受性不同。

4)、感受阈限定义: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的量的临界值。

5)、感受阈限德类别:(上、下)绝对(感受)阈限(端点值)差别感受阈限(区间值)感受阈限值低,感受能力高。

(反比关系)6)、绝对感受性与差别感受性的关系:反比关系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受阈限(韦伯定律K近似恒定正比,韦伯分数越小感受越灵敏、费希纳定律)3、可见光波长:380-760毫微米4、视觉感受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感光细胞分为:锥体细胞、棒体细胞1)、锥体细胞:位置(视网膜中央蝶形区域--中央窝)功能(颜色、空间)明视觉(感受亮光)2)、棒体细胞:位置(视网膜边缘)暗视觉5、视觉适应: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感受性的变化。

明适应:由暗变亮(锥体细胞作用)暗适应:由亮变暗(棒体细胞作用)6闪光融合的定义:多次短促的闪光刺激,使人眼将单个闪光感觉为一个稳定的连续光。

例子:高速转动的电风扇扇叶7、视觉后像的定义:刺激停止作用于感受器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保留片刻的现象。

8、视觉对比的定义: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发的视觉变化。

(明暗、彩色对比)9、听觉的适宜刺激(20----20000Hz的声波)10、其它感觉:1)、皮肤感觉:a、定义刺激物作用与皮肤引起的各种感觉。

b、皮肤感觉的种类:触压觉、温度觉、痛觉。

2)、嗅觉与味觉:a、嗅觉定义:挥发性物质分子作用于嗅觉器官的嗅细胞而引起的感觉。

b、味觉定义:溶于水的化学物质作用于味觉感受器而产生的感觉。

感受性感觉阈限

感受性感觉阈限

感受性、感觉阈限及其各种变化感觉阈限,用于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用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来表示。

根据对心理学基础的学习,我们得知感觉阈限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两类。

例如:在空气中有无数细小尘土,当尘土落在我们的身上时,我们也很难去察觉。

但如果细小的尘土聚集成大颗粒的沙子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它,能够感到它对我们皮肤造成的压力。

这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就是绝对感觉阈限;而人的感官察觉这种刺激的能力,就是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感受阈限来衡量。

绝对感觉阈限越大,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大,感受性就越小。

相反,绝对感觉阈限越小,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小,则感受性越大。

人类感觉的强度对于刺激物的刺激强度到了一定的范围界限才能够感觉到,而不同刺激之间有着不同的反角刺激底线,人类能够从中发现这里面的细微差别,我们把这种细微的差别就叫做差别感受性。

比如差别阈限,是刚刚能够辨别出的两个刺激强度的最小差异量,即辨别两个强度不同的刺激所需要的,也称最小可觉差。

举例来说,比如:姚明和郭敬明站在一起,就会明显感觉到姚明要高出许多;但假如姚明与相差几厘米的奥尼尔站在一起,那么一般人看来,或许便难以找出差距。

差别阈限对影响消费者的感受性与消费行为的效果,制定产品价格、包装及命名策略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参照价值。

在产品包装设计中合理运用色彩、材质、形态样式等以降低受众的最小可觉差,增强他们对产品的敏锐感知,可以有效在行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2003年健力宝集团推出一款针对年轻人的时尚饮料“爆果汽”,纯黑的瓶体,创新的产品(果汁+汽水),一甫上市,即刻走红,其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一反众饮料清澈透明的包装,以黑色瓶子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鲜明的对比效果在终端异常醒目,加之电视与户外广告的有效配合,充分引起目标受众感知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与尝试的欲望。

在有关价格升降幅度与消费者感知的研究中发现,零售商需要削价15%才可能获取成功,较低的价格调整是难以引起顾客察觉的。

感觉——精选推荐

感觉——精选推荐

感觉:生理与心理的交汇第一节感觉概述一、感觉概念1.内涵: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意义: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感觉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2.感觉的种类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与感受器的部位划分外部感觉: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感受器在身体表面。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触觉、温度觉、痛觉)。

内部感觉:接受内部刺激、反映内脏器官的状态,感受器在内脏器官。

包括:机体觉。

本体感觉:获得关于身体运动与位置的信息,感受器在筋腱、韧带上。

包括:动觉、静觉(平衡觉)。

·特异化理论和模式理论·感觉产生的神经机制二、感觉阈限(一)绝对阈限无论何种感觉,其产生均是由某种刺激影响到某种感受器所引起:视觉因光波刺激而产生,听觉由声波所引起。

但刺激的强度必须达某种程度,才能引起感觉。

最初,被试无从觉察有无刺激存在,以后逐渐增加声音刺激的强度,直到受试者确定刺激存在为止,此时的刺激强度,即称为阈限(threshold)。

阈限指界限的意思,在此界限之上,即生感觉,低于此一界限,感觉即无从发生。

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1.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absolute sensitivity)——人的感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两者关系:E=1/RE:绝对感受性R:绝对感觉阈限2.差别阈限差别感受性:能够觉察出刺激最小差别的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差别量(又叫最小可觉差,j. n. d.)两者关系:E=1/RE:差别感受性R:差别感觉阈限* 差别阈限的几个定律(1)韦伯定律(布格尔-韦伯定律):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相对不变。

公式:K=ΔI/IK:韦伯数ΔI:刺激增量(j.n.d.)I:原刺激量(2)费希纳(G. H. Fechner)定律:感觉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公式:S = K log RS(或P) :心理感觉量R(或I):物理刺激量K:常数公式表明当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术级上升。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点总结: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点总结: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点总结: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简述Spery,R.W的割裂脑实验
20世纪60年代,美国神经心理学家罗杰·斯佩里做了“割裂脑”的实验。

即切断病人联结左右两个半球的神经纤维束----胼胝体,把
两个半球分裂开来。

两个病人都是右利手,手术前都能用左手和右手
写字和画画,但手术后,他们只保留了右手写字,左手画画的水平。

所以这时右手只受左半球支配,左手只受右半球支配。

该结果进一步
证明,对右利手的人来说,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
和形象思维占优势。

巴浦洛夫发现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几个基本规律是什么?
(1)条件反射的抑制条件反射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出现的,
有时条件反射也会受到抑制。

包括:外抑制、超限抑制或保护性抑制、消退抑制、分化抑制等。

(2)扩散和集中神经过程在大脑皮层上运动的基本形式。

(3)相互诱导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一种神经过程实行的时候,能够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

正诱导、负诱导;同时性诱导、相继性诱导。

(4)动力定型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
叫做动力定型。

简述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水平。

感觉阈限是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阈限值低感
受性高。

2020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区分

2020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区分

2020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区分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觉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种感官引起的。

但是,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作出反应;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的刺激,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这个刺激范围及相应的感觉能力,我们称之为感觉阈限和感受性。

二、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例如,我们平时看不见空气中的灰尘,当灰尘落在我们的皮肤表面时,我们也不能觉察到它的存在。

但是,当细小的灰尘聚集成较大的尘埃颗粒时,我们不但能看见它,而且能感觉到它对皮肤的压力。

这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

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大,感受性就越小。

相反,绝对感觉阈限越小,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小,则感受性越大。

因此,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

在历史上,人们曾经把绝对感觉阈限理解为一个固定的刺激量。

超过这个数量,就能引起人的感觉;低于这个数量,人就不能觉察到它的存在,也不会对它有任何反应。

后来人们发现,这个阈限值并不是绝对不变的。

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感觉的绝对阈限可能不同。

人的活动的性质,刺激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个体的注意、态度和年龄等,都会影响阈限的大小。

因此,有人认为,把绝对阈限看成某个固定的刺激量是不妥当的。

三、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两个同类的刺激物,它们的强度只有达到一定的差异,才能引起差别感觉,即人们能够觉察出它们的差别,或把它们区别开来。

例如,几百人参加的大合唱,如果增减一个人,人们听不出声音的差别,如果增加或减少10个人,差别就明显了。

同样,两根长竹杆相差半寸,我们难以觉察它们的差别;而两支铅笔相差半寸,差别就非常清楚了。

这种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湖北教师招聘笔试指导: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湖北教师招聘笔试指导: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湖北教师招聘笔试指导: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觉是指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对于感受性的测量,我们用感觉阈限来表示。

经验证明,人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反比作用。

很多教师考试考生对于这其中涉及的几个基础概念不能很好的区分理解,今天中公讲师带领大家进行一个认真的学习,攻克掉这个客观题的考点。

首先,实际证明,感觉器官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因为在有些情况下,虽然存在一定强度水平的是一次记,我们却不能感受到这以刺激,而且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并非总保持在一个水平上。

比如拿视觉来说,有时在强烈的灯光下,却什么也看不清,而有时即使是微弱的光,但也能看清事物。

一个人在不同时刻,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受能力有差异,不同的人对同样的刺激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感受能力。

这种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称之为感觉器官的感受性。

其次,我们通常用感觉阈限俩测量感觉器官的感受性,包括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两种。

与之对应的感受性叫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它是在感觉到和感觉不到之间的一个临界值。

对于同一感觉来说,人和人的绝对感觉阈限是不一样的。

比如一个很微弱的光点,甲报告说看到了,乙报告说看不见,由此可以推断甲的绝对感觉阈限要低于这个光点的强度,而乙的则高于这个点的强度。

说明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是成反比的。

差别感觉阈限指的是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差异量。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也成反比。

比如拿重量举例,当一个人托举100g的重物时,我们逐步地在其手中增加重量,当增加1g,2g时,他都感觉不到手中重量的变化,当增加到3g时,他刚刚能感觉到手中重物重量的变化。

这个3g就是他托举100g重物时测量到的差别感觉阈限。

德国生理学家韦伯经过大量研究后总结了一个规律:每一种感觉的差别感觉阈限与其能有感觉的刺激量之间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I/I=K,其中 I 为原刺激量,△I 为此时的差别阈限,K 为常数。

教师招聘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典例分析

教师招聘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典例分析

教师招聘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典例分析
1.感受性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绝对感受性: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差别感受性:在感觉上,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2.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

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刺激范围。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也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是将一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最小差别量。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

【例题】
(判断)阈限越小表明感受性越差。

()
【答案】×。

解析: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感觉阈限越小,感受能力越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刺激范围。

也就是说,感受性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强弱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

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感觉阈限越小,感受能力越好,二者成反比关系。

例1:刚走进教室时,晓敏能够马上闻到教室中摆放的百合花散发的香气,而赵明需要用力闻才能闻到。

这说明晓敏的( )强于赵明的,晓敏的( )小于赵明的。

A.感觉阈限、感觉补偿能力
B.感觉补偿能力、感受阈限
C.感觉阈限、感受性
D.感受性、感觉阈限
【答案】D。

解析:晓敏能够马上闻到花朵散发的香气,而赵明却不能,说明晓敏的嗅觉比赵明灵敏,即晓敏的感受性强于赵明。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感受性强意味着感觉阈限小,即晓敏的感觉阈限小于赵明的。

二、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也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是将一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最小差别量。

也就是说,绝对感觉阈限是感觉从无到有的最小刺激量,而差别感觉阈限是引起不同感觉的最小差异量。

例2:李丽写作业时突然停电,她先点了一根蜡烛,感觉房间不够亮。

如果增加一至两根蜡烛,李丽仍感觉不到亮度的变化。

如果增加到十根左右时,她就能明显地感受到房间比刚才亮了。

这种刚刚能使李丽感觉到亮度变化的最小差异量称为( )。

A.绝对感受性
B.绝对感受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差别感觉阈限
【答案】D。

解析:感受性是一种能力,题目问的是量值,排除A、C项。

李丽从点燃一根蜡烛到点燃十根蜡烛,从感觉不够亮直至感到足够亮,体现的是引起不同感觉的最小差异量,即差别感觉阈限。

三、易出的混淆项
本部分知识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如文中例1、例2的出题模式,题干给出具体情境,让进行考生选择。

容易出现的混淆项是相对感受性和相对感觉阈限,希望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区分记忆,并细心做题。

江西中公教师考试网祝您备考成功!点击查看江西教师公告汇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