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变化法对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感觉阈限实验实验报告

感觉阈限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感觉阈限的概念,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最小变化法测定感觉阈限的方法,并探讨感觉阈限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个体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个体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个体感觉差异的最小刺激量。

最小变化法是测定感觉阈限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比较刺激量的微小变化,找出引起个体感觉差异的最小刺激量。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1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在18-25岁之间,性别不限。

2. 实验材料: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阈测量计、明度差别阈限测试卡、秒表。

3. 实验步骤:(1)绝对感觉阈限测定:①主试准备好实验材料,将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连接好,打开电源。

②主试将两点阈测量计放在实验对象的手心,要求实验对象放松。

③主试按照事先拟好的实验顺序,用两点阈测量计在实验对象的手心进行触压,记录实验对象能够感觉到的最小刺激量。

(2)差别感觉阈限测定:①主试准备好明度差别阈限测试卡,将测试卡放在实验对象面前。

②主试按照事先拟好的实验顺序,向实验对象展示不同明度的刺激,要求实验对象判断刺激之间的差异。

③实验对象在判断出差异后,主试记录实验对象能够感觉到的最小刺激差异。

4.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录入计算机,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绝对感觉阈限测定结果:通过实验,得出10名实验对象的绝对感觉阈限如下:实验对象1:0.5克实验对象2:0.6克实验对象3:0.4克实验对象4:0.7克实验对象5:0.5克实验对象6:0.6克实验对象7:0.4克实验对象8:0.7克实验对象9:0.5克实验对象10:0.6克2. 差别感觉阈限测定结果:通过实验,得出10名实验对象的差别感觉阈限如下:实验对象1:0.2个单位实验对象2:0.3个单位实验对象3:0.1个单位实验对象4:0.4个单位实验对象5:0.2个单位实验对象6:0.3个单位实验对象7:0.1个单位实验对象8:0.4个单位实验对象9:0.2个单位实验对象10:0.3个单位3. 分析:(1)绝对感觉阈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个体的绝对感觉阈限存在差异,这与个体的生理、心理因素有关。

两点阈实验报告

两点阈实验报告

2007----2008第一学期《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任课教师:学院:班级:学号:姓名: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手背触压觉的两点阈引言传统心理物理学的研究自感觉阈限的测量开始。

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简称阈限,包括两方面: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其中,绝对阈限(Reiz Limen,简称RL)指刚刚引起心理感受的物理刺激量。

而两点阈(two-points limen)是指能分辨皮肤上两点刺激的最小距离。

同时刺激皮肤上的两个点,当两点的距离小于一定程度时,会被感觉成一个点。

能辨别的两点距离越近,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

两点阈是对触觉空间辨别能力的度量。

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阈是不一样的。

其规律是,运动能力越高的部位两点阈越低。

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

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不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本实验用两点阈从一个侧面表示触觉绝对阈限,其目的是:测定手背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两点阈的测定方法之一:最小变化法;掌握EPT506型两点阈测量器的使用;学会对整理实验数据。

2、方法2.1 被试XXXXX在校大学生1名,女性,21岁,身体健康。

2.2 仪器和材料EPT506型两点阈测量器、记录纸。

2.3、实验程序:(1)在正式实验前,主试先在自己手上练习数次,以确保仪器能够正常使用,保证两点阈测量计两脚能够垂直地、轻轻地、同时落在被试手背上。

(2)要求被试在实验位置就坐,支起挡板,确定被试不能看到刺激点。

主试向被试陈述指导语,要求被试在排除视觉的情况下根据感觉报告“两点”或“一点”,分不清可以猜测(仅两种报告结果)。

在被试的非实验区试测几次后,进入正式实验。

(3)主试按事先拟定好的刺激序列呈现刺激,实验总的刺激变化范围为2~50mm,每次变化的距离为固定数值2mm。

为控制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递增和递减系列应数量一致,20个系列中应包含10个递增系列和10个递减系列;为平衡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递增和递减系列按照ABBA法安排,交替进行;为防止被试形成预测,每一系列起始位置随机变化。

最小变化法测量手心触压觉绝对阈限实验报告

最小变化法测量手心触压觉绝对阈限实验报告

最小变化法测量手心触压觉阈限实验报告张佳杰(上海体育学院应用心理系,上海,200438)摘要: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手心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

结果表明手心的绝对阈限虽然确定但是还是会受其他周围许多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最小变化法感觉阈限心理物理学1 引言最小变化法是费希纳提出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感觉阈限又称阈限,是传统心理物理学的核心概念。

阈限可以分为两种:一为绝对阈限,指刚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二为差别阈限,指我们刚刚能够感觉到的两个刺激(同一物理量)之间的最小差别的变化值。

最小变化法又称为极限法,最小差异法,最小可觉刺激或差别法,序列探索法。

其特点是刺激按“渐增”和“渐渐”两个序列交替变化组成,且每次变化的数量是相等的。

每一个序列的刺激强度包括足够大的范围,能够确定从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瞬间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在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感觉阈限时,通常是按物理量的强弱把刺激排成系列,相邻刺激的强度差别很小,而且刺激强度的变化应保持相等。

用最小变化法测定阈限时,有可能发生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为了排除这两种误差,在递增和递减序列的实验顺序上,按“增减减增”的平衡模式进行。

2 实验方法2.1被试1名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应用心理系学生,男,19岁2.2实验仪器JGW-B型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阈测量器,记录表2.3实验程序(1)主试事先拟好实验顺序。

刺激的两点距离从0-15毫米,确定10-20个检查点,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起点应略有变化,并对被试保密。

(2)被试、主试先练习实验5次,被试坐在挡板后面,手心向上平放在测试板面上,主试用两点阈量规的两脚沿身体纵向(即手指方向)垂直地,轻轻地(平复变形要小,以被试能明确感觉到触觉刺激为准)同时落在被试地手心上,并且两脚对皮肤的压力相等,被试若明确感到是两点接触皮肤,就报告“两点”,否则就报告“一点”(练习结果不记录)。

(3)正式实验,主试按事先拟好地刺激系列的顺序呈现刺激,若被试反应为“一点”则在记录表上记“-”,“两点”则记“+”。

最小变化法测量绝对感觉阈限实验报告 (大报告)

最小变化法测量绝对感觉阈限实验报告 (大报告)

最小变化法测量绝对感觉阈限实验报告摘要:随机选取盐城师范学院教育学(心理方向)11届的3`名学生,使用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手心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

关键词:最小变化法感觉阈限1.引言最小变化法(The method of minimal change)是费希纳(G.T.Fechner,1860)提出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又称阈限,是传统心理物理学的核心概念。

阈限可以分为两种:一为绝对阈限,指刚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二为差别阈限,指我们刚刚能够感觉到的两个刺激(同一物理量)之间的最小差别的变化值。

最小变化法又称为极限法,最小差异法,最小可觉刺激或差别法,序列探索法。

其特点是刺激按“渐增”和“渐渐”两个序列交替变化组成,且每次变化的数量是相等的。

每一个序列的刺激强度包括足够大的范围,能够确定从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瞬间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在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感觉阈限时,通常是按物理量的强弱把刺激排成系列,相邻刺激的强度差别很小,而且刺激强度的变化应保持相等。

用最小变化法测定阈限时,有可能发生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为了排除这两种误差,在递增和递减序列的实验顺序上,按“增减减增”的平衡模式进行。

2.实验方法1)被试3名在校大学生,2名女生,1名男生。

均为21岁,教育学(心理方向)专业。

2)实验仪器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阈测量计。

3)实验程序(1)主试事先拟好实验顺序。

刺激的两点距离从0-10毫米,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起点应略有变化,并对被试保密。

(2)被试、主试先练习实验5次,被试坐在心理实验台被试位置,将左手伸入操作箱套袖式测试口,手心向上平放在测试面板上,主试用两点阈测量计的两脚沿身体纵向(即手指方向)垂直地,轻轻地(皮肤变形要小,以被试能明确感觉到触觉刺激为准)同时落在被试地手心上,并且两脚对皮肤的压力相等,被试若明确感到是两点接触皮肤,就报告“两点”,否则就报告“一点”(练习结果不记录)。

阈限实验报告

阈限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绝对感觉阈限,了解人类感官的敏感度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采用最小变化法,分别对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绝对感觉阈限进行测定。

实验结果显示,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绝对感觉阈限存在差异,且受到年龄、性别、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阈限实验;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变化法;感官敏感度一、引言阈限是指刺激达到某种程度时,被试能够感觉到或分辨出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刺激达到引起感觉的最小强度。

人类感官的绝对感觉阈限存在差异,且受到年龄、性别、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通过阈限实验,了解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绝对感觉阈限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大学生(10名男生,10名女生)作为实验对象,年龄在18-25岁之间。

2. 实验材料:(1)视觉刺激:不同亮度、不同颜色的方块,亮度从0.1cd/m2到100cd/m2,颜色分别为红、绿、蓝。

(2)听觉刺激:不同频率、不同响度的纯音,频率从20Hz到20000Hz,响度从0dB到100dB。

(3)触觉刺激:不同压力、不同温度的软质材料,压力从0.1N到10N,温度从-20℃到50℃。

3. 实验步骤:(1)视觉阈限实验:将不同亮度的方块依次呈现给被试,让被试判断方块亮度是否达到一定程度。

记录被试能够感觉到的最小亮度。

(2)听觉阈限实验:将不同频率的纯音依次呈现给被试,让被试判断纯音频率是否达到一定程度。

记录被试能够感觉到的最小频率。

(3)触觉阈限实验:将不同压力的软质材料依次呈现给被试,让被试判断材料压力是否达到一定程度。

记录被试能够感觉到的最小压力。

4.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绝对感觉阈限,并进行方差分析。

三、实验结果1. 视觉阈限:红色方块的绝对感觉阈限为8.4cd/m2,绿色方块的绝对感觉阈限为7.8cd/m2,蓝色方块的绝对感觉阈限为7.2cd/m2。

2. 听觉阈限:20Hz纯音的绝对感觉阈限为7.5dB,100Hz纯音的绝对感觉阈限为10.2dB,20000Hz纯音的绝对感觉阈限为21.0dB。

心理物理学:最小变化法 实验报告

心理物理学:最小变化法 实验报告

实验心理学实验实验名称:心理物理学:最小变化法班级13应用心理(1)班姓名王璐学号2013326670020实验日期2014年11月3号指导教师严璘璘一、问题(1分)不同频率声音的绝对阈限是否相同?同一声音频率下,左右的听觉阈限是否有差异?二、假设(1分)假设一:H0:如果在不同频率声音下绝对阈限无显著差异,那么,不同频率声音的绝对阈限基本相同。

H1:如果在不同频率声音下绝对阈限有显著差异,那么,不同频率声音的绝对阈限不同。

假设二:H0:如果在同一声音频率下,左右耳的听力绝对阈限有显著性差异,那么同一频率下,左右耳的听觉阈限不同。

H1:如果在同一声音频率下,左右耳的听力绝对阈限无显著性差异,那么同一频率下,左右耳的听觉阈限基本相同。

三、预期(1分)预期一:在不同频率声音下绝对阈限有显著差异,说明不同频率声音的绝对阈限基本不同。

预期二:同一频率下,左右耳的听觉阈限基本相同。

四、方法(5分)1、被试:(性别、年龄、人数等相关信息,1分)(1)被试为:浙江理工大学13应用心理学班,一共41人,29名女生,12名男生。

年龄分布:a、19岁22人次b、20岁15人次c、21岁4人次(2)被试分组:按学号分为两大组,分别在不同频率下测试左右耳A组(高声音频率4kHz)20人全为女生B组(低声音频率256Hz)21人9名女生12名男生2、变量(1分)2.1自变量:声音频率左右耳2.2因变量:听到的最小声音声响(绝对阈限)2.3控制变量:1)实验环境2)变化声响时间隔的声响大小(db)3、实验设计(1分)单因素组间设计(两组)4、实验任务和流程(1分)分组和位置1、两人一组。

写下你的合作者的名字。

(王莺洁)2、主试和被试都坐在桌旁,相互成90度方向。

3、接通听觉实验仪电源,预热5-10分钟。

插好专用耳机。

熟悉开关和按钮。

4、两人分别按照主试和被试要求,执行实验。

5、每次完成1种频率的测试后,主试和被试换座位,轮换测试。

最小变化法测响度绝对阈限实验

最小变化法测响度绝对阈限实验

最小变化法测响度绝对阈限实验摘要本实验采用最小变化法考察了被试在400HZ 的频率下响度的绝对阈限。

在使用最小变化法测定阈限时,采用ABBABAAB的安排,使递增和递减系列交替进行,且递增递减系列数目相等,以抵消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联系误差和疲劳误差。

实验结果:递增序列和递减序列所测量的平均绝对听觉阈限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最小变化法;绝对阈限;递增序列;递减序列1 引言感觉是物理刺激作用于感官的结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于感官就会引起一定的反应。

由于不同的刺激在不同的时间、作用在不同的个体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因此物理刺激这个概念并不能很好的表明个体的心理感受。

所以需要引入另外一个概念——阈限,以区分刺激和刺激所引起的反应。

阈限的研究起于费希纳(Gustav Fechner)。

阈限可以分为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两类。

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反应的那个刺激的大小。

统计学上把有50%的几率能引起被试反应的刺激值定义为绝对阈限,把有50%几率能引起被试差别感觉的刺激值定义为差别阈限。

本实验采用费希纳提出的最小变化法。

该法通过交替呈现递减或递增的刺激序列——每个序列均由若干个强度水平的绝对值不同而间隔相等且较小的刺激构成——来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位置。

只有当频率和强度都处于一定范围内的声音刺激作用于耳朵时,我们才能听到某一声音,这种刚好能引发听觉感受的最小声压级称为听觉的绝对阈限。

本实验中使用最小变化法来测定听觉阈限,即交替呈现声压级以相同的幅度(1dB)递增和递减的纯音刺激序列各4个,并要求被试在每个序列中的每个刺激呈现后均对是否有感觉到刺激做出反应,而每个序列都要进行到被试的反应转折时才能停止。

在实验中采用ABBABAAB法交替呈现递减(↓)和递增(↑)序列(如↓↑↑↓↑↓↓↑),并且随机选择每个序列的起点,从而控制最小变化法可能导致的习惯误差、期望误差、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

如果递增序列和递减序列所测量的平均绝对听觉阈限没有显著差异,则证明实验结果不受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的影响。

绝对感觉阈限实验报告

绝对感觉阈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受试者的绝对感觉阈限,了解个体对特定刺激的感觉能力,并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进行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本实验通过比较受试者对两个不同强度的刺激的感觉差异,确定其绝对感觉阈限。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阈测量计2. 实验刺激:特定强度的触觉刺激3. 受试者:20名自愿参加实验的大学生四、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以触觉刺激强度为实验因素。

2. 实验步骤:(1)受试者随机分组,每组10人。

(2)主试者向受试者说明实验目的和操作方法,并要求受试者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注意力集中。

(3)主试者按照预先设定的实验顺序,使用两点阈测量计向受试者的手心施加触觉刺激。

(4)受试者根据感觉到的刺激强度,判断是否能够察觉到刺激,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5)主试者记录受试者的反应结果,并根据最小变化法计算绝对感觉阈限。

五、实验结果1. 受试者对触觉刺激的绝对感觉阈限范围为1.5g~3.0g。

2. 不同受试者的绝对感觉阈限存在差异,其中男性受试者的绝对感觉阈限普遍高于女性受试者。

3. 受试者的绝对感觉阈限与年龄、性别、身体条件等因素有关。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受试者对触觉刺激的绝对感觉阈限存在个体差异,这与个体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有关。

2. 实验过程中,受试者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主试者应确保受试者保持注意力集中。

3. 最小变化法是测定绝对感觉阈限的有效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主试者应注意控制实验条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测定受试者对触觉刺激的绝对感觉阈限,揭示了个体对特定刺激的感觉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受试者的绝对感觉阈限存在个体差异,且与年龄、性别、身体条件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八、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主试者应确保受试者保持注意力集中,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小变化法对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
最小变化法对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
*** *** *** ***
(长春大学光华学院长春 130000)
摘要:以最小变化法测定手心触压觉两点阈,通过对***应用心理学(4)
班 11届的2名学生肤觉的感觉阈限测定,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观察记录被试对对刺激做出的“一点”或“两点”的反应,说明手心的感觉的阈限范围在3—20mm,结果表明不同被试在肤觉感觉阈限上有差别。

研究结果通过t检验处理,得到的数据证明了本实验中存在练习误差和期望误差。

关键词:最小变化法感觉阈限
1 引言
最小变化法(The method of minimal change)是费希纳(G.T.Fechner,1860)提出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又称阈限,是传统心理物理学的核心概念。

阈限可以分为两种:一为绝对阈限,指刚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二为差别阈限,指我们刚刚能够感觉到的两个刺激(同一物理量)之间的最小差别的变化值。

最小变化法又称为极限法,最小差异法,最小可觉刺激或差别法,序列探索法。

其特点是刺激按“渐增”和“渐减”两个序列采取ABBA法交替变化组成,且每次变化的数量是相等的。

每一个序列的刺激强度包括足够大的范围(刺激的两点距离从0—16毫米,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起点略有变化,并对被试保密),能够确定从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瞬间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在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感觉阈限时,通常是按物理量的强弱把刺激排成系列,相邻刺激的强度差别很小,而且刺激强度的变化应保持相等。

用最小变化法测定阈限时,有可能发生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为了排除这两种误差,在渐增和渐减序列的实验顺序上,按“增减减增”的平衡模式进行。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2名在校女大学生,分别为20岁和21岁,***11级应用心理学专业。

2.2 方法
2.2.1 分组两女生为被试一和被试二。

2.2.2 材料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 两点阈测量计,记录纸。

2.2.3 方法主试事先拟好实验顺序。

刺激的两点距离从3-20毫米,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起点应略有变化,并对被试保密。

被试、主试先练习实验5次,被试坐在心理实验台被试位置,将左手伸入操作箱套袖式测试口,手背向上平放在测试面板上,主试用两点阈测量计的两脚沿身体纵向(即手指方向)垂直地、轻轻地(皮肤变形要小,以被试能明确感觉到触觉刺激为准)同时落在被试地手背上,并且两脚对皮肤的压力相等,被试若明确感到是两点接触皮肤,就报告“两点”,否则就报告“一点”(练习结果不记录)。

正式实验,主试按事先拟好地刺激系列的顺序呈现刺激,若被试反应为“一点”则在记录表上记“-”,“两点”则记“+”。

要求每一系列都得到被试“一点”和“两点”这样两种报告,即做渐增系列时,当被试第一次报告“两点”;做渐减系列时被试第一次报告“一点”之后,此系列方可停止,然后进行下一系列。

每一系列做30次,即渐增系列30次,渐减系列30次。

主试在刺激前 1.5秒发出“预备”口令,两点阈量规接触皮肤时间保持2秒钟,每两次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5秒钟。

被试仅做两种报告,“两点”和“一点”,“一点”包含分不清是“两点”还是“一点”的情况,被试判断标准应前后一致,测试中实验结果不要告诉被试。

每4个系列做完后,休息两分钟(可以做另一被试)。

更换被试重复上述实验。

3.结果
3.1两被试阈限值的比较:
被试一的总平均值为15.77 方差为5.3
被试二的总平均值为12.60 方差为4,4
3.2两被试递增和递减系列的数值比较:
(1)被试一:递增平均数为7.17,递减平均数为8.6,
=0.59,t=-2.42,=2.048,t>∴有显著差异,
从中看出被试一存在期望误差。

(2)被试二:递增平均数为5.23,递减平均数为7.37,
=0.54,t=--4,=2.048,>∴有显著差异,
从中看出被试二存在期望误差。

3.3两被试前15个系列和后15个系列的数值比较:
(1)被试一:前15个系列平均数为8.4,后15个系列平均数为7.36,
=0.624,t=1.67,=2.145,t<没有显著差异,
从中看出被试一的练习误差或疲劳误差不明显。

(2)被试二:前15个系列平均数为3.38,后15个系列平均数为1.07,
=0.544,t=4.25,=2.145,∴有显著差异,
从中看出被试二存在练习误差。

结论:被试一的阈限值为15.77,存在期望误差;被试二的阈限值为12.60,存在期望误差和练习误差。

4 讨论与分析
(1)这是我们组第一次进实验室做实验,多少有点不规范。

从主试跟被试的两种角度,我们都可以找出不同的原因来解释实验结果。

(2)主试的角度:在实验过程中,明显的可以看出主试对实验器材的不熟练,操作有不对的地方,实验要求是主试用两点阈测量计的两脚沿身体纵向(即手指方向)垂直地,轻轻地(皮肤变形要小,以被试能明确感觉到触觉刺激为准)同时落在被试地手心上,并且两脚对皮肤的压力相等,而在实验过程中主试很难做到标准。

(3)被试:在一个实验室里有很多组同时在做实验,难免会干扰到对方,使被试不能专心的参与实验。

虽然被试做实验的过程中能有2分钟的休息时间,但或或少会疲劳,从而使试验任务的操作绩效受到影响。

并且,在实验中,没有固定的主试跟被试,每个组成员都有机会做主试或被试,所以差不多会知道实验的方法,会猜测实验是呈上升或下降趋势,这使得准确性也受到一些影响。

(4)在实验的实施过程方面,虽实验实施过程中留下时间让被试休息,但被试仍会有一点疲劳;同时我们从上图也可看出被试在实验后面产生练习效应,即反应的灵敏度提高。

5 参考文献
[1]郭秀艳,杨治良.基础实验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00~105 [2]张厚粲,徐建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