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阈实验报告
两点阈限实验报告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手背触压觉的两点阈》实验报告李洁玲(2009305020119)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0907班1 引言1.1 实验逻辑用两个刺激物同时刺激皮肤,当刺激间的间距足够大时,我们可以清晰地分辨出相距一定距离的两点,当间距逐渐减少时,我们越来越难以分辨此为两点,当间距缩小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只能感觉到一点。
刚好能感觉到两点,而不是一点的距离就是两点阈。
通过运用恒定刺激法来测量被试身体局部的绝对阈限。
恒定刺激法的特点是测定时只用少数几个刺激,通常为5-7个,并且它们在测定阈限的整个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
恒定刺激法也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它不像最小变化法那样按强弱的顺序呈现刺激,而是以随机的方式呈现。
每呈现一个刺激就要求被试回答“有”或“无”,即感觉到或感觉不到,然后按被试对不同刺激回答“有”或“无”的次数来计算阈限值,因此又叫做次数法(the method of frequency)或正误法(the method of right and wrong cases)。
恒定刺激法中所用的刺激要事先选定,一般是用最小变化法粗略的测试一下被试的有关阈限值,然后将比阈限值强和弱的几个刺激值确定为要用的刺激。
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到的概率达到90%-95%,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感觉到的概率在5%-10%,各刺激的强度之间最好是等差关系。
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应相等,呈现的顺序要随机排列。
1.2 实验假设如果某刺激强度反应为两点的频率是50%,那么那个刺激强度就是该被试的绝对阈限。
1.3 实验预期各刺激强度出现为两点反应的百分数以等差关系排列,为依次递增。
而概率为50%的刺激就是所要测量的绝对阈限。
2 方法(略)2.1 被试B8组组员1名,女性2.2 实验材料(1)两点阈量规:由一个游标卡尺和A、B两个刺激点组成,量脚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并在刻度上读出来;(2)遮眼挡板;(3)记录表。
2.3 实验设计(1)实验采用的自变量是刺激强度,因变量是被试的反应;(2)自变量内采用5个水平;(3)实验采用被试内设计和随机设计相结合2.4 实验程序(1)主试选定被试的左手背为测量区。
最小变化法测两点阈

最小变化法测量手背两点阈的实验报告钟涵沈菲郦丹丹王亚茹(长春大学光华学院心理学系,长春130000)摘要本研究以两名在校大二学生为被试,按照最小变化法(极限法)测阈限的研究范式,使用两点阈规对被试的手背部位的两点阈进行了测量,研究发现被试手背阈限平均值为12.376mm 标准差为3.908,男性的被试平均阈限值为13.031mm标准差为3.110,女性被试平均阈限值为11.708mm标准差4.519 ,研究中被试的期待误差,习惯误差,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均有所体现,其中女性被试的练习误差显著,期望误差不显著,男性被试疲劳误差显著,期望误差显著。
两者习惯误差均不显著。
关键词最小变化法两点阈手背实验研究1 引言感觉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种感觉器官引起的。
【1】但是,虽然如此,却并非所有强度的刺激都能够引起我们的感觉。
我们的感觉器官只能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做出反应,超出这个范围的刺激我们就不能察觉了,这就涉及到感觉阈限的问题。
【2】其中,这个刺激范围及相应的感觉能力,我们称之为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和感受性(sensitivity)。
【1】感觉阈限根据不同的性质又可分为两类,这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而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
【1】对于感觉阈限最早的研究并非是由正统的心理学家进行的,而是由心理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进行的。
当时,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中的一部分试图建立物理到心理之间的桥梁,进行了一系列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其中德国生理学家韦伯(E.Weber,1795-1878)对触觉的研究有重大意义。
韦伯研究不同重量物体之间的最小可察觉,总结出心理学的第一个定量法则——韦伯定律。
而费希纳(G.Fechner,1801-1887)在韦伯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物理刺激和心理感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
皮肤两点阈的测量实验报告

皮肤两点阈的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测量人类皮肤两点阈,了解人类的触觉敏感度,并探究人类触觉敏感度与某些因素的关系。
实验原理:皮肤两点阈指的是人类皮肤能够感受到两点刺激的最小距离。
这种感受到两点刺激的能力主要由皮肤触觉感受器发挥作用,感受器的数量及分布情况不同,人类皮肤的两点阈也会不同。
在实验中,通过改变两个刺激头的距离,然后让被试者分辨出两点的刺激,以此来测量皮肤的两点阈。
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皮肤两点刺激仪2. 实验人员:观察者2名、被试者10名3. 实验用品:量角器、笔记本、小计时器等实验步骤:1. 选取被试者10名,要求其双手干燥清洁,并注意不要进行任何对手部肌肉活动影响触觉敏感度的活动。
2. 对每个测试者,用常规方法事先测定其双手的两点阈。
3. 开始正式测试。
每个手臂分别进行测试,开始时把两点刺激的距离设置为两点阈(左右手各测试4次),然后缓慢调整刺激头的距离,每次调整1-2mm,等被试能正确地感知到两点后记录下来。
4. 每个测试者的结果,取所有测试值的平均数。
左右手的结果分开记录。
5. 对结果进行总结并分析。
结果及分析:表格中,左手和右手的两点阈均为毫米单位,每个人的数据都进行了平均化。
由上表中所示数据可知:10名被试双手皮肤两点阈的平均值分别为 2.03mm、2.05mm,左右手差别不大。
这表明人类触觉敏感度具有一定稳定性。
然而由于实验过程中,双手被试者的肌肉、头发等因素并未被完全剔除,因此两点阈的结果受到一些必然误差的影响。
结论:通过此次实验,我们测量了人类皮肤的两点阈,并得到了一些数据。
按照上述测量方法,得出的两点阈的平均值为2.04mm,并且在双手之间差别不大。
这些结论都与现有的文献不谋而合。
人类的触觉敏感度的查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疲劳等。
但由于本实验并未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因此实验结果受到了干扰而出现偏差。
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更详细地研究人类触觉敏感度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皮肤觉两点阈测量实验报告完整版

四川警察学院心理学实验报告姓名:张海林区队:应用心理学二区队学号:1111002039 指导老师:罗勇合作者:润琪、贵、明月、雪宜、俏慧、弟豪、海术实验名称皮肤觉两点阈测量摘要:目的:探索身体不同部位皮肤两点阈的差别,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以及分析练习效应、期望效应等对两点阈的影响,练习直线内插法处理数据,讨论练习与疲劳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
方法:先运用最小变化法粗略地测量出两点阈的范围,选定五个刺激,再用恒定刺激法测定两点阈,最后分别用直线内插法处理数据。
结果:只测出了被试少量区域的两点阈。
结论:手背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手背与手小臂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左手背与左手小臂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右手背在性别上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字:两点阈恒定刺激法差别阈限1 引言肤觉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状分布,称触点、冷点、温点和痛点。
身体的部分不同,各种点的分布及其数目也不同。
肤觉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
肤觉能够维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人们丧失痛觉和冷觉、温觉,就不能够回避各种伤害人体的危险,也不能实现对体温的调节。
人们能够分辨皮肤上两个点的最小距离,叫两点阈,它可以代表人的皮肤对触觉刺激的分辨能力,两点距离越近,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
而皮肤的不同部位,两点阈也不相同。
感觉阈限又称阈限,包括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前者指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后者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恒定刺激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它的特点是只用少数几个(5~7个)刺激,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它是不变的。
找50%的点:一个刺激经常出现在感觉到和不感觉到的中间地带,即它能感觉到的次数仅是其全部长时次数的百分之几。
当是50%时,即阈限位置。
它具有以下优点:(1)刺激数量较少,而且不需调整刺激强度。
所以用这种方法测量不容易改变强度的刺激比较方便。
(2)刺激呈现顺序随机,被试不知道,这样就不会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
但是也同时存在着缺点,当用三种判断确定差别与现实不肯定间距的大小会随着被试的态度而变化,会影响最终结果。
两点阈实验报告

两点阈实验报告两点阈实验报告引言:感知是人类获得信息的一种基本方式。
在感知过程中,感知阈值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感知阈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能够感知到某种刺激的最小强度。
为了研究感知阈值,我们进行了一项两点阈实验。
本实验旨在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刺激强度变化,观察参与者对刺激的感知能力,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单盲实验设计,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了不同刺激强度的刺激,而对照组则接受了相同刺激强度的刺激。
实验过程中,参与者被要求根据感觉判断刺激的强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数据将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感知阈值的结果。
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参与者被要求坐在一个安静的实验室中,面对一个屏幕。
实验开始前,参与者被要求休息片刻,以保证他们的感知状态良好。
然后,实验员向参与者展示一系列的刺激,刺激的强度从低到高逐渐增加。
参与者需要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刺激的强度,并在一个记录表上标记对应的结果。
实验结束后,实验员收集参与者的记录表格,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感知阈值存在差异。
实验组在接受不同刺激强度的情况下,能够感知到更低的刺激强度,而对照组则需要更高的刺激强度才能感知到。
2. 刺激强度与感知阈值呈正相关关系。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感知阈值也随之增加。
这表明,人们对于较强的刺激有更高的感知要求。
3. 个体差异对感知阈值有影响。
在实验组中,我们注意到不同参与者之间的感知阈值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些参与者对于较低的刺激强度就能感知到,而另一些参与者则需要更高的刺激强度。
讨论与启示:通过这项实验,我们对感知阈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感知阈值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刺激强度、个体差异等。
这些结果对于我们理解人类感知机制的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实验结果还对一些实际应用具有启示。
例如,在设计产品或服务时,我们可以根据人们的感知阈值,合理调整刺激的强度,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高效恒定刺激法测量两点阈

实验二恒定刺激法测量两点阈:实验背景知识恒定刺法也是由费希纳提出的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是测量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和其他一些心理量的主要方法之一。
采用该方法测定感受性时,一般只使用少数几个刺激,并且在测定过程中是恒定不变的。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感觉阈限时,刺激的呈现是随机的,每呈现一个刺激只要求被答“有”或“无”或“轻”或“重”等,然后按照被试对不同刺激回答“有”或“无”或“轻”或“重”的次数计算阈限值,因此又叫做次数法(the method of frequency)或正误法(the method of right and wrong cases)。
一、恒定刺激法的特点1.测定时只用少数几个刺激,一般5-7个,并且这些刺激在测定阈限的过程中是恒定不变的。
2.选定的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一般为50-200次。
3.用恒定刺激法测定感觉阈限时,刺激的呈现是完全随机的,且被试事先完全不知道刺激呈现的顺序。
如果是测量绝对阈限值,则可以不需要标准值;如果测定差别阈限,则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值,作为比较的参照。
4.运用恒定刺激法测量的结果,必须统计被试对各种刺激变量的反应次数,如大/小、有/无、轻/重等。
5.每呈现一个刺激只要求被试回答“有”或“无”或“轻”或“重”等,实验完毕后,按照被试对不同刺激回答“有”或“无”或“轻”或“重”的次数计算阈限值,计算方法一般采用直线内插法。
6.恒定刺激法呈现刺激的次数虽然较多,但与最小变化法和平均差误法比较,每次判断需要的时间较短,因此,实验进度较快,相对来说较为省时,而且结果也较为准确,是测量感受性的常用方法之一。
二、恒定刺激法测量感受性应注意的问题采用恒定刺激法测量感受性时,一般应该注意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在用恒定刺激法时进行实验时,一般要通过预备实验选定刺激。
预备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用最小变化法粗略地估计出阈限值的范围,并确定刺激系列中最大的刺激强度和最小的刺激强度,以便确定几个刺激的范围和物理量变化单位的大小。
恒定刺激法测两点阈实验报告

题目:用恒定刺激法测定两点阈摘要:本实验采用恒定刺激法,使用两点阈测试仪,选用一名被试,分别对12mm到17mm这六个距离进行了测试,每组测试十次,每次随机选取刺激位置(胳膊或者手背),本实验运用恒定刺激法对两点阈进行了简单的测定,得出该被试的两点阈限。
关键词:恒定刺激法感觉阈限绝对阈限一.引言1. 恒定刺激法(或称固定刺激法,method of constant stimmulus)又叫正误法、次数法,是由费希纳提出的传统心理物理法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之一。
其特点是:在整个实验中始终应用若干恒定的刺激,并以随机顺序反复呈现这些刺激,来测定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本实验既是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绝对阈限:先要选取少数刺激,一般为5-7个,而且它们在测定过程中是恒定不变的。
然后将选定的刺激以预先随机的次序呈现给被试多次,一般每种刺激呈现50-200次。
要特别注意的是选定的刺激最大值为每次呈现几乎都能为被试感觉到的强度,它被感觉到的可能性不低于90%。
选定的刺激最小值为每次呈现几乎都不能为被试感觉到的强度,它被感觉到的可能性不高于10%。
2.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定两点阈来学习恒定刺激法测绝对阈限。
二.方法1.被试:黑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一名男生 20岁2.仪器:两点阈测定仪3.实验过程:(1)预备实验:选取固定呈现的五个刺激,首先选取最强和最弱的刺激:给被试几个刺激,每个部位的每个刺激呈现40次,要求被试报告“两点”还是“一点”,记录结果,找到不低于90%感觉到“两点”和不高于10%感觉到“两点”的两个刺激,为最强和最弱的刺激。
然后在最强和最弱的刺激中间等距取4个刺激,最后这6个刺激为固定刺激。
(2)随机次序:用抓阄的方式选取5个不同刺激的呈现顺序,同样用抓阄的方法选出每次扎的位置和点数(用A1,A2,B1,B2分别表示手背一点,手背两点,手臂一点,手臂两点),注意每次做完要更换一次顺序。
实验2:测定皮肤的两点阈

• 实验目的: • 1、通过对皮肤两点阈的测定,学习两点阈量 规和极限法测定皮肤的两点阈。
• • • •
实验方法: 材料:两点阈量规、遮眼罩。 程序: 1、主试者选定被试者的左手背(A 区)与前臂背 面(B区),测量前,在各区内标上蓝印或划出圆 圈,刺激在圈内进行。 • 2、在使用两点阈量规时,必须垂直接触皮肤,对 两个尖点施力均匀,接触时间不超过2 秒钟,先在 自己手上练习几次,再在被试者的非测验区练习几 次。 • 3、实验序列的长度和起点,可根据初步测验后确 定,大致在7~23毫米的范围内取5 个点,每步变 化在1 毫米左右。每种间距做20 次,顺序随机安 排。
原始数据记录表
刺激强 度
7mm 9 mm 11 mm 13 mm 15 mm 17 mm 19 mm 21 mm 23 mm 阈限值 平均值
A区 ↑ ↓ ↓ ↑ …… ↑ ↓
B区 ↓ ↑ ……
• 4、每隔100 次,休息5 分钟。被试者有时 产生一种持久的两点后象(即使只有一点 或距离很近的两点刺激,也有感到两点的 印象),此时应给予休息,使其恢复两点 的标准。每隔数十次,可插入一次一点刺 激,测验被试者是否有这种后象。 • 5、主试者对被试者的指示语必须这样说明: “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当被试者感觉到 是两点时说‘二’;当被试者感觉到一点 时说‘一’;当被试者不能确定感觉到的 是几点时说‘不’”。
结果与分析: 分别求出左手A 区和B 区的两点阈限,并 对两均数的差别进行检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警察学院心理学实验报告姓名:倪萌学号:1111001029区队:11级应用心理学一区队合作者:吴华玉张天舒黄小霞敖波郭龙李孟徽孙良伟黄亚楠(一组)实验日期:2013年10月29日日期:2013年11月2日实验名称皮肤觉两点阈测量【摘要】目的:为了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探索身体不同部位皮肤两点阈的差别以及讨论练习与疲劳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方法:将第一小组9名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其中对6名同学三男三女用两点阈量规和遮光眼罩进行恒定刺激法的实验操作;结果: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制作了在不同三个域下报告两点频率的分布表以及频率分布的曲线图,并计算出阈限值。
结论:人身上不同部位的皮肤觉两点阈的值是不同的,练习与疲劳效应影响两点阈的大小。
【关键字】:两点阈恒定刺激法差别阈限1 引言肤觉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状分布,称触点、冷点、温点和痛点。
身体的部分不同,各种点的分布及其数目也不同。
肤觉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
肤觉能够维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人们丧失痛觉和冷觉、温觉,就不能够回避各种伤害人体的危险,也不能实现对体温的调节。
人们能够分辨皮肤上两个点的最小距离,叫两点阈,它可以代表人的皮肤对触觉刺激的分辨能力,两点距离越近,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
而皮肤的不同部位,两点阈也不相同。
感觉阈限又称阈限,包括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前者指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后者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恒定刺激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它的特点是只用少数几个(5~7个)刺激,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是不变的。
找50%的点:一个刺激经常出现在感觉到和不感觉到的中间地带,即它能感觉到的次数仅是其全部长时次数的百分之几。
当是50%时,即阈限位置。
它具有以下优点:(1)刺激数量较少,而且不需调整刺激强度。
所以用这种方法测量不容易改变强度的刺激比较方便。
(2)刺激呈现顺序随机,被试不知道,这样就不会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
但是也同时存在着缺点,当用三种判断确定差别与现实不肯定间距的大小会随着被试的态度而变化,会影响最终结果。
2 方法2.1 被试四川警察学院2011级应用心理学一区队第一组学生6名,其中3名男生,3名女生。
2.2 仪器两点阈量规10个,遮光眼罩2个,记录纸数张。
2.3 程序2.3.1 程序1(1)主试选定被试的左手背、左手臂以及右手背为测量区,三个区域依次为记为A、B、C。
测量前,做上印记,在印记内进行实验。
(2)在实验之前,主试先发出指导语:“注意,当你感觉为两点时报告说2,感觉为一点时报告说1”,记录员记录下频数。
主试不管被试作何回答,都要按原来计划将一系列实验做完。
并且要估计出每名被试测量区的范围。
(3)使用两点阈量规时,必须垂直落下,并使用两个尖头同时重力均匀地接触皮肤,接触时间不超过两秒。
主试先在自己手上练习数次,然后再在被试的非测量区练习几次。
2.3.2 程序2(1)正式实验时采用恒定刺激法测皮肤觉两点阈。
实验序列的长度与起点,可以按照预备实验中的实际测定结果来确定,一般定为从7到15毫米的长度为起点,二到四毫米为间距。
每种间距做20次,5个间距随机出现。
(2)主试在实验时刻随机插入一点刺激检验两点后像。
让被试做完100次后休息5分钟以上。
(3)进一步选定其他部位测验区,按上述程序进行实验。
(4)实验记录表如下:表1 皮肤觉两点阈测量记录表(单位:mm)刺激(mm)报告“两点”的次数报告“两点”的百分数(5)得到的实验数据用直线内插法计算被试两点阈的阈限值。
3结果表2 A 区两点阈测量被试报告为2的频率记录表(单位:mm )1号被试 2号被试 3号被试 4号被试 5号被试 6号被试 1 75% 2 65% 3 60% 60% 4 70% 5 75% 6 70% 70% 7 45% 8 65% 9 55% 35% 10 90% 11 45% 12 75% 70% 13 70% 14 70% 15 70% 15% 16 40% 18 40% 19 20% 21 40% 22 45% 24 55% 25 75% 27 75% 28 75% 30 85%10%20%30%40%50%60%70%80%90%100%05101520253035刺激大小正确报告的百分比1号被试2号被试3号被试4号被试5号被试6号被试图1 A 区两点阈测量被试报告为2的频率分布散点图表3 B 区两点阈测量被试报告为2的频率记录表(单位:mm )1号被试 2号被试 3号被试 4号被试 5号被试 6号被试 7 55% 10 60% 13 85% 16 25% 100% 18 45% 19 95% 20 65% 22 70% 24 45% 80% 25 20% 60% 27 50% 29 65% 30 15% 60% 32 30% 33 65% 55% 35 55% 36 75% 65% 37 75% 40 60% 65% 41 75% 44 70% 45 70% 4875%10%20%30%40%50%60%70%80%90%100%5101520253035404550刺激大小正确报告的百分比1号被试2号被试3号被试4号被试5号被试6号被试图2 B 区两点阈测量被试报告为2的频率分布散点图表4 C 区两点阈测量被试报告为2的频率记录表(单位:mm )1号被试 2号被试 3号被试 4号被试 5号被试 6号被试 2 55% 60% 4 60% 5 90% 6 75% 65% 8 75% 85% 85% 10 70% 70% 11 75% 12 80% 14 70% 75% 35% 15 35% 17 50% 30% 18 15% 19 55% 20 70% 21 80% 20% 23 85% 70% 24 35% 26 65% 27 60% 30 85%10%20%30%40%50%60%70%80%90%100%05101520253035刺激大小正确报告的百分比1号被试2号被试3号被试4号被试5号被试6号被试图3 C 区两点阈测量被试报告为2的频率分布散点图3.4用直线内插法分别求出不同部位测量区的两点阈值表5 直线插入法求的得被试肤觉阈限值(单位:mm)A区B区C区1号被试22.5034.38 17.002号被试23.00 27.00 25.803号被试失败18.50 失败4号被试失败失败失败5号被试失败失败失败6号被试12.00 34.29 18.503.5比较不同区域间阈限值的差异由统计分析软件SPSS分析A、B、C三个区域在实验中的影响如下表:表6 对A、B、C三个区域之间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T Sig A×B -7.46 ±4.02-3.210 0.085B×C 6.19±9.70 1.105 0.384C×A 1.27±6.150.357 0.755在sig<0.05的情况下A×B、 B×C、 C×A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表6可以得出A、B、C三个区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6进行同一测量区的性别差异性检验表7 同一区域性别之间的单因素分析()区域男女 FA男(n=1)女(n=2)22.50±17.50±7.78 0.275B男(n=1)女(n=2)17.00±22.15±5.16 0.565C男(n=2)女(n=2)26.44±11.23 30.64±5.15 0.232在F<0.05的情况下性别在各个区域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表7可以得出性别在A、B、C三个区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4讨论4.1 人身体上的不同部位皮肤觉两点阈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由实验分析可知,人身体上的不同部位的皮肤觉两点阈是不相同的。
在本实验中手背的两点阈就比手臂的两点阈要小,一般来说身体的暴露部分,如手指和头面的两点阈小,而身体的掩盖部分,如肩部,大小腿部分的两点阈最大。
因为皮肤觉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状分布,接触点、冷点、温点和痛。
因此皮肤觉随身体部位的不同分布就不相同,各种点的分布及其数目也不同。
不同部位的皮肤觉两点阈是存在差异的。
4.2 练习和疲劳对皮肤觉两点阈值的变化产生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被试所进行的实验测量次数相对较多的,所以在实验后部分过程中就会产生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
经过多次的练习,被试的反应速度会相应的加快和报告的准确性也会提高,从而使两点阈值降低。
而随着实验的进行,厌烦的情绪也会出现,会使被试反应速度减慢和报告的准确性降低,从而使两点阈值升高。
在实验过程中,这两种误差必然是会产生的。
为了降低误差,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类似情况,主试要给予被试以充分的休息时间,确保被试恢复到标准状态。
通过实验也可以验证这种现象是否存在,主试可以间隔数十次后,可插进一次一点的刺激,测验被试是否产生这种后象4.3皮肤觉两点阈值的实验研究的实际价值皮肤觉两点阈值的实验研究可以证明不同的皮肤部位的感受性不一样,如暴露在外部的皮肤如手指,脸部等感受性高,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包含好我们暴露在外面的皮肤。
同等大小的刺激我们手指的皮肤和我们的手臂的皮肤感受到的痛的强度和冷的强度都不一样。
我们更应该保护好感受性强的皮肤以免受到不可避免的意外伤害。
4.4 此次实验的准确性不高没有确切地获得被试的两点阈值可能的原因首先是时间的限制,为了尽快完成实验,实验进程就比较快,可能存在测量不准确;其次是主试没有掌控好刺激的力度,力度的大小会影响被试的正确报告;然后是主试没有把握刺激持续的时间,持续时间太短被试感受到的刺激就会不明显;而后是主试没有及时的做测谎测验,没有把握被试是自我暗示还是真实的感觉有两点刺激,存在实验的误差;再次是实验环境带来的误差,试验场地噪音大会影响被试者的感觉,不能静下心来感受刺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在将九名同学分成三个实验小组的时候其中大多数同学没有准确的掌握实验的本质问题,被试已经知道是有两点刺激,自己心里暗示自己是有两点的刺激,所以会在即使是很小的两点刺激之间并且没有感受到的情况下的报告是猜测的两点,而非真正的感受到,不排除有存在个别被试想要显示自己感受性高得情况。
5结论(1)人身上不同部位的皮肤觉两点阈的值是不同的。
(2)左右手手背以及手背与手臂之间阈限值不同,手臂比手背的感受性低,但左右手手背以及手背与手臂之间的阈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性别之间的皮肤觉阈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郭秀艳.实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0附录表8 1号被试实验所测得数据(单位:mm)刺激(左手背)1619222528报告2点的次数8491515报告2点的百分数40%20%45%75%75%刺激(左手臂)2530354045报告2点的次数43111214报告2点的百分数20%15%55%60%70%刺激(右手背)1517192123报告2点的次数710111617报告2点的百分数35%50%55%80%85%表9 2号被试实验所测得数据(单位:mm)刺激(左手背)1821242730报告2点的次数88111517报告2点的百分数40%40%55%75%85%刺激(左手臂)2427303336报告2点的次数910121315报告2点的百分数45%50%60%65%75%刺激(右手背)1821242730报告2点的次数3471217报告2点的百分数15%20%35%60%85%表10 3号被试实验所测得数据(单位:mm)刺激(左手背)68101214报告2点的次数1413181514报告2点的百分数70%65%90%75%70%刺激(左手臂)1618202224报告2点的次数59131216报告2点的百分数25%45%65%70%80%刺激(右手背)68101214报告2点的次数1515141614报告2点的百分数75%75%70%80%70%表11 4号被试实验所测得数据(单位:mm)刺激(左手背)3691215报告2点的次数1214111414报告2点的百分数60%70%55%70%70%刺激(左手臂)2529333741报告2点的次数1213111515报告2点的百分数60%65%55%75%75%刺激(右手背)2581114报告2点的次数1118171515报告2点的百分数55%90%85%75%75%表12 5号被试实验所测得数据(单位:mm)刺激(左手背) 1 2 3 4 5 报告2点的次数15 13 12 14 15 报告2点的百分数75% 65% 60% 70% 75% 刺激(左手臂)7 10 13 16 19 报告2点的次数11 12 17 20 19 报告2点的百分数55% 60% 85% 100% 95% 刺激(右手背) 2 4 6 8 10 报告2点的次数12 12 13 17 14 报告2点的百分数60% 60% 65% 85% 70%表13 6号被试实验所测得数据(单位:mm)刺激(左手背)79111315报告2点的次数979113报告2点的百分数45%35%45%55%15%刺激(左手臂)3236404448报告2点的次数613131415报告2点的百分数30%65%65%70%75%刺激(右手背)1417202326报告2点的次数76141413报告2点的百分数35%30%70%7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