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变化法测量手心触压觉绝对阈限实验报告
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感觉阈限

最小变化法测量绝对感觉阈限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116 教育心理蒋苏蓉31号摘要:通过使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手背触压觉两点阈,以盐城师范学院教育心理的两名同学为被试,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
观察记录被试对对刺激做出的“一点”或“两点”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被试的感觉阈限有差别。
关键词:最小变化法感觉阈限1 前言最小变化法(The method of minimal change)是费希纳(G.T.Fechner,1860)提出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又称阈限,是传统心理物理学的核心概念。
阈限可以分为两种:一为绝对阈限,指刚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二为差别阈限,指我们刚刚能够感觉到的两个刺激(同一物理量)之间的最小差别的变化值。
最小变化法又称为极限法,最小差异法,最小可觉刺激或差别法,序列探索法。
其特点是刺激按“渐增”和“渐减”两个序列采取ABBA法交替变化组成,且每次变化的数量是相等的。
每一个序列的刺激强度包括足够大的范围(刺激的两点距离从0—20毫米,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起点略有变化,并对被试保密),能够确定从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瞬间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在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感觉阈限时,通常是按物理量的强弱把刺激排成系列,相邻刺激的强度差别很小,而且刺激强度的变化应保持相等。
用最小变化法测定阈限时,有可能发生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为了排除这两种误差,在渐增和渐减序列的实验顺序上,按“增减减增”的平衡模式进行。
2 方法2.1 被试两名在校女大学生,均为20岁。
教育学(心理教育)专业。
2.2材料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阈测量规、记录纸2.3步骤主试事先拟好实验顺序。
刺激的两点距离从0—10毫米,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起点应有变化,并对被试保密。
被试、主试先练习实验5次,被试坐在心理试验台被试座位,将左手伸入操作台套袖式测试口,手心向上平放在测试板面上,主试用两点阈测量规的两脚沿身体纵向(即手指方向)垂直地、轻轻地(皮肤变形要小,以被试能明确感觉到触觉刺激为准)同时落在被试地手心上,并且两脚对皮肤的压力相等,被试若明确感到是两点接触皮肤,就报告“两点”,否则就报告“一点”(练习结果不记录)。
感觉阈限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感觉阈限的概念,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最小变化法测定感觉阈限的方法,并探讨感觉阈限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个体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个体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个体感觉差异的最小刺激量。
最小变化法是测定感觉阈限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比较刺激量的微小变化,找出引起个体感觉差异的最小刺激量。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1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在18-25岁之间,性别不限。
2. 实验材料: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阈测量计、明度差别阈限测试卡、秒表。
3. 实验步骤:(1)绝对感觉阈限测定:①主试准备好实验材料,将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连接好,打开电源。
②主试将两点阈测量计放在实验对象的手心,要求实验对象放松。
③主试按照事先拟好的实验顺序,用两点阈测量计在实验对象的手心进行触压,记录实验对象能够感觉到的最小刺激量。
(2)差别感觉阈限测定:①主试准备好明度差别阈限测试卡,将测试卡放在实验对象面前。
②主试按照事先拟好的实验顺序,向实验对象展示不同明度的刺激,要求实验对象判断刺激之间的差异。
③实验对象在判断出差异后,主试记录实验对象能够感觉到的最小刺激差异。
4.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录入计算机,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绝对感觉阈限测定结果:通过实验,得出10名实验对象的绝对感觉阈限如下:实验对象1:0.5克实验对象2:0.6克实验对象3:0.4克实验对象4:0.7克实验对象5:0.5克实验对象6:0.6克实验对象7:0.4克实验对象8:0.7克实验对象9:0.5克实验对象10:0.6克2. 差别感觉阈限测定结果:通过实验,得出10名实验对象的差别感觉阈限如下:实验对象1:0.2个单位实验对象2:0.3个单位实验对象3:0.1个单位实验对象4:0.4个单位实验对象5:0.2个单位实验对象6:0.3个单位实验对象7:0.1个单位实验对象8:0.4个单位实验对象9:0.2个单位实验对象10:0.3个单位3. 分析:(1)绝对感觉阈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个体的绝对感觉阈限存在差异,这与个体的生理、心理因素有关。
两点阈实验报告

2007----2008第一学期《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任课教师:学院:班级:学号:姓名: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手背触压觉的两点阈引言传统心理物理学的研究自感觉阈限的测量开始。
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简称阈限,包括两方面: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其中,绝对阈限(Reiz Limen,简称RL)指刚刚引起心理感受的物理刺激量。
而两点阈(two-points limen)是指能分辨皮肤上两点刺激的最小距离。
同时刺激皮肤上的两个点,当两点的距离小于一定程度时,会被感觉成一个点。
能辨别的两点距离越近,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
两点阈是对触觉空间辨别能力的度量。
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阈是不一样的。
其规律是,运动能力越高的部位两点阈越低。
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
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不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本实验用两点阈从一个侧面表示触觉绝对阈限,其目的是:测定手背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两点阈的测定方法之一:最小变化法;掌握EPT506型两点阈测量器的使用;学会对整理实验数据。
2、方法2.1 被试XXXXX在校大学生1名,女性,21岁,身体健康。
2.2 仪器和材料EPT506型两点阈测量器、记录纸。
2.3、实验程序:(1)在正式实验前,主试先在自己手上练习数次,以确保仪器能够正常使用,保证两点阈测量计两脚能够垂直地、轻轻地、同时落在被试手背上。
(2)要求被试在实验位置就坐,支起挡板,确定被试不能看到刺激点。
主试向被试陈述指导语,要求被试在排除视觉的情况下根据感觉报告“两点”或“一点”,分不清可以猜测(仅两种报告结果)。
在被试的非实验区试测几次后,进入正式实验。
(3)主试按事先拟定好的刺激序列呈现刺激,实验总的刺激变化范围为2~50mm,每次变化的距离为固定数值2mm。
为控制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递增和递减系列应数量一致,20个系列中应包含10个递增系列和10个递减系列;为平衡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递增和递减系列按照ABBA法安排,交替进行;为防止被试形成预测,每一系列起始位置随机变化。
实验 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阈限(3)

实验最小变化法测量绝对阈限目的要求: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探索不同部位的阈限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以及练习与疲劳等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
教学重点: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学习使用极限法(最小变化法);了解练习效应与疲劳效应。
教学难点:学习使用极限法(最小变化法);了解练习与疲劳等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
教学课时:2教学方法:学生实验为主,教师辅以指导教学内容与步骤:用两个刺激点作用于人皮肤,人能够感觉到是两个点而不是一个点时的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称为两点阈。
肤觉两点阈是人皮肤的触觉空间感受性。
人身体上的不同部位的肤觉两点阈的值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身体的暴露部分,如手指和头面两点阈小,身体的掩盖部分,如肩、背、大腿、小腿部分两点阈大。
练习与疲劳因素可以影响两点阈的大小。
本次实验主要选取右手手背和右手手指为测量区。
一、实验目的:1.本实验用两点阈从一个侧面表示触觉绝对阈限。
2.测定手背和手指的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使用极限法(最小变化法)3.了解练习与疲劳等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
二、仪器与材料:EPT506型两点阈测量器,迷宫实验的主试屏幕。
三、方法与程序1.主试事先拟定好实验顺序,制作实验结果记录表。
刺激两点距离从0~15mm,按照递减和递增的顺序进行实验,每次实验的起点不同(每次做实验时两刺激点间的距离不同)。
手背和手指各做7次实验,共做14次实验。
(测出阈限即为完成一次实验)2.主试选定被试的右手手背以及右手中指的指尖为测量区。
3.在实验前,主试先发出指导语:“准备,当你感觉为两点时报告说‘二’,感觉为一点时报告说‘一’,如果不能确定是一点或两点时,也需报告(一点或两点)。
”被试报告“两点”则记录“+”,报告“一点”则记录“-”。
4.被试坐在实验台被试位置,将右手从屏幕下方穿过,手心向下平放(被试不能有意去看主试操作的测量器),然后据刺激报告。
手指测验掌心向上。
5.主试用两点阈测量计两脚垂直地、轻轻地、同时落在被试手背上,对被试试测几次。
最小变化法测量绝对感觉阈限实验报告 (大报告)

最小变化法测量绝对感觉阈限实验报告摘要:随机选取盐城师范学院教育学(心理方向)11届的3`名学生,使用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手心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
关键词:最小变化法感觉阈限1.引言最小变化法(The method of minimal change)是费希纳(G.T.Fechner,1860)提出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又称阈限,是传统心理物理学的核心概念。
阈限可以分为两种:一为绝对阈限,指刚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二为差别阈限,指我们刚刚能够感觉到的两个刺激(同一物理量)之间的最小差别的变化值。
最小变化法又称为极限法,最小差异法,最小可觉刺激或差别法,序列探索法。
其特点是刺激按“渐增”和“渐渐”两个序列交替变化组成,且每次变化的数量是相等的。
每一个序列的刺激强度包括足够大的范围,能够确定从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瞬间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在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感觉阈限时,通常是按物理量的强弱把刺激排成系列,相邻刺激的强度差别很小,而且刺激强度的变化应保持相等。
用最小变化法测定阈限时,有可能发生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为了排除这两种误差,在递增和递减序列的实验顺序上,按“增减减增”的平衡模式进行。
2.实验方法1)被试3名在校大学生,2名女生,1名男生。
均为21岁,教育学(心理方向)专业。
2)实验仪器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阈测量计。
3)实验程序(1)主试事先拟好实验顺序。
刺激的两点距离从0-10毫米,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起点应略有变化,并对被试保密。
(2)被试、主试先练习实验5次,被试坐在心理实验台被试位置,将左手伸入操作箱套袖式测试口,手心向上平放在测试面板上,主试用两点阈测量计的两脚沿身体纵向(即手指方向)垂直地,轻轻地(皮肤变形要小,以被试能明确感觉到触觉刺激为准)同时落在被试地手心上,并且两脚对皮肤的压力相等,被试若明确感到是两点接触皮肤,就报告“两点”,否则就报告“一点”(练习结果不记录)。
阈限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绝对感觉阈限,了解人类感官的敏感度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采用最小变化法,分别对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绝对感觉阈限进行测定。
实验结果显示,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绝对感觉阈限存在差异,且受到年龄、性别、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阈限实验;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变化法;感官敏感度一、引言阈限是指刺激达到某种程度时,被试能够感觉到或分辨出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刺激达到引起感觉的最小强度。
人类感官的绝对感觉阈限存在差异,且受到年龄、性别、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通过阈限实验,了解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绝对感觉阈限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大学生(10名男生,10名女生)作为实验对象,年龄在18-25岁之间。
2. 实验材料:(1)视觉刺激:不同亮度、不同颜色的方块,亮度从0.1cd/m2到100cd/m2,颜色分别为红、绿、蓝。
(2)听觉刺激:不同频率、不同响度的纯音,频率从20Hz到20000Hz,响度从0dB到100dB。
(3)触觉刺激:不同压力、不同温度的软质材料,压力从0.1N到10N,温度从-20℃到50℃。
3. 实验步骤:(1)视觉阈限实验:将不同亮度的方块依次呈现给被试,让被试判断方块亮度是否达到一定程度。
记录被试能够感觉到的最小亮度。
(2)听觉阈限实验:将不同频率的纯音依次呈现给被试,让被试判断纯音频率是否达到一定程度。
记录被试能够感觉到的最小频率。
(3)触觉阈限实验:将不同压力的软质材料依次呈现给被试,让被试判断材料压力是否达到一定程度。
记录被试能够感觉到的最小压力。
4.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绝对感觉阈限,并进行方差分析。
三、实验结果1. 视觉阈限:红色方块的绝对感觉阈限为8.4cd/m2,绿色方块的绝对感觉阈限为7.8cd/m2,蓝色方块的绝对感觉阈限为7.2cd/m2。
2. 听觉阈限:20Hz纯音的绝对感觉阈限为7.5dB,100Hz纯音的绝对感觉阈限为10.2dB,20000Hz纯音的绝对感觉阈限为21.0dB。
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实验报告

表1全组被试原始记录数据
次数
被试1
被试2
被试3
次数
被试1
被试2
被试3
1
6.5
5.5
3.5
31
3.5
4.5
4.5
2
5.5
4.5
2.5
3
6.5
5.5
5.5
33
7.5
6.5
4.5
4
6.5
5.5
6.5
34
7.5
4.5
2.5
5
4.5
5.5
3.5
35
4.5
4.5
4.5
6
7.5
5.5
5.5
结 论
运用最小误差法可以测定被试的感觉阈限。阈值大小因人而异。但在实验中需要注意习惯误差、期望误差、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在实验中要严格遵循程序进行操作,控制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的方法是交替呈现递增序列和递减序列,并且随机选择每个序列的起点,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被试形成习惯或期望;为控制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应使最小变化法中的递增、递减序列按ABBA的顺序交替呈现,这样,即使整个实验过程中存在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也会平均作用在递增或递减系列上,不至于产生额外的干扰。
2.5
50
6.5
5.5
3.5
21
7.5
3.5
3.5
51
8.5
6.5
5.5
22
4.5
4.5
3.5
52
4.5
5.5
1.5
23
3.5
4.5
5.5
53
4.5
5.5
1.5
24
5.5
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

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刘圣洁(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系,上海,200438)摘要实验采用的是JGW—B 型心理试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阈测量计,通过实验使实验者测定手心触压觉亮点阈,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结果表明人的两只手的绝对感觉阈限是有区别的,但是这个阈限的测量会受到周围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绝对阈限最小变化法心理物理学1引言绝对感觉阈限就是指最小可察觉的刺激量。
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能引起刚能察觉感觉所需的最小数量、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觉性是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是个临界值;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
绝对阈限又分为下绝对阈限和上绝对阈限。
下绝对阈限: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上绝对阈限: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大刺激量。
对阈限与绝对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系。
绝对阈限越低,即能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小,绝对感受性就越高,即对刺激越敏感。
用S代表绝对感受性,用R代表绝对阈限,则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S=1/R其中:S表示绝对感受性,R表示绝对阈限。
最小变化法的刺激由递减和递增的两个系列组成,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
刺激的增减应尽可能的小,目的是系统的探求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多强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
最小变化法又称为极限法,最小差异法,最小可觉刺激或差别法,序列探索法。
其特点是刺激按“渐增”和“渐渐”两个序列交替变化组成,且每次变化的数量是相等的。
每一个序列的刺激强度包括足够大的范围,能够确定从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瞬间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极限法便易产生四种误差: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
本次实验就是通过使用最小变化法的方法对被试进行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从而研究被试手心触压觉的两点阈。
2实验方法1.被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在校本科生1名男20岁视觉与听力均正常水平2.仪器和材料JGW—B 型心理试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阈测量计3.实验步骤2.1 主试事先拟好实验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小变化法测量手心触压觉阈限实验报告
张佳杰
(上海体育学院应用心理系,上海,200438)
摘要: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手心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
结果表明手心的绝对阈限虽然确定但是还是会受其他周围许多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最小变化法感觉阈限心理物理学
1 引言
最小变化法是费希纳提出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感觉阈限又称阈限,是传统心理物理学的核心概念。
阈限可以分为两种:一为绝对阈限,指刚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二为差别阈限,指我们刚刚能够感觉到的两个刺激(同一物理量)之间的最小差别的变化值。
最小变化法又称为极限法,最小差异法,最小可觉刺激或差别法,序列探索法。
其特点是刺激按“渐增”和“渐渐”两个序列交替变化组成,且每次变化的数量是相等的。
每一个序列的刺激强度包括足够大的范围,能够确定从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瞬间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在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感觉阈限时,通常是按物理量的强弱把刺激排成系列,相邻刺激的强度差别很小,而且刺激强度的变化应保持相等。
用最小变化法测定阈限时,有可能发生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为了排除这两种误差,在递增和递减序列的实验顺序上,按“增减减增”的平衡模式进行。
2 实验方法
2.1被试
1名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应用心理系学生,男,19岁
2.2实验仪器
JGW-B型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阈测量器,记录表
2.3实验程序
(1)主试事先拟好实验顺序。
刺激的两点距离从0-15毫米,确定10-20个检查点,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起点应略有变化,并对被试保密。
(2)被试、主试先练习实验5次,被试坐在挡板后面,手心向上平放在测试板面上,主试用两点阈量规的两脚沿身体纵向(即手指方向)垂直地,轻轻地(平复变形要小,以被试能明确感觉到触觉刺激为准)同时落在被试地手心上,并且两脚对皮肤的压力相等,被试若明确感到是两点接触皮肤,就报告“两点”,否则就报告“一点”(练习结果不记录)。
(3)正式实验,主试按事先拟好地刺激系列的顺序呈现刺激,若被试反应为“一点”则在记录表上记“-”,“两点”则记“+”。
要求每一系列都得到被试“一点”和“两点”这样两种报告,即做渐增系列时,当被试第一次报告“两点”;做渐减系列时被试第一次报告“一点”之后,此系列方可停止,然后进行下一系列。
(4)主试在刺激前1.5秒发出“预备”口令,两点阈量规接触皮肤时间保持2
秒钟,每两次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5秒钟。
(5)被试仅做两种报告,“两点”和“一点”,“一点”包含分不清是“两点”还是“一点”的情况,被试判断标准应前后一致,测试中实验结果不要告诉被试。
(6)在递增和递减序列的实验顺序上,按“增减”的平衡模式进行,每四个序列结束休息2分钟,增减刺激序列分别测5次左右,两个序列共10个序列左右。
3 结果
经测定,被试的阈限为5.35mm,增减系列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交替的递减和递增系列
1 2 3 4 5 6 7 8 9 10 刺激
/mm
15
14
13 +
12 +
11 +
10 + +
9 + +
8 + +
7 + + + +
6 + + + - + + +
5 + + + - - +
4 + + + - + + -
3 - - - - -
2 + - -
1 -
0 -
阈限 1.5 3.5 3.5 3.5 4.5 3.5 6.5 3.5 5.5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