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变化法明度的差别阈限report
明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

明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颜色之间的明度差别阈限,探究个体对颜色明度的敏感度和分辨能力,进一步了解颜色视觉感知的生理和心理机制。
二、实验原理明度差别阈限是指个体能够分辨的最小明度差异。
本实验采用双盲法,通过对比不同颜色之间的明度差异,测量个体对颜色明度的敏感度和分辨能力。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红、绿、蓝、黄四种颜色的色卡,每种颜色25张,从浅到深排列。
2. 选取10名实验参与者,年龄在18-40岁之间,视力正常,无色盲等视觉障碍。
3. 将参与者分为4组,每组5人,每组测试一种颜色。
4. 实验开始前,向参与者介绍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并确保他们了解实验要求。
5. 实验过程中,要求参与者对比相邻两张色卡,判断两张色卡之间的明度差异是否能够被察觉。
若能够察觉,则继续比较下两张色卡;若不能察觉,则停止比较。
记录参与者在能够察觉到的最小明度差异时所对应的色卡序号。
6.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所有参与者完成所有颜色测试。
7. 将所有参与者的实验结果汇总,计算每种颜色的明度差别阈限。
四、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红色和绿色色卡测试中,参与者的明度差别阈限较低,说明他们对这两种颜色的明度变化较为敏感。
2. 在蓝色和黄色色卡测试中,参与者的明度差别阈限相对较高,说明他们对这两种颜色的明度变化相对不敏感。
3. 在不同颜色测试中,女性参与者的明度差别阈限普遍低于男性参与者,说明女性对颜色明度的敏感度更高。
4. 年龄对参与者的明度差别阈限影响较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参与者的明度差别阈限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明度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背景颜色是视觉感知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其中明度是影响视觉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
明度是指物体表面反射光线的强度,它直接影响我们对颜色的感知。
为了研究人类对颜色明度的感知能力,本实验采用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旨在了解人类视觉系统对明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二、实验目的1. 通过测量颜色的明度差别阈限,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感受性。
2. 掌握测量感受性时应如何控制实验环境方面的因素。
3. 学习如何运用渐增法和渐减法呈现刺激,平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期望误差、空间误差、顺序误差和练习效应。
三、实验方法1. 被试本实验的被试为视觉或矫正视觉正常的学生,共8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人。
2. 实验仪器与材料实验仪器:计算机、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实验程序。
实验材料:通过计算机呈现不同明度的方块,明度范围为10-100(以L值表示)。
3. 实验程序(1)被试进入实验状态,主试指导被试仔细阅读实验指导语。
(2)正式实验开始,屏幕上呈现一系列明度方块,要求被试判断每个方块与标准方块明度是否相等。
(3)实验分为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渐增系列中明度方块依次递增,渐减系列中明度方块依次递减。
(4)被试在判断过程中,主试记录被试的判断结果,并实时调整刺激的明度,直至被试判断标准方块与当前方块明度相等。
(5)实验过程中,主试通过多重ABBA法控制空间误差、顺序误差和练习效应。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本实验共进行两次,每次实验8名被试。
实验数据包括4名男性和4名女性的数据。
通过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 男性被试的明度差别阈限平均值为7.6,女性被试的明度差别阈限平均值为8.2。
2. 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明度差别阈限无显著差异。
3. 在实验过程中,空间误差、顺序误差和练习效应均得到有效控制。
五、实验结论1. 人类视觉系统对颜色明度的感知具有一定的差别阈限,男性被试的差别阈限略低于女性被试。
2. 最小变化法是一种有效的测量差别感受性的方法,可应用于颜色明度、颜色饱和度等心理物理实验。
差别阈限实验报告

颜色的差别阈限实验报告
一. 实验材料和方法
(1)被试:应用心理一班学生
(2)材料和仪器: 颜色明暗度差别阈限软件
(3)实验方法:最小变化法
(4)实验设计: 1.采用最小变化法, 呈现红、黄、蓝、绿四种刺激
2.将刺激按照递增或递减序列的方式, 以间隔相等的变化,
找到明度变化的阈限位置
........3.呈现两个明暗度不同的刺激,一个做标准刺激,一个做比较刺激,标准刺激明暗度不变,被试口头报告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深或浅,如果报告“深”则由主试按上键,如果报告“浅”则由主试按下键,如果报告“一样”则按空格键
4.采用ABBA的方式呈现
5.每个被试分别选一种深色调和一种浅色调作为实验刺激
(5)实验程序: 1.一个被试, 一个主试, 一个记录
2. 先用红色作为实验刺激, 标准刺激在左, 当被试报告更
深时由主试按上键, 同时记录者通过划“正”字的方法记
录下实验数据
3.被试报告了15次“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更深”, 5次“相等”之后报告颜色
变浅, 升序降序随机呈现, 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按照
ABBA形式左右变化
三. 分析和讨论
根据公式I
U =L
U
-L
1
PSE = (L
U
+L
1
)/2
四.结论
1.从结果中的PSE可以看出所有被试对暖色调的色彩明暗程度的敏感度比
冷色调低
2.从结果可以看出所有被试对于颜色明暗程度的差别阈限在3左右
3.从结果可以看出每个被试颜色敏感程度的差别阈限都不一样
五. 参考文献
郭秀艳, 实验心理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
明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

明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明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人眼与光照强度、颜色之间的关系,确定不同条件下的明度差别阈限。
二、实验器材1. 显示器:LG 27寸普通液晶显示器;2. 二极管:PHILIPS F5DWH-12 暖白光 LED灯片。
3. 声音测试仪:高达9KHZ,可作为标准声音分贝测试仪。
4. 变压器BA-LL-1215A三、实验原理人眼能感受到的光照强度范围很大,因此阳光下我们可以分辨200 CD/m²到1,000,000,而月光下则为0.03CD/m²至0.3CD/m²。
色彩的感知度与此类似,但与光照不同的是,人眼对于不同颜色的敏感度不同。
本实验采用CIE 1976 色轮中的颜色校准模式,忽略亮度和饱和度,使用明度来研究颜色の阈限。
四、实验内容实验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测量各光照条件下的明度差别阈限。
实验所用显示器分辨率会自动调节,并在不同亮度下显示一张100*100像素作为测试图像。
在暗室中进行实验,调整LED灯的亮度,以使实验下降到目标亮度范围。
在最初的测试中,目标亮度设置为80 CD/m²,参与者需要告知研究员他们所感知到的明度差异,可以使用1到4个等分的尺度。
然后,目标亮度分别设置为120、160和200 CD/m²,重复上述的测试。
第二部分:测量不同颜色条件下的明度差别阈限。
此时,LED灯不再是暖白光,而是不同颜色的LED光。
参与者在实验前通过图片显示器熟悉以低亮度的红、蓝和黄色灯光,并对明度差异作出判断。
最后再使用同样的测量技术测量其明度差异阈限。
五、数据处理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每个参与者对于颜色和亮度不同条件下感知度的数据,并将其反映到明度差异阈限图表上。
六、实验结果1.不同亮度条件下的明度差异阈限。
测试亮度/ CD·m-2 明度差异阈限80 4.50120 5.15160 6.28200 7.502.不同颜色条件下的明度差异阈限。
测定阈限的三种基本方法简介

最小变化法-明度的差别阈限简介:最小变化法是经典心理物理学测量感觉阈限的重要方法之一。
经典心理物理学认为,可以用物理量来表达感觉量,因此,存在一种达到觉察水平所必需的临界量值,即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在测量上,常常用50%次能感觉到,50%次不能感觉到的物理量表示绝对阈限;而用50%次能感觉到差别,50%次不能感觉到差别的物理量表示差别阈限。
最小变化法的特点在于它系统地探察感觉转折点,因而具体地说明了感觉阈限的含义。
根据刺激呈现的顺序不同,可有渐增法(↑)和渐减法(↓)两种呈现方法。
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时,上限是指感觉比标准刺激稍强和感觉与标准刺激相等的两个刺激的平均值;下限是指感觉与标准刺激相等和感觉比标准刺激稍弱的两个刺激的平均值。
上限减去标准刺激称为上差别阈限,标准刺激减去下限称为下差别阈限。
上差别阈限和下差别阈限的平均值称为绝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之比称为相对差别阈限。
方法与程序:①、请被试仔细阅读指示语,主试强调要对照标准刺激调整变异刺激,并且注意左、中、右三键所对应的反应。
②、实验的顺序安排力求克服期望误差、习惯误差和空间误差,因此采用如下安排,前后共测定8次。
③、每当被试的反应有一次转折时,即开始下一次测定。
结果及讨论:详细反应分为五列,第一列表明标准刺激的位置以及标准刺激相对于变异刺激的明暗;第二列是变异刺激的起始亮度,第三列是被试判断为两者相等的亮度,第四列是被试判断为变异刺激与标准刺激发生逆转的亮度,第五列是上(下)限。
标准刺激是192。
请根据以下公式计算上、下差别阈限及绝对与相对差别阈限。
同时,也请计算并比较习惯误差、期望误差和空间误差的克服情况及练习的效果。
公式:①、不肯定间距=X上-X下(上限-下限)②、DL(绝对差别阈限)=不肯定间距/2③、K(相对差别阈限)=DL/标准刺激④、PSE(主观相等点)=(上限+下限)/2参考文献: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17-23页朱滢主编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第一版 59-69页平均差误法-线段长度差别阈限英文名称:LINE简介:平均差误法是经典心理物理学测量感觉阈限的另一种方法。
最小变化法测定明度的差别阈限

最小变化法测定明度的差别阈限姓名(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上海,201418)摘要本实验中包含两个分实验,运用最小变化法分别对男生,女生的明度的差别阈限进行测定。
本实验中,使用电脑显示明度的办法,同时在电脑屏幕上呈现两种不同明度的色块,被试通过比较标准刺激与变异刺激之间的差别,作出判断,以此来测量差别阈限。
在试验中,采用ABBA的方法,结果显示,有效控制了期望与练习误差。
在明度的性别差异方面,实验结果显示,明度的差别阈限无明显性别差异。
关键词最小变化法差别阈限 ABBA法标准刺激变异刺激1导言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是一种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
该法通过交替呈现递减或递增的刺激序列——每个序列均由若干个强度不同而强度间隔相等且较小的刺激构成——来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位置。
[1]用最小变化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候需要两类刺激,一个是固定不变的,叫做标准刺激,一个是可变的,叫做变异刺激。
被试比较标准刺激和变异刺激的差异,做出大于,小于,等于反应,直到两个转折点都出现为止。
在测定差别阈限的时候,被试要从变异刺激中找出一个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的刺激。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变异刺激时按递增还是递减变化,都有两个转折点。
递增系列中是从感觉到变异刺激稍弱到感觉到两者相等(从—到=),再从相等到感觉到变异刺激比标准刺激稍强(从=到+);递减系列中是从感觉到变异刺激稍强到感觉到两者相等(从+到=),再从相等到感觉到变异刺激比标准刺激稍弱(从=到—)。
每个系列的差别阈限上限(T+)和下限(T-)按以下规则定位,在递减系列中,第一次从+到非+的改变,这两点的中值为差别阈限的上限;从最后一次非—到—的改变,两点间的中值为下限。
在递增系列中,第一次从—到非—的改变和从最后一次非+到+的改变,分别是上限和下限。
上下限把比较刺激分为了三个部分,上部和下部都分别有+和—反应占优势,而中部不占优势,这个中部称为不肯定间距(IU)。
最小变化法-明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一

实验报告—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颜色的明度差别阈限,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感受性2、掌握测量感受性应如何控制实验环境方面的因素3、学习如何运用渐增法和渐减法呈现刺激,平衡实验中可能出生现的期望误差、空间误差、顺序误差和练习效应实验方法一、被试全班同学,4人一组,视觉或矫正视觉正常二、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1、实验仪器:计算机和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实验程序。
2、实验材料:通过计算机呈现不同明度的方块。
三、实验设计与实验条件控制1、为了避免空间误差,标准刺激在左和在右的次数各半;为了避免顺序误差,刺激呈现采用↓↑↑↓和↑↓↓↑刺激系列,整个实验过程再用多重ABBA法。
2、所有实验用计算机的显示器亮度调至最大亮度(保持实验仪器控制水平一致)。
3、具体实验程序如下(1)用鼠标双击实验程序图标,进入实验状态。
(2)正式实验:屏幕上出现如下指导语,主试指导被试仔细阅读如下指导语:具体参见程序中的说明。
(3)结果记录:当被试回答‘深’‘浅’和‘相等’时,计算机分别记录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DL下和DL上。
结果分析统计方法:实验数据包括4名男被试数据和7名女被试数据,通过SPSS18.0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等.1、每个被试的DL值。
除32号被试上下限均值一致外,其余十名被试的上下限均值均呈现一定差异,由此导致DL值几乎不同,但是有三名被试出现相同的绝对差别阈限值。
被试上限均值最高分为199、最低分为183,下限均值最高分为190、最低分为173。
最大DL值为12、最小的DL值为-3。
2、不同人口学资料被试间DL值的比较表2.1:不同性别被试间的独立样本T检验内容男女T P MEAN SD MEAN SDDL值 3.75 3.304 4.00 6.191 2.770 0.130男生的测验耗时均值低于女生,但二者也未出现显著差异,女生的两项分数波动均大于男生。
注: *为p< 0.05,* *为p< 0.01,以下同)由表2.2相关分析显示可知,实验总耗时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
明度的差别阈限实验报告

实验室名称:三教八层心理学实验室实验课程:心理学实验实验名称:最小变化法-明度的差别阈限指导教师:刘洋实验时间:2010.10.28.姓名:李璐班级:心理09-1 学号:090724126题目: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09级最小变化法-明度的差别阈限实验报告摘要对相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上限和下限四个方面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均发现在相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和下限三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在上限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明度,差别阈限,最小变化法前言最小变化法是经典心理物理学测量感觉阈限的重要方法之一。
经典心理物理学认为,可以用物理量来表达感觉量,因此,存在一种达到觉察水平所必需的临界量值,即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在测量上,常常用50%次能感觉到,50%次不能感觉到的物理量表示绝对阈限;而用50%次能感觉到差别,50%次不能感觉到差别的物理量表示差别阈限。
最小变化法的特点在于它系统地探察感觉转折点,因而具体地说明了感觉阈限的含义。
根据刺激呈现的顺序不同,可有渐增法(↑)和渐减法(↓)两种呈现方法。
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时,上限是指感觉比标准刺激稍强和感觉与标准刺激相等的两个刺激的平均值;下限是指感觉与标准刺激相等和感觉比标准刺激稍弱的两个刺激的平均值。
上限减去标准刺激称为上差别阈限,标准刺激减去下限称为下差别阈限。
上差别阈限和下差别阈限的平均值称为绝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之比称为相对差别阈限。
试验方法实验材料Psykey心理教学系统被试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09级78名本科生,剔出极端数值,最后得到有效数据77份,男17,女61,平均年龄19.17.实验步骤①、请被试仔细阅读指示语,主试强调要对照标准刺激调整变异刺激,并且注意左、中、右三键所对应的反应。
②、实验的顺序安排力求克服期望误差、习惯误差和空间误差,因此采用如下安排,前后共测定8次。
标准刺激在左标准刺激在右标准刺激在左1 2 3 4 5 6 7 8↑↓↓↑↑↓↓↑③、每当被试的反应有一次转折时,即开始下一次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小变化法明度的差别阈限report 最小变化法,明度的差别阈限
1 引言
最小变化法是费希纳(G.T.Fechner)提出的,又叫极限法、最小可觉差法,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
是经典心理物理学测量感觉阈限的重要方法之一。
经典心理物理学认为,可以用物理量来表达感觉量,因此,存在一种达到觉察水平所必需的临界值,即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 sensitivity)和差别感觉阈限(Relative Sensitvity) 。
在测量上,常常用50%次不能感觉到,50%次能感觉到的物理量表示绝对阈限,而用50%次能感觉到的差别,50%不能感觉到差别的物理量表示差别阈限。
最小变化法的特点在于它系统的探察感觉转折点,因而具体的说明了感觉阈限的含义。
根据刺激呈现的顺序不同,可有渐增法( )和渐减法( )两种呈现呈现方法。
为了避免被试者形成定势,每次呈现刺激的起点不应固定不变,而是随机变化。
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时,上限是指感觉比标准刺激稍强和感觉与标准刺激相等的两个刺激的平均值:下限是指感觉与标准刺激相等和感觉与标准刺激稍弱的两个刺激的平均值。
上限减去标准刺激称为上差别阈限,标准刺激减去下限称为下差别阈限。
上差别阈限和下差别阈限的平均值称为绝对差别阈限,或者是上限减下限即为绝对差别阈限。
绝对差别阈限和刺激之比称为相对差别阈限公式如下:1、不肯定间距=X上—X下(上限—下限)
2、DL(绝对差别阈限)=不肯定间距/2
3、K(相对差别阈限)=DL/标准刺激
4、PSE(主观相等点)=(上限+下限)/2
感受性在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感觉阈限时,通常是按物理量的强弱把刺激排成系列,相邻两个刺激的强度差别很小,这无疑增加了刺激呈现的次数。
很可能会使实验产生期望误差或习惯误差以及疲劳误差或练习误差。
此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明度差别阈限,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量差别感受性。
了解如何使用程序设计来控制实验误差,
2 方法
2.1 被试
本实验的被试为某大学本科学生一名,20岁,男生,矫正视力正常。
编
号:201104021219 性别:男年龄:20
姓名:刘一玉学历: 出生日期:1992-10-20 所属: 职业: 测试日期:2012-11-01 11:15:30
2.2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实验仪器:计算机, PsyKey心理教学系统大学版
实验材料: 不同明度的灰色方块
2.3 实验设计与实验程序
2.3.1实验设计
为了避免空间误差,标准刺激在左和在右的次数各一半;为了避免顺序误差,刺激呈
现采用刺激系列,整个实验过程再采用多重ABBA法,具体如表1
表1 刺激呈现系列及刺激的位置
标准刺激(S)/比较刺激(C)
刺激位置 S C C S S C C S S C
刺激系列 2.3.2实验过程
被试进入实验程序,单击“开始实验”按钮屏幕上出现如下指导语:“在这个实验要求你比较两个灰色的明度。
其中一个是标准刺激,另一个是变异刺激,在同一组的相邻两次比较中,只有变异刺激的明度是在不断变化的,请你看左边灰色和右边灰色的深浅是否相同。
如果你觉得左边灰色较浅,请你按红键,如果你觉得右边灰色较浅,请你按绿键,如果觉得两边看起来相同,请你按黄键。
明白这段话的意思后,按“确定”键开始实验。
”
主试请被试仔细阅读指示语,强调被试要对照标准刺激调整变异刺激,并且注意左、右、中三键所对应的反应。
被试按指导语要求进行实验。
每当被试的反应有一次转折时,计算机将自动开始下一组测定。
实验前后共测定8组。
实验结束后计算机将自动记录实验结果,主试单击“实验结果”按钮,查询实验结果。
3结果分析
3.1 实验结果统计如表2,
表2 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明度的差别阈限结果统计
刺激呈现位置 S (标准)/ C (刺激) C (刺激)/S (标准)
均值阈限上限(DL) 200.5 202.5 187.5 191.5 186.5 194.5 202.5 190.5 194.50 上
阈限下限(DL) 199.5 199.5 184.5 189.5 183.5 190.5 199.5 188.5 191.88 下
(1) 平均上限=194.50
(2) 平均下限=191.88
(3) 不肯定间距=上限-下限=194.50-191.88=2.62 (4) 差别阈限=1/2不肯定间距=1.31
(5) 相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标准刺激=1.31/192*100%=0.68% (6) 主观相等点=1/2(上限+下限)=386.38/2=193.19 (7) 标准刺激=192
(8) 常误=主观相等点-标准刺激=193.19-192=1.19
3.2 误差检验
在极限法实验中,由于动作多次重复,可能会使实验结果产生期望误差与习惯误差以及疲劳效应与练习效应。
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可以用渐增序列和渐减序列主观相等点的显著性差异来检验。
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可以用前半实验中测定与后半实验中测定主观相等点的显著性差异来检验。
其检验的具体结果如表3 表 3 最小变化法期望和习惯误差检验结果
序列上升系列下降序列前4个系列后4个系列
比较项目
主观相等点 191.25 195.13 194.375 192
标准差 6.30476 7.28440 7.31864 6.74537
标准误 3.15238 3.64220 3.65932 3.37268
差异 -3.87500 2.37500
自由度 3 3
T -1.097 .368
P >0.05 >0.05
观察表3,可得:
(1)上升序列与下降序列主观相等点的均值显著性检验为t(3)= -1.097,P>0.05,其
结果表明上升序列和下降序列的主观相等点均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该实
验结果的
期望误差不显著.
(2)前4个序列与后4个序列主观相等点的显著性检验,为t(3)=0.368,P>0.O5,
其结果表明前4序列与后4序列的主观相等点均值差异不显著,说明该实验结果的疲劳
误差或练习误差不显著.
4 讨论
由于该实验测量的是明度的差别阈限,因此实验过程中应该对光线进行严格控制。
实验
程中计算机的显示亮度能够保持一定,但却忽略了环境光线这个额外变量的影响,可能影响
到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5 结论
最小变化法变化可以用来估计差别阈限。
6 参考文献
朱滢主编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第二版
7 附录
(1)实验结果的原始记录
表4 被试比较刺激的明度判断
次数标准刺激起始值主观相终止值上限下限
等亮度
1 左亮 161 200 201 200.50 199.50
2 左暗 227 202 199 202.50 199.50
3 右暗 22
4 187 184 187.50 184.50
4 右亮 156 190 192 191.50 189.50
5 右亮 153 184 187 186.50 183.50
6 右暗 226 194 190 194.50 190.50
7 左暗 231 202 199 202.50 199.50
8 左亮 153 189 191 190.50 188.50
(2)上升序列与下降序列主观相等点的均值显著性检验
Paired Samples Test
Paired Difference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Std.
Difference Std. Error Sig.
Mean Deviation Mean Lower Upper t df (2-tailed) Pair VAR00011 - -3.87500 7.06370 3.53185 -15.11492 7.36492 -1.097 3 .353 1 VAR00012
(3)前4个序列与后4个序列主观相等点的显著性检验
Paired Samples Test
Paired Difference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Std.
Difference Std. Error Sig.
Mean Deviation Mean Lower Upper t df (2-tailed) Pair VAR00013 - 2.37500 12.91882 6.45941 -18.18172 22.93172 .368 3 .738 1 VAR00014
备注:
测验耗时:426秒
[参数表]
组内间隔时间(毫秒)=500
标准刺激灰度=192
组间间隔时间(毫秒)=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