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题型归纳整理
小学一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型解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型解析2023年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典型题型解析一、数的认识1.数的读法:学生需要掌握0-20的正确读法,并能够通过听写等方式认读。
2.数的大小比较:初步比较0-20之间数字的大小,理解“>”、“<”、“=”的含义。
3.数的顺序:掌握0-20的顺序,能够通过正数和倒数的数法进行数数的练习。
二、数的比较1.比较大小:通过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学会使用“>”、“<”、“=”的符号。
2.数字大小与数位的关系:通过数位的比较,理解数字大小与数位的关系。
三、数的加减法1.加法:掌握0-20之间的加法运算,理解加法的含义。
2.减法:掌握0-20之间的减法运算,理解减法的含义。
3.应用题:能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数的应用1.数的计算:通过简单的计算题,检验学生对数的加减法掌握情况。
2.简单的倍数概念:通过简单的倍数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倍数的概念。
五、图形识别1.基本图形识别:能够正确识别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基本图形。
2.图形的特征:能够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判断和区分。
六、图形拼接1.基本图形拼接:能够将两个基本图形拼接成另一个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拼图游戏:通过拼图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图形的拼接和组合。
七、钟表认识1.时间的读法:正确读出钟表上的时间,包括时针和分针的指向,以及时间的顺序。
2.时间单位的认识:了解什么是小时、分钟和秒,并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八、位置与方向1.描述位置:能够使用简单的位置词汇描述物体的位置,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2.方向的认识:了解东、南、西、北等方向,并能够使用这些方向词汇描述物体的方向。
九、统计与概率1.数据统计: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并能够使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2.概率概念:初步了解概率的概念,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1~6年级数学重点知识题型

1~6年级数学重点知识题型
以下是1~6年级数学重点知识题型:
1. 数的认识: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重点掌握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混合运算。
2. 图形与几何:认识各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长方体、正方体等,掌握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计算方法。
3. 分数与百分数:重点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 代数与方程:重点掌握代数式的运算,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5. 概率与统计: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掌握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方法。
6. 实践与应用:通过实际问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总之,1~6年级数学重点知识题型涉及多个知识点,需要学生全面掌握。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教辅练习。
小学数学重要知识点及必考题型口诀

小学数学重要知识点及必考题型口诀知识点顺口溜小数除法法则小数除法高位起,看着除数找规律。
除数是整直接除,除到哪位商哪位。
不够商一零占位,商被除数点对齐。
小数除法变整数,被除数点同位移。
右边数位若不够,应该用零来补齐。
分数加减法法则分数加减很简单,统一单位是关键。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子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来后计算。
分数乘法法则分数乘法更简单,分子、分母分别算。
分子相乘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
分子、分母不互质,先约分来后计算。
分数除法法则分数除法最简便,转换乘法来计算。
除号变成乘号后,再乘倒数商出来。
质数、合数分清质数与合数,关键就是看因数。
1的因数只一个,不是质数也非合数;如果因数只两个,肯定无疑是质数;3个因数或更多,那就一定是合数。
分解质因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小质数去整除,得出的商是质数,除数乘商来写出;得出的商是合数,照此方法继续除,直到得出质数商,再用连乘表示出。
求最大公因数要求最大公因数,就用公因数去除,直到商为互质数,除数连乘就得出;如果两数相比较,小是大数的因数,不必再用短除式,小数就是公因数。
求最小公倍数要求最小公倍数,公有质因数去除,直到商为互质数,除数乘商就得出;两数若是互质数,乘积即为公倍数;大是小数的倍数,不必去求已清楚。
100以内的质数二三五七一十一,十三十九和十七,二三二九三十一,三七四三和四一,四七五三和五九,六一六七手拉手,七一七三和七九,还有八三和八九,左看右看没对齐,原来还差九十七。
列方程解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抓住关键去分析。
已知条件换成数,未知条件换字母,找齐相关代数式,连接起来读一读。
百分数和小数互化小数化成百分数,小数点右移要记住,移动两位并做到: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百分数要化小数,小数点左移要记住,移动两位并做到:一定要去掉百分号。
百分数和分数互化分数要化百分数,先把分数化小数;除不尽时别发愁,三位小数可保留。
化成小数要记住:小数再化百分数。
小学数学题型总结

小学数学题型总结小学数学题型总结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接触到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同时也开始接触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以下是对小学数学常见题型的总结,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数的认识与比较1. 数的认识:如给出一些数字,让学生辨认出最大数、最小数、中间数等。
2. 数字排列:如将给定的数字按照一定要求排列,使得它们组成一个符合要求的数。
二、加减乘除1. 加法:包括无进位加法、进位加法和加法的应用。
2. 减法:包括无退位减法、退位减法和减法的应用。
3. 乘法:包括乘数是个位数、大于个位数的多位数和乘法的应用。
4. 除法:包括被除数是个位数、大于个位数的多位数和除法的应用。
三、面积与周长1. 长方形: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2. 正方形: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3. 三角形: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
4. 圆形:计算圆形的面积和周长。
四、时间和日历1. 时间的读写:包括小时、分钟的读写和24小时制与12小时制的转换。
2. 时钟问题:题目给出一个时钟的时间,然后问若过了一段时间后,时钟指针的位置。
3. 日历问题:题目给出一个日期,然后问若过了一段时间后,日期是几号。
五、图形的认识与变换1. 图形的特征:问学生几何图形的特征,如直线有无弯曲、圆形的特征等。
2. 图形的分类:问学生将给出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
3. 图形的变换:包括对称与平移的变换。
六、数列与数模式1. 数列问题:给出一组数字,问下一个数字是多少。
2. 数模式问题:给出一组数字,问下一个数字满足什么规律。
七、整数与分数1. 整数的加减乘除:包括整数的加减乘除法的运算。
2. 分数的加减乘除: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法的运算。
八、单位换算1. 长度单位的换算:如厘米与米的换算,分米与厘米的换算等。
2. 质量单位的换算:如千克与克的换算,克与毫克的换算等。
3. 容积单位的换算:如升与毫升的换算,升与立方米的换算等。
小学生数学学习必会的定义定律归纳及题型

小学生数学学习必会的定义定律归纳及题型加法交换律:简介在两个数的加法运算中,在从左往右算的顺序,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此定律为小学四年级的学习内容。
公式a+b=b+a加法结合律:定义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加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加数,但和不变法则a+b+c=a+(b+c)=(a+c)+b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
例题78+56+44=78+(56+44)=78+100=178乘法交换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它是一种简算定律,在小学四年级均有涉及。
乘法交换律是乘法运算的一种运算定律。
主要公式为ab=ba(注意,在乘法与数字中,乘号用·表示,列:a·b=b·a或:ab=ba)。
作用它可以改变乘法运算当中的运算顺序,在日常生活中乘法交换律运用的不是很多,主要是在一些较复杂的运算中起到简便的作用。
应用(1)因数中间有零或者未尾有零交换位置相乘一般情况下可以简便计算过程。
(2)其中一个因数由重复的数字组成的,利用交换律计算也有简便。
运算例题如: 3×4×5=3×5×4=605.5×9×10=5.5×10×9=55×9=495乘法结合律:定义: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运算方法主要公式为(a×b)×c=a×(b×c),它可以改变乘法运算当中的运算顺序 .在日常生活中乘法结合律运用的不是很多,主要是在一些较复杂的运算中起到简便的作用。
乘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注意:乘法结合律不适用于向量的计算。
例子:69×125×8=69×1000=69000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得数不变。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和题型总结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和题型总结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负数1.负数是指在正数前加上负号得到的数。
在数轴上,负数位于左侧,所有负数都比自然数小。
负数用负号“-”标记,例如-2,-5.33,-45,-0.6等。
2.正数是指大于零的数(不包括零),数轴上右侧的数叫做正数。
正数的前面可以加上正号“+”来表示。
正数有无数个,其中包括正整数、正分数和正小数。
3.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数。
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应用举例:16℃读作十六摄氏度,表示零上16℃;-16℃读作负十六摄氏度,表示零下16℃。
如果2000表示存入2000元,那么-500表示支出了500元。
向东走3m记作+3,向西4m记作-4.4.在直线上表示数:(1)正数和负数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
直线上的每一个点都与一个数相对应,任何一个数都可以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
(2)用有正数和负数的直线可以表示距离和相反的方向。
题型:1.将以下数字按要求分类:511,1.25,-7,3,3.011,-5,2,-0.03,327.分类为正数、负数、自然数和非正数。
2.写出下列数的相对负数形式:317,0.33,+7,2,+3,5319.3.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20%”表示减少20%。
4.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5摄氏度。
5.在数轴上表示下列数:13,1,1.75,-3,-445,0,-3.2.6.写出下列各点表示的数:A(-8),B(-6),C(-4),D(-2),E(0),F(2),G(4),H(6),I(8),J(10)。
第二单元:百分数(二)1.折扣指的是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例如,八五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85%。
原价×折扣=现价,现价÷折扣=原价,现价÷原价=折扣。
2.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通常称为“几成”。
小学数学最新题型归纳总结

小学数学最新题型归纳总结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小学数学题型也在不断地更新与演变。
为了帮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最新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并为每一种题型提供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小学数学考试中非常常见的题型之一。
它的特点是给出若干个选项,考生需要从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选择题类型及解题技巧:1. 选择题类型一:单选题单选题是最基本的选择题类型。
在解答单选题时,考生需要仔细阅读题目,并理解问题的要求。
在比较选项时,可以进行排除法,即将明显错误的选项先排除掉,然后再进行比较,找到正确答案。
2. 选择题类型二:多选题多选题相对于单选题来说,难度要稍微大一些。
在解答多选题时,考生需要仔细分析选项,并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
一般来说,正确答案往往和问题的关键信息相对应,考生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来判断选项的正确性。
二、填空题填空题也是小学数学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
它的特点是要求考生根据问题的要求填写正确的答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填空题类型及解题技巧:1. 填空题类型一:简单填空题简单填空题通常是要求考生填写一个数字或者一个字母。
在解答这类题型时,考生需要仔细阅读问题,并根据问题中给出的提示信息进行填写。
2. 填空题类型二:计算填空题计算填空题要求考生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并填写最终的结果。
在解答这类题型时,考生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题目的要求逐步进行计算,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三、解答题解答题是小学数学考试中相对较难的题型。
它要求考生不仅要得出答案,还要进行合理的论证和解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答题类型及解题技巧:1. 解答题类型一:计算题计算题要求考生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并给出最终的结果。
在解答这类题型时,考生需要有良好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要注意计算过程的书写规范。
2. 解答题类型二:应用题应用题通常是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解答应用题时,考生需要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要求,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给出合理的解答以及解释。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及典型题型归纳 A4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及典型题型归纳 A4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计算时末位对齐);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时末位(尾数)对齐。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乘法求近似数的方法:⑴先算出准确数;⑵四舍五入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见2.5找4或0.4;见1.25找8或0.8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b=1时;省略b)变式:(a-b)×c=a×c-b×c或a×c-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 =a-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a÷(b×c) =a÷b÷c第二单元位置8、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用到数对(先列:即竖;后行即横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题型归纳整理
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题型归纳整理)
一、植树问题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
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
二、置换问题:
题中有二个未知数,常常把其中一个未知数暂时当作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假设性的运算。
其结果往往与条件不符合,再加以适当的调整,从而求出结果。
例:一个集邮爱好者买了10分和20分的邮票共100张,总值18元8角。
这个集邮爱好者买这两种邮票各多少张?分析:先假定买来的100张邮票全部是20分一张的,那么总值应是20×100=2000(分),比原来的总值多2000-1880=120(分)。
而这个多的120分,是把10分一张的看作是20分一张的,每张多算20-10=10(分),如此可以
(2000-1880)÷(20-10)=120÷10求出10分一张的有多少张。
列式:
=12(张)→10分一张的张数100-12=88(张)→20分一张的张数
或是先求出20分一张的张数,再求出10分一张的张数,方法同上,注意总值比原来的总值少。
三、盈亏问题(盈不足问题):
题目中往往有两种分配方案
,每种分配方案的结果会出现多(盈)或少(亏)的情况,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盈亏问题(也叫做盈不足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时,应该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求出由于每份数的变化所引起的余数的变化,从中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被分配物品的数量。
其计算方法是:当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时:每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当两次都有余数时:总份数=(较大余数-较小数)÷两次每份数的差当两次都不足时:总份数=(较大不足数-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例1、解放军某部的一个班,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如果每人栽5棵树苗,还剩下14棵树苗;如果每人栽7棵,就差4棵树苗。
求这个班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棵树苗分析:由条件可知,这道题属第一种情况。
列式:(14+4)÷(7-5)=18÷2=9(人)5×9+14=45+14=59(棵)或:7×9-4=63-4=59(棵)答:这个班有9人,一共有树苗59棵。
例2、学校把一些彩色铅笔分给美术组的同学,如果每人分给五枝,则剩下45枝,如果每人分给7枝,则剩下3枝。
求美术组有多少同学?彩色铅笔共有几枝?
(45—3)÷(7-5)=21(人)21×5+45=150(枝)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