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学》讲义1 教学课件 诸论共20页文档
《文化传播学》第五章媒介文化传播

Page 23
在今年的电影市场上,不仅有《西游降魔篇》、 《十二生肖》等国产“大片”,也涌现出了《北京遇 上西雅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一系列 “以小博大”的中等成本影片。持续平稳产生的高票 房不断让中国电影市场释放出巨大的吸引力。
Page 24
业内人士认为,在电影产业化改革第二个10年的开 端,我国电影市场已经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国产影片整体质量的提高是近期电影市场空前繁荣 最主要的原因,“中国电影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电影 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Page 22
2013年开年以来,国产电影市场不断创造新纪录。来 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 12日,今年全国电影票房超过81亿元,同比增长39%。 其中国产影片市场份额达63%,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 仅为34%,国产电影市场份额实现了大逆转。与此同 时,全国单日票房、放映场次、观影人次及国产影片 首日票房等纪录均在今年以来被屡屡刷新。
Page 4
二、报纸文化的历史
从社会发展角度,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报纸 文化都有其鲜明的特点。
在古代,报纸主要 发布皇帝的起居言 行和命令、官吏的 升黜和褒奖贬斥、 大臣和各地官吏的 部分奏章疏表等。
Page 5
中国明清两代的 京报在内容、形 式、发行、读者 对象等方面,是 封建社会最完备 的古代报纸。京 报在相当程度上 已成为一种面向 全社会、以商品 形式存在于社会 的传播媒介。
Page 36
4.信息量大,内容广泛,受众面广。电视节目几乎 无所不包,除新闻、广告、电视剧外,还有各式各 样的栏目,内容涉及教学、文艺、体育、生活服务、 娱乐等等,五花八门,不可胜数。
Page 37
电视传播的劣势:
1.保存性差,稍纵即逝。 2.针对性弱,受众层面差异大。 3.制作成本极高。 4.门槛低,成为娱乐和快餐文化的推助器。
文化传播学

文化传播学一、文化(一)什么是文化?1、中国人看文化2、西方人看文化3、文化的要素4、文化的结构与功能5、文化的分类1、中国人看文化“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论语·八佾》文“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物相杂,故曰文。
”“五色成文而不乱。
”《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叉”。
“文”的引申义:(1)语言文字、文物典籍、礼乐制度等各种象征符号。
《尚书·序》:“伏曦画八卦,造书契,由是文籍生焉。
”《论语·子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2) 指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与“质”、“实”对称。
“经纬天地曰文。
”——《尚书·舜典》“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3)在前两层意义之上,导出美、善、德行之义。
“礼减两进,以进为文”——《礼记·乐记》“文犹美也,善也”。
(郑玄注)“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
”——《尚书·大禹谟》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
“化而为鸟,其名曰鹏。
”《庄子·逍遥游》“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易·系辞下》“化不可代,时不可违。
”《黄帝内经·素问》“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礼记·中庸》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文”与“化”连用:“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易·贲卦·象传》“文”由“纹理”演化而来。
日月往来交错,文饰于天,即“天文”(自然规律)。
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纵横交织的关系,即“人文”(人伦社会规律)。
如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关系构成复杂网络。
治国者须观察天文,以明了时序之变化,又须观察人文,使天下之人均能遵从文明礼仪,止其所当止。
“文治和教化”:“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西汉)刘向《说苑·指武篇》“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道。
文化传播学第一讲 PPT课件

• (3)负功能
• 美国社会学家R.K.默顿认为,社会并非总是 处于整合状态,非整合状态也时常存在。 个人或群体并不总是顺从社会规范,违反 规范的情形也是时常发生的。这种非整合 状态和违规行为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 功能的一种表现。
• 文化滞后 ——非物质文化要落后于 物质文化的发展,这就造成了文化 滞后现象。当这种情形出现时,文 化的滞后部分对于整体所发挥的功 能是非整合的负向功能。思想意识、 社会制度等常常成为滞后部分。
• (4)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 每一代人都出生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 并且自然地从上一代人那里继承了传统文 化。同时,每一代人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 需要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在传统文化中 注入新的内容,抛弃那些过时的不合需要 的部分。
• (5)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
• 文化往往是以民族的形式出现的。一 个民族使用共同的语言,遵守共同的 风俗习惯,养成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性 格,此即民族文化的表现。在分裂为 阶级的社会中,由于各阶级所处的物 质生活条件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因 而他们的价值观、信仰、习惯和生活 方式也不同,出现了各阶级之间的文 化差异。
生活环境的映 照。文化作为制序 (institution)、器物与精神产 品,它给予我们以历史感、自 豪感,据此我们理解人的生命 存在、意义和人在宇宙中的地 位。(P7-9)
• 传播;认知;教化;协调;创新(P10)
• (1)社会整合功能 :
• 从18世纪 末开始,西 方语言中的 “culture” 一词的词义 与用法发生 了重大变化。
• “在这个时期以前,文化一词主要指‘自然 成长的倾向’以及――根据类比――人的 培养过程。但是到了19世纪,后面这种文 化作为培养某种东西的用法发生了变化, 文化本身变成了某种东西。它首先是用来 指‘心灵的某种状态或习惯’,与人类完 善的思想具有密切的关系。其后又用来指 ‘一个社会整体中知识发展的一般状态’。 再后是表示‘各类艺术的总体’。最后, 到19世纪末,文化开始意指‘一种物质上、 知识上和精神上的整体生活方式’。” — —(英)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传播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和起源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传播学的相关图像和知识点案例材料:提供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播学案例分析的能力第二章:传播过程与模式2.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掌握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分析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2 教学内容传播过程的要素和环节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过程的要素和环节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对传播模式的理解和应用2.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的图像和知识点案例材料:提供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的分析能力第三章:人际传播3.1 教学目标理解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2 教学内容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分析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人际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角色扮演材料:提供角色扮演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人《传播学教案》PPT课件第六章:大众传播6.1 教学目标理解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分析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2 教学内容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媒体分析法:通过分析不同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大众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媒体素材:提供不同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帮助学生分析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媒体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的分析能力第七章:文化传播7.1 教学目标理解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分析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2 教学内容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文化案例分析法:通过文化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文化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文化案例素材:提供文化案例,帮助学生分析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文化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的分析能力第八章:危机传播8.1 教学目标理解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分析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8.2 教学内容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案例分析法:通过危机传播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8.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危机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危机传播案例素材:提供危机传播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8.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危机传播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危机传播策略和原则的分析能力第九章:广告与营销传播9.1 教学目标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掌握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分析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9.2 教学内容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案例分析法:通过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9.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素材:提供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9.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的理解程度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广告与营销传播策略和技巧的分析能力第十章:传播学与现代社会10.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掌握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分析传播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10.2 教学内容传播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传播学教案》PPT课件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是整个课程的基础,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和框架。
第二讲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学 教学课件

• C.严格地讲,媒介就是渠道——即口语单 词、印刷单词等等 (这一术语常常用来指 渠道和信源 )。
• 2.传播媒介与传播符号、传播形式、传播 渠道的区别
• (1)传播媒介与传播符号
• 符号是指表达或负载特定信息或意义的代 码(如语言、文字、图像等)
• 媒介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用以 负载、扩大、延伸、传递特定符号的物质 实体。
• (4)文化与媒介文化 • 思考: 媒介文化对文化的作用。
• 媒介文化对文化的作用:
• 媒介是社会生产的产物,本身就是文化。
• 它能促进文化融合、文化增值、文化积累、 文化变迁。
• 五、文化传播的背景 • 1、“背景”抑或功能:课本内容的结构性
问题 • 背景 • 功能
• 六、文化传播理论 • 1、为何研究文化传播? • 2、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渊源。 • (1)始祖:亚里士多德 • (2)从进化论到传播论:达尔文、赫胥黎、
• (3)传播媒介与传播渠道
• 渠道(Channel),指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沟 通和交流信息的各种通道,如人际传播渠 道、组织传播渠道、大众传播渠道。不同 的传播渠道需用不同的传播媒介相配合, 而不同的传播媒介又对不同的传播渠道进 行定型。传播媒介并不等于传播渠道 。
• 3、媒介衍变及其作用 • (1)衍变: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 • (活字印刷、印刷机) • 纸质媒介、银屏媒介、音质媒介
斯宾塞、泰勒、摩尔根…… • (3)20世纪49年代后的视角变化 • (4)批判学派。
• 3、从进化论到传播论的几点评价
• 文化传播学: • 是研究社会文化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
科学。
• 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转型时代(张灏)
文化传播学

文化传播整理整理人:朱天1.施拉姆传播“三要素”施拉姆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2.文化传播的定义人们社会交往过程产生于社区、群体及所有人与人之间共存关系之内的一种文化互动现象。
3.文化传播的特征(1)社会性(2)目的性(3)创造性(4)互动性(5)永恒性(6)开放性(7)多元性(8)融合性4.文化的构成要素与关系(1)物质文化:前提、基础,最活跃,最易变动(2)制度文化:协调、保证,中介环节,最敏感最具弹性(3)精神文化:核心与根本,最核心最稳定、最不易变动5.文化的属性(1)整体性(社会生活模式)(2)阶级性(阶层)(3)民族性(4)区域性:大河、海岸、森林(5)稳定性(6)流动性(7)历史连续性6.文化传承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文化从一代人到另一代人的文化传播过程特点(1)人为性(2)时间性(3)延续性(4)继承性7.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民间民俗文化(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工艺)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8.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1、中国传统文化:太极图、圆满、优美、包容性强2.西方文化传统:十字架、锋芒毕露、刚劲有力、发散型(基督教救世文化)9.世界媒介体制的三大类型(一)媒介文化的外部力量1、政治力量(官方控制)(1)商业经济型(2)政治宣传型(3)社会公益型2、经济力量(广告、媚俗)3、文化力量(主流、《南方周末》)(二)媒介文化的内部力量1、传播者:采、编、录、播2、媒介本身的特性:画面(大众)文字(精英)3、传播受众10.媒介文化有哪几种表现形态1、塑造媒介形象:政治、商业、文化明星2、协调社会生活:缓解焦虑3、形成舆论热点4、快乐的使者:游戏、娱乐、愉悦、KTV、MTV、卡拉OK、CD、DVD、VCD、电子游戏机11.比较文化的特点12.媒介文化在当代文化传播中的地位、作用13.物质文化的定义1.源于自然环境之中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文化,如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生成技术等。
文化传播学—传播学方法ppt模板

意义:人与信息发生密切联系
贡献:1.用图解模式建构传播模式
2.提出“噪音”、“冗余信息”概念
(二)威纳的控制论与传播学 威纳:控制论的创始人 提出“反馈机制”
六、传播学的主要流派 (一)经验学派: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
方法研究传播现象的学派。 美国的经验学派:富兰克林、杰弗逊、艾默生等 (二)批判学派:法兰克福影响下,欧洲学者为
四、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 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拉斯韦尔、卢因、霍夫兰、
拉扎斯菲尔德 (一)拉斯韦尔:美国政治科学的创始人之一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宣传技巧和效果 社会传播的三项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
传承 5W理论
(二)卢因:德国犹太人
提出“把关人”理论
(三)霍夫兰:心理学教授,担任美国陆军部心理 实验室主任。
是现代媒介高度集中和垄断的趋势及其带来的社会后果。 他们认为,这种高度的独占和集中正式垄断资本控制着 文化生产和流通的明证,大众传媒的活动最终是为了维 护垄断资本的利益、意识形态和统治权力。主要从所有 制关系和经济结构上来解释资本主义大众传播的内在矛 盾和制度的非合理性,对传播内容没有过多关注。
2.文化研究学派: 也称伯明翰学派,以英国伯明翰大学现代文研究所
贡献:1.把心理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领域
2.否定了“子弹论”
(四)拉扎斯菲尔德:奥地利籍犹太人
通过“伊里调查”,提出“两级传播”,认为大众 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的中介才发挥重要,对
否定“子弹论”起了直接作用。
(五)施拉姆与传播学科的创立 1947年,在伊利诺伊大学创办了第个传播学研究
的S.霍尔、D.莫利等人为代表。继承了葛兰西、阿 尔都塞等新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反对简单的“经 济基础还原”论,主张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相 对独立性出发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传播。
文化传播的媒介 文化传播学 教学课件

广电实现了真正的公共社会,是手中
有了空前的选择权。文化不再神圣,政治 不再神秘,世界不再遥远。另一方面,它 的无处不在有为同志梦想提供了最好的机 会。再让人们选择的借口下诱导人们的选 择,侵入人们的闲暇和私人空间。人类成 为媒介婴儿,没有了羞耻感,负罪感,剩 下的是莫名其妙的焦虑。
3、娱乐的。
多数节目是无聊的娱乐节目(游戏、博彩、婚恋、 冒险),寓教于乐向不教而乐改变。爱在口中心不动。 玫瑰之约收视率高主要是因为大家认为是游戏,重表现 过程而非结果。明星参与傻乎乎的娱乐节目。这些节目 让人们不再努力奋斗而随机寻觅任何偶然的机遇(有奖 活动),从而达到逃避日常生活的目的——这成为了当 代生存智慧。
广电节目的不足主要是
反应机敏但内涵贫乏; 聪明机智但意境浅薄; 表达欲强但无话可说; 幽默风趣但虚假苍白(短信非出自原创,批 发); 心比天高但命比纸薄。 “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2、虚幻的。
有了电视,人类无所不见;有了它,人类一无所 见。有眼无珠。广电新闻和其他节目不是中立 的有闻必录的镜子,而时代文化偏见的文化机 器,提供给人类的是虚幻的形象。包装过后的 明星、网恋、网婚、卡拉OK(五音不全乱吼, 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个人希 望变成任何尊重,平等消费,平凡人借此可圆 明星梦。是典型的个人刺激幻想体验。井上大 辅改变了亚洲的夜晚、毛泽东甘地改变了亚洲 的白天)、传统音乐美学:丝不如竹,竹不如 肉。Kalaok则反其道而行之。
信号的特点: 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有自然的因果性(一切自然符号皆信
号); 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一般具有一对一的固定对应关系。
3、符号的基本功能:
符号是人类传播的介质,人类只有通过符 号才能相互沟通信息。(1)表述和理解 功能,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 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2)传达功 能;(3)思考功能(引发思维活动), 思考本身就是一个操作符号、在各符号之 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0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