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课件)-大班语言领域《有麻烦了》(绘本)
从“有麻烦了”到“不怕麻烦”

从“有麻烦了”到“不怕麻烦”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勇敢幼儿园 张小平绘乐空间绘本馆馆长海焰老师给咱们这个单轨制农村幼儿园送来了本月的三本绘本,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其中的《有麻烦了》。
简洁的画风,无限的创意,感觉这是一本非常适合开展亲子阅读的绘本。
于是,有了这次尝试。
一、研读绘本第一次阅读获得信息:此绘本共24页画面,计划邀请12位妈妈来参加。
第二次阅读获得信息:熨斗印迹共有21次变化,这个印迹变成了孩子发散思维的载体,作者像变魔术一样,把它加上几笔简单的线条,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图案,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创意。
第三次阅读获得信息:小主人公犯错后复杂的心理过程:害怕——着急——推诿——逃避——安定——开心。
整个故事看似简单,其实简单的文字内容却有着丰富的内涵。
这些文字一共刻画了小主人公的六种心理状态:从刚刚犯错误时的“惊慌”,到冷静下来想要“解决问题”,到问题无法解决而想要“推诿”,而后选择“逃避”,再到幡然悔悟后决定“承认错误”,最后当妈妈看到印迹后并没有批评时内心的“安定”。
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应该经历过这六种心态,当然其中一种“安定”的心态,可能因为父母的处理方式不同而不同。
第四次阅读获得信息:小主人有一位智慧且有爱的妈妈,妈妈看到印记:哎呦,好漂亮的图案啊!妈妈拿起熨斗在另一个方向又烫了一下,然后用针线缝出了一条小鱼的图案。
第五次阅读获得信息:画面中虽未出现可视的人物图像,但这个印迹却连着故事中的三代人,这个图案成了“我”和妈妈的最爱,因为它承载了“我”、妈妈和外婆的回忆。
二、设计活动我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设计了本次活动,并连续两个晚上制作课件至凌晨三点。
活动设计如下:1.欢迎嘉宾12位妈妈在多功能活动室就座,等待幼儿进场。
12位幼儿自主选择两个相同的数字标签,一个贴在胸前,一个拿在手上,踏着《欢迎进行曲》入场,将另一个数字标签贴于妈妈胸前。
教师、家长、幼儿热烈欢迎绘本馆馆长海焰老师。
2.自主阅读(1)观察图案,自由想象。
幼儿园大班绘本《我的爸爸真麻烦》教案

幼儿园大班绘本《我的爸爸真麻烦》教案幼儿园大班绘本《我的爸爸真麻烦》教案篇1【设计意图】绘本《我的爸爸真麻烦》是一个画面内容丰富、情节发展生动、有趣的幽默故事,这是一个讲述生活中创造快乐的故事,能带着孩子尽情地去享受幻想和发现乐趣,在爸爸的事件中可以让孩子们懂得生活正是因为有了创造才如此生动和精彩的道理。
爸爸,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而且不可替代的角色。
孩子们可以在画面中感受到爸爸的执着、爸爸的智慧、爸爸的美德、爸爸的亲情、爸爸的伟大,潜移默化的引导幼儿感受自己的爸爸也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爸爸为了这个家在生活中打拼付出了很多努力与心血,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对爸爸的尊敬与深深的爱。
由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分析“爸爸的麻烦事”。
2、能从画面中感知爸爸的形象特点,感受爸爸对全家的爱。
3、生活迁移,激发幼儿爱爸爸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PPT课件一套、图片每组一套、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一、导入故事,激发幼儿了解故事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书(出示图一),看看书的封面有谁?是一本关于谁的故事书?认读书名,什么叫麻烦事?麻烦事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怎样的感觉呢?猜猜我的爸爸遇到了哪些麻烦事?出示图二。
小结:原来爸爸的麻烦事与机器人有关。
二、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初步分析“爸爸的麻烦事”。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进行猜测。
师:爸爸在哪个公司上班的?(出示图三图四)你从哪里看出爸爸的工作很麻烦?(出示图五、图六)下班后爸爸又会去哪里?我和妈妈为什么要为爸爸送饭?(边观察图边猜测)你觉得爸爸喜欢怎样的工作?(机器人研究)。
爸爸的兴趣爱好是搞机器人工作。
(出示图七、图八)妈妈支持爸爸的研究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爸爸的研究有没有成功呢?(出示三幅图图九——图十一)爸爸终于发明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爸爸在研究机器人时有哪些麻烦?重点观察画面。
2.分组讨论,自由讲述。
桌上摆放5幅图(图十二——图十六)小组讨论,自由讲述说出你最喜欢爸爸的哪项机器人,为什么?出示图十七:人们是否喜欢爸爸的机器人呢?出示图十八——图二十一:你发现小弟弟是怎样的小弟弟呢?爸爸为什么要赔钱?3.听录音讲述。
中班语言教案:大熊有一个小麻烦 绘本教案

中班语言:大熊有一个小麻烦教材简析:《暖暖心绘本•大熊有一个小麻烦》讲诉了一个关于友情和倾听的故事。
每次大熊还没开口,就有好多人热情的给这给那,可这些是大熊需要的吗?没有一个人愿意花点时间来听听他要说些什么,大家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去凭空猜测。
就在大熊几乎再也没有勇气开口说话的时候,一只不起眼的小苍蝇出现了,打开了大熊的心结。
大熊的麻烦其实就是那么简单——倾听。
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帮助他人不在乎力量的大小,耐心倾听才是最需要的。
绘本封面:设计思路:我们教学活动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当一位幼儿的发言还没有完,一部分幼儿却高高地举起手,大声的嚷道:“老师,我来,我来……”另一部分幼儿旁若无人干着自己的事。
中班的孩子表现欲强、以自我为中心,想法多,但缺乏倾听的习惯。
《指南》的语言领域中,第一部分说到的就是倾听,“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注意听并能作出回应。
”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倾听,因为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
认真倾听别人也是对别人表达喜爱的一种方式。
我希望通过这本绘本故事让孩子们学会并乐意尝试倾听和倾诉,解开生活中的难题。
活动目标:1.能仔细观察图片细节处,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耐心、仔细倾听别人讲话是一种好习惯。
2.在帮助大熊解决麻烦的讨论和介绍中,能大胆地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活动准备:故事PPT、轻音乐一段、幼儿人手一本绘本、记录纸、系列图片1(发明家工作室、裁缝店、帽子店、眼镜店、鞋子店、杂货店)系列图片2(翅膀、围巾、帽子、眼镜、鞋子、蜂蜜罐)活动过程:一、出示大熊图片,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师:你看到了什么?师:这是一头什么样的大熊?你猜他发生了什么事?二、观看PPT,集体阅读绘本图片。
1.出示发明家工作室的图片,教师引导幼儿共同观看图片。
师:大熊来到了哪里?你们知道发明家是做什么的吗?他会怎么帮助大熊?2.出示裁缝店的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自主观看图片。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大熊有一个小麻烦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大熊有一个小麻烦 (含课件) 【设计意图】:幼小连接问题是幼儿园大班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觉,在众多学习习惯中,孩子们最为缺失的是良好的倾听习惯,主要表如今:缺乏耐烦,随便打断别人讲话;不认真,不能正确理解别人的意思,等等。
假如将这种习惯带入学校,很有可能使听课效率大打折扣,从而消失学习困难。
因此培育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特别重要。
培育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主要依靠各类日常活动,但幼儿园有时也会组织特地的倾听活动,以强化幼儿的倾听意识。
该活动属于特地的倾听活动。
我依据幼儿在倾听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故事的特点,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指向明确的活动目标。
在活动的前期预备中,我要求幼儿进行好习惯调查、记录,盼望以此引导幼儿细心观看家人与伙伴的一言一行。
由于大班幼儿已经具有肯定的是非观念,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能够进行好与坏、对与错的简洁评价,因此,幼儿能够查找、区分与分析哪些是好习惯。
整个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为导入部分。
从说说生活中的好习惯人手直奔主题。
前期的调查为幼儿的表达积累了相关阅历。
其次环节为重点部分。
通过倾听、理解故事,围绕如何帮大熊解决麻烦这一问题层层深化,引导幼儿充分感受、理解故事仆人公因伴侣们都缺少倾听习惯而产生的一系列麻烦。
整个过程主线清楚,重点突出。
第三环节为结合实际生活环节。
通过观赏录像片段让幼儿回到实际生活中,发觉问题从而来解决问题。
第四环节为稳固体验部分。
用一个嬉戏来考验幼儿的倾听力量,让幼儿进一步感悟倾听的重要性。
当然,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培育不是通过一个活动,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一贯的培育。
这个活动虽可使幼儿获得肯定的感悟,但要让感悟变成稳定的习惯还需要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引导、教育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耐烦、认真倾听别人讲话是一种好习惯,有初步的耐烦、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意识。
2.大胆清晰讲出遇到的麻烦事或不快乐的事。
大班绘本活动:大熊有一个小麻烦

大班绘本活动:大熊有一个小麻烦一、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耐心、仔细倾听别人讲话是一种好习惯,有初步的耐心、仔细倾听别人讲话的意识。
2.大胆清楚讲出遇到的麻烦事或不开心的事。
二、活动准备1.故事PPT,绘本书大熊有一个小麻烦。
2.幼儿进行有关好习惯的调查。
三、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说说生活中的好习惯(二)欣赏、理解故事1.交代学习任务。
师:今天我们来听一个关于习惯的故事。
为了让小朋友能看清楚,老师把它做成了PPT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的封面有谁?这个故事叫什么?幼:《大熊有一个小麻烦》师:麻烦是什么?(就是不开心、不高兴的事)2.欣赏、理解故事前半段。
师:大熊有个小麻烦,他想找人帮忙,他都遇到了哪些人?出示PPT引导孩子观察大熊出现的场景,出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人或物品?3.欣赏、理解故事的后半段。
大熊来到小山坡上,遇到了谁?又发生了什么事?(教师留下疑问让孩子猜测,引起孩子阅读欲望)让孩子自由猜想,回答(幼)那我们一起去找找答案吧(幼儿自主阅读)三、总结、回顾故事内容师:大熊的麻烦是什么?师:大熊的麻烦解决了吗,是谁帮助了大熊?师: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没能帮到大熊,小小的苍蝇却做到了?(小苍蝇耐心、仔细地听清楚了大熊的话)大班绘本活动:小猴子下山郑秋婉一、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喜欢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能根据图画理解故事情节并展开想象,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3.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下,能意会出《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能三心二意,应该一心一意。
二、活动准备电子课件、每人一本绘本图书。
三、活动过程(一)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故事的主人公“小猴子”,并出示手偶,激发孩子兴趣。
谜语:猜一猜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爱吃香蕉爱吃桃,家里没有山里有。
(打一动物)幼:小猴子师:以前你听过哪些有关猴子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一个更有趣的故事-小猴子下山。
大班语言教案:大熊有一个小麻烦

大班语言教案:大熊有一个小麻烦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倾听和理解故事《大熊有一个小麻烦》,感知故事中的幽默和温馨。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参与故事讨论的积极性。
3.教育幼儿学会关爱他人,学会在面对困难时互相帮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学会从故事中汲取道理。
三、教学准备1.故事课件:《大熊有一个小麻烦》2.纸质道具:大熊、小熊、小猫、小兔、小鸟等角色卡片3.画纸、画笔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邀请幼儿分享他们遇到过的“小麻烦”,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2.引出故事主题:“今天我们要讲一个关于大熊的故事,大熊有一个小麻烦,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二)故事讲述1.讲述故事《大熊有一个小麻烦》,注意语气、表情的运用,使幼儿充分感受到故事的魅力。
2.故事结束后,邀请幼儿谈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引导他们关注故事中的细节。
(三)角色扮演1.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角色,如大熊、小熊、小猫等。
2.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讨论与分享1.邀请幼儿谈谈在角色扮演中的感受,引导他们关注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2.教师提问:“故事中,大熊是如何解决小麻烦的?你们认为他的方法好吗?为什么?”3.邀请幼儿分享自己遇到困难时是如何解决的,引导他们学会关爱他人,互相帮助。
(五)创意绘画1.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创意绘画,如画出大熊、小熊、小猫等角色,或画出自己遇到的小麻烦。
2.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绘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邀请幼儿谈谈在本次活动中的成长和感悟。
五、教学延伸1.家园共育: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阅读故事《大熊有一个小麻烦》,探讨故事中的道理。
2.课堂拓展:组织幼儿开展“我遇到的小麻烦”主题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故事的魅力。
大班绘本《我的爸爸真麻烦》

大班绘本《我的爸爸真麻烦》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大班绘本《我的爸爸真麻烦》活动目标:1、根据画面信息猜想故事情节,运用并列、递进等句式表达想法。
2、运用单页阅读和多页画面连续阅读等方法,逐步了解故事内容。
3、体会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懂得做事要有恒心、坚持不懈的道理。
活动准备:PPT、书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联结幼儿生活经验。
出示“麻烦”两字提问:小朋友,认识这两个字吗?你们觉得在你家谁是最麻烦的人?(理解麻烦的意思,为下面的活动做好准备)二、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观察画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故事,故事中的小朋友,他觉得他家也有一个麻烦的人物,你们猜他会是谁?他爸爸的麻烦于什么呢?(让孩子通过观察封面,发现画面的主体人物是爸爸,进而引导小朋友发现爸爸的身后站着的三个机器人,引导幼儿发挥联想,将麻烦锁定在机器人身上。
)2、逐页阅读第1—2页,梳理故事第一个内容,感知爸爸麻烦的起因。
(1)出示第一页:教师讲述,我的爸爸和其他爸爸一样,也拥有一份工作,你知道他是做什么的吗?他喜欢他的这份工作吗?从哪可以看出来?(爸爸的表情)(2)出示第二页:那他喜欢做什么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表情、门牌)师小结:爸爸做得非常投入,以至于他不希望别人去打扰他。
那你觉得我和妈妈会支持他吗?你怎么知道的?(观察人物表情)那为什么我和妈妈不支持他呢?3、自主阅读第3—5页,理解故事第二个内容,猜想爸爸麻烦的事件。
(1)爸爸到底做了些什么,让我和妈妈都不支持他制作机器人呢?(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幼儿猜想故事情节)(2)个别幼儿讲述故事内容。
(引导幼儿用并列的句式进行讲述)教师小结:原来就是因为爸爸的实验总是失败,给大家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所以我和妈妈才会不支持他,才会认为爸爸很麻烦。
那你们觉得爸爸会因为失败而放弃他的制作吗?爸爸又会不会成功呢?4、连页阅读第6—8页,讲述故事第三个内容,爸爸制作机器人成功。
大班语言:大卫惹麻烦

大班语言:大卫惹麻烦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发展的主要情节。
2.能根据故事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想象故事情节,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
3.知道犯了错误要即时改正,有初步的自律意识。
活动准备:课件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本好看的故事书,想看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二、师幼共读,理解故事师:你看到了什么?1.欣赏PPT1①大卫这是怎么了呀?他的表情怎么样?②妈妈怎么了?模仿一下妈妈的动作。
③大卫到底做了什么事让妈妈这么生气呢?谁愿意来猜一猜?师:你们猜的这些啊都是麻烦事儿,知道什么叫麻烦吗?(犯了错误、闯了祸,让别人操心)妈妈之所以这么生气呀就是因为大卫惹了麻烦。
所以,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大卫惹麻烦》。
我们现在就一起来看一看大卫到底惹了哪些麻烦?2.欣赏PPT2①大卫惹了什么麻烦?②他看上去心情怎么样?③大卫很开心,不过妈妈呢?从哪里能看出来?④妈妈是怎么追大卫的?为什么要这么着急把裤子给大卫呢?⑤有人笑话大卫吗?是怎么笑话他的?笑成什么样子了?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用一句好听的话说一说(笑弯了腰)⑥这个粗心的大卫可真是给妈妈惹麻烦了,所以妈妈在后面着急的追着、喊着,妈妈会怎么喊?⑦大卫听到妈妈喊他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师:哎呀,连裤子都忘穿就上学了,大卫可真够粗心的。
3.欣赏PPT3①我们一起来看,大卫又惹了什么麻烦?②他在哪里玩滑板?③你们认为能够在家里玩滑板吗?为什么?④大卫现在危险吗?你怎么看出来的?⑤妈妈看到了会怎么说?谁来学一学妈妈?⑥大卫是怎么回答妈妈的?4.欣赏PPT4、PPT5师:接下来,大卫还会惹出那些麻烦呢?仔细看一看哦!①抓猫尾巴大卫是怎么抓猫尾巴的?用一个好听的词来说一说。
(使劲地、紧紧地)用这么大的力气抓小猫,小猫会怎么样啊?但是大卫却玩得挺开心的。
小猫开心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妈妈看到了,会对大卫说什么呢?猜一猜大卫是怎么回答妈妈的?小猫会喜欢吗?②打翻葡萄汁大卫把什么东西撒到地上了?为什么会撒到地上呢?大卫会怎么回答妈妈?③偷吃蛋糕你能看出来他是怎么吃的吗?妈妈发现后,大卫做了什么动作?他为什么要把手藏到后面?他抵赖的掉吗?为什么?大卫会承认自己的错误吗?师:和你们猜的一样,大卫呀真是麻烦持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意图:我们读到的很多绘本都是温暖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波兰作家伊娃娜?奇米勒斯卡著的《有麻烦了》这一绘本运用简洁的画面,充满童趣的绘画手法,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孩子惹麻烦后的整个心理变化过程。
这是一种生活中不经意的艺术教育,这是一本可以和孩子们心灵产生共鸣的绘本。
活动以小男孩惹了大麻烦——他想尽了很多办法解决麻烦——麻烦没有解决,他想推诿、掩盖麻烦——内疚的心理让他决定诚实面对一切,通过这一故事情境贯穿,教师引导幼儿以帮助小男孩,体会小男孩心理变化为主线,运用绘画和看图讲述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阅读画面、讲述画面、懂得有爱就不麻烦的道理。
活动目标:1。
体会有爱就不麻烦的情感。
2。
理解绘本图画的含义,懂得有麻烦时要勇敢诚实的面对一切。
3。
大胆想象各种解决办法,进行简单图案符号设计并清楚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PPT课件、图案纸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笔与幼儿人数相同绘本书活动重点:大胆想象各种解决办法,进行简单图案符号设计并清楚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体会有爱就不麻烦的故事情感,懂得有麻烦时要勇敢诚实的面对一切。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
师幼礼貌问好。
2。
教师出示绘本书封面去掉名字导入情境。
师:今天,张老师带来一本有趣的绘本。
看看绘本封面的图案,猜猜看这是什么?教师提示孩子可以从形状上面猜一猜。
3。
引导幼儿摸一摸绘本,再次猜猜。
师:摸摸看,你还保持刚才的想法吗?这一次,你有没有新的想法?二基本活动1。
出示PPT图片2桌布,教师讲述故事。
师:大家的想法很多很有趣,让我们一起到书中找找答案。
这又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2。
教师讲述故事,结合刚才的图案,再次讨论。
这是外婆绣的桌布,也是妈妈的最爱。
师:看看这块干净、清新的桌布,在看看刚刚黄色的图案,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你又能想到什么?3。
教师继续讲述故事,讨论故事情节。
熨衣服的时候,我一不留神,惹了大麻烦。
师:什么是麻烦?这里的麻烦是什么?师:小男孩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他的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想法?慌张、着急为什么会着急?猜想妈妈回家的样子我们帮帮她好吗?师:那思考一下怎样能把熨斗的印迹去掉,有什么好办法?幼儿交流并绘画。
教师示范其中一种4。
幼儿思考绘画,大胆讲述自己的办法。
5。
出示PPT5洗涤剂图、鼠标图、椅子图教师随音乐讲述,总结(PPT6强壮):不管多强大的人,都对付不了这样的印迹。
再贵的洗涤剂也洗不掉,哪怕上搜索,也无能为力。
祈祷也没用。
就算坐下来冥思苦想,还是想不出什么好主意。
6。
再次讨论主人公心理变化。
师:想了这么多办法都没有用,小男孩现在的心情又会如何?失望他又会怎么想呢?你有没有他的这种经历,这时候你会怎么办呢?7。
出示PPT7弟弟、爷爷、风,请幼儿观察并结合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小朋友心里的想法?要不就说是弟弟干【大班艺术教案:。
】的,或者说是爷爷弄的?干脆说是风在捣乱?师:看看这些图,小朋友心里会怎么想?推诿、掩盖教师随音乐讲述小男孩心里变化过程。
好想躲到一个没人知道的地方。
挖条地缝钻进去,或者,逃到世界的尽头。
8。
出示PPT8娃娃抓狂,教师讲述情境,再次讨论主人公心理变化。
师:妈妈快回来了,小朋友现在是什么样的,描述一下。
她现在的心情怎样?她会怎么想?猜猜妈妈知道了这件事会怎样做?9。
出示PPT9灯泡、笼子、花朵,教师讲述孩子的心理变化。
师:小朋友决定怎么解决这个麻烦?这朵花是什么意思?承认错误,请求原谅可是,麻烦明明是我惹得。
我无处可逃。
妈妈就快回来了。
还是承认错误,请求原谅吧。
10。
出示PPT10眼睛、嘴巴、双印迹、,教师讲述故事。
师:妈妈生气了吗?她做了什么?她用针线会在印迹上做些什么?11。
PPT11鱼、桌布,教师讲述故事结尾。
音乐妈妈终于回来了,看到桌布。
哎呦,好漂亮的图案啊!妈妈拿起熨斗……。
从那以后,它就成了我俩的最爱。
因为它盛满了外婆、妈妈和我的回忆。
小结:有了妈妈的爱,再大的麻烦都不存在了。
三、结束活动出示绘本思维导图,谈话小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的大麻烦解决了吗?和你想的结果一样吗?小男孩惹了大麻烦——他想尽了很多办法解决麻烦——麻烦没有解决,他想推诿、掩盖麻烦——内疚的心理让他决定诚实面对一切。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惹麻烦,有了麻烦时,首先要想办法解决。
自己解决不了时就要勇敢诚实的面对。
爸爸、妈妈永远是爱我们,帮我们解决麻烦的人。
哪里可以镀锡 /我家宝宝玩一会玩具就不玩了;我女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怎么才能提高宝宝的注意力啊?这是最近不少妈妈问我的问题,这个其实也是我前不久刚刚问过小D认知老师的问题。
在美国,很多学龄前儿童会被诊断有ADD(ADD)注意力缺失症,所以这边很多妈妈从宝宝很小时就会不自觉地焦虑,担心宝宝会有这样的问题。
因此,美国花了不少时间在研究孩子的专注力问题。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小D的认知老师和我说的一些观点。
大原则-请现实一点!小宝宝天生就是动个不停的,所以当我们在谈宝宝专注力时,我们首先需要有个正确的预估。
对于1个1岁还不到的宝宝,我们不可能期望她可以集中注意力10分钟。
关于每个年龄段的宝宝注意力到底可以有多久?美国的不同机构做过不同的研究,得出以下公式:孩子专注力时间=生理年龄~生理年龄+1举个例子,如果你家孩子2岁了,那她的可以全心全意专注一件事的时间大概是2~3分钟。
看完这个,是不是大家和我一样,顿时松了一口气。
话虽然这么说,但为什么上学后,同一个班级的孩子的专注力会不一样呢?这是因为尽管每个孩子的起点差不多,但在成长过程中,有的宝宝的专注力没有被很好地保护,从而没有机会发展提高。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从小D在纽约的认知老师那里学到的,如何保护甚至提高宝宝专注力的方法。
1、一个安全舒适的玩耍区域这是一个很简单却经常会被忽视的问题,宝宝在哪里玩其实也会影响她的专注力。
如果宝宝在玩耍的区域有可能的潜在危险,家长一直处于提心吊胆,一直在说不可以,那自然宝宝的专注力就一再被打断。
因此,从宝宝出生开始,我们就要有意识地给她建立一个安全舒适的玩耍区域,这是锻炼宝宝专注力的基础建设。
我家客厅辟出一个专门区域给小D玩耍,铺上游戏垫,所有玩具都是放在篮子里,小D会爬后自己就可以去拿。
因为我个人不喜欢圈养,我家没有买围栏,但整个客厅区域都做了安全防护,这就提供了一个小D可以专注玩耍,我也可以安心不打扰她的地方。
2、两岁以内不看电视/视频很多研究都指出,电视/视频对儿童发展专注力有很大的危害。
很多孩子可以对着电视一动不动半天,但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种状态下,孩子其实并没有主动地调动他们控制专注力的肌肉群,而是刺激过度的状态,简单说就是目光呆滞、大脑放空状态。
关于这点,我是一直有遵循的,小D出生后,只要她醒着我家客厅电视机就再也没开过。
这点就连我一些好朋友都说做不到,觉得不能有了孩子后个人生活都没有了。
这个其实还是回到我一直强调的那句话,育儿方法,归根到底是个人的选择,是需要结合家庭习惯的一种选择。
我自己本身看电视也不多,而且只要小D醒着,我和她玩很多游戏,其实本来就没有很多机会想到要看电视/手机的,这是我理解的高质量陪伴。
3、简单、开放式的玩具这个概念我最早的文章就普及过,我那时叫这些玩具是聪明玩具,点击标题看文章--聪明玩具和笨玩具,这次听了小D老师的讲解后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如果没有外界干扰,小宝宝天生就是愿意花很多时间专注研究一个简单的玩具或者物体的。
他们拿到一块带花纹的布,会先仔细看花纹,然后再用自己的身体去实验一下,比如用嘴巴啃啊、挥舞啊、放头上啊、揉捏啊等等,可以玩上好一会。
但由于现在很多玩具大部分都是声光电的,他们受到过度刺激反而变得容易疲倦,影响专注力。
很多妈妈说,没有啊,我家宝宝可以盯着这些声光电玩具半天呢。
对于这点,小D老师特地强调了,这种所谓的盯着看半天,其实和看电视一样,也是一种被动的行为,宝宝其实没有主动地专注和研究,因此对培养专注力没有帮助。
4、做好观察者,懂得适时退出这是我们平时经常会犯的错误,就是好心办坏事。
我们自己想想平时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况,当宝宝一个人自己在那玩积木时,我们凑过去会说,呀,积木不是那么搭的,这个要放这里;或者是也不管宝宝是否玩好了,直接把宝宝抱起来去换尿布了。
这些我们觉得特别正常的事情,其实都在破坏宝宝的专注力。
我之前写过很多关于如何和宝宝玩的文章,但这个的前提是,宝宝邀请了我们一起和她玩。
我和小D的日常都是我让她自己先玩,我会在一旁先看着,也不插嘴。
等到她自己玩了一会后,她有时会主动过来找我,有时会因为玩不好玩具而沮丧,这时我就会介入,和她一起玩或者演示给她看如何玩。
一旦她自己又玩起来了,我就会继续退居一旁。
孩子一个人玩一点不可怜,相反,懂得做一个好的观察者,是在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
5、给孩子选择的权力我们都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更有专注力,宝宝也一样。
因此,每天给宝宝玩具时,给她选择的机会,而不是我们要求她玩这个玩具。
这里说的选择不是说在游戏垫上呼啦啦一下子给宝宝十几种玩具放着,这只会分散宝宝的专注力。
我家玩具每天晚上都会收纳好,第二天早上小D醒来后,来到她的游戏区域,我会先拿出两样玩具,问她,你要玩这个,还是那个?然后她就会指,我就会给她自己选择的那个玩具玩。
这样的选择,让宝宝觉得自己有做主的感觉,可以让宝宝更加好地专注玩这个玩具。
有研究指出,小的时候宝宝可以有机会自己做出选择,并且可以在自己选择的玩具专注地玩较长一段时间,长大后(比如读书时),他们可以对大人要求的活动有更好的专注力。
我一直很喜欢小D的认知老师和我说的话,每个孩子生下来都自带很多宝贵的品质,但它们都非常幼小脆弱,很多时候都还没有机会萌芽就被我们大人的好心或者无意而破坏了。
专注力,其实就是这样,也许就是日常生活的一点点改变,我们却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