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讲义2-2分析

合集下载

修辞学教案(完整)

修辞学教案(完整)

第一章修辞与修辞学第一节修辞一、“修辞”的含义二、修辞的特点三、修辞与语境四、修辞的原则第二节修辞学一、修辞学的性质和地位二、修辞学的对象和范围三、修辞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修辞方法第一节修辞方法的性质和特点一、修辞方法的性质二、修辞方法的特点第二节修辞方法的体系建构一、对以往修辞方法体系的总结与评价二、修辞方法体系建构的原则和标准三、重建汉语修辞方法体系的构想第三节修辞方法的特类——修辞格一、修辞格在修辞方法体系中的地位二、修辞格研究的成就与不足三、汉语常见修辞格第三章语音修辞第一节语音修辞概说一、语音修辞的性质和特点二、汉语语音修辞的分类第二节语音选择修辞一、儿化词与轻声词的选用二、响音字与衬音字的选用三、双声、叠韵、叠音形式的选用第三节语音配合修辞(停延、节奏、轻重、抑扬等)一、声韵调的协调与呼应二、音节的协调与呼应三、音组的协调与呼应第四节谐音修辞一、谐音双关二、谐音歧义三、谐音转义四、谐音假对五、谐音仿拟第五节拟音修辞一、拟声词其实是一种修辞词类二、汉语常见拟音修辞方法第四章语义修辞第一节语义修辞概说一、语义修辞的性质和特点二、汉语语义修辞的分类第二节同义修辞和反义修辞一、同义修辞二、反义修辞第三节上下义修辞和类义修辞一、上下义修辞二、类义修辞第四节多义修辞和单义修辞一、单义修辞二、多义修辞三、模糊修辞第五章语法修辞第一节语法修辞概说一、语法修辞的性质和特点二、汉语语法修辞的分类第二节词法修辞一、词类选择修辞二、词类活用修辞第三节句法修辞一、句法选择修辞二、句法配合修辞第四节篇法修辞一、形合谋篇与修辞二、意合谋篇与修辞第六章语形修辞第一节语形修辞概说一、语形修辞的性质和特点二、汉语语形修辞的分类第二节书面语形修辞一、汉字修辞二、非文字图符修辞第三节口语语形修辞一、态势语与修辞二、非语词声音与修辞三、伴随性因素与修辞第七章风格与修辞第一节言语风格与修辞一、言语风格的性质和分类二、言语风格的成因与修辞第二节语体风格与修辞一、语体的性质和分类二、语体修辞第八章汉语修辞学简史第一节汉语修辞学史及其研究概况一、修辞学史的性质二、汉语修辞学史的研究现状第二节汉语古代修辞学史说略一、汉语古代修辞学的演变轨迹二、汉语古代修辞学的演变规律第三节汉语现代修辞学史说略一、汉语现代修辞学的发展脉络二、汉语现代修辞学的发展规律第一章修辞第一节“修辞”的含义(一)修辞的三种含义1、语言运用活动(修辞行为)2、语言策略和技巧(修辞方法)3、研究语言运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修辞学)(二)“修辞”溯源1、出处目前所见最早的修、辞连用:“子曰:君子进德修业。

修辞手法及修辞解析ppt课件

修辞手法及修辞解析ppt课件
例句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9
夸张
二、缩写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得“小、少、低、 浅、弱”等的夸张手法。
例句 1、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2、这辆车开得像蜗牛一样慢。
20
夸张 三、超前夸张:故意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的, 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的。
例句 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21
判断这些夸张句分别属于哪种夸张(扩大、缩写、超前)
例句 1、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12
判断这些语句是否是拟人句
1、鸟儿在树上快乐地歌唱。 2、小鸟像歌唱家一样快乐的歌唱。 3、秋天像个魔术师,把田野打扮得分外美丽。 4、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5、星星在天上眨着眼睛。
13
模仿例句的修辞手法,改写下面的句子。
31
技法进阶
夸张
排比
对偶
比喻
设问
拟人
修辞手法
反问
32
设问
设问修辞手法: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 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例句
1、难道这件事很难办到吗?不,是你自己心不在焉。 2、这道题真的那么容易做吗?我看很难。 3、这真的很坏吗?我看不是,是你不够了解他。
33
技法进阶
夸张
排比
对偶
比喻
设问
修辞手法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雨滴)拟人化,生
动形象地表现了( 雨滴落在雨伞上的状态 ) , 从而
表达了(作者对下雨天的喜爱之情 )


17
技法进阶
夸张
排比
对偶
比喻

修辞学讲义2-2

修辞学讲义2-2
修辞简史(二)
8/29/2014
§ 古代汉语修辞学 § 现代汉语修辞学
8/29/2014
§ 现代汉语修辞学
(一)草创期 (二)成熟期 (三)普及期 (四)繁荣期
8/29/2014
标志
汤振常——《修辞学教科书》
龙伯纯——《文字学发凡》
8/29/2014
修辞观念的转变
西国文法,著有专书,师以是教,弟以是习, 有迹可循,有效可期。 ——龙伯纯
The end! Thanks for coming!
8/29/2014
戏为六绝句 杜甫 庾信文章老更成, 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 不觉前贤畏后生。 王杨卢骆当时体, 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 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 历块过都见尔曹。 才力应难跨数公, 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 未掣鲸鱼碧海中。 不薄今人爱古人, 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 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 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 转益多师是汝师。
8/29/2014
《修辞学发凡》
对立统一的观念和整体思想
有关修辞学的任务、修辞技巧、修辞的本体特 征以及修辞的功用都有新见
例证典型,切合修辞特征
8/29/2014
(三)普及期(1949-1965) 1.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 2.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
8/29/2014
(三)普及期(1949-1965)
特点: 修辞成为一项语文知识能力; 修辞内容正式进入大学的《现代汉 汉语修辞学》
特点: § 修辞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部门, 属于语言学科性质; § 内容、形式兼顾并强调了语境 的重要性; § 寻常词语艺术化; § 强调语体的重要。

修辞学讲义

修辞学讲义

比喻
比喻的各种变式:
倒喻把喻体说是像本体。 真是怪味豆,甜酸苦辣,什么味道都有,真像是眼前的生活。 (王友生《漩涡》) 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 样子十分难看。(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否喻否定喻体。 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毕淑敏) 迂喻先否定喻体,再说本体。 站在高山上向西看,一条白带绕丛山,不是带,原来是新开的公 路上领来。(青海民歌) 较喻比较本体和喻体。 等待你红于樱的小脸。(张晓风《初绽的诗篇》)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缩喻为本体”的”喻体的格式 心灵深处感情的温泉(郭小川《赠友人》) 这些记忆的毒蛇(茅盾《腐蚀》)
四月的黄昏,流曳着一组组绿色的旋律。(舒婷) 辛楣和李梅亭吃几颗疲乏的花生米,灌半壶冷淡的茶(《围 城》) 秋天的黄昏,晚霞烧红西方的天空。(和谷岩《枫》) 你们哥俩还是各居一屋,互不干涉内政。(刘心武) 他们说我长得很抽象。
拈连的方法可以使表达形象生动。
天寒热泪冻成冰。冻不住心头的爱和憎。(阮章竞《送别》) 一辆辆汽车满载着全国各地人民支援灾区的物资,也满载着全 国人民的一片真情。 他们舞出了青春,舞出了金杯,也舞出了甜蜜的爱情。 哥听的不是课,哥听的是寂寞。
用典
八卦
☰ 乾 ☷ 坤☳ 震 ☶ 艮 ☴巽☲离☵坎☱兑
乾三连,坤六断。 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 兑上缺,巽下断。
䷭升 九三,升虚邑
仿拟
仿拟的方法可以使表达更鲜明、有趣。
又分为仿词和仿语。 多九公笑道:“尊驾读书虽未变成书呆子,今游来游去,竟要 变成游呆子。” (李汝珍《镜花缘》) 将来可否有一种嗅觉交响乐呢?当然那不能叫交响乐,或许可 以叫交味乐?(史铁生) 六神花露水广告词:六神有主,一家无忧。 《广州日报》标题:“友船”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砍头不要紧,有钱才是真。载了我一个,幸福几代人。 崇祯十五年,洪承畴督师与清军大战于松山,兵败被俘。传说 洪承畴已经殉国,崇祯大痛,亲自设灵祭悼洪的亡灵,可此时 洪承畴被俘已经降清,并为清廷筹划入关。《梅花岭记》中鞠 躬尽瘁地欲挽狂澜于既倒的抗清名将史可法死后,有人传言他 未死,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 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 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 洪公果死耶?抑未死也?”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修辞手法》ppt课件PPT课件

《修辞手法》ppt课件PPT课件
详细描述
拟人的定义
根据其表现形式和特点,拟人可分为形象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总结词
1. 形象化拟人
2. 抽象化拟人
将非人类事物描述成具有具体人类形象的形态,如“太阳公公起床了”。
将非人类事物的特性或情感用人类语言表达,如“风在歌唱”。
03
02
01
拟人的种类
拟人在文学、广告、演讲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修辞手法》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修辞手法概述 比喻修辞手法 拟人修辞手法 排比修辞手法 对偶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
01
修辞手法概述
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效果、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修辞手法定义
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
丰富语言文化
修辞的重要性
拟人
拟人是一种将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情感,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拟人可以分为人格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排比
排比是一种通过连续使用结构相似或内容相关的词语或句子来增强语势和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排比可以分为句内排比和句外排比。
在演讲中,对偶的运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例如在政治演讲中运用对偶可以强调主题思想,增强说服力。
1. 文学
2. 诗词
3. 演讲
对偶的运用
06
反问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肯定或否定含义的修辞手法。

汉语修辞学整理2

汉语修辞学整理2

汉语修辞学整理二第四章修辞规律第一节修辞规律及其研究一、修辞规律的性质修辞规律的性质:人们在修辞过程中构建话语和理解话语、进行交际时所要遵循的规则。

修辞规律的层次性:总的规律(符合动机、语境)和基本规律(口语、新闻、文学、广告、跨文化等)。

修辞手段和修辞方法的规律。

二、修辞规律的作用总体:控制和支配修辞者的修辞行为1控制话语组织,使话语符合汉语内部的结构和组织规律。

2使话语适切、有效,更好的传递信息。

3有助于人们准确理解和欣赏话语,是评价话语修辞效果的依据。

三、修辞规律研究概述古:孔子——辞达而已矣、文质彬彬,言随意迁,意辞相称。

三大言语规律——修辞与语境,修辞与语言手段,修辞与语言目的、言语任务之间的关系。

语境学是修辞学的基础:明确目的、看清对象、适应环境、注意场合。

前后连贯、关注上下文。

四、修辞规律涉及修辞主体、修辞动机、修辞行为、修辞手段、修辞方法、语言环境之间的关系。

1修辞应符合话语的结构和组织规律——汉语的结构规律、语体规范、风格要求2修辞应与言语动机、言语目的相一致3修辞应切合语境第二节修辞应符合汉语的结构规律一、话语应符合汉语的语音和文字规范(词语的音要说准、读准,语流音要准确——听力中如重读、轻读、声调等变化,语气要准确,书写要准确)二、话语应符合汉语的语法规范现在不是很严格,更注重实际的交际结果。

三、话语应符合汉语的语义规范第三节汉语应符合语体规范一、语体及其成因定义:全民共同语在长期的语用过程中形成的言语功能变体体系,叫做语体。

成因:语体是人们在长期的语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约定俗成性。

主要是由交际领域、交际方式、言语动机以及交际目的等因素决定。

(即交际特性,语境,交际方式决定)*不同语体的能动运用现象,通常叫做预提交叉或语体渗透。

二、语体研究溯源从功能角度开始研究——类似文体、风格1语体不同于文体。

文体是指文章的体裁、体式,如诗歌、散文、小说、杂文、通讯、报告文学、论文等等。

修辞手法详细讲解ppt课件

修辞手法详细讲解ppt课件
“比”性。
28
比喻和比拟的不同在于
⑴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
即“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
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比作、
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
⑵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 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 体。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 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 形容性词语。
(2)这也不足为奇。那时候的水井差不多
全是这样的,凿那窝儿是为了掏井工人上下
方便,这又说得上什么秘密呢?(用肯定的
形式表示否定)
21
反问的作用
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 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 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22
难点 重点
分析
23
◆借喻与借代
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借喻的本质是“相似”,喻体之间即
对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词语(宽对 不那么严格);
4.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
对偶则表达相对、相反或相连的意思。 33
◆设问与反问
反问和设问都是无疑而问,但有明显区别
(1) 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 (2)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强烈的反问语 气表明作者的思想;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 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8
(4)赤道弯弓能射虎, 椰林匕首敢屠龙。(叶剑 英《远望》
(5)我们含泪伫立桔子洲头, 漫步湘江峭 岸;回清水塘, 登岳麓山,徘徊板仓小径, 依恋韶山故园……万千思绪, 随山移水转。 (毛岸青、邵华《我们爱韶山红杜鹃》) (6)惨象, 已使我们目不忍睹;流言,尤 使我们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7)人人握灵蛇之珠, 家家抱荆山之玉。 风靡云蒸, 阵容齐整。条件具备了,华罗庚 做出了部署。(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现代汉语修辞学PPT课件

现代汉语修辞学PPT课件
语句式因为要求 严密的逻辑性,关联词语用的较多。
3、书面语比较讲究语言规范,注意句子的加工,有时沿
用一些文言句式。
.
41
感谢大家的聆听
是 检
进 行
文章境,因提高我们的的阅读欣下赏水平 验 言
因素


修语
素有


辞活
和两

效动
.
14
有人说:“修辞就是咬文嚼字,修 辞就是雕琢词句、卖弄文字技巧。” 这种说法对吗?
这种看法是不对的,修辞研究的 虽然是语言的表达形式,但是语 言的表达形式是为思想内容服务 的,这里的原则仍然是内容决定 形式,形势和内容要完美地统 一。因此,它同片面地讲究形 式美,单纯的追求华丽辞藻的
.
9
修辞同词汇的关系
词汇为词语的筛选锤炼、 为形成具体的修辞方式提 供必要条件,几乎所有修 辞方式都同词语有关,如: 语义相关、反语……
.
10
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修辞同语法的关系更为密 切,合乎语法是讲究修辞 的先决条件。
.
11
对修辞 来说:
语言三要素 是修辞的手 段和基础, 也是修辞要 调动、加工 的语言材料。
对语言三要素来说
小 结
修辞是对他们的综合的艺 术加工,是他们的高级体现
.
12
4、修辞的作用和学习 修辞的目的
.
13
学习修辞的作用:
客方构 更情 和语 果的
观面成 为景 情境 的依语
——
语 情 密语 景一 依据境
境 景 切境 语般 据,既
• 因可以主提语高表达效跟果 境 分 。 也 是

素可以观语帮境的助我们正修 辞确地两 种理解为 上别人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1/2020
《现代汉语修辞学》
特点: § 修辞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部门,属 于语言学科性质; § 内容、形式兼顾并强调了语境的 重要性; § 寻常词语艺术化; § 强调语体的重要。
10/21/2020
(四)繁荣期(1977至今) 1.王希杰《修辞学通论》
10/21/2020
《修辞学通论》
§ 旨在提出一个新的修辞学 系统 § 提出来一些新的术语: 交际活动的四个世界 零度和偏离 显性和潜性
现代汉语修辞学
§ 明确修辞学观——以语言为本位 § 研究方法——注重形式逻辑,明确修辞范围 § 注重体系建设
10/21/2020
(一)初创期(1905-1918) 1.汤振常《修辞学教科书》 2.龙伯纯《文字学发凡》
10/21/2020
(一)初创期(1905-1918)
特点:采取国外理论框架综 合古代有关内容 § 有浓重的模仿痕迹 § 语法和修辞没有明确分界
10/21/2020
《修辞学发凡》
对立统一的观念和整体思想 有关修辞学的任务、修辞技巧、修辞的本体特 征以及修辞的功用都有新见 例证典型,切合修辞特征
10/21/2020
(三)普及期(1949-1965) 1.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 2.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
10/21/2020
(三)普及期(1949-1965) 特点: 修辞成为一项语文知识能力; 修辞内容正式进入大学的《现代汉 语》里面。
有迹可循,有效可期。
——龙伯纯
10/21/2020
修辞观念的转变
我国作文诸法,向无专书。所谓训诂之学,音 韵之学,字书之学,虽极精博,要皆成文以后 之事。然欲通之,亦大费时日,虽通矣,而于 成文犹未也。诸家所选古文,又皆以意为批评, 无完全之善本。执此以学文,欲求通且难,遑 言善乎?
10/21/2020
修辞简史(二)
10/21/2020
§ 古代汉语修辞学 § 现代汉语修辞学
10/21/2020
§ 现代汉语修辞学
(一)草创期 (三)普及期 (二)成熟期 (四)繁荣期
10/21/2020
标志
汤振常——《修辞学教科书》 龙伯纯——《文字学发凡》
10/21/2020
修教,弟以是习,
10/21/2020
《修辞学通论》
§ 语言世界与另外三者的关系 § 偏离、潜显和四个世界的关系 § 语言环境和得体性原则 § 修辞格,语体与风格
10/21/2020
The end! Thanks for coming!
10/21/2020
10/21/2020
戏为六绝句 杜甫
庾信文章老更成, 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 不觉前贤畏后生。 王杨卢骆当时体, 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 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 历块过都见尔曹。 才力应难跨数公, 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 未掣鲸鱼碧海中。 不薄今人爱古人, 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 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 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 转益多师是汝师。
10/21/2020
(二)成熟期(1919-1949)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2.唐 钺《修辞格》 3.王 易《修辞学》和修辞 学通诠
10/21/2020
(二)成熟期(1919-1949) 特点:建立了我国修辞学 的科学体系
10/21/2020
《修辞学发凡》
现代修辞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体系完备,研讨精细 强调调整而不是修饰,以适应题旨情景为第一 义,具有可操作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