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诗歌鉴赏试题阅读答案专题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杨万里①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万物皆春人独老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 2019.111,(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杨万里①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②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注)①杨万里,江西吉水人,做此诗时他正离家宦游,在广州任内。
②无那:无奈。
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锦绣堆”形容海棠花团锦簇,如堆锦织绣。
这一片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并非眼前的实景,为虚写。
B.诗中虽然写“梦入”,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日春风和煦,春暖花开,感觉恍若梦境。
C.诗人从春日海棠开花、万物春回,联想到自己老了,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人的衰飒老气形成了对比。
D.空中浮云似青如白,或浓或淡,天晴欲雨:柳絮将堕又飞,飘个不停;五、六两句对仗工整,用笔工巧,语言典雅。
E. “万物皆春”明点“春”,“一年过社”说的是春社,暗点“春”。
海棠花开、燕子飞回,使人感到花也春,鸟也春。
2.(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1,【答案】1.BD2.①故园之思(怀乡之情)。
写故园海棠花开、眼前燕回絮飞的美好春色,寓情于景,抒发思乡之情;②爱春、惜春之情。
春光明媚,诗人爱之欲餐,抒写爱惜春天之意;③年华老去,愁对春光的孤寂之情。
诗人在春光中孤独地老去,抒发枉抛光阴之叹。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形象、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
B项,“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日……感觉恍若梦境”说法错误,“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诗句中是诗人真的梦见了家乡的海棠,抑或诗人假托梦境表达思念之情,并非见眼前之景感觉恍若梦境,“海棠开”并非眼前所见之景。
D项,“天晴欲雨”表达错误,“似青如白”句描绘的是初晴景象;“语言典雅”也不准确,此两句用语直白。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答案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诉衷情陆游青衫初入九重城①,结友尽豪英。
蜡封夜半传檄②,驰骑谕幽并③。
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
平章风月④,弹压⑤江山,别是功名。
【注释】①九重城:指京城。
②檄:檄文。
③幽并:幽州、并州,此指金国占领区。
④平章风月:写评品风月的文字。
⑤弹压:指点。
(1)全词上片忆旧:终日所对的是英雄豪杰,所作的都是羽书檄文;下片写今:终日所对的是,所作的都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2)书法课上,某同学要写上面这首词。
下列三种字体中的哪一种字体,能较好地展现这首词的情感?说说你的建议和理由。
(三幅字帖的书写内容请忽略)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这两首诗都写到野步所见景色,但其特点不同:第一首诗是春景,第二首诗是的秋景。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拟人手法来写景抒情,请作简要赏析。
(1)生机盎然;萧瑟寒冷(2)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形态,也表现出陶醉于春景的怡然之情;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吹走了一年年时光,表达了作者老之将至的感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比较阅读能力。
第一首诗描写麦浪、草根、肥水、新蛙、蝴蝶、东风、野草花等景物,描绘春天生机盎然的特点,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阵阵秋风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情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醉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一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l了红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的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了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故答案为:⑴生机盎然;萧瑟寒冷;⑵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形态,也表现出陶醉于春景的怡然之情;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吹走了一年年时光,表达了作者老之将至的感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横塘(宋)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诗以“石桥”“朱塔”等物的“________”(用诗中的词语填写)反衬出人、事的变化。
(2)诗末句寓情于景,颇具情韵。
试分析诗人的情感与景物是怎样巧妙融合的。
【答案】(1)依然(2)写横塘的景中,如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与离情别绪直接相连;结尾以景物作结,烘托离别之情。
【解析】【分析】(1)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依旧横卧,朱塔依然屹立,可是诗人却要与友人分别了。
“依然”一词,以景物的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化,流露出依依难舍、留恋难分的情味。
(2)末句以景结情(寄情于景、拟人等),写横塘景中与离情别绪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烘托离别之情。
末句并未用任何离恨相思之词,只是用雨丝风片、垂柳轻舟,象征依依惜别之情,与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融为一体,以抒情之笔写景,颇具情韵。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
(1)此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做此类题,要注意理解全诗的意思,重点理解“ 石桥朱塔两依然”的诗的意思。
(2)此题考查诗句表现手法。
主要围绕情景交融的写法来展开,要注意围绕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来分析。
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从诗中的“ ________”、“ ________”、“ 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2)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1)青苔;绿树(2)“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解析】【分析】(1)根据夏季景物的特点答题。
“新苔”满地说明是夏天,“绿树”也说明是夏天。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夏季的中午,诗人午睡醒来,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南风把房门吹开,正不停地掀起桌上的书页。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阅读答案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阅读答案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2012年中考语文古诗文赏析精华试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6分)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3分)▲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3分)▲ ▲答案:(1)(3分)梅子、芭蕉、柳花(答对1个给1分)(2)(3分)“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1分),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呼应了诗题(1分)。
诗歌鉴赏(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l~2题。
(4分)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一]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2分)答: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2分)答:答案:1.(2分)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
(想象合理,描写形象,能再现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即可计分,否则酌情扣分)2.(2分)参考示例l: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
参考示例2: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诗词鉴赏专项练习1. 诗词赏析,完成问题。
(4分)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本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分) (2)本诗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2.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4分) 落花杨万里红紫成泥泥作尘,颠风不管惜花人。
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①黄鹂告许春。
①倩:央求,请某人做某事。
(1)本诗后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2)诗人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3.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的“心远”一词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2)这首诗情、景、理三者浑然交融。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抒了怎样的情怀?蕴含有什么哲理?(用自己的话概括)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写出了日近黄昏、云入山岫、飞鸟入林的景象。
请联系上下文,品析诗句的深层喻义。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五律的首联是叙事,颔联、颈联是,尾联是。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评析。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从诗人的观察角度来看,前一句是,后一句是。
(4)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七 诗歌鉴赏第05讲 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 练习(原卷版)

第05讲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基础题和拔高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谢寺①双桧②刘禹锡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
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
龙象界③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
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
【注】①谢寺:即法云寺,原是东晋大都督谢安的住宅,后其姑母削发为尼,遂改住宅为寺,故世称“谢寺”。
时诗人30岁,因回忆曾在杜佑军中任职所作。
②桧:一种常绿乔木。
③龙象界:佛界。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壬辰寒食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①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②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冶城: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
安石父王益为江宁(南京)通判,死后葬于江宁牛首山。
此诗是作者寒食节为父亲扫墓时所写。
②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代指官位爵禄。
★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一、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含蓄而有韵味地描写当时怎样的情景?2.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怎样的心情?二、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三、再宿武关【唐】李涉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注】李涉:唐宪宗至文宗时洛阳人。
元和年间因事被贬,流放桂粤,本诗作于迁谪途中;潺湲:溪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1.诗中的“乱”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诗人通过最后两句写溪水表现出什么感情?四、宿山寺【唐】贾岛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1.贾岛写诗擅长苦吟奇句,颔联中的“透”和“逆”二字用得准确传神,请简要分析(4分)2.这首诗写出了山寺的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
(4分)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五、新柳【宋】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参考答案:一、约客1.雨下等候客人。
2.落寞、失望、焦躁、怅惘。
二、宿建德江1.名词作动词用。
是点全诗意境之“睛”的作用。
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2.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
江水清澈,府看水中的月影,觉得明月和人更加接近。
诗人借旅途在月夜船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孤独伤感之情。
三、再宿武关1.情景交融,“乱”字既写出了山的错落有致,又烘托出诗人的烦乱心绪。
2.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为诗人的不幸远别而呜咽啜泣,又仿佛是从他的心中流出,载着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长流远去。
社日的诗歌鉴赏及阅读答案

社日的诗歌鉴赏及阅读答案社日的诗歌鉴赏及阅读答案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诗歌赏析古时的春秋季节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别叫作春社和秋社。
古代劳动人民不但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借这样的节日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
在社日到来时,民众集会竞技,进行各种类型的作社表演,并集体欢宴,非常热闹。
宋代诗人杨万里《观社》有生动描写:“作社朝祠有足观,山农祈福更迎年。
忽然箫鼓来何处?走煞儿童最可怜!虎头豹面时自顾,野讴市舞各争妍。
王侯将相饶尊贵,不博渠侬一晌癫!”王驾这首《社日》写法却完全不同,它没有一字正面写作社的情景,却也写出了这个节日的欢乐,而且远比杨万里的那首诗脍炙人口。
诗一开始不写“社日”的题面,却从村居风光写起。
鹅湖山,在今江西铅山县境内,这地名本身十分诱人。
湖的`得名使人想到鹅鸭成群,鱼虾满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农村风光。
春社时属仲春,“稻粱肥”,是指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
村外风光是这样迷人,那么村内呢?到处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猪满圈,鸡栖埘,联系第一句描写,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所以一、二句虽只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这两句也没有写到村居的人,“半掩扉”三字告诉读者,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半掩着。
“半掩”而不上锁,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
古人常用“夜不闭户”表示环境的太平安宁,“半掩扉”这个细节描写是很有表现力的。
同时,它又暗示出村民家家都参加社日去了,巧妙地将诗意向后联过渡。
后两句写“社日”正题。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没有就作社表演热闹场面着笔,却写社散后的景象。
“桑柘影斜”,夕阳西下,树影在地越来越长,说明天色向晚。
同时,村里植有“桑柘”,可见养蚕也搞得不错。
遣词用语体现出诗人的艺术匠心。
春社散后,人声渐稀,到处都可以看到一种情景,即一些为庆祝社日而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人们常用“秀色可餐”来形容风景美好,而诗人却说“餐不得”,结合 相关诗句进行简要的赏析。
参考答案:
1. 对比手法,表达对年华易逝的人生感慨。诗人由春日海棠开花,想到万 物回春, 又联想到自己将要老去。 诗人有意拿春景来反衬自己年华易逝, 寄托了
无限的感慨。 2. 尾联说,无奈这美好的春日风光吃不得,那么就让诗歌把它招引到翡翠
琼瑶做的杯中来吧。诗人在这里一反“秀色可餐”,却天真地设想:吟诗,让诗 把它引到酒杯里, 就可以连同酒一起喝下去了。 这种浪漫天真的构思与“秀色可 餐”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作者对故园春光的喜爱之情。
五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新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 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 参考答案 1.颜色浅黄,形态纤长、轻柔。 2.“引”字照应了“百尺”一词, 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倒影相连的画面, 优美而有动感。 六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究水平 和研究 能力。 加强教 学常规 建设和
师资队 伍建设 ,进一 步提升 我校英 语教师
的英语 教研、 教学水 平和教 学质量 ,为我
校争创 “三星 ”级高 中而发 挥我组 的力量
。
二 .主要 工作及 活动: .加强理 论学习 ,推进
新课程 改革。
组 织本组 教师学 习《普 通高中 英语课 程标准
20 XX— 019 学年度
第一学 期生物 教研组 工作 计划
指 导思想 以 新一轮 课程改 革为抓 主 要工作 一 、教研 组建设 方面:
、深入学 习课改 理论, 、 以七年 级新教 材为“
手,更 新教育 理念,
积极实 施课改 实践。 切入点 ”,强 化理论
积极推 进教学 学习和 教学实
改革。 践。
杨万里诗歌鉴赏试题阅读答案专题
杨万里诗歌鉴赏试题阅读答案专题 杨万里诗歌鉴赏试题阅读答案专题 一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①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①将:行,流过。 参考译文 溪水流过桥后就不再回来,小船还得靠短篙撑开。交情就是要像山溪渡那 样恒久不变,不管风吹浪打永远还在。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人。历任太常丞兼 礼部右侍郎、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左司郎兼太子侍读,官至宝谟阁学士。他是南 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 1.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3. 全家参与,冒雨进行,顾不上吃早饭和休息。
4. 比喻。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突出了劳动的艰辛。
5. “只不答”是说田夫没有答应“朝餐”“歇半霎”;第四联是提醒田妇 看管好家里的鹅鸭,提防它们到田里作践。
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南溪早春① 杨万里 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年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请分别指出一、二两联使用的表现手法,并加以赏析。 2.作者写“南溪早春”抒发了哪些情感? 参考答案 1.第一联:对比。将春容与病翁进行对比。第二联:借景抒情。借桃红柳 绿的早春景色抒发喜爱之情。 2.①叹老却不服老的情绪。②对家乡的热爱。③关心民生。 四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 其一
5. 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答”,这 该怎么理解?
参考答案:
1. 此句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用“兜鍪”和“甲”分别比喻 “笠”和“蓑”, 有一股火药味儿, 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 也突出 了农忙抢种的题旨。
2. 示例: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抛”、“接”、“拔”、“插”, 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平实, 又可暗示分工明确; 颔联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 以“盔 甲”防护之严,雨水仍然不免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不难领会春雨之密、 之急、之大;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连抬头 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 如此便写出抢插的紧张程度; 最妙的是尾联写出全家其乐 融融的画面, 模拟田夫口吻说这块田还没插完, 让赶紧照看好那帮鸭鹅, 把送饭 的也拉上差了。作者运用口语化的语言,随意撷取田夫的肢体动作和对答语言, 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者对光明、洁净、美满未来的懂憬与追求。 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1.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 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跳”就是“跳动、跳跃”之意。雨点在荷叶上快速跳跃,一方面有力
唤渠④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⑤,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莳:移栽植物。这里指插秧。
①抛秧:插秧前,须将秧苗从秧畦拔出,捆成小捆,扔进稻田,叫做抛秧。 ②兜鍪:古代打仗所用的头盔。蓑:即蓑衣,用草或棕制成,披在身上的防雨用 具。甲:用金属或皮革制成的护身装备。 ③胛:肩胛骨。 这里指肩膀。 ④渠: 他, 代词。朝餐:吃早饭。半霎:很短的时间。⑤匝:满。未匝:指这块田里还没有 栽插完毕。
,重探 索,重 实效的 原则, 在总结 上一学
为工作 的重点 。 周集体 备课一 次,定 开课教 学。 课,评 课”之 风,大
年经验 教训的 前提下
时间定 内容, 对下一 力提倡 组内, 校内听 ,出色 地完成 各项任
阶段教 随堂课 务。
学做到 有的放 。
矢,把 握重点 突破难 点
校 内公开 课活动 计划表
日 期周次 星期节 次开课 人员拟 开课内 容
10 月 127 四 王 志忠生
物圈
10 月 137 五 赵 夕珍动
物的行 为
12 月 114 五 赵 夕珍生
态系统 的调节
12 月 2818 四 朱 光祥动 物的生 殖
镇 江新区 大港中 学生物 xx20X 下学 期生物 教研组 20X 年秋 季生物 教研组 化 学生物 教研组 的工作 生 物教研 组工作 计划 下 学期生 物教研 组工作 年 下学期 生物教 研组工
、教研组 活动要 有计划
、有措 施、有 内容, 在实效 上下工 夫,要
认真落 实好组 内的公
、积极开 展听评 课活动
,每位 教师听 课不少 于 20 节,青 年教师 不少于
节, 兴“听
、进一步 制作、 完善教
研组主 页,加 强与兄 弟学校 的交流 。
我 们将继 续本着 团结一 致,勤 沟通, 勤研究
衬托了雨势之急; 另一方面也是运用拟人的手法, 把雨打荷叶的情景描写得绘声 绘色,生动别致。
2.开始诗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 看满湖烟水, 闻阵阵幽香, 因而沉醉其中; 忽然急雨袭来, 敲打船篷, 致使诗人午梦惊醒; 诗人醒来眼前却出现了“荷叶跳 珠”、“水银流泻”更加美妙的境界,欣喜之情又油然而生。
索符合 新课程 理念的 生物教 学自如 化教学
方法和 自主化 学习方 式。
20XX — 019 学 年度 第二学 期高中 英语教
研组 工作计 划
XX —XX 学 年度第 二学期
高中英 语教研 组工作 计划
一 .指导 思想:
本 学期, 我组将 进一步 确立以 人为本 的教育
教学理 论,把 课程改 革作为 教学研 究的中
、加强教 研组凝 聚力,
用,把 先进理 念学习 转变学 生的学 习方式 五年以 下的教 师备详
制学生 作业的 学生一 个公正
量,本 、公平
培养组 内老师 的团结
和教学 实践有 机的结 ,提高 课堂效 益,规 案,提 倡其他 教师备
着切实 的评价
减轻学 生负担 环境。
合作精 神,做 好新教
合起来 ,做到 以学促 范教学 常规管 理,抓 详案。 要求教 师的教 的精神 ,要在 作业批
1. 此诗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 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2. 这首诗句句平易自然,却又不乏新奇快语,请结合任意一联诗句进行赏
析。
3. 插秧时节农家的繁忙在诗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加以概括。
4. “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
师带教 工作。
研,以 研促教 ,真正 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关”。 案能体 现课改 理念。
改上狠 下工夫 。
实现教
学质量 的全面
提升。
二 、常规 教学方 面:
加 强教研 组建设 。兴教 研之风 ,树教 研氛围
。特别 要把起 始年级 新教材 的教研 活动作
、教研组 要加强 集体备
课 共 同分析 教材
研究教法
探讨 疑难问 题 由备 课组长 牵头每
教研组
工作计 划范文 工作计 划 计划
计划 作计划
20X 年化 学生物 教研组 20X 年化 学生物 教研组 中 学生物 教研组 工作计 第 一学期 生物教 研组工
计划 计划 划 作计划
,加大 教研、 教改力 度,深
化教学 方法和 学习方 式的研 究。正 确处 理改革与 发展、 创新与 质量的 关系, 积极探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①。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②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其二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