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较与传播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
我们应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居住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越来越多。
了解不同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性,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我们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质的飞跃,排除东方思维负迁移的影响,进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顺畅。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一)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二)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四)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
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五)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它们在思想、价值观念、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着诸多不同之处。
然而,在当代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西文化又产生了深入的交流和融合。
探究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今世界。
一、思想和价值观中西文化在思想和价值观念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传统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儒家的仁爱和道家的无为而治,追求和谐、和睦、平衡的价值观。
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注重竞争和成就的价值观。
然而,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些价值观念正在互相影响和融合。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多元化和自由化的发展。
此外,西方文化的进入也让中国的年轻一代更多地接触到了自由、人权、个人价值等概念,这些言论和价值观念逐渐被接受并引领着中国的文化发展。
二、文化艺术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如诗词、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价值意义和技巧操控吸引着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和传播。
它们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与审美情趣的真实反映。
西方文化艺术则以宏大的艺术精神和技术实力闻名于世。
如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绘画,巴洛克艺术的奢华和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的创新和多元化等,这些艺术形式着重表达了个人的感受和表达,让文化艺术得到了新的洗礼和恢复。
如今,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已经成为时代的趋势,文化艺术如同一条桥梁,让两个文化体系之间产生了良性互动,不断吸收和交流,不断融合和完善。
三、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中国传统教育视知、行、感能力的全面培养为教育的最高理想,强调稳定、自律、平衡的品质模式,他们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道德、品德和生活方式。
而西方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成就,强调个人的选择和自主权,鼓励学生探索和创造。
虽然中西方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在当今社会里,两者也需要相互借鉴。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跨文化交流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及跨文化交流摘要中西方因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衍生出了其不同的历史文化。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相应的创造才能的总和.中西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自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特色。
伴随着全球经济化和政治多极化的步伐,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区别中西方文化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根源,有利于中西方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关键字:中西文化文化差异价值观念跨文化交流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相应的创造才能的总和.同时,文化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虽然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素,思维方式,价值尺度,道德规范和情感趣向等,但文化间的差异并不能阻碍文化间的交流,从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去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隔阂一中西方文化差异及比较1、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深远,其根源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这种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核心。
同时更注重于自给自足的内向型文化。
西方文明主要来自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三大源流。
受基督教影响深远,看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注重实践和探索,更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从物质层面去考量生命的本源。
以“爱”为社会核心。
同时具有开放性的外向型文化。
2中西方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价值观,西方世界相信人本位,人是受尊敬的名词。
一个人攻击另一个人,不管是辱骂殴打或是诬陷暗算,即使受攻击的一方再无能再愚蠢再有错误,也都为舆论所不容,为法律所追究,哪怕你有钱有权势。
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广告传播的影响

竞相 利 用各 种 广告 推 销 本 国产 品 , 此跨 文 化 广 告 传 播 必 将 成 为 新 世 纪 的 主 流 广 告 形 式 。 由 于 中 西 文 化 的 差 异 , 因 企 业在 跨 文化 广 告 传 播 创 作 时 , 寻 求 中西 文 化 间 的 契 合 点 , 究 中西 文 化 的 差 异 对跨 文 化 广 告 传 播 产 生 的影 响 , 应 研
第2 1卷 第 l 期 1 (0 9年 l 20 1月)
山 西高等 学校社会 科 学 学报
S CI C E ESJ 0 AL S I NC 0URN F C L GE HAN AL 0 0L E S 0F S XI
Vo . 121 NO. 1 1
( v 0 9 No .2 O )
文化是 一种 社会 现 象 , 是 通 过 人们 的创 造 活 它
动 而形成 的产物 。文 化是 随着 时间 的推移 而不 断变 化的, 它是 生活 的沉 淀 物 。古 今 中外 的众 多学 者 对
中国 文化 和 西方 文化 的不 同 , 在 于彼 此 的思 就 想 方式 和行 为方式 不 同 。本 文重 点分 析 中西 方文化 的差异 对广 告媒介 的影 响 。
是 : 文化是 所 有 艺 术 的 总 和 。 进 入 1 “ ” 9世 纪 , 方 西
中西文化差异在跨 文化 广 告 因素 中的体 现
广 告文 化具有 明显 的大 众性 、 商业 性 、 民族性 和 时代性 的特 点 。一 定 的文 化 传 统 、 信仰 和 价 值 观在
教育 家们 认 为 : 文化 是 习得 的行 为 。 而 以英 国伟 “ ” 大 学者 M ・ 阿诺德 为 代 表 的心 理 学 家 , 合 了 以上 综 三 种理论 , 为 :借 助 于 知道 在 同 我们 最 有关 的事 认 “
中西文化差异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差异
1、中国电影的特点
2、欧美电影的特点
3、“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这个概念,对欧美地区的人看中国电影存在很大的误导性。
中国在外国人眼里始终是一个封闭的国家,海外的新闻媒介对中国现状的描述也有严重的偏见。
这就是为什么欧美电影中曾经表现的中国人,总是穿唐装梳辫子而且显得滑稽可笑的缘故。
包括香港民众说到内地人也一度摆出红卫兵的架势。
对中国道德文化的不理解直接影响他们对中国电影的看法和感受,就如他们看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觉得这部电影的节奏过于缓慢,情节错综、杂乱,令他们摸不着头绪。
其中所牵涉的诸多历史、文化以及民族情绪的因素都被他们列于“不可理解”的范畴,甚至一些镜头让他们感到困惑,有时还会反感。
4、中国电影给人的感觉是束缚性比较强烈,相比之下,欧美的电影却能给人的思想发挥更大的空间自由。
像《2001:太空漫游》,讲述了一个充满自我意识的、混杂了历史、宗教、寓言等意识形态的神话。
开始,发展,终结,新生,人类的全部历史浓缩在这139分钟的电影里。
奢华的想象和绚烂的视觉冲击是这部片子的亮点,更重要的是,片里有大量充满寓意的意象,而黑石、骨头则是最典型的,像这样广阔的思维舞动空间,在中国电影里是无法找到的。
文化传播一班古月。
中西文化交流与对比

中西文化交流与对比摘要:当今世界全球化日益加剧,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
在新时期和新形势的大背景下,中西方的文化交流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压力。
在当代中西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如何抓住机遇,顶住压力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命题。
本文从中西文化的交流出发,简单分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对比中西文化的异同之处,进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合理与先进成分,为促进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与精神体系的建设提供经验。
关键词:中西文化;交流;对比;分析一、前言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的深入与开放的扩大,形成了极为广泛的文化交流局面。
尤其是中西文化交流,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及影响之深为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人们走进书店,可以说是找不到一本西方小说的,而现在无论是走进书店还是在网上冲浪,随时都可以找到想要的西方经典名著或是科学著作。
跨文化交流在民族与民族,国与国之间发挥着不可小觑的力量。
冲突、互补、共存,是文化交流的历史必然。
各种文化唯有在冲突中彼此融合,在互补中各自增添活力,在共存中寻求共荣,才能创造出更加灿烂的人类文明。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成熟与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中国进一步融入了世界这个大家庭,对于中国文化来说,只有走向世界,民族文化才能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才能让世界了解中国,才能从他国汲取营养,在文化差异中找到可吸收利用的信息。
二、中西文化交流人类历史上,关于不同文化的交流、冲突、共处及整合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一直进行着。
特别是随着新的交流技术和工具的出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趋广泛。
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的发展方向与前景,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社会21世纪发展的前景。
由此,对中西文化交流与对比的研究;有利于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把握中国新文化的建设方向。
(一)、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定义具体来说,我们的中国文化一般指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是中国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差异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差异如果说,一个民族的共同文化就是这个民族不同阶级的人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国家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问题处理方式的总和。
那么,这些处理方式之中,一以贯之的东西就是该民族的共同心理。
共同心理一方面是共同的要求、理想,即价值观念;一方面是共同的认识、观念,主要表现为共同的思维方式。
这一切,可以总称为文化模式。
文化模式是一个包括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价值取向、审美趣味的综合体。
中西民族文化的基本差异是文化模式的差异:中华文化重和谐与统一,西方文化重分别和对抗。
中西文化各有优长,长短互见,对比简述如下。
一、相互完全独立的两种文明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是全球仅存的、相互完全独立的两种文明。
二、两种自然环境欧洲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是海岸地理环境孕育的产地理环境是开放的。
中国古老文明起源——黄帝、尧舜、夏商周的地理环境,为黄河、长江灌溉的平原流域,幅员辽阔、腹地纵深。
地理环境是半封闭性的。
三、商业文明与农耕文明中西民族截然不同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不同的生产形式、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
这些不同的因素又分别构成了两种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基础。
古希腊罗马的商业文明:地域有限而多山的地理条件,使古希腊的农业难以满足不断繁衍的人口的生存需求,人们不得不转向大海和山林,发展渔业贸易、畜牧业,特别是向海外的迁移和殖民征服。
华夏农耕文明:中国远古传说、神话里的大人物,没有古希腊宙斯式的神力,也少有勇士的化身,而是始作八卦、发明网罟、教民渔猎的伏羲氏,教民农作、“尝百草”发明中药的神农氏,教民养蚕的嫘祖,治水的大禹等。
足见在华夏先民的心目中,农业乃是国计民生的命脉。
四、城邦民主和集权法治以地缘政治为基础的希腊城市国家:希腊历史的关键是城邦。
城邦是一种规模有限、独立自主,并得到公民高度忠诚的共同体。
这个政治体制是希腊半岛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商业文明决定的,然而它的影响却远远超出希腊半岛,成为古代罗马共和国与近代欧洲民主制度的楷模。
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例子

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例子
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以下是一些例子:
1.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一条重要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
自公元前2世纪起,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通过这条路线传播到中亚、西亚和欧洲,同时西方的宗教、艺术、科学等文化也传入中国。
2. 佛教传播:公元1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经过汉传佛教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汉传佛教。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还促进了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
3. 明清时期的耶稣会士:明末清初,一批耶稣会士来到中国,他们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和艺术风格。
这些传教士与中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学术交流,对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4. 中国留学生赴美:自19世纪末开始,大量中国留学生赴美国求学,他们在美国学习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些留学生回国后,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5. 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的,旨在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
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
6.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近年来,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如张艺谋的《红高粱》、陈凯歌的《霸王别姬》等。
这些电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7. 中国传统节日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文化比较与传播
课程目标
Why do you take this course?
课程目标
A Case study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Questions:
1.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ovie, Fang claimed having achieved his American dream. What brought him into trouble later? 2. What was the cause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him and his boss? 3. What was the root of it?
Money worshipping
课程目标
The misunderstandings by westerners towards Chinese
rude
课程目标
The misunderstandings by westerners towards Chinese
indifferent
课程目标
Do you think it’s urgent to let the world know and understand our culture?
Saving Face
Hardworking
Formal
课程目标
The attitudes by foreigners towards Chinese People
Insensitive to time
Tending to misunderstand
Beating about the bush
课程目标
poverty
课程目标
The misunderstandings by westerners towards Chinese
backwardness
课程目标
The misunderstandings by westerners towards Chinese
Math genius.
课程目标
The misunderstandings by westerners towards Chinese
课程目标
What people think, shared, learned, symbolic, adaptive integrated
• Culture
what people do,
what material products
they produce
课程目标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others culture?
• “Cultural nation” principle, 1998 •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five-year plan, 1999-2001 • Cultural industries vision 21 • Cultural industry promotion plan
Never kissed parents
Shanzai everywhere
课程目标
The misunderstandings by westerners towards Chinese
Every Chinese knows some Kongfu.
课程目标
The misunderstandings by westerners towards Chinese
课程目标
Course objectives
应用者 To learn to introduce the Chinese culture in English 情感及素质目标
To learn to address intercultural conflicts
能力目标 To identify challeng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知识目标 To raise cultural awartudes by Chinese towards Westerners
Kiss and hug anytime and anywhere
Going Dutch
课程目标
The attitudes by Chinese towards Westerners
Being punctual
课程目标
• “Culture is man’s medium; there is not one aspect of human life that is not touched and altered by culture. This means personality, how people express themselves, including shows of emotion, the way they think, how they more, how problems are solved, how their cities are planned and laid out, how transportation systems function and are organized, as well as how economic and government systems are put together and function.” (Hall, 1959)
课程目标 • Culture is “the arts and other manifestations(体现) of human intellectual achievement regarded collectively; the customs, civilizations and achievement of a particular time or people; improvement by mental or physical training”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2001)
Mind your own business
Too frank
课程目标
How much do you think the foreigners know about our culture?
课程目标
The attitudes by foreigners towards Chinese People
课程目标
Course objectives
knowledge
skills
competence
emotion
English language Cultural awareness
Ability to Inter-cultural deal with communicati cultural on skills Conflict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to spread your culture
Korea Wave
Chinese images
课程描述
General Information
Class hours: 24 hours, 12 weeks Credit: 1.5 Learning methods: lecture, case analysis, Ss presentation, survey ……
课程描述
Course content
导论——文化与文化传播(Introduction—culture and culture diffusion); 2. 中西文化概述 (A brief review of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s); 3. 中西哲学与宗教 (Philosophies and Religions); 4. 中西文学经典 ( Classical literature); 5. 中西饮食文化 ( Food cultures); 6. 中西节日习俗 (Festival and customs); 7. 中西艺术 (Arts); 8. 面子文化 (Face-saving Culture); 9. 中西语言 (Languages); 10. 中西民间习俗 (Folk customs); 11. 中国特色 (Chinese specials); 12. 复习总结 (Review and Summary) 1.
Reference books
1. 中国文化概况,廖华英主编,外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中国文化英语教程,叶朗,朱良 志著,章思英,陈海燕译,外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 中西文化之鉴,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 4. 中国文化英语阅读教程,黄建滨 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 中西文化比较教程,叶胜年,上 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 6. 中西文化比较,徐言行主编,北 京大学出版社
课程目标
What is culture in your opinion?
• There is no agreed-upon definition of culture. • Culture is “the total sum of material and spiritual wealth created by the mankind in the process of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especially, literature, art, science, education, etc.; (in archaeology考古学) the aggregation集合 of historical remains, relics of the same historical periods” (The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