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晶体教案(高三化学)

合集下载

2023年高三化学教案晶体的类型和性质单元总结(精选3篇)

2023年高三化学教案晶体的类型和性质单元总结(精选3篇)

2023年高三化学教案晶体的类型和性质单元总结(精选3篇)教案一:晶体的类型和性质单元总结一、晶体的类型1. 按照晶体结构的不同,晶体可以分为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金属晶体。

(1)离子晶体:由阳、阴离子构成的晶体,具有高熔点、脆性和良好的电导性,如氯化钠、硫酸铜等。

(2)共价晶体:由共价键连接的原子构成的晶体,具有高熔点和硬度,不导电,如金刚石、石英等。

(3)金属晶体:由金属原子组成的晶体,具有高熔点、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如铁、铜等。

二、晶体的性质单元1. 晶体的性质单元决定了晶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1)离子晶体的性质单元是离子。

离子晶体的性质单元由阳、阴离子组成,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相互连接。

离子晶体在溶解、熔化时,离子偏飘,解离成流动的自由离子。

离子晶体通常具有高熔点、脆性和良好的电导性。

(2)共价晶体的性质单元是原子。

共价晶体的性质单元由共价键连接的原子组成。

个别原子在共价固体中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不容易解离。

共价晶体具有高熔点、硬度大,不导电。

(3)金属晶体的性质单元是金属原子。

金属晶体的性质单元由金属原子组成。

金属晶体具有金属特性,如良好的导电性、热传导性和延展性等。

金属晶体的熔点较高,可以形成流动的电子云层。

教案二:晶体的类型和性质单元总结一、晶体的类型根据晶体结构的不同,晶体可以分为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金属晶体。

(1)离子晶体:由阳、阴离子所构成,如氯化钠(NaCl)、氯化铵(NH4Cl)等。

离子晶体的特点是有高熔点和脆性,但在溶液中可以导电。

(2)共价晶体:由共价键联结的原子构成,如硫化碳(CS2)、二氧化硅(SiO2)等。

共价晶体的特点是有高熔点和硬度,不溶于通常的溶剂,不导电。

(3)金属晶体:由金属原子组成,如铁(Fe)、铜(Cu)等。

金属晶体的特点是有高熔点和延展性,可以导电。

二、晶体的性质单元晶体中的最小重复单元称为晶胞,晶胞中的构成成分即为晶体的性质单元。

(1)离子晶体的性质单元为离子。

金属晶体高中化学教学课件课件

金属晶体高中化学教学课件课件

金属晶体高中化学教学课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高中化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金属晶体”。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金属晶体的结构特点、金属键的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晶体的结构特点,理解金属键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和预测金属的物理性质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金属晶体的结构特点,金属键的性质。

难点:金属晶体结构与金属性质之间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金属晶体的模型,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晶体的结构特点。

2. 讲解:讲解金属晶体的结构特点,用PPT课件展示金属晶体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理解金属键的性质。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金属晶体结构模型制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金属晶体结构与金属性质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思考。

5. 练习:安排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金属晶体的结构特点、金属键的性质。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描述金属晶体的结构特点。

2. 解释金属键的性质。

3. 分析金属晶体结构与金属性质之间的关系。

答案:1. 金属晶体的结构特点: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连接成空间网状结构。

2. 金属键的性质:金属键是一种强的电子云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金属原子紧密排列,具有较高的熔点和导电性。

3. 金属晶体结构与金属性质之间的关系:金属晶体结构决定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如熔点、导电性、延展性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金属晶体模型,讲解金属晶体的结构特点和金属键的性质,让学生理解金属晶体与金属性质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环节,学生动手制作金属晶体结构模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讨论金属晶体结构与金属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晶体高中化学教案

晶体高中化学教案

晶体高中化学教案
年级:高中化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晶体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晶体的形成过程和结构类型;
3. 了解晶体在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1. 晶体的定义和特点;
2. 晶体的形成过程;
3. 晶体的结构类型;
4. 晶体在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材料:溶质、溶剂、容器等;
2. 实验器材:显微镜、烧杯、玻璃棒等;
3. 教学资料:PPT、视频等。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图像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晶体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晶体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晶体的形成过程;
3. 实验:进行晶体的制备实验,观察晶体的形态和结构;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不同类型的晶体结构,并汇报结果;
5. 总结:总结晶体在化学中的应用,如晶体管、光学晶体等;
6.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晶体的更多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晶体的形成和结构,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合作精神。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晶体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化学:3.2.1《金属晶体》课件(鲁科版选修4)

化学:3.2.1《金属晶体》课件(鲁科版选修4)

二.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思考: 行列对齐 四球一空 行列相错 三球一空 思考 (非最紧密排列 非密置层 非最紧密排列) (最紧密排列 密置层 最紧密排列) 非最紧密排列 最紧密排列 1.如果把金属晶体中的原子看成直径相等的 如果把金属晶体中的原子看成直径相等的 球体,把他们放置在平面上 有几种方式? 把他们放置在平面上,有几种方式 球体 把他们放置在平面上 有几种方式
联想·质疑 金属晶体有哪些共同的性质?为什么?
•导电导热性强;不透明.有金属光泽;延展性好; 导电导热性强;不透明.有金属光泽;延展性好; 导电导热性强 •合金为何比纯金属的性质优越? 合金为何比纯金属的性质优越? 合金为何比纯金属的性质优越
思考1.合金的概念? 思考 合金的概念? 合金的概念 2.合金的特点? 合金的特点? 合金的特点 3.合金的类型及其性质特点? 合金的类型及其性质特点? 合金的类型及其性质特点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决定
结构
金属内部的特 殊结构
性质 金属键
金属的物理共性
原子化热 金属阳离子 自由电子 原子半径 自由电子数 导电性 导热性 延展性
熔沸点高低 硬度大小
试一试
1、金属晶体的形成是因为晶体中存在 ( C ) A.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A.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B.金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C.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 C.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 D.金属原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 D.金属原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
第2节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1) 节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
复习思考: 复习思考: 1.如何用金属键解释金属的导热性 导电 如何用金属键解释金属的导热性.导电 如何用金属键解释金属的导热性 性和延展性? 性和延展性? 2.哪些因素会影响金属键的强弱呢? 哪些因素会影响金属键的强弱呢? 哪些因素会影响金属键的强弱呢

高中化学晶体的教案

高中化学晶体的教案

高中化学晶体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晶体的概念,并掌握晶体的结构和特点;
2. 掌握晶体的分类及特性;
3. 了解晶体的生长原理和条件;
4. 掌握晶体的应用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教学内容:
1. 晶体的概念及结构;
2. 晶体的分类及特性;
3. 晶体的生长原理和条件;
4. 晶体的应用及实际意义。

教学步骤:
一、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的晶体样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晶体,晶体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讲解晶体的结构和性质,介绍晶体的分类及特性,引导学生探讨不同种类的晶体有何差异。

三、实验:设计晶体的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会晶体生长的原理和条件。

四、拓展:介绍晶体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晶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五、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晶体的重要性及应用领域。

六、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对晶体相关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教学资源:晶体样品、实验工具、课件资料等。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通过实验结果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金属晶体教案

金属晶体教案

金属晶体教案教案主题:金属晶体的形成和结构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晶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金属晶体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3. 认识金属晶体的结构特点,了解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类型。

4. 学会绘制和解析金属晶体的晶体结构图。

二、教学重点1. 金属晶体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2. 不同金属晶体的结构特点和常见结构类型。

三、教学难点1. 金属晶体结构类型的解析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金属制品,如铁锅、铜器等,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是如何组成的,以激发学生对金属晶体的兴趣。

2. 提出问题(5分钟)提问学生:金属晶体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金属晶体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3. 探究讨论(15分钟)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金属晶体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并结合微观层面的粒子排列现象,分析金属晶体的结构特点。

4. 学习和总结(20分钟)讲解金属晶体的结构类型,包括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和简单立方,介绍不同结构类型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5. 练习和巩固(15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铁、铜、铝等金属晶体的晶体结构图,并解析其结构特点。

6. 拓展应用(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金属,还有哪些物质可以形成晶体结构?为什么晶体结构具有稳定性和规律性?7. 总结与展望(5分钟)总结金属晶体的形成原因、结构特点以及与其他晶体的联系,展望金属晶体结构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五、教学辅助手段1. 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

2. 金属图样和实物展示。

3.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六、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练习过程中的表现。

2. 学生完成练习册和作业本中的题目。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金属晶体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并掌握不同金属晶体结构类型的解析和绘制。

但是,在讲解金属晶体结构类型时,可能存在学生难以理解的情况,可以通过举例和多次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三节 金属晶体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三节 金属晶体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化学教案

第三节金属晶体[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辨识常见的金属晶体,能从微观角度分析金属晶体中的构成微粒及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利用金属晶体的通性推导晶体类型,从而理解金属晶体中各微粒之间的作用,理解金属晶体的堆积模型,并能用均摊法分析其晶胞结构。

一、金属键和金属晶体1.金属键(1)概念: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2)实质: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的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巨分子〞。

(3)特征: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2.金属晶体(1)金属晶体通过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形成的晶体,叫做金属晶体。

(2)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性质(1)金属单质和合金都属于金属晶体。

(2)金属晶体中含有金属阳离子,但没有阴离子。

(3)金属导电的微粒是自由电子,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微粒是自由移动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前者导电过程中不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后者导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

因而,二者导电的本质不同。

例1以下关于金属键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这两种带异性电荷的微粒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其实质与离子键类似,也是一种电性作用B.金属键可以看作是许多原子共用许多电子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所以与共价键类似,也有方向性和饱和性C.金属键是带异性电荷的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故金属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D.构成金属键的自由电子在整个金属内部的三维空间中做自由运动[考点] 金属键和金属晶体[题点] 金属键的理解答案 B解析从基本构成微粒的性质看,金属键与离子键的实质类似,都属于电性作用,特征都是无方向性和饱和性;自由电子是由金属原子提供的,并且在整个金属内部的三维空间内运动,为整个金属的所有阳离子所共有,从这个角度看,金属键与共价键有类似之处,但两者又有明显的不同,如金属键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高中化学晶体公开课教案

高中化学晶体公开课教案

高中化学晶体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晶体
【教学目标】:
1. 了解晶体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晶体的分类和结构;
3. 了解晶体的生长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
1. 晶体的定义和特点;
2. 晶体的分类和结构。

【教学难点】:
1. 晶体的生长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晶体结构模型;
3. 晶体生长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晶体结构模型,让学生猜测这些图案代表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晶体的特点和结构。

二、讲解(20分钟)
1. 晶体的定义和特点;
2. 晶体的分类和结构;
3. 晶体的生长及其影响因素。

三、实验(15分钟)
进行晶体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晶体生长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现象。

四、总结(10分钟)
总结晶体的定义、特点、分类、结构和生长过程,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结合实验结果,写一份关于晶体生长及其影响因素的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晶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了解晶体的结构和生长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世界中的晶体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使用实验和示例,让学生在参与实验中感受和理解晶体的奥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提纲:(自学、讨论)什么是金属键?金属键有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金属键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碱金属的熔点从Li→Cs逐渐降低?
1.(自学、讨论)金属晶体的物理通性有哪些?
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容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有金属光泽等。

2.(自学、讨论)什么是“电子气理论”?请你“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为什
么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
“电子气理论”:把金属键形象地描绘成从金属原子上“脱落”下来的大量自由电子形成可与气体相比拟的带负电的“电子气”,金属原子则“浸泡”
在“电子气”的“海洋”之中。

⑴延展性:当金属受到外力作用时,晶体中各原子层就会发生相对滑动,但
不会改变原来的排列方式,而且弥漫在金属原子间的“电子气”可以起到类似轴承中滚球之间润滑剂的作用,即金属的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仍然存在,因而金属都有良好的延展性。

⑵导电性:金属内部的原子之间的“电子气”的流动是无方向性的,在外加
电场的作用下,电子气在电场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金属导电的带电微粒是电子,离子晶体熔化或
3.(自学、讨论)将直径相等的圆球有序地排列在水平桌面上(二维平面上),
使球面紧密接触,可能有几种排列方式?两种排列方式小球的配位数分别是多少?
取16个直径相等的球体,在平面上排成一正方形,每排都有4个球体。

在这种放置方式中,每个球体周围都有4个球体与其紧密接触,得到配位数与其紧密接触,得到配位数为4的试,称为非密置层放置。

同样取16个球体,在平面上也排成4排,第二排球体排在第一排球体的间隙中,每排均照此方式排列。

在这种放置方式中,每个球体周围都有6个球体与其紧密接触,得到配位数为6的放置方式,称为密置层放置。

4.(思考、讨论)在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的堆积方式有哪几种基本模式?每种
模式是如何堆积的?每种堆积模式的空间利用率是多少?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每种堆积模式的配位数是多少?
都是金
属晶体的最密堆积,配位数均为12,空间利用率均为74%,但所得晶胞的形式不同。

堆积模型
采纳这种堆积的典
型代表
空间利用

配位

简单立

Po 52% 6
钾型
(bcp)
Na、K、Fe 68%8
镁型
(hcp)
Mg、Zn、Ti 74%12
铜型
(ccp)
Cu、Ag、Au 74%12
5.(自学、讨论)为什么说石墨是混合晶体?石墨分别在哪些性质上体现了分
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的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