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六年级音乐上册课件铁道游击队课件

合集下载

17、铁道游击队的课件pptx

17、铁道游击队的课件pptx
铁道游击队
视频欣赏
《铁道游击队》
读一读
1942年,鲁南 军区主力药品缺乏, 军区司令员命令铁 道游击队拿到药品。
读一读
游击队员在得到 情报当晚立即行动, 找到装有药品的火车, 飞身上车将药品迅速 搬下,由埋伏的队员 们运走救助伤员。
铁道游击队
抗战时期,共产党建立了以煤矿和铁路工人为主力 的游击队。他们主要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活跃在铁路命 脉——津浦线的山东沿线,被百姓称为“飞虎队”。
说一说
同学们,你们 知道他我们们是要怎学么习得他 到们药什品么的样?的精神呢?
唱响红歌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课堂小结
1、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翁是谁?
2、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人民什么 样精神?
3、我们今天学习了哪首歌曲?
作业布置
把今天学到的故事讲给爸 爸妈妈听吧!

六年级上册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西师大版

【音乐教案】六年级上册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二章《多彩的民歌》,具体内容为第二节《山歌与牧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山歌与牧歌的音乐特点,感受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

2. 培养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提高音乐表现力。

3. 增进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山歌与牧歌的音乐特点,歌曲的演唱技巧。

难点:歌曲中高音部分的演唱,以及对歌曲情感的理解与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山歌和牧歌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两种民歌的风格特点,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讲解:a. 介绍山歌与牧歌的定义及地域特点。

b. 分析歌曲《茉莉花》的音乐结构、旋律特点及演唱技巧。

c. 示范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注意高音部分的演唱方法。

3. 随堂练习:a. 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分享学习心得。

b. 学生代表演唱歌曲,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c. 教师针对学生演唱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4. 实践情景引入: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山歌或牧歌进行演唱。

b. 学生展示,评选出最佳表演奖。

5. 例题讲解:a. 分析歌曲《青藏高原》的音乐特点,引导学生感受高音部分的魅力。

b. 示范演唱,指导学生掌握高音演唱技巧。

六、板书设计1. 《山歌与牧歌》2. 内容:a. 山歌与牧歌的定义及地域特点b. 歌曲《茉莉花》音乐结构、旋律特点及演唱技巧c. 歌曲《青藏高原》音乐特点及高音演唱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演唱歌曲《茉莉花》或《青藏高原》。

b. 分析歌曲的音乐结构、旋律特点及演唱技巧。

2. 答案:a. 《茉莉花》:歌曲为江苏民歌,旋律优美、抒情,演唱时注意高音部分要轻松自然。

《青藏高原》:歌曲具有藏族音乐特点,高音部分激昂、嘹亮,演唱时要注意气息控制和声音的穿透力。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音乐优质教案全册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音乐优质教案全册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音乐优质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音乐与生活第一节:音乐的作用与功能第二节:音乐与情感表达2.第二章:乐理知识第一节:五线谱的认识与运用第二节:音符与节奏的认识3.第三章:名曲欣赏第一节:交响乐《动物狂欢节》第二节:民族器乐《春江花月夜》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用音乐表达情感。

2.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提高识谱能力。

3.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五线谱的认识与运用,音符与节奏的掌握。

2.教学重点:音乐与情感的关联,名曲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钢琴、音响设备、PPT、五线谱教学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五线谱本、铅笔、橡皮、音乐欣赏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生活场景音乐,让学生体会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新课内容(15分钟):讲解音乐的作用与功能,引导学生学会用音乐表达情感。

讲解五线谱的基础知识,进行识谱练习。

欣赏交响乐《动物狂欢节》,分析乐曲结构,了解作曲家的创作背景。

3.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音符与节奏的识别,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4.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练习五线谱识谱,教师进行辅导。

六、板书设计1.音乐与生活:音乐的作用、音乐与情感表达2.乐理知识:五线谱、音符与节奏3.名曲欣赏:交响乐《动物狂欢节》、民族器乐《春江花月夜》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写一篇关于音乐在生活中作用的短文。

完成五线谱识谱练习题。

欣赏民族器乐《春江花月夜》,分析乐曲的特点。

答案:1.关于音乐在生活中作用的短文:音乐可以陶冶情操、舒缓压力、激发灵感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阐述。

2.五线谱识谱练习题:根据教师提供的乐谱,完成指定的识谱练习。

3.《春江花月夜》分析:乐曲以江南水乡为背景,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展现了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音乐基础知识,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

2024年秋学期西师大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

2024年秋学期西师大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
本课综合与测试
单元综合与测试
1
4
09.18—09.20
第二单元 管乐之家
多彩的管乐
欣赏 土耳其进行曲
欣赏 小黑人
本课综合与测试
1
中秋节
5
09.23—09.27,09.29
神奇的管乐
唱歌 老军乐队
欣赏 打虎上山
欣赏 彼得与狼
唱歌 小号手
本课综合与测试
单元综合与测试
1
6
09.30
机动学习周
1
国庆节
7
10.08—10.12
西域乐声
欣赏 达斯特加赫
唱歌 厄尔嘎兹
本课综合与测试
单元综合与测试
1
14
11.25—11.29
蓓蕾竟放
1
15
12.02—12.06
选唱歌曲
月亮的故事
和平友谊之歌
我家在中国
快乐一加一
本课综合与测试
1
16
12.09—12.13
选听曲目
猜调
塞尔艾斯克

本课综合与测试
1
17
12.16—12.20
音乐故事 珍贵的门牌
1
18
12.23—12.27
总复习
1
19
12.30—01.03
总复习
1
元旦
20
01.06—01.10
总复习
1
21
01.13—01.17
期末测试
1
欣赏 神秘园之歌
唱歌 大中国
唱歌 学习歌
单元综合与测试
1
10
10.28—11.01Fra bibliotek期中复习1
11

小学音乐第六单元第二节红星歌课件

小学音乐第六单元第二节红星歌课件
红星歌的创作和流传,不仅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文化氛围 和时代精神,也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来的 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课程目标与期望
通过对红星歌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音乐的基本要 素和表现手法,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学生能够掌握红星歌的演唱技巧和节奏感,培养对 音乐的表达和表演能力。
小学音乐第六单元第二节红星 歌课件

CONTENCT

• 课程导入 • 红星歌的音乐知识 • 红星歌的歌词解析 • 红星歌的演唱技巧 • 课程总结与回顾
01
课程导入
音乐与红星歌的关联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体验 功能。红星歌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具有独特的音乐风 格和情感内涵,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歌曲的情感表达
理解歌词
学生需要深入理解歌词的 含义和背景,以便更好地 表达歌曲的情感。
情感投入
在演唱过程中,学生应将 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曲中, 通过声音传达出对红星歌 的热爱和敬意。
声音的层次感
通过声音的强弱、快慢等 变化,表现出歌曲的情感 起伏和层次感。
歌曲的演绎方式
节奏感
学生需要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通过 稳定的节奏感表现出红星歌的气势和 精神。
0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歌曲中的音乐表现手法,如力度、速度、
音色等,以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03
学生能够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理解其意义和价值。
学生的表现与反馈
学生参与度
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 动,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表现
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学生掌握情况

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西师版最新版)教案

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西师版最新版)教案

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西师版最新版)教案节日的夜晚》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广西彝族风味的歌曲《节日的夜晚》,让学生了解彝族的风情,教育学生热爱我们的民歌。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教学准备:CAI课件、录音机、电子琴、投影仪、打击乐器。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用甜美的声音准确表现歌曲,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

教学过程:师生问好!一、导入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傣族的歌曲《竹林深处》,今天我们要到彝族的山乡去“旅游”,参加他们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盛名天下,每年农历6月24日起,连续三天三夜,彝族人民在宽广的草地上纵情歌舞、赛马、斗牛、射箭、摔跤,到了晚上,人们点燃火把穿行于田野山村之间,以驱除妖魔,保佑平安。

二、歌曲研究1.初听乐曲介绍彝族风情。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历法,音乐和舞蹈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颇富民族特色。

彝族的服饰十分精美,花包头是姑娘服饰重要组成部分,制作精致美丽。

凉山彝族男子喜欢披“擦尔瓦”,擦尔瓦是用羊毛织成的披衣,做工十分考究,是凉山彝家服饰象征。

火把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节日有各种娱乐性活动,如斗牛、摔跤、跑马、选美、对歌、舞蹈、射箭等。

到了晚上,人们点上火把,火把行列从村头照到田野,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火堆,尽情歌舞,美景如诗。

三、舞蹈表演学生研究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在舞蹈中,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和艺术,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

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初步了解了彝族的文化和节日,了解了彝族音乐和舞蹈的特色,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同时,学生也学会了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提高了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西师版版教案

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西师版版教案

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西师版版教案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音乐与生活第一节:音乐的作用与功能第二节:生活中的音乐2.第二章:乐理知识第一节:五线谱与音符的认识第二节:音程与和弦3.第三章:名曲欣赏第一节:民族器乐作品欣赏第二节:西方古典音乐作品欣赏4.第四章:歌曲学习第一节:爱国歌曲第二节:儿童歌曲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与功能,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掌握五线谱、音符、音程与和弦等基本乐理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名曲欣赏,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4.学会演唱爱国歌曲和儿童歌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五线谱、音符、音程与和弦的认识。

2.教学重点: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与功能,名曲欣赏,歌曲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钢琴、音响、多媒体设备、黑板、五线谱纸等。

2.学具:五线谱本、铅笔、橡皮、口琴、吉他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2.新知识学习:(1)讲解音乐的作用与功能,让学生了解音乐对生活的影响。

(2)学习五线谱、音符、音程与和弦等基本乐理知识,结合实际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3.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乐理知识。

4.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五线谱读写、音程和弦识别等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名曲欣赏:引导学生从作品背景、作者、演奏乐器等方面进行欣赏,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6.歌曲学习:分组学习爱国歌曲和儿童歌曲,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音乐的作用与功能2.五线谱、音符、音程与和弦3.名曲欣赏4.歌曲学习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绘制五线谱,标注音符、音程与和弦。

(2)欣赏一首民族器乐作品,写出作品名称、作者和演奏乐器。

(3)学唱一首爱国歌曲,下节课进行集体演唱。

2.答案:(1)五线谱绘制、音符、音程与和弦标注。

(2)作品名称:《春节序曲》作者:李焕之演奏乐器:二胡、琵琶、古筝等。

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西师版版)教案

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西师版版)教案

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西师版版)教案《节日的夜晚》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广西彝族风味的歌曲《节日的夜晚》,让学生了解彝族的风情,教育学生热爱我们的民歌。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教学准备:CAI课件、录音机、电子琴、投影仪、打击乐器。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用甜美的声音准确表现歌曲,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

教学过程:师生问好!一、导入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傣族的歌曲《竹林深处》,今天我们要到彝族的山乡去“旅游”,参加他们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盛名天下,每年农历6月24日起,连续三天三夜,彝族人民在宽广的草地上纵情歌舞、赛马、斗牛、射箭、摔跤,到了晚上,人们点燃火把穿行于田野山村之间,以驱除妖魔,保佑平安。

二、歌曲研究1、初听乐曲介绍彝族风情。

彝族具有悠久历史和陈腐文化,在我国少数民族生齿数中居第五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历法;彝族音乐富有特色,舞蹈多与歌唱相伴。

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颇富民族特色。

彝族的服饰十分精美,花包头是姑娘服饰重要组成部分,为心灵手巧的姑娘亲手制成,长约3米,宽约0.17米,一条黑布作底,上面绣有数条彩色图纹,花色图纹的优劣,标志着姑娘的智慧和才能,因此花包头的制作十分精致美丽,每逢喜庆、赶圩、外出,姑娘们都要带上美丽的花包头穿上崭新的民族服饰。

凉山彝族男子喜欢披“擦尔瓦”,擦尔瓦是用羊毛织成的披衫做工十分考究,有白、灰、青等色,制作一条擦尔瓦,往往要用几个月时间。

彝族小伙子的擦尔瓦一年到头不离身,白天抵御风寒,夜晚当被盖,堪称凉山彝家服饰象征。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

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日二十四日前后几天举行,贵州彝族则在农历六月初六左右进行。

现在火把节的内容十分丰富,有斗牛、摔跤、跑马、选美、对歌、舞蹈、射箭、等各种娱乐性活动,到夜晚,人们点上火把,火把行列从村头照到田野,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火堆,尽情歌舞,曾有古诗这样描绘火把节之夜的美景:“云披红日恰含山,列炬参差竟往还,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一想: 1、歌曲可以分成几部分?
2、每部分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音乐分析:音乐分析:
? 歌曲的第一乐段表现了游击战士在极端艰难险恶 的环境中,依然那样镇定自若、热爱生活、高度 乐观。
? 歌曲的第二乐段节奏变得紧凑密集,速度加快, 力度加强,形象的表现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坚 定乐观、英勇善战的英雄气质。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作于1956 年, 是故事片铁道游击队的插曲。该故事片 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山东枣庄微 山湖一带的铁道游击队的战斗生活。曲 作者运用山东民歌中富有典型意义的音 调创作了这首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歌,表 现了游击队员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强革命 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随着影片的放映, 这首歌曲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全 国传唱几十年而不衰。
从“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的抒情 慢板跳进到“爬上飞快的火车”的铿锵快 板,真使人油然而生“何意绕指柔,化为 百炼钢”之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铁道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现山东枣庄 微山湖一带为主要区域的抗日武装。其传奇般的 英勇事迹及影响,在全国及世界留下光辉篇章。 该游击队成立于 1940年1月25日,由八路军苏鲁 支队命令成立,成立时称“鲁南铁道队”。人员 最多时达 300余人,铁道游击队由苏鲁支队任命 洪振海为队长,杜季伟任政委,王志胜为副队长。 铁道队挥戈于百里铁道线上,截列车、打洋行、 毁铁路、炸桥梁、与日伪展开殊死搏斗。令日伪 闻风丧胆。铁道队还成功护送刘少奇、陈毅、罗 荣桓等领导人以及千余名抗日将士过境。被肖华 将军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
? 歌曲的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但在歌曲内 容上加深了一层。游击战士们已经看到鬼子的末 日就要来到,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前景就在眼前。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表现了英雄主义 和乐观主义的性格、情愫,并配以民歌的 形式创作而成.这首充满豪情和浪漫的歌 曲被广为传唱,歌中自始至终洋溢着革命 乐观主义精神,具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