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企业规模划分标准4页
企业大中小微企业规模划分标准

企业大中小微企业规模划分标准企业规模划分标准是指根据企业的规模大小以及生产经营的情况来进行划分的标准。
不同的企业规模划分标准会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管理产生影响,也会对政府的监管政策和对企业的支持政策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国际上,一般以企业的雇员数量和年度销售额等指标来衡量企业规模的大小。
而在中国,企业的规模划分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和《中小企业促进法》中规定的相关标准来进行划分的。
本文将从大中小微企业四个方面来探讨企业规模的划分标准。
一、大企业大企业是指雇员数量较多,年销售额较大的企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的规定,大企业是指具有三个条件之一的企业:1.雇员300人以上的企业;2.年销售额达到2亿元以上的企业;3.资产总额达到2亿元以上的企业。
大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中国大企业往往是国有企业和跨国公司,这些企业往往拥有较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储备,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大企业在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以其规模经济效应和品牌影响力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此外,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营销和品牌推广等方面也具有较强的能力,对产业升级和产品升级起着重要作用。
在经营管理上,大企业通常拥有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拥有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和规范的财务制度。
同时,大企业还具有较强的资本实力,可以通过融资、并购、重组等手段来扩大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
对国家而言,大企业往往是国家战略性产业和重点支持对象,政府往往通过税收政策、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来支持和引导大企业的发展。
二、中型企业中型企业是指雇员数量和年度销售额均处于大企业和小微企业之间的企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的规定,中型企业是指具有以下条件之一的企业:1.雇员30人以上但300人以下的企业;2.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但2亿元以下的企业。
中型企业通常是国家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企业规模怎么划分标准

企业规模怎么划分标准
企业规模的划分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指标进行划分,常见的标准包括以下几种:
1.员工人数:根据企业的员工数量来划分规模,通常可以按照以下划分:
- 小微企业:员工人数在10人以下;
- 中小企业:员工人数在10-300人之间;
- 大型企业:员工人数在300人以上。
2.年营业收入:根据企业的年度营业收入来划分规模,常见的划分有:
- 小微企业:年营业收入在100万元以下;
- 中小企业:年营业收入在100万元-5000万元之间;
- 大型企业:年营业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
3.资产总额:根据企业的资产总额来划分规模,可采用以下划分:- 小微企业:资产总额在100万元以下;
- 中小企业:资产总额在100万元-5000万元之间;
- 大型企业:资产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
4.行业分类: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标准来划分企业规模,例如,对于制造业,可以按照年产值来划分企业规模。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规模的划分标准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且不同标准的划分方式也可能会有所不同。
同时,单一的指标并不能全面衡量企业的规模,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指标来确定企业的规模划分。
企业大中小微企业规模划分标准

企业大中小微企业规模划分标准企业规模划分是基于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实际经济效益情况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企业被划分为大、中、小、微四个规模。
这种划分标准在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税收政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不同规模的企业划分标准。
一、大、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1.大型企业大型企业是指拥有较大规模和资金、人员、产量较多,拥有相应各项资源和条件的企业。
一般地,被称为大型企业的企业应具有以下条件:(1)资产总额:一般大型企业的资产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
(2)年度销售收入:年度销售收入要求大于5000万元。
(3)职工人数:一般来说,大型企业的职工人数应在300人以上。
(4)市场占有率:大型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率通常较高,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2.中型企业中型企业是介于大型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之间规模的企业。
通常来讲,中型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1)资产总额:一般中型企业的资产总额在1000万元到5000万元之间。
(2)年度销售收入:年度销售收入要求在3000万元到5000万元之间。
(3)职工人数:中型企业的职工人数在100人到300人之间。
(4)市场占有率:中型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处于中等水平。
3.小型企业小型企业是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的,一般经济规模较小,具有以下特点:(1)资产总额:小型企业的资产总额通常在200万元到1000万元之间。
(2)年度销售收入:年度销售收入在200万元到3000万元之间。
(3)职工人数:小型企业的职工人数在50人到100人之间。
(4)市场占有率:小型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较小,处于竞争的前沿。
4.微型企业微型企业是以家庭等个人为单位,经营规模小,原材料和商品量及货币资金少,具有以下特点:(1)资产总额:微型企业的资产总额一般在200万元以下。
(2)年度销售收入:年度销售收入一般在200万元以下。
(3)职工人数:微型企业的职工人数一般在50人以下。
企业规模分类标准

企业规模分类标准企业规模是指企业的经营业务规模以及职工人数的大小。
企业规模的分类标准多种多样,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企业规模的划分方式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企业规模分类标准。
一、按职工人数划分根据职工人数的多少,可以将企业分为以下几个级别:1.小微企业:职工人数少于50人,是最小型的企业形式。
小微企业通常由个人独资或亲属共同经营,经营规模较小。
2.中小企业(SME):职工人数在50人至500人之间的企业,这类企业在经济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就业和创新的主要动力。
3.大型企业:职工人数在500人以上,规模较大的企业。
大型企业通常在经济中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竞争实力较强。
二、按年营业额划分根据企业的年营业额的大小来划分企业规模,可以将企业分为以下几个级别:1.中小微型企业:年营业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属于小型企业。
2.中型企业:年营业额在1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的企业,属于中型企业。
3.大型企业:年营业额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属于大型企业。
三、按资产规模划分根据企业的总资产规模的大小来划分企业规模,可以将企业分为以下几个级别:1.小型企业:总资产规模在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
2.中型企业:总资产规模在1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的企业。
3.大型企业:总资产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
四、按经济部门划分根据企业所属的经济部门来划分企业规模,可以将企业分为以下几个类别:1.制造业企业:从事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2.服务业企业:主要从事服务业务的企业,如零售、餐饮、金融、医疗等行业。
3.农业企业:从事农业生产和相关加工业务的企业。
4.矿业企业:从事采矿业务的企业。
五、按所有制划分根据企业的不同所有制形式划分企业规模,可以将企业分为以下几个类别:1.国有企业:由国家所有或控股的企业,通常在国家战略产业中占据较大的份额。
2.集体企业:由农民集体所有或控股的企业,多数在农村地区经营。
3.私营企业:由个人所有或控股的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股份制公司等。
企业大中小微企业规模划分标准

企业大中小微企业规模划分标准企业规模划分是指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资产规模、雇员人数等指标将企业分为不同规模等级的分类,并根据不同规模等级制定不同的管理及政策措施。
目前,国内外关于企业规模划分的标准有多种,一般可根据企业的资产规模、雇员人数以及年营业额等指标来进行划分。
三是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资产规模、雇员人数等指标将企业分为不同规模等级的分类,并根据不同规模等级制定不同的管理及政策措施。
目前,国内外关于企业规模划分的标准有多种,一般可根据企业的资产规模、雇员人数以及年营业额等指标来进行划分。
一、企业规模划分的主要标准1.根据资产规模的划分标准根据企业的资产规模来划分企业规模,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划分标准。
一般而言,企业可分为大、中、小、微四个规模等级。
依据资产规模标准的划分,一般可采用总资产规模的大小、净资产规模的大小或者注册资本额大小来划分企业规模。
比如,国内一般将总资产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划分为大型企业,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企业划分为中型企业,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划分为小型企业,而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则划分为微型企业。
2.根据雇员人数的划分标准除了资产规模外,企业的雇员人数也是一个重要的划分标准。
国内外都有以雇员人数为标准来划分企业规模的例子。
比如,美国根据企业的雇员人数将企业分为小型企业(少于500人)、中型企业(500-999人)和大型企业(1000人以上)。
而在中国,一般将雇员人数在300人以上的企业划分为大型企业,100-300人的企业划分为中型企业,而在100人以下的企业则划分为小型企业。
3.根据年营业额的划分标准另外一个常见的企业规模划分标准是根据企业的年营业额来进行划分。
有些国家将企业划分为微型、小型、中型和大型四个规模等级,其中微型企业一般营业额为100万元以下,小型企业为100万元至1000万元,中型企业为1000万元至1亿元,大型企业为1亿元以上。
以上是企业规模划分的主要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企业规模划分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划分标准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企业大中小微企业规模划分标准

企业大中小微企业规模划分标准企业的规模划分是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资产规模、员工规模等因素来划分的。
通常情况下,企业规模可以分为大、中、小、微四个层次。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企业规模的划分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企业的资产规模、年营业额、员工数量等指标来进行划分。
一、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一般指在某个行业或领域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企业。
大型企业通常拥有庞大的资产规模、高额的年营业额和大批的员工,其业务范围可能覆盖多个国家或地区。
在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大型企业一般是指具有较大资产规模和较多员工的企业。
大型企业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资产规模庞大:大型企业的总资产规模通常在亿元甚至数十亿元以上,拥有大量的生产设备、房产及其他固定资产。
2.年营业额高额:大型企业的年营业额通常在千万元甚至数亿元以上,营业额的增长速度也比较快。
3.员工数量多:大型企业通常拥有数千人甚至数万人的员工,其雇员规模较大。
4.市场影响力强:大型企业在行业内的市场份额较大,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大型企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其可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型企业的管理和运营一般较为复杂,需要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同时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监管。
二、中型企业中型企业通常是指在某个行业或领域内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
中型企业的规模介于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之间,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中型企业一般是指资产规模、年营业额和员工数量等在大、中、小型企业中间的企业。
中型企业的特点:1.资产规模适中:中型企业的总资产规模一般在数千万元到数亿元之间,规模介于大型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之间。
2.年营业额一般:中型企业的年营业额一般在数百万元到数千万元之间,营业额的增长速度适中。
3.员工数量一般:中型企业的员工数量一般在百人到数千人之间,适中规模。
企业规模划分标准

企业规模划分标准企业经营规模分为以下几类:批发和零售业,零售业中小型企业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1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批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交通运输业中小型企业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500人以上,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邮政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1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住宿和餐饮业,中小型企业职工人数8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
规定中,职工人数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末从业人员数代替;工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产品销售收入代替;建筑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工程结算收入代替;批发和零售业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销售额代替;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营业收入代替;资产总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资产合计代替。
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建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对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为数600人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企业大中小微企业规模划分标准

企业大中小微企业规模划分标准企业规模划分标准是根据企业的资产规模、员工人数、营业收入等指标对企业进行规模划分的一种分类标准。
在我国,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的相关规定以及国家统计局的标准,企业通常被划分为大、中、小和微四个规模。
大企业通常是指资产总额超过5000万元或年度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的企业,同时拥有1000人以上的员工。
大企业通常拥有庞大的生产规模和深厚的资金实力,能够在市场上占据较大的份额,对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型企业是指资产总额在3000万元到5000万元之间,或者年度销售收入在2亿元到3亿元之间的企业,同时拥有200-1000人的员工。
这类企业通常是市场竞争中的中坚力量,拥有一定的规模和市场份额,在不同领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小型企业是指资产总额在1000万元到3000万元之间,或者年度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到2亿元之间的企业,同时拥有50-200人的员工。
这类企业通常是某一行业领域的龙头企业,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贡献。
微型企业是指资产总额在100万元以下,或者年度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下,同时拥有50人以下的员工。
这类企业通常是刚刚起步的小企业或者个体户,对于本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都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企业规模划分标准的设定,旨在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以及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这也有助于监管部门对不同规模企业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健康发展。
从企业规模的划分标准看,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上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机遇。
下面,我们将分别从大、中、小、微四个规模的企业入手,详细分析其特点和发展趋势。
大企业大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庞大,资金和员工数量多,通常拥有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和先进的生产设备,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大企业一般承担着较大的社会责任,对于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有着较强的实力和资源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通
知
国统字〔2011〕7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国务院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结合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统计局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日
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
一、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结合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适用对象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各种组织形式的法人企业或单位。
个体工商户参照本办法进行划分。
三、本办法适用范围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
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15个行业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四、本办法按照行业门类、大类、中类和组合类别,依据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或替代指标,将我国的企业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四种类型。
具体划分标准见附表。
五、企业划分由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根据统计年报每年确定一次,定报统计原则上不进行调整。
六、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国家统计局2003年印发的《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国统字〔2003〕17号)同时废止。
附表:
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标准
说明:
1.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须同时满足所列指标的下限,否则下划一档;微型企业只须满足所列指标中的一项即可。
2.附表中各行业的范围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为准。
带*的项为行业组合类别,其中,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业包括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不包括铁路运输业;信息传输业包括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其他未列明行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房地产中介服务,其他房地产业等,不包括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
3.企业划分指标以现行统计制度为准。
(1)从业人员,是指期末从业人员数,没有期末从业人员数的,采用全年平均人员数代替。
(2)
营业收入,工业、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他设置主营业务收入指标的行业,采用主营业务收入;限额以下批发与零售业企业采用商品销售额代替;限额以下住宿与餐饮业企业采用营业额代替;农、林、牧、渔业企业采用营业总收入代替;其他未设置主营业务收入的行业,采用营业收入指标。
(3)资产总额,采用资产总计代替。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2、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
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3、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
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