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单元本章复习和总结(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本章复习课学案设计

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课题:《浮力》单元复习课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型:复习课教材剖析:本章《浮力》内容是继力和压强的知识点学习以后引深的知识点,关于力和压强的要求较高。
本章知识点与生活亲密联系,浮力观点的成立是本章学习的第一个要点。
对物体的浮沉需要综合运用新旧知识点来解决新问题,因此关于理论剖析、理论推导的要求更高了。
所以本章知识点在讲解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增强学生成立物理模型的思想,这样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学情剖析: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习的,也是他们简单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课中要注意培育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足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逢迎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色,调换他们学习的踊跃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想方式要求逐渐由形象思想向抽象思想过渡,所以在教课中应注意踊跃指引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经过理论剖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想能力。
自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靠,能够借助实验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课目的:1、理解浮力的观点及其三因素。
2、关于力的大小,要充足熟习并掌握压力差、飘荡、悬浮、称重及阿基米德原理的使用条件。
3、掌握并娴熟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难点:1、浮力的几种计算方法的理解及应用2、物体的浮沉条件在生活中应用教课方法:教师指引教课、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课手段:多媒体教课导教案学习过程:1、课标剖析解读:对浮力内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活中常有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情形的基础上睁开的,综合的应用了压强的原理、受力剖析等知识。
所以研究浮力物体应娴熟掌握物理模型的各样临界点、正确的对物体进行受力剖析、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知识点回首:(1)浮力的基本知识点:例题1、在物理实验操作考察中,小明抽测的实验题目是“研究浮力的大小”。
他的实验操作步骤以下图,实验过程以下:A、用细线将橡皮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橡皮的;B、将水倒入溢水杯中;C、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淹没水中,让溢出的水所有流入小桶中,同时;D、将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E、记录、剖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F、整理实验器械。
八年级人教版下学期物理第十章小结与复习课件

【解析】 以试管和小球为研究对象: 球在试管内,试管漂浮:F浮1=G 球沉底,试管漂浮: F浮2+F支=G ∵总重G不变, F浮1=F浮2+F支 ∴ F浮1>F浮2 根据F浮=ρ水gV排 ∴ V排1>V排2 液面下降 试管V排变3小,h变小,根据p=ρgh p变小 同理: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在此 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在此 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 的文本 后,在 此框中 选择粘 贴,并 选择只 保留文 字。在 此录入 上述图 表的综 合描述 说明。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 的文本 后,在 此框中 选择粘 贴,并 选择只 保留文 字。在 此录入 上述图 表的综 合描述 说明。
当小球取出放入水中漂浮或悬浮
冰块漂浮在水面上,当冰完全熔化后,容 器中的水面将如何变化? 【解析】冰漂浮在水面上,F浮= G冰
当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所以,m水= m冰
冰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冰化成水的体积
∴液面高度不变
以下赠品教育通用模板
前言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 的文本 后,在 此框中 选择粘 贴,并 选择只 保留文 字。在 此录入 上述图 表的综 合描述 说明。 您的内 容打在 这里, 或者通 过复制 您的文 本后, 在此框 中选择 粘贴, 并选择 只保留 文字。 在此录 入上述 图表的 综合描 述说明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 的文本 后,在 此框中 选择粘 贴,并 选择只 保留文 字。在 此录入 上述图 表的综 合描述 说明。 您的内 容打在 这里, 或者通 过复制 您的文 本后。
第十章 小结与复习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十章 小结与复习学案学案

专题复习一、知识回顾1.如图1所示,物体A 浸没在水中的其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为20N ,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为50N ,那么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牛,方向是 。
2.如图2所示,物体A 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N ,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N 。
3.如图3甲所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N ,如图3乙所示,石块排开的水重 N ,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石块排开的水重。
4.如图4所示,重0.5N 的木块和鸡蛋在盐水中静止不动。
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N ,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N 。
二、浮力(力学综合)问题涉及到的概念和规律1.物重:G = mg = ________2.阿基米德原理:F 浮 = G 排液 = ______ = __________ 3.力的平衡关系:F 浮=G 物 二力平衡对应的状态有 _____ 浮和 ___ 浮。
4.物体的密度ρ物与液体的密度ρ液如图5所示:木块A 上浮时,F 浮_____G A ,ρ液____ρA ;空心铝球B 悬浮时,F 浮___G B , ρ液___ρB ;铁块C 下沉时,F 浮___G C ,ρ液___ρC 。
5.浸在(浸入)与浸没图1盐图2图3甲乙图4图5甲乙图8如图4所示,浸在盐水中的木块排开盐水的体积v 排______v 木,浸在盐水中的鸡蛋v 排___v 蛋 。
浸没液体中的物体v 排______v 物 。
6.物体的体积v 物、排开液体积v 排、露出液面的体积v 露如图6所示,石块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_cm 3;如图7所示,把一个 蜡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蜡块静止时,溢出10 cm 3水,则蜡块排 开水的体积为_______cm 3;三、基础练习1.比较浮力大小和计算①如图,同一个鸡蛋分别放在盛有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中,比较鸡蛋两次所受浮力的大小及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
F 甲______F 乙,ρ甲_____ρ乙 ②等体积的实心木球、铁球,(ρ木<ρ水<ρ铁<ρ水银)比较下列几种情况中两球所受浮力大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浮力 复习教案

课程标准: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经历探
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知识与技能:知道浮力的概念、方向;
熟记阿基米德原理,理解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会根据已知条件,找到计算浮力的合理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分析归纳计算浮力的
四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 发学生对浮力知识的兴趣,积极主动找出浮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初中物理教学参考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称重法测量浮 力
学生已有初步 多媒体课件展示分
的实验能力 组实验探究
播放多媒体
浮力的产生原 因
学生有了一定 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展示
播放多媒体
阿基米德原理
有了较高的学 习水平
多媒体课件展示 图片展示
分组实验探究
下沉的物体都 浮力产生的原 的学习兴趣,使
受到浮力的作 因,一名同学解 学生亲身感受
用,那么液体 释左右两面和 到了开关的作
和气体为什么 前后两面受平 用,印象更深
会产生浮力 衡力,上下两面
刻。
呢?
存在压力差。
课件展示图
片,找出图片 学生分小组讨 培养学生分析
中正确的实验 论并设计进行 问题的能力,处
第十章 教学设计
“浮力”复习课
章节名称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第十章 浮力
计划 学时
1 课时
浮力是整个初中阶段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复习浮力需要
用到力、二力平衡、密度、液体的压强等知识,具有综合应用的特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 浮力》单元总结-课件

考点一 浮力 1.物体悬浮在水中,如图所示,请作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答案:
考点二 产生原因 2.一均匀的长方体浸没在液体中,如图所示。已知它的底面 积为 S,上表面所处深度为 h1,下表面所处深度为 h2,则长方体
下表面所受到液体的压力表达式为: ρ 液 gh2S 、浮力表达式为:
ρ 液 g(h2-h1)S
。(液体密度 ρ 液和 g 为已知量)
考点三 称重法测浮力
3.一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15.484
N,当铁块全部浸没在水中静止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13.524 N,铁
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1.96 N,铁块的体积是 1.96×10-4 m3,
铁块的密度是 7.9×103
(1)比较图甲、乙可知:乙图中圆柱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为
0.6
N。
(2)比较图乙、丙,说明浮力的大小与 物体排开液的探究,不能得到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是否
有关,原因是 没有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
(4)通过图中数据可知:圆柱体的密度是 1.5×103 (取 g=10 N/kg)。
(1)物块受到的重力;
解:由图可知,物块未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示数为 18 N, 故物块的重力为 G=18 N
(2)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解:物块全部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 F=10 N 则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F 浮=G-F=18 N-10 N=8 N
(3)物块的密度。
解:分析:由 F 浮=ρ 液 gV 排得,物块的体积为:
V=V
排=ρF水浮g=1.0×103
8N kg/m3×10
N/kg=8×10-4
m3
物体的重力为 G,质量为 m=Gg =1018NN/kg=1.8 kg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浮力单元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单元复习教案新人教版(一)知识要点一、浮力:1、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3、施力物体:所浸入的流体(液体或气体)。
(注意:当问题受到浮力时,他同时对流体也有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相互作用力)4、产生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向下的压力不等: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存在着压力差,这个压力差就是浮力。
浮力的实质就是流体对物体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F浮 = F向上- F向下(注意:这也是确定浮力大小的一种方法。
但这种方法一般只适用于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物体)5、浮力大小的测定:常用称重法,即:(1)用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G物;(2)将物体浸入液体中,读出测力计的读数G视;(3)计算出浮力的大小:F浮 = G物- G视( 此法称之为称重法或实验法,也是确定浮力大小的一种方法。
但这种方法一般只适用于物体密度不小于液体密度这类情况。
若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则应用配重法:(1)在物体下端再悬吊一密度对于液体密度的物体,并挂在测力计下边(要求所吊配重物能使二物体能全部浸入液体中);(2)先将配重物浸入液体中(只浸没配重物),读出测力计读数F1 ;(3)再将被测物也浸入液体中,读出测力计读数F2 ;(4)计算出被测物所受浮力的大小:F浮 = F1 - F2 。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1、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若:F浮> G物,则物体上浮,最后漂浮在液面(平衡时F浮 = G物);F浮< G物,则物体下沉,最后静止在液体底部;(沉底:平衡时F浮 + F支 = G物);F浮 = G物,则物体悬浮(即:可以自由停留在液体内任何深度的地方);(1) 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 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状态: 下 沉 状态: 悬 浮 状态: 上浮 状态: 漂浮关系:F 浮 < G 关系:F 浮 = G 关系:F 浮> G 关系:F 浮 = G2、若是实心物体,则可以根据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来判断,即:若:ρ液 >ρ物,则物体上浮,最后漂浮在液面(平衡时F 浮 = G 物);ρ液 <ρ物, 则物体下沉,最后静止在液体底部(沉底:平衡时F 浮 + F 支 = G 物 );ρ液 =ρ物,则物体悬浮(即:可以自由停留在液体内任何深度的地方);注意:用密度来判断物体的浮沉必须具备一个前提:物体必须是实心的。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第十章小结与复习

中,试管仍浮在水面上,则 (
)。
A. 液面下降
B. 液面上升 C. 容器3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不变
D. 试管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小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解析】 以试管和小球为研究对象: 球在试管内,试管漂浮:F浮1=G 球沉底,试管漂浮: F浮2+F支=G ∵总重G不变, F浮1=F浮2+F支 ∴ F浮1>F浮2 根据F浮=ρ水gV排 ∴ V排1>V排2 液面下降 试管V排变3小,h变小,根据p=ρgh p变小 同理:
F浮
悬浮: F浮=G物
2.推导出实心物体的浮沉与密度的关系
G
上浮: ρ液> ρ物
下沉: ρ液< ρ物
悬浮: ρ液= ρ物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F浮
3.漂浮物体:V排<V物 F浮=G物 , ρ液>ρ物
G
4.应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运用浮力知识解决问题
一、常用的一些概念和规律
1.密度的概念 2.浮力的概念 3.力的平衡条件 4.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5.阿基米德原理 6.物体浮沉条件
课堂小结
浮力综合题解题方法小结
1.注重物理图形的再现 2.注重物理过程的展开 3.研究对象的选取 4.善于排除干扰因素和分析隐含条件 5.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随堂训练
1.甲、乙两个实心球质量相等,放入水中后它们露出 水面的体积分别是各自体积的1/3和1/2,则(B C)。
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3. F浮= r液 gV排 —— 决定式
表明浮力大小只和 r液、V排有关, 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密度,浸没在液体中 的深度及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等因素无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_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的复习。
复习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浮力的应用。
具体章节和内容如下:1. 浮力的概念:浮力是指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2.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指出,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重量。
3. 物体的浮沉条件:根据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可以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4. 浮力的应用: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2. 能够运用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3. 了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液体密度计、浮力应用实例物品。
学具:笔记本、笔、浮力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浮力演示器展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概念。
2. 讲解浮力的概念:解释浮力的定义,强调浮力是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阐述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通过实例演示物体排开的流体重量与浮力的关系。
4. 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并通过液体密度计进行实际测量。
5. 浮力的应用:介绍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并展示相关物品。
6. 例题讲解:通过浮力计算器给出一个浮力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浮力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
7.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的浮力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概念: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重量浮沉条件:根据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判断应用:船舶、救生圈等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浮力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复习和总结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
1.认识浮力,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会利用弹簧测力计“称重法”测量浮力,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
3.理解浮沉条件,能利用浮沉条件解释轮船、潜水艇、飞艇和热气球等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
1.实验法:会正确使用量筒、弹簧测力计、烧杯等仪器来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归纳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会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系统复习本章知识.
3.讲练结合法:通过典型习题的讲解,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浮力知识的内涵,熟悉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本章总结】
1.知识结构(用多媒体展示并总结)
2.例题讲解(用多媒体展示)
知识点1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例题1 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根据图中所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N.
(2)根据图a、c、d实验可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有关.
(3)根据图实验可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解析:当物体在空气中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物体的重力,当物体浸在液体中时,由于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的浮力,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此时弹簧测力计与物体重力之差为物体此时所受液体浮力的大小,因此可得c图中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为F浮=3.8N-2N=1.8N;由图a、c、d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物体在水中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不同,由此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而图a、b、c三个图中排开的液体相同,只是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所受浮力不同,所以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
答案:(1)1.8 (2)液体密度(3)a、b、c(或b、c)
知识点2 阿基米德原理
例题2 如图所示,在容器中放一个上、下底面积均为10cm2、高为5cm,
体积为80cm3的匀对称石鼓,其下底表面与容器底部完全紧密接触,石鼓受到的浮力是()(g取10N/kg)
A.0
B.0.3N
C.0.5N
D.0.8N
解析:观察图中的石鼓,中间的圆柱部分和上部没受到水的压力,下底没有与水接触,也不受水向上的压力,故石鼓中间圆柱部分不受浮力,石鼓两侧弯曲部分受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g(V-Sh)=1×103×10×(80-10×5)×10-6N=0.3N.
答案:B
例题3 (多选)一个大物块甲,先后两次分别在小物乙和小物块丙的作用下,其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甲、乙之间用绳连接,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情况下,甲物块所受浮力相等
B.绳的拉力与丙物块的重力大小相等
C.乙物块的密度比水小
D.乙物块的质量比丙物块大
解析:A项,因为两种情况下,甲排开的水的体积相同,所以甲所受浮力相同;B项,第一种情况,甲所受的平衡力为F浮=G甲+F拉,第二种情况甲所受的平衡力为F浮=甲+F压,分析丙的受力情况知G丙=F支,F支与F压为一对相互作用力,结合分析得F拉=F压=G丙,故B对;C项,对乙行受力分析,得F 拉+F乙浮=G乙,显然F乙浮<G乙,即ρ水V乙g<ρ乙V乙g,即ρ水<ρ乙,C错;D项,由B项知F拉=G丙,再由C项F拉+F乙浮=G乙,则G丙<G乙,m 丙<m乙,D对.
答案:ABD
例题4 现有细线、弹簧测力计、带提手的小水桶、量筒、水、溢水、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器材,请你选取其中的器材,用两种方法测出完全浸入水中的小石块所受的浮力,写出选用的器材和简要步骤.
方法一器材:
简要步骤:
方法二器材:
简要步骤:
答案:方法一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小桶、水、小石块步骤:(1)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小石块所受的重力G;(2)用弹簧测力计提着小石块,让它慢慢全部浸入小桶内的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则小石块所受浮力为G-F.
方法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小桶、水、溢水杯、小石块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所受的重力G1;(2)在溢水杯中倒入与出水口相平的水;(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使之慢慢全部浸入水中,用小桶收集排出的水;(4)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与水所受的总重力G2,则浮力为G2-G1.
方法三器材:细线、水、量筒、小石块步骤:(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示数V1;(2)用细线拴住小石块,使之慢慢全部浸入水中,再读出此时量筒示数V2,则浮力为ρ水g(V2-V1).
知识点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例题5 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
系图象.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两个规则的实心长方体甲
和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物体甲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B.将物体乙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
C.将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D.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答案:D
例题6 为了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金属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实验步骤如下:
(1)按如图甲的方法测出金属块受到的重力,大小为 N.
(2)按如图乙的方法测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大小为
cm3.
(3)用公式F浮=ρ水gV排计算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g=10N/kg)
(4)比较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金属块受到的重力大小,可知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会(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解析:对弹簧测力计、量筒读数,得G=2.2N,V排=40mL-20mL=20mL=20cm3,则F浮=ρ水gV排=1.0×103×10×20×10-6N=0.2N<2.2N,即F浮<G,所以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会下沉.
答案:(1)2.2 (2)20 (3)0.2 (4)下沉
例题7 某物理小组决定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但是手边的测量工具只有量筒.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先把鹅卵石浸没在水杯内的水中,向矿泉水瓶中逐渐加水,当加入225ml的水时,瓶子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平衡.拿掉水杯后,再向瓶中加入150ml的水,此时瓶子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平衡.若不考虑鹅卵石的吸水性,忽略瓶子的质量,g取10N/kg,求:(1)鹅卵石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鹅卵石的密度.
分析:(1)鹅卵石浸在水中受到浮力F浮、拉力F和重力G石,三者平衡,有F浮+F =G石,当鹅卵石离开水面后,水的总重力G水总等于鹅卵石的重力G 石.因此,鹅卵石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后来增加的水的重力.(2)求鹅卵石密度关键是要求出鹅卵石的体积.由(1)问中浮力的大小可以求出排开水的体积,而排开水的体积等于鹅卵石的体积.
解:(1)由图乙可知,G石=G水=m水g=ρ水Vg.又由图甲得,F浮=G石-F=ρ水Vg-ρ水V′g=ρ水ΔVg=1.0×103kg/m3×150×10-6m3×10N/kg=1.5N (2)根据F浮=ρ水V排g,则V排=F浮/(ρ水g)=1.5N/(1.0×103kg/m3×10N/kg)=1.5×10-4m3鹅卵石浸没在水中,V石=V排,则鹅卵石的密度为ρ石=m石/V石=ρ水V水/V石=1.0×103kg/m3×(225+150)×10-6m3/1.5×
10-4m3=2.5×103kg/m3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素材积累】
1、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的对话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喝茶。
上帝认为他太能说了,会打扰天堂的幽静,于是旧把他打入了地狱。
刚过了一个星期,阎王旧满头大汗找上门来说:上帝呀,赶紧把他弄走吧!上帝问:怎么回事?阎王说:地狱的小。
2、机会往往伪装成困难美国名校芝加哥大学的一位教授到访北大时曾提到:芝加哥大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做困难的事。
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旧,旧必须做那些困难的事。
只有做困难的事,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