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调查
生物多样性调查注意事项

生物多样性调查注意事项引言: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了解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而生物多样性调查是了解和评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生物多样性调查的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
一、选择调查地点在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时,选择合适的调查地点至关重要。
首先,要确保调查地点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状况。
其次,要考虑地点的可访问性和安全性,尽量选择容易到达且安全的地点。
此外,还要注意避免对敏感生态系统或受保护物种的干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要尊重当地的法律和规定。
二、确定调查方法在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时,需要根据调查目的和资源情况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
常用的调查方法包括样线法、样方法、捕捉标记法等。
在选择方法时,要考虑到调查对象的特点和调查人员的技术水平。
同时,还可以结合使用多种方法,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数据。
三、合理设计调查样本在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时,样本的选择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样本的选择应该尽可能地代表整个研究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可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降低样本选择的主观性。
此外,还要确定样本的数量和分布,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四、合理记录和整理数据在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时,要及时、准确地记录和整理所获得的数据。
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方式进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以方便后续的分析和研究。
同时,要注意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防止数据的泄露和丢失。
五、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在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后,需要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取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要注意对结果的解释和评估,不要过度解读或误导他人。
六、结果的应用和推广生物多样性调查的结果可以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因此,在完成调查后,要将结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推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
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法

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法
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法是用于获取关于一个特定地区或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信息的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法:
1. 野外调查:这是最常见的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法之一。
调查人员在野外直接观察、记录和标识动植物物种。
他们可能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如望远镜、相机、标本和样品采集装置等。
2. 样本采集:对于无法在野外直接观察到的物种,调查人员可以使用样本采集的方法来获得物种信息。
这包括采集动植物标本、虫标本、卵、皮毛、粪便、土壤、水样等,以便后续分析。
3. 过滤装置:这种方法适用于水生生物多样性的调查。
通过放置一个过滤装置(如网、网囊或大口漏斗)在水源中,可以收集到水中的小型生物,如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鱼类。
4. 红外相机和声音记录器:这些科技设备可以帮助调查人员记录和监测野生动物的活动和行为。
红外相机可以拍摄到在夜间活动的动物,声音记录器可以用于监测鸟类、两栖类和蝙蝠等动物的声音。
5.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包括卫星图像和航空摄影图像等,可以用来分析和监测大范围的生态系统和物种分布。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大量数据,并且能够迅速识别
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
6. DNA分析:DNA分析可以用于确定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通过提取和分析生物体的DNA样本,可以识别物种、鉴定新物种或亚种,并研究它们之间的遗传差异。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法,调查人员通常会结合多种方法来获取全面的生物多样性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了解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姓名班级
内容
结果
直接价值组
调查地点:超市、农贸市场、百货商场等。
观察与记录: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品,分别与哪些生价值组
调查地点:街道、广场、校园、树林、农田等。
观察与记录:对环境有影响的生物分别有哪些?
保持水土:
净化空气:
调节气候:
改良土壤:
潜在价值组
通过图书馆或者网络收集有关植物、动物或微生物潜在价值的资料。
可能与制药原料有关的生物:
可能与改良生物品种有关的生物:
讨论并总结
根据调查结果,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表现在:
1.
2.
3.
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

调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为了更好地了解生物多样性现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 研究。
调查目的
评估生物多样性现状
01
通过调查,了解生物多样性在各个地区的现状,包括物种数量
、分布和生态状况。
揭示威胁因素
02
分析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威胁因素,如过度开发、环境
污染和气候变化等。
为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VS
详细描述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一些物种因无法适应新 的环境而灭绝,同时也会引起物种分布区 域的改变。此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影响物 种的繁殖时间和方式,从而对种群数量造 成影响。
外来物种入侵
总结词
外来物种入侵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另 一个严重威胁,可能导致本地物种灭 绝和生态系统崩溃。
详细描述
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与本地物种争夺 资源、食物和栖息地,导致本地物种 数量的减少甚至灭绝。此外,外来物 种还可能携带疾病,对本地物种的健 康造成威胁。
生物多样性现状
物种多样性
1 2
物种数量
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包括热带雨林、沼 泽地、珊瑚礁等,这些地区拥有众多独特的物种 。
物种分布
不同地区的物种分布存在差异,这主要受到气候 、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3
Hale Waihona Puke 物种濒危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许多物种面临濒危甚 至灭绝的风险,这些物种的生存状况需要得到关 注和保护。
03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为政府和相关组织提
供决策依据。
调查范围
地域范围
本次调查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亚洲、欧洲 、美洲、非洲和澳洲等地区。
生态系统范围
调查涵盖了森林、草原、湿地、沙漠等多种生态 系统。
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案

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案1. 引言生物多样性调查是一项重要的研究,用于了解和保护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
通过调查和监测,我们可以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生物多样性调查的方案,以帮助研究人员或生态保护机构进行科学的调查工作。
2. 目的本调查方案的目的是:•评估调查区域内的物种多样性水平;•确定调查区域内的重要生物群落和关键物种;•在调查过程中记录并收集与物种多样性相关的数据;•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3. 方法3.1 确定调查区域选择调查区域应基于以下几个因素:•生态系统类型:选择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如森林、湿地、草原等;•地理位置:选择广泛分布的地区,并考虑该地区的代表性;•调查可行性:考虑实地调查的可行性,如交通便利程度、资源是否足够等。
3.2 制定调查计划制定调查计划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调查目标:明确调查目标,如记录物种数量、种类分布、物种密度等;•调查时间:根据目标物种的生活特征,选择合适的调查季节和时间段;•调查方法:根据调查目标和生态系统特点,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如物种清点、标记再捕、样地调查等;•调查工具:准备合适的调查工具,如望远镜、相机、GPS定位设备等;•数据记录:确定数据记录方式,可以使用纸质记录表格或电子数据采集设备。
3.3 开展调查工作在实地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物种识别:通过观察、听声和研究现有文献等方式,识别不同物种;•数据记录:记录物种名称、数量、分布情况、栖息地等相关信息;•样本收集:在必要时,收集标本进行后续研究和鉴定;•数据保存: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保存,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4 数据分析和报告在完成调查工作后,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报告,以得出科学结论和提出建议:•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学方法或生物多样性指标,对数据进行分析,如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度等;•结果解释:解释分析结果,说明调查区域内物种多样性的状况和变化趋势;•保护建议: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如建议采取保护行动、设立自然保护区、开展宣传教育等;•报告撰写:将分析结果和保护建议撰写成报告,以便向相关机构和公众传达研究成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第17课 本地生物多样性调查

结果解释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释 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和影 响因素。
撰写报告
将调查过程、结果分析和 结论整理成书面报告,提 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建议 。
03
本地植物多样性调查实践
植物种类识别与记录方法
现场观察法
通过直接观察植物的形态 、颜色、生长环境等特征 进行识别,并记录其名称 、数量、分布情况等。
03
展望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发 展趋势和挑战,引导学生深入 思考并积极参与未来的环保事 业。
06
小组合作与交流分享经验 总结
小组合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分工明确
每个小组成员应明确自己的职 责和任务,避免工作重复或遗
漏。
有效沟通
小组成员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 通,及时交流想法和发现的问 题。
团队协作
鼓励小组成员相互支持,共同 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采集和整理数据资料
现场调查和样本采集
按照调查计划和方案进行现场调查和样本采集工作。
数据记录和整理
将调查数据及时记录并整理成表格或图表等形式,方便后续分析 。
样本鉴定和分类
对采集的样本进行鉴定和分类,确定其物种名称和数量等信息。
分析结果并撰写报告
01
02
03
数据分析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比较不同区域和生态系 统之间的差异。
功能性原则
考虑植物的功能作用,如遮荫 、防尘、降噪等,进行合理的
配置设计。
04
本地动物多样性调查实践
动物种类识别与记录方法
动物种类识别
通过观察动物的形态特征、行为 习性和生态环境等信息,结合专 业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动物 种类。
记录方法
采用文字描述、拍照、录像等方 式记录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 等信息,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数 据。
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方法及其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方法及其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生物多样性是指自然界中不同生物种类的种群及其所处的生境的多样性。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愈发严重,导致许多生物种群濒危甚至灭绝。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掌握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方法,以及如何在景观规划中应用这些方法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一、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方法1.生态考查法生态考查法是一种全面、详细地了解某一生态系统的方法,是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方法。
通过对生境条件、植被、动物群落等多个方面的调查记录,可以对该区域的生态特征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2.样带法样带法又称样线法,是对某一生态系统进行抽样调查的方法。
先在研究区域中选定若干条样带,再沿样带进行调查和记录。
样带的长短、宽度以及采样点的数量和距离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3.点位法点位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调查方法,基本思路是选取一系列点位,对点位周边的生境和生物进行采样和观察,从而了解生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情况。
这种调查方法经济简便、易于操作,广泛用于城市公园和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等多种场所。
二、生物多样性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景观规划是指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综合规划设计,旨在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景观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下面将介绍其具体应用。
1.生物信息调查在景观规划的初步阶段,需要对其生物信息进行调查和搜集。
在调查过程中,需要运用适当的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法,例如样带法或点位法。
通过获取生物信息,规划者可以了解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的状况,从而规划出更符合生态规律的景观方案。
2.生态廊道和生态空间的规划在景观规划中,应当保留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并加强保护。
生态廊道和生态空间的规划就是为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将景观中的生态要素相连通、相互交留,增加生态通道,便于生物在景观空间中的流动,避免生命群体的孤立和破坏。
3.植物区系规划在景观规划中,植物区系规划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深入研究植物区系,了解其生长习性、自然状态以及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规划几何形态、园路、植株配置等布置方案。
校园生物种类多样性的调查报告

校园生物种类多样性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
校园生物种类多样性的调查报告,我们来看看。
篇一:校园生物种类多样性的调查报告同学们,我们马振抚二初中校园内也有许许多多的生物,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息息相关,为我们的校园生活增光添彩!20**年9月6日午饭后,我们在生物老师的统一安排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调查校园生物种类”的活动。
我们小组选择的路线是:由学校大门前开始,经南绕过教师住宿楼,综合办公楼进入操场。
同学们边观察边记录;后又由操场绕行学校餐厅到池塘边,由综合楼花圃北边到教学楼前花圃、中心花坛,最后返回教室。
记录下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动物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
以下是我沿途观察到的生物种类记录:它们是雪松、侧柏、龙柏、棕榈、刺柏、小叶黄杨、冬青、白杨树、香椿树、柳树、槐树、三叶草、太阳花、月季花、百日红、荷、铁树、仙人掌、蒲公英、车轮菜、狗尾草、杂草、等。
这些花草树木光照充足,大都生长旺盛,数量以太阳花最多。
沿途我们还留心观察到了大大小小的鸟类、昆虫等小生灵的栖息环境,如喜鹊把巢建在高高的白杨树上,荷塘边偶尔还有一两只白鹤腾空飞起,它们是在池塘里捉小鱼,受到惊吓而逃之夭夭!池塘里的小鱼儿还真不少,它们自由自在地游戏;几只小青蛙在池塘边欢蹦乱跳;草丛中一些不知名的小鸟结伴捕食;原以为屋檐下很吵人的小麻雀,也在忙着捉虫子,它们还捕食讨厌的苍蝇及幼虫,充当校园义务清洁工,也在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师生们的健康做贡献呢。
还有草丛中的蝗虫、蚱蜢、蛐蛐、蜜蜂、蝴蝶、蜘蛛或“唱歌”、“跳舞”,或“酿蜜”、“纺织”都在忘我地工作并享受着自己的劳动果实。
大树下、花坛边还有数不清的小蚂蚁、小蜗牛、鼠妇、小壁虎等,它们也在为生存而忙碌着。
总之,通过这次校园生物种类调查活动,我们初步学会了调查的方法,认识了许多生物,明白了小小校园就有如此众多而鲜活的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调查时间:年月日调查地点:调查人员:目的意义:调查内容:一.基本概念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简单度量,它只计算给定地区的不同物种数量。
在数学公式里用S代表。
物种的丰富程度跟纬度呈明显的反比关系。
即使考虑高纬度地区地表面积减少等因素的修正,离赤道越远,物种就越稀少。
物种多样性的其它度量包括种群的稀有程度,以及他们具备的进化稀有特征的数量。
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它们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群落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是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性的综合反映,体现了群落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发展阶段、稳定程度和生境差异。
城市植物的多样性是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关键,是其他生物重要的栖息地,是生物流动和能量交换的场所,并决定其他生物的多样性,是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调查研究,对植物群落作综合分析,找出群落本身特征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各类群落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用品与材料1.测量仪器:指南针,经纬仪,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
2.调查测量设备: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采集工具:铁铲、枝剪、土壤袋、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昆虫采集箱。
三.内容与方法(一)样地的设置样地形状可以是方形的或圆形的,前者称为样方法。
样地的大小一般需要事先进行实验。
对于草本群落,一般最初用10cm×10cm的面积,对于森林群落,一般最初用5m×5m或者更大的面积,登记这一面积内所有的植物种类,然后按照一定顺序,扩大样地边长,每扩大一次,登记新增加的种类,扩大样地的方式如图2-1所示。
随着样地面积的增大,种类数目逐渐增加。
在一定的样地面积以上,种类数目基本保持稳定(图2-2)。
我们把植物种数不再有明显增加时的样地面积称为群落的表现面积,也称最小面积,也就是说至少要有那么大的空间才能包含群落的大多数植物种类,表现群落的主要特征。
1.取样数目如果群落内部植物分布和结构都比较均一,则采用少数样地;如果群落结构复杂且变化较大、植物分布不规则时,则应提高取样数目。
2.取样技术无样地取样技术(指不规定面积的取样,如点四分法。
)、有样地取样技术(指有规定面积的取样,如样方法(最小面积调查法)、样线法)。
(1)样方法:在一块样地单位上选定样点,将仪器放在样点的中心,水平向正北0°,东北45°,正东90°引方向线,量取相应的长度。
则四点可构成所需大小的样方。
①样方的范围: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面积统计植物种类数目,并逐步向外围扩大,同时登记新发现的植物种类,直到基本不再增加新种类为止。
②面积扩大的方法A.从中心向外逐步扩大法:通过中心点0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在两条线上依次定出距离中心点的位置。
将等距的四个点相连后即可得到不同面积的小样方,在这些小样地中统计植物种数(图1)。
B.从一点向一侧逐步扩大法:通过原点作两条直角线为坐标轴。
在线上依次取距离原点的不同位置,各自作坐标轴的垂线分别连成一定面积的小样地,统计植物种数(图2)。
C.成倍扩大样地面积法:按照图3所示方法逐步扩大,每一级面积均为前一级面积的2倍。
③记录方法:以面积大小为x轴,以种数为y轴,填入每次扩大面积后所调查的数值。
并连成平滑曲线。
则曲线上由陡变缓之处相对应的面积就是群落的最小面积。
④植物群落调查所用的最适样方大小:乔木层惯用样方大小为10×10~40×50m2,灌木层为4×4~10×10m2,草本层为1×1~3×3.3m2。
⑤样方数目:乔木:2个;灌木:3个;草本:5个。
(2)样线法①样线的设置:主观选定一块代表地段,并在该地段的一侧设一条线(基线)。
然后沿基线用随机或系统取样选出待测点(起点)。
沿起点分别布线进行调查。
即:②样线的长度和取样数目:草本:6条10m样线;灌木:10条30m样线;乔木:10条50m样线。
③样线的记录:在样线两侧0.5m范围内记录每种植物的个体数(N)。
(3)四分法(中心点四分法,中点象限法)①样点选定:在选定调查地块之后,在调查地块内随机布点(样点)。
每个调查地段的取样点理论值至少要20个点。
②建立象限:将事先准备好的“十字架”中心点与任一样点重合。
在地面上构成四个象限。
③测定方法:在每一象限内找到最靠近中心点的个体。
描述群落种类组成特征的数量指标(1)多度一个物种的某一样地内出现的个体数量称为多度。
它随着时间和空间而改变,在有的情况下很难精确计算一个种的多度或者时间不允许这样做,这时可以用目视评估的办法。
在西方国家经常采用的多度等级如下:1: 稀少(scarce)2: 少见(infrequent)3:常见(frequent)4.:多(abundant)5:很多(very abundant)(2)密度与多度接近,但指单位面积内某种植物的平均数量。
(3)盖度盖度指某种植物在群落中覆盖的程度。
盖度有两种表达方式。
一是投影盖度,二是基部盖度。
投影盖度表示植物枝叶所覆盖的地面面积,以覆盖地面的百分比来表示。
它表现出的是植物所实际占有的水平空间,即它利用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同化面积。
一般采用目测估算,也可以采用仪器量测。
在林业上通常采用郁闭度来表示投影盖度。
所谓郁闭度就是林冠彼此接触闭合的程度,一般以0,0.1, 0.2等表示,完全郁闭时为1。
基部盖度指植物基部着生的面积。
在草本群落中,投影盖度往往随着不同年份降水的多少而有很大差别,基部盖度则比较稳定。
基部盖度一般通过量测基径然后计算获得。
(4)频度各种植物在群落内不同部分的出现率称为频度。
频度的计算通过以下方法获得。
首先在群落内不同部位取一定数目的小样地(小样方或小样圆)。
有某种植物出现的小样地的数目占所有小样地数目的百分比即为这一植物的频度。
小样地的面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对于草本群落,通常取1平方分米。
频度的作用在于说明个体数量及其分布。
频度指数越大,表明个体数量多且分布均匀,该物种在群落中所起的作用也大。
(5)优势度优势度指一个物种在它所处的群落内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如在该群落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对其它物种的影响等。
优势度一般很难度量。
多度大、盖度也大的物种,其优势度大;多度不大而盖度又小的物种,优势度一般较小。
但多度小而盖度大的物种所起的作用可能也大,如森林群落中的优势乔木就是如此。
估计优势度有多种方法。
有的学者把多度和盖度结合起来估算优势度,如Braun-Blanquet 拟订了以下等级表,用于划分优势度:+:稀少或者非常稀少,盖度非常小1:很多,但覆盖的面积小2:大量或至少覆盖5%的面积3:任何个体数目,覆盖25%-50%的面积4:任何个体数目,覆盖50%-75%的面积5:覆盖面积超过75%以上方法主观性较大,但简单易行。
另一种方法是重量法,把所有植物收集起来按物种或生活型进行称重,根据它们之间的重量对比关系确定优势度。
这种方法比较繁琐,而且一般只能提供地上部分的重量。
一个群落中优势度明显较其它物种高的一个或多个物种称为优势种。
优势种提供了群落中基本的物质量。
在森林群落中,乔木树种一般作为优势种。
优势种中的最优势者,即盖度最大、重量最大、多度也大的植物种,称为建群种。
建群种是群落的创造者和建设者。
它占有最大的空间,对群落的物质循环影响最大,并最大程度地影响和控制群落的其它物种,对改变环境所起的作用也最大。
优势种以外的盖度和多度都较小的植物种称为附属种。
它们对群落环境的影响较小。
一般说来,优势种更能有效地利用群落的环境资源,而附属种能够利用优势种利用后余下的部分环境资源。
有的群落,如热带雨林,很难确定出一个建群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确定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建群种,称为共建种。
(6)生活力指植物在群落中发育的能力。
Braun-Blanquet和Pavillard(1922)制定了生活力划分的四级标准,具体如下:1:正常通过全部生长发育周期;2:发育周期不完全,营养体发育尚强烈;3:发育周期不完全,而且营养体发育微弱;4:只偶尔产生幼苗,但很快就死亡。
2.3.3 群落间比较的数量指标为了更好地比较不同群落的差异,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可以利用一些综合性的数量指标比较不同群落间种类组成的差异。
(1)种类多样性群落内的种类多样性不仅与群落内的种类数量,还与不同不同物种间个体数量分布的均匀性有关。
如两个植物群落分别都有5个物种,共100个个体,但甲群落中某一物种有80个个体,其它物种各有5个个体。
乙群落中每个物种的个体数都是20个。
显然乙群落的种类多样性比甲群落大。
为了表达群落间种类多样性,人们提出了许多参数。
应用最广的是香农-维纳指数。
这一指数来源于信息论,具体的计算方法为:sH=-∑pilog2pii=1公式中H表示种类多样性,s是群落中种的数目,pi表示属于第i个物种的个体数占群落中总个体数的比值(介于0和1之间)。
因为pi总是<1,取对数后<0,所以公式前面加上负号。
(2)重要值多度、盖度和频度等都是从一个侧面来表达物种的特征。
在进行群落间比较时需要把这些特征综合起来。
目前使用最广的是计算每一个物种的重要值。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300由于相对优势度难以定量,一般用相对盖度来代替。
相对密度=(一个种的密度/所有种的密度)×100相对频度=(一个种的频度/所有种的频度)×100相对盖度=(一个种的盖度/所有种的盖度)×100(二)植物群落调查指标的测定方法1.测定盖度:盖度=(一个种的密度/所有种的密度)×1002.测定频度:频度是指某一种植物所出现的样方数占总样方数的百分率。
频度=出现该种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3.生物量的测定方法:直接收割法。
直接将植物体地上枝叶及繁殖器官全部割下来测定鲜重和干重(烘干或晒干)。
4.蓄积量A.草本植物:蓄积量的计算公式是:W=d·F•S注:W:总蓄积量。
d:单位面积上植物可利用部位的生物量。
F:植物的频度。
S:草本植物种群分布面积。
B.木本植物:蓄积量的测定较为困难,一般须应用航空像片进行抽样调查,再采用比估计法和回归估测来完成。
5.测定多度:多度是指单位面积(样方)上某个种的全部个体数。
通常采用的多度等级制表示,习惯用的符号是:背景化(Soc):植物地上部分的郁闭形成背景。
多(Cop):植物生长很好,个体数目很多,但未达到背景化。
稀疏(Sp):植物数量不多,稀疏散生。
零落(Sol):植物的个体很稀少。
计算公式:M=1/D=R/q其中:M: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