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习题

合集下载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北京习题集-教师版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北京习题集-教师版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北京习题集)(教师版)一.选择题(共4小题)1.(2017•东城区二模)菠菜中含有一种有机物﹣﹣草酸。

将草酸隔绝空气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

为了探究草酸分解生成的碳的氧化物成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装置乙和丙之间应该增加干燥气体的装置B.丙装置玻璃管中若发生化学反应,则管内看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为红色C.若甲试管内溶液不变浑浊,丁试管内溶液变浑浊,则该碳的氧化物成分为一氧化碳D.若甲试管内溶液变浑浊,丁试管内溶液不变浑浊,则该碳的氧化物成分为二氧化碳2.(2017•东城区二模)“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正确的是()A.组成:都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但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元素B.性质:都能溶于水;CO能燃烧,而CO2不能燃烧C.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气体燃料D.危害:都有毒,CO2还会造成温室效应3.(2017•昌平区模拟)一氧化碳在铂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的反应的过程可以表示为:CO⇌CO ad;O2⇌2O ad;CO ad+O ad→CO2(式中标有ad的物质表示吸附在金属铂表面的原子或分子),对上述反应过程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O和CO ad不是同种物质B.CO与O2不用点燃反应也能进行C.吸附在金属铂表面的氧原子和一氧化碳分子发生反应D.这一反应原理应用于汽车尾气处理,会使尾气中一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4.(2013秋•东城区期末)如图所示,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转化为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B.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发生了变化C.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D.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二.多选题(共1小题)5.(2012•密云县二模)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依据一氧化碳的性质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推测中,合理的是()A.C2O3能使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C2O3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C.C2O3能够引起温室效应D.C2O3中碳的化合价为+3价三.填空题(共2小题)6.(2019•北京模拟)科学实验证明香烟所产生的烟雾中至少有300多种化合物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习题专项练习及答案.doc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习题专项练习及答案.doc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习题专项练习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填空题(共11题)评卷人得分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虽然都是由_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_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_________,这种不同的分子构成,使得它们性质_________。

【答案】答案:碳氧氧原子有很大的不同难度:容易知识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一氧化碳主要化学性质是_________性、_________性和_________性。

它的主要用途是作_________和在冶金工业中作_________剂。

【答案】答案: 可燃还原毒燃料还原难度:容易知识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3.影视舞台上常用于产生云雾翻滚的效果,使人如入仙境的物质是_________,其中产生云雾效果的原因是_________;根据它产生雾的性质,说出它的两个主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答案: 干冰干冰升华时吸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使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难度:容易知识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4.用纯净的CO还原CuO时,试管中的CuO由_________色逐渐变为_________色;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

【答案】答案:黑红变浑浊难度:容易知识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5.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一氧化碳吸进肺里跟血液里的_________结合,使血液里的这种物质不能很好地跟________结合,致使人体缺少________。

【答案】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一氧化碳的毒性。

答案:血红蛋白氧气氧气难度:容易知识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6.要使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

一氧化碳中毒判断题

一氧化碳中毒判断题

一氧化碳中毒判断题
以下是一些关于一氧化碳中毒的判断题: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因此很难被人们察觉。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只有当煤气泄漏时,才会产生一氧化碳。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一氧化碳不仅来源于煤气泄漏,还可能来自于不完全燃烧的燃料,如木材、煤炭、燃油等。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无力等。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使用安全的燃气、煤气设备,并定期检查和维修排烟设施,可以有效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一氧化碳中毒后,只要迅速离开中毒环境,就可以完全恢复,不会留下后遗症。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一氧化碳中毒的严重程度和恢复情况取决于中毒的时间和浓度,严重的一氧化碳中毒可能导致永久性的神经损伤或死亡。

请注意,这些判断题仅供参考,如果您或他人可能遭遇一氧化碳中毒,请立即寻求医疗救助。

同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使用一氧化碳报警器,确保燃气设备的安全使用,以及定期维护和检查相关设备等,以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题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检验氢气的纯度B. 闻气体的气味C. 读取液体体积D.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2.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因为干冰升华吸热B. 活性炭能够除去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C. C、CO、H2常用来冶炼金属,是因为它们都具有可燃性D. 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3.“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是()A. 先变蓝后变紫B. 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C. 先变无色后变红色D. 先变红色后变紫色4.一无色气体,可能有H2、CO、CO2、中的一种或数种,现将无色气体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甲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该气体中一定有还原性气体和CO2B. 该气体中可能有碳的氧化物C. 该气体一定是混合物D. 该气体一定有还原性气体,一定有碳的氧化物5.(2019•百色)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还原性C. 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 固体的二氧化碳叫“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6.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 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器B. 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C. 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D. 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7.以下气体在自然界中能发生光合作用的是()A. H2B. O2C. N2D. CO28.航天探测发现:金星是一个被浓密大气层包围的固体球,大气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它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C2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C2O3是氧化物B. C2O3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C. 在一定条件C2O3能还原氧化铁D.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9.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相关实验过程中无明显现象的是()A. B. C. D.二、填空题(共4题;共13分)10.将木炭和氧化铜混合均匀放在试管中加热,可以看到________色的氧化铜最终变成________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以看到________,该反应中木炭的作用是作________。

一氧化碳习题

一氧化碳习题

一氧化碳习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及测试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目标]1. 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 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 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教学过程](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如图所示,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将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

倾倒二氧化碳(3)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

第一朵小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小花喷上水,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小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花的颜色变化。

然后将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加热,观察现象。

观察四朵花的现象并分析I II IIIIV现象变红不变不变变红分析醋酸显酸性水不显酸性不显酸性显酸性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和加热碳酸时有什么现象发生?从溶液中逸出,所以红色石蕊试液又变成紫色。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与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的缘故。

这个反应可以用来检验。

(5)在一定条件下,气体会变成固体,固体叫“干冰”。

干冰升华时吸热,因而干冰可用作致冷剂、人工降雨。

2. 的用途“干冰”作致冷剂、人工降雨,制汽水,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室里的肥料。

3. 温室效应空气中的会因人和动物、植物呼吸、煤等燃料燃烧急剧增多吗?不会,因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放出,空气中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温室效应是怎样产生的?近几年来,人类消耗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大气中的含量不断上升,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热量不易散失,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气体除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烷等。

为了减缓大气中含量的增加,采取如下措施: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

②限制(或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常见急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练习题

常见急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练习题

常见急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练习题一、A11、一氧化碳中毒虚证(脱证)的代表方剂为A、陶氏回阳急救汤B、桃仁承气汤C、补中益气汤D、生脉散E、参附汤2、一氧化碳中毒热盛动风证的代表方剂为A、桃仁承气汤B、真方白丸子C、羚角钩藤汤D、天麻钩藤饮E、镇肝息风汤3、患者一氧化碳中毒后,表现为头痛,眩晕,心悸,烦躁身热,口唇色紫,舌红或绛,苔厚腻,脉沉实有力,可辨证为A、风痰入络证B、痰热腑实证C、热盛动风证D、痰火瘀闭证E、虚证(脱证)4、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痰火瘀闭证的代表方剂为A、桃仁承气汤B、天麻钩藤饮C、羚角钩藤汤D、菖蒲郁金汤E、镇肝息风汤5、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痰火瘀闭证常用的治法为A、回阳固脱B、息风清火,化痰开窍C、清热化痰,开闭醒神D、清热化痰,宣肺平喘E、平肝潜阳,活血通络6、下列哪项不属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促进脑细胞代谢的能量合剂A、辅酶AB、三磷腺苷C、细胞色素CD、大量维生素CE、肾上腺素7、急性一氧化碳严重中毒后,脑水肿可在24~48小时发展到高峰。

脱水疗法很重要。

目前最常用的药物是A、三磷腺苷B、甘露醇C、呋塞米D、肾上腺E、地西泮8、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其病位在A、心脑B、肝肾C、肝肺D、肺肾E、肺脾9、现场抢救一氧化碳中毒时,应首选的治疗措施是A、迅速离开中毒现场B、人工呼吸C、按压合谷D、甘露醇E、立即给氧。

co中毒机制填空题

co中毒机制填空题

co中毒机制填空题
CO(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的中毒情况,下面是关于CO中
毒机制的填空题:
1. CO中毒是由于人体吸入过多的CO气体,导致血液中的
_________和CO结合,形成一种稳定的化合物,称为_________。

2. CO与血红蛋白结合后,会阻碍血红蛋白与_________结合,
从而干扰氧气的运输和释放。

3. CO的亲和力比氧气高,因此当CO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形成
的COHb会_________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

4. COHb的形成导致了血液中氧气的_________,使得身体各组
织和器官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

5. CO中毒的症状包括_________、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的中毒情况可能导致意识丧失、昏迷甚至死亡。

6. 在诊断CO中毒时,可以通过_________检测血液中COHb的
浓度。

7. CO中毒的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检查和维护燃气设备、保持通风良好、不在封闭空间使用燃气器具等,及时采取逃生措施并呼叫急救人员。

以上是关于CO中毒机制的填空题,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CO中毒的发生原理和相关知识。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
点燃
二氧化碳 (7)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的是___________,
CO2 + H2O = H2CO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的是__________,反应的 一氧化碳
CuO + CO Cu + CO2 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干冰是________________。 固态二氧化碳
氧气 释放的是___________;
一氧化碳 (5) 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 2CO + O2 2CO2 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 (6)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____,反 CO2 + Ca(OH)2 = CaCO3↓+ H2O 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
实验开始时,先通入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灯
排尽空气,防止加热时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停止通一氧化碳
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
尾气处理 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co
cuo
C
co
A
cuo
A
澄清的 石灰水
B
B
澄清的石灰水
C
动动手
请你写出CO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
3 CO+ Fe2O3 == 2 Fe + 3 CO2 4 CO+ Fe3O4 == 3 Fe + 4 CO2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燃烧.flv
思考: 如何鉴别两瓶无色气体:H2和C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及测试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目标]1. 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 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 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教学过程](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如图所示,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将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

倾倒二氧化碳(2)的溶解性: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观察现象并分析。

能溶于水能溶于水,增大压强会溶解得更多。

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3)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

第一朵小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小花喷上水,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小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花的颜色变化。

然后将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加热,观察现象。

观察四朵花的现象并分析不显酸性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和加热碳酸时有什么现象发生?从溶液中逸出,所以红色石蕊试液又变成紫色。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与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的缘故。

这个反应可以用来检验。

(5)在一定条件下,气体会变成固体,固体叫“干冰”。

干冰升华时吸热,因而干冰可用作致冷剂、人工降雨。

2. 的用途“干冰”作致冷剂、人工降雨,制汽水,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室里的肥料。

3. 温室效应空气中的会因人和动物、植物呼吸、煤等燃料燃烧急剧增多吗?不会,因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放出,空气中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温室效应是怎样产生的?近几年来,人类消耗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大气中的含量不断上升,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热量不易散失,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气体除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烷等。

为了减缓大气中含量的增加,采取如下措施: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

②限制(或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二)一氧化碳的性质1. 物理性质: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2. 化学性质:①可燃性CO燃烧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

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CO在燃烧。

②CO的毒性正常的血液呈深红色。

当通入CO后,血液由深红色变为鲜红色,这是因为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

CO有剧毒!③CO具有还原性在玻璃管中放入氧化铜,通入一氧化碳赶走玻璃管内的空气后,加热。

观察现象并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作对比。

实验说明,一氧化碳和木炭一样具有还原性,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例如: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来炼铁。

3. CO的用途:①可用于冶金工业。

②CO作为气体燃料。

[本课题小结]1.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能与水反应。

2.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个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3. 一氧化碳能够燃烧,具有还原性和毒性。

4. 温室效应及防止温室效应增强应采取的措施。

第六单元复习[回顾归纳总结]碳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典型例题】例1. 某纯净气体通过下图装置时,可观察到:A中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据此判断:气体和黑色粉末可能的组合是什么?分析:本题是由实验现象探讨物质组成的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

实验过程中,A中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该气体既不是酸性气体(……),也不是碱性气体()。

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经过B装置反应后有气体生成。

已知通入的气体和B中玻璃管内盛的黑色粉末都是纯净物,说明玻璃管中盛的不是炭粉跟氧化铜的混合物。

根据已有知识可确定气体和黑色粉末的可能组成是:氧气和炭粉或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粉末。

答案:氧气和炭粉或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粉末例2.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

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的方案。

A 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下图甲所示。

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按下图乙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色)。

请你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1)哪个同学的方案合理__________________;(2)方案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既需证明它能与水反应,又需要证明反应后生成物具有酸性。

A同学做的实验甲,易产生“二氧化碳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错误结论。

B同学做的实验乙,其中II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III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IV说明只有二氧化碳与水相互作用后的产物才能使石蕊变红,与I实验对比说明该产物具有酸性。

答案:(1)B同学的实验方案合理;(2)B同学进行了多个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小花颜色的变化可以说明:紫色石蕊变红不是水作用的结果,也不是二氧化碳作用的结果,而是酸作用的结果,二氧化碳溶于水一定生成了具有酸性的物质。

例3. 请你选用以下仪器和药品,按实验要求,设计一套完整的检验CO还原性和化学性质的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药品:盐酸、石灰石、氧化铜粉末、木炭粉、氢氧化钙溶液。

(1)实验装置连接顺序依次为(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2)A装置的药品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3)B装置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4)C装置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5)D装置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6)尾气中含有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分析:要验证CO和的性质,首先要制出气体,装置A是制取气体的装置,其中加入石灰石和稀盐酸,产生;要验证CO的还原性需将先转化为CO,因此用C装置,高温条件下,和C反应生成CO;然后气体通过B装置,CO在加热条件下还原CuO,生成;再将气体通过D,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验证了的化学性质,因为尾气中含CO,有毒,因此要用气球收集尾气或点燃之。

答案:(1)A C B D(2)石灰石和稀盐酸;(3)黑色氧化铜变为光亮的红色物质;(4)(5)澄清石灰水变浑浊(6)点燃或用贮气装置收集【模拟试题】[试题一]一. 选择题。

1.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二氧化碳比空气轻,极难溶于水B.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C. 二氧化碳较易被液化D. 二氧化碳没有颜色,但有气味2. 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是因为()A. 二氧化碳使石蕊变红色B. 石蕊使二氧化碳变红色C.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与石蕊反应使石蕊变红色D. 石蕊使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变红色4. 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幻镜。

干冰能产生白雾是因为()A. 干冰蒸发出大量的水蒸气B. 干冰蒸发出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C. 干冰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D. 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5. 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常会出现一层白膜,它是()A. B. C. D.6.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A. 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 二氧化碳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C. 二氧化碳可参加光合作用D. 二氧化碳没有毒性7. 下列物质中不能与发生反应的是()A. 灼热的焦炭B. 石蕊试液C. 灼热的氧化铜D. 石灰水8. 检验久未开启的菜窖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是否过大的正确方法是()A. 带入一个盛满澄清石灰水的试管B. 带入一杯水C. 带入一个接通电源的手电D. 带入一盏点燃的油灯或木柴9. 干冰是优良的致冷剂,可用来保藏易腐败的食品,其原因是()A. 干冰是固体B. 干冰蒸发时吸热C. 干冰蒸发后无残留D. 干冰比空气重10. 利用大棚栽培农作物,科技人员常向大棚内施放适量,这是因为()A. 会使大棚内温度急剧升高B. 可使害虫窒息死亡C. 能灭火,可避免火灾发生D. 可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11. 国际冰川专家最近指出:“喜马拉雅山冰川正在逐渐消融”。

造成冰川融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而与之密切相关的气体是()A. B. C. D.12. 所谓“温室效应”是指()A. 频频发生的森林大火,使地球的温度升高B. 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阻碍了热辐射使地表温度升高C. 用塑料大棚提高棚内温度,使之适宜农作物生长D. 地球上空臭氧层遭到破坏,使阳光中的紫外线易穿透大气层照射到地球上13. 由于大气中含量增大,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变热,海平面升高,陆地面积减少。

为了减少大气中含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 植树造林,增加地球表面绿色面积B. 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C. 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以代替矿物燃料D. 限制汽车工业发展,减少汽车数量14. 下列各用途中,二氧化碳参加了化学反应的是()A. 二氧化碳用来灭火B. 干冰作制冷剂C. 在温室里使用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D. 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制造尿素15. 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B. 作工业原料制纯碱、尿素等C. 干冰用作致冷剂D. 二氧化碳作农作物的气体肥料16. 二氧化碳只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它却是自然界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其存在对于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A. 供给人和动物的呼吸B. 能够灭火C. 供给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 和其它物质反应成生碳酸钙17. 下列物质燃烧时,产物对环境无污染的是()A. 汽油B. 煤C. 氢气D. 含硫矿物燃烧18. 下列气体与温室效应无关的是()①二氧化碳②臭氧③甲烷④氟氯代烷⑤氮气⑥氧气A. ①②B. ③④C. ⑤⑥D. ①④19. CO和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A. 比空气重B. 分子构成不同C. 难溶于水D. 用途不同20. 一氧化碳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A. 不能支持燃烧B. 不能燃烧C. 可以燃烧D. 具有毒性21. 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CO和的是()A. 澄清的石灰水B. 蒸馏水C. 灼热的氧化铜D. 紫色的石蕊试液22. 煤气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一氧化碳()A. 具有还原性B. 具有可燃性C. 密度比空气小D. 容易和血红蛋白结合23.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对煤气的下列叙述中,与CO性质无关的是()A. 煤气有毒B. 煤气可燃C. 煤气有刺激性气味D. 煤气有还原性24.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的颜色是()A. 明亮的蓝紫色B. 苍白色C. 黄色D. 蓝色25. 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一氧化碳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B. 一氧化碳是碳不完全燃烧的产物C. 一氧化碳中毒发生的是物理变化D. 一氧化碳可以作燃料26.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 安装烟囱,改善炉子排气状况B. 打开门窗,使室内通风C. 把煤球炉提到门外D. 室内放一桶水27. 冬天在较密闭的房间用煤炉取暖,若烟囱排气不良,就会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