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水问题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烧水问题教案解析

四年级数学烧水问题教案解析

四年级数学烧水问题教案解析教案标题:四年级数学烧水问题教案解析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烧水问题并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实际的烧水问题,如不同容量的水壶和杯子。

2. 教师准备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问题1. 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烧水的问题,如:小明用一个装满水的容量为3升的水壶倒入一个装满水的容量为5升的水壶中,问还差多少水才能装满5升的水壶?2.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步骤二:讲解基本概念1. 教师向学生解释容量的概念,如3升和5升。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容量为3升的水壶装满水,倒入一个容量为5升的水壶,会发生什么?为什么?步骤三:解决问题1.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的烧水问题,如:小明用一个装满水的容量为4升的水壶倒入一个装满水的容量为7升的水壶中,问还差多少水才能装满7升的水壶?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学生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法,并与其他组进行比较和讨论。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如通过减法运算求解。

步骤四:拓展练习1. 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烧水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练习,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3.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评价和指导,纠正他们可能存在的错误。

步骤五:归纳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学生将所学内容整理成笔记或思维导图。

步骤六: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烧水问题。

2. 学生完成作业并上交。

教学扩展:1.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烧水问题,如三个水壶容量分别为3升、5升和8升,如何通过倒水操作得到4升水?2. 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图形解决烧水问题,如通过画出水壶的图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 烧水问题》教学设计

《 烧水问题》教学设计

《烧水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烧水问题。

(教材第104页)教学目标:1.通过情景图中展示出的信息和需解决的问题,来尝试自己安排时间。

2.通过对比,能选择出最合理的方案。

教学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增强合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教具学具: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如果你们家来客人了,你们准备怎样招待客人呢?生:给客人沏杯茶。

师:星期天上午,李阿姨到小明家做客,妈妈让小明给李阿姨沏杯茶。

(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情景图)师:你平时沏茶要做哪些事呢?生:接水、烧水、洗茶杯、放茶叶、沏茶。

师:噢,你们要做这么多事!让我们来看一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课件出示:烧水8分钟、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师: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到茶水呢?这就是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了,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经历过程师:小明要做这么多事,请你帮他想一想,哪些要先做?哪些可以同时做呢?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请你们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工序图片摆一摆,设计一个最佳方案,并算一算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小组合作操作工序图片,设计最佳方案。

师:谁愿意上讲台来用工序图片展示你的设计方案?学生上台演示。

师:这样安排要几分钟?生:11分钟。

师:怎么算?生:1+1+8+1=11(分)。

师:为什么只加“8”就行了?生:因为烧水的同时能干其他事情,节省时间。

师:还有更快的方法吗?生:没有了。

师:为了更清楚地把沏茶的过程表示出来,我们习惯画上箭头,这叫流程图。

请小组合作把烧水的过程用流程图画出来。

师:从解决烧水问题中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生:能同时做的事情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三、课堂总结,梳理提升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1烧水问题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1烧水问题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1烧水问题人教新课标()2.优化思想也便是运筹思想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开始运用了,比如战国时期的“田忌赛马”便是对策论的应用。

对策论是优化的一种,它研究的是竞争的双方接纳怎样的计谋能战胜敌手。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普遍的应用,体育比赛中像乒乓球团体赛时,怎样部署选手的上场顺序,就要用到对策论的要领。

课本由“田忌赛马”的故事来引入对策论的应用标题,这个故事学生都听过,但并不是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的,这里便是议决这个故事让学生来领会对策论要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本利用学生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或经典的数学标题渗透数学思想要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联。

由于这些思想要领比较抽象,必须借助一些具体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这些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经典的标题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使学生议决简略的事例,初步领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要领在办理实际标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明白到办理标题计谋的多样性,形成寻找办理标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平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尝试用数学的要领来办理实际生活中的简略标题,初步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办理实际标题的能力。

4.使学生逐步养成合理部署时间的精致德惯。

运筹思想和对策论的理论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要领,在这里只是让学生议决简略的事例,初步领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要领在办理实际标题中的应用,初步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进步办理实际标题的能力。

学生只要能从办理标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的方案,初步领会优化思想的应用就可以了,并不要修业生一看到标题就都能从优化的角度给出最优的方案。

别的老师在传授中也不要使用运筹、优化和对策论等数学化的语言举行描述。

1 烧水标题.............................1课时2 烙饼标题...............................1课时3 田忌赛马标题...........................1课时烧水标题。

(最新部编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作业设计及答案:烧水问题

(最新部编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作业设计及答案:烧水问题

1 烧水问题一课时教学内容烧水问题。

(教材第104页)教学目标1.通过情景图中展示出的信息和需解决的问题,来尝试自己安排时间。

2.通过对比,能选择出最合理的方案。

重点难点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难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增强合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教具学具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如果你们家来客人了,你们准备怎样招待客人呢?生:给客人沏杯茶。

师:星期天上午,李阿姨到小明家做客,妈妈让小明给李阿姨沏杯茶。

(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情景图)师:你平时沏茶要做哪些事呢?生:接水、烧水、洗茶杯、放茶叶、沏茶。

师:噢,你们要做这么多事!让我们来看一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课件出示:烧水8分钟、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师: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到茶水呢?这就是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了,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情景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为后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准备】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师:小明要做这么多事,请你帮他想一想,哪些要先做?哪些可以同时做呢?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请你们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工序图片摆一摆,设计一个最佳方案,并算一算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小组合作操作工序图片,设计最佳方案。

师:谁愿意上讲台来用工序图片展示你的设计方案?学生上台演示。

师:这样安排要几分钟?生:11分钟。

师:怎么算?生:1+1+8+1=11(分)。

师:为什么只加“8”就行了?生:因为烧水的同时能干其他事情,节省时间。

师:还有更快的方法吗?生:没有了。

师:为了更清楚地把沏茶的过程表示出来,我们习惯画上箭头,这叫流程图。

请小组合作把烧水的过程用流程图画出来。

师:从解决烧水问题中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生:能同时做的事情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烧水过程中的热传递大单元教学设计

烧水过程中的热传递大单元教学设计

烧水过程中的热传递大单元教学设计【烧水过程中的热传递大单元教学设计】导语:从古至今,烧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行为之一。

然而,烧水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却蕴含着热传递的奥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烧水过程中的热传递原理,并设计一节以烧水为主题的热传递大单元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热传递的概念和应用。

一、烧水过程中的热传递原理在开始设计教学活动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烧水过程中的热传递原理。

烧水过程涉及到多个热传递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下面,我们将依次介绍每种热传递方式在烧水过程中的作用。

1. 传导传导是指物体内部或不相接触的物体之间的热量传递。

在烧水过程中,热源(如火炉或电磁炉)通过传导将热量传递给水壶底部,使其加热。

传导也发生在水壶底部与水液之间,使水体逐渐升温。

2. 对流对流是指液体或气体由于温度差异而发生的流动,并伴随着热量的传递。

在烧水过程中,当水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出现热对流。

热的水趋于上升,而冷的水则下沉,形成了循环。

这种对流现象使得整个水体均匀地加热,并提高了热传递效率。

3. 辐射辐射是指通过电磁波产生的热能传递方式。

在烧水过程中,热源释放的热能以辐射的形式传递给水壶、热源周围的空气以及其他物体。

这种辐射热能的传递也对水壶进行了加热。

通过对烧水过程中热传递原理的分析,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热传递的不同方式,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热传递大单元教学设计为了更好地教授热传递的概念和应用,我们设计了一节以烧水为主题的热传递大单元教学活动。

该教学活动共分为导入、知识探究、案例应用和总结回顾四个环节。

1. 导入(1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烧水的视频或现场实验演示,引发学生对热传递的兴趣,并让他们思考以下问题:- 烧水的目的是什么?- 烧水的过程中有哪些现象?为什么会发生?- 烧水过程中是否涉及热传递?如果有,有哪些热传递方式?2. 知识探究(50分钟)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观察实验和教师讲解来深入了解烧水过程中的热传递原理。

烧开水的教学设计

烧开水的教学设计

烧开水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题目:烧开水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和掌握安全使用电热水壶的方法和技巧,掌握烧开水的步骤。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电热水壶的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做事认真仔细的态度。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安全意识,学会关心他人,珍惜资源。

二、教学内容1. 安全使用电热水壶的方法和技巧。

2. 烧开水的步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引入话题:你们家里烧开水都是怎么做的?有没有遇到过安全问题?引起学生对烧开水的兴趣,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经验及安全问题。

2. 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范,详细介绍安全使用电热水壶的方法和技巧。

a. 讲解使用电热水壶前的准备工作,如检查电源插头是否插紧等。

b. 讲解电热水壶的控制面板和按键功能,并示范正确操作的步骤。

c. 强调注意事项,如使用时要稳定水壶底部,远离易燃物品等。

3. 操作演示(20分钟)分小组进行演示,每个小组安排一名学生扮演操作者,其余学生扮演观察者。

操作者按照所学知识和步骤正确使用电热水壶进行烧水,观察者记录着操作者的每一步操作,在演示结束后,观察者将观察到的操作过程与正确操作步骤进行对比,并指出操作者的错误操作。

4. 反馈评价(1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总结出正确操作电热水壶的步骤,并排除错误的操作方式。

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操作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纠正,帮助他们理解并记住正确的操作方法。

5. 拓展应用(15分钟)学生自行安排小组,分角色演练电热水壶的正确操作步骤。

演练结束后,学生根据观察和指导的结果进行反思,总结操作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6.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巩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

四、课堂延伸1. 学生可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家中进行实际操作烧水,并写出操作心得和感想。

2. 学生们可进行小组合作,撰写使用电热水壶的使用说明书,包括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单元教案-第8单元-烧水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单元教案-第8单元-烧水问题

烧水问题。

(教材第104页)1.通过情景图中展示出的信息和需解决的问题,来尝试自己安排时间。

2.通过对比,能选择出最合理的方案。

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难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增强合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课件、图片。

师:同学们,如果你们家来客人了,你们准备怎样招待客人呢?生:给客人沏杯茶。

师:星期天上午,李阿姨到小明家做客,妈妈让小明给李阿姨沏杯茶。

(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情景图)师:你平时沏茶要做哪些事呢?生:接水、烧水、洗茶杯、放茶叶、沏茶。

师:噢,你们要做这么多事!让我们来看一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课件出示:烧水8分钟、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师: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到茶水呢?这就是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了,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情景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为后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准备】师:小明要做这么多事,请你帮他想一想,哪些要先做?哪些可以同时做呢?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请你们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工序图片摆一摆,设计一个最佳方案,并算一算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小组合作操作工序图片,设计最佳方案。

师:谁愿意上讲台来用工序图片展示你的设计方案?学生上台演示。

师:这样安排要几分钟?生:11分钟。

师:怎么算?生:1+1+8+1=11(分)。

师:为什么只加“8”就行了?生:因为烧水的同时能干其他事情,节省时间。

师:还有更快的方法吗?生:没有了。

师:为了更清楚地把沏茶的过程表示出来,我们习惯画上箭头,这叫流程图。

请小组合作把烧水的过程用流程图画出来。

师:从解决烧水问题中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生:能同时做的事情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设计意图:这节课通过简单的最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烧开水劳动教案

烧开水劳动教案

烧开水劳动教案教案标题:烧开水劳动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烧开水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烧水壶和掌握烧水的安全操作技巧。

3. 学生能够培养劳动技能,提高自理能力。

教学重点:1. 烧水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烧水的安全操作技巧。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烧水壶。

2. 学生如何遵守烧水的安全规则。

教学准备:1. 烧水壶和电源。

2. 水源。

3. 温度计。

4. 安全提醒标语。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家庭中如何烧开水,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危险。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烧开水需要注意安全。

步骤一:烧水的基本原理1. 通过简单的实验,向学生展示水加热后产生蒸汽的现象。

2. 解释水的沸腾点和蒸汽的形成原理。

步骤二:烧水的步骤1. 向学生介绍烧水的基本步骤:准备烧水壶、加入适量的水、接通电源、等待水沸腾、关闭电源。

2. 强调在烧水过程中要保持警惕,不离开烧水壶。

步骤三:烧水的安全操作技巧1. 向学生介绍烧水的安全操作技巧:a. 使用烧水壶时要确保电源插头和插座干燥,避免电击。

b. 在烧水壶上标示水位线,避免加水过多溢出。

c. 在烧水壶旁放置温度计,避免水温过高造成烫伤。

d. 烧水壶加热时要保持周围环境整洁,避免发生火灾。

步骤四:烧水的实际操作1. 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每组学生轮流操作烧水壶。

2. 老师和助教全程监督,指导学生正确操作烧水壶,并注意安全。

总结:1. 回顾烧水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强调烧水的安全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3. 鼓励学生在家中合理使用烧水壶,提高自理能力。

拓展活动:1. 学生可尝试烧不同温度的水,观察水的变化。

2. 学生可设计小实验,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烧水速度的影响。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操作烧水壶时的技巧和安全意识。

2. 与学生进行讨论,检查他们对烧水原理和安全操作的理解。

教学延伸:1. 可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烹饪技巧和厨房用具的使用方法。

2. 可组织学生参观食品加工厂或餐厅,了解更多与烹饪相关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烧水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上数学广角(例2烧水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探讨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
教具准备:图片课件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猜个谜语:世界上最快又最慢,最长又最短,最平凡又最珍贵的是什么?预设:时间
(设计意图:从猜谜语入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打扫卫生
项目拖地擦桌子听音乐
所需时(分)8 2 10
师:你能算出做完这些事情最少要用多少时间?
预设:
听音乐(10分钟)
同时↓
拖地(8分钟)
擦桌子(2分钟)
师:理解“同时”的含义:
2、烧水问题
师:怎样安排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呢?
(1)我们先来讨论一下: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情?每件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讨论总结,同时教师给出例2中的图例:
烧水8分钟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1分钟
接水1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
(2)、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如果你是小明,你怎样安排?我们怎么考虑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学生讨论得出:必须明确顺序,合理安排,节约时间。

也就是说哪些事情要先做,然后再考虑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能同时做的事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师:现在和同学讨论一下,看看哪组的方案比较合理。

然后小组汇报,教师板书:洗水壶接水同时引导:你也可以用画箭头的方法把沏茶的过程图表示出来,这样表示有什么好处啊?(简单明了)
各小组把自己的方案用这种流程图表示出来,然后在全班展示。

师:比较设计的方案,看看每一种方案中,沏茶的顺序对不对,所需的时间各是多少。

从中选出最佳的方案,也可以标上时间。

如:
(3)总结:我们用最短的时间让客人喝上茶了,那么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先后顺序,合理安排,注意同时)
师:你们好棒啊!这就是数学中有名的运筹学啊!知道它怎么产生的吗?
三、课堂练习
1、喝药(预设)生独立完成
倒开水
等开水变温
1分钟
找感冒药
量体温
6分钟
同时
1分钟
5分钟
6+1=7(分)
2、做午饭(生同桌共同完成流程图)
烧鱼12分钟
放米和水2分钟
煮饭20分钟
烧青菜3分钟
洗锅1分钟
烧汤6分钟
3、小资料:华罗庚的故事
4、联系生活实际:师:生活中哪些地方遇到过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生活、学习效率的事情?(生自由回答)
5、判断题:判断这些事情是合理安排时间吗?说理由
6、思考题:打电话
老师有紧急任务要打电话通知7位同学,现在只有一部电话,如果每打一个电话需要1分钟,老师该如何做,才能尽快通知完7名同学?通知完7个同学一共需要多少时间?
7、送名言
8、我们一起来总结:
1.珍惜时间首先体现为合理安排时间。

2.合理安排时间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

3.珍惜时间还要学会有效利用零星时间。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希望同学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合理运用时间,做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