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地理

合集下载

乡土地理

乡土地理

花牛苹果的特点:
• “花牛”苹果果实圆锥形,全面鲜红或浓红,色 泽艳丽,色相片红或条红色,果实着色度90— 100%; • 果个整齐,果面光滑、亮洁;果形端正高桩、五 棱突出明显,果形指数0.9—1.0; • 果肉黄白色,肉质细,致密,松脆,汁液多,风 味独特,香气浓郁,口感好,品质上。
天水花牛苹果的生产优势

同年9月23日,花牛村果农精心挑选出两向毛 主席寄去(并在装寄苹果的木箱上写下了“花牛” 二字),表达对主席的敬仰,主席品尝后,非常 喜爱,时任甘肃省省长的天水籍著名人士邓宝珊 在家中会见主席,当时用天水苹果招待他,主席 称赞道:“你家乡天水的苹果好吃!”。此后, 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门致函,代表毛主席向花牛村 村民致谢。
天水花牛苹果
• 气候资源优势:属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半湿润), 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为22.8℃,最冷月为1月, 平均气温为-2.0℃。 • 光照、土壤优势:天水地处高海拔区,山多川少, 大部分果园位于山地,具备土层深厚,光照充足, 雨水适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的独 特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果实正常生长、着色; 花期、花后气温稳定,有利于果实座果;在果品 成熟期昼夜温差大(8-10月份昼夜温差达10℃- 15℃),非常有利于果品糖份的积累。
• 2013年11月27日下午, 天水市政府副市长王 钧,市林业局局长王 学锋,麦积区委副书 记、区长成少平一起 参加了SOHO中国董事 长潘石屹在北京举办 的天水花牛苹果新闻 发布会,同时正式聘 任潘石屹为天水花牛 苹果公益代言人。
• 2014年4月15日,由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 府主办,麦积区委、麦积区政府、SOHO中国有限 公司、天水花牛苹果集团承办的主题为“引领健 康生活新时尚”的天水花牛苹果推介会暨潘苹果 形象体验店开业仪式在北京举行。

校本课程-乡土地理

校本课程-乡土地理

目录第一节基本概况……………………………………第二节地理交通………………………………第三节资源环境……………………………………第四节行政区划…………………………………第五节历史沿革…………………………………第六节农业情况………………………………………第七节工业状况………………………………………第八节人文景观………………………………………第九节乡风民俗………………………………………第十节物华天宝………………………………………一、基本概况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除丰富的石油资源外,还有煤炭、芒硝、石膏、重晶石、金刚砂、金、铁、锰等矿产资源。

工业有电力、煤炭、石油、机械、化工、建材、服装、食品等部门。

土特产品有元明粉、羊毛、驼毛、蚕豆、花海瓜等。

市内有昌马石窟、昌马岩画、汉长城及烽燧、火烧沟遗址、干海子候鸟保护区、老君庙、孙健初纪念碑等名胜古迹。

玉门是我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铁人"王进喜的故乡,石油工业已有65年的发展历史。

1955年建市,1957年建成全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1958年为了服务油田发展,原玉门县从玉门镇(现为玉门新市区)迁至老市区,与玉门石油管理局合并为地级市,1961年市局分家,玉门市改为县级建制。

1999年中国石油企业改制重组,将玉门石油管理局分设为玉门油田分公司和玉门石油管理局。

2002年国务院批准酒泉撤地设市,玉门市被确定为甘肃省直辖市,由酒泉市代管。

2003年玉门市政府驻地迁址获得国务院、民政部、省政府、酒泉市政府批准,并付诸实施。

同年玉门油田酒泉生活基地在酒泉市新城区奠基,石油企业"下山工程"正式启动。

二、地理交通玉门市地处河西走廊西部,位于东经96°15′-98°30′,北纬39°40′-41°00′之间,东临钢城嘉峪关和古城酒泉,西通国际旅游城敦煌,南接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北达中蒙边境,是甘肃省距离中蒙边境马鬃山通商口岸最近的城市,国道312线和兰新铁路复线横贯全境,历来是中原通往新疆、青海、西藏和连接蒙古、中亚、欧洲的重要通道。

乡土地理案例教学设计

乡土地理案例教学设计

乡土地理案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乡土地理案例教学目标:1. 了解乡村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分析乡村地理在不同地域的差异;3. 学习运用地理知识解读乡土案例。

教学内容:1. 乡土地理的概念和特征;2. 分析不同地域乡村的地理差异;3. 运用地理知识解读乡土案例。

教学步骤:一、导入(约5分钟)1. 利用图片、地图或幻灯片展示不同地区的乡村风光,激发学生对乡土地理的兴趣;2. 引发学生思考:你对乡土地理有何了解?乡村地理有哪些特征和不同之处?二、理论讲解(约15分钟)1. 介绍乡土地理的概念和特征,如地形地势、土地利用、自然资源、人文环境等;2. 分析不同地域乡村地理的差异,包括山区、平原、沿海地区等;3. 引导学生关注乡村发展与保护的问题。

三、案例分析(约25分钟)1. 分发或展示一份乡土地理案例,要求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应问题;2. 学生针对案例提出问题和观点,班级共同讨论;3. 教师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案例,讨论相关的地理知识和解决方案。

四、总结归纳(约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案例分析中的重点内容和地理知识;2. 学生发表个人观点或体会,分享学习心得;3. 教师提供扩展案例或问题,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

五、拓展活动(约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选择当地乡村地理案例进行观察和调研;2. 学生通过采访、问卷等方式,了解乡村地理的实际问题和发展现状;3. 学生撰写调研报告,总结乡村地理案例的地理特征和问题。

六、作业布置(约5分钟)1. 要求学生继续关注乡土地理,可以选择有关乡村地理案例进行深入研究;2. 建议学生利用图书馆、学校资源或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和学习;3. 提醒学生按时提交调研报告,并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分享研究成果。

教学评价:1. 案例分析中学生的问题和观点是否切合实际,有无地理逻辑;2. 学生课后调研报告的撰写质量和表达能力;3. 学生对乡土地理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乡土地理教案

乡土地理教案

乡土地理教案课题:乡土地理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乡村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通过讲解和实地考察,加深对乡村地理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重点:1.乡土地理的基本概念;2.乡村地理的特点。

教学准备:1.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2.筹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利用一幅乡村地图或图片,向学生展示乡村地理的特点,引发学生对乡村地理的兴趣和思考。

2.提问:你知道什么是乡土地理吗?请简单描述一下。

步骤二:概念讲解1.向学生讲解乡土地理的概念:乡土地理是研究乡村地理环境、现象与问题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乡村地理的基本概念、乡村地貌、农田格局、乡镇发展等内容。

2.通过图片和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让学生对乡土地理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步骤三:特点探究1.与学生一起探究乡村地理的特点,如人口稀少、资源丰富、交通不便等。

2.引导学生思考乡村地理特点背后的影响,如农业发展、生活习俗、乡村环境保护等。

步骤四:实地考察1.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地考察活动,选择一个附近乡村地区,带领学生实地观察和体验乡村地理的特点和现象。

2.在实地考察中,引导学生观察乡土地貌、农田格局、农民生活等,并结合所学的乡村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

步骤五:总结1.请学生进行小结,回顾并总结乡土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想,加深对乡土地理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延伸:1.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探究不同地区乡村地理的差异,并进行展示交流。

2.可以邀请当地的农民、农业专家等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深入了解乡村地理的实际应用和发展。

评估方式:1.观察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课后布置相关习题,检查学生对乡土地理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注意事项:1.确保安全,组织实地考察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差异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3.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乡土地理知识。

乡土地理

乡土地理

• 中国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鹿 茸。吉林省抚松县是人参主要产地 之一,被誉为最著名的“人参之 乡”。
矿产资源: 矿产有煤、铁、云母、 石棉和矿泉水等。 旅游资源:名胜有白龙湾、长白山 天池、温泉度假村、露水河狩猎场。
土地资源及利用
• 抚松镇面积161平方千米。人口57684人。 现有林地面积3000公顷,耕地221公顷。森 林覆盖率达75%。(耕地、林地、建设用 地,其中林地所占比例最大) • 抚松其含义是位于松花江上游和镇抚平定 之意。
抚松自然地理情况
位置:
• 位于中国吉林省东南部。松花江上游,长 白山西北麓,北与桦甸市、敦化市以二道 松花江为界。南与临江市、长白朝鲜族自 治县相连。东与安图县、朝鲜民主主义人 民共和国接壤。西与靖宇县隔江相望。与 江源区相接。属白山市。
人口民族:
• 总人口32万。汉族为主,有满、朝 鲜、回、蒙古、侗、பைடு நூலகம்、锡伯等13 个少数民族。
地形、地势 地形:属于山区 地势:地势高低差异很大
气候
温度带:中温带 干湿地区:湿润区 气候类型及特点:属于温带季风气 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 燥 .。
主要河流: 松花江
家乡的自然灾害
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面塌陷、 洪水、干旱、寒潮等。
自然资源
• 水利资源 :抚松县地处松花江上游,水资源十分丰富, 60年代以来,全县已建成北江电站、露水河电站、泉阳 电站、蒲春河电站、漫江电站、汤河电站、万良电站、 东岭电站等小水电站8座. • 动植物资源 :抚松县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不但是“东 北三宝”的故乡,而且素有“立体资源宝库”之称。境 内有野生动物3010种。其中大型兽类主要有东北虎、 金钱豹、马鹿、梅花鹿、黑熊、棕熊、野猪等。还有众 多的鸟类、鱼类及长白山林区特有的珍贵两栖动物林蛙。 野生植物1243种,有人参、天麻、五味子、红景天、 木灵芝等。天然无公害山野菜有广东菜、刺嫩芽、蕨菜、 山芥菜、猴头蘑等。食用菌类有元蘑、榆黄蘑、猴头蘑、 木耳、榛蘑等。

乡土地理知识汇总

乡土地理知识汇总

乡土地理知识汇总一.地理位置1.描述河南的纬度位置,评价其优越性。

大致位于32°N-36°N之间,北部为暖温带,南部为亚热带,中纬度优越性:冷热适中,有利于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

2.描述河南的海陆位置,评价其优越性。

地处我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半湿润和湿润地区优越性:降水适中,有利于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

3.描述河南的相对位置,评价其优越性。

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优越性:既利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又便于利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丰富资源,在全国的经济格局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二.自然环境1.说出河南的地形地势特征。

①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②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③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西部地势起伏大,东部起伏小。

2.说出河南的河流特征。

受地势影响,向东北,东,东南,南四个方向呈辐射状展布。

3.说出河南的气候特征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东西温暖湿润。

三.人文环境1.说出河南的自然资源特点,分析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①类型齐全,总量丰富,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人口众多,资源人均不足,会导致资源的相对短缺。

2.分析河南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说出解决措施3.河南地下水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区,要注意适量开采。

4.主要气象灾害——旱涝治理措施:兴修水利,治理江河主要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分布在西部山区措施:植树造林,保持水土5.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量多。

人口问题:老龄化——措施:二孩儿政策,延迟退休等。

6.说出河南的人口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特点:分布不均,东密西疏自然原因:①东部位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②东部位于河流下游,水源充足社会经济原因:①东部交通便利;②东部开发历史悠久7.河南是农业大省,耕地主要是旱地,水田分布在南阳、信阳等地,耕作制度: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

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乡土地理资源是指一个地区特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包括地貌地貌、地理环境、气候气象、植被植物、动物资源、水资源、土壤土壤、矿产资源、文化人文等。

乡土地理资源是地理教学中的宝贵教材和实践基地,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

以下是乡土地理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乡土地理资源可以作为地理教学内容的案例学习。

教师可以选取乡土地理资源丰富、典型的地理现象作为案例,通过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选取乡村的农田环境作为案例,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农田环境的优缺点,探讨合理的农田布局和农田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通过案例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而且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乡土地理资源可以作为地理实地考察的基地。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和感受乡土地理资源的真实情况,了解自然地理现象和人文特征。

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当地的湖泊或水库进行考察,让学生观察水域的形态特征、水文循环过程和水体的水质情况。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能够切身体验乡土地理资源的特点,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乡土地理资源可以作为地理教学的调查研究课题。

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乡土地理资源特点,设计相关的调查课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和研究。

可以调查乡村的土壤类型和质量情况,让学生了解土壤的成因和特点,掌握土壤管理和保护的基本知识。

通过调查研究,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地理知识,还能够培养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乡土地理资源可以作为地理教学的教学媒体和教学工具。

教师可以利用当地的乡土地理资源,设计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展示,丰富地理教材和教学内容。

可以利用当地的植被资源制作植被展示板,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植被类型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展示,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特点,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乡土地理资源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乡土地理实践教学开题报告(3篇)

乡土地理实践教学开题报告(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乡土地理实践教学作为一种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社会经济,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本课题旨在通过乡土地理实践教学,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提升地理学科的教学效果。

二、课题研究内容1. 乡土地理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本部分将研究乡土地理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地理学科的特点、实践教学的意义、乡土地理资源的内涵和特点等。

2. 乡土地理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本部分将探讨乡土地理实践教学的设计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1)设计原则:遵循地理学科特点,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实践性、趣味性和创新性。

(2)教学内容:以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保护等为主题,设计系列实践活动。

(3)教学方法: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实验、制作地理模型等多种教学方法。

(4)教学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

3. 乡土地理实践教学的案例研究本部分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乡土地理实践教学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其他地区的乡土地理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4. 乡土地理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估本部分将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成绩分析等方法,对乡土地理实践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估,为改进实践教学提供依据。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乡土地理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3. 实地考察法:深入家乡,了解当地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和社会经济状况。

4.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乡土地理实践教学的满意度和学习效果。

5. 访谈法:与教师、学生、家长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乡土地理实践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技术路线:(1)确定研究课题,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研究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土地理《信丰红瓜子》教案设计
乡土地理解读
乡土地理指省区以下较小地区的综合地理。

内容包括本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土壤、植被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改造自然的成就和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名胜古迹、人民生活情况等。

进行乡土地理教学,首先应明确乡土地理的区域范围。

“乡土”一词,按《辞海》的解释,是指“家乡、故土”,“亦泛指地方”。

可见,“乡土”是一个边界模糊的地域概念。

乡土地理作为区域地理学中的一个特定的科学概念。

乡土地理的教学讲授本省地理,或者本地区(地级市)地理”。

教学目的
一般说来,乡土是学生自幼生活并在这里成长的地方,因而也是学生所熟悉的地方。

通过乡土地理学习,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家乡伴随自己成长而发生的变化。

也就是说,乡土地理具有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

因此象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人民的勤劳奋发的精神、家乡的变化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的生动事实,其远胜于一般地理教学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图片展示或录像等音像展现的知识。

因而也就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同时,家乡的故土情结,可以激发学生树立改造家乡、建设家乡的崇高志向,这就有助于促进学生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付诸实践。

乡土地理的学习,因其可紧密联系当地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实践从而能有力地促进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联系。

地理教学中所涉及的诸如区域地理位置的评价、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分析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生产的地理因素、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防灾减灾等地理基础知识以及绘制地图、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地理基本技能,学生都可紧密结合乡土地理的学习应用于地理实践。

教学方法
从多方面、多角度讲述关于家乡江西省信丰县及红瓜子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

采取幻灯片展示,举例法,对比法,讨论活动等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信丰盛产红瓜子的原因
教学难点:信丰红瓜子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教学课时安排
1个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的资料和图片、教具
教学过程
1、内容导入:放映一些红瓜子生长和制作的录像(让学生对红瓜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放映信丰县的图片和地理位置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2、提问:一:你喜欢吃红瓜子吗,为什么?(个别提问)
部分学生讲完后,试问学生:你知道刚刚那个地方在那里吗?(提问)
师讲: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产。

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广西北海的珍珠,云南周城镇的扎染,吉林长白山的人参,福建武夷山的铁,观音茶,浙江金华的火腿等,都是我国各地著名的特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都有自己家乡的特产。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认识信丰红瓜子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
二:小组之间相互说说红瓜子的生长所需和地理位置的优势;
红瓜子在信丰县栽种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尤以土壤肥沃的冲积地所种之白瓢瓜为最佳。

是信丰出口的传统名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学会分析事物成因的方法
三:老师设问:像很多地方都生产红瓜子,为什么说你家乡的红瓜子是特产呢?(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望)
四:小组之间讨论,总结(红瓜子的地理要素和环境特点?)
老师举例说明:什么地方的特产有怎样的地理环境。

区别在那里?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的合作讨论,树立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并对家乡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达到本节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五:让学生写下自己对家乡地理环境和红瓜子环境的认识。

老师先让学生说,然后总结信丰红瓜子生长的地理特征
老师:信丰地处东亚季风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四季变化分明,春秋短夏冬长,冰雪期短,无霜期长,夏少酷暑冬少严寒等特点
六:引导学生搜索家乡其他特产及总结地理环境的特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学会分析事物成因的方法
七:组织学生建立一个调查小组搞一个调查活动,调查本地的其他特产的环境特征并分析其地理要素的不同及其相同之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八:作业,小组完成家乡其他特产调查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的合作讨论,树立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并对家乡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达到本节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九: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一、信丰红瓜子的历史
二、信丰红瓜子的制作和分布
三、信丰地理要素
(1)信丰气候条件的特征
(2)信丰大多土壤偏酸,质地疏松
(3)信丰日照较强,有利于有机糖分的积累
(4)信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成网便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