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穿刺术(修改稿)

合集下载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
诊断
通过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确诊颅内血肿,同时需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 以明确病因。
02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颅内血肿、颅内高压、脑疝等紧急情况,需要快速降低颅内 压,缓解病情。
禁忌症
颅内动脉瘤、颅内肿瘤等可能导致出血的疾病,以及严重凝 血障碍、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手术禁忌症。
手术方法与步骤
术前准备
进行全面的影像学检查,确定血 肿位置和大小,评估手术风险和
效果。
手术步骤
在CT或超声引导下,选择合适的 穿刺点,局部麻醉后切开皮肤,使 用专用引流管穿刺进入血肿部位, 抽吸血肿并引流。
术后处理
定期复查CT,观察血肿引流情况, 及时调整引流管位置和深度,同时 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和护理。
术前护理
01
02
03
评估病情
对患者的病情状况、意识 状态、生命体征等进行全 面评估,为手术提供依据。
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 必要性、手术过程及注意 事项,缓解其紧张情绪。
术前准备
协助完善相关检查,如血 常规、凝血功能等;备皮、 备血;术前用药等。
术中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 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 心率、呼吸等,确保手术 顺利进行。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
目录 CONTENT
• 颅内血肿的概述 •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 •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的护理 •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的康复与预

01
பைடு நூலகம்颅内血肿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颅内血肿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导 致血液在颅内聚集形成的肿块。
分类
根据血肿的位置可分为硬膜外血 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根 据血肿量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 型血肿。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疗效观察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疗效观察
现 代 中 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enJunl fnert rdt nl hns n s r d ie2 1 e , 0 3 ) dr ora o It a dTa ioa C i eadWet nMei n 0 1D c 2 (4 g e i e e c 表 3 2组 治 疗 前 后 T F— 【 L一1 度 比较 ( ±sn/ ) N o、 I 0浓 i ,g L
方 法 采 用 Y L一1型 颅 内血 肿 粉 碎 穿刺 针 穿刺 、 流 治 疗 各 型 外 伤 性 颅 内血 肿 患 者 5 引 2例 , 察 治 疗 效 果 , 结 合 文 观 并
献 针 对 其 适 应证 、 术 时机 及 手 术技 等 进行 探 讨 。结 果 手 百 5 2例 中恢 复 良好 4 6例 占 8 % , 8 重残 4例 占 8 , 亡 2例 % 死
4 4—4 6 2 2
要 的病因 , 因痰瘀热 结 、 或 痰浊蒙 窍 出现意识 障碍 、 神经功 能
缺 损 。 西 医 治 疗 常 采 用 抗 血 小 板 、 纤 、 纤 等 药 物 , 效 果 溶 降 但 欠 佳 。 醒脑 静 注 射 液 主 要 包 括 冰 片 、 香 、 子 、 金 等 成 分 , 麝 栀 郁 具 有 清 热解 毒 、 痰 开 窍 、 血 化 瘀 、 脑 等 药 理 作 用 。各 成 化 活 醒 分 间药 理作 用 具 有 协 同 效 应 , 有效 清 除 氧 自 由基 , 可 降低 纤 维 蛋 白原 浓度 和 血 黏 度 , 张 血 管 , 善 微 循 环 , 护 神 经 细 胞 扩 改 保
性损 害具 有 一 定 的 保 护 作 用 , 制 之 一 可 能 是 抑 制 T F—O、 机 N t
I L一1 0等 细胞 因 子 介 导 的 炎 性 反 应 。 综 上 所述 , 脑 静 注 射 液 治 疗 脑 梗 死 疗 效 好 , 抑制 细 胞 醒 可

微创穿刺术治颅内血肿积液

微创穿刺术治颅内血肿积液
姜 国 陈 旭 邰宏武
( 苏省 海 安 县 中 医院 , 江 苏 南通 ,2 6 0 江 2 6 0)
中图分类号 :R 5 .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7.8 0( 0 0 90 8 -2 证型:B 61+ 1 6 476 2 1 )1-0 40 DGI
I 摘

要 】 目的:探讨使用 Y 一 型一次性颅 内血肿粉碎 穿刺针 治疗颅 内急、慢性血肿、积液的效果 。方法:使 用 Y . 型 L1 L1
例 ,浅 昏迷 1 例 ,神 志 清 楚 1 例 。并 出现 不 同 程度 的头 痛 头 1 0 昏和 肢 体 功 能 的异 常 。 出血 量 :高 血 压 脑 溢 血 的 3 人 出血 量 按 多 田公 式 计 算 0病
【 关键 词 1 微 创 术 : 颅 内血 肿 :颅 内积 水 [ s a t O jcie T n et a f c ft aigit ca i e tmaf i b ii l v s esrey Me o s Abt c] bet : o i sg t e et o et r rna hma r v v i e s r n na l o ud y m nma yi ai ug r. t d : l l n v h
o ef w b e tmaeaut n 2pt ns t y rcp a s yp ntr a ea o de etC n ls n Tet gi rcail e t vr o yhmao vc ao . a etwi h do eh l u cuehv o f c. o cui : ra n t rna hma l i i h ub g o i na
J un l f hn s dc e 0 0 VO . ) NO. ora o C i e e Me ii 1 n 2 L( 2 1 9

颅内血肿穿刺定位法

颅内血肿穿刺定位法

穿刺
在手术室或急诊室内,医生根据定位结果 确定穿刺点,并进行局部麻醉。然后使用 穿刺针或引流管穿入颅内血肿部位。
注意事项
01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 症,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
02
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 遵守无菌原则,防止感 染。
03
穿刺时应避免损伤脑部 重要功能区和大血管。
04
对于脑疝等紧急情况, 应优先处理,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穿刺引流。
神经学定位
通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结合神经学检查,推断血 肿的位置。
手术探查
在无法确定血肿位置的情 况下,可采用手术探查的 方法,直接观察血肿位置 并进行处理。
03
颅内血肿穿刺定位法的应用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颅内血肿、脑水肿等颅内压增高 症状,需要紧急降低颅内压的患 者。
禁忌症
颅内肿瘤、颅内感染、脑干出血 等严重脑部疾病,以及患者存在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情况 。
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加强基础研究,深入了解颅内 血肿的形成机制和演变过程, 为颅内血肿的治疗提供更多理 论支持。
关注患者的长期预后和康复, 研究颅内血肿穿刺定位法对患 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便更好 地为患者服务。
THANKS
感谢观看
定位方法
采用颅内血肿穿刺定位法,通 过CT扫描确定血肿位置,并 使用立体定向技术进行定位。
治疗过程
在全麻下进行穿刺手术,成功 抽出颅内血肿,并进行止血处
理。
治疗效果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 发生,顺利出院。
案例二:失败案例分析
患者情况
患者为老年女性,因高血压导 致颅内血肿,病情严重。
定位方法
采用颅内血肿穿刺定位法,但 由于血肿位置特殊,难以准确 穿刺。

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探讨

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探讨

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探讨【摘要】目的总结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ct诊断并微创穿刺定位及引流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东芝4层螺旋ct 平扫及螺旋扫描。

层厚层距均为5mm,摄取颅脑骨窗和脑窗图片,并根据颅内血肿大小位置,选择最佳穿刺点进行穿刺并引流。

结果报告30例颅内血肿ct引导下定位穿刺引流,其中29例穿刺引流成功,成功率达到97%。

其中1例合并出血性脑梗塞,梗塞面积范围大,术后合并颅内积气,大脑镰下疝,引流效果效果欠佳。

1例穿刺部位偏差,导致再次穿刺,术后效果良好。

结论 ct引导下颅内血肿穿刺术是治疗颅内出血,降低颅内压,第一时间争取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避免创伤性大的开颅治疗手术。

【关键词】 ct引导下定位;微创穿刺;颅内血肿颅内出血其严重性在于可引起颅内压增高而导致脑疝;早期及时处理,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预后。

按血肿的来源和部位可分为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及脑内血肿等。

血肿常与原发性脑损伤相伴发生,也可在没有明显原发性脑损伤情况下单独发生。

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从2009.1-2010.12年,我院使用东芝4层螺旋ct对30例颅内出血患者进行颅脑平扫和螺旋扫描,对估算出血量达30ml以上出血者,进行定位微创穿刺引流,29例ct定位穿刺准确,引流效果良好,其中硬膜外血肿穿刺6例,硬膜下血肿穿刺4例,其余20例均为脑内血肿。

进行ct平扫后,再行螺旋扫描,采用层厚2mm,层距2mm,并进行mpr、ssd重建图像,获得矢状位血肿影像及表面遮盖颅骨影像,为穿刺定位打下基础。

平扫扫描基线统一采用oml。

扫描时使用头颅外固定器,避免患者ct扫描时头颅不自主运动,而产生影像运动模糊,影响定位准确性。

1.2 方法 ct平扫检查:硬膜外出血常见于外伤后,结合临床ct 诊断不难,多见硬膜外血肿凸透镜状,常合并颅骨骨折;硬膜下血肿多见老年人,结合临床及ct表现可大致鉴别急慢性。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146例论文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146例论文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146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微创穿刺术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据ct片定位应用yl-1穿刺针经皮穿刺颅内血肿或(和)增大的脑室,直接清除或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清除颅内血肿;结果治疗146例,好转治愈123例,植物生存1例,失败2例,死亡4例,16例自动出院。

结论该术式操作简便,创伤小,能及时有效地清除血肿,是治疗颅内血肿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微创穿刺术高血压脑出血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中图分类号:r651.1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136-02clinical analysis of the micro-invasive surgery used for remove intracranial hematomas in 146 patientszhang haochen ,zhou zhengshan jia junsheng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chipingxian people’s hospital, 252100【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performance of the micro-invasive surgery used for remove intracranial hematomas. methods results conclusion this procedure has many advantages, including the ease of the procedure, minimal damage.【key words】micro-invasiveparacentesis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我院近3年应用微创穿刺术治疗颅内血肿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颅内血肿穿刺术

颅内血肿穿刺术
染。
康复指导与随访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 划,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等。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术后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定期随访
术后定期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 调整康复计划和提供必要的指导。
颅内血肿穿刺术的优点与局
05
限性
优点
避开重要结构
在选择穿刺点时,应尽量 避开脑部的重要结构,如 脑膜中动脉、脑神经等。
手术步骤
消毒与麻醉
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 然后进行局部麻醉。
穿刺
使用专用穿刺针,在 CT或X线引导下,对 准血肿中心进行穿刺。
抽吸血肿
穿刺成功后,使用注 射器抽吸血肿,首次 抽吸量不宜过多,一 般不超过血肿总量的 1/3。
联合治疗
研究颅内血肿穿刺术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和患者的生存率。
THANKS
感谢观看
药物治疗
对于某些轻度血肿,药物治疗可能有效,但对于中重度血肿,药物 治疗效果有限。
保守治疗
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血肿,如慢性硬膜下血肿,保守治疗可能有效, 但对于急性出血或大量出血,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颅内血肿穿刺术的未来发展
06
与研究方向
新技术应用
3D打印技术
01
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精准的颅内血肿穿刺模型,提高手术的精
颅内出血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颅内出 血的症状,如意识障碍、瞳孔不 等大等,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
颅内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遵医嘱 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观察 患者有无感染症状,如发热、头
痛、呕吐等。
脑脊液漏
对于脑脊液漏的患者,应保持头 高位,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 同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预防感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操作规范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操作规范

开县人民医院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规范穿刺针具的规范化:①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万特福公司生产,唯一国家认定。

②针钻合一,硬通道,固定性、密闭性好,喷射粉碎功能,保持引流通畅,创伤小,有不同规格可供选择。

③目前基本上都是使用该产品,锥颅碎吸穿刺术已甚少使用。

操作规范化开展这项技术的前提必须有CT;必须经过正规培训,应有脑外科手术条件。

应注意的问题:术前准备特别询问:高血压史、出血疾病史、长期饮酒史(酒精肝)、应用抗凝剂史(包括足量服用阿斯匹林)等。

特别观察:①呼吸状态及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严重打鼾,如有呼吸道阻塞应先行处理。

②血压管理应保持血压在安全范围内即<200/110mmHg,最好在180/105mmHg左右。

特别检查:①凝血象(快速);②血气分析;③头颅CT,了解血肿大小与部位④心电图,有无心肌缺血与心律紊乱。

穿刺点定位穿刺点准确定位是治疗成功关键之一,应选用可靠而自己熟悉的定位方法。

①CT片定位法(不积极推荐)②CT下定位法,可用颅表标记物,三维立体定向原则③两点定位法,适用于丘脑出血④立体定位仪,更准确,其价格较贵,其原则是:避免重要脑区、血管受损,距血肿中心位置最近,对丘脑、小脑的血肿定位一定要准确,其周围有很多重要结构。

适应证(1)基底节出血:≥30ml;或出血破入脑室,致CSF通路受阻,阻塞性脑积水;或<30ml,但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可慎重考虑。

该部位血肿在超早期易进行性扩大,即出血在继续,临床表现意识进行性下降,应立即复查CT,在家属充分理解其危险性并同意下可立即行微创穿刺术,否则建议开颅手术。

合并阻塞性脑积水应首先或同时行脑室穿刺引流减压。

适应证(2)丘脑出血:≥15ml,凡进展型及全丘脑型出血,或破入脑室引起脑积水,颅内压增高,或有视丘下损害者。

血肿偏小,症状较轻者不宜。

丘脑出血位置较深,出血常破入脑室,毗邻脑干,常于早期发生脑疝,开颅手术都很棘手,微创穿刺术有其优势,宜早不宜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根据血肿位置,选择适 当的穿刺点沿穿刺方向 进行穿刺(穿刺时电钻 一定要正转及顺时针旋 转),钻透硬脑膜。 3.将钻头与电钻分离,用 无菌剪刀剪开钻盖与三 通针体连接封条最窄部 分,拔出钻盖,三通针 体不动。
4.将钝头针芯插入三通针 体内,并与三通针体 一起平缓地推入至血 肿边缘。
5.将引流管一头与三通针 体侧引流口连接,一 头与注射器连接,拔 出钝头针芯,将密封 环放置在三通针体上 端平面内,将无孔盖 帽与三通针体拧紧。
(1)头表摆放标志物
(2)确定血肿穿刺层面
(3)确定血肿头表穿刺点(G)
(4)确认血肿穿刺平面、头表穿刺点
• A)确定血肿穿刺的深度 • B)按定位原理穿刺血肿 • 分以下四步进行: a. 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铺巾、 局麻。b将选取好的穿刺针在头表穿刺点G钻透头皮 直达颅骨外板。c调整穿刺针尾上下方向,使穿刺针 体始终保持在头表水平标记线平面上,即是让穿刺 针体保持在血肿最大穿刺平面上。d在上述基础上 再调整穿刺针前后方向,让针尖直指穿刺靶点H, 此时把持好电钻和穿刺针穿刺方向,钻透颅骨内板 和硬脑膜,穿刺血肿。
(二) CT片定位法
• • • • • (1).确定CT扫描基线 (2).确定血肿穿刺平面 (3)确定头表穿刺层面线 (4)在CT中血肿穿刺平面切层 图上确定头表穿刺点(G)
①首先根据CT片提示的病灶侧眼(瞳孔)、耳(孔)
位置,确定扫描层面面种类,在患侧头皮上将基底
层面线标记出来
②常规横断扫描采用的基底层面线有以下几种: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湘雅医院神经内科 杨 杰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
一、微创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一)适应症
1、高血压性脑出血
(1)脑叶出血≥30ml; (2)基底节区出血≥30ml; (3)丘脑出血≥10ml; (4)小脑出血≥10ml; (5)脑室内出血,引起阻塞性脑积水、铸型性脑室积血者; (6)颅内血肿出血量虽然未达到手术指征的容量,但出现严 重神经功能障碍者。
选择穿刺长度的依据,同时测出头皮到血肿外缘的距离,作为在
血肿内操作的依据,但要考虑到穿刺针侧孔的位置(侧孔距针尖
0.5cm),
④在患者头部标出三条线:
第一条线:为正中矢状线,做为参照线和参照平面。 第二条线:为实际CT片的基线。 第三条线:是血肿最大层面线,标出平行于基线的一条线。 ⑤根据CT片上测定的距离,在血肿最大层面线上标出穿刺点。
点穿刺。
1、类圆形或椭圆形的脑内出血,出血量<50毫升,可做单针穿
刺。
2、丘脑出血<10ml或基底节出血<20ml,破入脑室者,只做单 侧脑室引流,再根据Ⅲ、Ⅳ脑室铸型的情况,决定是否做腰 穿。
3、丘脑出血≥10ml、基底节出血≥20ml,破入脑室、做血肿穿 刺+同侧脑室引流,双侧脑室铸型者做血肿穿刺+双侧脑室
外形结构及组成: •
1.针钻一体化钻头; 2.钻盖;3.三通针体; 4.针形血肿粉碎器;5. 无孔盖帽;6.钝头针芯; 7.密封环;8.引流管; 9.连接管;10.连接封 条。
.使用方法:
1. 选定好所用的长度规格,取出 出厂时已配好的一体化钻头,与充 电式手钻(转速≤700转/分)直接 连接固定(与钻头根部留有适当距 离),钻头垂直向上,扣动电钻扳 机,观察钻头转动,发现钻头摆动, 应将钻头取下,转动方向重新安装, 重复上述操作,直至钻头转动平稳 为止。
2. 外伤性颅内血肿
(1)急性硬脑膜外、硬膜下血肿,幕上血肿≥30ml,幕下血肿
≥10ml,病性较稳定预计短期内不至于发生脑疝者。 (2)亚急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3)脑内血肿参照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指征处理; (4)颅脑损伤并发有脑室出血和阻塞性脑积水者。 3. 其他类型的颅内血肿: 如新生儿自发性颅内血肿,抗凝治疗后脑内出血(严重凝 血 障碍除外)、moyamoya病、不明原因的脑内血肿。
四、专用治疗室的准备
• 专用治疗室每天须用有效消毒剂擦拭及紫外线照射2次, 定期作空气消毒和细菌培养。 • 室内配有良好照明,备有手术床,急救药品车,血压、心 电监护仪,吸氧装置、吸引器及通气导管、气管插管及呼 吸气囊等设备。
五、微创术方案的选择及全程治疗原则
(一)微创术方案的选择
应该根据不同的出血形状、出血部位、出血量,选择单点或多
• 通过CT机直接测量头表穿刺点G到穿刺靶点 H的直线距离(厘米),GH距离就是我们所 要选择穿刺针的长度,也就是确立穿刺针在 左右方位上深度;通过上述方法所确立的头 表穿刺点G、穿刺靶点H以及这二点的连线 GH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穿刺针在颅内水平面、 冠状面、矢状面的具体方位,穿刺靶点H也 就是上述三个面的交汇点,还是颅内血肿简 易三维立体定位的基本原理。具体操作步骤 如下:
引流。
4、大量出血或不规则血肿选择双针穿刺,先做低层面的穿刺, 再做高层面的穿刺,进行对口冲洗和引流。 5、大量出血破入脑室,可选择双针穿刺+脑室引流。 6、多发出血,根据各部位血肿量的情况,选择单刺或多针穿 刺。
7、小脑出血,先行侧脑室引流,再行血肿穿刺。 8、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根据血肿量,选择单刺或多针穿刺。 9、原发性脑室出血,可行单侧或双侧脑室引流。
肿)应选择双针穿刺,第一靶点选择靠下的位置,以便快速解
除血肿对脑干的压迫,第二靶点选择靠上、血肿量较多的层面, 与第一穿刺针距离>2cm。 3、脑叶、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靶点应选择在靠近颅骨的血肿最 大层面。
4、伴有脑脊液循环梗阻者应加作侧脑室穿刺。
5、小脑血肿穿刺必须避开横窦、枕窦,穿刺点根据CT确定。小 脑半球血肿进针方向应与矢状面平行,小脑蚓部血肿,穿刺点 应自中线旁2cm向血肿中心穿刺。
YL-1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用途及特点:

本产品设计为针、钻一体化,最大的特点在于采 用硬通道技术,不切割神经,是用颅骨自锁技术, 不需缝合头皮即可将穿刺针长期(一般不超过1周) 固定在血肿靶点,应用正压连续冲刷液化原理,结 合生化酶血肿液化技术,对血肿进行连续冲洗、融 碎、液化、引流,直至血肿清除,而非机械式的破 碎,在治疗过程中可使病人颅压保持平稳,病人带 针后头部活动不受限制,使用时方便、简单、安全, 并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再出血。
二、手术时机的选择:
1.手术时机选择原则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分为: 超早期:发病6小时内 早期:发病48小时内 延期手术:发病48小时以后
自发性脑出血
• 如果病情趋于稳定,建议手术在发病6小时后进行。条件允
许或病情进展的,可进行超早期手术。
• 如果病情快速进展,复查CT血肿明显增大,有发展成脑疝
• c.调整摆放在前冠状位直尺摆放位置,如上 述举例中某患者,应使摆放在前冠状位直尺 6cm处正好落在正中矢状线上(相当于CT片 上P点),在摆放在最外侧矢状线方位上直尺 7cm处(相当于CT片上R点),用一棉签从 此点R出发,平行于前冠状位直尺,并向中 线延伸,直达患者头表,用龙胆紫在头表点 表记,此点即为头表穿刺点G的确切位置。
(三)定位方法
颅内血肿穿刺定位是微创术治疗的关键步
骤,准确的定位对提高血肿穿刺成功率起
着决定性的作用,本节重点介绍临床上较
常用的CT片上简易三维立体定位法。
(一) CT引导、标志物定位法
该方法是在CT扫描的同时,按照三维立体定向的
原理,对所穿刺的血肿进行准确的定位。其原理是 通过CT扫描的层面图选择血肿最大切层作穿刺层 面,即确立穿刺针在水平(三维中的水平面)面上 的方位;穿刺平面和穿刺靶点确定后,通过移动头 表标志物摆放的前后方位,来确定头表穿刺点的位 置,头表穿刺点和穿刺靶点的连线即是将来穿刺针 在最大血肿穿刺平面(三维中的冠状面)前后方位 上位置;
周围脑组织内发生小血管受压 血液循环障碍 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红细胞外漏 使周围脑组织坏死层逐渐出现
不可逆的组织坏死与功能丧失
三、专用器械准备
1、手枪式充电电钻。 2、根据血肿深度选择相应规格的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
肿粉碎穿刺针。
3、一次性5ml注射器2支,10ml注射器1支。 4、无菌引流袋1个。 5、血肿手术包:包括治疗巾(4~5块)、敷料、弯盘、量杯、 剪刀、限位器、血管钳等。
趋势或已经脑疝者,应立即手术。
• 部分病人经内科治疗,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但仍持续昏迷, 或呈嗜睡状态,复查CT显示颅内血肿仍有占位效应,中线 结构移位,仍应手术治疗。
外伤性颅内血肿
• 急性硬脑膜外、硬膜下血肿,原则上应尽早手术。 • 亚急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可择期行手术; • 脑内血肿参照自发性脑出血的手术时机。 • 外伤性血肿选择病情较稳定的时间段手术,脑挫裂伤、脑 肿胀严重的颅内血肿,应以选择开颅手术为宜。
形血肿粉碎器并拧紧, 利用血肿冲洗液或血 肿液化剂,经针形血 肿粉碎器用力推入血 肿(只能推注,不能 抽吸,否则会损坏粉 碎器),对半固态及 固态血肿进行连续冲 刷和融碎。切记推注 药液不得超过5毫升, 等量置换。
9.引流管与引流袋连接并
夹闭,通过针形血肿粉 碎器注入适量血肿液化 剂(一般不得超过3毫 升),拧下针形血肿粉 碎器,换上无孔盖帽并 拧紧,夹闭4小时后开 放引流。重复抽吸、冲 洗、液化、引流,直至 血肿清除,拔出三通针 体。
2.超早期手术的理论依据
• 30分钟后(血肿形成),其周围脑实质出现海绵状变性(海绵 层) • 3小时后海绵层变得广泛 • 6小时后靠近血肿的脑实质出现坏死(坏死层),坏死层外侧 的小血管(静脉)周围出现环状或片状出血灶的(出血层),再
外为(海绵层)
• 12小时后坏死层与出血层融合成片
血肿的机械压迫 血液成分的浸润 局部压力的增加
4、其他: 对各种脑血管病和外伤引起的颅内血肿导致脑疝、危及生命 的,可立即手术,以解除或缓解脑疝。这种治疗也可作为急性颅 内血肿开颅手术前的重要施救措施,为开颅手术赢得时机。
(二)禁忌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