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探讨

合集下载

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探讨

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探讨

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探讨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探讨【摘要】目的总结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CT诊断并微创穿刺定位及引流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东芝4层螺旋CT平扫及螺旋扫描。

层厚层距均为5mm,摄取颅脑骨窗和脑窗图片,并根据颅内血肿大小位置,选择最正确穿刺点进行穿刺并引流。

结果报告30例颅内血肿CT引导下定位穿刺引流,其中29例穿刺引流成功,成功率到达97%。

其中1例合并出血性脑堵塞,堵塞面积范围大,术后合并颅内积气,大脑镰下疝,引流效果效果欠佳。

1例穿刺部位偏差,导致再次穿刺,术后效果良好。

结论CT 引导下颅内血肿穿刺术是治疗颅内出血,降低颅内压,第一时间争取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防止创伤性大的开颅治疗手术。

【关键词】CT引导下定位;微创穿刺;颅内血肿颅内出血其严重性在于可引起颅内压增高而导致脑疝;早期及时处理,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预后。

按血肿的来源和部位可分为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及脑内血肿等。

血肿常与原发性脑损伤相伴发生,也可在没有明显原发性脑损伤情况下单独发生。

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从2021.1-2021.12年,我院使用东芝4层螺旋CT对30例颅内出血患者进行颅脑平扫和螺旋扫描,对估算出血量达30ml以上出血者,进行定位微创穿刺引流,29例CT定位穿刺准确,引流效果良好,其中硬膜外血肿穿刺6例,硬膜下血肿穿刺4例,其余20例均为脑内血肿。

进行CT平扫后,再行螺旋扫描,采用层厚2mm,层距2mm,并进行MPR、SSD重建图像,获得矢状位血肿影像及外表遮盖颅骨影像,为穿刺定位打下根底。

平扫扫描基线统一采用OML。

扫描时使用头颅外固定器,防止患者CT扫描时头颅不自主运动,而产生影像运动模糊,影响定位准确性。

1.2 方法CT平扫检查:硬膜外出血常见于外伤后,结合临床CT诊断不难,多见硬膜外血肿凸透镜状,常合并颅骨骨折;硬膜下血肿多见老年人,结合临床及CT表现可大致鉴别急慢性。

CT定位下微创脑内血肿穿刺术治疗脑出血

CT定位下微创脑内血肿穿刺术治疗脑出血

CT定位下微创脑内血肿穿刺术治疗脑出血目的:探讨CT监测下硬通道技术治疗脑出血的处理要点和临床疗效。

方法:搜集244例经CT扫描确诊的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1998年7月~2003年7月内科保守治疗的121例患者为对照组,2002年1月~2009年1月在CT监测下行微创脑内血肿穿刺治疗的123例患者为微创组,两组病例对照分析。

结果:微创组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CT定位下微创脑内血肿穿刺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有效方法之一,能提高脑出血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但是必须强调适应证和时机。

标签:CT;微创硬通道技术;血肿穿刺术高血压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等特点。

迄今,临床上缺乏一种规范、安全地治疗方法。

因此,探索一条简单、快捷、准确、安全有效地处理方法非常必要。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1998年7月~2003年7月内科保守治疗的121例患者为对照组:男72例,女49例,年龄34~83岁,平均61.8岁。

头颅CT检查示:基底节区出血86例,丘脑出血21例,颞叶出血6例,顶叶出血5例,破入脑室3例。

出血量:18~30 ml 20例,30~60 ml(包括30 ml)54例,60~80 ml(包括60 ml)32例,大于80 ml 15例,平均出血量为46.8 ml。

病程(发病至住院前的时间):3~6 h 11例,7~24 h 81例,25~72 h 29例,平均时间为11.1 h。

选取2002年1月~2009年1月在CT监测下行做微创脑内血肿治疗的123例患者为微创组:男73例,女50例,年龄36~84岁,平均62.6岁。

头颅CT 检查示:基底节区出血88例,丘脑出血20例,颞叶出血7例,顶叶出血4例,破入脑室4例。

出血量:18~30 ml 22例,30~60 ml(包括30 ml)53例,60~80 ml(包括60 ml)35例,大于80 ml 13例,平均出血量为48.9 ml。

CT引导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脑出血100例分析

CT引导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脑出血100例分析

[] 贵 刚, 淼 . 例 老年 重症 肺 炎 的预后 危 险 因素分 析 [ . 国 3邰 张 6 0 J中 J 现 代 医生 , 1, () 1. 2 0 88: 6 0 4 1
[ ]We c 4 he DE, ma — ia J P r ,ta . u c t s Lo sNe r L, e lM e 1Le ko y e a o t ssa dissg i c n e i e ssa d s o kJ. Le k c t p po i n t inf a c n sp i n h c [] u o ye i J
4 参 考 文 献
[]何 礼 贤 . 症 肺 炎 诊 断 和 治 疗 进 展 [] 国 当 代 医 学 ,0 07 1 重 J. 中 20,
() 6 7: . 2
de e in,n yp pr lc i m i n c id e i o o o ilspss plto a d h o o a tne a i h lr n源自w t n s c m a e i h
B o, 0 ,8 ) 2 . i 2 5 (: 5 l0 7 2 3
[ ]黄 宏 君 , 燕 玲 , 白平 . 癌 患 者 手 术 前 后 外 周 血 T淋 巴 5 周 吴 肺
细 胞 亚 群 及 NK细 胞 活 性 分 析 及 临 床 意 义 []实 用 预 防 医 学 , J.
2 1 , () 5 . 0 01 1: 1 7 1
症肺 炎 发病 的病 理 生理 过程 ,这可 能在 重 症肺 炎发 病 机制 中具有
重要 作 用 。
p e mo i[] n u naJ. J si C iCaeMe ,0 61 4 1)1 4 . Am Repr r r d2 0 ,7 ( 1:2 9 t [] l t 8 Feme Hal KA, lMW, akRSe 1 r ln e h p nalmp od Clr ,t . oo gdp o e i, aP y h i

CT引导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的临床分析

CT引导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的临床分析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i t g a t e t h e c l i ic n a l m e t h o d ,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a n n o u n c e m e n t s o f C T—s  ̄d d e i n t r a c r a n l l a h e m a t o m a p a r a -
c e n t e s i s .M e t h o d s Y1 ・ 一 l f o r m h e ma t o ma p a r a e e n t e t i e n e e d l e wa s u s e d t o c o n d u c t c o n e s k u l l p nc u t u r e i n ra t c r a n i l a h e ma t o ma w i t h C T— g u i d d e a n d t o d r a i n i n t r a p a r e n c h y ma l h e ma t o ma .a n d ro u  ̄n se a p e r f u s i o n w a s u ed s f o r t r e a t me n t .Re s u l t s 3 2 c a s e s o f 6 7 p a t i e n t s wi t h c e eb r r a l h e mo r r h a g e i mp r o v e d o b v i o u s l y ,1 8 c a s e s h a d p o o r d ai r n a g e w i t h n o s i g n i ic f a n t c h a n g e s f o h e mo r r h a g e,1 2 p a t i e n t ’c o n d i i t o n a g - g r a v a t e d S O t h a t o p e n i n g s k u l l s u r g e r y or f d e c o mp es r s i o n a n d h e ma t o ma e v a c u a t i o n w e r e u s e d, 5 e a s e s ie d d .F o l l o w d e u p f o r o n e y e a r a f t e r d i s c ar h g e , 5 7 p a t i e n t s s u r v i v e d, 5 c se a s ie d d .S i x mo n t h s a f t e r s rg u e  ̄ ,d a i l y a c t i v i t y Wa s e v lu a a t e d w i t h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s e o e :3 r 4 c a s e s i n

CT定位下微创脑内血肿穿刺术治疗脑出血

CT定位下微创脑内血肿穿刺术治疗脑出血

高血 压脑 出血是 急性 脑血 管病 中最严 重 的一种 . 具有 高 发病 率 、 高致 残率 和高致 死率 等特 点 。 迄今 , 临床 上缺 乏一 种
规 范 、 全地 治疗 方法 。因此 , 索一 条简 单 、 捷 、 确 、 安 探 快 准 安
1 . 效 3疗
基本 治 愈 : 识 清醒 , 意 完全 恢 复 日常 生 活 , 力 ≥ Ⅲ级 ; 肌 好转 : 意识 清醒或 轻度模 糊 , 日常生活 需要 家人 协助 . 肌力 ≤
微创 组 采用 的微创 脑 内血肿 穿 刺术 是 一种 有 效 降低 致 残率 和病 死率 地治疗 方法 , 由于 其对脑 组织 局部 及全 身重 要
2 0例 ,5 7 0例 , 4 h8 2 ~ 2h3 平均 时间为 1 。 0h 以上所 有病 例均 为临床 明确 诊断 的患 者 , 均有 高 血压 病
脑 内血 肿治疗 的 13例 患者 为微 创组 : 7 2 男 3例 , 5 女 0例 , 年
龄 3 ~ 4岁 , 均 6 . 。 头 颅 C 检 查 示 : 底 节 区 出 血 68 平 26岁 T 基
传 统方法 主要 有 内科药 物和 外科 手术 治疗 , 内科 治疗 而

8例 , 8 丘脑 出血 2 0例 , 颞叶 出血 7例 , 顶叶出血 4例 , 入脑室 破
微 创 组 1 3例 患 者 中 , 愈 6 2 治 6例 , 转 4 好 6例 , 效 1 无 1
例 , 有效 率为 9 . 总 1 %。对照组 1 1 1 2 例患者 中. 治愈 3 8例 , 好转 3例 , 9 无效 4 4例 , 有效率 为 6 .%。两 组 总有效 率经 x 检 总 36
医护论坛
21 1第8第 期 0年 月 l 2 1 卷

CT引导多靶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大量脑出血333例探讨

CT引导多靶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大量脑出血333例探讨
肝 脏 病 杂 志 ,0 7 1 ( ) 3 3 2 0 ,0 5 : . 6
4 参 考 文 献
[] 王一 平 , 建 伟 , 彩 风 . 物 性 肝 炎 19例 临 床 分 析 7 沈 蒋 药 1
[ J 第 二 军 医 大 学学 报 ,0 7,8 6 :8 J. 2 0 2 ( ) 6 6.

部 分或 全 部 消 失 为 止 。术 后 隔 日复 查 头 颅 C , 据 C T根 T表 现 调整 套 针 的 深 度 , 血 肿 基 本 干 净 , 拔 管 。 待 后
21 00年 9月采 用 C T引 导 双 靶 点 或 多 靶 点 应 用 Y L一1 穿 型
2 结 果
刺 针 穿 刺抽 吸并 应 用 液 化 剂 溶 解 治 疗 脑 出 血 3 3例 , 得 较 3 取 好 的疗 效 , 报 告 如 下 。 现

9 44 ・
吉 林 医 学 2 1 年 2月 第 3 01 2卷第 5期
且预 后 较 好 。所 以 , 床 医 生 对 本 病 的 认 识 和 警 惕 性 至 关 重 临 要 。临 床 医生 应 对 所 用 药 物 的 适 应 证 、 能 和 不 良反 应 熟 悉 性 掌 握 , 详 细 询 问病 史 , 别 是 对 有 基 础 肝 病 和 过敏 史 或 过 敏 要 特 体 质 者 、 药 物 性 肝 损 伤 病 史 的患 者 、 年 慢 性 病 患 者 , 避 有 老 应
张 渊 博 ( 北 机 器 厂 职 工 医 院 , 西 宝鸡 西 陕
[ 摘
720) 245
要 ] 目的 : 究 微 创 颅 内血 肿 粉 碎穿 刺 术 双 靶 点或 多 靶 带 点 治疗 脑 出血 疗 效 。 方 法 : 择 适 合 双靶 点 或 多 靶 点 治 疗 的 研 选

CT导向下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及临床疗效观察

CT导向下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及临床疗效观察

CT导向下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及临床疗效观察韩国武;郭子强【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06(000)0S1【摘要】CT可以直接显示颅内血肿的部位及大小,故CT不仅是有效的诊断方法,同时还是监测颅内介入治疗、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主要手段之一[1]。

CT导向下微创治疗颅内血肿使“不可视”的抽吸术在影像学的直接“可视”下进行,并根据不同情况予以不同的定量抽吸。

该方法具有定位准确、损伤轻微、操作简便、清除血肿彻底、易于推广等特点,是目前治疗颅内血肿最佳方法之一。

我院自1999年2月~2005年12月间采用该方法治疗颅内血肿218例,笔者就其操作方法、治疗效果及预后等问题做一探讨。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18例患者,男130例,女88例,年龄21~82岁,平均年龄54.6岁。

硬膜外血肿13例,硬膜下血肿26例(包括慢性硬膜下血肿18例),外伤引起的脑叶血肿5例,全部位于额颞叶皮层下,高血压性脑出血174例,其中内侧型(血肿居内囊内侧)52例,外侧型(血肿居内囊外侧)104例,皮质下型18例。

以下几点不纳入本组:①可能为脑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者;②脑干或小脑出血;③脑疝晚期(双侧瞳孔散大)者;④GCS>3分(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⑤出凝血指标异常者。

出血量:根据CT容积计算软件(ROI-VOLUME)计算出血量。

本组出血量最少为...【总页数】3页(P)【作者】韩国武;郭子强【作者单位】湖北省兴山县医疗中心CT室;湖北省兴山县医疗中心CT室;湖北兴山;湖北兴山【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相关文献】1.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吕文志2.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J], 王华超3.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中等量脑出血的临床价值 [J], 沈建城;吴光辉;曾瑞锚;陈正雄;汤明章4.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联合rt-PA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 [J], 黄云;陈鸿尤;陈达健;杨勇5.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NIHS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J], 段福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T定位下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体会

CT定位下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体会

CT定位下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体会发表时间:2018-11-23T11:40:56.47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7期作者:苏应宏[导读] CT引导下的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在临床中应用较早,然而在基层医院中该治疗方案开展的并不多见。

(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外二科四川内江 641000)摘要:目的分析在CT引导下行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6例作为研究样本,患者均于CT定位下行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

结果56例患者32例脑出血显著好转,12例引流不畅及脑出血量未有显著变化,10例转行血肿清除术或者开颅去骨瓣减压术,2例患者死亡。

患者追踪随访6个月,存活53例,死亡3例。

生活能力评估:Ⅰ级28例,Ⅱ级12例,Ⅲ级7例,Ⅳ级4例,Ⅴ级5例。

结论在脑血肿患者的治疗中,于CT引导下行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该治疗方案操作便捷、副作用低,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小、安全性较高,可有效降低患者临床病死率并提升其生存质量,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CT定位;脑内血肿;穿刺引流;价值CT引导下的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在临床中应用较早,然而在基层医院中该治疗方案开展的并不多见,高血压脑出血属于临床中的危急症,通常针对患者血肿会采取内科保守治疗,然而患者的病死率较高[1]。

有报道指出采取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及治疗的效果良好。

本次研究将针对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中效果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6例作为研究样本,其中包括脑实质内血肿患者36例、硬膜外血肿患者12例、硬膜下血肿患者8例。

其中男37例,女19例;患者年龄36~89岁,平均年龄(62.6±0.7)岁。

合并高血压史患者共计22例,另有,3例患者由于心脏病长期服用药物阿司匹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探讨
【摘要】目的总结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ct诊断并微创穿刺定位及引流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东芝4层螺旋ct 平扫及螺旋扫描。

层厚层距均为5mm,摄取颅脑骨窗和脑窗图片,并根据颅内血肿大小位置,选择最佳穿刺点进行穿刺并引流。

结果报告30例颅内血肿ct引导下定位穿刺引流,其中29例穿刺引流成功,成功率达到97%。

其中1例合并出血性脑梗塞,梗塞面积范围大,术后合并颅内积气,大脑镰下疝,引流效果效果欠佳。

1例穿刺部位偏差,导致再次穿刺,术后效果良好。

结论 ct引导下颅内血肿穿刺术是治疗颅内出血,降低颅内压,第一时间争取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避免创伤性大的开颅治疗手术。

【关键词】 ct引导下定位;微创穿刺;颅内血肿
颅内出血其严重性在于可引起颅内压增高而导致脑疝;早期及时处理,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预后。

按血肿的来源和部位可分为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及脑内血肿等。

血肿常与原发性脑损伤相伴发生,也可在没有明显原发性脑损伤情况下单独发生。

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从2009.1-2010.12年,我院使用东芝4层螺旋ct对30例颅内出血患者进行颅脑平扫和螺旋扫描,对估算出血量达30ml以上出血者,进行定位微创穿刺引流,29例ct定位穿刺准确,引流效果良好,其中硬膜外血肿穿刺6例,硬膜下血肿穿刺
4例,其余20例均为脑内血肿。

进行ct平扫后,再行螺旋扫描,采用层厚2mm,层距2mm,并进行mpr、ssd重建图像,获得矢状位血肿影像及表面遮盖颅骨影像,为穿刺定位打下基础。

平扫扫描基线统一采用oml。

扫描时使用头颅外固定器,避免患者ct扫描时头颅不自主运动,而产生影像运动模糊,影响定位准确性。

1.2 方法 ct平扫检查:硬膜外出血常见于外伤后,结合临床ct 诊断不难,多见硬膜外血肿凸透镜状,常合并颅骨骨折;硬膜下血肿多见老年人,结合临床及ct表现可大致鉴别急慢性。

脑内血肿常见高血压病人,或长期嗜好烟酒病人,脑内血肿多见双侧基底节区,并以混合型大出血,作为ct定位穿刺引流首选。

上述血肿,根据steiner血肿估算法,若出血量达30ml,即进行定位穿刺。

ct 平扫确定穿刺对象后,一般先行高血压控制好,在有血压监护下进行定位穿刺。

扫描时在外耳孔前上方,垂直于oml距离2cm处,平行于oml放置条状标志物。

经患侧外耳孔与眼外皉作连线作为基底线,定出血肿中心位置点,测出基底线与血肿中心距离,记录下数据,同时作血肿中心点与基底线垂直线,测量血肿中心点到基底线角度,记录下角度。

再定下血肿中心到外耳孔距离。

同时测量血肿中心点到颅骨外缘垂直距离,该距离作为穿刺深度的参照。

薄层螺旋ct扫描检查,然后进行mpr、ssd重建,获得头颅矢状面图像和头颅骨表面图像。

由于头颅近似圆形但又不是真正圆形,但外耳孔始终是固定的,通过ct平扫测量出血肿中心到外耳孔距
离和与oml的成角角度,再在ssd图像上再次复制,经外耳孔与血肿中心点作连线,该连线与oml成角,再作一矩形。

把这矩形按照比例描画在患者颅骨表面,并把对应血肿中心定位点于头皮对应点描绘出来。

该点即为微创穿刺点。

2 结果
临床颅内出血各种患者,一经ct平扫确诊,并符合穿刺条件,便可ct定位进行穿刺。

30例患者,对于外伤引起硬膜外或硬膜下患者,根据ct平扫出血量的大小,引流血肿,尽量避免颅内并发症的发生。

脑内血肿较大者,穿刺深度可以适当调整。

一般外伤导致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穿刺深度不宜过深,尽量避免因穿刺损伤脑实质。

ct平扫及螺旋扫描双重定位,定位较准确,效果良好。

3 讨论
颅内出血患者,病情多较急甚至凶险,ct扫描定位穿刺,及实现了诊断,更实现了及时解除患者因颅内出血引起颅内高压或脑疝危及生命的危险,为争取病人的进一步治疗争取了时间。

ct定位穿刺,既避免了开颅大损伤性治疗手段,同时又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ct 定位穿刺如果出现偏差,会影响穿刺引流效果。

同时穿刺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比如:继续出血或激发出血,血肿清除慢,颅内积气,穿刺点脑脊液漏,穿刺点头皮坏死,甚至颅内感染等。

所以ct定位在穿刺前是该技术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周跃,颜艾.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防治体
会[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年05期.
[2] vinkn pj.handbook if clinical neurology.north holland amster-dan,1972:567.
[3]李定明,高雨仁,路怀忠.针刺治疗脑出血的研究[a].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暨第一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选
编[c],1987年.
[4]刘振川,王大明,翟乐乐,等.自发性脑室出血的微创介入治疗.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12(1):16-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