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屈光手术及视觉质量控制研究
白内障手术治疗进展

临床医药制介质G A B A ( r —氨基丁酸)能神经的功能,从而产生镇静、催眠及中枢性肌松作用。
进入第一产程活跃期,和潜伏期相比,子宫收缩渐强,宫缩持续时间渐长,间隔时间渐短,产妇疼痛感明显,精神紧张易疲劳,导致产程进展障碍。
安定能起到镇静、消除焦虑作用,并能直接作用于宫颈解除其痉挛,加速宫颈口扩张,从而缩短活跃期。
阿托品属M 胆碱能受体阻断剂,作用机制为竞争性拮抗体内胆碱能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对M 受体的激动作用。
阿托品对M 胆碱能受体的阻断作用具有相当高的选择性,各器官对阿托品阻断作用的敏感性也不同。
阿托品对于过度活动或痉挛的内脏平滑肌的肌松作用较明显,因此它能在产程活跃期选择性作用于宫颈,促进宫颈口扩张,并能使盆底组织及肛门括约肌松弛,减低胎先露下降的阻力,加速产程进展。
(三)、临床效果、副作用、产程用药原则:通过本文观察发现:阿托品和安定均有预防宫颈水肿、缩短产程、减少胎儿窘迫发生,提高新生儿Apgar 评分的作用。
与安定相比较,阿托品使用时引发的副作用较轻,且不影响子宫收缩及产后出血。
阿托品吸收快,即使口服约1 小时达峰效,半衰期2.5小时,消除快,可重复使用。
但阿托品可诱发心动过速、体温升高、口干、皮肤潮红、视力模糊等。
安定具中枢性肌松作用。
本文在使用安定过程中发现宫缩受抑制现象,因此在使用安定时必须具备良好宫缩的前提。
产程中使用安定能快速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脐血含量高于母血,胎儿排泻缓慢,中枢神经系统含量高,能产生呼吸及循环抑制。
若分娩前15小时内安定用量超过30mg可引发新生儿肌张力降低,体温调节作用减弱以及血内游离胆红素升高,后者易诱发核黄胆。
另外安定半衰期长,约法20 ̄100小时,消除慢,重复用药需间隔8小时以上,否则安定及活性代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导致母儿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
产程中用药必须以最小有效剂量为原则,并达到以下标准:(1)对孕妇及胎儿无害。
(2)不影响产力(包括宫缩及产妇用力摒气)。
目前白内障手术的视力标准

目前白内障手术的视力标准白内障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式之一,手术后的视力标准是评估手术效果的重要指标。
根据国际上的标准和国内的研究,白内障手术的视力标准主要包括远、中、近视力以及术后的屈光状态等多个方面。
首先,从远视力标准来看,通常认为白内障手术后术眼的裸眼(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最佳矫正视力(BCVA)应达到0.8或更高。
而在佩戴最佳矫正视力的情况下,视力应在1.0以上。
这个标准主要是基于人们在正常生活中对远处目标进行观察和辨认的需求,比如驾驶、观看电视等。
当然,这个标准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有些人可能因为其他眼部疾病或手术后的并发症等因素,达不到标准视力要求。
其次,中视力标准是指适合于在中距离任务中使用,比如电脑工作、读书等。
中视力标准一般要求术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达到0.6或更高。
同样地,佩戴最佳矫正视力情况下,视力应在0.8以上。
这个标准主要考虑到人们在现代社会中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的需求,视力达到中视力标准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再次,近视力标准是指在近距离任务中的视力需求,比如看报纸、写字、做手工等。
一般认为白内障手术后,术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应达到0.5或更高。
同样的,佩戴最佳矫正视力情况下,视力应达到0.6以上。
这个标准主要考虑到人们进行近距离工作和生活的需求,近视力的提高可以方便人们更好地进行接触性工作和日常生活。
此外,除了术后的视力标准,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是术后的屈光状态。
白内障手术不仅可以恢复视力,还可以校正屈光错误。
术后的屈光状态是指由白内障手术引起的屈光变化,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等。
通常情况下,白内障手术会选择一种人工晶体进行植入,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度数来校正屈光错误。
手术后的屈光状态应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使术后视力达到最佳矫正视力标准,并尽量满足患者生活的需求。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特别考虑。
比如患者有其他眼部疾病或手术后并发症的情况下,其视力标准可能会受到影响。
OQSAⅡ评估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植入不同MIOL术后视觉质量

Evaluation of visual quality in cataract patients with high myopia after different MIOL implantation by OQSA II
《2024年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植入Toric人工晶体术后的视觉质量评价》范文

《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植入Toric人工晶体术后的视觉质量评价》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白内障成为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眼病之一。
对于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患者来说,白内障不仅影响视力,还可能加剧原有的屈光不正问题。
Toric人工晶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眼科植入物,其设计能够同时矫正白内障和屈光不正,为这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旨在评价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植入Toric人工晶体术后的视觉质量。
二、方法本研究选取了近一年内在我院接受Toric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在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点,通过标准的视力检查、验光、角膜地形图以及生活质量问卷等方式,收集患者的视觉质量数据。
三、结果1. 视力改善情况:经过Toric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的视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多数患者在术后第一天即可达到较好的矫正视力,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视力逐渐趋于稳定。
2. 屈光状态变化:Toric人工晶体的植入不仅有效矫正了白内障导致的视力下降,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的近视和散光问题。
术后患者的屈光状态趋于正常,减少了对外界眼镜的依赖。
3. 角膜地形图分析:通过角膜地形图的分析,我们发现Toric 人工晶体的植入对角膜曲率的影响较小,术后角膜形态趋于稳定,减少了不规则散光的发生。
4. 生活质量改善:通过生活质量问卷的调查,患者普遍反映术后视觉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日常生活中的阅读、驾驶等视觉需求得到了满足,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四、讨论Toric人工晶体植入术对于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该手术不仅能够有效矫正白内障导致的视力下降,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近视和散光问题,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此外,Toric人工晶体的植入对角膜形态的影响较小,减少了术后不规则散光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然而,虽然Toric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

应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检查,除外眼部 和毗邻部位感染性病灶和活动性炎症。
5.晶状体检查
应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检查,了解晶状体 混浊程度和混浊位臵,判断是否与视力损 害程度相符。必要时散瞳后再行检查。。
2.测量眼压
手术眼的眼压应当在正常范围。如果同时 合并青光眼,应当作为复杂病例考虑。
4.角膜检查
2.滴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 液或托吡卡胺滴眼液,尽 量散大瞳孔。
3.术前洗眼:先用棉签蘸肥皂水洗 净睫毛、眼睑、眉毛及周围皮肤。 然后用眼部冲洗液冲净眼睑及周围 皮肤,皮肤冲干净后,嘱患者睁开 眼睛,用眼部冲洗液冲洗结膜囊。 轻柔地翻转上眼睑,继续冲洗,再 将上眼睑回复。嘱患者轻闭眼睛, 冲洗眼睑及周围皮肤。洗毕时应用 棉签擦干眼睑及周围皮肤。
(7)玻璃体切除术后“ 水眼”。 (8)白内障合并眼后 节严重疾病。 (9)单眼。
2021/3/10
03
术前准备
8
PART
03
THE HEADLINE
1.拟行手术的患者于手 术前须滴用抗菌药物滴 眼液点术眼1-3日,每 日4~6次。如果术前准 备时间不够,至少在术 前6小时内滴用抗菌药 物滴眼液,每半小时一 次。
2021/3/10
04
手术实施
10
PART
04
THE HEADLINE
3.麻醉方式
由术者选择
1.手术医师资质
施行白内障手术的主刀医师必须 接受过白内障手术的培训,并且 具有参加200例以上的白内障手
术经验。
5.手术完成后
做抗菌素和糖皮质激素眼膏点眼 或结膜下注射
4.手术方式: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和人工晶 状体植入术。禁用针拨术。
(4)白内障伴有角膜内皮细胞严重变性、角膜 内皮细胞数明显减少者。 (5)有器官移植史,如角膜移植、肾移植的患 者,以及有出血倾向者。 (6)眼球先天发育异常,以及所有严重影响手 术的其它情况。
白内障术后效果评价

白内障术后效果评价摘要:伴随着白内障手术效果的提高,眼科医师及患者对白内障术后的视觉质量越来越重视,我们可以用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立体视觉等检查更全面的来评价术后的视觉质量。
关键词:白内障术后;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立体视觉引言白内障手术已经由最初的单纯以患者看得见为目标,变为更注重患者视觉质量为最终目的的手术,进一步衍生出了“屈光性白内障”这一概念。
在白内障术后一些白内障患者虽然视力检查较好,但仍诉视觉质量差,这提示我们仅以视力为白内障术后效果的评价标准已经不能全面、客观的满足白内障术后效果的评价,进而可以从视功能中对比敏感度、立体视觉、波前像差等方面来更全面的评价白内障术后的效果。
1 白内障术后评价的现状随着白内障手术设备、技术的不断改进,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也越来越好,因而眼科医师和患者对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的要求也逐渐增高,以往单一的用视力来评价白内障术后效果已增加到了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等更全面的检查来评价白内障术后效果。
1.1对比敏感度对比度临界值的倒数即是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是指光学系统中,人眼对不同空间频率图像的辨别分析能力,反应了人眼在视觉过程中的敏感程度。
我们所看到的像的清晰程度,取决于事物成像的对比度。
其在临床应用中可直观的表达为对比敏感度函数(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 CSF),我们将不同的空间频率作为横向坐标,将对比敏感度作为纵向坐标,绘制出不同的点,这些点的连线即对比敏感度曲线(contrast sensitivity curve,CSC)。
CSF的低频区反应了视功能对比度,高频区反应视功能的视敏度,而中频区则综合的反应了视功能对比度和视敏度,我们平时所测的视力仅为CSC中的一个点。
眩光对比敏感度(glare contrast sensitivity,GCS)是散射的光线对CS的影响程度,CS反应了物体不同空间频率和明暗对比,GCS和CS是对视功能更加全面、准确的评价,所以在白内障手术中,CSF可作为视功能恢复情况的参考。
白内障诊疗临床研究进展

白内障诊疗临床研究进展摘要: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致盲眼症,给人们的眼部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伤害,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复明手术可以让白内障患者重获光明。
为了让更多的患者了解白内障的医治办法和临床疗效,现将白内障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以下综述。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治疗;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050-021 白内障概述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眼部也会开始老化,当晶状体出现混浊,透明度开始下降,光线的进入就会受到阻挡,从而影响视力,临床上将这种病症称之为白内障。
晶状体囊膜受损会加强其渗透性、失去屏障功能、造成代谢紊乱,从而使晶状体内的蛋白产生变性,出现浑浊,虽然无痛但会使视力下降。
而且在白内障的早期,临床病症并不明显,很难发现白色瞳孔。
通过裂隙灯检测可检测出患者的患病程度及类型[1]。
对白内障进行分类,按患者的年龄段划分,可划分为后天获得性白内障及先天性白内障;按病因进行划分,可分为代谢性、并发性、外伤性、药物中毒性、老年性、后发性和先天性白内障等;按手术的难易程度,可分为复杂型、普通型白内障[2]。
其比较特殊的白内障类型还有:高龄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和儿童白内障等。
医治白内障的最好办法就是手术,之前进行手术的白内障患者视力必须低于01,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患者的视力在0.3-0.4时便可以考虑进行手术。
2 白内障手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白内障的治疗方式也得到了进步。
以往的白内障手术只能实施囊内摘除术,时至今日已拥有了多种的囊外摘除术,手术不仅可以保证伤害少、切口小,还可以更快的让患者重获光明。
但是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必须依照患者瞳孔状况、晶状体浑浊的程度、纪传体小带的情况以及白内障的性质而进行选择[3]。
2.1 传统手术方式:传统的手术术式是进行囊内白内障摘除,主要是通过将晶体悬韧带离断,然后再将晶体全部摘出。
该术式使晶体后囊失去了对玻璃体的支撑效果,活动速度加快,给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植入带来了不便[4]。
三焦点人工晶体与双焦点人工晶体在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患者中视觉质

晶体的 10 例为观察组ꎻ以植入 AT LISA 809M 人工晶体的 10 例为对照组ꎬ比较两组术后 3 个月的治疗效果ꎮ
结果 观察组裸眼中视力优于对照组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ꎮ 观察组眼镜依赖程度以及视中满意度
评分优于对照组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 0 05) ꎮ 结论 三焦点人工晶体能够帮助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获得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arly visual quality of trifocal intraocular lens and bifocal intraocular lens in eld ̄
erly patients after cataract surgery CHEN Xuan. 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ꎬ Hunan Provincial
量问题仍值得我们继续探索ꎮ 传统的老年性白内障
1 1 研究对象 选择 2017 ̄01 ̄01 ~ 2019 ̄03 ̄01 于湖
屈光手术中手术医师不仅要关注术后的远视力ꎬ更
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 20 例ꎬ按照不同人工晶体分
手术已由“ 复明手术” 逐步过渡为“ 屈光手术” ꎮ 在
应重视患者对中、近视力的需求ꎬ功能性晶体的应用
early visual quality in elderly patients after cataract surgery. Methods Twenty cataract patients receiving phacoemul ̄
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were selectedꎬ an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功能性人工晶状体有:矫正散光的Toric人工晶状体、解决老视的三焦点人工晶状体、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和矫正球面像差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等。应用这些功能性人工晶状体,矫正了人眼不同的光学缺陷,使患者在治疗白内障的同时还获得最佳的视光学质量,包括良好的人工屈光状态,全程聚焦功能(裸眼具有较好的全程视力和功能视力),最小的高阶像差等。
项目属于临床医学眼科学领域研究。在三项省级项目的资助下,主要围绕白内障屈光手术的实施及术后视觉质量控制,开展了以下临床基础研究:利用超声乳化及射流乳化技术开展白内障屈光手术矫正患者角膜散光的效果观察;白内障屈光手术后的视觉质量评价;个体化选择非球面像差人工晶状体,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白内障屈光手术术前生物学测量的准确性评价,避免手术的屈光意外;眼表分析及围手术期用药评估,指导白内障屈光手术围手术期用药。这些对于进一步保证白内障屈光手术的效果,提高术后视觉质量和术后成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5.姓名:王静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主治医师 工作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完成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6.姓名:马小力排名:6行政职务:无技术职称:教授工作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7.姓名:史铭宇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主治医师 工作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完成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综上,该项目瞄准国际前沿,采取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多学科协作的研究模式,历经近10余年,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对照辽宁省科技奖励条件,推荐该项目申报 2019年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白内障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年龄相关性致盲眼病,60岁以上老人中大约96%可以发现晶状体有不同程度或不同形式的混浊。我国是老龄化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2.5%,因此我国是白内障高发的大国。初步估计我国白内障患者达1.5亿人,其中因白内障致盲的患者初步估计约有1000万,这些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对白内障的治疗,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治疗。由于现代白内障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小,被认为是人类医学历史中最成功的治疗措施之一。手术治疗后,患者迅速恢复视力,可以继续日常活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016.5.11
赵江月
赵江月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
白内障撕囊灌注镊
中国
ZL.2
2018-12-28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马小力;宁宏;孙昱昭;佐楠;刘贤洁;陈禹橦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多功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马小力;佐楠;刘贤洁;陈禹橦
授权
完成人情况
1.姓名:赵江月 排名:1 行政职务:主任 技术职称 :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完成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研究成果已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源期刊论文17篇。项目组近五年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51名,进修医生13名。57人次参加全国眼科大会,将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其中大会发言达36人次,大会专题讲座12次,产生了巨大的学术影响。项目组成员近五年间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达13人次,其中大会发言9人次,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眼科同道的肯定。
8.姓名:马立威 排名:8 行政职务:副主任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完成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9.姓名:张帆 排名:9 行政职务:副主任 技术职称:主治医师 工作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完成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完成单位
及创新推广贡献
1.单位名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2.姓名:张劲松 排名:2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完成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3.姓名:姚克 排名:3行政职务:主任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完成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4.姓名:彭程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主治医师 工作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完成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由于这些功能性人工晶状体在临床上应用时间较短,国内外的临床观察结果还比较少,对术后效果、视觉质量的控制等还缺乏明确结论。为此,本研究在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及1项辽宁省教育厅优秀人才项目的资助下,对白内障屈光手术及其视觉质量控制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临床研究观察,包括:通过超声乳化及射流乳化技术进行白内障屈光手术矫正患者角膜散光的效果观察;白内障屈光手术后的视觉质量评价;应用射流乳化技术,开展白内障屈光手术,观察术后角膜的改变;个体化选择非球面像差人工晶状体,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白内障屈光手术术前生物学测量的准确性评价,避免手术的屈光意外;眼表分析及围手术期用药评估,指导白内障屈光手术围手术期用药,确保手术效果。这些对于进一步保证白内障屈光手术的效果,提高术后视觉质量和术后成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客观评价
本项目围绕白内障屈光手术术后视觉质量评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1)国内最早开展白内障摘除联合Toric散光人工晶体植入技术,矫正白内障患者术前存在的各类角膜散光。并进行系列临床基础研究,制定技术操作规范,在全国做技术推广。目前临床观察结果为国内外最长研究结果,其中高度及超高度散光的手术矫正在我国仍是空白。(2)针对白内障屈光手术术后患者,利用国际先进的C-quant散射光测量仪,iTrace眼像差及主、客观调节力测量仪等,率先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视功能评估体系,尤其是眼部眩光、对比敏感度和调节力、立体视觉等视功能的检测,全面的评估白内障屈光手术的视觉质量。(3)项目组在国内率先应用射流乳化技术开展白内障屈光手术,并进行了超声乳化与射流乳化的临床应用观察,为国际上最早的研究报告。(4)个体化选择非球面像差人工晶状体,为患者更精确的进行手术设计,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5)项目组针对白内障屈光手术围手术期的生物学测量、围手术期用药防止手术感染、术后干眼、黄斑囊样水肿等进行临床基础研究,避免术后发生屈光意外及手术并发症,全程确保手术效果。
推广应用情况
项目负责人在北京、上海、温州、广州、天津等全国近30个城市做技术指导和推广,并在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上做专题讲座和手术演示,将此项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白内障屈光手术的发展,提高了我省本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和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项目研究结果自2008年开始在我院广泛开展,已经先后完成了近3000例手术,手术成功率高,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近五年间,项目组围绕白内障屈光手术开展的新技术11项,包括白内障摘除联合散光人工晶状体植入技术、Toric散光矫正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LRI角膜缘切开矫正超高度角膜散光技术、LRI角膜缘切开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技术等。本项目组自2008年已经举办五届白内障屈光手术技术新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五年总计培训1352人次,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取得了良好的继续教育成果。目前北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至广东省广州市,全国30多个城市均已开展了白内障屈光手术。研究成果已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源期刊论文17篇。项目组近五年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51名,进修医生13名。57人次参加全国眼科大会,将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其中大会发言达36人次,大会专题讲座12次,产生了巨大的学术影响。项目组成员近五年间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达13人次,其中大会发言9人次,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眼科同道的肯定。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张劲松教授自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以第二完成人参与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赵江月教授主持的项目“白内障屈光手术及视觉质量控制研究“,合作方式属于论文合著。
自2008年起,项目组先后完成了20000多例白内障屈光手术,开展11项白内障屈光手术新技术,手术成功率高,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自2008年起,举办白内障屈光手术技术新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总计达1352人次。项目负责人在北京、上海、温州、广州、天津等全国近30个城市做技术指导和推广,并在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上做专题讲座和手术演示,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白内障屈光手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我省眼科的学术水平和知名度,为我省眼科白内障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提高了我省眼科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地位。目前北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至广东省广州市,全国已有30多个城市开展了白内障屈光手术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推广效果。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不超过10件)
知识产权类别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国家
(地区)
授权号
授权日期
证书编号
权利人
发明人
发明专利有效状态
发明专利
一种泪点扩张装置
中国
ZL.1
2018.8.4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马小力;陈禹橦;宁宏;佐楠;刘贤杰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眼科用23G导光式劈核钩
中国
ZL 2015 2 .9
对本项目创新推广贡献:本院眼科是辽宁省重点学科,晶状体学实验室设备齐全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相关技术人员技术专业。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本院提供了实验场地、实验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指导等条件,有利于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