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句子辅导: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一)

合集下载

【最新推荐】初中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汇总-优秀word范文 (5页)

【最新推荐】初中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汇总-优秀word范文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初中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汇总导语:有很多词语有时候同学不注意细微的差别,就会在答题是产生误差,从而丢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初中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汇总,欢迎大家阅读参考!1、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

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

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

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

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

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

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

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

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

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

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11、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

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

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

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一)_优美语句

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一)_优美语句

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一)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一)1、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

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

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

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

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

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

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

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

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

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

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11、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

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

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

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

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16、形迹?行迹:“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

而“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17、原形?原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真实面目,常含贬义。

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中考语文 易混淆的词语(包括成语)辨析

中考语文 易混淆的词语(包括成语)辨析

易混淆的词语(包括成语)辨析1.声明——①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

如:声明立场。

②声明的文告。

如:发表联合声明。

申明——郑重说明。

如:申明理由。

2.时势——某一时期的客观形势。

如:时势造英雄。

时事——最近一段时间的国内外大事。

如:时事政治。

3.施行——指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

如:《广告法》从即日起施行。

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

如:实行责任制。

4.实验——实地验证。

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试验——试探观察。

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5.不和——不和睦,侧重于关系处理得不好。

如:夫妻不和、家庭不和。

不合——合不来,侧重于性情不相投,不能相处。

如:我俩脾气不合。

6.查访——侧重于通过打听进行调查,其对象一般是与案情有关的人,其目的是弄清案情,为断案结案做准备。

如:查访有关人证物证。

察访——调查手段除访问之外,还有观察,也不限于对案情的调查,其调查对象自然要广泛得多。

如:经过长期察访,终于弄清了这一事件的真相。

7.处世——泛指人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相处。

如:人心不古,处世不易。

处事——处理事务的意思,一般是指对具体事务的处理。

如:他处事不力。

8.出生——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

如:甲子年出生。

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家庭经济情况属于(某阶层);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由家庭经济情况所决定的身份。

如:工人出身。

9.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如:对本报告内容或外观的窜改属非法行为。

10.度过——通常用于时间方面。

如:度过美好的春天(青春时代、岁月)。

渡过——常用于通过江河等,或通过困难、难关、危机等,侧重于空间方面。

如:渡过难关。

11.恶运——侧重指坏的、带有凶险的运气。

如:交了恶运。

厄运——侧重指不幸的遭遇。

如:想不到他中年丧妻,遭此厄运。

12.遏制——侧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对象通常是情绪、敌人或某种力量。

初中语文易混词语

初中语文易混词语

初中语文易混词语篇一:初中语文易混词辨析1、包含——里边含有。

如:这段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包涵——请人原谅。

如:请多包涵。

2、反应——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名词。

如:反应十分强烈。

反映——把客观情况告知上级或有关部门,动词。

如:把情况反映到县里。

3、及时——正赶上时候;不拖延。

如:及时雨。

及时解决问题。

即时——立即。

如:即时投入战斗。

4、启事——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名词。

如:征稿启事。

启示——启发,既作动词,也作名词。

如:这篇文章给人很大的启示。

5、启用——开启使用。

如:启用印章。

起用——重新任用。

如:起用退休干部。

6、清净——没有事物打扰。

如:耳根清净。

清静——安静,不嘈杂。

如:环境清静。

7、溶化——物质在液体中化开。

如:糖溶化在水中。

熔化——固体受热后变成液体。

如:铁熔化成铁水。

融化——变成水。

如:积雪融化了。

8、时势——某一时期的客观形势。

如:时势造英雄。

时事——最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

如:时事政治。

9、授奖——发奖。

如:授奖仪式。

受奖——得奖。

如:他立功受奖。

10、消逝——消失。

如:残霞消逝了。

消释——解除。

如:误会消释了。

111、统率——统辖率领,动词。

如:统率三军。

统帅——统领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人,名词。

如:三军统帅。

12、统治——以政权来控制、管理。

如:封建统治。

统制——统一控制。

如:统制军用物资。

13、推脱——推卸,推辞。

如:推脱责任。

推托——借故拒绝。

如:他推托病了,不肯来。

14、委曲——事情的底细。

如:告知委曲。

委屈——因冤枉而难过。

如:受委屈。

15、熟悉——知道的清楚。

如:熟悉情况。

熟习——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

如:要熟习业务。

16、形式——事物的形状、结构等。

如:内容和形式。

形势——事物的发展趋势。

如:形势大好。

17、致病——使得病。

如:查明致病原因。

治病——治疗病痛。

如:到医院治病。

18、制定——定出。

如:制定计划(强调不得变更,必须执行。

)制订——创制拟定。

初一语文词语辨析练习常见易混词的差异与用法解析与练习

初一语文词语辨析练习常见易混词的差异与用法解析与练习

初一语文词语辨析练习常见易混词的差异与用法解析与练习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准确使用词语是语文学习的关键之一。

在初一语文学习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词语的差异与用法问题,容易混淆。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本文将对常见易混词进行详细的解析和练习。

一、词语辨析1. 速度与快速速度强调的是事物的行动快慢,快速则侧重于行动的快。

例句:他的脚步非常快速,一瞬间就消失在了远方。

这辆车以惊人的速度飞驰而过。

2. 禁止与阻止禁止表示不允许做某事,阻止则是对某一行动进行干预,使其不得继续进行。

例句:学校禁止携带手机入校。

他及时阻止了小偷,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3. 优秀与卓越优秀表示在某一领域有出色的表现,卓越则强调在全面、多个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例句:他是一位优秀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总能取得好成绩。

这部电影被誉为卓越之作,无论是剧情、演技还是视觉效果都非常出色。

4. 合理与合适合理强调符合逻辑、合乎常理,而合适则表示适合某种情况或需要。

例句:他的建议很合理,能够有效解决问题。

你穿着这件衣服真是太合适了,非常漂亮。

5. 深刻与透彻深刻指对问题或道理的理解程度很高,透彻强调触及事物的最底层,全面而深入。

例句: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领悟了很多道理。

他的观点透彻而独到,让人受益匪浅。

二、用法解析1. 语文与华文语文是指汉语文化,汉字的学习与应用,即中文课程。

华文则是指华人的语言,包括汉语、方言等。

例句:我在学校学习的是语文课程,包括语法、阅读与写作等内容。

新加坡的华人都会说华文,这是他们的母语。

2. 下雨与降雨下雨是指雨水从云层中降落到地面上,是一种自然现象。

降雨则是指指定时间内的降水量。

例句:今天下雨了,记得带伞。

这个月的降雨量达到了200毫米,比往年多了许多。

3. 意外与偶然意外强调的是一种不可预料的事件,偶然则指几率很小的事件。

例句:他在回家的路上发生了意外,受了伤。

我偶然在书店遇到了一位老朋友。

4. 乌云与黑云乌云是指云层颜色较暗,带有黑色或灰暗色调的云,多为天气转变的前兆。

中考易错题系列语文篇掌握常见易混淆字词的辨析技巧

中考易错题系列语文篇掌握常见易混淆字词的辨析技巧

中考易错题系列语文篇掌握常见易混淆字词的辨析技巧中考易错题系列语文篇掌握常见易混淆字词的辨析技巧语文学科作为中考的重点科目之一,常常出现一些易混淆字词的辨析题。

正确辨析常见易混淆字词不仅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易混淆字词的辨析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中考。

一、"什么"和"什么样""什么"是用来代替事物的特征、状态或性质的疑问代词,而"什么样"是询问事物的形状、样子、外表特征的疑问代词。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来判断使用哪个词。

例如,“这是什么?”表示询问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这是什么样的花?”则是询问事物的形状或外表特征。

二、"使"和"让""使"和"让"都表示引起或导致某种结果,但"使"侧重通过非人力的手段来实现某种效果,强调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让"则侧重通过人力手段使某人或某事发生某种变化,强调被动性和委婉性。

例如,“她的努力使家人感到自豪。

”中的"使"强调她的努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我让他明天来见我。

”中的"让"则表达了我希望他能来的意愿。

三、"又"和"再""又"和"再"都表示一个动作或行为的重复发生,但在使用上有所区别。

"又"表示的是同一个动作或行为又一次发生,常用于表示连续或紧接着的动作;而"再"强调的是在前面某个动作或行为之后再次进行相同的动作或行为,表示间隔或间隔一段时间后的重复。

例如,“他又犯了错误。

”中的"又"表示连续的犯错行为,“明天再来一次。

中考语文初知识清单生易错易混两字词语辨析课件 (一)

中考语文初知识清单生易错易混两字词语辨析课件 (一)

中考语文初知识清单生易错易混两字词语辨析课件 (一)随着中考的临近,语文复习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于初学语文的学生来说,掌握词语的辨析和解释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中考语文初知识清单中易混的两字词语辨析,帮助同学们迅速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易错词语1. 海市蜃楼/幻觉两个词虽然都具有视觉与幻想的意义,但前者是指在沿海地带因大气光学现象而产生的一种非常逼真的幻觉,后者则是指精神或情感的一种错觉。

2. 方向/方位方向指的是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来说的一个朝向;方位则是空间位置的表示。

3. 伟大/巨大伟大是指人或事物的品质高尚,有卓越贡献;巨大则是指体积或数量等超过一般大小。

4. 艰难/困难二者都指困难的意思,但前者指的是具有艰苦的环境、条件以及困苦的处境;后者则是指困难或不便的事情。

5. 难过/悲哀难过是情绪上的不舒服感觉;悲哀则是指因悲痛或不幸而感到悲伤。

二、易混词语1. 科技/技术科技指现代科学和技术的总称;技术则是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制造产品的过程。

2. 突出/凸显突出音义是显出(其它特别的);凸显则指通过调整细节等方法来提高重要性或突出重点。

3. 好奇/好学好奇是指对新事物好奇的心态;好学则是指热爱学习、渴望知识和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的心态。

4. 崇拜/崇敬崇拜是对某人、某物盲目的崇拜,不经过思考,是一种粉丝式的追捧;崇敬则是承认对方某些方面的特殊贡献而对其有一定的尊重和敬意。

5. 陶醉/沉醉两个词语的意思都是因感到享受而产生的一种情感状态,但陶醉强调的是亲身参与;沉醉强调的是沉浸于一种事物之中。

以上是中考语文初知识清单生易错易混两字词语辨析课件的部分内容。

同学们在复习中一定要分清它们的用法和区别,灵活运用对应的修辞手法,以提升语文能力。

希望大家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中常见易混词语辨析汇总(学霸笔记)

初中常见易混词语辨析汇总(学霸笔记)

初中常见易混词语辨析(包含饱含包涵]“包含”指里边含有,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地含”指充满,所含的量特别充足,如“饱含着深厚的感情”。

“电涵”是客合话,请人原谅,如“唱得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抱负报复]“抱负”是指远大的志向,如“我们有远大的抱负”。

报复“是指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如“打击报复提意见的人”。

[必需必须]“必需“是动词,指一定要有,不可少,例重于不可成缺,如“目用必需品”。

“必须”是副词,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如“学习必须刻苦钻研”:还用来加强命令语气,如”你必须去”。

[变幻变换]“变幻”指不规则地改变,多指抽象事物,如“风云变的”“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多指具体的事物,如”变换位置”。

[采纳采取]“采纳”指接受意见、建议、要求等,如“采纳群众意见”。

“采取”指选择施行某种方针、政策、措施、手段、形式、态度等,如“采取紧急措施”[查访察访]“查访”指调查、打听案情等,如“暗中查访”。

“察访”指通过观察和访问进行调查,如”察访民情”。

[沉溺沉漫沉迷]“沉溺”指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多指生活习惯方面,如“沉溺于酒色”。

“沉浸”指浸入水中,多比喻人处于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如“沉漫在幸福的回忆中”。

“沉速”指深深地迷恋,如“沉速于舞路”[处治处置]“处治"指处分,惩治,如“对那些腐败分子要从严处治”。

“处置“不仅指惩治,而且表示处理事务,如“这件事务必安善处置”。

[从面进而了“从而”的上定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如“中国队以30战胜日本队,从而取得七战七胜的战绩”。

“进而”强调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如“先制订计划,进而落实实施措地”。

[审改幕改]“审选“指改动文件、古书、成语等,单指文字改动,不含配义,如”他将“望洋的叹‘审改成”望山兴叹””。

“基改”是用作钠的手段改物杰向解(经典理论政策等),合额义,如”他们肆意篡改历史”,[繁殖繁衍]“隆矿”指生物产生折的个,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句子辅导: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一)
1、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

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

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

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

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

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
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

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

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

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

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

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11、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

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

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

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

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16、形迹?行迹:“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

而“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17、原形?原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真实面目,常含贬义。

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18、年轻?年青:“年轻”指①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②指事业学问的开创的时间不长。

而“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

19、连播?联播:“连播”指连续播出。

而“联播”指同时转播其他电视台或电台的节目。

20、终止?中止:“终止”指结束,停止。

而“中止”指因故中途停止。

21、捉摸?琢磨:“捉摸”指猜测,预
料,多用于否定的意思。

而“琢磨”指①雕刻和打磨;②加工使精美;③思索,考虑;例:老张的话我琢磨了很久。

22、妨害?妨碍:“妨害”指有害于。

而“妨碍”指阻碍,不能顺利进行。

23、变换?变幻:“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

而“变幻”指无规则地改变,令人捉摸不定。

24、供品?贡品:“供品”指供奉神佛祖宗用的瓜果酒食等。

而“贡品”指古代属国或本国臣民献给帝王的礼物。

25、淹没?湮没:“淹没”指大水漫过,也形容被声音盖过。

而“湮没”指名声和成就被埋没。

26、泄漏?泄露:“泄漏”指专指液体、气体慢慢流出。

而“泄露”指不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

27、树立?竖立:“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

而“竖立”指物体垂直而立。

28、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

常被误用来形容其它美好事物。

29、炙手可热:只能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

常被误用来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

30、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

常被人误用来“首要”“首先”和“理所当然”之意。

31、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是敬辞,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绵薄之力”才是谦词。

32、蓬荜生辉:敬辞。

表示别人使自己生辉。

33、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

34、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

常被误用于表毫不犹豫地做与正义无关的事。

35、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多用于否定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