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开凿及演变史

合集下载

千古运河演变史

千古运河演变史

千古运河(含常州段)演变史一、大运河及常州段的变迁◆大运河的变迁京杭运河也称大运河,起源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末期,距今已2500多年历史,它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794公里(原为1789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

(1869年开成的苏伊士运河,全长173公里,我国运河比它长10倍。

1914年开成的巴拿马运河,全长公81.3公里,我们的运河比它长20倍,而且时间比它们早2000多年)。

京杭运河与万里长城,在中国大地上正好组成一个“人”字,长城是阳刚的一撇,运河是深沉的一捺,它们同为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象征和瑰宝。

“挖运河”与“筑长城”二者用征完全不同,“筑长城”是为了设置难以逾越的障碍,而“挖运河”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沟通。

有人以为京杭大运河就是隋炀帝下令开挖的,其实这个说法是片面的。

京杭大运河最早还是在江南地区开挖的。

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为了讨伐楚国,采纳了伍子胥的建议,开凿数十公里由苏州望亭到盛泽方向的叫胥河(吴楚运河),它可以西通太湖,北进长江,用于运送兵员和粮草,这也就是当年最早江南运河的前身,比隋炀皇帝开挖运河早了1000年。

周敬五二十五年(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接位后,听取谋臣范蠡之谏,为了与齐国和晋国争霸中原。

他号令数十万民工开凿江南运河,由苏州的望亭经无锡一直开到常州奔牛,由于奔牛向丹阳方向的地势高亢,挖掘难度太大,所以运河从奔牛拐了一个弯向北由(老)孟河接通长江,全长170华里。

开挖江南运河后的第九年,即公元前486年,在苏北又开凿了邗沟(扬州—淮安)也叫里运河,长175华里,加上江南运河,吴王夫差时期一共开凿345华里。

时间过了约300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公元前210年,他带了小儿子胡亥及丞相李斯到江南各地巡视,来到丹阳和丹徒地区,听到传闻:“运阳之间,内藏天子之气,需要渲泄”。

于是,秦始皇号令组织数万民工(另传说:秦始皇还发派三千赫衣因徒来开凿),开通了由奔牛经丹阳到丹徒辛丰镇的运河,全长42.6公里。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与变迁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与变迁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与变迁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最长的,工程量最大的,与长江并列的“黄金水道”是与长城,坎儿井并列的古代三项伟大工程。

从春秋一直建设到元代,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京杭大运河,顾名思义是北京到杭州的一条运河。

最早在春秋时期开凿。

春秋时期各国战事频繁,需要将部队快速输送到战争前线,尽量快的解决战事而开凿。

吴王夫差就曾经命人开凿邗沟,用来输送兵力,达到军事目的。

隋朝统一中原后,开皇九年(589年),取得陈朝广大疆域的隋文帝将“冠于诸王”,平陈有功的儿子杨广派往扬州。

任大总管府总督。

总统南方四十四州军事,替自己管辖东南半壁江山。

605年杨广与朝臣密谋,害死文帝,缢死杨勇,坐上史称炀帝的宝座。

炀帝登基之后,便将富户均迁至洛阳,又为交通开直达吴会地区运河,征发“年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者筑河。

发河南淮北诸民众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不从者斩三族(父母族,妻族)。

并从五家之内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负责民工的饮食。

更令十万民众加深山阳渎(隋文帝曾命大将开凿)这是多么浩大的工程!拿通济渠来说,西起洛阳城西,绕城南并洛水入黄河,东行入淮水,全长八百里。

渠宽不得小于四十步(一步1.3米),河边还要种植柳树。

不过也足够快,大业八年三月(605)动工,八月竣工,但也消耗大量民力,挖好了隋的坟墓。

“男丁不供,始役妇女”而且监工还毒打劳工,仅一年,三百六十万民工即死二百五十万。

历经各个朝代花费大量民力建造的运河,究竟是为了什么?中国的封建经济虽说自给自足,但也需要交通。

大江大河不在少数,但就缺少一条纵贯南北的运粮之道,南方产稻,产丝,无运河则需绕道海路,或沿河道向北,均花费巨大。

产生了运河。

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自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经瓮山泊(今昆明湖)至积水潭、中南海,自文明门(今崇文门)外向东,在今天的朝阳区杨闸村向东南折,至通州高丽庄(今张家湾村)入潞河(今北运河故道),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安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安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

京杭大运河的修建时间是什么时候

京杭大运河的修建时间是什么时候

京杭大运河的修建时间是什么时候京杭大运河是我国水利史上的一座丰碑。

横贯我国的大江大河是古代阻隔南北的天然屏障。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京杭大运河的修建时间,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京杭大运河的修建时间京杭大运河开掘始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

现在所说的京杭大运河是在各朝代基础之上修建起来的,主要是隋朝修建的。

隋朝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的工程分4段进行。

公元605年4月14日(隋大业元年三月二十一日)隋炀帝下命开通济渠,通济渠起于洛阳城,西引榖(即涧水)、洛水入黄河;又从极清把水镇东北周黄河水向东到河南开封,再顺汴水经商丘,折向东南,接通蕲水,经皖北至淮阴入淮水。

第一段工程沟通了洛水、黄河和淮河。

同年,隋扬帝又征发淮南民十几万开邗沟。

608年2月,再次下“诏发河北诸军百余万穿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深郡”。

611年元月,隋炀帝“敕穿江南河由京日至余杭,800余里”。

这段工程的告竣,全长4000多里的大运河贯通,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所以,隋朝修建大运河,从下命修建到竣工,用了差不多7年时间。

京杭大运河的意义元代会通河和通惠河开通后,京杭运河完成,明代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建立了完善的漕运管理制度,600年间,运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南北交通要道,商运繁盛,运河两岸兴起数十座商业城镇,对古代经济的贡献无法估量。

元代开通海运,但是每年几百万石的漕粮、东南的贡赋和官吏商民每年不下亿万件的消费品都要过长江渡淮河,经会通河北运,海外运来的商品过境之后也是经运河到燕京,会通河得名会通,就是因为“江淮之漕,浮汶泗经达临清,而商旅贸迁,游宦往来往暨闽粤、交广、邛、川蜀,航海诸番贡之入莫不由是而达”。

由明而清,每年400万石(1石约今天27市斤,400万石大约有5万4千多吨)的漕粮由运河北上,此外,每年数十万匹苏杭织造丝织品运抵京城,江宁、苏州、杭州三个织造局,专办御用官用的绸、缎、纱、罗、布匹。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

• ②第2期运河。 主要指隋代的 运河系统。以 东部洛阳为中 心,于大业元 年(605)开凿通 济渠,直接沟通 黄河与淮河的 交通。并改造 邗沟和江南运 河。三年又开 凿永济渠,北 通涿郡。连同 公元584年开凿 的广通渠,形成 多枝形运河系 统。
• ③第3期运河。主要指元、
明、清阶段。元代开凿的
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
创造(没有小拱的称
为满肩或实肩型)。
桥上有很多的东西, 类型众多,丰富多彩。
• 1)桥址选择比较合
理,使桥基稳固牢 靠。

李春根据自己
多年丰富的实践经
验,经过严格周密
勘查、比较,选择
了佼河两岸较为平
直的地方建桥,这
里的地层是由河水
冲积而成,地层表
面是久经水流冲涮
的粗砂层,以下是
细石、粗石、细砂
重点段一是山东境内泗水
至卫河段,一是大都至通 州段。公元十八年(1281)开 济州河,从任城(济宁市)至须 城(东平县)安山,长75公 里;公元二十六年(1289)开 会通河,从安山西南开渠,由 寿张西北至临清,长125公 里;公元二十九年(1292)开 通惠河,引京西昌平诸水入
大都城,东出至通州入白 河,长25公里;至元三十 年(1293)元代大运河全线通
• 新疆的坎儿井与 万里长城、京杭大
运河并称为中国古
代三大工程。吐鲁
番的坎儿井总数近 千条,全长约5000 公里。坎儿井的结
构,大体上是由竖
井、地下渠道、地
面渠道和“涝坝”
(小型蓄水池)四 部分组成
新疆坎儿井的形成条件
1.自然条件的可能性 吐鲁番盆地位于欧亚
大陆中心,是天山东部 的一个典型封闭式内陆 盆地。由于距离海洋较 远,且周围高山环绕, 加以盆地窄小低洼,潮 湿气候难以浸入,降雨 量很少,蒸发量极大, 故、气候极为酷热,自 古即有“火州”之称。

中国大运河的发展历史

中国大运河的发展历史

中国大运河的发展历史中国大运河,又称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它连接了中国的北方和南方,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

在国内外旅游者中享有盛誉,被誉为“东方的威尼斯”。

本文将探讨中国大运河的发展历史。

一、运河的起源和初步建设公元前486年,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之间的战争不断,吴王夫差决定修建一条人工运河,以便供应军队粮食和军需品。

这条运河连接了大江南北,便于军队和物资的运输。

这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条人工运河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运河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它的价值。

在公元前486年之后,运河逐渐扩展,开始连接更远的地区,成为南北贸易的重要通道。

二、大运河的繁荣和延伸到了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大运河从初步的南北连接,发展成连接东西的重要交通干线。

许多城市和乡村沿河而建,繁荣了起来。

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也随之增长。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维护大运河,唐代政府开始设置运河河道官,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航道的畅通,如疏浚航道、修建桥梁和水闸等。

宋代时,大运河的发展再度迎来了巅峰。

在南宋时期,大运河成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这个时候,许多著名的城市,如扬州、杭州、苏州和开封等,沿运河而建,成为商业繁荣的重要地区。

三、衰落和重建尽管大运河在宋代繁荣一时,但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变迁,大运河开始逐渐衰落。

在这个时期,因为航道的淤塞和水患的频发,大运河的贸易和交通逐渐减少。

然而,在现代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大运河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在1958年,中国政府决定对大运河进行全面的疏浚和修复工程。

这一工程历时15年之久,涉及多个省份和城市,对恢复大运河的航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如今,大运河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沿河而建的古镇、运河文化和独特的运河风光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

同时,大运河也起到了水运和货物运输的重要作用,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结语中国大运河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世界文明史上的瑰宝之一。

中国大运河的演变史

中国大运河的演变史

中国大运河的演变史
中国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人工运河的代表,其演变历史可以追溯到
春秋战国时期。

以下是中国大运河演变史的详细解答:
1.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霸和交通运输
的需要,开始开凿运河。

其中,最著名的是吴国开凿的邗沟,它连接
了长江和淮河,成为中国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

2.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和经济的发展,运
河的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秦朝开凿了灵渠,连接了湘江和漓江,加强了南方地区的统治。

汉朝则开凿了鸿沟,连接了黄河和淮河,加
强了中原地区的联系。

3.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大运河的鼎盛时期。

隋炀帝杨广下
令开凿大运河,连接了涿郡(今北京)和余杭(今杭州),全长约2700 公里,成为中国古代最长的人工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
地区的联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4. 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大运河的作用逐渐减弱,但仍
然是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

元朝开凿了济州河、会通河等运河,加强
了北方地区的联系。

明清时期,大运河的运输功能逐渐被海运所取代,但仍然是重要的灌溉和排水渠道。

中国大运河的演变历史是中国古代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京杭大运河开凿过程

京杭大运河开凿过程

第三阶段——通惠河
通惠河位于京城的东部,是元代挖建的漕运河 道。由郭守敬主持修建。自至元二十九年 (1292年)开工,到至元三十年(1293年)完工, 元世祖将此河命名为“通惠河”。
为了节制水流,以便行船,在通惠河的主要干 线上修建了24座水闸。通惠河疏通,因南方的 粮食和各种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到大都城,而积 水潭的东北岸成了大运河的最终码头,所以积 水潭十分繁华,特别是东北岸,现在的烟袋斜 街一带。岸上是旅馆、酒楼、饭馆、茶肆、各 种商店等遍布,成为大都城内最热闹的地方。 而1956年,城内的部分全部改为暗沟 。
第二阶段
开挖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在隋朝,隋炀帝用了六 年时间、调遣大量人力开通了以首都洛阳为中 心,南起余杭(今浙江省杭州市),北至涿郡 (今北京市)的一条长达2700公里的大运河, 古邗沟经过疏浚加宽成为南北大运河中的重要 一段,对中国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和发展起到 巨大作用。
第二阶段——通济渠
又称汴水,连接了黄河与淮河,贯通了西安到 扬州,全长650公里。自河南荥阳的板渚出黄 河,历河南省的郑州、中牟、开封市、开封县、 杞县、睢县、宁陵、商丘、虞城、夏邑、永城; 安徽省的濉溪、宿州、灵壁、泗县;江苏省的 泗洪、等现今三省十八县(市),最后至江苏 盱眙入淮河。通济渠经历了隋、唐、五代、宋、 辽、西夏、金、元八个朝代,通航了720年。
2021年苏州段上的货轮
天津之眼摩天轮
谢谢观看
thanks for watching
这既绕了路,又要冒入海航行的风险。春秋末期, 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从今扬州市西长江边向 东北开凿航道,沿途拓沟穿湖至射阳湖,至淮安 旧城北五里与淮河连接。这条航道,大半利用天 然湖泊沟通,史称邗沟东道。当时因邗沟底高, 淮河底低,为防邗沟水尽泄入淮, 影响航运,故 于沟、河相接处设埝,因地处北辰坊,故名北辰 堰,后称之为“末口”。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

四、京杭大运河历史故事
乾隆历次下江南(南巡),一般天津是首驻跸地;顺京杭大运河南下巡视。 据说清代李伯元在《南亭四话》卷七《通州南北》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清 朝乾隆年间某年,乾隆皇帝南巡,来到了江苏省。这一天,他路过的一个城镇叫 通州。这时,乾隆皇帝忽然想起了北京城东郊也有个地方叫通州。他出了个上联, 叫身边的大臣们来对: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这个上联用 “南”、“北”、”通”、“州”四个字重复组成,想得十分巧妙。大臣们听后, 差不多把全国的重要地名都过了筛子,可就是想不出个合适下联。还是纪晓岚有 办法,他没有死抠地名,倒是在方位上动脑子。他一眼看见了街头上挂着“当” 字大招牌的当铺(当铺是专门收取抵押品、放高利贷的店铺),马上想出了下联: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下联对得十分工整。也是由“东”、 “西”、“当”、“铺” 四个字重复组成。 (江苏省南通市,现辖如皋、通州、 海门、启东4市)。 清朝乾隆年间某年,纪晓岚随乾隆皇帝出巡江南.乾隆看到一个竹篮子,感到 很新鲜,问纪晓岚道:“纪爱卿,这是什么东西?” “竹篮子” “篮子有什么用?” “盛东西”乾隆沉默了一会儿,说:“为什么篮子能盛东西,不能盛南北呢?”。纪 晓岚略一思忖,回答说:我主万岁,须知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这金和木都 能装入篮中,所以叫盛东西;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篮子要是盛火就烧了, 盛水就漏了, 所以篮子只能盛“东西”,不能盛“南北”。 乾隆听了,满意地 点了点头。
二、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 1.通惠河 一般指从东便门大通桥至通州区入北运河这段河道, 长约20千米。 2、北运河 通州区到天津段称北运河,长约186公里; 3、南运河 天津到临清段称南运河,长约400公里; 4、鲁运河 临清到台儿庄段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 5、中运河 台儿庄到淮安段称中运河,长186公里; 6、里运河 淮安到瓜洲段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 7、江南运河 镇江到杭州段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杭大运河开凿及演变史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演变大致分为3期:第1期运河运河的萌芽时期。

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开凿邗沟{从江都(今扬州市)邗口至山阳(今淮安市)淮安末口},以通江淮。

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第2期运河隋朝大运河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

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

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

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

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到隋炀帝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南粮北运,控制南方经济中心会稽(绍兴),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400千米。

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

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自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经瓮山泊(今昆明湖)至积水潭、中南海,自文明门(今崇文门)外向东,在今天的朝阳区杨闸村向东南折,至通州高丽庄(今张家湾村)入潞河(今北运河故道),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
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安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安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

扬州、淮安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淮安便成为南北交通枢纽之一,藉漕运之利,发展迅速。

隋朝时分为四段:(1)永济渠。

(2)通济渠。

(3)邗沟。

(4)江南河。

第3期运河主要指的是元、明、清阶段。

元代开凿的重点段一是山东境内泗水至卫河段,一是大都至通州段。

至元(元世祖忽必烈年号)十八年(公元1281年)开济州河,从任城(济宁市)至须城(东平县)安山,长75公里;至元二十六年(1289)开会通河,从安山西南开渠。

由寿张西北至临清,长125公里;至元二十九年(1292)开通惠河,引京西昌平诸水入大都城,东出至通州入白河,长25公里。

至元三十年(1293)元代大运河全线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达大都,成为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元朝时全程可分为七段:历史上元朝大运河1.通惠河。

(2)北运河;(3)南运河。

(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

明、清两代维持元运河的基础,明时重新疏浚元末已淤废的山东境内河段,从明中叶到清前期,在山东微山湖的夏镇(今微山县)至清江浦(今淮安)间,进行了黄运分离的开泇口运河、通济新河、中河等运河工程,并在江淮之间开挖月河,进行了湖漕分离的工程。

京杭大运
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

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现在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山东济宁市以南、江苏和浙江三省。

杭州大运河同上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和浙江六省市,全长1797公里,比苏伊士运河长十倍,比巴拿马运河长二十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

终点是,入钱塘江,连接浙东。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山东省德州市、泰安市、聊城市、济宁市、枣庄市,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杭州市20个市区。

通州古诗云:一支塔影认通州。

燃灯塔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是京门通州的标志性建筑。

天津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会师,又在这里被海河一齐送入渤海。

据记载,漕运发达时期,从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上每年要承载2万艘运粮的漕船,官兵12万人次,连同商船共3万艘。

水道的开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津卫”。

镇江、扬州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

聊城湖、河水面积占城区的三分之一,被称为“中国北方威尼斯”,在北方城市里非常少见,这其中就有京杭大运河的功劳。

目前京杭大运河苏杭段有客运航线往返。

淮安大运河的入淮口,运河东岸
古镇码头下便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故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