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水系景观设计

合集下载

水景设计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分析

水景设计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分析

水景设计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分析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景观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水景设计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城市中的景观元素,不仅能够增添城市的美感,还能够为人们带来许多好处。

本文将分析水景设计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并探讨其对城市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一、提升城市形象与美感水景设计作为一种景观元素,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的形象与美感。

通过引入水池、喷泉、人工湖等水体元素,使得城市的景观更为丰富多样。

水的流动、波光粼粼的光芒、水雾腾腾的景观给人以清新、舒缓的感受,与城市繁忙的节奏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宜人的氛围。

这些水景元素不仅可以很好地装点城市,也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增添了城市的活力。

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水景设计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水体能够吸收和净化空气中的尘埃和有害物质,从而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同时,水景设计还能够调节城市的温度,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

水的蒸发过程会消耗大量的热量,从而起到降温的作用。

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可以在水景区域享受凉爽的气息,提升城市的舒适度。

此外,水景设计还有助于改善城市的声环境。

水体的流动声和喷泉的喷水声能够掩盖嘈杂的车辆和城市噪音,给人们带来不受干扰的休闲环境。

这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缓解城市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促进社交与活动水景设计在城市中不仅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可以成为人们社交与活动的场所。

人们可以在水景设计的周围参与各种户外运动和休闲活动,如晨跑、散步、舞蹈等。

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增进了社交联系。

此外,水景设计还可以为城市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提供场地。

例如,在水岸边举行音乐会、画展、摄影展等活动,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参与。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也可以推动城市旅游与经济发展。

四、管理与维护的挑战尽管水景设计在城市中有着诸多的好处,但是管理与维护也是一个挑战。

水质的保持需要定期的清洁和处理,水泵、喷泉设备的运行需要定期维护,确保水景设计的正常运转。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滨水景观的建设,旨在打造一个生态、和谐的城市环境。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该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意义不仅在于美化城市景观,更是为了增加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并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本文通过对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讨论,探讨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思路和技巧。

首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环境特征。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需要根据城市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历史底蕴等不同方面来展开。

不同的城市环境需要不同的设计方案,比如在海边城市中,设计师需要将海岸线与城市的空间结合在一起,以便更好地赏析海的美景。

在河岸城市中,设计师可以考虑文化和历史背景,将城市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体现到滨水景观设计中,以增强城市文化气息。

在设计滨水景观时,需要充分发挥城市的自然优势,让城市与水融合在一起,打造一个生态、人性化的城市环境。

其次,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需要注重生态环保。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必须考虑到生态环境因素,不能只是简单地进行景观布置,而应该考虑到水环境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增加等问题。

设计师需要利用自然方法改善滨水环境的水质,选择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植物物种,将滨水景观打造成一个生态良好的环境。

此外,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还需要考虑水土流失、岸线稳定等问题,采用针对性的技术手段保护滨水生态环境。

再次,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需要追求美学价值。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美学价值表现在多个维度上,包括景观的形式美、功能美、情感美、文化美等。

设计师需要注重景观的人性化,满足居民对美好环境的需求,从而增加景观的社会效益。

此外,在滨水景观的设计中,还可运用文化艺术手法,通过雕塑、壁画、照明等元素来强调地域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

最后,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需要实现多元化功能。

滨水景观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不同功能的需求,包括休闲娱乐、文化展示、生态教育等多个方面。

设计师需要根据景观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功能,以满足居民对不同休闲、娱乐活动的需求。

浅谈城市规划与水系景观区设计建设

浅谈城市规划与水系景观区设计建设

浅谈城市规划与水系景观区设计建设摘要:“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吉地不可无水”等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说法,充分表明水系景观在城市建设与规划中的重要地位。

水是造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人文价值、生态价值和环境调节功能,如调节温湿度、净化空气等。

一个完善的水系景观区从多个方面综合改善城市的整体风貌,如何建造高水平的水系景观区是景观设计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本文平衡城市规划、水系景观区建设、环境保护三者的关系,分析我国目前水系景观区的建设现状、影响,并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发展路径,希冀为城市及景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城市规划;水系景观区建设;现状;影响;解决与发展路径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民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对精神方面的需求逐渐上升到和物质需求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层面。

从城市规划与景区的角度看,如何将环境保护、人文精神、舒适安居等理念结合在一起,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环境愈发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水是万物之源,水系是环境的重要部分。

水既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元素,也是城市与景区美化的重要表现手段,对城市的发展以及规划布局具有深远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城市建筑本身更为重要[1]。

因此,水系景观区建设是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师关注的核心,更是改善城市环境、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举措。

二、水系景观区建设现状“干流、支流和流域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一个庞大的系统,称水系,又称河系。

”具体包含自然水体和人工水体两类。

前者是指河流、湖泊、地下水等,后者是指给排水管道、雨水管道等。

我国城市水系景观区规划建设的理论研究大致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兴起并逐渐起来的。

近年来,城市水系景观区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部分城市的水系景观将防洪、绿化、安居、文化集为一体,在产生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以北京市为例,1998年至今,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政治活动,明显改善了水环境,实现了水清岸绿的现代化城市通航水系,美丽清洁的现代化园林水系以及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给排水体系。

浅析城市绿色水景设计策略

浅析城市绿色水景设计策略

浅析城市绿色水景设计策略
城市绿色水景设计是现代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能够为城市带来美丽的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对城市绿色水景设计策略进行浅析。

一、水景减压策略
现代城市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市居民需要有一个可以放松身心的场所,而城市绿色水景设计可以提供这样的场所。

水景设计可以利用自然溪流、人工湖泊、喷泉等形式来增加城市绿色空间,同时通过水的流动、声音及光影的变化,调节城市气氛,减轻居民的心理压力。

二、水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策略
城市绿色水景设计不仅可以为城市带来美丽的景观,同时也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通过水景设计,可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吸收废气和噪声等有害物质,减少城市温度,降低城市污染物的浓度,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三、水景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策略
城市绿色水景设计可以从多个方面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可以通过水景来展现城市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打造具有生态环保特色的城市景观,增强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度。

同时,通过水景设计也可以展示城市对水资源的重视和对环境的关注。

四、水景促进城市建设升级策略
城市绿色水景设计可以促进城市建设升级。

在建设城市水景环境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公共休闲设施的建设、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从而带动城市产业升级,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水系的设计分析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水系的设计分析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水系的设计分析摘要:生态水系的设计是一个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部分,庞大的人口在城市工作生活,享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对景观环境尤其是水资源环境带来极大的胁迫,使生态平衡系统面临极大的压力。

如何保护和科学利用水系资源,提高环境容量,改善景观质量,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实现诗意人居,城市园林景观生态水系及其景观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景观规划城市园林水系生态1. 生态水系对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意义城市规划层面上,水系不仅为城市带来独特的景观格局,还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基质,是连结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态的纽带。

城市因水而发达,也因水而衰落。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中国传统聚落十分关注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

认为天地是有机的整体,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崇尚“山禽佛席起,溪水入庭流”的世外生活,这种有机而生态的聚居方式,合乎今天的人居环境科学发展观。

城市与水的“相伴相生”关系,有“山水大聚会之所必结为都会,山水中聚会之所必结为市镇,山水小聚会之所必结为村落”之说。

可见,生态水系对于城市的重要性。

著名的北宋都城东京汁梁,有5条水系进入城中,仅汁河上架桥就有几十座。

依托水系人民安居乐业,经济文化繁荣一时,成为同期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城市。

苏南地区城镇水网纵横,街道几乎都与河相伴,“小桥、流水、人家”是水乡江南的特色景观和优雅图式。

对水系的偏爱和呵护,加之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练出世界文化遗产江南私家园林,它是人类宝贵的物质与文化则一富。

综观国内外众多的名城,因拥有磅礴的江河,潺潺的流水,而使城市风采更为迷人,吸引世界各地游人考察观光,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和文化财富,例如巴黎塞纳河,伦敦泰晤士河,桂林漓江,杭州西湖,南京秦淮河与玄武湖,大理洱海等。

正是这些风光秀丽的水系景观,使生活在城市的人民充满了自豪感。

2.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水系景观规划方法2.1自然性原则包括两方面含义。

浅析城市水体景观设计

浅析城市水体景观设计

浅析城市水体景观设计我国传统园林提倡“无园不水”。

园林因有水而具有生机,水波荡漾、水影摇曳共同打造了园林的形声之美。

时代发展促进了景观文化的发展,园林水体景观走向大众,广泛存在于河道两岸、湖泊周围,供广大市民游赏玩乐。

现代的城市水体往往承载着多重功能,如渔业养殖、农业灌溉、工业用水、旅游航运等。

而水体景观被广泛应用于堤岸的水路交错带和小部分水面上,不仅为普通市民提供服务,而且为以上功能的实现提供生境保障和水土污染后的修复作用。

在现代城市语境中,水体景观继承了以往的观赏功能同时拥有了更多的含义,不论是生态修复功能还是审美旨趣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城市公园为例,其规划设计综合了消费、娱乐、教育等种种体验,为经济目的和社会目的而追求感官刺激或是心灵触动,各类商品营销与宣传融合在景观之中,这在人们日常可见的亲水平台、喷泉表演、河湖游船等设施和项目中均有所体现。

但是此类文化融合往往也使水体生态环境作出一定的牺牲,水体质量和原本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影响,生态服务功能下降,导致文化意蕴的传播不可持续。

因此,在城市水体景观设计中应均衡考虑生态修复功能与人文意蕴,力求营造和谐而富有生机的现代景观。

―、诉诸水体景观的生态修复功能1.生境修复景观。

生物多样性是提高生态服务功能的首要途径,通过构建生态网络、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增强景观的多样性,能够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

水体景观的多样性意味着生境多样性,这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和前提。

以水面为基底的生境斑块形成了生态核心保护区,水面生境核心区为各种水生生物或涉禽、游禽等鸟类等提供避难所或栖息地,从而维持生态链的平衡。

在进行水体景观设计时,设计师首先要意识到水体景观应保护并完善这些生态环境板块,并且为核心保护区建立以植物与土壤为主的驳岸缓冲区。

在营建诸如人工堤、岛之类的软质水域景观时,设计师须注意水中的菌群、浮游生物、沉水植物和鱼虾之间的生态系统及食物链关系。

人工水上绿岛和绿堤能够为水中与水上生物提供更大、更集中的栖息环境,缓解城市内的栖息地破碎化问题。

浅议城市园林水景建设的规划

浅议城市园林水景建设的规划

浅议城市园林水景建设的规划本文基于城市园林水景建设的规划进行深入探讨,首先阐述了城市水系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然后指出了城市园林水景建设规划的要点,接着讨论了城市园林水景建设规划的方法,最后结合实例进行了相关探讨,以期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标签:城市园林;水景建设;规划1 城市水系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城市水系将会给城市带来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城市水系中动植物与水的互利关系。

城市水系统滋润了环境,利于草木生长。

河流两岸的绿地为多种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场所。

②城市水系中生态系统的变化。

城市水系里流动着活水,清洁的水不断注入城内,并带出城中的污秽,因此净化了城市环境,维系着系统的稳定。

③城市水系调节和改善城市气候的作用。

在炎热的夏季,城市水体可以使临水街温度略有下降,起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调节城市小气候的作用[1]。

2 城市园林水景建设规划的要点2.1 主次分明,自成系统水体应有大小之分、主次之别,同时做到山水相接,彼此掩映,通过“模山范水”,构建出大湖面、小水池、沼、潭、溪等不同外观的水体,并由这些水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

2.2 水岸溪流,曲折有致无论是水体的岸边,又或者是溪流的设计,均应强调“线”形艺术,尽量避免成角、对称、波浪等线型。

2.3 阴阳虚实,湖岛相间水体规划讲究“知白守黑”,虚实映衬,景致变化多端。

通常园林水景规划中可基于水面实际大小予以设计。

如颐和园,水面占全园的三分之一,因而水景丰富多彩,不仅有岛、堤、湖等形式,还包括河、湾、溪等形式。

部分水景甚至构建出了洲、渚、滩等景观。

正因为阴阳虚实,湖岛相间,使得水景更加引人入胜[2]。

2.4 山因水活,水因山转在我国传统园林山水创作之中,山和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水系、山体二者结合成一个有机体,山势和水脉彼此交织、融汇,如此山水便灵动了起来,而不是孤立的山,无源的水。

3 城市园林水景建设规划的方法3.1 水体的景观规划在园林景观规划过程中,为了营造某种意境,往往会对一些较大的水面采取“化整为零”的做法,即将其划分成若干不同形状的水区,包括池塘、瀑布以及堤等。

浅谈城市园林水景设计

浅谈城市园林水景设计

浅谈城市园林水景设计摘要:水景设计理念更多来源于设计人员对自然、对艺术的理解,在园林水景的实际设计过程中,结合水景所在的地理条件以及气候等选择相应的植物、动物等进行点缀,还要掌握更多设计要点,全面提高水景设计质量,将设计理念充分融入到设计中,为观光者带来轻松、愉快的视觉享受,同时将园林艺术更好地展示出来。

本文主要对城市园林水景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城市园林;水景设计;方法引言水的景观的营造,是其本身的形体和变化并依赖于外在的因素。

故在设计时,应首先研究容体的大小、高度和容体底部的坡度。

还有些不能加以控制的因素,如阳光、风和温度,它们都能影响水体的观赏效果。

平静的水在园林景观中能起到倒映景物的作用,流动的水则表现环境的活泼和充满生机感。

综合运用水的这些特性,同时深入研究生态发展、环境保护等多方面,才能充分发挥水元素的效用,创造更多的艺术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一、园林水景的营造概述1、园林水景的营造原则1.1必须符合园林总体造景的需要园林中要不要设计水体,设计什么样的水体,取决于园林总体造景的需要。

一般在大的自然式园林中均应设置较大型的水景,以自然式的大面积湖泊形式出现,有的还与瀑布、溪流相结合,形成模拟自然的丰富水景体系;在小的规则式园林中或城市广场、大型建筑广场中,多设置规则式水景,一般以喷泉与规则式水池相结合造景。

1.2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设计水景水景是园林中的用水大户,一般在设计前必须考虑水的补充和排放问题,最好能通过天然水源解决问题。

对于小型水体,可用人工水源,做到循环利用。

1.3利用多种设计手法尽量丰富水景层次由于大面积的水体缺乏立面的层次变化,不符合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意境,通常可通过在水中设立岛、堤,架设园桥,栽植水草,在岸边种植树木等多种手法,达到分隔空间、丰富层次的目的。

2、水景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特点2.1亲和性和延伸性通过贴近水面的汀步、平曲桥,映入水中的亭、廊建筑,以及又低又平的水岸造景处理,把游人与水景的距离尽可能地缩短,水景与游人之间就体现出一种十分亲和的关系,使游人感到亲切、合意、有情调和风景宜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城市水系景观设计
城市水系景观设计在满足雨季泄洪要求的前提下,应从生态和景观两个方面考虑,以不规则自然河岸形式结合复层绿化,创造优美、质朴的郊野景观,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以前的设计中,河流被渠化或硬化后,许多对生态起重要作用的自然要素消失了。

河道拉直提高了河水流速,造成许多对水际和水生栖息地起到关键作用的深槽、浅滩、沙洲和河漫滩的消失。

河道硬化则破坏了河岸与河床之间在水文和生态上的联系,原本可以降低水温的植被也因此不再发挥截留雨水、稳固堤岸、过滤河岸地表径流、净化水质、减少河道沉积物的作用。

与此同时,河岸生物的多样性也不断降低。

通常,水系景观由景观工程、交通游览路线和城市道路景观线等部分组成。

景观工程
依据地形、地貌、地方文化及绿地系统规划要求,水系沿岸可设计若干个主题公园以丰富河道景观,如湿地公园、水景公园、生态公园。

湿地公园的河道、池底可在原址地形低洼处开辟蓄水盆地,然后在底部填入腐殖质丰富的淤泥层,以构造接近自然状态下的土壤结构。

水体岸线以自然升起的湿地基质的土壤沙砾代替人工砌筑。

湿地公园以
湿地景观保育为主,片植芦苇,营造湿地物种多样性的景观,吸引或人工放养鸟类、鱼类及保护各种野生植物在此栖息繁衍。

水景公园中的整体水景设计要动静结合,静水在于园林风景中,有湖泊、池塘、渊潭及流动极为缓慢的河流。

静水形成倒影而产出优美如画的景观,具有悦目的作用。

园林风景中动态水景有河流、瀑布、溪流、叠流、山泉以及完全人工的喷泉。

由于水的流动,它撞击在其它物体上能产生美妙悦耳的声响。

水声、水珠、水花及波动涟漪的水面,令人兴奋。

公园应更多地利用木材、贝壳、砖、石、沙、木屑等作为地面铺装,利用柳枝、麻绳、木材搭建景点、小品。

冬季景观以观枝、干、树姿的植物为主,如红瑞木、金丝柳、龙柏、雪松等。

交通游览路线
交通游览线路设计,遵循纵向可达性、横向可达性、以人为本、人车分流等原则,分别设计车行系统、自行车行系统、步行系统、水上游览系统等,在满足各种游览方式需要的同时,也使各景点相互衔接。

滨河道路布置与水体的关系,既有远离水体,曲径通幽的,也有临水而设,豁然开朗的,体现多样性的景观设计思想。

让有污染的车流系统远离廊道核心区与步行系统。

水上游览线路相对独立于其他游览线路,同时在不同的景观区设置了亲水码头,使水上游览线路与岸上游览线路互动,形成一个整体。

道路景观线
沿着水系建设道路系统,统筹考虑沿路的景观,并与周边环境统一规划形成绿道景观。

绿道设计要以人为本,组织人性化室外空间。

景观绿道要注意车行观赏特点,将交通的流动性和景观的连续性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自然生境之美。

道路景观线以构筑优美植物景观为目标,体现丰富的地域特征,在景观上包括远山、村落、城市建筑、天空和青翠绿地,提供多层次、多样空间感和丰富的景观体验。

仔细组织透景线,注重植物色彩线条和建筑景观的配合,从而把远处山景、近处城景融入城市道路景观画面之中。

设计要突出宏大流畅的动态景观体验,注重景观整体性,追求景观色彩和体量的大尺度对比。

绿道设计与周围景观相谐调,体现绿道韵律节奏美。

绿化种植形成乔、灌、草,高、中、低,层次性、多样性景观。

片植与丛植相结合,绿化和彩化相结合使植物景观活泼。

林带的林缘线和林冠线形成流畅曲线,每隔30至50米保留透景线,降低绿道封闭度,并使建筑、街景得到体现,营造宜人通行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