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系景观生态设计

合集下载

水系绿化实施方案

水系绿化实施方案

水系绿化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水系绿化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合理设计和布局,利用水体资源进行绿化和景观美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系绿化已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还可以增加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

二、水系绿化实施目标。

1. 提高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2. 增加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形象;3. 丰富居民休闲娱乐场所,改善居民生活质量;4. 保护水资源,促进水环境保护和修复。

三、水系绿化实施方案。

1. 水系规划设计。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水系绿化的布局和设计,合理利用城市内部的水体资源,打造水系景观带,提高城市绿化率和景观效果。

2. 水体修复和保护。

对于城市内的河流、湖泊等水体,要进行修复和保护工作,清理水体污染物,修复水体生态系统,提升水体水质,为水系绿化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3. 水系景观建设。

在水系绿化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水系景观的建设,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打造水景广场、建设水系步道等方式,提升水系景观的品质和吸引力。

4. 生态保护与修复。

在水系绿化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保护和恢复水体周边的湿地、植被等生态环境,提升水系绿化的生态效益。

5. 完善配套设施。

在水系绿化的实施过程中,要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水系绿化相关的休闲广场、游憩设施、景观观赏点等,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

四、水系绿化实施效果。

1. 提升城市形象。

通过水系绿化的实施,可以提升城市的绿化率和景观效果,改善城市形象,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 改善生态环境。

水系绿化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空气质量,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3. 丰富居民休闲场所。

水系绿化可以丰富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提供更多的户外活动空间,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4. 促进水资源保护。

通过水系绿化的实施,可以促进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和修复,提升水体的生态效益,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园林中水系设计要求

园林中水系设计要求

园林中水系设计要求园林中水系设计要求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园林景观设计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园林景观中,水系设计更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水系设计的概念、分类、设计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水系设计的概念水系是指在园林景观中通过河流、湖泊、喷泉等形式营造出来的一种自然景观。

而水系设计则是指在园林景观中对于水系进行规划和布局,使其具有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并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二、水系分类1.按照功能划分:可以分为装饰型、实用型和综合型三种。

(1)装饰型:主要起到装饰作用,如喷泉等。

(2)实用型:主要起到排洪涝和供应灌溉等作用,如人工湖泊等。

(3)综合型:既具有装饰又具有实用功能,如河流等。

2.按照形态划分:可以分为线性水系和点状水系两种。

(1)线性水系:是指呈线条状的水系,如河流等。

(2)点状水系:是指呈点状的水系,如喷泉等。

三、水系设计要求1.与周边环境协调在进行水系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周边环境的特点和风格,使其与周边环境协调。

例如,在古典园林中,应该采用曲线形式的河流和湖泊等,而在现代园林中则可以采用简洁明快的线条来表现。

2.注重景观效果水系作为园林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设计时需要注重景观效果。

可以通过设置喷泉、雾化、灯光等方式来增强其艺术感和观赏性。

3.考虑实用性除了美学价值外,水系还具有排洪涝和供应灌溉等实用功能。

因此,在进行水系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其实用性,并且合理规划布局。

4.保证安全性水系在园林中往往是一个公共场所,因此在进行设计时需要保证其安全性。

例如,在人工湖泊中应该设置防护栏杆,并且设置警示标志等。

5.注重生态环境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水系设计也需要注重生态环境。

可以通过设置湿地、河道植被等方式来增强其生态功能,并且保护周边自然环境。

四、水系设计案例1.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其中的昆明湖就是一个典型的水系设计案例。

水系景观运营方案

水系景观运营方案

水系景观运营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城市发展和人们对环境的重视,水系景观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水系景观不仅能够提供自然美景和休闲娱乐空间,更能够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城市品质。

然而,水系景观的运营管理需要全面考虑人文、生态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而如何更好地运营水系景观成为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水系景观运营的目标本方案旨在通过对水系景观的科学管理和合理运营,实现以下目标:1. 提升水系景观的游憩价值,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2. 提高水系景观的生态效益,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3. 优化水系景观的功能,促进城市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

三、水系景观运营的内容1. 水系景观保护与管理水系景观保护与管理是水系景观运营的基础工作。

在保护水系景观的同时,要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加强水系景观的管理,为城市提供健康的水资源和优美的景观。

2. 水系景观规划与设计水系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保护和开发水系景观的关键环节。

要科学规划和设计水系景观,合理利用水资源,构建美丽的水系景观,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3. 水系景观建设与改造水系景观建设与改造是实现水系景观功能的重要途径。

要科学规划和设计水系景观,合理利用水资源,构建美丽的水系景观,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4. 水系景观运营与管理水系景观运营与管理是实现水系景观功能的重要环节。

要合理管理和运营水系景观,提高水系景观的游憩价值,促进城市的发展。

四、水系景观运营的基本原则1. 便民原则:水系景观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适应,提供便捷的服务和设施。

2. 生态原则:水系景观要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 经济原则:水系景观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提高水系景观的综合效益。

4. 公共原则:水系景观要满足多样化的公共需求,提供公共服务和设施。

五、水系景观运营的重点工作1.建立水系景观规划体系,明确水系景观的定位和功能,科学规划和设计水系景观。

景观水系工程施工设计方案及对策

景观水系工程施工设计方案及对策

景观水系工程施工设计方案及对策一、前言景观水系工程是指通过人工设计和建设,利用水体景观来美化环境、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的工程项目。

在城市建设中,景观水系工程愈发受到重视,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就景观水系工程的施工设计方案和对策进行探讨,为更好地完成工程提供参考。

二、施工设计方案1. 确定设计理念:在进行景观水系工程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设计的理念。

设计师应该综合考虑景观水体的位置、规模、形状等因素,结合周围环境和用地情况,确定合适的设计理念,确保水系工程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2. 确定水质处理方案:景观水系工程中的水体需要保持清澈透明,因此水质处理尤为重要。

设计方案应包括水体保洁、水质净化、藻类控制等方面,确保水体质量良好。

3. 确定景观植物配置:景观水系工程中的植物配置不仅能美化环境,还可以起到净化水体、改善生态的作用。

设计方案需要合理配置水生植物、园林树木等,丰富水体边缘的植被,提升景观效果。

4. 确定景观照明设计:夜间景观照明是景观水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方案应考虑夜间照明效果,选择合适的灯具类型和布局方案,体现水体的美感和动态效果。

5. 确定维护保养方案:景观水系工程建成后需要进行长期的维护保养工作,设计方案中应考虑如何方便维护和管理,确保水系工程的长久可持续运行。

三、施工对策1. 施工前需细化施工方案:在进行景观水系工程施工前,应细化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步骤、工艺流程、材料选用等方面,确保施工过程有序进行。

2. 加强监督管理: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定期检查施工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 保障施工安全:景观水系工程施工需要注重安全生产,施工单位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方案,加强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靠。

4. 增加沟通协调:景观水系工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协调,减少信息传递的误差和影响,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城市水系规划与生态建设研究

城市水系规划与生态建设研究

城市水系规划与生态建设研究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城市水系规划与生态建设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关乎城市的景观风貌,更与城市的生态平衡、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

城市水系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犹如城市的血脉,为城市提供着诸多生态服务功能。

首先,水系能够调节城市的气候。

水的蒸发和比热容特性使其能够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从而在炎热的夏季降低气温,在寒冷的冬季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其次,水系可以储存和调节水资源。

它在雨季能够蓄水,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在旱季又能为城市提供一定的水源补给,保障城市的用水需求。

此外,城市水系还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河流、湖泊等水域为各类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同时也吸引了众多鸟类和其他陆生动物,丰富了城市的生态群落。

然而,在过去的城市发展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生态保护意识,城市水系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些城市为了追求土地的快速开发,填埋河道、湖泊,导致水系的连通性遭到破坏,水生态系统失衡。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使得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水质恶化,甚至丧失了生态功能。

同时,过度的水利工程建设,如硬化河道、修建大坝等,改变了水流的自然形态和生态过程,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为了实现城市水系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关键。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水资源状况以及生态环境需求。

首先,要确定合理的水系布局。

通过对城市地形地貌的分析,规划出相互连通、自然流畅的水系网络,保障水的自然循环和流动。

其次,要划定水系的保护范围。

明确禁止开发建设的区域,为水系的生态恢复和保护提供空间。

再者,要制定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规划。

合理分配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生态建设是城市水系规划的核心内容。

一方面,要加强水体的治理和修复。

采取有效的污水处理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逐步改善水质。

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水体,可以通过生态修复技术,如种植水生植物、投放微生物等,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水系与水体保护设计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水系与水体保护设计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水系与水体保护设计在城市规划中,城市水系与水体保护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规划城市水系,保持水体的良好状态,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城市水系的规划原则、水体保护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具体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水系规划原则城市水系的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 综合性原则:城市水系规划要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多个因素,确保水系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性原则:注重水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合理规划水体,保护并改善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3. 多功能性原则:城市水系不仅仅是景观,还应具备多种功能,如雨水收集、调节气候、提供休闲娱乐等。

4. 连续性原则:城市水系应具备一定的连续性,使各个水体之间形成联系,并与周围的绿地系统和湿地系统相融合。

二、水体保护设计的重要性水体保护设计是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能够起到以下重要作用:1. 改善水质:通过合理设计排水系统,控制排放污染物的量和浓度,有效改善水体的质量,减少水源污染。

2. 防止洪水:合理规划水系可以降低洪灾风险,通过设置合适的河道和河岸,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3. 增强城市韧性:良好的水体保护设计可以提高城市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并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4. 促进生态平衡: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维护物种多样性,营造良好的生物栖息环境,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水体保护设计方法1. 生态修复:对于受到污染的水体,可以采用生态修复的方法,如湿地植物的引入,通过富集植物和微生物来降解和吸收污染物。

2. 雨水收集与利用:设置合适的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植物灌溉、景观喷泉等,减少城市径流,提高用水效率。

3. 沿河绿地建设:在河岸两侧建设绿地,增加植被覆盖率,有效减少水体受到污染的风险,并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4. 河道管理与整治:对于河道的管理与整治是保护水体的重要手段,及时清理垃圾,修复河床,保持水流通畅,减少水质污染。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解析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解析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解析摘要:滨水是指江河湖海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

滨水景观可以笼统地解释为城市中水与陆域相连接的区域,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的城市陆地空间,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对于增强人与自然的亲密性、调节城市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引言城市滨水区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是很重要的,滨水区作为一个公共空间给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感情。

因此吸引了很多城市居民前来,成为了城市中有特色的部分。

滨水区由水域和陆地组成,是水域和陆地的交界地带,同时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达到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1城市滨水空间涵义、类别及特征1.1城市滨水空间的涵义城市滨水区连接着土地和水,滨水空间的范围一般是在200~300m。

滨水空间要求水与土地之间保持1~2km的距离,步行距离为15~20min,城市滨水空间更加注重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之间保持和谐统一。

河流、湖泊、海洋等水系属于自然景观,一些公开开放的区域,比如,滨水空间中的公共建筑就属于人工景观。

通过对自然景观、人造景观的展现,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让城市生态系统和人工建筑系统实现相互融合。

1.2城市滨水空间的类别城市滨水空间的形状会受到水体的影响,根据水体的不同,滨水空间的形状主要有平面状、带状、网状3种类型;由于相邻的水体有差异,滨水空间据此可以分为4种类型,即滨湖区、滨河区、滨江区、滨海区;根据土地用途命名不同可以分为3种类型,即滨水工业区、滨水湿地、滨水文化区。

1.3城市滨水空间的特征1.3.1自然生态性。

城市滨水空间主要具有自然、社会、经济3种功能。

自然功能主要是对城市生态环境实现进一步改善;社会功能体现在共享资源,并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增强城市活力;经济功能体现在通过对自然景观及人工景观的开发利用,使城市的服务业、旅游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让城市经济实现长效发展。

城市生态景观河道—秀水河规划设计

城市生态景观河道—秀水河规划设计

园林科技383城市生态景观河道—秀水河规划设计李 源(郑州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河南 郑州 450000)摘要:本文在研究确定规划秀水河的水体功能、滨水岸线功能等水系特征功能的基础上,通过河道开挖防护、景观水面拦蓄、防渗工程、滨水生态景观布置、跌水瀑布工程等工程措施,达成保障项目区排涝安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滨水空间土地价值、满足城市不同功能分区主要服务人群休闲娱乐要求的设计目标。

关键词:秀水河;河道开挖防护;景观蓄水工程;防渗工程 1 概述 秀水河是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秀水河的功能是承担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北部城区的雨水下泄,并充当北部城区主要的生态景观廊道,是一条兼有泄流和景观功能的城市河道。

为了保障秀水河综合功能的有效发挥,本次设计将技术因素与景观因素充分结合。

2 工程设计 2.1 河道开挖防护工程 2.1.1 河道平面布置 本次设计秀水河西起须水河规划太极湖(桩号0+000),东至西流湖(桩号5+154),全长5.15km。

根据《水系专题规划》,秀水河两侧绿线之间宽约75-140m,秀水河水面蓝线及滨河景观带均布置在此范围内,其中蓝线宽40-45m;本次秀水河平面轴线基本沿用前期规划轴线,凯旋路东侧根据现状地形及西流湖公园内建筑物情况稍作调整,局部河段配合景观工程营造蜿蜒曲折、宽窄不一的河道平面形态。

2.1.2 河道纵断面设计 本次工程起点设计河底高程123.96m。

自工程起点太极湖(桩号0+000)~1#雨水口(桩号0+945)河段坡降1/1000,长945m;自1#雨水口(桩号0+945)~2#雨水口(桩号1+330)比降为1/2270,长385m;自2#雨水口(桩号1+330)~主环廊西部穿河处(桩号2+240)比降为1/10000,长910m;自主环廊西部穿河处(桩号2+240)~主环廊东部穿河处(桩号2+716)比降为1/1500,长476m;自主环廊东部穿河处(桩号2+716)~12#雨水口(桩号3+505)比降为1/1100,长789m;自12#雨水管(桩号3+505)~新建3#瀑布(桩号4+700)比降为1/1000,长1195m;3#瀑布上游处设计河底高程120.56m,下游处设计河底高程114.0m,跌差6.56m;3#瀑布(桩号4+700)~4#瀑布(桩号4+804)之间扩挖成池塘,4#瀑布顶高程114.5m,下游处设计河底高程109.0m,高差5.5m,4#瀑布(桩号4+808)~新建跌水(桩号5+056)比降为1/170,长252m;新建跌水(桩号5+056)~入西流湖口(桩号5+154)比降为1/490,长98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水系景观生态设计1 设计原则城市水系景观设计在进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在水体上游建设橡胶坝或跌水工程,在非汛期形成河湖水面,增加湿地。

在满足雨季泄洪要求的前提下,从生态和景观两个方面考虑,以不规则自然河岸形式结合复层绿化,创造优美、质朴的郊野景观,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以前设计中河流被渠化或硬化后,许多对生态起重要作用的自然要素消失了。

河道拉直会提高流速,造成许多对水际和水生栖息地起到关键作用的深槽、浅滩、沙洲和河漫滩的消失。

河道硬化则破坏了河岸与河床之间在水文和生态上的联系,破坏了可以降低水温的植被,使其不再能发挥截留雨水、稳固堤岸、过滤河岸地表迳流、净化水质、减少河道沉积物的作用,同时,河岸生物的多样性也在降低。

此设计方案的水系不搞硬质人工渠,不采用规则形式、硬质驳岸构筑;水面形态采用自然式,打破单一线性结构,利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形成自然、生态、多变的濒水、湿地景观[1]如:曲折溪流、河网、湿地、湖面等。

选择地势低洼地带,挖湖蓄水形成功能多样、规模不等的人工湖面。

平时是人工湖面,洪水来时可以起到分流、蓄洪、降低洪峰流量的作用。

2 地形处理河道挖方量很大,除堤岸用一部分土,结合湖面及景观的需要在适当位置营造局部区域内的微地形、中地形和必要的大地形,且与周边的自然山体呼应,让畅游其间人远眺群山叠翠、近看碧波涟涟,城绿交融、回归自然。

3 方案在满足雨季防洪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生态景观设计。

模拟自然风光,营造人工湿地,建设具有地方文化特色集生态保护、休闲度假、知识教育功能为一体的绿化景观工程。

由基础绿化、景观工程规划、交通游览路线规划和城市道路景观线规划组成。

3.1 基础绿化设计方案植物景观设计注重以观赏性为主要目的的整体设计,形成不同层次(乔、灌、藤、草)、不同季相(春夏观花,秋观果,冬观绿叶)、各种景观(水、廊、亭、塘、路)的有机搭配,与当地环境有机融合,做到时时处处有美景。

沿水体外侧建设200~1200m 宽度不等的绿,植物随河道缓坡由水生植物-湿生植物-旱地植物逐步交替;植物形态由低到高逐步演变。

常绿和落叶结合的复层设计形成丰富的、生态效益很高的生态景观群落。

主要绿化方式为:应用乡土物种形成绿化基底(如图1)。

整个绿地系统平行于泻洪渠,分布着如下几种植被类型。

3.1.1 河漫滩湿地在一年一遇的水位线以下,由丰富多样的乡土水生和湿生植物构成,包括芦苇、菖蒲、干屈菜等[2]。

3.1.2 河滨苔草种群在一年一遇的水位线与5a一遇水位线之间[2],用苔草、狗牙根构成单优势种群。

苔草是巩固土堤的优良草本,场地内原有大量苔草、狗牙根杂乱无章地分布,可进入性较差。

经过设计的苔草种群疏密有致,形成安全而充满野趣的空间。

3.1.3 河堤疏林草地在5a一遇的水位线和20a一遇的水位线之间[2],用狗牙根作为地被草种,上面点缀枫树、楸树等乡土乔木,形成一个观景和驻足休憩的边界场所,在其间设置一些坐椅和平台广场。

3.1.4 堤顶行道树结合堤顶道路,种植行道树。

3.1.5 堤内密林带结合地形,由栾树、垂柳、合欢、桑树、皂角等乡土植物构成密林,分割出内和外两个体验空间:外是繁忙的公路交通,是外向型空间,内围绕内河湿地形成一个内敛的、环境优美的半封闭空间。

3.1.6 内河湿地由观赏性较好的乡土湿生植物如睡莲、荷花、菖蒲、千屈菜等构成。

3.1.7 公园边界繁忙的公路给绿地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为减少干扰,设计了用法桐、臭椿等树种构成浓密的边界林带,使绿地有一个安静的环境。

3.2 景观工程依据地形、地貌、地方文化及绿地系统规划要求,水系沿岸可设计若干个主题公园,如湿地公园、水景公园、生态公园、百草园。

开凿小运河通道把主河道中的水引入主题公园形成独立的水体景观。

3.2.1 湿地公园的河道、池底都不做防渗透工程,在原址地形底洼处开辟蓄水盆地。

然后,在底部填入腐殖质丰富的淤泥层,以构造接近自然状态下的土壤结构。

水体岸线以自然升起的湿地基质的土壤沙砾代替人工砌筑。

湿地公园以静为主,以湿地景观保育为主,片植芦苇,营造湿地物种多样性的景观,吸引或人工放养鸟类、鱼类及保护各种野生植物在此栖息繁衍。

局部穿插若干景点如渔歌唱晚、诗圣园、生态湿地园等。

3.2.2 水景文化公园滨水空间是游憩行为发生最频繁的地带。

水体空间具有开敞的视野,新鲜的空气,愉悦的鸟鸣,吸引着人们前往接近水滨,进行各种亲水性活动,包括静态的垂钓、驻留、观赏和动态的广场表演、放风筝、戏水等。

此方案以中国五千年的水文化史为主线,以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水利发明为载体,还原设计水排、秸槔、水龙骨、水转翻等水力机械,并结合历史名人等文化线索,结合悠久的水文化构成绿地景观[3]。

全园可分4 个景区:幽林听泉、枫台听瀑、亲水广场、绿野萍踪。

水景文化公园中的整体水景设计动静结合,静水在于园林风景中,有湖泊、池塘、渊潭及流动极为缓慢的河流。

静水形成倒影而产出优美如画的景观,具有悦目的作用。

例如,在一池平如镜的水面上,倒映出塘边的植物、山石、建筑、游人及蓝天白云等,形成极其动人的似真似假的鲜明清晰的画面。

园林风景中动态水景有河流、瀑布、溪流、叠流、山泉以及完全人工的喷泉。

由于水的流动,它撞击在其它物体上能发出声响。

如:河流滔滔,小溪潺潺、瀑布轰鸣、泉水噗噗涌冒、雨声嘀嘀嗒嗒……产生各异美妙悦耳的音响效果。

水声、水珠、水花及波动涟漪的水面,令人兴奋、欢欣、心情舒展。

3.2.3 生态公园全园减少硬质铺装,更多地利用大自然中平常多见的木材、贝壳、砖、石、沙、木屑等作为地面铺装,利用柳枝、麻绳、木材等来搭建景点、小品、建筑。

在浓密的芦苇、柳树林中,一条由碎贝壳和原木铺成的栈道,正蜿蜒地通向湿地深处,召唤着人们去寻胜探幽。

湿地边缘黄色芦苇与碧绿的缓坡草地相映衬,一座木制浮桥连接两岸,呈现出一派宁静、平和的田园风光,游人来到这里都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压低声音,惟恐惊扰了水中的鱼儿。

生态公园可分为三大景观区霜叶秋浓、七彩枫林、镜湖春柳。

生态公园植物配置多考虑常绿树,如姿态优美的油松、白皮松等,配以石刻、石凳,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景观效果。

冬季景观以观枝、干、树姿的植物为主,如红瑞木、金丝柳、龙柏、雪松等,可以为我们创造绝佳的冬季园林景观。

林间设置有甬路、坐凳、石刻、旱桥、散点置石以及石亭供人们休憩。

形成生态公园的总体景观外貌。

3.2.4 百草园河北省中医中药的发展有着光辉的历史,是中医中药的发源地之一,有世界闻名的名医扁鹊、有药都———安国,因此中药文化也是河北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省会石家庄为例,打造药都形象,以中药文化为主题创建微型药用植物园。

植物以药用植物为主,根据药用植物入药的部位不同,全园分为根园、根茎类园、果实类园、种子类园、花类园、叶类园、木类园、皮类园、茎藤类园、全草类园。

根茎类植物种植池设计根据植物的特点可以设计成色彩鲜艳的流线型、规则的池式或结合地形做花台和自然栽植;如鸢尾、射干、紫菀等。

果实类和种子类做秋景园;如山楂、川楝子等。

花类园和叶类园做春景园。

全草类有半边莲、红旱莲、垂盆草、益母草、等做地被植物。

也可选择高度相近、花期一致、色彩相异的植物做花带、花镜、花径设计。

3.3 交通游览路线交通游览线路的设计,遵循了纵向可达性、横向可达性、以人为本、人车分流等原则,分别设计了车行系统、自行车行系统、步行系统、水上游览系统等(如图2),在满足各种游览方式需要的同时,也使整个方案区域的各景点相互衔接联系起来,使主要景点融为一体。

滨河道路的布置与水体的关系,既有远离水体,曲径通幽的,也有临水而设,豁然开朗的,体现多样性的景观设计思想。

让有污染的车流系统远离廊道核心区与步行系统。

水上游览线路相对独立于其他游览线路,同时在不同的景观区设置了亲水码头,使水上游览线路与岸上的游览线路互动,形成了一个整体。

并且,在码头附近设置了停车场与必要的服务设施。

接近景点中心的区域,设置了若干个停车场、公共交通站等。

3.4 城市道路景观线沿着水系建设道路系统,统筹考虑沿路的景观,并与周边环境统一规划形成绿道景观。

绿道设计要以人为本,组织人性化室外空间。

景观绿带要注意车行观赏特点,将交通的流动性和景观的连续性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自然生境之美。

道路景观线以构筑优美植物景观为目标,体现丰富的地域植物景观特征,在景观上包括远山、村落、城市建筑、天空和青翠绿地。

有多种景观层次、多样的空间感和丰富的景观体验。

仔细组织透景线,注重植物色彩线条和建筑景观的配合,从而把远处山景、近处城景融入到了城市道路景观画面之中。

设计突出宏大流畅的动态景观体验,注重景观整体性、追求景观色彩和体量的大尺度对比。

绿带设计与周围景观要相谐调,体现绿带韵律节奏、秩序井然之美。

绿化种植景观形成乔、灌、草,高、中、低,层次性、多样性的特点。

片植与丛植相结合,绿化和彩化相结合使植物景观活泼,打破传统的城市道路等距种植的呆板性和色彩单调性。

对林带的林缘线和林冠线处理形成流畅的曲线,每隔30~50m 保留透景线,降低绿带的封闭度,并使建筑、街景艺术得到体现,营造宜人通行空间。

并建设一定尺度的观景平台,展示都市良好的景观形象。

4 结论城市水系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水系景观在生态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生态方面的设计。

景观设计师需要在思想中树立生态的观念,从而在对城市湿地系统的景观设计中,做到美学与生态兼顾,使自然与人类生活环境有良好的结合点,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

参考文献[1]唐学山.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1):69.[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S].[3]朱钧珍.园林水景设计的传承理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1).作者:伊红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