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探讨——以秦皇岛北戴河森林湿地公园为例

2 综合 治理工程方案
2 . 1 清 淤工程 。改善水体载体 的物 理结构
随着大 量含 氮磷等 污染物 质流入 河道 ,以及水 系周边 乔 、灌木 落叶进 入水体 ,水体 中的营 养物 质逐渐在 园区内 底 泥 中累积 ,底 泥 已经成为污 染物 汇集 的重要蓄 积库 。水 塘 清淤后 ,考虑 通过原 位植被 恢复 的方式来 增强水 体 的 自 净 能力 。其净化 机理为 :水生植 物密 集的茎 叶和根 系可 以 对污水 中的 悬浮物 进行过 滤和截 留 ,提 高水体透 明度 ;水 生 植物 对氮 、磷 、C OD等水体 污染物 的吸收 和降解 作用 ;
CH I N E SE HOR TI CUL _ T URE A B S TR A CT S
城 市湿地公 园生态恢 复与景观 设计探讨
以秦 皇岛北 戴河森林湿 地公 园为例
刘 双 ,童海 浪
( 1 中国市政 工程 华北设计研究总 院,天津 3 0 0 0 7 4 ;2 .日 本M . A . 0 . 一级建筑 士事务所 ,上海 2 0 0 2 3 5 )
生态观 光休 闲区 占地 l 1 5 h m ,主要 由垂钓 乐 园、荷 塘 风情 田 园风 光 、浆 果乐 园 4部分 组成 。 目前生 态观光 休 闲 区内水体 水 质恶 化 、水体 黑臭 、富营 养化程 度加剧 已 经成为 生态观 光休 闲区服务 能力提 升的桎 梏 。湿 地公 园管 理处 对发 黑发 臭水 体进 行 了打 捞浮 萍 、投加 生物 酶 药剂 、 投加混 凝剂等 多种临 时治理 措施 ,治 理后 池塘水 质虽然 在 短期 内得 到 一定 程度 的 改善 ,但 并 未从 根本 上 解决 问题 。 随 着时 间的 推移 ,水体 黑 臭、藻 类疯 长 等现 象 再次 出现 ,
湿地公园设计规范

湿地公园设计规范湿地公园设计规范湿地公园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绿地类型,具有保护湿地生态、增强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城市景观品质等多重功能。
为了更好地规范湿地公园的设计与建设,以下是一些湿地公园设计规范的要点。
1. 充分考虑生态功能湿地公园的设计首要考虑是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湿地的水文条件、土壤特性、植被组成等因素,并依据不同的湿地类型进行相应的保护措施,如湿地水体的自然净化、植被的合理布局、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等。
2. 合理规划景观元素湿地公园的景观元素应与湿地特色相融合,营造出与湿地生态相协调的景观效果。
建筑、景观雕塑、水体、植被等元素的布局应与湿地的水系、地形、植被等特点相协调,形成景观景色的变化和层次感。
3. 注重参与性体验湿地公园的设计应注重参与性体验,提供丰富的互动体验和活动设施,让公众能够深入了解湿地生态,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例如设置观鸟台、湿地教育展示馆、生态步道、亲水平台等,供公众进行观赏、学习和体验。
4. 考虑公众需求与安全要求湿地公园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公众需求和安全要求。
根据公众需求设置合适的休闲活动区域、休息设施、游憩设施等,同时加强路灯、围护栏等安全设施的设置,确保公园的安全性。
5. 制定管理与维护计划湿地公园的设计应考虑管理与维护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计划。
包括定期清理湿地水体和植被、对设备设施进行维护检修、管理园区的安全、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等。
6. 考虑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利用在湿地公园的设计中需要考虑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适应气候变化。
例如合理利用雨水资源、设置降雨收集设施等。
同时,提高公园内的水利用效率,降低用水量,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7. 融入城市规划湿地公园的设计应与城市规划相协调,融入城市的整体发展。
公园的位置、规模、布局等应与周边的建筑和绿地环境相匹配,确保公园的整体环境和谐一致。
综上所述,湿地公园的设计规范需要从生态功能、景观元素、参与性体验、公众需求与安全要求、管理与维护计划、气候变化及水资源利用、融入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与规划。
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探究——以裘家洲湿地公园为例

2024年第6期现代园艺我国自签署《湿地公约》以来已有40多年,对湿地在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重大功能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逐渐意识到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但受制于起步相对较晚的情况,我国湿地的法律保护和管理工作尚未完善。
很多城市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对湿地公园设计要点了解不足,对城市湿地现状缺乏全面认知,未能充分考虑城市的特色而因地制宜地规划城市湿地公园。
2022年11月11日,南昌市正式获得《湿地公约》颁发的“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这一殊荣代表了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
南昌之所以获此殊荣,是因为其积极开展市中心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以满足城市生态系统发展的需求。
因此,在政策和现实情况的结合下,生态修复理念引起了南昌市的密切关注。
将该理念贯穿城市湿地公园设计过程中,需不断优化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生态修复及城市湿地公园理念1.1生态修复的概述1.1.1生态修复的定义。
生态修复是以生态系统自身的修复能力为主要的修复手段,借助人工的工程措施修复生态系统的内部,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演化和稳定为修复方向,逐步恢复和实现调节气候、净化水质和空气等生态功能。
生态修复是恢复和重建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使其恢复到自然或预期的健康状态。
1.1.2生态修复的意义。
生态修复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防止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
其次,生态修复改善了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水质净化、土壤保持、气候调节和生态平衡,提供了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如洪水控制和疾病防控。
此外,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吸收和储存碳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生态修复还有助于减轻自然灾害风险,提供可持续的经济益处,创造休闲和文化价值,推动环境教育和研究的发展。
总之,生态修复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1.2城市湿地公园的概述1.2.1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
城市湿地公园环境设计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的发展历程
• 我国第一个湿地公园是位于成都的府南河湿地公园,该公园建设于1998年,占地面积2.4 公顷,是一座以水体净化为 主题的湿地公园。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区大力推广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府南河湿地公园
府南河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的设计要点及原则
陕西渭柳湿地公园鸟瞰图
湿地公园的设计案例
• 场地下游的河滩已被城市园艺化景观取代,河滩原有的物种丰富度和生物多样性下降,河道的自然生境系统严重退化。
• 自然的力量——栖息地的恢复
湿地公园的设计案例
• 场地中多条城市雨污合流排水明渠经河滩排入渭河,在导致渭河水质恶化的同时严重污染了自然河滩的水环境。
• 伦敦湿地公园丰富的生物种类和湿地生态系统对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研 究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重要的教育基地,科普生态保护知识,提高人们对于湿地的认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生态观光科普教育基地 Nhomakorabea 湿地公园的设计案例
• 国内 • 陕西渭柳湿地公园
• 渭柳湿地公园所处的河段面临许多问题,一是场地上游河滩的自然原貌已被硬化水利工程取代,场地内的乡野河滩也面 临着因城市化进程而破坏的压力。
亲水活动区域
作业
• 谈谈你认为湿地公园与水景公园有哪些区别?
• 1、固定二氧化碳和调节区域气候。城市湿地公园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和减缓热岛效应等功能。 • 2、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湿地植物、微生物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在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方 面有着强大的能力,被誉为“地球之肾”。
• 南京河西生态公园
• 南京河西生态公园
合肥城市湿地生态景观的构建

然的持续协调平衡。
3合肥湿地生态景观的设计原则由上述的分析,提出湿地生态景观的整体环境设计原则,应综合考虑合肥湿地资源的特点,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宗旨,最大限度地利用湿地自身特色来构建生态景观[91。
3.1通过规划。
恢复合肥湿地资源的最大功能合肥湿地资源较车富,通过深人细致的调查,将湿地的保护与景观规划结合起来,天然湿地的修复与培育,人工湿地的保护与营造等都应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发挥湿地资源的最大功能,使之真正成为城市之“肾”。
3.1.1合理保护和利用城市天然湿地资源合理保护和利用城市天然湿地资源是城市湿地景观营造的基础,是对城市内现有湿地资源的科学性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对城市的生态平衡具有重大意义。
遵循科学的方法和相应的规范法规,实行以保护为手段的合理利用。
同时可以在开发过程中大量吸取国外的成功经验,在整体规划和细部设计等各个方面运用科学的生态技术手段。
3.1.2建立人工湿地生态景观人工湿地景观是城市湿地景观营造的另一种方法,它为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良好的条件。
它形成了内部良好的循环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投资低、出水水质好、抗冲击力强、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视觉景观优异、操作简单、维护和运行费用低廉等优点。
3.2建立合肥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是人类亲水天性在现代生活中一种表现,是对传统园林水景的继承和拓展。
而在当今湿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情况下。
可以多开辟一些自然和人工湿地公园,发挥湿地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功效。
城市湿地公园的建立应以保护或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为前提,以充分发挥其环境效益为目标,以其充满野趣的领土景观为特色,吸引公众的到来。
此外,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文化宣传的大众传媒作用,开展形式多样、讲求实效的宣传教育活动;从小抓起,培养儿童的保护湿地意识,教育部门要通过制定教育计划、野外实践活动。
开展基本常识教育;在合肥的主要湿地和易受威胁的湿地处,设置“保护湿地”、“保护自然之肾”、“保护生命之河”等宣传标牌,在湿地旅游点,建立湿地生态系统演示厅。
浅谈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设计

土壤 、 被 和 其 它 自然 资源 ; 生 境 的 改 变 控 制 在 最 小 的 程 度 和 植 对 范 围 ; 重 湿 地 环 境 的完 整 性 保 护 、 物 多 样 性 的 保 护 与 建 立 : 注 生 注 重 材 料 的循 环 利 用 以 减 少 对 能 源 的 消 耗 。 学 设 计 . 少 维 护 科 减 的成 本 : 挥 自然 的 自身 能 动性 , 立 和 发 展 良性 循 环 的 生 态 系 发 建 统等 。 3 合 理 利 用 和 协 调建 设 原 则 、 规 划 应 充 分 考 虑 湿 地 系 统 中 动 植 物 的 经 济 价 值 和观 赏 价 值 的合 理 利 用 , 理 利 用 湿 地 开 展 休 闲 与 游 览 、 研 与 科 普 活 动 ; 合 科 同时 应 严 格 限定 湿地 公 园 中各 类 管 理 服 务 设 施 的数 量 、规 模 与 位 置 , 现 自然 元 素 和 自然 过 程 , 少 人 工 的 痕 迹 , 城 市 湿 地 体 减 使 公 园 的整 体 风 貌 与 湿 地 特 征相 协 调 . 现 自然野 趣 。 体 4 特 色 性 原 则 、 挖 掘 地 域 、 文 、 物 特 色 , 景 观 手 法 加 以表 达 。 提 高 城 人 植 利用 对 市 湿 地 公 园 的活 力 、 味 、 化 品味 等 均 有 十 分 重 要 的意 义 。 心 趣 文 圩 江 环 境 综 合 整 治 的景 观设 计 应 充 分 凸 显 岭 南 地 域 特 色 .体 现 7 3公 顷 。 广 西 的 民俗 地 方 特 色 。综 合 空 间 布 局 、 物 选 择 、 景 手 法 等 多 植 造 二 、 目规 划 理 念 及 目标 项 方 面 考 虑 , 过 道 路 规 划 、 间 景 观 划 分 与 植 物 造 景 巧 妙 而 有 机 通 空 城 市 湿地 公 园 规 划 应 以湿 地 的 自然 复 兴 、恢 复湿 地 的 领 土 地 融 合 , 造 出 一 个 环 境 优 雅 、 观 丰 富 、 宜 持 续 发 展 的 城 市 湿 创 景 适 特征 为 指 导 思 想 :以 恢 复 湿 地 的 自然 生 态 系 统 并 促 进 湿地 的 生 地 公 园 。 态 系 统 发 育 , 高 其 生 物 多 样 性 水 平 . 现 湿 地 景 观 的 自然 化 , 提 实 5 可 持 续 发 展原 则 、 为湿 地 群 落 动 植 物 创 造 适 宜 的群 落 生境 为 主 要 目 的 : 同 时 在 湿 湿 地 是 自然 界 最 富 生 物 多 样 性 的生 态 景 观 和 人 类 重 要 的 生 地 不 受 破 坏 的 前 提 下 . 当规 划 为 游 人 提 供 多样 性 的 游 憩 空 间 . 存 环 境 之 一 . 适 自然 状 态 下 的 河 岸 带 常表 现 为 物 种 丰 富 、 构 复 杂 结 最 大 限 度 发 挥 其 在 改 善 城 市 生 态 环 境 、 化 城 市 、 学 研 究 、 的 自然 群落 形 式 。 因此 植 物 种 植 设 计 是 湿 地保 持生 态 性 的根 本 。 美 科 科 普 教 育 和休 闲 娱 乐 等 方 面 所 具 有 的 生 态 、 境 和 社 会 效 益 , 而 许 多 湿 地 规 划 后 由于 长 期 的人 为 破 坏 、 理 难 度 和 管 理 疏 失 , 环 从 管 使 保 证 湿 地 资 源 的可 持 续 利 用 . 现 人 与 自然 的 和谐 发 展 。 实 得 植 物 生 态 系统 结 构 受 到 破 坏 。 地 失 去其 应 当发 挥 的 作 用 。 为 湿 本 次 心 圩 江综 合 整 治 生 态 恢 复 及 景 观设 计 工 程 是 建 立 在 促 避 免 此 类 问 题 的 发 生 . 规 划 初 期 . 应 当充 分 考 虑 依 据 景 观 生 在 就 进 南 宁市 内城 市湿 地保 护 . 除河 道 原 有 水 污 染 现 象 . 高 城 市 态 学 原 理 , 拟 自然 河 道 生 态 群 落 结 构 。 重 乡 土 植 物 的运 用 , 消 提 模 注 坚 生 态 环 境 和人 居 环 境 质 量 的 规 划 原 则 基 础 上 的 规 划 目标 是 将 持 “ 地 适 树 、 物 多 样 性 ” 原 则 , 造 稳 定 的 植 物 群 落。 强 城 适 生 的 营 增 心 圩 江 河 道 建 设 成 为有 丰 富 河 川 自然 景 观 .协 助 城 市 河 流 恢 复 市 湿 地 自然 生 态 恢 复 功 能 . 防止 外 来 物种 入 侵 造 成 灾 害 . 现 景 实 自然 生 态 和 环 境 功 能 的 城 市 湿地 公 园 。“ 通 水 系 、 态 优 先 、 观 的 可 持续 发 展 沟 生 合 理利用 、 持续发展”是心圩 江环境综合整治的“ , 总方针 ” 。 四 、 观 设 计 思 想 和 方 法 景 三 、 目规 划 设 计 原 则 项 1顺 应 地 形 。 势利 导 、 因 1 功 能性 、 学 性 与 景 观性 相结 合 、 科 “ 应 基址 的 自然 条 件 . 少 施工 能源 物 质 消 耗 ” 绿 地 规 划 顺 减 是 城 市 湿 地 系 统 作 为人 造 的 高 效 的污 水 处 理 系 统 .其 功 能性 的 重要 基 本 原 则 。本 案 由 于河 道 岸 线 较 长 , 间 跨 越 大 . 空 因此 设 与 科 学性 是 整 体规 划 的首 要 考 虑 原 则 。对 于人 工 湿 地 景 观 而 言 . 计规划 中根 据现状地形 、 高程特点 、 征地情况等划 分了不同的景 在 重 视 景 观 表 现 形 式 的 同 时 ,首 先 应 注 重 其 作 为 一 个 生 态 系统 观 功 能 区域 。在 局 部 位 置 采 用 微 地 形 处 理. 以增 加 竖 向视 觉 的节 的应 发挥 的功 能 。湿 地 是 个 运 动着 而 非 静 止 的 生 态 系 统 . 个 系 奏变化 。 这 利用蜿蜒 的游览步道 串联起一个个景观空间. 通过虚实 、 统 涵 盖 了 水 文 、 市 生 态 学 、 态 工 程 学 、 业 生 态 学 及 物 种 适 开 合 的 空 间 变 化 设 计 形 成 多 元 的游 览 空 间单 元 . 到 “ 移景 异 ” 城 生 产 达 步
生态与设计——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思考

Ke r s w t n ;c l g ;e in y wo d e l de o o d s a y g
Au h rS a d e s S z o t& De in T c n lg n t u e t o ’ d r s u h u Ar sg e h o o I si t . y t
21 1 4S z o , a g uC ia 5 0 ,u h uJ n s , hn i
湿地 与森林 、 海洋并称 为全球三大生态 系统 , 具有保持 水源、 净化水质 、 蓄洪 防旱 、 调节 气候 、 美化 环境 、 护生物 维 多样 性等重要 的生态 功能 , 因此 , 们将湿地 比喻 为“ 人 地球 之 肾” 。它是 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 性和生态 功能最高 的生 态 系统 , 它为人 类的生产 、 生活和休 闲提供 了多种 资源 , 也 是人类最重要 的生态环境之一 。
1 湿地 的概 念
参 照 17 年多 国签 署的 《 91 湿地公 约》 “ , 湿地是指天然 或人工 的 、 永久 性或暂 时性 的沼 泽地 、 泥炭 地和水 域 , 蓄有 静止或流动 、 淡水 或咸水水体 , 包括低潮 时水 深浅于 6米 的 海水 区” 。按照这个定义 , 湿地包括沼泽 、 泥炭地 、 湿草甸 、 湖 泊、 流、 河 滞蓄洪 区 、 口三 角洲 、 河 滩涂 、 水库 、 塘 、 稻 田 池 水 以及低潮 时水深浅 于 6米 的海域地带等。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 、 量丰富的国家之一 。然 数 而改革开 放以来 , 国城 市迅速 发展 , 我 城市人 口急剧 膨胀 ,
r s a c s e t f m a d c p e i n e vr n n a ce c , e e r h a p cs r l n s a e d sg , n i me t s in e o o l
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初探

摘 要 : 湿地生态系统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湿地是城市景观单元中最重要的近 自然空问 . 城市 湿地景观建设 巾协调 湿地 在
的 自然生态功 能与经济 、 文化之间的关 系是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重要 内容 。在城市规划中对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 . 能充分发挥湿 地的生态和社 会效益 。保持湿地系统 的生态完整性 , 植物的科学配置和岸线环境 的西 农 业 科 学 2 0 3 2) 8 —8 0 8.6( : 4 6
Jun l fS ax giut a c n e o ra hn iA r l rlS i cs o c u e
城 市湿地景观 生态设计 的理论与方法初探
马 斌, 黎鹏 志
M A Bi, n LIP n —z i e g h
( ol eo oet ,  ̄ g F rs nvri, i g 00 3 h a C lg fF rsy Bei oet U i sy Be i ,10 8,C i ) e r j n y r e t j n n
A s at Weln e oy tms po ie s nf a t b n f t h ma b ig U b we a d s a mao bt c: r t d c sse rvd i ic e e t o u n a g in i en . ra n l t n i jr
co e t — au e o ls — o n t r c mp n n o r a l d c p .I i i p ra t t h r nz t e e a i n a o e t fub n n a s a e t s m ot n o a mo i e h r lto s mo g c l g c l n d n e o o i a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所谓湿地,是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因此,湿地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滩涂等,还包括部分河流、湖泊、鱼塘、水库和稻田。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
首先,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其次,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屏障;另外,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还具有降解过滤污染物的功能,使当地河流下游区域受益。
总而言之,各类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人类与湿地相互依存的关系,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通过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旨在认证、保护并促进合理使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湿地系统。
相应于对湿地重要性认识的提高,许多国家也积极投入到对各类广义湿地的保护和恢复的行动中,包括在规划人类居住区时更多地考虑体现其自然环境的意义。
文章将以城市湿地环境为对象,结合国内外成功的例子,对湿地的景观设计与生态意义的结合作一次尝试的探讨。
1.为什么要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湿地环境是与人们联系最紧密的生态系统之一,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加强对湿地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能充分利用湿地渗透和蓄水的作用,降解污染,疏导雨水的排放,调节区域性水平衡和小气候,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其次,这将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接近自然的休憩空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们了解湿地的生态重要性,在环保和美学教育上都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一定规模的湿地环境还能成为常住或迁徙途中鸟类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此外,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可减少杀虫剂和除草剂等的使用,降低城市绿地的日常维护成本。
2.如何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2.1保持湿地的(系统)完整性湿地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一样,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
特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组成生态系统。
在对湿地景观的整体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以整体的和谐为宗旨,包括设计的形式、内部结构之间的和谐,以及它们与环境功能之间的和谐,才能实现生态设计的。
调查研究原有环境是进行湿地景观设计前必不可少的环节。
因为景观的规划设计,必须建立在对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最大程度的理解之上。
对原有环境的调查,包括对自然环境的调查和对周围居民情况的调查,如对原有湿地环境的土壤、水、动植物等的情况,以及周围居民对该景观的影响和期望等情况的调查。
这些都是做好一个湿地景观设计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掌握原有湿地的情况,才能在设计中保持原有自然系统的完整,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态;而掌握了居民的情况,则可以在设计中考虑人们的需求。
这样能在满足人需求的同时,保持了自然生态不受破坏,使人与自然融洽共存。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持了湿地网络系统的完整性。
利用原有的景观因素进行设计,是保持湿地系统完整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利用原有的景观因素,就是要利用原有的水体、植物、地形地势等构成景观的因素。
这些因素是构成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但在不少设计中,并没有利用这些原有的要素,而是另起一格,按所谓的构思肆意改变,从而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完整及平衡,使原有的系统丧失整体性及自我调节的能力,沦为仅仅是“美学”意义上的存在。
2.2植物的配置设计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之一,也是景观视觉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植物的配置设计是湿地系统景观设计的重要一环。
对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在植物的配置方面,一是应考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二是尽量采用本地植物。
多种类植物的搭配,不仅在视觉效果上相互衬托,形成丰富而又错落有致的效果,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也能够互相补充,有利于实现生态系统的完全或半完全(配以必要的人工管理)的自我循环。
具体地说,植物的配置设计,从层次上考虑,有灌木与草本植物之分,挺水(如芦苇)、浮水(如睡莲)和沉水植物(如金鱼草)之别,将这些各种层次上的植物进行搭配设计;从功能上考虑,可采用发达茎叶类植物以有利于阻挡水流,沉降泥沙,发达根系类植物以利于吸收等的搭配。
这样,既能保持湿地系统的生态完整性,带来良好的生态效果;而在进行精心的配置后,或摇曳生姿,或婀娜多态的多层次水生植物还能给整个湿地的景观创造一种自然的美。
采用本地的植物,是指在设计中除了特定情况,应利用或恢复原有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尽量避免外来种。
其他地域的植物,可能难以适应异地环境,不易成活;在某些情况下又可能过度繁殖,占据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以致造成本地植物在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竞争中失败甚至灭绝,严重者成为生态灾难。
在生态学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生物入侵)。
维持本地种植物,就是维持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成分,保持地域性的生态平衡。
另外,构造原有植被系统,也是景观生态设计的体现。
2.3水体岸线及岸边环境的设计岸边环境是湿地系统与其他环境的过渡,岸边环境的设计,是湿地景观设计需要精心考虑的一个方面。
在有些水体景观设计中,岸线采用混凝土砌筑的方法,以避免池水漫溢。
但是,这种设计破坏了天然湿地对自然环境所起的过滤、渗透等的作用,还破坏了自然景观。
有些设计在岸边一律铺以大片草坪,这样的做法,仅从单纯的绿化目的出发,而没有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功用。
人工草坪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弱,需要大量的管理,如人工浇灌、清除杂草、喷洒药剂等,残余化学物质被雨水:中刷,又流入水体。
因此,草坪不仅不是一个人工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相反加剧了湿地的生态负荷。
对湿地的岸边环境进行生态的设计,可采用的科学做法是水体岸线以自然升起的湿地基质的土壤沙砾代替人工砌筑,还可建立一个水与岸自然过渡的区域,种植湿地植物。
这样做,可使水面与岸呈现一种生态的交接,既能加强湿地的自然调节功能,又能为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提供生活的环境,还能充分利用湿地的渗透及过滤作用,从而带来良好的生态效应。
并且从视觉效果上来说,这种过渡区域能带来一种丰富、自然、和谐又富有生机的景观。
3.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实例分析随着对自然湿地作用的深入认识,世界上城市水体景观设计也逐渐从纯粹的水景设计过渡到对湿地系统的设计或改造。
在进行湿地的景观设计时,除了考虑美学上的功能外,生态功能也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下面,对国内外的一些实例进行分析,以说明如何在对湿地系统进行景观设计时,兼顾美学与生态3.1安姆斯(AMES)湖计划,美国,圣保罗市,1998美国圣保罗市的PHALEN购物中心,于1960年左右建于一个填平的小湖区上,由一个可容纳100多辆车的停车场和一排一层结构的商店组成。
后来,这个购物中心由于商业区迁移而被废弃。
1998年,圣保罗市政府决定恢复原来的安姆斯湖,重建为湿地公园。
目的是将不远的PHALEN湖区与密西西比河联接起来,恢复野生动物的生物走廊,同时为当地居民提供一片无需远足便可领略的自然风貌。
在对地下和地表水体、土壤结构、居民意见等进行详细的调查论证以后,项目实施的第一步是彻底移去所有的人工建筑,开辟蓄水盆地和小运河通道。
然后,在底部填入腐殖质丰富的淤泥层,以构造接近自然状态下的土壤结构。
接下来,引入活水,在水体内外栽种多种原生的沉水、浮水、挺水和旱生植物,构筑完整的湿地生态景观。
最后,在湿地周边种植一片传统型的公园草坪和若干种常见的城市绿化树木,建立一条绿化带;此举一来可作游人野炊休息场所,二来是在居民区与湿地区之间形成过渡。
原来的水泥停车场和年久失修的商店建筑用地上,如今清水潺潺,草木茂盛。
这是城市湿地景观重建的一个例子,它说明,即便是一片不大的空间,经过科学的生态设计,也能达到重建生态系统,兼顾生态良性循环和为城市生活服务的目的。
3.2湿地中心(the Wetland Center),英国,伦敦,20002000年夏天正式向大众开放的伦敦湿地中心,紧邻繁忙的希思罗(Heathrow)国际机场,距离伦敦市中心不到6km,被誉为“展示在未来的世纪里人类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的一个理想模式”。
它是由一系列大小不一的池塘和错落有致的植被组成的生态组群。
这里6年前还只是泰晤士河南岸4个废弃的混凝土水库的旧址,英国野生鸟类和湿地基金会(Wildfowl and Wetlands Trust,WWT)耗资2500万美元,引水排淤,分隔水域,种植了30多万株水生植物和3万多棵树,将其改造成为现今欧洲最大的城市人工湿地系统。
该中心占地43hm2,分割为30多片湿地,由世界湿地区、水生生物区以及一个现代化的游览中心组成。
若干条步行小径贯穿全区。
世界湿地区如同一个湿地博览馆,通过构造不同的土壤结构、植被类型,真实展示了14种世界不同地域的湿地,如尼罗河的水鸟,在各处安家落户。
由于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各个湿地区虽是开放体系,却相对独立,自成一格,确保外来和本地物种的界限。
水生生物区则通过生动灵活的设计,如水下观测窗,让人们从各个侧面观察生活在水中的生物。
湿地中心的大面积水域和植被,使之成为伦敦地区小环境气候和空气质量的有力调节。
另外,由于良好的栖息环境,这里也吸引了大量野生鸟类,据中心记录观察到的便有130多种。
这是一个在城市边缘创造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环境,以联接城市人们和自然环境为目的的成功的景观模式。
3.3活水公园,中国,成都,1998四川省成都市的活水公园,是我国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生态景观公园。
这一占地2.4hm2的公园,坐落于成都市的护城河——府河上。
府河与南河,是公元前250年人工开凿的引水分流系统的2支,总称府南河,2000多年来,与成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经济的发展,府南河的严重污染问题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活水公园的方案,便是在市政府为期5年的府南河综合治理工程背景下启动的。
这是一个集现代意识和传统园林于一体的公园,蕴涵了丰富的文化,艺术和生态意义。
活水公园的创意者,美国“水的保护者(Keepers of The Waters)”组织的创始人贝西·达蒙(Be tsy Damon)女士,同其他设计者一起,吸收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取鱼水难分的象征意义,将鱼形剖面图融入公园的总体造型,全长525m,宽75m,喻示人类、水与自然的依存关系。
公园起始的鱼嘴部分,拆除部分河岸堡坎,用地方石材砌筑台阶式浅滩,栽种有大量的天竺葵、桢楠、黑壳楠、桫椤、连香、含笑等植物,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的配置,参照峨眉山自然植物群落。
两架川西水车,将府河水泵入全园最高处的鱼眼蓄水池。
此处利用地形建造覆土建筑,建成环保展览及教育中心,并设有净水工艺厌氧处理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