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城市规划中对湿地景观生态设计

谈城市规划中对湿地景观生态设计
谈城市规划中对湿地景观生态设计

谈城市规划中对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

【摘要】城市湿地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设计对城市的发展十分重要。本文对湿地的定义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国内城市湿地规划设计现状,给出了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的分析,并对其设计方法作了相关研究。为城市湿地的设计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字】城市规划设计;城市湿地;城市湿地生态系统

1.湿地的定义及城市湿地规划现状

1.1湿地的定义

湿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另两者是海洋与森林。湿地包括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湿地出自于1971年的《湿地公约》,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对湿地的定义是美国在1979年定义的:“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湿地的类型包括:沼泽、河流、湖泊、红树林、水库等等大部分含水的区域。另外,湿地应该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①以水为存在特征,湿地的种类相当的多,大致分为20多个类型,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含有水。②每年的水位上升季节,湿地的底层有时会被水淹没,水对湿地的极为重要,尤其是对湿地的土壤。③湿地植被大多由适应湿润环境的植物组成,湿地植被虽然可以在长期的水环境中生长,但是其无法抵抗洪水等灾害毁灭性灾难。

1.2城市湿地规划设计现状

我国的湿地研究起源与商周时期,经典著作《水经注》、《徐霞客游记》中都有对湿地的记载,只是当时并不叫做湿地,而是赋予了

[江苏]国家级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自然之吻.宁鹭碧滩 -------一个对话自然的大课堂 Nanjing Yuzui Wetland Park Landscape Design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2013年12月

1 方案回顾 3深化要点4 分区深化设计 5 专项设计6技术经济指标 ?总体定位 ?功能分区 ? 定位的内涵植入? 湿地水域的实施论证? 交通的系统梳理? 竖向的因地制宜? 植栽的多样变化?设施的合理布局?生态专项?种植专项?入口专项?小品专项?大堤专项?建筑专项?白鹭塔专项?铺装专项?云天鹭影——广场区 ?曲水长汀——湿地区 ?柳岸芳综——自行车公园 0 目录 2理念提升 ?设计构思 ?设计定位 ?设计理念

方案回顾 PLAN REVIEW 照片?总体定位 ?功能分区

四大定位: ?湿地示范—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全国重点湿地生态典范 ?鸟类栖息—成为多种鸟类的生物栖息地,生境的多样体系 ?城市绿洲—城市和自然的交汇点,CBD的绿色客厅 ?科普基地—为人们提供亲身了解自然生态系统,水净化系统的展示体验

鱼嘴广场湿地区自行车公园 鱼嘴广场湿地区自行车公园

1、按照展现大江湿地风貌的要求,结合南京市风道设计对植物种类进行研究,形成符合植物生长和鸟类栖息的生地系统,同时加强对湿地教育和科普功能的考虑; 2、通过新技术和合理设计优化,对水体进行保护、净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湿地水环境; 3、对公园交通可达性需要在深化设计中作进一步研究,按照市滨江风光带建设的统一要求,对过街通道和绿道等做好规划布局。 4、在后期设计中对公园交通、停车、铺装等系统做深入研究测算,形成完整的公园规划设计指标体系; 5、可结合航道标志塔有关技术要求,对景观标志塔位置、高度、功能进一步优化,将航标功能整合进景观标志塔; 6、对公园内的建筑小品进行深化设计,增强可实施性。 7、结合公园游客设计容量,充分考虑服务配套设施的布局和数量。03 专家意见回顾总结:分别从功能设计、生态设计深化、交通规划以及专项设计四大方面进行具体深化。专项深化交通规划的深化生态设计的深化功能设计的深化

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4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公司于2013年开始准备该项目,在项目设计中,基于上述理论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遵循了生态性、自然性、主题性的理念和原则,对于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制定了如下设计规划。 4.1建设条件及发展趋势分析 鹰潭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信江中下游,因“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而得名,地理位置优越,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赣北经济、文化、旅游、交通中心,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鹰潭西湖湿地公园位于主城区西部,东至白露河,南至浙赣铁路线,西至西湖路东侧,北至老206国道,规划面积约100.8hmzo 本着“扬优成势、以特取胜”的发展理念,鹰潭市把新型城镇化的主攻方向放在城市扩容上,力求构建“一体两翼、一江两岸、四区合一”的大框架城市发展格局。设计时明确提出,在鹰潭西湖湿地公园规划中必须契合总体规划布局,分析周边用地性质,抓住城市大环境景观轴线,掌握游人、居住者视线范围,通过预测周边人流量以及使用率来合理设置地标性景观、集散性景观、生态教育景观以及运动休闲廊道、绿道景观等。 4.2生态理念在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在公园生态景观规划中,力求以湿地保护为基础,景观以水为主题,与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交相辉映,运用最新生态建设理念,建设生态廊道,突出建筑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特色,使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游憩观览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始终秉承将“城回信江”理念融合到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中,融人滨水生态风光、江南文化风貌,成为城市生态绿肺,带动旅游发展,引领绿色环保理念,宣传健康运动生活,塑造休闲阳光环境。 4.2.1生态建设规划。城市的发展建设已经使原有的大片湿地退化萎缩, 如何确保湿地由退化到健康的转变,同时使其长足可持续发展,是保护湿地、发挥其长久生态功能的意义所在。我们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依据现状生境评价中的分级分类型评定结果和生态水网布局规划,制定天然湿地核心区的生境修复战略。确定需修复的典型生境的位置、类型(含:原水域生境、新增水域生境、间歇性生境、苇地生境)及重要的水系廊道。在具体生境的修复过程中采用动植物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加强植被多样性恢复,大量栽植乡土树种,针叶、阔叶、落叶、常绿搭配,组合成景观高低错落、层次明显的森林景观;利用现有水系和乡土植物构建陆地生态廊道系统和水体生态廊道系统,即绿网和蓝网,从而形成水陆交融的生态网络结构,同时又与园外水体生态系统相联系。在城市湿地公园生态建设规划中,必须实行保护优先,恢复先行,建立湿地与城市之间良性、有序的发展模式,恢复场地记忆,保护原生态湿地风貌,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湿地公园。 4.2.2设计理念—“莺飞庆天,鱼跃于渊”。鹰在天空飞翔,鱼在水中腾跃。设计结合该理念,我们以“莺飞鱼跃”为主题谓万物各得其所,构成独特的结构,旨在建设集功能性、生态性、景观性于一体的湿地核心区域。 4.2.3湿地公园景观之水体设计及水生态处理。本次设计一的垂点之一是 采用水生植物组件配置多级水生植物串联池,经沉淀池预处理的水依次流过香蒲.葑草、菖蒲、芦苇净化池,形成有一定化层次的白净生态系统,有利于植物生长期和净化功能的节性交替互补。香蒲、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根系发达,

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

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 所谓湿地,是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因此,湿地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滩涂等,还包括部分河流、湖泊、鱼塘、水库和稻田。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首先,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其次,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屏障;另外,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还具有降解过滤污染物的功能,使当地河流下游区域受益。总而言之,各类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人类与湿地相互依存的关系,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通过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旨在认证、保护并促进合理使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湿地系统。相应于对湿地重要性认识的提高,许多国家也积极投入到对各类广义湿地的保护和恢复的行动中,包括在规划人类居住区时更多地考虑体现其自然环境的意义。文章将以城市湿地环境为对象,结合国内外成功的例子,对湿地的景观设计与生态意义的结合作一次尝试的探讨。 1.为什么要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 湿地环境是与人们联系最紧密的生态系统之一,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加强对湿地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能充分利用湿地渗透和蓄水的作用,降解污染,疏导雨水的排放,调节区域性水平衡和小气候,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其次,这将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接近自然的休憩空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们了解湿地的生态重要性,在环保和美学教育上都有重要的社会效益。一定规模的湿地环境还能成为常住或迁徙途中鸟类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此外,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可减少杀虫剂和除草剂等的使用,降低城市绿地的日常维护成本。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依据 1.1.1《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1年 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 1.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 1.1.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1.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1.1.6《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1992年 1.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 1.1.8《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LY/T 1755-2008》2008年 1.1.9《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LY/T 1754-2008》2008年 1.1.10《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导则》(林湿综字〔2010〕7号)2010年 1.1.11《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加强我市湿地公园建设工作的通知》(京绿保发〔2010〕2号)2010年 1.1.12《北京市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DB11/T 768-2010》2010年 1.1.13《北京市级湿地公园评估标准DB11/T 769-2010》2010年

1.2 指导思想 为促进北京市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北京市湿地公园设计的内容与流程,更好地指导北京市湿地公园的设计工作,制定本导则。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考察,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规划功能分区,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科学指导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湿地在生态和环境改善、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作用,以实现湿地保护和利用的和谐统一。 1.3 基本原则 北京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科学布局,分步实施;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规划设计原则 2.1保护性原则 湿地公园规划应维护湿地生态系统过程、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及其栖息地,从防止湿地退化的目标出发,通过适度人工干预,保护、修复或重建湿地景观,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科学性原则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应尊重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综合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统筹规划、合理分区和布局,体现科学性和合理性。 2.3因地制宜原则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_0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是非常快的,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中对生态问题也非常重视,这样能够更好的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同时也能更好的实现城市建设过程中生态建设能够得到提高。生态城市在规划内容方面存在着很大不同,同时对我国的城市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也要进行改善,这样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对存在的问题找到具体的解决措施。 标签:城市规划;设计;生态保护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很大成绩的时候,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这样就使得城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更多的问题,现在,人们主要关注的问题就是生态城市的建设。在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时候要实施生态规划,这样能够更好的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对生态城市规划进行探讨,能够更好的实现生态和谐,同时也能更好的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1 生态城市的规划内容 生态城市在进行规划的时候分为不同层次,要对环境的自然属性进行很好的分析,对城市的区位和地形及气候情况要进行很好的掌握,同时对人们的活动情况也要进行掌握,这样能够更好的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还要对社会功能属性进行分析,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和城市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两个部分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历史文化属性也要进行重视,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城市的历史进行传承,同时也能更好的加强人们对历史文化内涵的掌握。在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时候,在规划意识方面要进行提高,这样能够更好的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同时也能更好的确保规划计划能够顺利的按期实施。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要对区域经济进行很好的分析,同时对资源要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生产力和功能方面的互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城市规模和城市的环境容量也要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科学的建设城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更好对城市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 2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都会带来很大问题。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管理水平低、城市建设方式不科学和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经济效益过分重视,这样就导致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污染非常严重的情况,同时在生态环境方面也出现了破坏非常严重的情况。城市在发展的时候对周边的环境也带来了影响,水资源的污染和水土流失严重对城市发展都有很大影响,不仅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影响,同时对整个城市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影响。 3 城市规划中规划生态城市的具体措施

黄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黄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的应用往往是城市特色的所在,我们对黄河湿地景观的规划正是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作为湿地的特色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整个规划设计在恢复、利用、保护这些景观要素的基础上,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为出发点,进一步打造新的"自然林区" 形生态景观区。 一、项目定位、设计指导思想 该项目的基本定位:"休闲、旅游、文化",本设计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优先原则为出发点,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使黄河景观湿地具有主题性、自然性、生态性等特点。 设计指导思想 1、整体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在保护中分阶段开发的原则; 3、恢复沙枣林区,尽可能扩大红柳林片区的原则; 4、强调生态注重湿地景观区域原始的生态功能,体现河流景观、地质地貌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做到保护与开发、整治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5、突显黄河景观湿地万亩红柳的特色景观,以独特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相结合,营造湿地景观区的深厚文化内涵。 6、突出主题,以保护自然景观、生态旅游为核心,兼有文化旅游等多功能,创造一个富有个性、生态系统完整、旅游功能完善的景观湿地区。 二、景观规划内容 我们将黄河景观湿地定位于"生命之岛,一个自然自己自由的原生态栖息场所"。岛是一个原生态场所,拥有自成体系的生态平衡系统和生物链,拥有繁茂的自然植被和特色的地貌文化,是黄河景观湿地设计的主题。 黄河景观湿地总体布局从设计构思出发,拓展了传统天然合一的理念,挖掘地方特色,展现"岛、水、树林"的主题,以自然景色为景观湿地的主调,将原有的山体地形、水系、树林加以保护、改造、整合、通过不同的手法展现"岛、水、树林"的概念,将整个环境融入到黄河的大背景中,表达出对"岛、水、树林"的追求,设计中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岛与水的融合,创造出了富于趣味的空间;利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以不同高差的观赏点和多条观景视线轴的设置,依据疏密有致的原则布置景观,使整个湿地景观的流线更富趣味。 1、功能结构 根据场地特色、使用者活动内容、周边环境及对外交通等情况,规划提出兴建“一个黄河码头,两个滨河广场,三条景观轴,六个新区入口广场”的功能结构。

浅谈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

浅谈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 浅谈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 摘要: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必须注重统筹发展,搞好城市规划,需要从城市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在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谋划城市发展。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本文主要介绍了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与设计原则、规划内容及设计要点等,以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设计;城市化;设计原则;设计要点 Abstract: the urban ecosystem is a major part of the human ecosystem, urban planning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do a good job in urban planning, need from the strategic needs of urban development,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lanning the urban development. Carefully prepared, therefore,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city ecological urban design.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planning content and design key points, etc.,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Key words: ecological design; Urbanization; Design principles; Design points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前,生态化建设实践正在我国蓬勃展开,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到其中,是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将自然、人、城市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利共生结构。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也要保证城市建筑在整体规划设计中的协调及统一,并使建筑成为生态城市中的一部分。

湿地生态景观的保护与规划原则

湿地生态景观的保护与规划原则 湿地生态景观的保护与规划原则 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对于城市的功能和作用是非常强大的。因此,湿地的保护和景观规划愈来愈受人们的重视。本文旨在探讨湿地生态景观的保护与规划原则,即因地制宜,科学设计湿地景观,在湿地景观的设计上要尊重自然和以人为本并重。同时,湿地景观的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求大力拓展和丰富湿地文化,最后,湿地景观的成果要求立法保障并监管到位。 湿地有“地球之肾”的美誉,它是连接陆地和海洋胡泊的中间地带。它有着面积广阔的水资源和丰富的植物动物等物种资源,它的存在对于地球的生态、物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于城市的生态系统的改善和环境污染的净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湿地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探讨湿地保护区的特色,以及如何加强湿地景观保护与规划原则。 一、湿地生态景观及其保护意义 (一)湿地生态景观概述 在狭义上一般被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上则被定义为“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我国湿地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人们对于湿地的功能和作用愈加重视。各地也纷纷建立和健全湿地立法,并建立湿地保护区,以更好的保护湿地的生态资源,发挥湿地的城市之肺的作用。 (二)湿地生态景观的保护意义 1、湿地景观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物种资源 第一,湿地有丰富的水资源,以盘锦的红海滩为例,红海滩的水域面积多

达120万余亩苇海湿地。第二,湿地有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红海滩中栖息着二百六十余种数十万只鸟类。同时,红海滩还有一种特殊的植物―碱蓬草。这种植物每年4月长出地面,初为嫩红,渐次转深,9月由红变紫。红海滩湿地还有大片的芦苇丛,是鸟类栖息繁衍的重要场所。丰富的水资源滋养出丰富的物种资源,丰富的物种资源进一步改善水资源的环境,他们共同构成湿地的可循环、可持续系统,共同为地球的生态环境改善做出自己的贡献。 2、湿地景观对于城市来讲功能强大 湿地景观的功能和作用是非常强大的。第一,湿地的丰富的水资源可以通过地层的渗透,成为地下水的有效补充。当前,城市发展的脚步日益加快,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城市供水系统频现紧张情况。而湿地的水资源丰富,同时,通过地表水不断的向地下渗透,这成为了城市地下水的有效补充。第二,湿地吐纳功能强大,成为城市环境的保护者。湿地有着强大的改善环境的功能,湿地景观可以通过强大的植物资源净化城市的空气,可以通过水中多种微生物资源吸收和净化水资源,湿地堪称城市的“肺”,是城市发展和环境改善的有效武器。第三,湿地景观蕴藏强大的经济价值。湿地有着广阔面积的地域分布,植被和生物系统丰富,因此有着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同时,湿地中的动物和植物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开发,湿地景观的经济价值可以实现并为社会服务。 二、湿地生态景观保护与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湿地景观政策法规不健全,开发规划不够科学。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对于生态湿地的保护有很明确的规定,同时,各省也相继出台专门的湿地保护条例,以加强湿地的管理和维护。但是,但是执行力不强。首先,湿地位置多处于城市的边缘地带,人烟稀少,且湿地面积相对较大。其次,各种生态资源丰富,吸引少数不劳而获的人前来。最后,执行机构的人力有限,难

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一)

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一) 内容摘要所谓湿地,是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因此,湿地不仅仅是…… 所谓湿地,是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因此,湿地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滩涂等,还包括部分河流、湖泊、鱼塘、水库和稻田。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首先,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其次,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屏障;另外,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还具有降解过滤污染物的功能,使当地河流下游区域受益。总而言之,各类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人类与湿地相互依存的关系,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通过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旨在认证、保护并促进合理使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湿地系统。相应于对湿地重要性认识的提高,许多国家也积极投入到对各类广义湿地的保护和恢复的行动中,包括在规划人类居住区时更多地考虑体现其自然环境的意义。文章将以城市湿地环境为对象,

结合国内外成功的例子,对湿地的景观设计与生态意义的结合作一次尝试的探讨。 1.为什么要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 湿地环境是与人们联系最紧密的生态系统之一,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加强对湿地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能充分利用湿地渗透和蓄水的作用,降解污染,疏导雨水的排放,调节区域性水平衡和小气候,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其次,这将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接近自然的休憩空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们了解湿地的生态重要性,在环保和美学教育上都有重要的社会效益。一定规模的湿地环境还能成为常住或迁徙途中鸟类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此外,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可减少杀虫剂和除草剂等的使用,降低城市绿地的日常维护成本。2.如何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 2.1保持湿地的(系统)完整性 湿地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一样,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特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组成生态系统。在对湿地景观的整体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以整体的和谐为宗旨,包括设计的形式、内部结构之间的和谐,以及它们与环境功能之间的和谐,才能实现生态设计的。 调查研究原有环境是进行湿地景观设计前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景观的规划设计,必须建立在对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最大程度的理解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既要考虑到湿地的保护,又要满足城市公园功能上的要求,包括游憩、观赏和教育等。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时,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应根据原有植被现状,结合该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发现、选择该公园内最具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作为重点来营建,营造出一个具有该地区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本文从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出发,结合树木学、花卉学、生态学相关理论,从植物选择、整体和局部景观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植物景观营造的要点。 一湿地及湿地公园 (一)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及其分类 湿地公园是以具有一定规模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在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进行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对湿地进行适度开发,可供人们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适度的生态旅游的湿地区域。 根据原有的场地状况,城市湿地公园大致可以分为天然湿地公园和人工湿地公园两类。前者是指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所开辟的城市湿地公园,如荣成桑沟湾国家湿地公园;后者是指人工开挖兴建的城市湿地公园,如北京的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人工湿地主题公园设计主要是以自然湿地为蓝本,采用人工挖填的方式创造一个湿地来进行公园建设。人工湿地公园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得公园内的湿地景观更加接近自然,因此它的规划方式与自然湿地当然不同。人工湿地公园的面积较小,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满足的是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和净化污水的功能。 按其功能分,城市湿地公园可分为生产型湿地(养鱼塘、稻田、沟渠等)、水利型湿地(水库、水坝)、生态保护型湿地(自然保护区中野生湿地部分)、环保型湿地(污水处理区)、游憩型湿地(生态展示型、仿生型湿地)。 (二)城市湿地公园与传统意义上的公园的区别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规划(《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2005)。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城市湿地公园应纳入绿地系统规划的范畴,与其它绿地类型共同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湿地公园不是简单的湿地+公园,它包含了湿地和公园的特性。首先,城市湿地公园的选址一般是在基底条件较好的区域(即当地本来就保留有部分自然湿地)。其次,由于城市湿地公园处于城市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许多人为干扰(即其地域范围内有部分湿地已遭破坏,因而需要进行修复),此时便可参考和借鉴人工湿地营造的方法和理论。另外,在城市湿地公园范围内,虽然主要以体现湿地景观为主,水域或水陆交界地占很大比例,但仍有一部分陆上区域,该区域的植物景观营建是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湿地的定义及分类 湿地的中英文原意是“过度湿润的土地”。《拉姆萨湿地保护公约》1982年3月12日修正后对湿地定义的文字表述是:“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是融合自然、园林景观、历史文化等要素的绿色空间,具有生态、景观、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湿地的类别有很多,其中《湿地公约》的分类方法较为常用,它将湿地分为两大类: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浅谈

内容摘要现代城市是一个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如何维持并促进其不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新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概念的解释以及对景观规划与生态规划之间关系的比较,阐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间的可协调性与一致性。 1.前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干扰。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我国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问题十分严峻,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景观设计方法去指导改变城市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体系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空间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主要体现在需要其它生态系统的支持(如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需要人为的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还需要其他 生态系统(如农田、海洋等)中处理消化。 城市在自然界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人工设施,并生产破坏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城市物理环境的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土壤板结等。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影响着人类自身,他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引发公害。 3.城市景观与空间设计的特点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它包含有大量的物质构成因素和若干子系统,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的主观意愿的物化表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人的主观意愿引导着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建成,并对已存环境施加影响力;城市景观与空间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信息,支持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

论述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设计

论述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18-06-19T17:23:12.7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作者:杨宇 [导读]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提升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连都市发展设计有限公司辽宁辽宁 116000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提升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湿地公园的开发和利用是近年来的热点,本文以南宁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恢复及景观设计工程为例,浅谈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 1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特征 城市湿地公园是人们重新发现并体验自然的重要场所,成为人类与自然零距离接触的地方,浓郁的自然气息在回归绿色思想的引导下,流动的水体、新鲜的空气以及野生动植物,都为人类身心健康提供了有益的环境。在湿地公园中,水是其得以建造的基础,其中还有山丘、农田、树林等众多景观元素,这些景观元素对久居城市中的人们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在塑造景观过程中,水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使公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建设湿地公园应该尽显自然景观,减少人造景观的应用,使农庄、干道绿化带融为一体,在其中保留水域和植物,并在游览沿线显示出不同风格的区域特征。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中可以帮助人们深入接触大自然,形成帮助人们了解大自然的窗口,因此,湿地公园应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贴近大自然的天然野趣,最好不要设计过多的公路、桥梁及公用性建筑,尽量设置一些小型的生态建筑,例如,眺望台、观鸟棚等设施。此外,园林建筑小品设计应该尽量选择质朴的材料。 2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2.1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规划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等文件作为指导思想,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出发,充分坚持尊重自然、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动植物在当地的生活特点,充分维护当地湿地生态环境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尤其是要保护鸟类极其栖息地,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湿地公园在区域发展中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湿地公园设计工作中,应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因为景区的观赏时间较短,自然景观精美度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规划和设计中对其进行补偿和完善。在景观设计中,应该从自然保护区以及周边自然环境出发,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认真贯彻全面规划、科学管理的原则,将恢复湿地生态工程,建立湿地示范保护区作为主要目标,重点保护各种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地,充分掌握野生动物迁徙、取食、繁衍的规律,并积极探索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利用路径,以不破坏环境质量为前提,大力开展旅游经济,为野生植物和鸟类提供有效的活动场所。 3项目规划设计原则 3.1功能性、科学性与景观性相结合 城市湿地系统作为人造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其功能性与科学性是整体规划的首要考虑原则。对于人工湿地景观而言,在重视景观表现形式的同时,首先应注重其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应发挥的功能。湿地是个运动着而非静止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涵盖了水文、城市生态学、生态工程学、产业生态学及物种适应等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因此要建立一个具有自我维持以及自我发展能力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就必须要科学对待湿地的生态构成。在对人工湿地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依据城市污水特点,科学地进行景观规划、植物种类选择及配置。 3.2以人为本,生态优先 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是净化空气、净化污水、涵养水源、改善小气候环境。同时,作为城市绿地,湿地公园也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怡人的亲水、观景、游憩和科普教育的场所,增进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此,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遵循生命的规律,尽力做到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它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的改变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注重湿地环境的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立;注重材料的循环利用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科学设计,减少维护的成本;发挥自然的自身能动性,建立和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等。 4景观设计思想和方法 4.1顺应地形,因势利导 “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减少施工能源物质消耗”是绿地规划的重要基本原则。本案由于河道岸线较长,空间跨越大,因此设计规划中根据现状地形、高程特点、征地情况等划分了不同的景观功能区域。在局部位置采用微地形处理,以增加竖向视觉的节奏变化。利用蜿蜒的游览步道串联起一个个景观空间,通过虚实、开合的空间变化设计形成多元的游览空间单元,达到“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在驳岸的处理上,本案设计中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自然河道本身的美感。设计中只在亲水平台处局部调整河岸线,同时通过水边植被的疏密种植、景石的搭配摆放等多种方式,弱化、柔化局部生硬的河岸线,使其更加自然、柔美。在需要保护土固坡的河滩等滨水地带,设计尽量不使用传统的混凝土脚注或砌块方式,而是改用“土工笼”等新型材料。既保护了河滩,又未隔绝与土壤的联系,还可为虾蟹等水族提供觅食繁殖的场所。这样不仅能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而且还能为保持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有利的场所。人们将看到的不是一片混凝土框架的水池,而是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充满自然野趣的水景。 4.2开闭结合,人车分流 4.2.1开敞空间――活动广场、亲水平台 在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整个规划中,亲水性设计是一大亮点。水景对人来说有着与生俱来的吸引力,亲水性设计就是顺应人的这种天性。本案中在河道沿岸设置了不同的亲水、活动广场,并在水边设置人性化的警示标志,使人们能够在较为开敞的空间,以较为开阔的视野近距离与水“亲密接触”,观赏两岸树影婆娑、碧波荡漾的美景。同时出于安全性的考虑,规划中的亲水性设施以观水、赏水为主,而避免直接接触水的戏水性设施。 4.2.2半开敞空间――疏林草地 通过局部种植高大挺拔的特大乔木疏林,实现景观视线的通透感和空间感,不仅能营造具有一定空间围合感、寂静的休憩思考空间,同时也能成为良好的景观节点和活动场所。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述 某某县位于xx中部偏xx,xx地区南部。地处xx经116.01--116.28,北纬27.03--27.43。xx接xx,xx,南接xx,xx。西毗xx,北靠xx。地理位置的气候风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景观水景的设置和各类大中型灌木,xx,地被的种植。 “某某湿地公园”位于某某县城xx某某头两侧,南靠xx大道,xx 某某xx,规划总面积: 33万余平米;其中,陆地xx滩面积约206亩,约14万余平米;规划区域内某某xx水域面积约:19万余平米。 二、项目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 2、国家《公园设计规范》 3、《xx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4、政府对该项目的批文批示, 5、建设方提供的水文地质和地形图等基础资料;

6、建设主管单位的指导意见 7、对现场初步踏勘后收集的资料 三、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1、人性化设计原则 湿地公园是位于某某xx内,其建设目地之一是为了提高和改善市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因此不仅需要注意物质性的硬环境,还需注意精神文化的软环境。不但应具有景观环境,而且要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xx的感情色彩,使之成为市民放松身心,融合自然,享受生活的场所。充分利用环境的心里学,行为学和人体学等原理,从人的角度上寻求行为上的舒适,视觉上的xx和心灵上的愉悦。 2、和谐共存和持续发展的原则 把自然、人、社会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让生态服务功能和历史文化信息继续随着某某xx流淌,使市民生活在一个充满生机并富有文化精神的环境中。 3、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现有的地形,地貌特点,因势利导地引导某某县湿地公园的建设,合理组织游憩空间,并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资源条件合理进行绿化环境建设。

浅谈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新构想

浅谈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新构想 环境问题是一个国际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市民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以城市的基本现状为前提,进行生态化的城市规划建设,是未来城市规划工作中的一个重点。文章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标签生态城市;城市化进程;自然环境 1 引言 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和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原有的城市已经不堪重负,因此进行城市扩建工作势在必行。城市扩建不仅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同时还要综合考虑人们的出行需求等,尤为重要的是生态环境需求。良好的生态城市规划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还能够为人们的居住提供一个绿色健康的空间。 2 生态学原则的应用 人类的发展已经陷入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后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生态环境改善的怪圈中。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又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统一的,自然是人类发展必须依赖的前提。随着环境破坏的日益加剧,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也逐渐加强。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将生态环境的因素考虑进去,应用现代生态环境的方法和技术,从城市规划建设的细节处着手,多角度全方位的提高城市规划的生态意义,努力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 2.1 整体性原则 实现现代化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必须要结合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原则进行考虑。城市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其中包含着很多独立部分,如:建筑、水源、植物等。合理的对每一个部分进行规划设计,是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的关键。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整体支配、决定着部分的同时又能够协调各部分进行统一发展。各部分虽然独立,但既能为整体提供支撑,又能轻易的影响整体的发展。因此,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彼此控制又彼此支撑的。充分考虑到原因,对于生态城市系统的整体建立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现代化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人们有整体观念,立足于整体,同时又要注意独立部分的作用,做到统筹兼顾。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相结合,做到在整体发展现代化生态城市的同时,保证经济、环境与人文等独立部分的发展。更好的通过城市规划,完成生态系统的建设。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以西溪湿地公园为例 摘要:在以西溪湿地公园为例的分析下,我们了解到在湿地景观生态规划过程中,景观的结构和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提高景观结构紧凑性和功能强大化,才能最终建立起完善的 区域生态景观系统,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完善生态景观系统,突出景观生态特征,把生态景观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当作最重要的任务。在西溪湿地公园建设开发中,完全按照景观生态学,遵循“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使整个景观结构布局处于自然状态。关键词:景观生态学西溪湿地景观格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日益受到重视。城市湿地逐渐成为城市生态文明的象征和维持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景观系统之一[1]。为此,近年来许多城市试图通过建立城市湿地公园的方式,保护、恢复和利用湿地,并探索一条协调城市化过程中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区域发展模式[2]。目前,城市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湿地类型,国际上尚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城市湿地公园是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主题公园得到普遍认可。 近几年,我国大陆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迅猛发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之间的矛盾关系日益凸显,甚至某些城市湿地公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过度利用湿地开展生态旅游,已经制约了城市湿地公园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选择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案例,以景观功能分类为基础,通过对景观结构的分析,来更好的了解湿地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 1景观生态学 1.1 景观生态学的由来和发展 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1937年德国生物地理学家卡尔.特罗尔(Call.Trol1)在“航空象片制图和生态学的土地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出景观生态的概念,试图通过对航空象片的判读,把景观学的区域差异对比研究与生态学的结构、功能研究结合起来。进入70年代由于遥感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生态学与景观学研究的不断深化,生态领域当中的生态系统思想和生态动态思想也在不断变化,在景观规划、景观评估和景观变化方案预测等探讨和研究当中,景观生态学发挥的作用是比较大的。如今,景观生态学已经成为

浅谈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

浅谈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7-09-11T15:25:58.8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作者:陈丹华1 陈夏2 [导读] 摘要: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生态系统保护、紧凑布局、绿色交通、生态技术、绿色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1身份证号:33900519870901xxxx 浙江省杭州市2身份证号:33072719870523xxxx 浙江省金华市 摘要: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生态系统保护、紧凑布局、绿色交通、生态技术、绿色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通过介绍生态城市的定义和特征,提出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不足”,同时提出我国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具体措施。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不足措施 前言: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要有科学的、高起点的、切合实际的规划,在规划思想里导入经济、社会、生态的因素,按符合生态要求的原则进行生态规划。20世纪70年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研究过程中,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尤尼斯基提出了生态城市的理论和模式,即“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为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生态城市的定义及特征 1.1生态城市的定义 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必须在满足创造力和生产力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使得城市系统整体的良性循环。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出发,认为生态城市是社会、自然、可持续的城市规划设计就是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及其它相关的科学知识与方法,合理规划城市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进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1.2生态城市的特征 近年来,我国设计建设了越来越多的生态城市,总结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和案例,生态城市的特征主要包括:绿色生态、循环经济、低碳节约、绿色交通、紧凑集约、绿色建筑、和谐宜居、文化包容。 二、我国现阶段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的不足 我国将生态城市建设的理念贯穿于各大城市的建设中,并在生态系统保护、紧凑布局、绿色交通、生态技术、绿色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实践中,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2.1生态城市的建设并不仅仅局限于城市建设,更重要的是要做到统筹城乡共同发展。只关注生态城市本身,没有将城市与周边区域、乡村地区整体规划,生态城市建设将成为空谈。 2.2缺乏整合系统的方法,生态城市建设涉及交通、市政、空间、生态基础设施等多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应当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而目前的生态城市建设专注于各个子系统的孤立建设。 2.3关注先进技术,忽视本地适宜技术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应当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理念,采用本地适宜型技术。 三、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具体措施 3.1建立“区规—总规—控规-修规”引导的生态型规划控制体系 3.1.1 区域规划层面 区域规划是建立生态、有序的区域结构,形成城乡一体的生态循环体系,重点关注区域生态循环和空间结构。保护区域绿色空间,构建城乡之间生态大循环,实现区域的自然生产能力供需平衡。 3.1.2 总体规划层面 总体规划是建立与自然、人文生态系统紧密联系的城市空间结构,重点关注生态结构、总体布局、城市密度、绿色交通,建立起高效的连通性,避免产生自然、人文系统的破碎化。应结合自然特征和交通设施设计合理的城市密度,建立短路径、公交为主的出行结构,设置适合步行和自行车的街区尺度,街区尺度随着距离市中心距离的增大适度增大。 3.1.3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 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生态化的开发控制要求,将生态指标与传统规划控制指标结合,重点关注生态结构、功能布局、地块尺度、开发强度、公共空间。详细规划既要考虑与区域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又要在规划管理单元( 街区) 层面鼓励居住、办公、商业、文化功能的混合。 3.1.4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 修建性详细规划要求构建与场地生态融合的建筑布局形式和宜居的环境景观,重点关注建筑布局、景观、生态技术,营造舒适的外部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 3.2推行建筑节能体系 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和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技术、设备和材料,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供热、制冷效率。对新建筑节能给以政策优惠;对老建筑节能改造给予补贴。此外,完善供热、供水、供电的分户计量,利用经济手段鼓励节能节水。 3.3大力发展绿色高效的公共交通 生态城市的交通系统应以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为主导,形成方便快捷、高效低碳、人性化的公共交通体系。同时通过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和道路交通管理系统,降低交通需求总量,保持交通通畅,减少机动车尾气和噪声污染,降低交通碳排放,鼓励人们在短距离出行中选择自行车和步行方式。 3.4构建城市和谐水系 生态城市的水系既包括各种自然和人工水体,也包括给排水系统。在生态城市建设中要着力构建城市区域水循环系统,将污水资源化循环利用和节水、节能紧密结合,实行水环境综合管理,构建和谐水系。以依托河流的街区为例,按照街区与规划水体的关系可以分成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