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广西阳朔县新城区水系景观工程为例
城市生态敏感区的景观生态规划探索

环境 的地带 以及作为城市土地资源储 备的区域 。主要 有农 田、水源地 、
城市控制性非建设 用地 、工业 闲置区等。
2 .景观生态规划体 系设想 本文主要运用景观 生态学原理 , 究景观结构 、 观功能和景观动 研 景
‘
~
一
一
.
态过程 , 对各景观要素进行主动安排和协调 。 在城市生态敏感 区等典型 地 区规划 实践 中,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分析 , 立景观 生态格局 , 建 并 用规划控制手段 实现景观规划意图。 具体技术路线来看 , 从 可分为 生
层 叠加进行综合分析。用 GS 出包括高程分析、 向、 I得 坡 坡度分析、 植
对梅冲湖流域滨水生态保护区的划分就是综合分析高程 、坡度 、植被 、
烈和 易出现生态问题的地 区, 也是城市及 区域生态系统可 持续发展及进 被分析、水文分析等不同的生态适宜性分析结果 ,最后进行叠加 。例如 行城市生态规划的关键地 区。 现实 中, 这一地 区由于 自然生态环境的特殊价值 , 以及 与城市 的紧密关 系,往往是城市开 发者追逐 的对象 ,面临被城 市化开发 的命运 。 城市生态敏感 区可分为两大类 一为 自然生态类型 , 包括 : 河流水 系 、滨水地 区、山地丘陵、海滩 、特殊或稀 有植物群落、野生动物栖息 地 、湿地等 ; 二为城市生态类型 , 包括为控制城市 无序发展 , 维护城市 生态敏感区具有不可逆性 , 一旦受到人为破坏将很难有效恢复。 在 水文等因素共同作 用的结 果。
景观生态学的规划研究取得丰硕结果.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城市生态 该区为合 肥市大 力营造 的工业、商贸、生态居住及旅游开发 区域 , 区内
凤凰 岛等生态别墅群。 新城 周边相邻有双凤湖 条件 , 采用景观生态规划手法解决城市生态保护 与城市开发的矛盾也取 已经规划形成 了金水湾 、 新城范围内的水体梅 )湖水库为合肥市主 中 得 了一定进展 。 由于景观生态规划涉及 面广 , 但 其有效技术手段 , 控制 及 元一国际高尔夫球俱乐部。
基于景观三元论的漓江滨水景观探析-以桂林市城区段为例

“景观三元论”是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从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提出,包含三个维度,一是生态元,主张遵从自然过程的设计,在设计中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这些自然形式,而非天马行空的形式构图[1];二是形态元,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三是行为心理元,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生活的规律,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2]。
我国许多城市,枕山襟水,布局自然,与山林水网浑然一体,具有独特的城市景观[3],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尤其为盛。
而其漓江的滨水景观在生态元、形态元以及行为心理元等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漓江的生态保护、滨水景观的改善、桂林山水文化古城特色的展现和城市形象的塑造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1概况1.1漓江概况漓江位于华南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属珠江水系。
漓江发源于“华南第一峰”桂北越城岭,漓江上游主流称六峒河;南流至兴安县司门前附近,东纳黄柏江,西受川江,合流称溶江;与灵河汇合后始称漓江,从北至南,流经灵川、桂林、阳朔,至平乐,汇入西江,全长437公里。
1.2研究范围本文以桂林城区南洲大桥至净瓶山大桥的漓江段为研究范围。
2漓江滨水景观现状及问题2.1生态元方面这里主要包括水体、驳岸、沿岸活动、绿地与开放空间等四个方面。
2.1.1水体漓江水体是滨水景观的重要构成,漓江水体直接影响滨水景观的优劣。
自2006年以来,虽然桂林市实施了全境治污水防污工程,在漓江流域全境“关、停、并、转、迁”污染企业,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新建与改扩建污水处理工程项目。
到2010年底,桂林市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已由项目实施前的48.6%提高到90.4%,2010年漓江水质全年保持在Ⅱ类以上水平,对漓江水质的改善和保护起到很大作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郊区沿江养殖场基于景观三元论的漓江滨水景观探析——以桂林市城区段为例邬伟萍(广西建筑新能源与节能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0;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0)摘要:在实地考察漓江两岸滨水景观的基础之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运用“景观三元论”对漓江滨水景观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在分析的过程中揭露其深层次的内在本质矛盾,并针对现状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漓江滨水景观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综述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综述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综述目录摘要 (I)引言 (1)1 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 (1)1.1景观格局分析概述 (1)1.2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1)1.2.1景观单元特征指数 (1)1.2.2景观异质性指数 (2)1.2.3景观指数的实例应用 (3)1.3景观分析的统计学方法 (4)2不同类型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及案例 (4)2.1基于GIS 的山林地区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宁远县为例 (4)2.1.1研究区域概况 (4)2.1.2研究数据与处理 (5)2.1.3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5)2.1.4研究方法——景观空间格局指数分析法 (5)2.1.5景观格局特征指数变化结果分析 (6)2.2基于GIS干旱区绿洲城市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石河子市为例 (7)2.2.1研究区域概况 (7)2.2.2研究数据与处理 (7)2.2.3景观格局指数分析 (8)2.2.4城市景观格局总体变化特征结果分析 (9)2.3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分析——以白鹭湾湿地公园为例 (10)2.3.1研究区域概况 (11)2.3.2研究数据与处理 (11)2.3.3景观空间格局特征指数分析研究方法 (11)2.3.4结果与分析 (12)3 结语 (13)参考文献 (14)摘要景观格局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问题,其目标是通过确定景观格局来分析生态过程。
本文主要对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进行综述,分别从景观格局分析概述、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结合景观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进行阐述,并通过山林地区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宁远县为例;干旱区绿洲城市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石河子市为例;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分析——以白鹭湾湿地公园为例,对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在不同类型的景观中的运用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GIS;景观格局;特征指数;景观类型引言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1]。
城市环城水系河道景观规划探讨

城市环城水系河道景观规划探讨发表时间:2015-12-01T11:53:28.9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7期作者:侯钦云[导读] 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广西南宁 530022 城市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城市所能提供的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不再仅仅因为对资源的积累从而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而成为吸引人的地点。
——以南宁市江北环城水系为例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广西南宁 530022摘要:南宁市江北环城水系是以“新城画卷”“老城画卷”“尚水画卷”为主题,结合周边的历史文脉和特征,以亲水和生态的都市理念塑造了滨水景观。
本文首先阐述了南宁市江北环城水系的相关概况及水系规划的原则,其次分析了江北环城水系规划的主题思路,最后研究了环城水系规划过程中的特色。
关键词:环城水系;河道景观规划;环城水系前言城市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城市所能提供的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不再仅仅因为对资源的积累从而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而成为吸引人的地点。
人们对其所在城市中的物质和文化的生活环境都有了较高标准的要求,这就要求城市有一定的游憩和休闲空间。
通过对水系的改造,提高绿化率,对用地进行规划调整,达到对相关地区的综合改造。
改造江北环城水系,为南宁市的居民提供一个有优美环境,丰富绿化的滨水空间,也是提升滨水区城市品位,推动南宁市旅游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1江北环城水系概况分析1.1城市水系景观改造概述南宁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也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枢纽,也是西部地区唯一的近海省会首府城市。
在西部大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放合作中,南宁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重要作用。
当前,南宁依据“中国水城”规划,深化“水城”专题规划研究,改造城市核心区域的连通水系。
进行了加快水环境建设,推进老口航运枢纽和邕宁梯级水利枢纽等重大工程建设。
建立健全城市防洪排涝减灾体系,新建邕宁防洪工程、江北环城水系一期工程子项目等。
浅谈城市水系设计研究

全 国各地水系有很多 , 不同的地方水系是不同的, 但是 , 所有的水 系都有
一
个 共 同的特 点 。 近年 来科 技 不断 的 进步 , 我 国的 经济 得 到大 幅 的提 升 , 居 民
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地提高 , 但是 , 任何事都有两面 , 我们不得不看到在经济发 展的同时 , 我们周围的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蓝蓝 的天, 离我们越来 越远, 代 替 的是 乌 烟瘴 气 , 可 能说 得 有点 夸 张 , 但 事 实确 实 如此 。水 系 的水 流 不 再像 以前那 么 清澈 畅快 , 水 污染 日益严 重 , 水 质 不 断的 恶 化 , 严 重 损 害 了城
1 城 市水 系景观 规 划原 则
城市其他各项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城 市 水 系生 态 景观 规 划 需要 通 过 分 析 原来 水 系 景 观 的一 些 重要 因素 及
城 市水 系
1 城 市水 系现状
其中所蕴含的比较合理的组合, 或者采取的新的方式, 整体上把握 , 最后设计 出在宏观上能够比较合理的景观布局 , 在细微处能够使该地区的的水系表现 出最佳生态条件 , 从而使得该地 区的整体景观功能达到最优化。综合上述所 述, 设计须遵守以下原则: 1 生态的 自动修复达到最优化 ,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 内更好 的修 复 。2 景 观 设计 需要 遵守 当地 的文 化 , 不 能破 坏 当 地 的文 化 , 要 保 持发扬 当地鲜活的文化因素 ,不能扼杀。3 要根据当地各方面的条件综合规 划, 表 现本 地方 的特 点 。4要 营造 出 一种 氛 围 , 使 到这个 地 方 的人 能够 很好 地 融人 其 中 , 感 同身受 。
浅析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浅析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作者:郝轶杨莹莹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4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景观生态学思想的起源、发展及基本原理的研究,从总体规划特征及规划模式方面介绍了景观生态学思想在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关键词:城市;景观布局规划;景观生态学Abstrac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ecology theory,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landscape ecology in city landscape planning from the aspects of planning and overall planning modelKeywords: City; landscape planning; landscape ecology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引言景观生态规划模式是继I. McHarg的“自然设计”之后,又一次使城市绿地景观规划在生态规划方向上发生了质的飞跃。
自然设计模式摒弃了追求人工的秩序和功能分区的传统规划模式,强调各项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应性和体现自然资源的固有价值;而景观生态规划原理则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过程的控制和影响。
景观生态思想与景观布局规划2.1景观生态思想及其发展“景观生态”一词最早是由Troll于1939年提出的。
当时,航片开始普及,使科学家们能有效地在景观尺度上进行生物群落与自然地理背景相互关系的分析。
但直到80年代之后,景观生态学才真正在把土地镶嵌体作为对象的研究中逐步总结出自己独特的一般性规律,使景观生态学成为一门有别于系统生态学和地理学的科学。
景观格局是景观元素的空间布局,这些元素一般是指相对均相的生态系统和水体,森林斑块,农田斑块,建成区等。
关于城市生态水系规划建设研究

关于城市生态水系规划建设研究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城市建设被提上日程,并且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
在城市建设中,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不仅带动了城市建设的发展进程,而且也使得城镇自然生态网络的建设得到了拓展。
在自然生态网络建设中,水系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城市生态安全建设起着决定着作用。
为了处理好城市生态水系和城市一体化建设的相互关系,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把城市水系进行梳理、建设水景空间、提高城市交通的方便性、把水系建设与城市公园建设合为一个整体等等。
众所周知,城市生态与城市文明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城市生态变得优质了,才能有利于城市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
这篇文章主要针对城市生态水系规划建设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并且根据具体问题,给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希望能够通过这篇文章,为我国城市生态水系规划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城市水系;生态景观;生态修复;地域文化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水域是其核心活力区的重要表现,它能够使得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所以在很多的城市建设中,水域往往发展成了居住区、商业综合体、文体中心等特别重要的区域。
城市水域景观的构建,让整个城市的水景空间变得多式多样,与此同时,很多的水域空间的免费开放使得居民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完全符合城市居民对于休闲、休憩、娱乐、聚会空间的需要,变成了整个城市区域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对于城市景观建设而言,城市景观功能结构的多样化加快了城市功能多样化的发展,为整个城市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
1、城市水系景观生态问题纵观整个城市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城市的水系景观建设给整个城市建设发现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城市水系景观的建设过程中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
城市水系景观的不合理开发,加快了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速度,使得原有的生态功能缺失,对于整个城市发展是及其不利的。
随着城市化建设速度的不断提高,城市水景观建设规模逐渐扩大,使得整个的水系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给整个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
广西桂林市漓江生态需水量研究

广西桂林市漓江生态需水量研究页面功能【字体:大中小】【推荐】【打印】【关闭】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一、漓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1、漓江概况广西桂林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漓江是桂林的母亲河,孕育了美丽的桂林山水,形成了百里漓江“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的世间美景。
漓江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桂江支流上游段的习称。
漓江流域面积为5959km2,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980mm,水资源量比较丰富,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210mm,人均水资源量为4390m3。
漓江属雨源性河流,雨量充沛,水量丰富,但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丰、枯水季节径流量相差悬殊,80%以上降雨量集中在每年的3~8月份,日平均流量变幅也较大,以桂林水文站为例(集雨面积2762 km2),保证率为10%的日平均流量达286 m3/s,保证率为90%的日平均流量仅18.7 m3/s。
历史上漓江市区段实测最小月平均流量仅5.9m3/s(1956年12月),实测最枯流量3.8m3/s(1951年2月),基本处于断流状态,而实测最大流量达5890m3/s(1998年6月),因此,漓江水多与水少问题并存。
2、漓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漓江枯水期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蜕变降雨量的时空分配极不均,导致漓江汛期洪水泛滥成灾,枯水期长期严重缺水,水量几近枯竭。
枯水期间漓江两岸山体裸露、河道干涸、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严重影响漓江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防洪能力低,洪涝灾害严重漓江上游流域是广西桂北暴雨中心区,暴雨集中、强度大、洪水频繁,而该区又缺乏控制性防洪工程,加上桂林市城区大部分地势较低和城区防洪工程受旅游景观特殊要求限制,目前桂林市区的防洪能力尚达不到20年一遇,洪涝灾害严重。
(3)水污染潜在威胁大,水环境有恶化趋势漓江是桂林市城市供水水源地,也是主要纳污水体。
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排污量亦随之加大,而现有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有限,部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河道,在枯水季节河水流量减少,稀释自净能力很低,使河水质量急剧下降,如1994年1月,桂林市东镇水厂因漓江水源严重污染而被迫停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广西阳朔县新城区水系景观工程为例摘要:水系是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水系景观营造规划设计,应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以实现整体景观的持续利用。
本文以广西阳朔县新城区水系景观工程为例,探讨将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到城市水系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关键词: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城市水系;景观生态学水系是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兼有环境、水利、社会等多种效益。
随着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水系生态和自然景观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制约了水系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功能的发挥。
作为城市水系景观营造规划设计,应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时间、空间上对区域景观格局做出合理安排,以实现整体景观的持续利用。
广西阳朔县新城区水系景观工程尝试将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到城市水系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对水系的布局、沿线绿地、岸线及景观的协调性进行规划与设计。
1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理论1.1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景观生态学将城市水系视为生态边缘区, 将水系沿岸的各种生态系统和景观组分联系起来。
因此可依据景观生态学的景观结构与功能理论(斑块 -廊道-基质模式)、边缘效应、景观异质性、尺度理论和整体性原理,对水系景观进行规划。
廊道理论中的连接度、环度及结点等是反映廊道结构特征的重要指标。
1.2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城市水系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需要通过对原有水系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在宏观上设计出合理的景观格局,在微观上营造适合的水系和滨水区生态条件,使规划区域的景观整体功能最优。
由此,需要遵循如下原则:(1)外连内合,强调整体——整体性原则(2)主题鲜明,延续文脉——文化性原则(3)绿化为主,突出重点——生态性原则(4)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原则(5)创新意识,可操作性——可持续发展原则2案例实践——广西阳朔县新城区水系景观工程2.1项目概况广西阳朔县新城区水系景观工程包括新城区内环城水系的中央滨水绿化带和绿化廊道景观设计,总用地面积约146公顷。
新城区环城水系主要由田家河和与之形成环线的六条支流(包括栗木河)组成。
田家河在新城北部由南向北穿越,规划河宽为50-250米不等;六条支流,规划河宽10—130米不等。
田家河为遇龙河及金宝河汇流而成,环城水系统一向北在书童山脚下汇入漓江。
整个新区与老城区距离较近,范围内土地开阔,沿田家河两岸土地平整,四周环山,田园风光优美秀丽。
现状基本为农田、鱼塘、果林等,山峰基本为独立突兀的笋状,不连续,主要分布在新321国道两侧。
2.2景观核心问题分析结合上位规划、实地调研,归纳总结出新城区水系景观工程存在如下设计核心问题:(1)县城发展与水系景观——如何统筹城市、城区水系景观的关系,共同面对由于城市发展带来的有机更新?(2)自然环境与水系景观——如何协调城区水系景观的建设与自然环境生态安全,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平衡之道?(3)人文历史与水系景观——如何充分挖掘、整理历史碎片并结合于景观之中,增强场所的感染力与独特性?(4)新城界面与水系景观——如何处理新城界面与水系景观交接的“灰色地带”,实现景观的融合与交通的可识别?(5)使用者与水系景观——如何通过景观的组织和排列,保证使用者良好的观感和闲适感?2.3水系景观规划设计鉴于以上核心问题,对广西阳朔县新城区水系景观进行如下设计:依据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对湖、河水体进行疏通、布局设计,加强水系连通;对湖滨带沿线景观进行合理的斑块设计,使廊道、斑块、基质布局合理;根据景观异质性和边缘效应理论,对滨水区域进行景观保护设计;依据尺度效应和整体的景观生态学理论,着眼于水系整体,进行景观规划设计。
2.3.1 湖区水系疏通布局规划梳理“斑块 -廊道-基质”系统化生态网络,构建“山、水、城”生态园林城市格局。
(1)廊道的疏通布局规划阳朔本生长于山水之间,以独特的自然风光而闻名。
新城的建设应当着重强化这一质。
新城规划区由众多山峰环抱,田家河、栗木河穿城而过,峰林倒映水中,形成醉人的高田风光以及田家河风光。
本规划将在局部扩宽田家河水面,形成月亮湾中心湖面,并开挖或疏通多条放射状的水系,形成新城景观廊道。
使新城内处处能开窗见山,开门见水,构筑独特的峰林水影的城市自然环境特色。
随着水系的建设,在新城周边形成若干个小型的景观湖面,结合周边的山体,形成新城“山环水绕,众星拱月”的结构特征。
(2)水系景观斑块的布局规划设计斑块布局规划设计主要集中在湖滨带沿线。
未来,由于水系周围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湖滨带沿线的绿地面积将受到侵扰。
规划设计将有可能的区域划定为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增大湖滨带绿地面积和边缘的曲折性。
绿地设计充分体现生态原则,考虑绿地斑块周长与面积间的关系。
具体设计为:对集中于田家河、月亮湾一线的大中型绿地斑块 , 要充分利用斑块的面积优势, 设计大型综合公园、草坪或大面积的风景林,减少边缘效应,增加景观核心区域面积。
同时结合城市发展和居民休闲需要,设计滨水娱乐中心,提供垂钓、野餐、露营等服务,充分展现水系的自然风貌。
对绿地斑块小且破碎的支流河道——新一河、新二河、新三河、新四河、新五河和新六河,首先恢复其廊道景观,使其成为湖滨风景区的连接带,形成区域性的城市生态通廊,其次进行景观斑块的差异性设计。
(3)基质的规划基质规划根据阳朔地区地势、风向等因素,采取“大集中,小分散”的原则,合理布局用地。
2.3.2水系沿线绿地景观规划和岸线保护设计朔县新城区水系,尤其作为漓江支流的田家河,水系流经范围广,生物多样性高,景观异质性和边缘效应明显。
绿地多样性设计与景观规划是完善水系景观结构的基础,而岸线保护设计对保护水系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规划设计力求营造“水清、岸绿、景美、畅游”的滨水新景观,提升河流周边土地价值,带动阳朔新城发展。
(1)绿地多样性设计根据《阳朔县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结构及土地利用形成对位关系,分六个不同主题的景观分区、多个节点来打造多样景观。
田家河上游定位为“宜居、宜游”主题。
根据上位规划,该段落周边用地将以居休闲旅游、商业用地为主,形成旅游度假区段。
景观设计结合周边用地的使用功能,设置“花影婆娑”、“亭湾飞瀑”等节点,增加滨水岸线休闲度假、群众参与的活动空间及特色活动。
田家河中游定位为“驱动、活力”主题。
根据上位规划,该段落周边用地将成为新城区大型公共设施区域,集会展中心、餐饮旅游为一体,形成旅游度假区段。
景观设计设置“勺林茅舍”、“凭栏听鼓”、“花姿水韵”、“花漫田河”等节点,区段景观格局“东静西动”,东岸静游,赏景为主,西岸提供多种户外休闲体验活动。
田家河下游定位为“民生、共享”主题。
根据上位规划,该段落周边用地将以行政中心、市民广场、商业中心、星级酒店用地为主,形成行政文化区段。
景观设计设置“龙湾望月”、“沁水流芳”,“碧流映翠”等节点,充分利用田家河滩地及遇龙湾湖面的景观生态价值,延续“自然生态”的城市空间特征,设置一系列充满活力、魅力的全民共享空间,体现“还水于民、造景为民”的理念。
新五河定位为“康体、健身”主题。
根据上位规划,该段落是拆迁安置、居住区及配套地块,属生活居住区段。
景观设计设置“秀自闲往”、“凭水望丘”等节点。
节点设计与绿道、游步道串联,构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休闲运动场地,为周边居民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健身、康体运动提供场所。
新一、二、三、四河定位为“清新、静谧”主题。
根据上位规划,该段落周边用地将以商业住宅及旅游地产、外语学园用地为主,形成旅游地产及义化学园区段。
景观设计设置“岸芷汀兰”、“烟柳桃源”、“林深夏静”、“翠竹幽篁”,“倚翠揽胜”,“鱼跃山水”等节点,形成周边用地的有效延展区域,增加滨水岸线休闲游赏、娱乐学习的特色活动空间。
生态公园定位为“山行、水绕、园居、生境”主题。
阳朔新城生态公园景观设计尊重现状立地条件,结合新城防洪规划,将生态公园打造成为阳朔新城最为重要的绿地斑块,以“青山”、“绿水”、“生态”、“休闲”为特色,结合区域和视线内的骆驼山、麒麟峰,通过湖洋、河港、堤桥、绿道,花田、沙滩等多样的水路变化和景观设计,塑造阳朔“自然山水甲天下”的风貌,体现阳朔山水文化。
(2)水体保护与改造保护田家河水体的现状线形,局部开辟堤岛、河汊,在保证游船通行的同时,营造不同的水体形态,增加亲水活动空间。
(3)驳岸保护与改造遵循最小干预的原则,为避免对现有生态条件的破坏,无条件保护现有的稳定驳岸。
驳岸处理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部分水岸是受保护的自然生态群落,给予较少的人为干预,以自然草坡入水,配合种植水生、湿生植物的形式。
部分水岸处于半自然状态区域,设计结合块石、沙滩结合水草种植的形式。
特殊区域如公共活动中心采用硬质驳岸设计,与游船码头,滨水广场衔接。
2.3.3水系景观的协调性设计城市水系是一个相互连通的整体,设计时要在大尺度上采用景观的生态设计途径。
即以整体论的景观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将不同的空间等级水平与景观历史的发展相结合,对景观进行分析研究。
通过建立生态景观连接带(Ecological Landscape Association),对景观进行规划设计。
基于本项目水系特点,可做如下设计:(1)交通整合提出“现状驳岸有效利用、亲水栈道适当设置、园路分级规划、码头合理布局,达到水陆交通与动静交通的合理组织”的交通整合原则,解决停车、泊船以及区域内游玩等全方位的交通问题。
规划设计非机动车道系统和步行道系统,既解决交通性慢行需要,又满足休闲性慢行需要。
依托景观节点,按照合理的慢行出行范围,规划沿河慢行交通单元并通过沿河连续的慢行道串联各个单元、各单元配合功能性停留场地、驿站等。
水系、绿道、生态廊、慢行道、驿站、主题景观,叠合形成一体化的慢行交通系统、复合的绿道空间。
整条绿道应做到全线环通,与道路河流交叉部分,可采用高架、下穿、借道等多种方式,以满足绿道的整体性、连续性。
绿道全线设置多处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联系,满足游人进出的引导性、便捷性。
(2)植物景观营造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本着“生态化、科学化、乡土化、可持续性原则”展开。
营造了风景林、密林、疏林草地、溪涧、岛屿、湿地等多种生态环境,丰富了其自身的生态结构,也与周边区域的生态通廊相互衔接,为各种生物提供了多样、充足的栖息环境。
构建区域骨干植物形成特色植物种植,既满足防护林植物种植要求,又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3)景观设施与建构筑物为保护现有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态景观,建构筑物本着“宜小不宜大,宜低不宜高,宜朴实不宜奢华”的原则进行设计。
创作中力求有时代的气息又能延续传统的精髓,使建筑源于此,融于此。
材料选择尽量使用原生态材料,建筑的景观形式则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相应变化,不应“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