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数学的故事
三年级我和数学故事作文

三年级我和数学故事作文说起数学这门学科,我感慨万千。
我对它可谓是又爱又恨,因为在我的学习生涯中,它总是会带给我出乎意料的惊喜和惊吓。
我觉得数学已经不仅仅是一门课程、一门我们只是学习的工具而言了,我更觉得它早已已经成为了我的朋友,我开心是因为它,我难过也是因为它,是它陪伴了我整个青春。
现在的我已经上了大学,而我也想用以下的这四个阶段来表达我对数学的感情。
第一个阶段——好奇和喜欢。
初次接触数学的时候,我们就像是一个好奇宝宝一样,我们可以玩弄许多不同的模型,摆放我们想要的形状,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它,因为它让我觉得放松,开心和好奇。
第二个阶段——恐惧和害怕。
慢慢地数学变得越来越难,课程越来越多,作业也越来越多,我们会被忙的喘不过气,我们会因抄作业变得胆怯和恐惧,害怕会被老师提问。
因此,我和数学的关系变得分裂,因为它让我感觉到了压力和无奈。
第三个阶段——坚持和努力。
因为到了高三,每次想到我的前途是一片星辰大海时,我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开始疯狂的刷题、背公式、练高考真题。
你努力的多少,成绩也就是多少。
当看到自己的数学成绩比平时考的都高时,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原来每一个耀眼的东西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心酸。
第四个阶段——喜欢和热爱。
在进入了大学之后,我又和数学重逢了!自己一个人在图书馆里探索数学的奥秘,当我了解了每一个定理后做对题的那一刻,“成就感”、“满足感”、“幸福感”充满内心。
很享受每次解题的过程,就感觉像是思想的碰撞,每一层层的推理,让我感到了逻辑的严谨和真实。
我真的感觉这种感觉特别棒,这是我从未有过的感觉!我认为数学既是浪漫的,也是真实的,因为它真实严谨,从不说谎。
我和数学的故事绝不停止于此,我相信未来我们还会成为更亲密的伙伴,朋友。
谢谢你,我的数学朋友,是你让我不断的克服我自己内心的胆怯,变得自信!。
我和数学的故事

我和数学的故事第一篇:我和数学的故事我和数学的故事还记得,我从小只崇拜俩人,一个是陈景润,一个是贝多芬。
崇拜贝多芬呢,是因为他那忐忑的命运交响曲;崇拜陈景润呢,则是因为他发明的什么“膈肌巴特”猜想(那时候听不懂啊,所以记错了)。
大了之后才知道,那个是哥德巴赫猜想(具体内容至今没懂),只知道那个是很神奇的,所以从那以后我对数学的兴趣大增,常常痴迷于变幻莫测的图形,醉心于复杂深邃的数字。
老师常说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这件事我深有体会。
在我的记忆里,我父母在我小时候特别注重让我在生活中学习这个理念,所以有要算数的地方一般都让我来,这可让我吃了不少苦头,特别是在单位方面。
比如说,在市场,我常常会想1元等于几角呢,是100还是10,但我还是比较聪明的,比较一下菜价后,我会告诉爸爸1元等于10角。
还有让我特别苦恼的就是中国的重量单位,1斤啊,1两啊,在我的脑海中都没有概念,所以经常告诉爸爸牛肉没有白菜贵,然后我爸就会把我留在牛肉摊,直到我想到牛肉比白菜贵好多才领我走,那是我真是特别恨发明斤和两的人,都用千克和克多好啊,非得换成斤来算,把我害苦了啊。
有一回,我爸竟然让我拿本新华字典,不把单位换算看明白就不让我吃饭,可即使这样,过后我还是忘,总也记不住。
直到现在,斤和克怎么换算我还是没记住。
唉,只能说中国人太聪明啊。
我认为数学是一种能力,这个能力包括思维能力,算数能力,联想能力等等。
学数学其实是学这些能力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开发我们脑袋里的潜能,不断锻炼我们的思维。
所以说学数学重在理解和运用,要把它当做你自身的一种能力,要学会驾驭它。
高中数学就是这样,重在理解,困难也在理解,它更要求你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把函数、集合等概念在你的脑子里形成具体模型,并逐渐适应它。
学数学也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数学上才能把数学学好,只有兴趣才能让我们做到这一点。
数学是一座美妙的大花园,里面永远藏着惊喜,就看我们能不能挖到宝藏了!第二篇:我的数学故事我的数学故事说起数学啊,我和它之间真有一些故事,我对数学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数学中的一些难题可以锻炼我的思维,恨是因为数学让我挨了家长不少批评,考试时总是考不好.接下来,我就说一说我和数学的故事吧!刚上六年级时,我们换了一位数学老师,也不知道是因为换了老师,还是因为数学越来越难,我的数学成绩直线下滑,我一上数学课就昏昏沉沉地想睡觉,老师讲的内容也是左耳进,右耳出。
我和数学的故事(1)

我和数学的故事
涪江路小学一、五班王义杰
我是一年级五班的王义杰,以前刚开始学数学课的时候,我觉得数学课很没有意思,阿拉伯数字加加减减多枯燥啊!爸爸告诉我:“王义杰,学数学可有用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用到,离开了数学很多事情都办不到!以后要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哦!”。
下面就是我和数学的故事:
一、我和奶奶一起去买菜
每个周末奶奶带我去菜市场去买菜,买菜的时候我就成了我们家的“大管家”了,奶奶总是给我一大把零钱,算好帐就由我负责给钱哦,10块、5块、1块、5角,我要仔细加一加、减一减,数一数,可要算仔细了,千万不能给错了。
二、重玩积木认形状
我们的数学课学到认识形状的时候,妈妈告诉我:“区分各种形状可简单了,去玩具箱找找小时候的积木,和妈妈一起再来玩一玩!”。
我去床下的玩具箱里找出很久很久都没有玩过的积木,灰尘都很厚很厚了,和妈妈一起打扫干净后,重新玩起了小时候的玩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呵呵,这下可记住了,再也不会忘了!。
三、全家一起玩扑克牌游戏
春天到了,周末里爸爸带我去农家乐玩,暖洋洋的太阳真舒服,怎么玩呢?爸爸教
我和奶奶玩扑克牌游戏游戏24点,可有意思了!一副扑克只留下数字牌,然后一张一张的要牌,谁最接近24,谁就赢了,但是也不能大于24,大于24就输了。
输了的话,就要装小狗叫两声。
结果我还是输得最多,看来我还要加强练习,早点胜过爸爸和奶奶。
看来数学真重要,我一定要努力用功,好好学习这门功课!。
我与数学的故事作文500字五年级

最新我和数学作文500字(8篇)我和数学作文500字篇一廖老师是一位有着两岁宝宝的年轻妈妈,她温柔慈爱,爱工作,爱学生。
廖老师对待工作非常地认真,也很负责。
讲课清楚明白,每当我们遇到难懂的问题,她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耐心给我们讲解,从不训斥,从不挖苦。
因此,我们对数学老师是既尊敬又热爱。
记得刚上五年级的时候,我仍未改掉课上说小话的毛病,刚开始的时候,老师没少警告我。
记得有一次,我和同桌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又说小话了,而且没完没了。
老师一次次地向我投来了提醒的目光,可是我依然没有觉察到。
这时,老师只得停下讲课,静静地注视着我,这个时候,我才反应过来,顿脸“刷”地一下红了。
廖老师,她没有惩罚我,也没有训斥我,可这个时候我的心里却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从这以后,我上课专心多了,再也没有讲小话了。
记得还有一次,数学测验过后,廖老师把批阅过的试卷发了下来。
我看了一眼分数,然后就顺手把试卷往课桌内一塞。
廖老师看见了,走过来对我说:“你错了一道题,改过来了吗?”我支支吾吾:“还……还没呢。
”廖老师严肃地说道:“错了的题怎能不更正呢?还想错吗?”老师的话不多,可句句却像鞭子一般拷问着我。
我赶紧将试卷拿了出来然后用心地更正起来。
当我将更正好的试卷交给廖老师查阅的时候,廖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语重心长并充满希望地对我说:“下次可不能这样啊!”有时候,班主任老师不在家,数学老师就担起了老师妈妈的角色。
清晨,同我们一道早起,一起出操,然后认真地检查各处的卫生,遇到麻烦的地方,她就同我们一同清扫。
下晚自习了,她按时地把我们送进寝室,并嘱咐我们一定要盖好被子,小心感冒,直到我们睡好了,她才放心的离去。
这就是我的数学老师。
她的温柔慈爱就像一张永不褪色的照片永远永远地留在我的心底。
我热爱她!我和数学作文500字篇二我的数学老师姓严,她对我们要求特别严。
但是她是我们学习的伙伴,生活的家人,伴我们快乐地长大。
严老师对我们的学习要求严。
三年级我和数学故事作文

三年级我和数学故事作文三年级的时候,数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神秘的迷宫,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记得有一次数学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一道应用题:“小明去商店买文具,一支铅笔 2 元,一个笔记本 5 元,小明买了 3 支铅笔和 2 个笔记本,一共花了多少钱?”这道题看起来并不难,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却像是一团乱麻。
我盯着题目,脑子开始飞速运转。
我先算铅笔的价钱,一支铅笔 2 元,那 3 支铅笔不就是2×3=6 元嘛。
接着算笔记本的价钱,一个笔记本 5 元,2 个笔记本就是5×2=10 元。
然后把它们加起来,6 + 10 = 16 元。
“哈哈,我算出来啦!”我心里一阵窃喜,骄傲地举起了手。
老师看到我举手,微笑着点了我起来回答。
我信心满满地说出了答案:“老师,一共花了 16 元。
”老师满意地点点头,说:“回答正确,坐下吧。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个小英雄,心里别提多得意了。
可好景不长,接下来的一道题可把我难住了。
“一辆汽车从 A 地开往 B 地,每小时行驶 60 千米,5 小时后到达,A 地到 B 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我一看这题,傻眼了。
这该怎么算呀?我抓耳挠腮,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
同桌看我一脸苦恼的样子,小声地提醒我:“这不是简单的乘法嘛,速度乘以时间就是路程呀。
”我恍然大悟,赶紧拿起笔列式计算,60×5=300千米。
哎呀,我怎么这么笨呀,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
还有一次数学考试,我拿到试卷一看,好多题目都不会做。
心里那个急呀,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我硬着头皮往下做,遇到不会的就空着。
等做到最后一题的时候,我发现时间已经不多了。
这是一道关于图形面积的题目,我看着那个图形,感觉它就像一个张牙舞爪的怪物,在嘲笑我不会做。
我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要冷静。
我回忆着老师讲过的方法,先算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用长乘以宽算出面积。
可是我越着急越算不对,额头上都冒出了汗珠。
“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我只好无奈地交了试卷。
我和数学的故事

我和数学的故事数学,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乐趣的领域。
从小学开始,我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道道数学题时,我总是迫不及待地举手回答。
数学对我来说,并不是一种学科,而是一种乐趣,一种挑战,一种智慧的体现。
记得在小学时,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加法和减法。
那时的我,对于这些简单的运算符号感到十分好奇,我总是想知道为什么1加1等于2,为什么5减去3等于2。
于是,我开始在课后自己做一些小练习,慢慢地,我对加减法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培养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开始接触到了乘法和除法,这让我对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我喜欢用数字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喜欢用公式来推导出结论。
数学不仅让我感到快乐,还培养了我的耐心和逻辑思维能力。
进入中学后,我开始接触到了更加深奥的数学知识,比如代数、几何、概率等。
这些知识让我感到困惑,但同时也激发了我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
我喜欢思考数学问题背后的道理,喜欢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
数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活态度。
在我看来,数学是一种美,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挑战。
它让我学会了坚持不懈,让我学会了思考问题的多种角度,让我学会了用逻辑和证明说服他人。
如今,我依然对数学充满着热爱和好奇。
我喜欢在数学的世界里探索,喜欢用数学的语言来诠释世界的奥秘。
数学,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给了我无尽的乐趣和智慧,也让我在挑战中不断成长。
数学的世界,无穷无尽,我愿意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继续探索、学习、成长。
因为,我和数学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我和数学的故事作文三年级

我和数学的故事作文三年级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我已从那个懵懂的小女孩成长为对数学充满兴趣的少女了!五年来,数学给了我莫大的快乐!以前,我对数学也可以说是如痴如醉!但是由于刚开使我的数学成绩并不太理想,促使我对数学失去了信心。
最差的还考过83分呢!所以我对数学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曾想过,度一日是一日。
差就差了,不是我不想学,是我没有这种天分,学不好也不怪我。
但从我上三年级时,由曾老师兼我们班数学老师,我的成绩就上升了许多。
刚开始,我对曾老师的印象不是很好:黑黑的皮肤,额上长满了皱纹,两只眼睛深深的凹了进去,薄薄的嘴唇,黄黄的牙齿,嘴巴总叼着一根烟。
但曾老师却不像我们想的那样。
他对我们倍加关心。
在课后,我们有什么不懂的都问曾老师,曾老师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解。
一次又一次的,直到我们懂得了。
曾老师有时还给我们讲一些课外知识,这时让我们体会到了数学的广博。
一次,曾老师上数学课时讲一个“连乘”的应用题,班上有好多同学都不懂,曾老师一次次地讲解给我们听,可我们还是不太明白。
曾老师就买了三条烟,在课堂上测验给我们看。
曾老师先把这三条烟拆成包,每条10包烟,告诉我们每一包烟有24支烟,列成综合算式:24*10*3=720(支)。
这下,我们都懂了。
我渐渐地迷上了数学。
对数学又有了信心。
我不仅学习课内的知识,还在研究奥数。
在学校三年级数学竞赛中荣获二等奖。
今年暑假我与班上的四位同学在曾老师家里补习奥数,在XX年秋季,我参加学区数学竞赛,幸不辱命,获得学区数学竞赛一等奖。
我与数学可谓是缘分未尽啊!五年来,我与数学若影若离。
是曾老师让我又对数学充满了兴趣!现在看曾老师也不是像个“坏人”似的,而是和蔼可亲,慈祥的面庞让我享受了数学的海洋里的广博!。
我和数学的故事作文8篇

我和数学的故事作文8篇【篇一:我与数学图书】我有许多书,有文学类的、科普类的、漫画……由于我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也有不少的数学书,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数学故事》这本书了。
打开《数学故事》,你就拿到了打开数学王国大门的钥匙。
这本书紧密联系生活,从数字、运算、计量等方面讲述了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
其中有几个小故事特别有趣,如:《+、-、×、÷的由来》,这个故事讲述了阿凡提邻居的孩子们通过阿凡提的解释知道了怎样使用“+、-、×、÷”。
还有《怎样维持数字王国的秩序》,它讲了很久以前数字王国没有秩序,数学天使知道了,就派出“>”、“<”、“=”三个小天使到数字王国安排秩序,从此数字们找到各自的位置,开始了平和、快乐的生活。
再如《拿破仑巧歼敌军》的故事,写的是拿破仑精通数学,他常把数学知识应用到战争中去,从而扭转战局,取得胜利。
除了这些故事以外,*的故事也一样生动、有趣。
它让喜欢数学的人爱不释手;让从惧怕数学的人感到亲切;让厌恶数学的人爱上数学。
一口气读完了《数学故事》,让我懂得了许多的数学知识,更激发了我对数学的兴趣,书中也有一些无法解释的问题和现象,留给我很多想象的空间,我希望自己像书中的阿基米德、华罗庚、祖冲之等数学家一样能解开数学的未解之谜。
【篇二:我和数学交朋友】我有不少朋友,我有一个特别的朋友,它的名字和其它朋友的名字与众不同,它的名字叫“数学”。
我第一次跟你见面时,就觉得你特别神奇,特别吸引人。
每当妈妈一遍一遍地教我读1234时我总会读地那么投入,那么认真,妈妈烧饭时,我还是要读,妈妈就只能一只手包着我,一只手抄菜,妈妈只读一遍我就读四五遍。
爸爸叫妈妈把学的都写在一张大纸上我每天起床,我都会读一遍。
六七岁时,妈妈给我买来了一年级的口算天天练,我每天练一张,我就是觉的挺简单的。
一天,妈妈让我去买火腿长,顺便让我去联系生活。
火腿肠3元钱三根,2+2+2=6元,我给他了10元,10-6=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和数学的故事
还记得,我从小只崇拜俩人,一个是陈景润,一个是贝多芬。
崇拜贝多芬呢,是因为他那忐忑的命运交响曲;崇拜陈景润呢,则是因为他发明的什么“膈肌巴特”猜想(那时候听不懂啊,所以记错了)。
大了之后才知道,那个是哥德巴赫猜想(具体内容至今没懂),只知道那个是很神奇的,所以从那以后我对数学的兴趣大增,常常痴迷于变幻莫测的图形,醉心于复杂深邃的数字。
老师常说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这件事我深有体会。
在我的记忆里,我父母在我小时候特别注重让我在生活中学习这个理念,所以有要算数的地方一般都让我来,这可让我吃了不少苦头,特别是在单位方面。
比如说,在市场,我常常会想1元等于几角呢,是100还是10,但我还是比较聪明的,比较一下菜价后,我会告诉爸爸1
元等于10角。
还有让我特别苦恼的就是中国的重量单位,1斤啊,1两啊,在我的脑海中都没有概念,所以经常告诉爸爸牛肉没有白菜贵,然后我爸就会把我留在牛肉摊,直到我想到牛肉比白菜贵好多才领我走,那是我真是特别恨发明斤和两的人,都用千克和克多好啊,非得换成斤来算,把我害苦了啊。
有一回,我爸竟然让我拿本新华字典,不把单位换算看明白就不让我吃饭,可即使这样,过后我还是忘,总也记不住。
直到现在,斤和克怎么换算我还是没记住。
唉,只能说中国人太聪明啊。
我认为数学是一种能力,这个能力包括思维能力,算数能力,联想能力等等。
学数学其实是学这些能力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开发我们
脑袋里的潜能,不断锻炼我们的思维。
所以说学数学重在理解和运用,要把它当做你自身的一种能力,要学会驾驭它。
高中数学就是这样,重在理解,困难也在理解,它更要求你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把函数、集合等概念在你的脑子里形成具体模型,并逐渐适应它。
学数学也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数学上才能把数学学好,只有兴趣才能让我们做到这一点。
数学是一座美妙的大花园,里面永远藏着惊喜,就看我们能不能挖到宝藏了!。